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化学一轮精品复习高考零距离5.1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doc
- 格式:doc
- 大小:107.99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5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单元元素周期律第1讲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一、课程标准要求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的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4.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在探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性的实验中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践实施。
二、在高中化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从课程模块层面看,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位于必修课程内容,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研究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是研究元素的基本思路。
通过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形成元素“位-构-性”的认知模型,明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三、思维导图四、课时安排建议第1课时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1课时)一、教学流程活动一:构建知识体系(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
(2)构成微粒及作用(3)微粒等量关系①质量数(A)=________+________;②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________电荷数;④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________电荷数。
(4)微粒符号及其意义[注意]①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如1H;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H+。
②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F与OH-;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如Al3+和Na+。
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2)同位素的理解①同位素的两大特征特征一: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特征二: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一般不变。
②同位素的“六同三不同”[注意]①由于同位素的存在,核素的种数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原子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考纲定位 核心素养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符号、离子符号、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1.微观探析——从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排布掌握原子的微观结构。
2.模型认知——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领会原子结构模型。
3.科学探究——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考点一| 原子结构和核素、同位素1.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2)核素(原子)符号表示AZ X 表示质子数为Z 、质量数为A 、中子数为A -Z 的核素,如氘21H 。
(3)微粒中的“各数”间的关系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②电性关系⎩⎪⎨⎪⎧ 原子AZ X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Z = 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阴离子o\al(A ,Z )X n -:核外电子数=Z +n 阳离子A Z X n +:核外电子数=Z -n提醒:原子结构中的“不一定”(1)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如11H 中没有中子;(2)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如互为同位素的各原子;(3)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1价阳离子的不一定是金属原子,如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H+;(4)形成稳定结构的离子最外层不一定是8个电子,如Li+为2电子稳定结构;(5)阳离子不一定均有电子,如H+。
2.元素、核素、同位素(1)“三素”关系及含义(2)几种重要的核素及其应用11H:用字母H表示,名称为氕,不含中子。
21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含1个中子。
31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含2个中子。
提醒:(1)现行元素周期表已发现的元素有118种,由于同位素的存在,故核素(或原子)的种数远大于118种。
(2)不同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21H、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14 6C、16 8 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1 6C、11 7N。
1.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0.1 NA个氧原子 2.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现象.试判断下列哪组原子均可产生NMR现象( ) A.18O 31P B.19F 12C C.元素周期表中A族所有元素的原子 D.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所有原子 3.元素周期表中第117号新元素.下列有关117号元素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合成过程是化学变化 B.该元素位于第7周期A族 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性质较活泼 解析:该合成过程涉及原子核的变化,A错误;由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可知117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A族,且是金属元素,B正确,C错误;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该元素的性质应该很稳定,D错误. 答案:B 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二周期 C.第A族的右边是第B族,第A族的左边是第B族 D.某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ROm,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为H2m-nR或RH2m-n 5.某元素的一种核素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2H原子组成2HmX分子.在a g2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A-N+m) molB.(A-N) molC.(A-N) molD.(A-N+2m) mol 6.已知X、Y、Z三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设X的原子序数为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YXZA.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2a B.Y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17 C.Z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31 D.X、Y、Z一定为短周期元素 解析:X、Y、Z为主族元素,Y一定不在第一周期,D项错误;若Y、X、Z分别位于第三、四、五周期的右边,则Y的原子序数为a-17;Y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2a;或X、Y、Z分别位于第四、五、六周期的右边,Z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31. 答案:D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铅位于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交界处,可做半导体材料 B.若存在简单阴离子R2-,则R一定属于第A族元素 C.S和Se属于第A族元素,H2S还原性比H2Se的强 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活泼性强 8.全球热播影片《阿凡达》于2010年1月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中出现了一种潘多拉星球的宇宙飞船.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表示一种元素.(选项中的物质都由下表中的元素组成) 由以上信息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宇宙飞船活动舱内会产生由d和f组成的气体,吸收这种气体的化合物应该由e和f组成 B.活动舱内还要营造一种适合宇航员生存的人工生态环境,即充入a和f的常见单质 C.c和f以原子个数之比为11组成的化合物可用作宇航员所需f单质的来源 D.若潘多拉星球上存在b,地球上此元素主要以b形式存在,b比b少一个质子 9.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是副族元素 B.它是第六周期元素 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D.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 解析: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3,则该元素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在第六周期B族,是副族元素,故A、B、C均正确. 答案:D 10.“神舟七号”所用动力燃料之一为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有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质子数之比为12∶3 B.三种物质中子数之比为11∶1 C.三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D.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1.YBa2Cu8Ox(Y为元素钇)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关于Y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9 D.Y和Y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
