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典型表现本病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而症状轻微。

2、可有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暖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3、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明显厌食、消瘦和贫血。

(二)体格检查可有上腹部轻度压痛,有典型恶性贫血时可出现舌炎、舌萎缩和周围神经病变所致的感觉异常。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内镜是慢性胃炎诊断最重要的检查。

(1)分类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如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胆汁反流。

(2)病变的分布和范围胃窦(B型)、胃体(A型)和全胃。

(3)诊断依据浅表性胃炎:红斑(点、片状、条状)、粘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斑;萎缩性胃炎:粘膜呈颗粒状、粘

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4)活检取材临床诊断应取2~3块标本,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部位、内镜所见和简要病史等资料。组织学变化有幽门螺杆菌( H.pylori)、慢性炎症(淋巴细胞浸润)、活动性(中性粒细胞浸润)、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要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

2、幽门螺杆菌检测证实H.pylori现症感染(组织学、尿素酶、细菌培养、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任1项阳性)。诊断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时,现症感染应以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H.pylori为依据。

3、胃液分析A型胃炎常有胃酸分泌减少,病变范围大而严重者,用五肽胃泌素试验可表现无胃酸分泌。B型胃炎不影响胃酸分泌,有时反而增多,但如有大量G细胞丧失,则胃酸分泌降低。

4、疑为胃体萎缩性胃炎时,可作血常规、血清胃泌紊、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核素维生素B12吸收试验、血清壁细胞抗体、血清或胃液内因子抗体、骨髓穿刺涂片等可按医院

自身条件酌情进行检查。

5、X线钡餐检查诊断价值有限,目前已较少用。主要用于不宜作内镜检查而又需要排除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上消化道疾病者。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主要与下列疾病鉴别:如消化性溃疡、

胃癌、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保持心情舒畅、乐观、生活规律。避免粗糙、辛辣和过热食物,忌烟酒、浓茶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去除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予根除,适用于下列H.pylori 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1)有明显异常(指胃粘膜糜烂、中~重度萎缩、中一重度肠化、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胃炎;(2)

有胃癌家族史者;(3)伴有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者;(4)消化不良症状经常规治疗疗效差者。常用的铋剂加两种抗生素或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难治病例可用四联疗法(详见消化性溃疡)。

(2)因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者应立即停服,并用抗酸药或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治疗。

(3)因胆汁反流引起者,可用铝碳酸镁(商品名达喜、威地美等)、甘羟铝或氢氧化铝凝胶来吸附,硫糖铝也有一定的作用。

3、对症治疗

(1)对以烧心、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选用抗酸剂如氢氧化铝凝胶,H2受体阻断剂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2)有腹胀、恶心、呕吐、早饱等胃动力学改变的症状可服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或莫沙必利等。

(3)伴恶性贫血者给予维生素B12和叶酸。

(4)对胃粘膜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可给予具有逆转此病变作用的中成药如三九胃泰、胃复春等也可给予B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和叶酸等抗氧化维生素,以及锌、硒等微量元素或可有助于其逆转。对较重病变应定期内镜随访。

(5)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可与西药联合应用。

4、手术治疗

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基本恢复正常。

2、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

3、未愈症状、胃酸分泌状况、胃粘膜组织学改变均无好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