苏州大学图书馆古籍全文电子版书目
- 格式:xlsx
- 大小:218.94 KB
- 文档页数:156
《永乐大典》所录《集韵》版本考花友萍;丁治民【摘要】《永乐大典》引用《集韵》的材料中,有40字及其训释与南宋本《集韵》不同.不同之处多为南宋本对永乐本的增、删、改等工作,因此,《永乐大典》所采录的《集韵》可能是北宋本.【期刊名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41)002【总页数】5页(P62-66)【关键词】《永乐大典》;《集韵》;南宋本《集韵》【作者】花友萍;丁治民【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13.4《永乐大典》是以《洪武正韵》为纲,采取按韵与分类两者相结合的“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辑方法,也就是依照《洪武正韵》的韵目,每韵下分列单字,单字下详注该字音韵、训释和其篆、隶、楷、草各种书体,再依次把有关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至奇文异见、诗文词曲等随文收载。
明成祖称赞这种编辑方法是“揭其纲而目毕张,振其始而末具举”。
详注每字音韵和训释的小学书中就有《集韵》。
《集韵》是宋代继《广韵》之后又一部大型官修韵书。
景祐元年(1034)三月宋祁等奏言《广韵》之失,[1]四月诏修《集韵》,[2]书成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九月,庆历三年(1043)八月十七日雕成。
两宋期间各地陆续有一些刻本;从元朝到明朝四百年间,这部书没有重刻过。
[3]流传至今的宋代刻本目前已知的仅有三种:前清内府藏南宋潭州本《集韵》(编入《古逸丛书》三编)、①翁同龢家藏南宋明州本《集韵》(于1993年编入《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丛书》)②以及日本宫内厅藏南宋淳熙金州刻本《集韵》(于2001年编入《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
③这三个本子均为南宋刻本。
《永乐大典》④修纂之时,贯彻了明成祖“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各辑为一书,毋厌浩繁”的雄伟目标,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书籍一并辑入;并制定凡例,全书依照《洪武正韵》八十韵本的韵目,以“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辑方法,将自古以来书籍中的有关资料整段、整篇甚至整部地抄入。
国学古籍
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
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论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
要来源。
文本以“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被誉为“万经之王”。
3.《周易》:相传是周文王被囚羑里时所作。
《周易》以八卦推测自
然和社会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
4.《孙子兵法》:孙武撰著的一部兵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被誉为“兵学圣典”。
该书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揭示了战争的一些普遍规律。
5.《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部纪传体通史。
该书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深远影响。
以上这些古籍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思想和文化价值,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中国古籍
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2. 《尚书》:又称《书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主要收录了虞、夏、商、周等四个朝代的政治文献。
3. 《易经》:又称《变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占卜书,其内容由六十四卦组成,涵盖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
4. 《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述了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前722年至前481年)的历史。
5.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主要收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儒家经典之一。
6.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收录了墨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7.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收录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
8.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主要收录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伦理思想。
9. 《荀子》:是荀子及其门徒的著作集,主要收录了荀子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
除了以上列举的经典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古籍,涉及历史、文学、哲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如需获取更多古籍的推荐,建议咨询
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查阅图书馆的资料。
馆藏古籍《增订四书补注备旨》刻本考张舰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清代科举用书《增订四书补注备旨》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版本。
从乾隆中期到民国时期,全国大部分书坊都曾出版此书。
现在多家图书馆都藏有此书,其版本之多在我国古代出版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关键词]清代刻本古籍馆藏《四书补注备旨》辽宁省图书馆[分类号]G 255*本文系2018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自我认同与价值实现——17世纪杭州一个小书坊的经营实态”(项目号:2018M 631682)、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书籍史视野下明清通俗小说的创作与出版”(项目号:2022Y Q N D 025)的成果之一。
自隋唐科举选官诞生以来,孔孟的《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一位学子文人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重要源泉。
特别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问世以后,明清时代皆以《四书》内容为考试主题,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科举用书。
其中,明朝邓林编辑的《四书补注备旨》是清代发行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书籍之一。
虽然它对清代科举文化有着巨大不可忽略的作用,但鲜见人们对它进行学术研究。
1馆藏古籍《增订四书补注备旨》刻本统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雕版印刷业在清朝至民国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
官刻、民刻书坊遍及大江南北,出版图书种类、数量繁多。
现在能看到的古代科举用书是杜定基增订的《四书补注备旨》,其出版发行数量在清朝至民国时期是最多的,甚至在全国各类图书馆及个人收藏古籍中也是数量最多的古籍之一。
“文献整理需旁搜远绍、博稽经史。
”[1]现对各类图书馆、博物馆能够见到的清代、民国时期《四书备旨》刻本粗略统计如下(包含时间和堂号,统计参考主要来源于各图书馆网站和国学大师网)。
1.1杜定基《增订四书补注备旨》刻本馆藏五部以上国家图书馆藏有:乾隆三十五年(1770)崇文堂刻本、光绪元年(1875)沧海山房石印本、光绪五年(1879)刻本、光绪七年(1881)刻本、光绪二十年(1894)等刻本。
常用古籍版本的目录一、经典文献1.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 《老子》3. 《庄子》4. 《孙子兵法》5. 《韩非子》6. 《史记》7. 《资治通鉴》二、历史地理1. 《汉书》2. 《后汉书》3. 《三国志》4. 《晋书》5. 《宋书》6. 《南齐书》7. 《梁书》8. 《陈书》9. 《魏书》10. 《北齐书》11. 《周书》12. 《隋书》13. 《南史》14. 《北史》15. 《旧唐书》16. 《新唐书》17. 《旧五代史》18. 《新五代史》19. 《宋史》20. 《辽史》21. 《金史》22. 《元史》23. 《明史》24. 《清史稿》三、文学艺术1. 《楚辞》2. 《汉赋》3. 《唐诗三百首》4. 《宋词三百首》5. 《元曲三百首》6. 《明诗三百首》7. 《清诗三百首》8. 《红楼梦》9. 《西游记》10. 《三国演义》11. 《水浒传》12. 《聊斋志异》13. 《儒林外史》14. 《官场现形记》15. 《老残游记》16. 《孽海花》17. 《镜花缘》18. 《儿女英雄传》19. 《浮生六记》20. 《孽子》四、哲学宗教1. 《易经》2. 《道德经》3. 《南华经》4. 《黄帝内经》5. 《庄子》6. 《孟子》7. 《荀子》8. 《列子》9. 《鬼谷子》10. 《六祖坛经》11. 《心经》12. 《金刚经》13. 《法华经》14. 《阿弥陀经》15. 《华严经》16. 《圆觉经》17. 《楞伽经》18. 《维摩诘经》19. 《大般涅槃经》20. 《大乘起信论》五、科技医药1. 《黄帝内经》2. 《神农本草经》3. 《伤寒杂病论》4. 《千金翼方》5. 《千金要方》6. 《本草纲目》7. 《洗冤录》8. 《齐民要术》9. 《农政全书》10. 《天工开物》11. 《梦溪笔谈》12. 《营造法式》13. 《农书》14. 《农政全书》15. 《农桑辑要》16. 《农政全书》17. 《农政全书》18. 《农政全书》19. 《农政全书》20. 《农政全书》常用古籍版本的目录六、军事法律1. 《孙子兵法》2. 《吴子》3. 《司马法》4. 《六韬》5. 《尉缭子》6. 《三略》7. 《百战奇略》8. 《武经总要》9. 《纪效新书》10. 《练兵实纪》11. 《海国图志》13. 《武备志》14. 《读史方舆纪要》15. 《皇明经世文编》16. 《续文献通考》17. 《明史纪事本末》18. 《续通典》19. 《续通志》20. 《续通考》七、书画艺术1. 《历代名画记》2. 《画史》3. 《宣和画谱》4. 《画继》5. 《画史会要》6. 《图绘宝鉴》7. 《书谱》8. 《续书谱》9. 《书法正传》10. 《书法要录》11. 《法书要录》12. 《书断》13. 《书史》14. 《书品》16. 《书断》17. 《书史会要》18. 《书品》19. 《书史》20. 《书谱》八、诗词歌赋1. 《诗经》2. 《楚辞》3. 《汉赋》4. 《唐诗三百首》5. 《宋词三百首》6. 《元曲三百首》7. 《明诗三百首》8. 《清诗三百首》9. 《古诗源》10. 《乐府诗集》11. 《全唐诗》12. 《全宋词》13. 《全元曲》14. 《全明诗》15. 《全清词》16. 《全清诗》17. 《全唐诗》19. 《全元曲》20. 《全明诗》九、历史地理1. 《山海经》2. 《水经注》3. 《元和郡县志》4. 《太平寰宇记》5. 《舆地纪胜》6. 《方舆胜览》7. 《大清一统志》8. 《明一统志》9. 《元一统志》10. 《大元大一统志》11. 《大清一统志》12. 《大清一统志》13. 《大清一统志》14. 《大清一统志》15. 《大清一统志》16. 《大清一统志》17. 《大清一统志》18. 《大清一统志》19. 《大清一统志》20. 《大清一统志》十、杂家杂录1. 《淮南子》2. 《列子》3. 《博物志》4. 《搜神记》5. 《酉阳杂俎》6. 《梦溪笔谈》7. 《容斋随笔》8. 《随园诗话》9. 《浮生六记》10. 《陶庵梦忆》11. 《闲情偶寄》12. 《板桥杂记》13. 《影梅庵忆语》14. 《浮生六记》15. 《陶庵梦忆》16. 《闲情偶寄》17. 《板桥杂记》18. 《影梅庵忆语》19. 《浮生六记》20. 《陶庵梦忆》。
“江苏传世名著”苏州推荐书目序号书名著者及籍贯产生年代内容简介原刊版本今出版单位今出版年份类别备注1 孙子兵法孙武(齐)春秋现存十三篇,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兵学圣典”。
中华书局2006年军事2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陆玑(苏州)三国吴本书是一部专门针对《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进行注解的著作,因此有人称它是“中国第一部有关动植物的专著”,对后来本草学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明代内府刻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及《四库全书》本。
清同治刻本粤东书局文学3 玉篇顾野王(苏州)南朝陈收字二万二千余,全书分为五百四十二部,每个字下先以反切释音,然后解释字义,有些还引有书证或直接引用典籍的诂训来释义,并把一些字的古体、异体附于释义之后。
比《说文解字》多收七千五百余字,是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
中华书局1987年语言文字4 比丘尼传释宝唱(苏州)南朝梁本书辑录了晋、宋、齐、梁四朝著名的比丘尼65人,是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记载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佛教典籍。
中华书局2006年哲学宗教5 舆地志顾野王(苏州)南朝陈本书原为30卷,既详考山川古迹之典故,又注明其文献出处,不仅在方志史上建树卓著,并且有重要的文献辑佚价值。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开地志完整体系先河的杰作,影响深远。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历史地理6 经典释文陆德明(苏州)唐首次明确按著述早晚次序,论述十二部经典诞生的演变史,并考察了每部经典注释的传授史,总结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经学研究成果,还对这些经典的源流作了简明的叙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语言文字7 书谱孙过庭(吴郡)唐《书谱》为二卷,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奠定了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艺术8 吴郡志范成大(苏州)宋本书为汇辑唐陆广微《吴地记》、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等旧籍,广采史志,补充新事所撰成,是宋代方志体例定型化的代表作。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一、经部1. 易类《周易正义》、《周易集解》、《周易本义》等2. 书类《尚书正义》、《尚书大传》、《尚书注疏》等3. 诗类《诗经正义》、《诗经集传》、《诗经注疏》等4. 礼类《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等5. 春秋类《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等6. 孝经类《孝经正义》、《孝经注疏》等7. 四书类《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等二、史部1. 正史类《史记》、《汉书》、《后汉书》等2. 编年类《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3. 纪事本末类《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等4. 别史类《逸周书》、《东观汉记》等5. 杂史类《国语》、《战国策》等6. 传记类《高士传》、《唐才子传》等7. 地理类《水经注》、《大唐西域记》等三、子部1. 儒家类《荀子》、《新书》、《盐铁论》等2. 道家类《老子》、《庄子》、《列子》等3. 法家类《韩非子》、《商君书》等4. 名家类《公孙龙子》、《尹文子》等5. 墨家类《墨子》等6. 纵横家类《鬼谷子》等7. 杂家类《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四、集部1. 楚辞类《楚辞》、《楚辞补注》等2. 别集类《陶渊明集》、《李白集》、《杜甫集》等3. 总集类《文选》、《唐宋八大家文钞》等4. 诗文评类《诗品》、《文心雕龙》等5. 词类《花间集》、《宋词三百首》等6. 曲类《元曲选》、《六十种曲》等五、丛部1. 丛书类《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2. 类书类《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3. 小说类《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等4. 佛经类《大藏经》、《金刚经》等5. 道藏类六、艺术部1. 书画类《历代名画记》、《书谱》、《法书要录》等2. 篆刻类《印章集》、《印谱》等3. 音乐类《乐府杂录》、《琴操》等4. 舞蹈类《舞谱》、《舞蹈史》等5. 戏剧类《录鬼簿》、《南戏录》等七、科技部1. 天文类《甘石星经》、《授时历》等2. 地理类《地理志》、《舆地图》等3. 农学类《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4. 医学类《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5. 建筑类《营造法式》、《园冶》等6. 数学类7. 兵器类《武经总要》、《兵器谱》等八、生活部1. 食谱类《随园食单》、《饮膳正要》等2. 花卉类《群芳谱》、《花镜》等3. 茶艺类《茶经》、《茶谱》等4. 服饰类《中国古代服饰史》、《绣谱》等5. 旅行类《徐霞客游记》、《旅行指南》等九、宗教部1. 佛教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圆觉经》等2. 道教类《道德经》、《南华经》等3. 儒教类《孝经》、《大学衍义》等4. 基督教类《圣经》、《基督教要义》等5. 伊斯兰教类《古兰经》、《伊斯兰教义》等《中国古籍总目》不仅是一部文献检索的工具书,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宝典。
