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储器及其接
- 格式:pptx
- 大小:2.75 MB
- 文档页数:153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系统存储器的层次和结构从不同⾓度对存储器进⾏分类:1.按在计算机中的作⽤(层次)分类 (1)主存储器。
简称主存,⼜称内存储器(内存),⽤来存放计算机运⾏期间所需的⼤量程序和数据,CPU 可以直接随机地对其进⾏访问,也可以和告诉缓冲存储器(Cache)及辅助存储器交换数据,其特点是容量较⼩、存取速度较快、单位价格较⾼。
(2)辅助存储器。
简称辅存,⼜称外存储器(外存),是主存储器的后援存储器,⽤来存放当前暂时不⽤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些需要永久性保存的信息,它不能与CPU 直接交换信息。
其特点是容量极⼤、存取速度较慢、单位成本低。
(3)⾼速缓冲存储器。
简称 Cache,位于主存和 CPU 之间,⽤来存放正在执⾏的程序段和数据,以便 CPU 能⾼速地使⽤它们。
Cache 地存取速度可与 CPU 的速度匹配,但存储容量⼩、价格⾼。
⽬前的⾼档计算机通常将它们制作在 CPU 中。
2.按存储介质分类 按存储介质,存储器可分为磁表⾯存储器(磁盘、磁带)、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MOS型存储器、双极型存储器)和光存储器(光盘)。
3.按存取⽅式分类 (1)随机存储器(RAM)。
存储器的任何⼀个存储单元的内容都可以随机存取,⽽且存取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关。
其优点是读写⽅便、使⽤灵活,主要⽤作主存或⾼速缓冲存储器。
RAM ⼜分为静态 RAM (以触发器原理寄存信息,SRAM)和动态 RAM(以电容充电原理寄存信息,DRAM)。
(2)只读存储器(ROM)。
存储器的内容只能随机读出⽽不能写⼊。
信息⼀旦写⼊存储器就固定不变,即使断电,内容也不会丢失。
因此,通常⽤它存放固定不变的程序、常数和汉字字库,甚⾄⽤于操作系统的固化。
它与随机存储器可共同作为主存的⼀部分,统⼀构成主存的地址域。
由ROM 派⽣出的存储器也包含可反复重写的类型,ROM 与RAM 的存取⽅式均为随机存取。
⼴义上的只读存储器已可已可通过电擦除等⽅式进⾏写⼊,其“只读”的概念没有保留,但仍然保留了断电内容保留、随机读取特性,但其写⼊速度⽐读取速度慢得多。
内存储器名词解释
把电脑及其组件看作一个大家庭,内存储器就如同家庭中的一位成员,其脱不开电脑的关系,非常重要。
内存储器的作用就是用来存储电脑的指令及数据,以便它们可以在需要时进行访问,使得处理器可以以最佳的效率工作。
内存储器通常按照类型、容量和使用技术分类,类型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cache(高速缓存)等,RAM是最常用的内存储器类型,它可以让处理器访问任何地方的任意数据,而ROM则只能读取存储器中特定位置存放的数据,它们可以承担不同的功能来支持电脑的运行。
缓存是特殊的RAM,它通常有两个类型,一种是L1缓存,它是CPU与主存之间的一个中介,当CPU需要访问内存中的数据时,可以先从L1缓存中获取,减少CPU等待主存响应的时间;另一种是L2缓存,它是更大的,可以容纳更多的数据,比L1缓存能更快的读取内存数据。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是另一种常用的内存储器,它可以处于不断变化的电压状态,比如可以把“1”表示为一个电压,把“0”表示为另外一个电压,而当电压变化时,它就可以记录不同的数据。
DRAM也是大多数主板上安装的内存,可以为处理器提供大量的内存储器来存储数据,提高电脑的运行效率。
另外,Flash存储器(也称为闪存)是另一种常用的存储器,它无需电源也可以维持存储的数据,而且读写速度比DRAM要快的多,
因此它可以允许用户从很多设备(比如手机、相机等)中快速访问和存储数据,这就是它的优势所在。
以上就是有关内存储器名词解释的内容,本文从类型、容量、使用技术等方面来介绍了RAM、ROM、cache、DRAM、Flash存储器等常用内存储器,以便使读者能够更好的了解它们的不同性质,从而正确的运用他们,提高电脑的运行效率,应用起来更加便捷。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总结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总的来说,我掌握的知识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我感觉这门课的内容对我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
这门课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Intel80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工作模式,介绍了8086CPU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存储器的组成和I/O接口扩展方法,微机的中断结构、工作过程,并系统介绍了微机中的常用接口原理和应用技术,包括七大接口芯片:并行接口8255A、串行接口8251A、计数器/定时器8253、中断控制器8259A、A/D(ADC0809)、D/A (DAC0832)、DMA(8237)、人机接口(键盘与显示器接口)的结构原理与应用。
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微机系统中涉及的总线技术、高速缓存技术、数据传输方法、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主要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论(1)超、大、中、小型计算机阶段(1946年-1980年)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的脑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解决较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处理(2)微型计算机阶段(1981年-1990年)微型计算机大量普及,几乎应用于所有领域,对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计算机网络阶段(1991年至今)。
计算机的数值表示方法: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要会各个进制之间的数制转换。
计算机网络为人类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从而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实现了遍及全球的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章:80X86微处理器结构本章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及他们的引脚信号和工作方式,重点讲述了8086微处理器的相关知识,从而为8086微处理器同存储器以及I/O设备的接口设计做了准备。
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
