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弃碴场水土保持
- 格式:ppt
- 大小:108.00 KB
- 文档页数:17
论述永久弃渣场水土保持绿化措施作者:郜俊丽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京石段永久弃渣场的绿化措施,进行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南水北调;弃渣场;水土保持;绿化措施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正在向北京第三次输水,河北境内22座永久弃渣场水土保持绿化措施尚末实施,为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并美化总干渠两侧生态环境,对永久弃渣进行水土保持绿化措施方案设计。
结合可研报告以及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详图及各标段水土保持施工技术要求等,并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等规范要求,通过现场调查、收集相应资料,对22处永久弃渣场地进行了重点勘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设计方案,具体如下:1永久弃渣场概况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永久弃渣场共计22处,占地面积共计174.36hm2。
2水土保持绿化措施设计本次永久弃渣场水土保持绿化措施主要包括:首先对弃渣场顶面高低不平的现状进行土地平整,并覆腐殖土栽植乔木绿化,形成的边坡采取灌草结合进行防护。
根据22座永久弃渣场现状,除满城境内的雾山(一)出口右侧渣场和釜山隧洞出口渣场外,其余渣场均需要进行土地平整,再进行覆土绿化。
徐水境内的四号、八号渣场弃物均为土质,不再覆土;其他渣场均以石渣为主,均应先进行渣场的平整再进行覆土绿化。
覆土厚度按照有关规范及有关批复文件本次设计确定为50cm。
覆土来源由外购解决,平均运距按5km考虑。
外购腐殖土时须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供方承担。
渣面乔木防护林树种选用毛白杨、小叶杨、旱柳等,乔木株行距2.0×2.0m,采用2-3年生大苗,春季栽植,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宽500mm、深500mm,栽后浇水。
灌草防护边坡时,灌木选用紫穗槐、黄栌等,株行距1.0×1.0m,灌木采用1年生实生苗,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宽300mm、深300mm,栽后浇水,紫穗槐栽植2年后视生长情况秋季平茬。
目录1、总则2、弃渣场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局应遵循下列原则:4、防治措施布局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5、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应符合下列规定:1、总则1.1.为有效保护隧道五队承建隧道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公路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的质量和水平,结合本项目实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1.2.本项目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包括沿线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隧道五队承建隧道所有施工单位,以施工用地为界,范围包括全线主体工程占地(含路面、路基边坡、桥梁、涵洞、隧道)、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取土场、弃渣场等。
1.3.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由省指挥部统一领导,各工作站派专人督促落实,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专人、专岗、专职负责该项工作。
1.4.全线环保与水保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树立“原始的就是最美的,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力求施工中最小程度的破坏、施工后最大限度的恢复”的环保理念,彻底改变“先破坏后恢复”的错误观念,建一条精品路,修一条绿色大道。
1.2.在全线推行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
各施工单位务必增强环保与水保意识,强化环保措施,组建环保领导小组,建立环保组织管理体系,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职责到人。
1.6.各施工单位应自觉接受、主动配合地方行政机关和环境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把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即环保与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落实到位,力争各项环境指标达到规范要求。
2、弃渣场2.1弃渣场的选址需经过严格的规划勘测设计,并严格控制用地规模,不得超出设计规模增加用地数量、更改弃渣场位置或随意改变其他设计内容。
任何渣场的设计变更需报原设计单位同意,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更改弃渣场场址及扩大占地。
2.2因本项目弃渣以石方为主,为便于绿化、复垦,在弃渣之前需保存表土。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新标准弃渣场布设浅析摘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自2008年颁布实施的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生产建设项目不断增加,随之而生的水土保持方案数量也不断激增。
但是对于工程产生弃渣的处置、弃渣场的设计不够重视,导致弃渣不按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专门场地堆放、弃渣场设计深度不足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多起弃渣场倒塌或是造成人员伤亡的现象,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