入选《江苏省宝贵古籍名录》书目第一批(57部)0021 周易传义十六卷(宋)程颐、朱熹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朱子图说一卷卦变图一卷易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应槚刻本清严虞惇批校并跋常熟市图书馆存十一卷(一至二、五至八、十一,周易朱子图说、卦变图、易五赞、筮仪全)0022 周易经传传义二十四卷(宋)程颐、朱熹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朱子图说一卷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八年至九年(1529-1530)张禄、朱廷声等刻五经本常熟市图书馆0028 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辑录云峰文集易义一卷(元)胡炳文撰(明)胡珙辑明嘉靖元年(1522)潘旦、邓杞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092 檀弓二卷(宋)谢枋得、(明)杨慎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三经评注朱墨套印本常熟市图书馆0130 春秋国华十七卷(明)严讷辑明万历三年(1575)活字印本常熟市图书馆0131 麟经指月十二卷(明)冯梦龙撰明泰昌元年(1620)开美堂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132 春秋传注三十六卷提纲一卷(清)严启隆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抄本清禹严批校清何焯跋常熟市图书馆0185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万历二年至三年(1574-1575)南京国子监刻本清严虞惇跋并录归有光批清归朝煦、顾王霖跋常熟市图书馆0212 三国职官表三卷(清)洪饴孙撰稿本常熟市图书馆0230 唐书二百二十五卷目录二卷(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元刻明修本常熟市图书馆存七卷(一、五十五至五十八,目录全)0246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宋)司马光撰明嘉靖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544-1545)孔天胤刻万历十四年(1586)苏濬重修本佚名校明赵应元跋常熟市图书馆0279 两汉纪六十卷(宋)王铚编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黄姫水刻本常熟市图书馆存四十八卷(前汉纪一至十二、二十五至三十,后汉纪三十卷)0290 国语二十一卷(三国吴)韦昭注明刻本清严虞惇批校常熟市图书馆0299 贞观政要十卷(唐)吴兢撰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范氏遵正堂刻本常熟市图书馆存五卷(一至五)0331 贤良进卷八卷(宋)叶适撰清嘉庆十八年(1813)江苏常熟翁心存抄本清翁心存跋常熟市图书馆0351 吴中人物志十三卷(明)张昶撰明隆庆四年(1570)张凤翼、张燕翼刻本(卷十至卷十三配抄本)常熟市图书馆0368 奕世清风录六卷(明)陈察辑明刻本常熟市图书馆存三卷(四至六)0369 义慈集前集四卷后集四卷(明)陈察、陈寰辑明嘉靖刻重修本常熟市图书馆0374 嘉靖十年应天府乡试录一卷明嘉靖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415 [宝祐]重修琴川志十五卷(宋)孙应时纂修(宋)鲍廉、钟秀实续修(元)卢镇增修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有抄配)清陆贻典校并跋常熟市图书馆0416 [宝祐]重修琴川志十五卷(宋)孙应时纂修(宋)鲍廉、钟秀实续修(元)卢镇增修清常熟小琅环福地抄本清邵恩多校并跋常熟市图书馆s 0417 [宝祐]重修琴川志十五卷(宋)孙应时纂修(宋)鲍廉、钟秀实续修(元)卢镇增修清曹炎抄本清黄丕烈跋常熟市图书馆0418 [嘉靖]常熟县志十三卷(明)冯汝弼、邓韨纂修明嘉靖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419 常熟私志二十八卷(明)姚宗仪撰明抄本常熟市图书馆存七卷(一至五、二十至二十一)0443 汉三辅考二十四卷(清)吴卓信撰稿本常熟市图书馆0467 瓯东政录囗卷(明)项乔撰明嘉靖刻重修本常熟市图书馆存二卷(二至三)0471 古今书刻二卷(明)周弘祖撰明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489 名迹录七卷(明)朱珪撰清抄本常熟市图书馆0496 集古印谱不分卷(明)顾从德辑明钤印本清毛琛跋常熟市图书馆0499 宣和集古印史一卷(明)来行学辑(明)沈全瑜摹刻明钤印本常熟市图书馆0514 新书十卷(汉)贾谊撰明正德十年(1515)吉府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540 困知记二卷续二卷附录一卷(明)罗钦顺撰明嘉靖十二年(1533)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549 蒙史一卷(明)严澂撰手稿本清严焯、魚元傅跋常熟市图书馆0555 孙子集注十三卷(汉)曹操撰(唐)杜牧等撰明隆庆六年(1572)李棣刻本常熟市图书馆存八卷(一至八)0558 江南经略八卷(明)郑假设曾撰明隆庆二年(1568)福建莆田林润刻本常熟市图书馆存五卷(一至二、四至五、七)0565 葛仙神火略一卷题(明)焦玉撰清抄本常熟市图书馆0637 承清馆印谱初集一卷续集一卷(明)张灏辑明刻钤印本常熟市图书馆0639 怀古堂印稿二卷(明)陆鼎篆刻并辑明崇祯十一年(1638)钤印本常熟市图书馆0729 事类赋三十卷(宋)吴淑撰并注明蔡弼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834 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四十卷(明)周思德辑明宣德七年(1432)杨震宗刻本常熟市图书馆存七卷(一至六、三十四)0850 骆宾王文集十卷(唐)骆宾王撰明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851 骆宾王文集十卷(唐)骆宾王撰明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926 张司业诗集三卷(唐)张籍撰明抄本清钱谦益校并跋瞿启甲跋常熟市图书馆0963 石林居士建康集八卷(宋)叶梦得撰清康熙叶树莲抄本清叶树莲跋常熟市图书馆1009 思玄集十六卷(明)桑悦撰明万历二年(1574)桑大协活字本常熟市图书馆存九卷(八至十六)1057 明瞿忠宣公函稿不分卷(明)瞿式耜撰手稿本常熟市图书馆1059 赵士春诗文草稿不分卷(明)赵士春撰稿本常熟市图书馆1060 汲古阁集四卷(清)毛晋撰稿本清王振声校并跋常熟市图书馆1068 圆沙未刻稿不分卷(清)钱陆灿撰稿本常熟市图书馆1116 文选六十卷(梁)萧统辑(唐)李善注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唐藩朱芝址刻本清张保慈、赵松滋录清何焯批校清翁同书跋常熟市图书馆1137 文苑英华律赋选四卷(清)钱陆灿辑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吹藜阁铜活字印本常熟市图书馆1173 文章辨体五十卷外集五卷总论一卷目录二卷(明)吴讷辑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徐洛刻本常熟市图书馆1204 才集结十卷(蜀)韦縠辑明刻本清谢浦泰录明冯舒、清冯班批校常熟市图书馆存六卷(一至六)1228 元文类七十卷目录三卷(元)苏天爵辑明嘉靖十六年(1537)晋藩刻递修本常熟市图书馆1230 列朝诗集八十一卷(清)钱谦益辑清顺治九年(1652)毛氏汲古阁刻本常熟市图书馆1433 使规一卷使缅附录一卷(明)张洪撰明成化十年(1474)汤鲁宝刻本常熟市图书馆1440 [弘治]常熟县志四卷(明)杨子器、桑瑜纂修明弘治刻本常熟市图书馆第二批(20部)0036 周礼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音义明崇祯永怀堂刻十三经古注本严虞惇校并跋常熟市图书馆0086 说文解字十二卷(汉)许慎撰(宋)李焘重编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陈大科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172 将传宪章总目不分卷(明)陈胄枢辑稿本常熟市图书馆0207 读史方舆记要一百三十卷(清)顾祖禹撰清初抄本陈鳣校常熟市图书馆存二十九卷(一至九、二十至二十三、三十七至四十、六十三至七十四)0236 江苏採集遗书总录十卷(清)高晋等撰稿本(四库进呈本)常熟市图书馆0299 医藏目录一卷(明)殷仲春撰清顺治十三年(1656)殷观国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300 皇极经世书十二卷观物外篇二卷(宋)邵雍编明抄本常熟市图书馆存九卷(六至十二观物外篇全)0348 红豆村落杂录一卷题(清)柳是辑清乾隆抄本鱼元傅校并跋常熟市图书馆0349 红豆村落杂录一卷题(清)柳是辑清乾隆抄本鱼元傅跋常熟市图书馆0367 大明三藏圣教目录四卷续入藏经目录一卷明万历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390 李文公集十八卷(唐)李翺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刻三唐人文集本邵齐熊批校邵震亨跋常熟市图书馆0419 舒梓溪先生集十卷(明)舒芬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万虞恺等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437 东日堂诗稿一卷(明)瞿式耜撰清初东日堂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444 许大司遗集四卷(明)许士柔撰清抄本常熟市图书馆0447 未学庵诗稿十卷;耐翁先生集外诗一卷;颐仲遗稿一卷(明)钱谦贞撰;(明)钱谦贞撰(清)钱龙惕辑;(清)钱孙艾撰清顺治二年至四年(1645-1647)毛氏汲古阁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451 钱牧斋先生集外诗一卷文集补遗三卷(清)钱谦益撰清抄本常熟市图书馆0452 吴诗集览二十卷补注二十卷;吴诗谈薮二卷拾遗一卷(清)吴伟业撰(清)靳荣藩注;(清)靳荣藩辑清乾隆四十年(1775)凌云亭刻本王振声跋并过录钱陆燦、沈德潜、赵翼批校常熟市图书馆0458 培林堂文集十四卷(清)徐秉义撰清抄本常熟市图书馆存十二卷(一至十二)0519 三国文章类钞不分卷(明)钱榖辑稿本常熟市图书馆0547 梅屋诗余一卷;朱淑贞断肠词一卷(宋)许棐撰;(宋)朱淑贞撰清初钱氏述古堂抄本章绶衔跋常熟市图书馆第三批(1部)0008 诗经识馀□卷(清)徐秉义撰清徐树闳抄本常熟市图书馆。
中国古建筑电子书籍书目1、《营造法式》.jpg陶本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3、《营造法式注释》.pdg—梁思成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7、《营造法式》图样.jpg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20、《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二卷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有原书】21、《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三卷宋、辽、金、西夏建筑【有原书】22、《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23、《中国古代建筑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筑【有原书】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28、《园冶》【有原书】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39、《中国古建筑二十讲》.pdf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pdf 精装十一册【有原书】43、《营造法式初探》.pdf—潘谷西44、《佛教建筑与地理风水》.pdf45、《柴泽俊古建筑文集》.pdf【有原书】46、《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pdf【有原书】47、《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pdf【有原书】48、《建筑考古学论文集》.pdf—杨宏勋49、《刘敦桢文集》.pdf第一卷50、《传统灰作基本操作与应用之研究》.pdf51、《仿古建筑施工实用技术》.pdf52、《风水理论研究》.pdg—王其亨【有原书】53、《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pdf—王天【有原书】54、《古建筑勘查与探究》.pdf—张驭寰55、《古文物称谓图典》 .pdf56、《华严寺》.pdf【有原书】57、《绘图鲁班经》.pdf58、《匠学七说》.pdf—张良皋59、《美的历程》.pdf(插图本珍藏本)—李泽厚60、《麦地里的飞檐》.doc【有原书】61、《清代匠作则例》.pdf 第一卷—王世襄62、《明式家具萃珍》.pdf—王世襄63、《明式家具研究》.pdf—王世襄64、《明式家具珍赏》.pdf—王世襄65、《髹饰录解说》.pdf:中国传统漆工艺研究(修订版)—王世襄【有原书】66、《中国古代门窗》.pdg—马未都67、《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pdf—田家青.pdf68、山西榆次永寿寺雨花宫《营造法式》解读-密码材栔双全的QQ号69、《园综》—陈从周70、《中国园林鉴赏辞典》.pdf—陈从周【有原书】71、《苏州古典园林》.pdg—刘敦桢72、《乡土建筑装饰艺术》.jpg—楼庆西73、《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楼—覃力74、《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门—覃力75、《古建筑文化图说》.pdf 说弄—张锡昌76、《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 说墙—尹文 .pdf77、《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 说台—韦明铧.pdf78、《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说亭—覃力 .pdf79、《古建筑文化图说》 .pdf说园—陈从周.pdf80、《山东寺庙塔窟》.pdf—赵浦根81、《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pdf82、《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pdf--一丁雨露洪涌83、《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8 私家园林84、《中国建筑艺术全集》.pdf12 佛教建筑 (一北方)85、《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pdf—李书钧86、《不只中国木建筑》.pdg—赵广超87、《弘一大师全集》.pdf·第9册:书法卷.djvu88、《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沈从文【有原书】89、《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丝绸织染.pdf90、《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pdf91、《中国传统工艺全集》.