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林下经济的战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6.47 KB
- 文档页数: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重点分析林下经济是指利用森林资源开展种植、畜牧、观赏等产业的经济活动。
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当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林下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造林工程”和“全民造林”等重要战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大规模的森林植被建设。
这些措施有效地增加了森林面积,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例如对林下种植业、林下畜牧业等进行了税收和金融支持,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林下经济的发展。
林下经济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下经济产业多样,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生态修复等,不仅可以提供农民增收的渠道,也有助于解决农村就业难题。
林下种植业可以提供农民在丰收季节之外的稳定收入,林下养殖业可以提供农村群众就业机会,旅游业和生态修复业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林下经济还能够提供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农民的农产品附加值。
林下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林下经济参与主体多为农民,他们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营经验,导致林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林下经济涉及到森林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着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一些地方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发森林资源,造成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的问题,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林下经济产业多样,涉及的政策法规复杂,导致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存在困难。
为了推动林下经济发展,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
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要加强林下经济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还应加强对林下经济发展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限制条件,确保林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林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的积极作用,加强政策支持和培训指导,解决相关问题和挑战,以促进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重点摘要:林下经济是一种低碳、绿色、循环、立体、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增加林业资源,增加居民收入。
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林下经济要着力解决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拓宽林业发展渠道,加强地下农业结构体系建设,使其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笔者结合多年林业工作经验,深入分析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我国林下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森林;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发展方向前言林下经济是以林业发展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其宗旨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避免在森林动植物在繁育中造成资源浪费,促进林下经济走向成熟和发展。
从而增加林业效益在此背景下,需要认真审视林业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采取新措施促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林下经济稳定发展,最终发展为以林业为主的产业。
1林下经济产业特点由于林业产业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林下经济产业在功能上与其他行业有很大不同。
首先,林下经济产业使用较少的资金。
就对于开展实际产业活动而言,其对资源节约的影响更为明显,即是以林业资源为基础整合以林业、水产养殖、中草药、食用菌种植业相结合等为主,投入资金相对较小,可以有效缓解当地经济压力。
其次,林下经济产业的生产周期相对较短。
由于其活动是利用林下产业资源开展家禽、牲畜及相关种植等,这些行业的生产周期相对较短,可在几个月内实现资金回笼。
最后,林下产业经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前,我国提出加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林下产业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和开发,而林下经济与林业资源融为一体,与社会产业经济发展高度适应,具有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林下产业经济的特点,在我国发展林下产业经济,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增加生态效益,有效利用森林空间,丰富地方经济增长方式和途径。
林下经济提供了多种途径来增加林业的经济效益,增加林下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发展思考摘要:如今,林下经济成为林业产业的热门话题。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不同,所以也形成多样化的林下经济模式。
林下经济依靠的是自然资源,在政府部门、市场运作以及企业引导之下,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以种植与养殖生产作为重点,以此来提升当地农户的收入。
本文主要综合陕西省延安市林下经济发展真实情况,对当地林下经济持续发展做一些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策略一、延安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境内黄龙山林区、桥山林区、子午岭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
延安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发展以红枣、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和以苹果为主的鲜果经济林,积极探索发展以中蜂、森林猪、食用菌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林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2021年底,全市干杂果产值达3.18亿元,林下经济产值达4.3亿元,林业总产值达191亿元。
建立生态护林员和林业劳务雇佣机制,增加生态公益性岗位,全市选聘建档立卡县级生态护林员1738人、国家级生态护林员850名,年发放薪酬1297万元。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等“林业+旅游”新业态,建成生态村21个、全国绿色村庄16个、省级30个宜居示范村和全国森林乡村24个、城市公园和山体公园80多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良好生态正在形成。
二、存在的问题延安市虽有林业用地4454.28万亩,但林下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比较,有明显的差距。
在缺乏完善的产业结构的情况下,总体效益不明显和林下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的问题,是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理解有偏差。
林下经济发展实施对策的分析邓传文(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林业工作站,广西龙胜,541799)摘 要:林下经济是中国进行生态化建设和振兴乡村经济的新兴产业之一,其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构建成有机统一体,对生态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效用。
发展林下经济应重点关注地域差异,通过政府制定配套政策;简化手续、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工作;重视扶持龙头企业;增强技术培训,以此实现林下经济的预期发展目标。
关键词:林下经济;配套政策;简化手续;技术培训;扶持龙头企业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94(2023)08-0141-03发展林下经济离不开林地资源和当地环境的支持,其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林下经济可栽植林木,培育林苗和林草,也可以进行林下喂养。
当下我国林下经济实际发展进程缓慢,无法与当前经济进行协调发展,难以为乡村经济的振兴提供强大助力,这与当地的政策、创业服务、组织构建等因素有关,为了让林下经济得以持续良好的发展,本文针对如何有效发展林下经济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 林下经济的概念 林下经济主要依靠林地资源、当地森林生态环境发展而起的林下种植业、采集业、旅游业、养殖业等,其中还包括了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