因此有必要对弃渣的处置、弃渣场的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探讨生产建设项目中如何设计才能使弃渣场安全落地。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保持方案弃渣场的布置与设计是水土保持方案中措施布置与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关系到下游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重要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等等,因此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弃渣场的布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2019年4月1日正式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替代原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对弃渣场在选址、设计中的新要求和新规定进行浅析,为以后水土保持方案设中弃渣场的布置与设计打下伏笔。
1水土保持土石方平衡对于土石方的要求由“土石方工程量应分项说明工程土石方挖方、填方、调入方、调出方、外借方、弃方量”变为“根据项目组成和施工组织,分区统计并复核土石方中的挖方、填方、借方(说明来源)、余方(说明去向)量和调运情况。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中第一次出现了“余方”新字眼。
这就要求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从源头严格限制弃方的产生,也就说水土保持方案应对工程土石方平衡有所调整,第一出发点就是工程的余方要尽量综合利用,确实不能利用的才能产生“弃方”,否则不满足新技术规范水土保持要求的“新潮流、新时尚”。
同时对于“余方”的充分综合利用也是对水土保持法第二十八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其生产建设活动中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应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确需废弃的,应当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并采取措施保证不产生新的危害”内容的严格落实。
结合实际工作对弃渣场补充报告编制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重点对招标设计阶段弃渣场变化情况介绍、堆渣量增加的弃渣场变更设计、新增弃渣场变更设计及投资概算的编制和投资变化原因等章节的编制内容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1 、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二十八条规定,弃渣应当堆存在批复方案报告书指定区域,并采取相关水土保持措施。
如确需发生新选弃渣场的行为,应根据法律规定将弃渣场选址合法化。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规定(试行)》(办水保〔2016〕65号),在方案报告书批复的弃渣场外新设弃渣场的,或者需要提高弃渣场堆渣量达到20%以上的,应当在弃渣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弃渣场补充)报告书,以下简称“弃渣场补充报告”。
以上文件明确了弃渣场补充报告编制的前提条件。
根据《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技术文件编制技术要点的通知》(水总环移〔2018〕947 号),弃渣场补充报告编制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和方案实施过程两种情况。
笔者实际工作中接触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设计较多,其枢纽工程施工期相对较长;建设地点多为山区和深山峡谷,交通不便;作为点型生产建设项目,一般由枢纽工程区(含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及发电厂房系统)、弃渣场区(含转料场)、表土堆存场区、交通设施区、料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用水用电工程区、工程管理区、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复建区和库岸区组成。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占地面积大、土石方挖填数量多、弃渣量大、工期长、投资多等特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方案报告书,受施工征占地、主体工程设计优化及设计深度的影响,后续设计中弃渣场位置可能变化,弃渣场因新选址或堆渣量增幅超过20%需编制弃渣场补充报告的情况较多。
以水电工程中抽水蓄能电站为例,结合水电工程阶段划分特点,就招标设计阶段弃渣场补充报告编制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探讨。
2 、准备工作弃渣场补充报告编制前,设计人员可将招标设计阶段和施工图阶段设计资料与批复方案报告书对照,重点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开挖回填土石方数量,弃渣量等方面,对照办水保〔2016〕65 号要求列表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论,达到弃渣场补充报告编制要求的,在弃渣前编制该报告。
水利施工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摘要: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弃渣,随着弃渣量的增加会形成弃渣场。
弃渣场存在着一些危害,如引起水土流失,不利于农田耕种等,因此要对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尽量恢复耕地以补偿工程淹没和损毁的农田,以使工程建设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文章分析了弃渣场的危害,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的原则,并针对性提出对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的措施,主要从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二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0引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大量的水利工程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建设。
然而,由于受地形地貌、地质和施工等条件的限制,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大量弃渣,随着量的积累形成弃渣场。