漆艺.pdf92、《中国传统工艺全集》.中药炮制.pdf93、《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pdf94、《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pdf9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刘致平.pdf《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原状的探讨》.jpg付熹年(文物1973.7)中国古代建筑代表博物馆中国古建筑精粹电子书中国古建筑图谱中国全史《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唐_北宋木结构建筑_平面尺寸_之分析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一卷第一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一卷第二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二卷第一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四卷第三、四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第二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第三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五卷第四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六卷第一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六卷第二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七卷第一期【有原书】***《中国营造学社彚刊》第七卷第二期【有原书】1《文物建筑》第一辑河南古建【有原书】2 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有原书】3 东方建筑研究(上册)(超星)4 东方寺庙明珠:南禅寺、佛光寺(超星)5 敦煌家具资料6 佛像艺术造型7 古建筑保护与研究【有原书】(超星)8 建筑历史研究第一辑【有原书】(超星)9 江南园林志(第二版)【有原书】(超星)10 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有原书】(超星)11 刘敦桢文集(一)(超星)12 刘敦桢文集(二)(超星)13 刘敦桢文集(三)【有原书】(超星)14 凝固的艺术魂魄:晋东南地区早期古建筑考察(超星)15 曲阜孔朝建筑【有原书】(超星)16 园冶注释(第二版)【有原书】(超星)17 中国古代高建筑(超星)18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彩画19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雕刻20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装修21 中国古建探微(超星)22 中国古建筑(超星)23 中国古建筑百问(超星)24 中国古建筑全览(超星)25 中国江南禅宗寺院建筑(超星)26 中国民族建筑第一卷(超星)27 中国民族建筑第二卷(超星)28 中国民族建筑第三卷(超星)29 中国民族建筑第四卷(超星)30 中国民族建筑第五卷(超星)31 佛教寺院考古.pdf32 城记.pdf 【有原书】33 佛教石窟考古.pdf34 宫殿考古通论.pdf35 故宫辞典.pdf36 汉代画像石_吴曾德_文物出版社1984.pdf37 汉字古音手册.PDF38 建筑历史与理论39 建筑书籍-中国古建筑小品.pdf40 林徽因文存+建筑41 明代南京寺院研究.pdf42 明清室内陈设.朱家溍.紫禁城出版社.2004.pdf43 秦汉瓦当.pdf44 四川汉代画象砖艺术.pdf45 唐代长安辞典.pdf46 隋唐两京丛考47 隋唐两京坊里谱.杨鸿年.48 天一阁藏本:明鲁般营造正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pdf49 闲情偶寄.pdf50 正在消失的建筑.pdf51 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pdf52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pdf 【有原书】53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pdf54 中国古典建筑装饰图案选.pdf55 中国石窟寺研究宿白文物出版社 1996年8月第1版.pdf56 梓室余墨_陈从周随笔.pdf57 长城.djvu58 明十三陵.djvu59 颐和园.djvu60 老宅第.djvu61 老牌坊.djvu62 老书院.djvu63 老门楼.djvu64 老戏台.djvu65 老楼阁.djvu66 宋陵石雕纹饰.djvu67 山西.djvu68 中国民居.djvu69 中国园林.djvu70 避暑山庄.djvu71 晋祠揽胜.djvu72 日本传统艺术第四卷浮世绘.djvu73 园林史.djvu74 屋宇春秋山西老宅院.djvu75 圆明园.djvu76 阳光下的雕花门楼:武夷古民居的记忆.djvu77 八百年的村落——培田纪行.djvu78 徽州.djvu79 走遍中国南京.djvu80 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djvu81 古城记:失落文明的兴与衰.djvu82 江南六镇.djvu83 大壮·适形中国建筑·匠意(超星)84 建筑十书【有原书】(超星)85 中国古建筑百问86 洛阳伽蓝记87 长物志校注88 中国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第一集建筑部分(超星)89 中国古建筑艺术(第1~4册)【不全】(超星)90 梁思成建筑画91 隋唐宫廷建筑考92 中国文物考古辞典《考古》杂志1955年1~6期及1991、1993~1998全年《文物》杂志1959~2000共152期文物五○○期总目索引1950.1-1998.1.pdf1 繁峙岩山寺.pdf(不全)2 中国古亭.pdf3 中国古亭.pdf4 佛宫寺释迦塔和崇福寺辽金壁画.djvu5 中国古建筑定额与预算.pdf6 中国建筑史图录(梁思成).pdg7 中国江南古建筑装修装饰图典.pdg8 《中国建筑史》——伊东忠太.pdf【有原书】9 平遥古城与民居.pdf【有原书】10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pdf【有原书】11 怎样鉴定古建筑.pdf【有原书】12 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pdg13 _园治注释(第二版)【有原书】14 明式家具珍赏15 盛京宫殿建筑16 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17 中国建筑彩画图集(何俊寿)【有原书】18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THE ART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pdf19 永诀的建筑.pdf 20 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上.pdf21 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下.pdf 22 紫禁城宫殿.pdf23 中国藏传佛教白描图集.pdf 24 _园治注释(第二版)【有原书】25 红木小件.pdf 26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pdf27 苏州香山帮建筑.pdf 28 永诀的建筑.pdf29 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林洙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djvu 另:《建筑史论文集》【有原书】、《古建园林技术》【有原书】、《建筑历史研究》等相关散篇论文目录如下1、_材分八等_在建筑史上的意义.pdf2、_礼制建筑_求解.pdf3、_应县木塔_读后札记.pdf4、_营造法式_版本及其流布述略.pdf5、_营造法式_变造用材制度探析.pdf6、_营造法式_变造用材制度探析下.pdf7、_营造法式_殿阁地盘分槽图新探.pdf8、_营造法式_瓦作制度初探.pdf9、_营造法式_中厦两头造出际制度释疑.pdf10、_营造法式_中翼角檐细部处理及起翘探讨.pdf11、_营造法式小木作_几种门制度初探.PDF12、《“礼制建筑”求解》——方晓风.pdf13、《北京故宫修复测绘研究》.pdf14、《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的确立及其原生形态》徐伯安.pdf15、《营造法式》变选用材制度探析.pdf16、《营造法式》变造用材制度探析(Ⅱ).pdf17、《营造法式》中的翼角构造初探.PDF18、《中国古建筑文献指南》简介.pdf19、2006年_最重要的建筑经典记忆_议梁思成_省略_诞辰105周年及中国营造学社的.pdf20、宝山灵泉寺大住圣窟浮雕艺术初探.pdf21、保存完好的“样式雷”古建筑群——清西陵.pdf22、北宋《营造法式》中的木雕艺术.PDF23、边靖楼修缮设计上.PDF24、崇福寺小召牌楼构制初探.PDF25、春秋至六朝麒麟的演变研究.pdf26、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_上_.pdf27、从莫高窟壁画看唐五代敦煌人的坐具和饮食坐姿_下_.pdf28、从驼峰与墓股的比较看中日古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关系.pdf29、从帐形龛饰到帐形龛_北朝石窟中一个被忽视的问题.pdf30、定兴慈云阁修缮记.PDF31、定州开元寺塔塔刹发现一批文物.PDF32、斗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_铺作_与_跳铺之作_辨析.PDF33、斗栱——李学武.PDF34、枓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铺作”与“跳,铺之作”辨析.pdf35、独具魅力的古建珍品——榆次城隍庙.PDF36、独乐寺观音阁_山门的大木作制度_上_.pdf37、独乐寺观音阁_山门的大木作制度_下_.pdf38、独乐寺观音阁壁画调查.PDF39、独乐寺辽代建筑结构分析及计算模型简化.pdf40、对清东陵裕陵地宫棺位问题的探讨.PDF4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不应只把注意力投放到建筑_物_的研究上.pdf42、敦煌北朝石窟形制诸问题.pdf43、敦煌壁画中的胡床家具_一_.pdf44、敦煌雕塑.pdf45、敦煌火珠图像探微.pdf46、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解读.pdf47、抚宁境内明长城敌台的建筑形制.PDF48、甘肃张掖大佛寺大佛殿的建筑特征.PDF49、高安回澜塔.PDF50、高层古建筑木结构——应县木塔现状结构评价.pdf51、古代的椅和凳.pdf52、古代建筑的设计技术及其比较_试论从_营造法式_至_工程做法_建筑设计技术的演变和.pdf53、古代建筑生产的制度与技术_宋_营造法式_与日本_延喜木工寮式_的比较.pdf54、古代营建技术中的_样_造_作_.pdf55、古建瑰宝——千年古刹独乐寺——杨作瑞.pdf56、古建瑰宝永乐宫.PDF57、古建门种种.pdf58、古建上的主要装饰纹样.PDF59、古建筑角梁构造与翼角生起略述.PDF60、古建筑结构研究十八年.pdf61、古太原晋阳建筑文化浅析.PDF62、故城县庆林寺古塔.PDF63、关于_营造法式_的研究.pdf64、关于对山西应县木塔保护工程抬升修缮方案的意见.pdf65、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一_.pdf66、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二_.pdf67、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三_.pdf68、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的若干问题探讨_四_.pdf69、关于清_工程做法_斗科部分若干问题的探讨_五_.pdf70、关于唐宋单檐木构建筑平立面比例问题的一些初步探讨.pdf71、关于元上都宫城北墙中段的阙式建筑台基.PDF72、广东澄海龟山汉代建筑遗址.PDF73、汉代高台建筑技术研究.pdf74、汉代及其以前的建筑基础.pdf75、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二_斗栱之分类_柱头铺作_转角铺作_补间铺作.pdf76、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三_柱_础_梁枋_平坐腰檐.pdf77、汉代建筑大木作技术特征_之一_斗栱.pdf78、何谓《营造法式》之_槽_.PDF79、河北赤城县古塔调查.PDF80、河北涞源阁院寺文殊殿建筑年代鉴别研究.pdf81、河北辽代古塔建筑艺术初探.PDF82、河北玉田净觉寺调查报告.PDF83、河北赵县西林寺塔.PDF84、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PDF85、黑龙江省第四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PDF86、胡床杂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三.pdf87、华夏古建筑的“活化石”--承启楼.pdf88、换个方法拍“古建”.pdf89、霍州署元代大堂.PDF90、基于AutoCAD的中国木构古建筑的三维重建.pdf91、基于CAD与GIS 集成的仿唐古建筑景观的三维重建方法.pdf92、济渎庙寝宫建筑研究.PDF93、蓟县独乐寺出土的唐代纪年经幢.PDF94、蓟县独乐寺出土的唐代纪年经幢.PDF95、简述汉画建筑脊饰的文化意象.pdf96、江苏六朝画像砖研究.pdf97、江西樟树临江文物调查.PDF98、金狮床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二.pdf99、晋城青莲寺塔幢建筑分析.PDF100、晋祠圣母殿研究.pdf101、晋祠献殿.PDF102、晋东南歇山建筑的梁架做法综述与统计分析_晋东南地区唐至金歇山建筑研究之一.pdf103、开善寺大雄宝殿修缮工程设计深化与现场实施.pdf104、开元观古建筑初探.PDF105、克孜尔石窟前的木构建筑.PDF106、梁思成建筑画.pdf107、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坞壁.pdf108、两周礼器制度研究.pdf109、辽金珍品塞外巨刹──山西大同华严寺.PDF110、辽庆州释迦佛舍利塔.PDF111、灵岩寺石刻造像考.PDF112、六朝瓦当的发现及初步研究.pdf113、龙在古建器具上的装饰形式.PDF114、隆兴寺宋代木雕立式弥勒像的修复.PDF115、隆兴寺天王殿的建筑时代及复原设想.PDF116、楼阁建筑构成与逐层副阶形式.pdf117、甪直保圣寺大殿复原探讨.PDF118、绿水苍柏话晋祠.PDF119、略论北京的古建牌楼.pdf120、略议陈明达先生的中国古代木构发展史研究.pdf121、论明代建筑之斗栱用材等级.PDF122、米兰佛寺考.PDF123、明代建筑油饰彩画要点.PDF124、南朝帝王陵寝初探.PDF125、南方上昂与挑斡作法探析.pdf126、南京朝天宫冶城阁设计.PDF127、南京出土六朝兽面纹瓦当再探.pdf128、南京出土六朝瓦当初探.pdf129、南京图书馆馆藏清抄本《营造法式》考略.PDF130、南京钟山二号寺遗址出土南朝瓦当及与南朝上定林寺关系研究.pdf131、宁安兴隆寺建筑概述.PDF132、牌坊建筑文化初探.PDF133、平顺荐福寺遗址出土的佛教石造像及龙门寺部分造像.PDF134、铺作·出跳·枓科及其它.PDF135、普救寺原状考.pdf136、千古一刹佛光寺.PDF137、浅识宋材份制与清斗口制.PDF138、浅谈电视节目中古建筑与古文物的拍摄技巧.pdf139、浅谈历代的床和席.pdf140、清朝祖陵——永陵.pdf141、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一_.pdf142、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二_.pdf143、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