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北油田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构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76.42 KB
- 文档页数:3
葡北油田井作者:赵会胜刘剑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9年第17期摘 ;要:为了更好地做好精细挖潜示范区,指导后续油田开发,充分发挥井—震结合优势,开展精细构造解释等研究工作;井—震联合连续变量建模技术,利用地震预测的井间的地震信息,建立精細的构造、地质模型,消除了单一利用井资料内插而产生的假构造。
关键词:井—震结合;精细解释;合成记录;层位标定;微幅构造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7-0000-001 研究目的及研究区概况随着油田的长期开发,葡北油田断块逐渐显露出井网适应性差、层间动用差异大和低产低效井、高含水井多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做好精细挖潜示范区和二次开发示范区的研究工作,加深对储层地质特征的认识,存在的生产中实际问题得到解决,指导了后期油田开发工作,油田公司设立了《葡北油田断块井—震结合储层及剩余油分布特征描述》项目,研究目的是以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为基础,借鉴大庆油田老区井—震结合砂体预测技术成果,充分发挥井—震结合优势,精细构造解释工作的开展、为下一步储层预测、三维地质建模等研究性工作,井网后期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开发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1.1 地理位置研究区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与肇源县交界附近。
地势稍有起伏,地面以形态不一的池塘为主。
地表为粘土及砂质粘土为主要掩盖物,在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雨季排泄畅通形成了浅层泥沼盐碱地表,在地理位置比较高的位置,农民开发形成耕地。
1.2 地质特征区内构造较为发育,属于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部构造带、葡萄花构造带北部构造单元。
葡萄花构造为穹窿背斜构造,其特点为隆起轴部幅度高、背斜发育面积大、倾角较缓,是大庆长垣二级构造带南部发育的次级构造单元,西北部发育的高台子构造一翼与其邻接,东北部发育的太平屯构造一翼与其邻接,构造向南部延展部分划为敖包塔构造。
使得地质条件变得复杂。
研究区部分断层下降盘附近,个别钻探油井在深部可见水、油水同层。
5 储层描述5.1 沉积微相描述5.1.1 沉积特征沉积特征是划分沉积相的主要依据。
以下主要从颜色特征、砂岩成分、粒度、CM 图、重矿物、沉积构造、砂岩厚度及砂岩百分比等方面来描述该区沉积特征。
5.1.1.1 颜色特征t砂岩颜色主要为灰色、褐色、浅灰色、灰褐色。
该区陆9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J2泥岩颜色为深灰色,指示沉积环境以还原为主,见附图5-1。
5.1.1.2 砂岩成分t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
石英据岩矿薄片统计,该区头屯河组J2含量为20.92%~31.87%,平均27.39%;长石含量为17.24%~24.88%,平均19.96%;岩屑(R)成分复杂,包括凝灰岩、霏细岩、千枚岩、硅质岩、花岗岩等岩屑,岩屑平均含量为45.86%,其中凝灰岩平均31.37%,霏细岩平均3.87%,千枚岩平均2.7%,花岗岩平均1.42%,硅质片岩,此外还含有少量安山岩、菱铁矿团粒等岩屑;填隙物含量较少,平均5.32%,胶结物以方解石胶结为主,杂基以水云母化泥质为主。
该区头屯河组Jt储集层稳定矿物石英含量仅为27.39%,而不稳定矿物长石与岩屑2含量之和为65.82%,显然目的层矿物以非稳定矿物为主,如果用成份成熟度指标石英/(长石+岩屑)之比来衡量,该区储集层为为0.28~0.52,平均0.42,砂岩成份成熟度偏低,反映了母岩成分复杂、物源频繁变化的沉积特点。
另外,该区岩石颗粒磨园度主要以次园状为主,结构成熟度较高,表明沉积物受水流冲刷作用较强,具有一定的搬运距离。
5.1.1.3 粒度特征陆9井区侏罗系头屯河组砂层组粒度概率曲线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两段式,只含有悬浮和跳跃较细组分,斜率较陡,说明颗粒的分选较好;另一种为三段式,既含有悬浮和跳跃较细组分,又含有滚动搬运的粗组分,斜率较第一种缓,分选相对较差。
在66块样品中,28块为两段式,38块为三段式,说明水动力总体上比较强的,滚动总体发育。
见附图5-2。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点研究项目(960503)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田中元,男,1965年8月生,1989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现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攻读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学位。
钟祖兰,等.双河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方法.河南石油勘探局,1994.文章编号:0253 2697(2002)06 0050 06砂砾岩水淹层测井特点及机理研究田中元1 穆龙新1 孙德明1 吕连海2(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2 河南石油勘探局 河南南阳 473132)摘要:对研究区块砂砾岩储层的实际测井资料、水淹特征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 )、声波、微电极、电阻率测井曲线对砂砾岩储层进行定性识别。
定量识别指标为:自然伽马相对值 GR<0 15,粒度中值M d >0 24mm,声波时差DT <260 s/m 。
在储层的水淹过程中,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孔隙结构系数减小,润湿性由中性偏亲水向弱亲水、亲水、强亲水方向转化,Archie 参数m 和n 随地层水电阻率的增大而减小。
其中,注入水矿化度与原始地层水的差别和有效泥质含量(阳离子附加导电性)是控制储层水淹过程中电阻率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水驱过程中岩石电阻率R t 与含水饱和度S w 的关系随注入水矿化度与原始地层水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关系。