对集体林权进行制度改革之后,集体林地就分配给了农户,需要其科学管理林地,林下经济属于复合型的农业体系。
发展林下经济需要按照当时的环境条件,栽种植物,培育微生物和动物,开展其他经济活动,主要为获取经济效益开展的一种新型林业生产模式,需要重点考虑该区域的资源、人文优势,能体现出游览观赏、经济发展的功效。
林下经济具有立体性、复杂性、广泛性等特点,需要最终将林业、牧业、农业等产业链整合成复合型产业结构。
在管理林业方面,需要加强畜牧、林业、医药等领域的联系,在生产方面贯穿至千家万户,在服务方面集中在产前、产中、产后这些阶段[1]。
2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2.1 林下栽植 (1)发展林下经济需要栽种一些林粮,林粮除了涉及日常主食之外,还涉及各种绿色产品和干果,如粗粮、豌豆、板栗、枣树等。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摘要:会泽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西北部,是云南省的一个极度贫困地区。
会泽县近几年实施了“退耕还草”“封山禁牧”等措施,以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应注意协调发展和保护生态的问题,力求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共赢。
会泽县积极推进扶贫产业、特色产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发展林业产业,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成“会泽县”的生态目标。
关键词: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方向;策略研究会泽县是林业山区大县,境内光热水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462.08万亩,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51.47%,会泽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把巩固传统优势产业与培育新兴特色产业相结合、把壮大产业规模与提质增效相结合、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带动贫困户联动发展相结合、把产品开发与延伸产业链相结合,紧盯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的林业产业。
1、林下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1.1建设优良林下经济的种苗基地培育优质林业经济的苗木生产基地,是保证林业生产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注重和充分利用好苗木生产的有关作用,使苗木项目能够规范化,并重点对符合要求的苗木进行改良,建立规范化苗木生产基地,统一布局,统一管理,统一调整。
苗木基地的建设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强化苗木的生产和经营,要做到对苗木的供应进行全面而又切实的监督,杜绝盲目使用苗木。
其次,要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建立优质新品种繁育基地,从源头上加强优质种苗的供给。
最后,要加速培育好的苗圃,使林下经济作物能得到大量的优质穗条,提高农业的品质。
1.2做好林下经济相关新技术的研建工作由于各区域间的天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必须针对林下经济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林下经济发展。
利用天然的气候等因素,引进和培育新的林下经济作物新品种,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引进和培育新的林业经济新品种,并利用观测、调查、选择适宜当地特色的新树种。
林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书一、背景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地及林下资源开展经济活动的一种发展模式。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森林资源经济价值的重视,林下经济发展成为了关注的热点。
二、目标1.提高林下经济的经济效益,增加辖区经济总量。
2.保护森林资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三、重点发展项目1.林下生态旅游结合当地的自然风景和森林资源优势,开展生态旅游,发展林下生态旅游业,提高当地品牌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关键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
2.林下草药种植及加工利用林下资源开展中草药种植及加工业,挖掘草药的经济价值。
重点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中草药种植,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品质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3.林下蜂业发展林下蜂业,提高蜜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促进蜜蜂对林下植物的授粉作用,促进植物的繁衍生息。
需要加强蜜蜂养殖技术培训,提供养蜂设备和技术支持,打造高效的林下蜂业生产链条。
4.林下养殖业利用林下土地和资源发展养殖业,如养殖猪、鸡、鱼等。
重点是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提供养殖设施和投资支持,同时加强环境保护,防止养殖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四、推动措施1.制定相关政策制定针对林下经济的相关政策,包括财税政策、产权政策、土地政策等,以鼓励和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
2.加强技术培训提供相关产业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建立合作机制建立林下经济的合作机制,促进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和资源的共享。
4.宣传推广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林下经济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参与到林下经济的发展中。
五、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通过林下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的经济总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生态效益林下经济的发展能够刺激农民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重点分析1. 引言1.1 林下经济概念介绍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地内或林地周边,依靠树木、灌木、草本等非木本资源及生态系统服务所产生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从而为农民提供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的经济活动。
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区域,通过发展林下资源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
在我国,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下经济的产品多样,包括木材、药材、果实、花卉、蜂产品等,同时还包括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服务。
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还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林下经济将在今后的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1.2 林下经济发展背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农林耦合传统。
农业与林业是中国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林木资源既能提供丰富的生态福利,又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同时也为林农居民提供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林下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文化渊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和林业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利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开发利用林下资源成为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林下经济的发展背景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逐渐凸显出来。
2. 正文2.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林下经济的种类和规模还比较有限,大多数地区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够充分。
林下经济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林产品加工和采集领域,缺乏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由于林下经济活动的规模较小,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国林下经济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拓展新的林下经济产业领域,促进农林复合生产模式的发展,推动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