三_九檩歇山转角前后廊单翘单昂斗科斗口三寸大木做法.pdf144、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四_.pdf145、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五_.pdf146、清工部_工程做法则例_连载六_.pdf147、清式木构建筑的节点和榫卯1.pdf148、清式木构建筑的节点和榫卯2.pdf149、日本古代寺院建筑瓦屋面及与我国唐代屋面作法的联系.pdf150、山东临淄出土一件汉代人物圆雕石像.PDF151、山西古牌楼浅析.PDF152、山西晋城碧落寺石窟调查记.PDF153、山西陵川西溪真泽二仙庙.PDF154、山西省夏县司马光墓余庆禅院的建筑.PDF155、山西现存早期木结构建筑区域特征浅探上.PDF156、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梁思成.pdf157、山西应县木塔的尺度规律.pdf158、山西应县木塔应当怎样修_.pdf159、陕西白水北宋妙觉寺塔基及地宫的发掘.PDF160、绳床及相关问题考_敦煌壁画家具研究之一.pdf161、试从北宋少林寺初祖庵大殿分析江南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PDF162、试从初祖庵大殿分析江南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PDF163、试论_材分八等_的数理渊源.pdf164、试论_营造法式_中的定向_定平技术.pdf165、是比例关系还是模数关系_关于法隆寺建筑尺度规律的再探讨.pdf166、数码摄影技巧:古建筑掠影.pdf167、宋《营造法式》大木作设计模数论.pdf168、宋《营造法式》垒造窑制度初探.PDF169、宋代官方建筑设计考述.pdf170、宋代建筑地面与墙体营造技术.pdf171、宋代建筑基础营造技术(1).pdf172、宋代建筑台基营造技术.pdf173、宋代建筑瓦屋面营造技术.pdf174、宋代营造工程管理制度.pdf175、宋式彩画设计.pdf176、泰州城隍庙建筑修缮方案设计.pdf177、谈_树_的文化功能_顾恺之_洛神赋_与砖画_竹林七贤_中_树_的比较.pdf178、唐_北宋木结构建筑_平面尺寸_之分析.pdf179、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研究报告_上_再论含元殿的形制.pdf180、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原研究报告_下_再论含元殿的形制.pdf181、唐代彩画及宋_营造法式_彩画制度.pdf182、唐代门窗形制考_以唐诗及相关文献史料为据.pdf183、唐风建筑斗栱初探.pdf184、唐风建筑斗栱初探下.PDF185、唐宋单体建筑之面阔与进深如何确定.pdf186、唐宋古建筑尺度规律研究.pdf187、唐宋园林之瑰宝.PDF188、天津大悲禅院大雄宝殿施工技术.PDF189、伟大创造时代的宋代建筑.pdf190、文水则天圣母庙后殿结构分析.PDF191、文物五○○期总目索引 1950.1-1998.1.pdf192、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的确立及其原生形态.pdf193、我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正定隆兴寺宋代转轮藏浅析.PDF194、斜栱演变及普拍枋的作用.PDF195、新发现的一批_斗栱分件图_.pdf196、兴洲行宫考.PDF197、邢台天宁寺前殿始建年代初议.PDF198、衙门建筑源流及规制考略.PDF199、扬州鉴真大和尚纪念堂设计方案.pdf200、阳泉关王庙大殿.PDF201、疑义相与析──读《斗栱的结构起源与〈营造法式〉》.PDF202、以管窥豹犹有一得.PDF203 、以管窥豹犹有一得_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木大作营造尺及比例初探.pdf204、有关大住圣窟与三阶教的关系问题.pdf205、榆社郝壁村寿圣寺山门时代考.PDF206、云冈石窟建筑特征的镜头诠释.PDF207、正定广惠寺华塔建筑年代问题新探.PDF208、正定广惠寺华塔内的二尊唐开元年白石佛造像.PDF209、中国传统建筑翼角处理.pdf210、中国古代建筑柱子装饰之历史演变.pdf211、中国古代木构楼阁的建筑构成探析.pdf21 2、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pdf213、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化渊源初探_续_.pdf214 、中国明代木质古建西安鼓楼彩绘的分析研究.pdf215、中原古刹-河南省香严寺.pdf216、追寻古典的美丽.PDF217、追寻历史足迹——用数码相机拍摄古建筑(2).pdf218、涿州智度寺塔初探.PDF219、作庭记译著与研究张十庆.pdf。
江苏省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二批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发文字号】苏政发[2010]77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发布日期】2010.07.22【实施日期】2010.07.2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江苏省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二批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苏政发〔2010〕77号 2010年7月22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二批江苏省珍贵古籍(555部)名录和第二批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个)名单,现予公布。
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认真总结经验,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附件:1.第二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555部)2.第二批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1个)二○一○年七月二十二日附件1:第二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555部)01589 九经五十一卷附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小学二卷明崇祯十三年(1640)秦镤求古斋刻本徐州市图书馆01590 五经纂注五十六卷(明)夏璋编明崇祯刻本徐州市图书馆01591 程氏易传十二卷(宋)程颐撰明嘉靖七年(1528)姜梁刻本南京图书馆 01592 周易传义十卷易说纲领一卷(宋)程颐、朱熹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易图集录一卷易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南京图书馆01593 周易传义十卷(宋)程颐、朱熹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易图集录一卷易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易说纲领一卷(宋)程颐、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594 诚斋先生易传二十卷(宋)杨万里撰明抄本苏州大学图书馆存十九卷(一至十九)01595 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辑录云峰文集易义一卷(元)胡炳文撰(明)胡珙辑明嘉靖元年(1522)潘旦、邓杞刻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596 易经蒙引十二卷(明)蔡清撰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刻本苏州图书馆 01597 读易余言五卷(明)崔铣撰明崔氏家塾刻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598 淮海易谈四卷(明)孙应鳌撰明隆庆刻本南京图书馆01599 生生篇七卷(明)苏浚撰明万历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00 周易孔义三卷(明)高攀龙撰明崇祯九年(1636)秦堈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01 周易旁注会通十四卷(明)姚文蔚撰明万历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02 周易古本全书汇编十七卷(明)李本固撰明万历四十年(1612)汤泰时刻本徐州市图书馆01603 易略三卷(明)陆梦龙撰明崇祯元年(1628)顾懋樊刻本苏州图书馆 01604 周易像象述六卷像象金针一卷(明)吴桂森撰明崇祯刻本张国荣批校苏州图书馆01605 石镜山房增订周易说统二十五卷(明)张振渊撰(明)张懋忠增补明天启六年(1626)石镜山房刻本苏州图书馆01606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清)李光地等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内府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07 周易原意二卷(清)张世荦撰稿本苏州图书馆01608 书集传六卷图一卷(宋)蔡沈撰(元)邹季友音释朱子说书纲领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内府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09 书经集注十卷(宋)蔡沈撰明嘉靖二年(1523)赣州府刻本罗榘、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610 书传会选六卷(明)刘三吾等撰明赵府味经堂刻本南京图书馆01611 书传大全十卷纲领一卷图一卷(明)胡广等辑明刻本镇江市图书馆01612 书传大全十卷纲领一卷图一卷(明)胡广等辑明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13 尚书谱不分卷(明)梅鷟撰明抄本顾广圻校并跋丁丙跋南京图书馆 01614 书经讲义会编十二卷(明)申时行撰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徐铨刻本徐州市图书馆01615 禹贡古今合注五卷图一卷(明)夏允彝撰明末刻朱墨套印本苏州图书馆 01616 诗集传二十卷诗序辨说一卷诗传纲领一卷诗图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17 诗经世本古义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明)何楷撰明崇祯刻本苏州图书馆01618 说诗解颐二卷续一卷(清)徐玮文撰稿本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01619 诗外传十卷(汉)韩婴撰明嘉靖十四年(1535)苏献可通津草堂刻本南京图书馆01620 诗外传十卷(汉)韩婴撰明嘉靖十四年(1535)苏献可通津草堂刻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621 韩诗外传十卷(汉)韩婴撰明嘉靖十八年(1539)薛来芙蓉泉书屋刻本佚名校南京图书馆01622 周礼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音义明崇祯永怀堂刻十三经古注本严虞惇校并跋常熟市图书馆01623 周礼二十卷(明)陈深批点明凌杜若刻朱墨套印本南京图书馆01624 周礼训隽二十卷(明)陈深撰明万历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25 周礼传五卷翼传二卷图说二卷(明)王应电撰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吴凤瑞刻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存七卷(周礼传一至五翼传一至二)01626 注释古周礼五卷考工记一卷(明)郎兆玉撰明天启郎氏堂策槛刻本连云港市博物馆01627 注释古周礼五卷考工记一卷(明)郎兆玉撰明天启郎氏堂策槛刻本吴江市图书馆01628 周礼注疏删翼三十卷(明)王志长撰明崇祯十二年(1639)叶培恕刻本南通市图书馆01629 仪礼十七卷仪礼图十七卷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元崇化余志安勤有堂刻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存八卷(仪礼二、六至七仪礼图二、五至七、十二)01630 经礼补逸九卷(元)汪克宽撰附录一卷明弘治十年(1497)汪璋、汪珙等刻本(卷五至九配清抄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631 礼记纂言三十六卷(元)吴澄撰明正德十五年(1520)胡东皋刻本南京图书馆01632 孙月峰先生批评礼记六卷(明)孙矿批校明末冯元仲刻本佚名批校苏州图书馆01633 三礼考注六十四卷序录一卷纲领一卷(元)吴澄撰明成化九年(1473)谢士元刻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634 礼书一百五十卷(宋)陈祥道撰元至正七年(1347)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本南京图书馆01635 文公家礼仪节八卷(明)丘浚撰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钱时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36 乐书二百卷目录二十卷(宋)陈旸撰元至正七年(1347)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本(卷三十九至四十三配清抄本)南京图书馆01637 乐律全书四十九卷(明)朱载堉撰明万历郑藩刻增修本无锡市图书馆01638 律吕元音二卷(清)永恩撰稿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639 春秋三书三十一卷(明)张溥撰明末刻本镇江市图书馆01640 音点春秋左传十六卷明弘治十五年(1502)陈理刻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 01641 春秋左传三十卷首一卷(明)钟惺评点明武林拥万堂刻朱墨套印本徐州市图书馆01642 左传附注五卷后录一卷(明)陆粲撰明嘉靖刻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 01643 唐荆川先生编纂左氏始末十二卷(明)唐顺之撰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唐正之刻本南京图书馆01644 春秋左传节文十五卷(明)汪道昆撰明万历刻本泰州市图书馆01645 春秋左翼四十三卷首一卷(明)王震辑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46 春秋左传十五卷(明)孙矿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南京图书馆01647 春秋左传十五卷(明)孙矿批点明万历四十四(1616)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扬州市图书馆01648 春秋公羊传十二卷(明)闵齐伋裁注考一卷(明)闵齐伋撰明天启元年(1621)闵齐伋刻三色套印本南京图书馆01649 春秋穀梁传十二卷(明)闵齐伋裁注考一卷(明)闵齐伋撰明天启元年(1621)闵齐伋刻三色套印本南京图书馆01650 春秋会解十二卷(明)沈云楫纂明刻本苏州图书馆01651 春秋说五卷(清)惠士奇撰稿本苏州图书馆01652 春秋比类观例二卷(清)王铭西撰稿本夏炜如跋戴望、骆粲、陈鼎、许棫、汤成烈、陆鼎翰、吴康寿题款南京图书馆01653 孟子七卷题(宋)苏洵批点明刻本南京晓庄学院01654 载咏楼重镌朱批孟子二卷题(宋)苏洵批点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沈心友载咏楼刻朱墨套印本苏州图书馆01655 翼圣堂重订苏老泉朱批孟子二卷题(宋)苏洵批点清康熙刻朱墨套印本无锡市图书馆01656 四书章句集注二十八卷(宋)朱熹撰元刻本(孟子集注卷三至四配清咸丰九年(1859)抄本)蒋培泽、高望曾、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657 四书集注二十八卷(宋)朱熹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伊藩刻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658 四书集注十九卷(宋)朱熹撰明隆庆四年(1570)衡府刻本南京图书馆 01659 四书集注大全四十二卷(明)胡广等辑明弘治十四年(1501)刘氏庆源书堂刻本佚名批南京图书馆01660 四书口义十二卷(明)薛甲撰明隆庆二年(1568)刻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661 四书人物考四十卷(明)薛应旂撰明嘉靖刻本徐州市图书馆01662 