------精品文档!值得拥有!------核外电子排布第一节原子结构原子结构.原子的构成1①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个质子:Z?②相对质量约为1??原子核①中子不带电????个-ZA中子:1②相对质量约为??A X Z①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个Z核外电子:?1??③相对质量为一个质子(中子)的? 1 836------ 值得收藏!!珍贵文档------------精品文档!值得拥有!------2.核素(原子)的表示A X表示质子数为Z,质量数为A的一种原子。
(1)Z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2)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Z3.三素比较4.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2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H1?3H:用字母1H:名称为氕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1其中氘、氚用于制造氢弹。
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2个。
2n(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①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②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2.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下面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值得收藏!!珍贵文档------------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1)核素原子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2)任何粒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中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3)132+++)互称为同位素(H、H和H(4)1112-)(5)S(的结构示意图为+) ((6)K与K的质子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不同) ((7)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为阳离子)((8)同元素的不同核素其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8)√(7)√(4)×(5)×(6)√×【答案】(1)×(2)(3)×18 ________。
【考点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近20年来,同位素分析法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
如在陆地生态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被视做环境分析指示原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B.1HO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C.13C和15N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D.2H+核外电子数为2【答案】 B2. 3717Cl、3517Cl为不同的核素,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4.48 L 3517Cl含有7.2NA个中子B. 3717Cl、3517Cl互为同位素,3517Cl 2与3717Cl2互为同分异构体C.通常情况下,氯气做氧化剂,但氯气也具有还原性D. 3717Cl2的摩尔质量是74【解析】选C。
A项,常温下,4.48 L 3517Cl 2的物质的量不是0.2 mol,所含中子数不是7.2NA;B项,3717Cl、3517Cl互为同位素,但3517Cl 2与3717Cl2不是同分异构体;C项,氯气中的氯元素处于中间价态,通常情况下,氯气做氧化剂,但氯气也具有还原性;D项,3717Cl2的摩尔质量是74 g·mol-1。
3.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 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质子数c>dB.离子的还原性Y2->Z-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D.原子半径X<W【答案】选B【解析】因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质子数a、b、c、d的大小关系应为a>b>d>c,所以氢化物稳定性应为HZ>H2Y,原子半径大小关系应为X>W,故选B。
4. 2002年,科学家获得了非常罕见的Fe45原子,又使用特制的测量仪器观测到,这种Fe45原子发生衰变时放出两个质子。
以下关于4526Fe 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3B.科学家们获得了一种新元素C.4526Fe 与5626Fe 化学性质相同D.这种铁原子衰变放出两个质子后成为4326Fe【解析】 同位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C项正确;4526Fe 衰变放出两个质子后变成质子数为24的另外一种元素的原子,D 项错误。
【2015考纲解读】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
2.能描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了解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特点。
4.了解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5.了解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的特点。
6.了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7.了解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及原子的表示方法。
1.2014·新课标全国卷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单质沸点:X>Y>Z C.离子半径:X2->Y+>Z- D.原子序数:X>Y>Z .2013·海南卷重水(D2O)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氘(D)的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 B. 1 H与D互称同位素 C.H2O与D2O互称同素异形体 D. 1HO与D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C 【解析】H2O与D2O都是化合物,而同素异形体是同一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C项错误.2014·山东卷 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 Cl与Cl得电子能力相同 一 元素周期表 1.构成原子(离子)的微粒间关系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4)质子数(Z)=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5)质子数(Z)=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行数1234567所含元素种类28818183232 (排满时)元素原子序数起止号(若排满)1~23~1011~1819~3637~5455~8687-118每周期0族元素原子序数21018365486(2)族 族主族(A)副族(B)0族数7711列序号1213141516173456711128 9 1018族序号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Ⅷ0(3)过渡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高考零距离】1、元素X形成的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X的离子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X元素为( )A .Al B.P C.Ar D .K【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掌握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解析】选D。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 Al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A错误B 磷元素形成的离子半径大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B错误C Ar原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不符合题意D 钾离子与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其半径小于负二价硫离子的半径D项正确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NH4Br 的电子式:B.S2-的结构示意图:C.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D.原子核内有l8个中子的氯原子:【解析】A项中Br—电子式错误;C是结构简式。
【答案】BD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酸与丙二酸互为同系物B.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C.23592U和23892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D.短周期第ⅣA与ⅦA族元素的原子间构成的分子,均满足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物质的特殊性质,如硫酸氢钠属于盐但溶液呈酸性,二氧化硅和一般物质不反应但和二氧化碳反应,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
【解析】选C。