因此,为减少水土流失,尽快恢复农耕,要对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要本着“预防为主、保护为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水土保持与生产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1弃渣场的危害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弃渣场危害主要表现在这二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弃渣会堆放在河滩、河岸及沟道内,若不加以防护,遇到暴雨会形成泥石流等灾害,致使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既影响了河道行洪能力,同时又会威胁到弃渣场下游公共设施和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另一方面,弃渣的堆放,既破坏了渣场区的原有地表植被以及坡面稳定性,又破坏了生态环境;另外,弃渣在地表裸露,可会使扬尘日增多,影响区域人们的居住环境。
2弃渣场进行水土保持的原则2.1工程措施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先拦后弃”的原则,防患于未然。
在分析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进行补充,增强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
控制和减少对地表植被、原地貌的扰动和毁坏,保护原地表植被和表土,尽量减少占用水、土资源。
开挖、排弃、堆垫的场地必须采取拦挡、护坡、截排水,以及其他整治措施。
2.2植物措施原则坚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原则。
2019年 第4期(总第302期)黑龙江交通科技HEILONGJIANGJIAOTONGKEJINo.4,2019(SumNo.302)分析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李广冬,王俊骁(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8)摘 要:针对某铁路工程实际情况,对其A隧道出口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计算验证工程所用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水土保持措施的推广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中图分类号:U416 2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9)04-0093-02收稿日期:2019-03-06作者简介:李广冬(1986-),女,山西吕梁人,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1 工程概况某铁路总长约73.675km,沿线范围内设大小弃渣场共35个,其弃渣主要为灰岩、白云岩。
现以其中的A隧道出口处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土保持设计作如下深入分析。
该弃渣场的渣址类型为沟道型,距弃渣场挡渣墙50m处为本工程铁路桥墩,此外下游侧无其他基础设施,设计确定的渣量为35.77万m3,弃渣堆高为31m,共占据荒地3.94hm2,汇流面积为0.47km2,汇流长度1.01km。
2 水土保持设计2.1 渣场等级和设计标准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渣场属于4级弃渣场。
对应的拦挡工程级别为5级,排洪工程为4级。
根据弃渣场上游汇水面积及汇流长度,本弃渣场需布置防洪排导工程,弃渣场下游为本工程铁路桥墩,本项目铁路等级为I级,根据《防洪标准》,弃渣场防洪标准采用100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
2.2 堆放方式及工程措施弃渣场水域保持措施设计前,应先了解弃渣场的堆放方式。
在该弃渣场中的坡脚处设有采用现浇结构的挡渣墙,位于墙后的弃渣均呈阶梯型堆放,其中,每级台阶的堆渣高度为8m,坡比为1∶2。
堆渣之间设有一处宽度为5m的台面,边坡利用植物进行防护,并在渣面实施覆土造田。
干货一份完整的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案例1 工程概况某铁路总长约 73. 675 km,沿线范围内设大小弃渣场共 35 个,其弃渣主要为灰岩、白云岩。
现以其中的 A 隧道出口处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土保持设计作如下深入分析。
该弃渣场的渣址类型为沟道型,距弃渣场挡渣墙50 m 处为本工程铁路桥墩,此外下游侧无其他基础设施,设计确定的渣量为 35. 77 万 m3,弃渣堆高为 31 m,共占据荒地3. 94 hm2,汇流面积为 0. 47 km2,汇流长度1. 01 km。
2 水土保持设计2. 1 渣场等级和设计标准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 GB51018 -2014) ,渣场属于 4 级弃渣场。
对应的拦挡工程级别为 5 级,排洪工程为 4 级。
根据弃渣场上游汇水面积及汇流长度,本弃渣场需布置防洪排导工程,弃渣场下游为本工程铁路桥墩,本项目铁路等级为I 级,根据《防洪标准》,弃渣场防洪标准采用 100 一遇洪水设计,300 年一遇洪水校核。
2. 2 堆放方式及工程措施弃渣场水域保持措施设计前,应先了解弃渣场的堆放方式。
在该弃渣场中的坡脚处设有采用现浇结构的挡渣墙,位于墙后的弃渣均呈阶梯型堆放,其中,每级台阶的堆渣高度为8 m,坡比为1∶ 2。
堆渣之间设有一处宽度为 5 m 的台面,边坡利用植物进行防护,并在渣面实施覆土造田。
在堆放弃渣的过程中,其厚度必须保持均匀,并采用推土机将其压实,分层碾压时,厚度不能超出 25 cm,并要求孔隙率处在 24% 以内。
该弃渣场处在缓坡地,将弃渣集中堆放于坡度不超过25°,同时边坡表面保持稳定的坡段; 在坡度相对较大的段落,需要采取削坡等工程措施,通过削坡使坡度变缓,以降低助推力,使坡体始终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开级处理,通过开级,使边坡的坡比、坡型及坡度都发生变化,以起到降低荷载整体的重心,使边坡能够保持稳定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应在挡墙的基础上,并设置排水沟,做好土地整治、植被恢复和自然修复。
附件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云南段)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验收方案(试行)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云南段)涉及我省德宏州等8个州(市),瑞丽市等26个县(市、区),干线长度913.67km,支线长度354.54km,项目总用地面积3388.20公顷,复垦责任范围面积2966.45公顷,工程总投资为170.61亿元,其中建设投资162.72亿元,土建投资为11.94亿元。
一、项目临时用地基本情况及复垦要求(一)临时用地基本情况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云南段)临时用地面积2966.45公顷,其中管道施工作业带损毁土地2763.81公顷,堆管场损毁土地29.86公顷,弃渣场损毁土地34.16公顷,施工便道损毁土地118.10公顷,临时施工场地损毁土地20.85公顷。
拟复垦土地面积2966.45公顷,其中水田697.26公顷,水浇地728.83公顷,旱地93.01公顷,园地122.06公顷,林地66.11公顷,人工牧草地897.7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3.6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81公顷,其他土地210.36公顷,城镇及工矿用地1.17公顷,土地复垦率100%。