新刻七十二朝四书人物考注释四十卷(明)薛应旂撰(明)朱&15814;注明万历书林叶近山刻本苏州图书馆01663 新刻七十二朝四书人物考注释四十卷(明)薛应旂撰(明)朱&15814;注明万历书林叶近山刻本扬州大学图书馆01664 石渠阁删注四书人物考四十卷杂考一卷(明)薛应旂撰(明)朱&15814;注(明)孙寀订补明崇祯刻本淮安市楚州区图书馆存三十二卷(四书人物考一至三十二)01665 四书直解二十七卷(明)张居正撰四书讲义合参二十七卷(明)顾宗孟撰明崇祯九年(1636)顾宗孟刻本苏州图书馆01666 四书留书六卷内集一卷外集一卷散集一卷(明)章世纯撰明崇祯刻本镇江市图书馆01667 四书经学考十卷补遗一卷(明)徐邦佐撰明崇祯元年(1628)自刻本南通市图书馆01668 朱注发明十九卷(清)王掞撰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潮济堂刻本苏州图书馆01669 吕晚邨先生四书讲义四十三卷(清)吕留良撰(清)陈鏦编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天盖楼刻本(卷四十三配抄本)无锡市图书馆01670 尔雅三卷(晋)郭璞注明嘉靖十七年(1538)吴元恭刻本无锡市图书馆 01671 埤雅二十卷(宋)陆佃撰明成化十五年(1479)刘廷吉刻嘉靖二年王俸重修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672 埤雅二十卷(宋)陆佃撰明刻本徐州市图书馆存十八卷(一至十八)01673 说文解字十二卷(汉)许慎撰(宋)李焘重编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陈大科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1674 汉隶字源五卷碑目一卷(宋)娄机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淮安市楚州区图书馆01675 汉隶分韵七卷元刻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存三卷(五至七)01676 摭古遗文二卷(明)李登辑再增摭古遗文一卷(明)姚履旋增补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李思谦刻本镇江市图书馆01677 大明同文集举要五十卷(明)田艺蘅撰明万历十年(1582)汪以成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78 篆林肆考十五卷(明)郑大郁辑明崇祯十四年(1641)刘肇麟刻本徐州市图书馆01679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总目一卷检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韵一卷补遗一卷备考一卷(清)张玉书、凌绍雯等纂修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内府刻本无锡市图书馆 01680 檀园字说一卷外篇一卷(清)徐养原撰稿本谭献校并跋镇江市图书馆 01681 古今韵会举要三十卷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一卷(元)熊忠撰明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82 书学正韵三十六卷(元)杨桓撰元刻明修本南京图书馆01683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隆庆元年(1567)衡藩刻本南京图书馆01684 新编并音连声韵学集成十三卷(明)章黼撰明成化十七年(1481)刻嘉靖二十四年(1545)张重、万历九年(1581)高荐递修本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01685 十七史一千五百七十四卷(明)毛晋编明崇祯元年至十七年(1628-1644)毛氏汲古阁刻本淮安市楚州区图书馆存十五种一千二百八十卷(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后周书、隋书、南史、北史、五代史全唐书一至七十一、一百三十六至二百二十五)01686 二十一史二千五百六十七卷明万历二十三年至三十四年(1595-1606)北京国子监刻本(三国志配明万历二十四年南京国子监刻本)镇江市图书馆存十九种二千二百四十二卷(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全)01687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四年(1525)汪谅刻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688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四年至六年(1525-1527)王延喆刻本南京图书馆01689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八年至九年(1529-1530)南京国子监刻本南京图书馆01690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明)邹德沛辑评明崇祯十三年(1640)酣古斋刻本扬州市图书馆01691 新刻李太史释注史记三注评林六卷(明)李廷机注释(明)叶向高评(明)赵志皋辑明书林詹圣泽刻本南通市图书馆01692 南史八十卷(唐)李延寿撰元大德十年(1306)刻明嘉靖递修本南京图书馆01693 南史八十卷(唐)李延寿撰元大德十年(1306)刻明嘉靖递修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694 五代史记七十四卷(宋)欧阳修撰(宋)徐无党注元刻明嘉靖递修本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695 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明)陈仁锡评明天启元年(1621)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696 续藏书二十七卷(明)李贽撰明汪修能刻本吴江市图书馆01697 前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明德藩最乐轩刻本(卷一至五配清抄本)南京图书馆01698 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明刻嘉靖十六年(1537)广东崇正书院重修本丁丙跋丁立中跋并录孙星衍题识南京图书馆01699 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明嘉靖汪文盛等刻本(卷四十六至五十二配清抄本)佚名录何焯批校并跋南京图书馆01700 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明嘉靖汪文盛等刻二十八年。
中国古籍书⽬⼤全(国学经典)经部⼗三经001周易、 002尚书、003诗经、 003周礼、 004礼记、005左传、 006公⽺传、007⾕梁传、008论语、 009孝经、 010尔雅、011孟⼦、 012中庸、 013仪礼其他001四书章句集注、 002春秋繁露、 003新本郑⽒周易、004⼤戴礼记005韩诗外传、 005易纬是类谋、 007易纬坤灵图、008易纬乾元序制记009陆⽒易解、010东坡易传、 011周易正义、 012易传、013周易参同契014尚书正义、015韩诗外传、 016⽑诗正义、 017泰泉乡礼、018深⾐考误、 019深⾐考020仪礼注疏、021礼记正义、023周礼注疏、027孝经注疏、 024春秋左传正义、026春秋⾕梁传注疏、 028春秋公⽺传注疏、025⼤学、 026⼤学集注、 027⼤学问、028孟⼦集注、029孟⼦注疏、030孟⼦字义疏证031中庸集注、 032论语集注、033论语注疏、 034尔雅注疏、035轻松学诗经史部⼆⼗五史001史记、002宋书、 003梁书、004魏书、 005陈书、006南史、007北史、008南齐书、 009北齐书、 010周书、011汉书、 012后汉书、013三国志、 014晋书、 015隋书、016旧唐书、 017新唐书、 018旧五代史、 019新五代史、020宋史、021辽史、 022⾦史、 023元史、 024明史、 025清史稿其他001资治通鉴、 002续资治通鉴、 003唐才⼦传、 004贞观政要、 005逸周书、006古列⼥传、 007徐霞客游记、 008⼤唐西域记、 009荆楚岁时记、010战国策、 011前汉纪、 012后汉纪、 013华阳国志、014东观汉记015通典、 016唐会要、 017唐律疏议、018吴越春秋、019洛阳伽蓝记、020越绝书、 021前汉纪、 022江表志、 023江南野史、 024五国故事、025邺中记、 026三楚新录、 027江南馀载、028吴越备史、029九州春秋、030越史略、 031东观奏记、032北狩见闻录、033⽵书纪年、 034五代史阙⽂、035官箴、 036平宋录、 037⼤⾦吊伐录、038松漠纪闻、 039翰林志、 040⾼⼠传、 041李相国论事集、 042⾚松⼭志、043真腊风⼟记、044荆楚岁时记、 045北戸录、046岳阳风⼟记、 047溪蛮丛笑、048吴中⽔利书、 049岁华纪丽谱、050吴地记、051平江记事、 052南岳⼩录、053岭表录异、 054东京梦华录、 055风⼟记、056益部⽅物略记、057游城南记、 058淳熙三⼭志、 059桂林风⼟记、060朝鲜赋、061南宋都城纪胜、 062桂海虞衡志、 063洛阳名园记、 064南⽅草⽊状、065佛国记、 066捕蝗考、 067宋朝事实、 068⼤清律例、069三国杂事、070史通⼦部兵书类武经七书001孙⼦兵法、 002吴⼦兵法、003尉缭⼦、 004司马法、005六韬、 006三略、007唐李问对、其他兵书001孙膑兵法、 002百战奇略、003握奇经、 004练兵实纪、005将苑、006何博⼠备论、 007三⼗六计、008守城录、009孙⼦略解、 010乾坤⼤略、011墨⼦城守各篇简注、 012兵制、013阴符经、014太⽩阴经、 015历代兵制、016素书、017备论其他⼦部001⽼⼦道德经、 002庄⼦、 003荀⼦、 004墨⼦、 005列⼦、006申鉴、007说苑、008新语、009论衡、010茶经、 011棋经、012中论、 013邓⼦、014盖庐、015⼈物志、 016潜夫论、 017初学记、018洛阳牡丹记、 019王守仁全集、020四⼗⼆章经、 021论衡校释、022梦溪笔谈、 023太平⼴记、 024孔⼦家语、025韩⾮⼦、026⿁⾕⼦、 027 归⽥录、 028唐新语、 029公孙龙⼦、030搜神记、031搜神后记、 032周易参同契、 033⼭海经校注、034艺⽂类聚、035穆天⼦传、036唐摭⾔、 037颜⽒家训、038古画品录、 039盐铁论、040宋⾼僧传、 041⼴弘明集、042钝吟杂录、043弘明集、044宣室志、045世说新语、 046⾦匮要略注、047九章算术、 048吕⽒春秋、049黄帝内经灵枢经、 050黄帝内经素问、051备急千⾦要⽅、 052伤寒论注、053难经本义、 054神农本草经、 055孔丛⼦、056抱朴⼦内篇、057法⾔义疏、 058风俗通义、 059鹖冠⼦、 060齐民要术、061潜夫论、 062范⼦计然、 063西京杂记、 064晏⼦春秋、065周髀算经、066朱⼦语类、 067⼭房随笔、 068林泉⾼致集、069吴⼦兵法辑佚、 070银雀⼭尉缭⼦、071司马法逸⽂、072群书治要三略、073孙⼦略解、 074⽔战兵法辑佚、075群书治要六韬、076敦煌写卷六韬、077怀王墓⽵简六韬、078六韬逸⽂、079汉墓⽵简六韬、 080⽼⼦集注、081范蠡兵法辑佚、 082太公兵法、083太公⾦匮、 084太公阴谋、085端溪砚谱、 086歙州砚谱、 087扬州芍药谱、088橘录、089糖霜谱、 090刘⽒菊谱、 092洗冤录集、 093荔枝谱、094⾼僧传、095续⾼僧传、 096随隐漫录、 097画继、 098⽅⾔校笺集部楚辞001楚辞、 002楚辞补注、总集类001全上古三代⽂、 002全秦⽂、 003全汉⽂、 004全后汉⽂、005全三国⽂、006全后周⽂、007全北齐⽂、 008全陈⽂、 009全梁⽂、 010全齐⽂、011全隋⽂、 012全唐⽂、 013先唐⽂、 014唐⽂拾遗、 015唐⽂续拾、016全宋⽂、 017全晋⽂、018全后魏⽂、019全唐诗、 020全宋词、021千家诗、022⽂⼼雕龙、023⽂选、024乐府诗集、025全元曲、026全宋诗、 027历代诗词赋其它集类001优古堂诗话、 002诚斋诗话、 003庚溪诗话、 004草堂诗话、 005藏海诗话、006六⼀诗话、 007后⼭诗话、 008彦周诗话、 009⼆⽼堂诗话、010怀麓堂诗话、011沧浪诗话、 012诗品、 013诗⼈⽟屑、 014中⼭诗话、015观林诗话、016李太⽩全集、 017王右丞集笺注、 018欧阳修集、 019国语辑注类001⽼⼦校释、002庄⼦集解、 003孟⼦全译、004管⼦轻重篇新诠、005列⼦集释、006孙⼦兵法论正、 007商君书、 008史记三家注、009⼋家后汉书辑注、010汉官六种、 011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012裴注三国志、 013九家旧晋书辑本、014众家编年体晋史、015论衡校释、016新语校注、017世说新语笺疏、018太平经合校、019三字经、 020百家姓、 021千字⽂、 022菜根谭、 023传习录、 024⾦⼈铭、025增⼴贤⽂、 026幼学琼林、 027龙⽂鞭影、028⽂⼼雕龙、029⽂⼼雕龙注考异、 030⽂⼼雕龙义证、 031古⽂观⽌、 032敦煌变⽂集新书、034明夷待访录、035曾国藩⽂集、036曾国藩家书历史⼯具类中国历代量制演变简表、中国历代纪年表、中国历代帝王年表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中国历代年号索引表、中国历代疆域图古今地名对照历表(隋之前)、中国历代度制演变简表历代⼈⼝的官⽅统计数、⼆⼗四节⽓表、三国地图、民国地图、万年历。
第一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1588部)一、简牍类0001 先令券书西汉竹简扬州市博物馆0002 集簿西汉末年木简连云港市博物馆0003 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西汉末年木简连云港市博物馆0004 东海郡吏员簿西汉末年木简连云港市博物馆0005 东海郡属吏设置簿一篇西汉末年木简连云港市博物馆0006 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西汉末年木简连云港市博物馆0007 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西汉末年木简连云港市博物馆二、纸质类0008 五经正文七卷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翁溥刻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009 五经大全一百三十五卷(明)胡广等辑明内府刻本南京图书馆0010 五经旁训十九卷(元)李恕撰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陈大科刻本南通市图书馆0011 周易兼义九卷(唐)孔颖达撰经典释文一卷(唐)陆德明撰略例一卷(魏)王弼撰(唐)邢璹注明嘉靖李元阳刻十三经注疏本泰州市图书馆0012 易传八卷(宋)苏轼撰王辅嗣论易一卷(魏)王弼撰明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扬州大学图书馆0013 易传八卷(宋)苏轼撰王辅嗣论易一卷(魏)王弼撰明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南京图书馆0014 吴园周易解九卷附录一卷(宋)张根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书本南通市图书馆0015 易原八卷(宋)程大昌撰清乾隆武英殿活字印聚珍版书本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0016 周易本义十二卷易图一卷五赞一卷(宋)朱熹撰明刻本清朱彜尊、顾广誉、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017 周易本义十二卷易图一卷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清康熙五十年(1711)曹寅刻本高邮市图书馆0018 周易本义辑要三卷(清)蒋光祖辑稿本南京市博物馆0019 周易传义十卷(宋)程颐、朱熹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易图集录一卷易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020 周易传义十卷(宋)程颐、朱熹撰易图集录一卷(宋)朱熹撰明刻本徐州市图书馆0021 周易传义十六卷(宋)程颐、朱熹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朱子图说一卷卦变图一卷易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应槚刻本清严虞惇批校并跋常熟市图书馆存十一卷(一至二、五至八十一,周易朱子图说、卦变图、易五赞、筮仪全)0022 周易经传传义二十四卷(宋)程颐、朱熹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朱子图说一卷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八年至九年(1529-1530)张禄、朱廷声等刻五经本常熟市图书馆0023 周易经传传义二十四卷(宋)程颐、朱熹撰明刻本(卷一至三配明嘉靖吉澄刻本)泰州市图书馆0024 