在注入淡水条件下,根据注入水矿化度的不同,R t 与S w 之间的关系可呈现出非对称的 U 、 L 、或 曲线特征。
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砂砾岩水淹层的测井解释和制定调整方案。
关键词:砂砾岩;水淹层;测井;水淹特征;水淹机理;电阻率;实验研究中图分类号:P631 81 文献标识码:A砂砾岩(一般指含砾砂岩、砾状砂岩)储层在我国部分油气田中占一定的比例,如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和河南双河油田。
由于该类储层特征复杂,简单(或直接)利用电阻率曲线难以评价,尤其是已被水淹的储层更加复杂。
胜利油田永8断块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特征摘要:目前,中国辫状河三角洲油气储层的开发很多已经进入高含水期,但对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的研究并不多,影响了该类储层剩余油的挖潜。
以胜利油田永8断块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厚层砂体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和开发资料,通过隔夹层划分,将主力层段划分为5级界面限制的三角洲前缘复合沉积体和4级界面限制的单一三角洲前缘沉积体。
单一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周缘溢岸砂体、河口坝主体、河口坝周缘、分流间湾等构型单元。
通过综合利用曲线形态差异、砂体侧向厚度变化、砂体间泥质沉积、隔夹层数目差异等进行砂体边界与叠置关系的划分,确定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单一沉积体的平面和剖面构型样式,揭示了单一沉积体各构型单元逐层进积的基本过程,明确了该区辫状河三角洲具有河窄坝宽、河薄坝厚、河顺坝横的特点。
研究区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河口坝宽度为分流河道宽度的2.23~8.95倍,河口坝厚度为分流河道厚度的1.25~2.50倍。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进积体;分流河道;河口坝;胜利油田;东营凹陷中图分类号:P618.13;TE122.2+1 文献标志码:AReservoir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Braided River DeltaFront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Yong8 Fault Block,Shengli OilfieldWANG Guan-min1,LI Ming-peng1,2(1. School of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80,Shandong,China;2. Langfang Branch of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Development,Langfang 065007,Hebei,China)Abstract:Lot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for braided river delta reservoirs has entered high water cut stage in China,but the study on reservoir architecture of braided river delta is few,so that it affects the potential of digging residual oil for this kind of reservoir. Taking the thick sandbody in the second memberof Shahejie Formation of Yong8 fault block,Shengli oilfield as a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cores,well logging,seismic and development data,the main interval was divided into compound sedimentary body of delta front with the limitation of the fifth surface and single sedimentary body of delta front with the limitation of the fourth surface by interbed. The single sedimentary body of delta front includes architectureelements such as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overbank sandbody of channel periphery,main mouth bar,periphery of mouth bar and interdistributary bay,etc. The boundary of sandbody and superimposed relationship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well logging curve,lateral change of sandbody thickness,argillaceous sediment between sandbodies,and the number difference of interbeds;the architecture style of single sedimentary body of braided river delta front both in plane and profile was confirmed;the basic process of layer-by-layer progradation for each architecture unit of single sedimentary body was explain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aided river delta in this block were discussed,including the channel being narrow,thin and straight,and the mouth bar being wide,thick and lateral. The width of mouth bar for braided river delta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of the block is 2.23-8.95 times of that of distributary channel,and the thickness is 1.25-2.50 times of that of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 Key words:braided river delta;reservoir;architecture;prograding body;distributary channel;mouth bar;Shengli oilfield;Dongying sag0 引言目前,中国东部勘探程度较高的老油田大都进入开发中后期,存在含水饱和度上升、水淹严重、剩余油分散、产量下降、采收率低等问题[1-13]。