复垦估算动态总投资20927.63万元,静态总投资18886.98万元。
(二)复垦要求按照“边建设,边复垦”的原则,复垦工作与工程建设应同步开展,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项目部、各EPC施工单位单位应根据中缅油气管道建设项目(云南段)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按照阶段土地复垦规划完成复垦任务,复垦工程数量和质量达到相关要求及标准,并及时向县级以上(含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验收。
在验收完成后的管护期,严格进行复垦责任范围内的草地、幼林等植被管护以及后期植被成活、成林管理。
二、验收依据、原则和条件(一)验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土地复垦条例》。
3.《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4.《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 225号)。
某某高速公路第合同段弃渣场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编制:黄少鹏复核:苏伟恒审批:侯阿龙中国中铁有限公司公路第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二年八月十五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0二、编制目的 0三、工程概况 0四、具体实施方案 01、弃渣场设计 02、水土流失条件分析 (2)3、措施编制原则 (2)4、防治目标 (3)5、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 (3)五、方案保证措施 (4)1、质量保证措施 (4)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5)3、环境保护措施 (5)弃渣场水土保持实施方案一、编制依据1、高速公路第合同段施工图纸;2、高速公路合同段总体施工组织设计;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5775-1995);二、编制目的1、编制本方案,有利于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对弃渣场防护及水土保持责任部门,责任范围。
2、编制本方案,可指导防治弃渣场场地的各类水土流失,维持弃渣场及周边生态环境。
三、工程概况本合同段共有弃渣场3处分别为:1#弃渣场K41+000左800米,位于县镇村,距离我标段常隧道进口900米左右,主要弃渣为隧道开挖出渣,临时征地38.6亩,设计弃方17.7万方,平均弃方高度6.88米,包括排水沟435.8方及坡脚浆砌片石防护767.7方;2#弃渣场K42+400右侧600米,位于县镇村,距离我标段隧道出口约890米左右,主要容纳常家庄隧道出口段开挖出渣,临时征地68.2亩,可容纳34.2万方,平均弃方高度7.51米,包括排水沟637.8方及坡脚浆砌片石防护925.8方;3#弃渣场K42+900左800米,位于镇村,距离我标段路基开挖段约1100米,主要容纳路基挖方及清表土,临时征地7.5亩,设计弃方量1.1万方,平均弃方高度2.2米,包括排水沟143.6方及坡脚浆砌片石防护451.6方。
四、具体实施方案1、弃渣场设计本标段内弃渣场所容纳弃渣基本为石方,隧道出渣量约25万方,1#弃渣场可容纳17万方,2#弃渣场可容纳34万方,结合我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隧道进尺900范围内出渣均运至1#弃渣场堆放;900米进尺后由隧道出口开始进洞,同时隧道开挖出渣运至2#弃渣场堆放;其余路基挖方段弃方均运至3#弃渣场进行堆放。
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发布时间:2021-11-16T06:09:10.508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2期作者:刘勇罗宗彦[导读] 水利水电项目工程的建设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因此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这类基础设施的需求较多,近些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
贵州新中水工程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2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关系着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以及防洪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对推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和弃石。
为处理这些弃渣,一般采取设置弃渣场的方式,而这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九江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点,研究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对于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提出具体的措施来优化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不断的提升水土保持的效果,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引言:水利水电项目工程的建设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因此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这类基础设施的需求较多,近些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地区一般较为偏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石无法及时的运出施工地点,为处理产生的弃渣就需要进行弃渣场的设置,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弃渣场的设置不合理,就极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不良问题的发生。
因此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水土保持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提升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弃渣场存在的问题在水利水电项目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和弃石,为了处理这些弃渣,就需要设置弃渣场来进行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