周易程朱传义二十四卷(宋)程颐、朱熹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朱子图说一卷周易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吉澄刻本镇江市图书馆0025 周易程朱传义二十四卷(宋)程颐、朱熹撰上下篇义一卷(宋)程颐撰朱子图说一卷周易五赞一卷筮仪一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吉澄刻本南京图书馆0026 诚斋先生易传二十卷(宋)杨万里撰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尹耕疗鹤亭刻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027 周易启蒙翼传四卷外篇一卷(元)胡一桂撰清乾隆内府写四库全书本泰州市图书馆存一卷(外篇全)0028 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辑录云峰文集易义一卷(元)胡炳文撰(明)胡珙辑明嘉靖元年(1522)潘旦、邓杞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029 周易传义大全二十四卷纲领一卷朱子图说一卷(明)胡广等辑明永乐十三年(1415)内府刻本南京博物院0030 蔡虚斋先生易经蒙引二十四卷(明)蔡清撰(明)葛寅亮评明末刻本南通市图书馆存二十二卷(一至二十二)0031 周易象旨决录七卷(明)熊过撰读周易象旨私识一卷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熊迥刻本苏州图书馆0032 淮海易谈四卷(明)孙应鳌撰明隆庆刻本如皋市图书馆0033 淮海易谈四卷(明)孙应鳌撰明隆庆刻本苏州图书馆0034 九正易因不分卷(明)李贽撰明刻本苏州图书馆0035 易经注疏大全合纂六十四卷首一卷周易系辞注疏大全合纂四卷(明)张溥辑明崇祯七年(1634)刻本海安县图书馆0036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清)李光地等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内府刻御纂七经本扬州市图书馆0037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清)李光地等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内府刻御纂七经本淮安市图书馆存十七卷(一至十、十二至十四、十六至十九)0038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清)李光地等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内府刻御纂七经本南京图书馆0039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首一卷(清)李光地等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内府刻御纂七经本南京市六合区第一图书馆0040 尚书说七卷(宋)黄度撰清抄本吴江市图书馆0041 书集传六卷图一卷(宋)蔡沈撰朱子说书纲领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司礼监刻本南京图书馆0042 书传大全十卷书说纲领一卷图一卷(明)胡广等辑明内府刻五经四书大全本南京图书馆0043 书传大全十卷纲领一卷图一卷(明)胡广等辑明刻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044 书传大全十卷纲领一卷图一卷(明)胡广等辑明刻本镇江市图书馆0045 申学士校正古本官板书经大全十卷(明)胡广等辑明闽芝城建邑书林余氏刻本南通市图书馆0046 尚书要旨三十六卷(明)王肯堂撰明刻本南通市图书馆0047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二十一卷首二卷(清)王顼龄等撰清雍正八年(1730)内府刻御纂七经本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0048 尚书序传疏大意一卷(清)刘文淇撰稿本扬州市图书馆0049 毛诗注疏二十卷(汉)郑玄笺(唐)孔颖达音义明嘉靖李元阳刻十三经注疏本苏州大学图书馆0050 诗集传二十卷诗序辨说一卷诗传纲领一卷诗图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泰州市图书馆存十四卷(一至八、十三至十八)0051 诗集传二十卷诗序辨说一卷诗传纲领一卷诗图一卷(宋)朱熹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052 诗集传十卷(宋)朱熹撰元刻本苏州博物馆存八卷(二至四、六至十)0053 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宋)吕祖谦撰明嘉靖十年(1531)傅凤翱刻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054 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宋)吕祖谦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陈龙光、苏进等刻本清朱彬批校宝应县图书馆0055 诗缉三十六卷(宋)严粲撰明嘉靖赵府味经堂刻本南京大学图书馆0056 诗传通释二十卷纲领一卷外纲领一卷(元)刘瑾撰元至正十二年(1352)刘氏日新书堂刻明重修本南京图书馆0057 诗传大全十卷(明)胡广等辑诗序辩说一卷(宋)朱熹撰明内府刻本镇江市图书馆0058 诗经臆说十四卷(明)华湘撰明嘉靖二十年(1541)刻本泰州市图书馆0059 诗经四卷小序一卷(明)钟惺评点明凌杜若刻朱墨套印本常州市图书馆0060 诗经四卷小序一卷(明)钟惺评点明凌杜若刻朱墨套印本南京图书馆0061 读风臆评一卷(明)戴君恩撰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扬州大学图书馆0062 读风臆评一卷(明)戴君恩撰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063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一卷诗序二卷首二卷(清)王鸿绪等撰清雍正五年(1727)内府刻御纂七经本扬州市图书馆0064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一卷诗序二卷首二卷(清)王鸿绪等撰清雍正五年(1727)内府刻御纂七经本南京图书馆0065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一卷诗序二卷首二卷(清)王鸿绪等撰清雍正五年(1727)内府刻御纂七经本南京市六合区第一图书馆0066 学福斋诗学囗囗卷(清)周沐润撰稿本如皋市图书馆0067 周礼十二卷(汉)郑玄注明嘉靖徐氏刻三礼本陈祖节批校苏州博物馆存十卷(三至十二)0068 周礼十二卷(汉)郑玄注明嘉靖徐氏刻三礼本清陈舒跋南京图书馆0069 附释音周礼注疏四十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唐)陆德明音义元刻明修本南京图书馆0070 周礼句解十二卷(宋)朱申撰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蔡扬金刻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071 周礼传五卷翼传二卷图说二卷(明)王应电撰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吴凤瑞刻本苏州博物馆0072 周礼辑要六卷(清)郑文兰辑清乾隆木活字印本苏州大学图书馆0073 考工记二卷(明)郭正域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三经评注朱墨套印本无锡市图书馆0074 考工记二卷(明)郭正域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三经评注朱墨套印本南京大学图书馆0075 考工记二卷(明)郭正域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三经评注朱墨套印本南京图书馆0076 考工记二卷(明)郭正域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三经评注朱墨套印本苏州图书馆0077 仪礼图十七卷(宋)杨复撰元刻明修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078 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礼记二十卷(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音义宋刻本清丁丙跋佚名校南京图书馆存二卷(九至十)0079 附释音礼记注疏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唐)陆德明释文元刻明修本苏州大学图书馆存三十一卷(二十七至五十七)0080 礼记集说十六卷(元)陈澔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苏州博物馆存十四卷(二至九、十一至十六)0081 礼记集说十六卷(元)陈澔撰明正统十二年(1447)司礼监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082 礼记集说十六卷(元)陈澔撰明刻本扬州大学图书馆0083 礼记集说三十卷(元)陈澔撰明刻本苏州图书馆0084 礼记集说十卷(元)陈澔撰清康熙朱氏崇道堂刻五经本清祁隽藻批点扬州市图书馆0085 礼记集说十卷(元)陈澔撰清内府刻本徐州市图书馆0086 礼记集说大全三十卷(明)胡广等辑明永乐十三年(1415)内府刻本徐州市图书馆存十二卷(一至十二)0087 礼记日录三十卷图解一卷(明)黄乾行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钟一元刻本苏州图书馆0088 新刊礼记积翠裒言十六卷(明)王圻、李天植等撰明隆庆徐龚、周曰校刻本徐州市图书馆0089 礼记省度四卷(清)彭颐撰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朱墨套印本镇江市图书馆0090 待堂礼记会义十二卷(清)詹淇撰稿本扬州市图书馆0091 檀弓二卷(宋)谢枋得、(明)杨慎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三经评注朱墨套印本南京图书馆0092 檀弓二卷(宋)谢枋得、(明)杨慎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三经评注朱墨套印本常熟市图书馆0093 檀弓二卷(宋)谢枋得、(明)杨慎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三经评注朱墨套印本无锡市图书馆0094 二礼集解十二卷(明)李黼撰明嘉靖十六年(1537)常州府刻本南京图书馆0095 二礼集解十二卷(明)李黼撰明嘉靖十六年(1537)常州府刻本扬州市图书馆存六卷(一至六)0096 礼书一百五十卷(宋)陈祥道撰元至正七年(1347)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097 乐书二百卷目录二十卷(宋)陈旸撰元至正七年(1347)福州路儒学刻明修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098 苑洛志乐二十卷(明)韩邦奇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王宏等刻本南通市图书馆存十卷(一至二、十三至二十)0099 乐律全书三十九卷(明)朱载堉撰明万历郑藩刻本南京图书馆0100 乐律全书四十九卷(明)朱载堉撰明万历郑藩刻增修本南京大学图书馆0101 乐律全书四十九卷(明)朱载堉撰明万历郑藩刻增修本南京图书馆0102 春秋左氏全传白文十二卷明万历十六年(1588)贺邦泰刻本安希范、安广居、安璿、批校无锡市图书馆0103 监本纂图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晋)杜预撰(唐)陆德明释文宋刻本南京图书馆0104 监本纂图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晋)杜预撰(唐)陆德明释文宋刻本南京图书馆存五卷(二十四至二十七、三十)0105 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晋)杜预撰(唐)陆德明释文明嘉靖刻本苏州图书馆0106 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晋)杜预撰(唐)陆德明释文明嘉靖刻本盐城市图书馆存二十九卷(一至十七、十九至三十)0107 附释音春秋左传注疏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唐)陆德明释文元刻明修本盐城市图书馆0108 附释音春秋左传注疏六十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唐)陆德明释文元刻明修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09 精选东莱先生博议句解十六卷(宋)吕祖谦撰元刻本常熟博物馆存八卷(九至十六)0110 春秋左氏传补注十卷(元)赵汸撰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1493)高忠重修本南京图书馆0111 春秋左氏传补注十卷(元)赵汸撰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休宁商山义塾刻明修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12 唐荆川先生编纂左氏始末十二卷(明)唐順之撰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唐正之刻本苏州图书馆0113 春秋左传十五卷(明)孙鑛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南京图书馆0114 春秋左传十五卷(明)孙鑛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扬州大学图书馆0115 春秋左传十五卷(明)孙鑛批点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南京市博物馆0116 左国类函二十四卷(明)郑元勋、王光鲁辑明崇祯刻本扬州大学图书馆0117 监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撰(唐)徐彦撰(唐)陆德明音义元刻本南京图书馆存十卷(五至六、十五至十六、二十一至二十二、二十五至二十八)0118 监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二十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唐)陆德明音义元刻明修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19 公羊逸礼考证一卷(清)陈奂撰稿本吴江市图书馆0120 监本附音春秋穀梁注疏二十卷(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释文元刻本南京图书馆存二卷(十七至十八)0121 监本附音春秋穀梁注疏二十卷(晋)范宁集解(唐)汤士勋疏(唐)陆德明释文元刻明修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22 春秋胡传三十卷(宋)胡安国撰纲领一卷提要一卷列国东坡图说一卷诸国兴废说一卷正经音训一卷明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23 春秋胡氏传三十卷(宋)胡安国撰(宋)林尧叟音注春秋名号归一图一卷(蜀)冯继先撰诸国兴废说一卷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元刻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24 春秋胡传三十卷(宋)胡安国撰(宋)林尧叟音注纲领一卷提要一卷诸国兴废说一卷列国东坡图说一卷正经音训一卷明成化十八年(1482)刻本扬州市图书馆0125 春秋师说三卷附录二卷(元)赵汸撰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1493)高忠重修本南京图书馆0126 春秋属辞十五卷(元)赵汸撰元至正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360-1364)休宁商山义塾刻明弘治六年(1493)高忠重修本清丁丙、朱文藻跋南京图书馆0127 春秋四传三十八卷纲领一卷提要一卷列国东坡图说一卷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诸国兴废说一卷明嘉靖吉澄刻本南京市博物馆0128 春秋四传三十八卷纲领一卷提要一卷列国东坡图说一卷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诸国兴废说一卷明末刻本南通市图书馆0129 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序论一卷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春秋诸国兴废说一卷(明)胡广等辑明刻本南京市博物馆0130 春秋国华十七卷(明)严讷辑明万历三年(1575)活字印本常熟市图书馆0131 麟经指月十二卷(明)冯梦龙撰明泰昌元年(1620)开美堂刻本常熟市图书馆0132 