远岸水下扇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以黄骅坳陷NS断块为例孟庆龙;成亚斌;滕菲;李健;吴刚;赵林丰【期刊名称】《华北地质》【年(卷),期】2024(47)1【摘要】【研究目的】我国东部油田普遍进入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储层内部的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控制形成的剩余油是油田开发挖潜的主要目标。
开展藏储层构型及其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可有效提升油藏的开发效果。
【研究方法】以黄骅坳陷港中NS断块沙三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分析,研究单一沉积单元及内部构型单元特征及空间组合关系,刻画隔夹层分布特征,建立储层构型模式和三维地质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刻画剩余油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通过研究明确了远岸水下扇储层的构型单元类型与构型级次,确定了研究区储层构型单元分布特征,总结了基于构型的剩余油分布样式。
研究显示远岸水下扇储层构型界面及被这些界面所分割的不同级次构型单元,控制了剩余油的宏观分布;单一微相级次构型单元具有4种分布模式及组合样式,分别为朵叶主体-朵叶主体、朵叶侧缘-朵叶侧缘、朵叶体-水道间-朵叶体、朵叶体侧向切叠;总结出远岸水下扇沉积的储层构型因素主控下的5种剩余油分布样式,并在现场井位部署实践中得以应用。
【结论】基于研究区构型研究成果认识,应用数值模拟完成远岸水下扇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分析研究,总结得到远岸水下扇5种剩余油分布样式,对我国东部类似油藏的后期开发,提高油藏剩余油采出程度具有借鉴意义。
【总页数】11页(P66-76)【作者】孟庆龙;成亚斌;滕菲;李健;吴刚;赵林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TE243【相关文献】1.黄骅坳陷官195断块孔一段扇三角洲沉积及储集层特征2.河流相流动单元渗流特征及剩余油分布——以黄骅坳陷羊二庄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例3.近岸水下扇多级次储层构型特征及剩余油分布——以Bongor盆地X油田下白垩统油层为例4.断陷小湖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单砂体构型特征——以南堡凹陷高76断块沙三_(1)亚段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读书报告报告编写人:蒋民心(1002040135)年级:2010级课程:油气储层研究进展任课教师: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年3月24号三角洲沉积储层构型研究进展蒋民心(1002040135)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摘要:本文从储层构型概念出发,大致概括了国内学者对三角洲沉积领域的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针对油田三角洲储层精细表征及剩余油挖潜,以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地下储层构型以及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储层为例,利用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研究三角洲储层沉积旋回、层次界面等不同层次构型要素,界定和划分构型单元,建立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分析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是单一河口坝边界识别的重要标志;构型单元韵律变化是造成剩余油局部富集的重要因素,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上部剩余油相对集中,反韵律河口坝砂体下部剩余油富集。
在此基础上了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储层构型研究所遇到问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分析了储层构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储层构型;河流相;储层非均质;剩余油分布;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段;三角洲相;构型单元1.储层构型概念的提出储层构型是指沉积砂体内部由各级次沉积界面所限定的砂质单元和不连续“薄夹层”的几何形态、规模大小、相互排列方式与接触关系等结构特征[1]。
其概念在储层沉积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 年代。
1977 年Allen,J.R.L.在第一届国际河流沉积学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储层构型的概念,用以描述河流层序中河道和溢岸沉积的几何形态及内部组合。
1985 年,Miall,A.D.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河流相的储层构型分析法[3],全面介绍了该方法中的界面等级、岩相类型、结构单元等概念,这代表了储层构型分析法的诞生。
之后Maill,A.D.对该方法进行了完善,并最终将河流相划分为6 级界面、20种岩相类型、9 种结构单元。