第三章:80X86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本章讲述了80X86微处理器指令的多种寻址方式,讲述了80X86指令系统中各指令的书写方式、指令含义及编程应用;讲述了汇编语言伪指令的书写格式和含义、汇编语言中语句的书写格式。
对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理解-回复“对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理解”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常见的两种存储设备。
它们在计算机存储体系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别负责存储和处理数据。
本文将对这两种存储器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功能以及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一、内存储器内存储器是计算机存储系统中速度最快的一种存储设备,也被称为主存储器。
它被用于暂时存储和处理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内存储器的特点如下:1. 存取速度快:内存储器中的数据可以快速读写,和计算器运行的速度保持一致。
这使得计算机能够迅速存取需要的数据,加快运算速度。
2. 随机访问:内存储器可以随机访问任何存储单元,即可以按照地址直接读写指定位置的数据。
这使得计算机能够快速定位所需的数据和指令。
3. 数据易失性:内存储器是一种易失性存储设备,断电后其中的数据将会丢失。
因此,在关机前需要将重要的数据保存到外存储器中,以免数据丢失。
4. 容量有限:内存储器的容量相对较小,只能容纳计算机当前运行所需的数据。
计算机系统通常会根据需求从外存储器中将数据加载到内存中进行处理。
内存储器根据存取方式,可以分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两种类型。
RAM可以按需读写数据,而ROM只能读取存储的数据。
二、外存储器外存储器是计算机存储系统中速度相对较慢但容量相对较大的一种存储设备,也被称为辅助存储器。
它主要用于持久化存储数据和程序。
外存储器的特点如下:1. 存取速度慢:与内存储器相比,外存储器的读写速度较慢。
这是因为外存储器通常使用机械臂或光学读写头来访问数据,速度受限于物理运动。
2. 长期存储:外存储器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即使断电或关机,其中的数据依然可靠保存。
这使得外存储器适合用于长期存储用户数据和程序。
3. 容量较大:由于外存储器的容量相对较大,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和程序。
计算机系统可以根据需要从外存储器中加载数据到内存中进行处理,以满足计算需求。
内存储器名词解释“内存储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说话者想记住的东西写在电脑中的储存器里。
严格来说,内存储器是一种仅将信息暂时存储在电脑中的设备,它与磁盘储存器非常不一样,磁盘储存器可以把信息存储在电脑中很长时间,而内存储器不能。
内存储器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类:静态内存和动态内存。
静态内存通常用于存储即时程序,例如操作系统和程序的一些中间代码,这样可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同时也减少程序的空间占用。
动态内存用于存储可以变化的数据,用于动态程序,例如软件运行时需要处理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随着程序的运行而变化,存储在动态内存里。
内存储器是由原位器(Positor)、缓存存储器(Cache memory)和主存储器(Main Memory)组成的。
其中,原位器是指一种很快的存储器,它主要用于储存一些非常小的,但非常重要的信息,以便在特定时刻及时获取以及使用。
例如在一些神经网络中,原位器被用来储存神经元的状态,以提高网络的处理能力。
缓存存储器是一种小型的、快速的存储器,它被称为片上存储器,用于储存最经常被访问的数据,以减少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提高计算机的性能。
最后,主存储器是一种大型的、比较慢的存储器,它非常重要,它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例如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 (电子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等,且主存储器的特性和它所存储的信息的性质有很大关系,以此来决定它的访问速度,可以说主存储器是计算机性能的决定因素。
综上所述,内存储器是由原位器、缓存存储器和主存储器组成的,它可以帮助提升电脑的性能,分为静态内存和动态内存,原位器用于存储即时程序,缓存存储器用于存储可以变化的数据,而主存储器是一种大型的、比较慢的存储器,它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最终决定着电脑的性能。
第10章存储器及其接口典型试题一.填空题1.只读存储器ROM有如下几种类型:____。
答案:掩膜ROM、PROM、EPROM、E2PROM2.半导体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____。
答案:存储容量、存储速度、可靠性、功耗、性能/价格比3.在16位微机系统中,一个存储字占用两个连续的8位字节单元,字的低8位存放在____、高8位存放在____。
答案:低地址单元、高地址单元4.SRAM芯片6116(2K×8B)有____位地址引脚线、____位数据引脚线。
答案:11 85.在存储器系统中,实现片选控制有三种方法,它们是____。
答案:全译码法、部分译码法、线选法6.74LS138译码器有三个“选择输入端”C、B、A及8个输出端,当输入地址码为101时,输出端____有效。
答案:7.半导体静态存储器是靠____存储信息,半导体动态存储器是靠____存储信息。
答案:触发器电荷存储器件8.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时,地址线被分为____和____两部分,它们分别用以产生____和____信号。
答案:片选地址片内地址芯片选择片内存储单元选择二.单项选择题1.DRAM2164(64K×1)外部引脚有()。
A.16条地址线、2条数据线B.8条地址线、1条数据线C.16条地址线、1条数据线D.8条地址线、2条数据线分析:从芯片容量(64K×1B)来看,有64K个编址单元,应有16条地址线(216=64K)。
但DRAM芯片集成度高、容量大、引脚数量不够,一般输入地址线采用分时复用锁存方式,即将地址信号分成二组、共用一组线,分两次送入片内。
而2164却有二条数据线,一条作为输入,一条作为输出。
答案:D 2.8086能寻址内存贮器的最大地址范围为()。
A.64KBB.512KBC.1MBD.16KB分析:8086有20条地址总线A0~A19,它可以表示220=1M个不同的状态。
答案:C3.若用1K×4的芯片组成2K×8的RAM,需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