春秋传注三十六卷提纲一卷(清)严启隆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抄本清禹严批校清何焯跋常熟市图书馆0133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三十八卷首二卷(清)王掞、张廷玉等撰清康熙六十年(1721)内府刻御纂七经本南京市六合区第一图书馆0134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三十八卷首二卷(清)王掞、张廷玉等撰清康熙六十年(1721)内府刻御纂七经本扬州市图书馆0135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三十八卷首二卷(清)王掞、张廷玉等撰清康熙六十年(1721)内府刻御纂七经本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0136 春秋传说从长十二卷(清)阮芝生撰清小方壶斋抄本张謇跋南通市图书馆0137 新刊明本大字孝经一卷明嘉靖刻本扬州市博物馆存九叶0138 论语集解义疏十卷(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清乾隆嘉庆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本清王芑孙批校并跋苏州博物馆存八卷(一至四、七至十)0139 论语集解义疏十卷(魏)何晏集解(梁)皇侃义疏清乾隆嘉庆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本清袁廷梼校跋并录清钮树玉批校苏州博物馆存五卷(六至十)0140 孟子二卷题(宋)苏洵批点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闵齐伋刻三经评注三色套印本镇江市图书馆0141 孟子二卷题(宋)苏洵批点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闵齐伋刻三经评注三色套印本南京图书馆0142 荷珠录六卷(明)张汝霖撰明隆庆刻本题兰陵素心、毘陵大林山人跋苏州图书馆0143 章大力先生全稿不分卷(明)章世纯撰(清)吕留良评清初天盖楼刻本扬州市图书馆0144 吕晚邨先生四书讲义四十三卷(清)吕留良撰(清)陈鏦编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天盖楼刻本南京图书馆0145 晚村天盖楼偶评不分卷(清)吕留良撰清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扬州市图书馆0146 待堂四书七卷(清)詹淇辑录稿本扬州市图书馆0147 四书说略不分卷(清)王筠撰稿本南京市博物馆0148 明儒经翼七卷(明)杜质撰明万历十六年(1588)李戴刻本南通市图书馆0149 尔雅注疏十一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元刻明修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50 说文解字十五卷(汉)许慎撰清初毛氏汲古阁刻朱印本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0151 说文解字十五卷(汉)许慎撰清初毛氏汲古阁刻本清顾广圻批校并录清段玉裁、钱坫批校苏州博物馆0152 说文释例二卷(清)江沅撰清道光十九年(1839)退学斋抄本淮安市楚州区图书馆0153 说文校定本不分卷(清)朱士端撰稿本扬州市图书馆0154 汗简三卷(宋)郭忠恕辑清朱士端抄本扬州市图书馆0155 六书统二十卷(元)杨桓撰元至大元年(1308)江浙行省儒学刻元明递修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56 六书正讹五卷(元)周伯琦撰明嘉靖元年(1522)于鏊刻本苏州博物馆0157 六书精蕴六卷(明)魏校撰音释举要一卷(明)徐官撰明嘉靖十九年(1540)魏希明刻本南京图书馆0158 广金石韵府五卷(清)林尚葵辑明末刻朱墨套印本淮安市楚州区图书馆0159 广金石韵府五卷字略一卷(清)林尚葵辑清康熙九年(1670)周亮工赖古堂刻大业堂重修朱墨套印本苏州图书馆0160 篆隶考异八卷(清)周靖撰清抄本淮安市楚州区图书馆存六卷(一至四、七至八)0161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总目一卷检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韵一卷补遗一卷备考一卷(清)张玉书、凌绍雯等纂修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内府刻本苏州大学图书馆0162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总目一卷检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韵一卷补遗一卷备考一卷(清)张玉书、凌绍雯等纂修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内府刻本南京图书馆0163 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张士俊泽存堂五种影宋刻本徐州市图书馆0164 集韵十卷(宋)丁度等辑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曹寅扬州使院刻本徐州市图书馆0165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五卷(宋)毛晃增注(宋)毛居正重增元刻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存一卷(四)0166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金台大福隆寺释文儒募刻本南京大学图书馆0167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金台大福隆寺释文儒募刻正德重修本南京图书馆0168 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併五音集韵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成化六年至七年(1470-1471)刻本南京图书馆0169 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并五音集韵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成化六年至七年(1470-1471)刻本南京大学图书馆0170 古今韵会举要三十卷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一卷(元)熊忠撰明嘉靖十五年(1536)秦钺、李舜臣刻十七年(1538)刘储秀重修本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0171 古今韵会举要三十卷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一卷(元)熊忠撰明嘉靖十五年(1536)秦钺、李舜臣刻十七年(1538)刘储秀重修本南京图书馆0172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初刻本南京图书馆0173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隆庆元年(1567)衡藩刻本苏州图书馆0174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隆庆元年(1567)衡藩刻本南京大学图书馆0175 诗韵辑略五卷(明)潘恩撰明隆庆刻本莫棠题跋苏州图书馆0176 新刊增补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十二卷(明)李攀龙辑明嘉靖刻本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0177 音学五书三十八卷(清)顾炎武撰清康熙六年(1667)符山堂刻本清周懋琦批校题跋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0178 音韵阐微十八卷(清)李光地等撰清雍正六年(1728)内府刻本南京图书馆0179 二十一史二千五百六十六卷(梁)沈约撰明刻明清递修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80 二十四史三千二百五十卷清乾隆四年(1739)、四十九年(1784)武英殿刻本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存四种(史记、梁书、金史、明史全)0181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四年(1525)汪谅刻本如皋市图书馆存一百四卷(一至四十一、四十四至四十六、四十九至六十七、七十七至八十一、八十五至八十八、九十至一百三十)0182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四年至六年(1525-1527)王延喆刻本苏州博物馆0183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四年至六年(1525-1527)王延喆刻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84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十三年(1534)秦藩朱惟焯刻二十九年(1550)重修本南京图书馆0185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明万历二年至三年(1574-1575)南京国子监刻本清严虞惇跋并录归有光批清归朝煦、顾王霖跋常熟市图书馆0186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义正义清乾隆内府刻古香斋袖珍十种本泰州市图书馆0187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引(唐)张守节正义(明)徐孚远、陈子龙测议明崇祯刻本佚名批南通市图书馆0188 古史六十卷(宋)苏辙撰宋刻元明递修本南京图书馆0189 通志二百卷(宋)郑樵撰元大德三山郡庠刻元明递修本南京图书馆0190 南史八十卷(唐)李延寿撰元大德十年(1306)刻明嘉靖递修本南通市图书馆0191 北史一百卷(唐)李延寿撰元大德信州路儒学刻本南京图书馆存八十一卷(一至十二、十八至八十二、九十七至一百)0192 北史一百卷(唐)李延寿撰元大德信州路儒学刻明递修本南通市图书馆0193 北史一百卷(唐)李延寿撰元大德信州路儒学刻明嘉靖递修本清龚囗囗跋清季锡畴校并跋南京图书馆0194 五代史记七十四卷(宋)欧阳修撰(宋)徐无党注宋庆元刻元明递修本清丁丙跋南京图书馆0195 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焦竑刻本清方濬师跋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0196 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焦竑刻本连云港市博物馆0197 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明)陈仁锡评明天启元年(1621)刻本苏州图书馆0198 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明)沈汝楫、金嘉谟重订明刻本镇江市图书馆0199 续藏书二十七卷(明)李贽撰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若屏刻本苏州图书馆0200 前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明德藩最乐轩刻本南京图书馆0201 前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明嘉靖八年至九年(1529-1530)南京国子监刻本苏州大学图书馆0202 前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明嘉靖八年至九年(1529-1530)南京国子监刻本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存四十一卷(十九至二十四、五十一至八十七)0203 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宋蔡琪家塾刻本清卢文弨、朱文藻、。
《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收氏族类丛书补辑三种《中国丛书综录》由上海图书馆主编,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后多次再版。
以广义的标准收录丛书,体例完备,是目前我国使用最广泛的丛书目录。
在此之后,又陆续出版了《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目录及子目索引汇编》等丛书目录书籍来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的错漏。
然中国古籍丛书浩如烟海,难免仍有失于收录者。
笔者在整理苏州大学图书馆藏古籍丛书时,发现三种氏族类丛书似未被收录于以上目录,兹补辑于此,并作叙录,以供学界研究。
如有不当及错漏之处,敬请赐教。
1《二吴先生唱于集》清光绪九年(1883)吴氏家塾刻本,一册。
每半叶九行,二十一字,左右双边,黑口,单鱼尾。
书号700119。
子目有二:横塘诗稿二卷附录一卷,(清)吴懋清撰;海蠡堂诗稿三卷附录一卷,(清)吴河光撰。
是书内封页题有“二吴先生唱于集”,背列牌记:“光绪九年冬月/吴氏家塾藏版”。
卷首有光绪九年(1883)陈乔森所撰《二吴先生唱于集序》及光绪八年(1882)许汝韶序。
陈序云:“今杨芷裳学博、许?r阶明经,乃辑其诗为上下编,将以剞劂,名曰《二吴先生唱于集》,是能以飨后学,实获其夙心者欤。
”许序云:“今吾友存甫及其族人刻两先生诗,以序问余。
”杨?|芳所撰《海蠡堂诗稿跋》云:“壬午秋,友人吴存甫出其先大父回溪先生及族祖星海刺史诗集,属为校订付梓,题曰《二吴先生唱于集》。
”又《横塘诗稿》卷末镌:“茂名杨?|芳芷裳校订,茂名许汝赓?r阶参订,孙宣崇存甫校刊。
”可知,是集为杨?|芳、许汝赓校订,吴懋清之孙吴宣崇刊印而成。
《横塘诗稿》录吴懋清之拟古诗40首、古今体诗39首。
后附陈乔森等所撰关于吴懋清之传略、诗话、题词及吴宣崇跋。
吴懋清(1774―1845),字澄观,号回溪,吴川水潭村人。
后为避战乱,迁至横塘,人称“横塘先生”。
“年十二能诵十三经,稍长益肆力于笺注义疏”(陈乔森《吴回溪先生家传》)。
嘉庆十五年(1810)中举,时年三十七岁。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八)《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八)嘉靖十九年(1540)魏希明刻本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415 金石韵府五卷(明)朱云撰明嘉靖十年(1531)俞显谟刻朱印本郑州大学图书馆01416 金石韵府五卷(明)朱云撰明嘉靖十年(1531)俞显谟刻朱印本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01417 广金石韵府五卷字略一卷(清)林尚葵辑清康熙九年(1670)周亮工赖古堂朱墨套印本大连图书馆01418 广金石韵府五卷字略一卷(清)林尚葵辑清康熙九年(1670)周亮工赖古堂朱墨套印本青海省图书馆01419 集钟鼎古文韵选五卷(明)释道泰撰明抄本大连图书馆01420 六书古训二十四卷(清)王棻撰稿本台州市黄岩区图书馆01421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总目一卷检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韵一卷补遗一卷备考一卷(清)张玉书凌绍雯等撰康熙内府朱墨抄本故宫博物院01422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总目一卷检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韵一卷补遗一卷备考一卷(清)张玉书凌绍雯等撰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内府刻本大连图书馆01423 康熙字典十二集三十六卷总目一卷检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韵一卷补遗一卷备考一卷(清)张玉书凌绍雯等撰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内府刻本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01424 同文备考八卷首三卷声韵会通一卷韵要粗释四卷(明)王应电撰明嘉靖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425 重编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撰(明)朱祐槟编明嘉靖刻本中136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01426 集韵十卷(宋)丁度等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01427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金台大隆福寺刻本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01428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金台大隆福寺刻本湖南图书馆01429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刻正德十四年(1519)重修本青海大学医学院图书馆01430 