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对油藏有效开发的影响——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油藏为例陈欢庆;王珏;胡海燕;杜宜静;樊涛【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年(卷),期】2018(38)5【摘要】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综合7口取心井岩心、镜下薄片和分析测试资料,400口井测井资料以及工区地震资料,在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和确定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划分沉积微相,刻画不同沉积微相发育特征,同时分析了沉积微相对开发的影响。
通过岩性、层理构造、泥岩颜色、化石特征和粒度概率曲线等相标志,确定研究区目的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物源呈北西-南东和南北向,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沙坝、水下分流河道间砂、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和前缘席状砂等5种沉积微相。
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砂沉积为主。
自底部的单层yII36b至顶部的单层yI11a,目的层整体上为向上逐渐变粗的反旋回特征。
河道宽200~300m,长度可达数百米,砂体数量多,规模小。
受水下分流河道的频繁分流改道,砂体相互切叠,储层非均质性强烈。
蒸汽驱热采时应该充分考虑单砂体沉积微相空间组合模式和平面展布规律。
【总页数】15页(P156-170)【关键词】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于楼油层;沉积微相;扇三角洲前缘;油藏开发【作者】陈欢庆;王珏;胡海燕;杜宜静;樊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 [J], 王珏2.扇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表征——以辽河西部凹陷于楼为例 [J], 王珏;陈欢庆;周俊杰;周新茂;杜宜静3.稠油热采储层渗流屏障特征——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 [J], 陈欢庆;梁淑贤;荐鹏;杜宜静;王珏;樊涛4.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于楼油层为例 [J], 陈欢庆;杜宜静;王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241 华庆油田里98区块开发概况华庆油田里98区位于甘肃省华池县境内,区块面积45km 2,区内共有探井、评价井和开发井105余口,主要开发层系为长82亚油层组。
里98区长8沉积期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近南-北方向展布,砂体厚度大、连片性好,油层较为发育,石油储量大,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但在开发过程中却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平面水驱不均,水驱效果差、注水压力上升速度快,油井见水风险大等方面。
因此,急需针对华庆油田里98区开展基础地质研究以便为后续油藏工程做准备与调整。
2 单砂体的定义及刻画原则2.1 单砂体的定义单层内部单一期次(一般为超短期旋回)形成的砂体,可由具有成因联系的多个微相组成,周缘具有较连续泥质隔挡或砂体间部分接触界面。
2.2 单砂体刻画原则(1)应在沉积微相识别与划分的基础上进行;(2)按照先找区域标志层、再找辅助标志层、先大层、再分小层的原则,完成系-统-组-段-砂组的划分;(3)按照沉积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原则、不同沉积相带区别对待的原则,参考厚度、连井对比、全区域闭合,实现砂组-小层-层组的划分;(4)按照“测井曲线旋回识别+沉积界面控制+岩心露头校正”的原则,实现复合砂坝-单一砂坝(单砂体)的识别;3 里98区精细单砂体刻画3.1 夹层的识别单一河道砂体期次的划分主要的依据是河流的两次洪水事件之间的沉积间断面,利用其测井响应特征以及井间连续性对厚层复合砂体进行劈分。
沉积间断面是指纵向沉积层序中相邻两期持续稳定沉积之间形成的有别于上下地层的特征岩性,夹层一般可分为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
3.1.1 泥质夹层在多期河道沉积的复合河道砂体中,泥质夹层表示的是一期河流沉积结束到下一期河流沉积开始之间短暂的细粒物质沉积,是识别单一期次河道砂体的重要指示标志。
泥质夹层在横向上分布一般不太稳定,厚度的变化大,因次以泥质夹层进行井间追溯对比有一定难度。
质模型至今还未建立。
因此,需要探索出一套扇三角洲储层构型建模方法,建立研究区扇三角洲前缘精细地质模型,并用于数模分析剩余油分布,为下步油田调整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2 方法概述为建立研究区扇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型,优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构型建模方法,包括序贯指示、基于目标模拟和多点地质统计方法。
2.1 序贯指示模拟序贯指示模拟通过一系列门槛值,估计某一类型变量或离散化的连续变量低于某一门槛值的概率,以此确定随机变量的分布。
序贯指示模拟实现的关键技术是指示变换、指示克里金和序贯模拟。
在进行模拟计算之前,首先要进行指示变换,即根据不同的门槛值把原始数据编码成0或1的过程。
在模拟不同的网格节点时各变量的比例是不变的。
当存在局部变化时,可应用具有趋势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
具有趋势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通过从地震资料和其他数据中提取信息从而为每一个模拟节点提供一个局部的各变量比例,各变量的比例之和为1。
本次研究采用的带趋势的序贯指示模拟技术流程如下,在单井相数据离散化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获取模拟的方位、主变程、次变程和垂向变程。
以单井累计概率的方式求取垂向比例,用前期研究的沉积微相作为平面约束,共同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多次概率优选来求取。
2.2 基于目标模拟基于目标方法主要描述各种离散性地质特征(沉积微相、岩相、流动单元等)的空间分布,利用标点过程法建立又离散代码表示的离散性模型。