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成化七年(1471)刻本张掖甘州图书馆存十二卷(一至九、十三至十五)01431 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正德十五年(1520)刻本湖南图书馆01432 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正德十五年(1520)刻本河南省唐河县图书馆存十一卷(一至五、七至十二)01433 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并五音集韵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成化六至七年(1470-1471)刻本大连图书馆01434 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并五音集韵十五卷(金)韩道昭编明成化六至七年(1470-1471)刻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01435 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并五音集韵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成化六至七年(1470-1471)金台大隆福寺刻本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13701436 大明弘治甲子重刊改并五音集韵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弘治十七至十八年(1504-1505)刻本四川省图书馆01437 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集韵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正德十一年(1516)刻本青海大学医学院图书馆01438 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集韵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正德十一年(1516)刻本青海省图书馆01439 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集韵十五卷(金)韩道昭撰明正德十一年(1516)刻本河南省唐河县图书馆01440 古今韵会举要三十卷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一卷(元)熊忠撰明嘉靖十五年(1536)秦钺、李舜臣刻十七年刘储秀重修本杭州图书馆01441 新编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一卷(元)刘鉴撰明弘治九年(1496)释思宜刻本大连图书馆01442 新编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一卷(元)刘鉴撰明正德十一年(1516)刻本河南省唐河县图书馆01443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初刻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01444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刻本扬州市图书馆01445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刻本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01446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正德十年(1515)张淮刻本青海省图书馆01447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138衡藩刻蓝印本安徽省博物馆01448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衡藩刻蓝印本温州市图书馆01449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衡藩刻蓝印本青海省图书馆存十卷(四至六、十至十六)01450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隆庆元年(1567)衡藩刻本湖南图书馆01451 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乐韶凤宋濂等撰明隆庆元年(1567)衡藩刻本河南省图书馆01452 新编并音连声韵学集成十三卷(明)章黼撰明成化十七年(1481)刻嘉靖二十四年(1545)张重补刻万历九年(1581)高荐重修本南阳市图书馆存十卷(一至十)01453 新编篇韵贯珠集八卷(明)释真空撰明弘治六年(1493)刻本大连图书馆01454 新编篇韵贯珠集八卷附直指玉钥匙门法一卷(明)释真空撰明正德十一年(1516)金台衍法寺释觉恒募刻本河南省唐河县图书馆01455 韵谱二卷(明)朱睦?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白浚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01456 音学五书十三卷(清)顾炎武撰清福建侯官林春祺福田书海铜活字本金陵图书馆01457 音韵阐微十八卷(清)李光地等撰清雍正六年(1728)内府刻139本河南省图书馆01458 谐声类篇四卷(清)丁履恒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459 东塾初学编一卷(清)陈澧撰稿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01460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四至六年(1525-1527)王延喆刻本扬州市图书馆01461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四至六年(1525-1527)王延喆刻本四川省图书馆01462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明嘉靖十三年(1533)秦藩朱惟焯刻二十九年(1550)重修本新疆大学图书馆01463 通志略五十二卷(宋)郑樵撰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陈宗夔刻本安徽省图书馆01464 通志略五十二卷(宋)郑樵撰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陈宗夔刻本扬州市宝应县图书馆01465 二史会编十六卷(明)况叔祺辑明嘉靖四十年(1561)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466 二史会编十六卷(明)况叔祺辑明嘉靖四十年(1561)刻本大连图书馆01467 前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明德藩最乐轩刻本新乡市图书馆01468 前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明刻嘉靖十六年(1537)广东崇正书院重修本泰州市图书馆01469 前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明嘉靖刻明清递140修本桐城市图书馆01470 汉书一百卷(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明嘉靖汪文盛等刻本青海民族学院图书馆01471 班马异同三十五卷(宋)倪思撰(宋)刘辰翁评明嘉靖十六年(1537)李元阳刻本苏州大学图书馆01472 唐书二百卷(后晋)刘昫等撰明嘉靖十八年(1539)闻人铨刻本杭州图书馆01473 唐书二百卷(后晋)刘昫等撰明嘉靖十八年(1539)闻人铨刻本湖南图书馆01474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目录三卷(元)脱脱等撰明成化七至十六年(1471-1480)朱英刻明清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内蒙古图书馆01475 宋史新编二百卷(明)柯维骐撰明嘉靖刻本扬州市图书馆01476 宋史新编二百卷(明)柯维骐撰明嘉靖刻本(卷七十二至八十一系配抄本)大连图书馆01477 辽史一百一十六卷(元)脱脱等撰明初刻本上海图书馆01478 辽史一百一十六卷(元)脱脱等撰明初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内蒙古图书馆01479 辽史一百一十六卷(元)脱脱等撰明初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01480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元)脱脱撰明初刻本国家图书馆01481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元)脱脱撰明初刻明清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内蒙古图书馆存一百三卷(三十三至一百三十五)01482 元史二百一十卷(明)宋濂撰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本国141家图书馆存九十九卷(二十八至三十一、四十八至四十九、五十三至六十、七十五至七十八、九十五至一百一、一百六至一百十八、一百二十六至一百三十二、一百三十四至一百三十七、一百四十一至一百四十四、一百四十九至一百六十八、一百七十二至一百九十四、二百八至二百十)01483 元史二百一十卷(明)宋濂撰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北京大学图书馆01484 元史二百一十卷(明)宋濂撰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上海图书馆01485 元史二百一十卷(明)宋濂撰明洪武三年(1370)内府刻嘉靖南京国子监递修本泰州市图书馆01486 石匮书□□卷(清)张岱撰稿本南京图书馆01487 明史三百三十六卷(明)张廷玉撰清乾隆内府写文源阁四库全书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存五卷(九至十三)01488 史馆传稿三十篇(清)朱彝尊撰稿本上海图书馆01489 明史稿不分卷(清)万斯同等撰稿本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01490 钦定国史忠义传四十八卷清国史馆写本烟台图书馆01491 少微通鉴节要五十六卷外纪四卷(宋)江贽撰明弘治二年(1489)司礼监刻本青海民族学院图书馆01492 少微通鉴节要五十卷(宋)江贽撰明正德九年(1514)司礼监刻本湖南图书馆01493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正德八年(1513)刻本启东市图书馆14201494 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熹撰明嘉靖刻本河南大学图书馆01495 通鉴纲目全书一百八卷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书林杨氏归仁斋刻本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01496 资治通鉴纲目发明五十九卷(宋)尹起莘撰(元)刘友益书法汪克宽考异徐昭文考证(明)陈济正误冯智舒质实明弘治十四年(1501)日新堂刻本内蒙古图书馆01497 资治通鉴纲目发明五十九卷(宋)尹起莘撰(元)刘友益书法汪克宽考异徐昭文考证(明)陈济正误冯智舒质实明刻本开封市图书馆01498 续资治通鉴纲目广义一百三十卷(明)张时泰撰明弘治三年(1490)刻本内蒙古图书馆01499 宋元通鉴一百五十七卷(明)薛应旂撰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自刻本青海省图书馆01500 续资治通鉴六十四卷(明)王宗沐撰明隆庆五年(1571)刻本安徽省图书馆01501 续资治通鉴六十四卷(明)王宗沐撰明隆庆五年(1571)刻本扬州市图书馆01502 历代通鉴纂要九十二卷(明)李东阳等撰明正德二年(1507)内府刻本内蒙古图书馆01503 历代通鉴纂要九十二卷(明)李东阳等撰明正德十四年(1519)慎独斋刻本通渭县图书馆01504 历代通鉴纂要九十二卷(明)李东阳等撰明正德十四年(1519)慎独斋刻本杭州图书馆14301505 新刻校正古本历史大方通鉴四十卷首一卷(明)李廷机叶向高辑明嘉靖周时泰刻本绍兴图书馆01506 世史正纲三十二卷(明)丘濬撰明弘治三年(1490)刻本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01507 诸史会编大全一百十二卷(明)金燫撰明嘉靖四年(1525)金坛县刻本大连图书馆01508 诸史会编大全一百十二卷(明)金燫撰明嘉靖四年(1525)金坛县刻公文纸印本无锡市图书馆01509 两汉纪六十卷(宋)王铚编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黄姬水刻本扬州市图书馆01510 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二百九十三卷(明)刘吉等纂修明抄本浙江图书馆存二百六十六卷(一至八、十三至十七、四十一至二百九十三)01511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不分卷(明)顾秉谦等纂修明抄本浙江图书馆01512 清太祖实录不分卷清内府抄本南京市博物馆01513 大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十卷(清)勒德洪明珠等纂修清内府抄本南京市博物馆01514 大清历朝实录清乾隆至光绪间内府抄本故宫博物院01515 鸿猷录十六卷(明)高岱撰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高思诚刻本辽宁省图书馆01516 鸿猷录十六卷(明)高岱撰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高思诚刻本大连图书馆01517 荒史六卷(明)陈士元辑明万历二年(1601)德安府刻本辽宁144省图书馆01518 国语二十一卷(三国吴)韦昭注明嘉靖七年(1528)金李泽远堂刻本郑州市图书馆01519 国语二十一卷(三国吴)韦昭注明嘉靖七年(1528)金李泽远堂刻本开封市博物馆01520 国语九卷(明)闵齐伋裁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闵齐伋刻三色套印本安徽省图书馆01521 鲍氏国策十卷(宋)鲍彪校注明嘉靖七年(1528)龚雷刻本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01522 战国策十二卷(明)闵齐伋裁注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闵齐伋刻三色套印本故宫博物院01523 战国策十二卷(明)闵齐伋裁注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闵齐伋刻三色套印本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01524 华阳国志十二卷(晋)常璩撰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杨经刻本四川省图书馆01525 汉唐秘史二卷(明)朱权撰明建文四年(1402)宁藩刻本杭州图书馆01526 贞观政要十卷(唐)吴兢撰明成化元年(1465)刻本青海民族学院图书馆01527 贞观政要十卷(唐)吴兢撰明成化十二年(1476)内府刻本扬州市图书馆01528 国初礼贤录一卷(明)刘基撰明抄本甘肃省图书馆01529 吾学编六十九卷(明)郑晓撰明隆庆元年(1567)郑履淳刻本甘谷县图书馆14501530 吾学编六十九卷(明)郑晓撰明隆庆元年(1567)郑履淳刻本无锡市图书馆01531 今言四卷(明)郑晓撰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项笃寿刻本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01532 皇明政要二十卷(明)娄性撰明正德二年(1507)慎独斋刻本南京图书馆01533 交泰录五卷(明)龙大有编明嘉靖十九年(1540)自刻本大连图书馆01534 辽纪一卷(明)田汝成撰清初抄本杭州图书馆01535 中兴实录不分卷(明)冯梦龙撰明弘光刻本南京图书馆01536 十七史详节二百七十三卷(明)吕祖谦辑明正德十三年(1518)刘弘毅慎独斋刻本青海民族学院图书馆存二百六十八卷(一至二百六十三、二百六十九至二百七十三)01537 全史论赞八十一卷(明)项笃寿辑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项氏万卷堂刻本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01538 全史论赞八十一卷(明)项笃寿辑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