标点过程法是根据点过程的概率定律,按照空间中几何物体的分布规律产生这些物体的中心点的空0 引言三维构型建模能够刻画储层内部各构型单元间的空间接触关系,表征储层内部复合砂体,单砂体和非储层间的相对空间关系,包括不同构型单元的的三维空间形态、平面和垂向上的分布范围、不同单元的延伸方向、各单元之间的叠置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刻画出各构型单元内部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及各个构型单元之间的连通程度、油水运动特征。
储层构型方法自1985年储层构型概念的提出至今[1],取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葡北一断块注水效果地质因素分析周 王睿(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地质大队,黑龙江大庆 163517) 摘 要:笔者针对葡北一断块某些层位注水效果差,小层不吸水等直观现象,根据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孔隙度(φ)、渗透率(k)、小层平面图,沉积相带图等资料,借助地质分析解释理论,对葡北一断块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研究,认为大庆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
经对葡萄花油层组几个小层系统研究,储层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对注水效果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葡北一断块;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6)06—0077—03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葡北一断块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八井子乡境内,断块内断层分布复杂,研究层位主要为姚家组葡萄花油层组,油层的沉积相类型为河流相,沉积微相主要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浅滩、席状砂、透镜状砂等,储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储层;油层厚度9.5m,有效厚度6.5m,原始地层压力10.8MPa,有效孔隙度21.3~24.4%,有效渗透率103×10-3μm2,原始饱和压力6.28MPa,含油饱和度42.4~66.9%;葡I断块开发时间为1980年,加密时间为1989年,含有面积18.7km2,地质储量1.239×107t,注采井网采取四点法和反九点法,工区内油井共183口,水井共87口,其中分注水井80口,地层水水型为NaHCO3型,水驱控制程度为79.2%,目前研究工区位于葡I断块,针对工区内若干注水井出现的压力过高,注水量减少甚至小层不吸水现象,从储层非均质性宏观角度出发,采用动态和静态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沉积微相图和生产动态数据定性解释,并提出稳油控水措施,保证生产运行。
勘探开发 236 2024年第4期
1气田概况临兴气田行政区划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及兴县境内,交通运输便利,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和晋西挠褶带过渡位置,西邻米脂、子洲气田,北部与神木气田接壤,南部紧靠三交北气田,东部紧邻临兴中气田。研究区地面条件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是吕梁山地向黄河峡谷的延续,东北部土石山区,中部大面积黄土丘陵区,西部黄河沿岸丘陵基岩裸露区,海拔1000~1500m。属内陆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2 气田储层地质特征2.1 盆地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大陆中部,横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是中国内陆第二大沉积盆地,盆地面积约25×104km2。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多旋回演化、多沉积类型的大型沉积盆地,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沉积盖层大体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陆表海、晚古生代海陆过渡、中生代内陆湖盆及新生代周边断陷等五大阶段,形成了下古生界陆表海碳酸盐岩、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煤系碎屑岩及中新生界内陆湖盆碎屑岩沉积的三层结构。盆地主
体除缺失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外,地层基本齐全,沉积岩厚度约6000m。目前在盆地内发现了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及中生界三套含油气层系。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具有广覆式生烃,储集岩多层系发育,区域性封盖层广泛分布等诸多有利条件。纵向上现已在上古生界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均发现了工业气藏,平面上各层系复合连片形成了苏里格、乌审旗、米脂、榆林、子洲、临兴等大中型气田。研究储量的区块上古生界同样位于有利生烃中心,发育大面积展布的三角洲沉积砂体及局部海相滨岸砂岩及潮道砂岩,区域封盖保存条件良好,有利于大型岩性气藏形成与富集[1]。2.2 地层层序临兴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与晋西挠褶带过渡位置,离石断裂带以西,具有与伊陕斜坡近似的构造条件。上古生界地层与下古生界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中间缺失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地层。上古生界地层内部沉积连续,均为整合接触,以海陆过渡相-陆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地层自下而上发育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研究区上古生界地层对比区域标志层明显,地层厚度总体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