1. 13153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13153I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有关13153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13153I的化学性质与12753I相同B.13153I的原子序数为53C.13153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13153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答案】选C。
【解析】解答本题要明确以下四点:(1)核素符号AZ X中各量的含义(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3)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4)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化学性质相同13153I表示的是质子数为53,质量数为131的碘原子,其原子序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53,中子数=131-53=78,所以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13153I和12753I互为同位素,其化学性质相同。
2.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答案】选B。
【解析】与化学性质不同,不同主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不同。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 同位素原子的质子和电子数都一样多,中子数不同,137Cs比133Cs多4个中子。
错误B 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正确C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错误D 单质的熔点高低与单质的晶体类型有关,例如第IA族中的碱金属都是金属晶体,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第ⅦA族中的卤素单质都是分子晶体,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
错误3.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答案】选A。
【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信息特别是电子的排布信息判断出四种元素,然后进行选择。
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推出X为C元素,又因为W比X原子序数小且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推出W为Li,LiCl中Li+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
错误B 碳元素与氢元素可以形成C2H2、C6H6等多种物质。
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单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者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正确DZ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且原子序数大于铝的短周期元素,可以推出Z为硫元素,可以和碳元素组成共价化合物CS2正确1.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元素代号X Y Z W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主要化合价+2 +3 +5、+3、-3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X<Y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2W2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
根据题给数据,X、Y的化合价不同,但原子半径相差较小,可知两者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主族,故金属性X>Y,A错;根据Z、W 的原子半径相差不大,化合价不同,且W只有负价,则其可能是O,Z是N,两者的单质直接生成NO,B错;据此判断可知X是Mg,Y是Al;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其不溶于氨水,C错;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和氨气反应生成水和氮气,D对。
知识归纳:解答元素推断题的突破口可能是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等;在此题中解答时,关键是抓住元素性质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从原子半径的变化和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入手寻求突破。
13.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 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B.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D.化合物AE与CE古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答案】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从题目所给条件可以看出A为N 元素、B为C元素、C为Na元素、D为Al元素、E为Cl元素,A项,由C、N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常温下,一般形成的原子晶体,呈固态;B项,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和Al(OH)3,能反应;C项,对于Na、Al、Cl2的制备,在工业上都采用电解的方法;D 项,化合物AE 和NCl 3,为分子晶体,只有共价键,化合物CE 为NaCl,是离子晶体,存在离子键。
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 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IA 族B.主族元素X 、Y 能形成2XY 型化合物,则X 与Y 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知识;本题可用举例法,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为零族,A 项错误;MgCl 2中原子序数之差为5,CO 2中原子充数之差为2,B 项正确;由于HF 中存在氢键,故HF 的沸点比HCl 的高,C 项错误;第IA 中H 2O 为分子晶体,其它碱金属氧化物为离子晶体,D 项错误。
非选择题1.四、(本题共8分)2009年《自然》杂志报道了我国科学家通过测量SiO 2中26Al 和10Be 两种元素的比例确定“北京人”年龄的研究结果,这种测量方法叫“铝铍测年法”。
完成下列填空: 23.10Be 和9Be_______。
a .是同一种原子b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c .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d .具有恒定的丰度Be 所在的周期中,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相互组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晶体。
24.Al 和Be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写出BeCl 2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5.研究表明26Al 可以衰变为26Mg ,可以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是____。
a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硬度和熔点b .在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 .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d .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热水作用26.目前还有一种测量方法叫“钾氩测年法”。
写出和Ar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其中一种离子与钾相邻元素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可用做干燥剂,此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
四、【答案】(本题共8分)23.cd ;分子(2分);24. BeCl2+2H2O Be(OH)2+2HCl (2分);25.bc(2分)26.S2->Cl-;【解析】10Be与9Be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且在自然界中具有恒定的丰度;第二周期(Be位于第二周期)中最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是碳和氧,二者相互组成的化合物CO2或CO均为分子晶体。
比较金属Mg、Al的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可利用Mg(OH)2和Al(OH)3和NaOH溶液反应情况来比较Mg(OH)2和Al(OH)3的碱性强弱、比较Mg、Al与酸或水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等,d项在空气中久置,二者表面均氧化为氧化物,无法比较、单质熔沸点与金属性强弱无关。
与Ar(核外有18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有S2-、Cl-,二者半径:S2->Cl-,核外具有18个电子和K相邻的离子为Ca2+,CaCl2常用作干燥剂,其是离子化合物,故其电子式为:。
2.在温度t1和t2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下表:(1)已知t2>t1,HX的生成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HX的电子式是。
(3)共价键的极性随共用电子对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强,HX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X2都能与H2反应生成HX,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5)K的变化体现出X2化学性质的递变性,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6)仅依据K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随着卤素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_______(选填字母)a. 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b. 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c. HX的还原性逐渐减弱d. HX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解析】(1)注意元素周期表的递变规律的应用;(2)注意题目条件中的特殊要求。
(1)根据表格中X2(g)与H2(g)反应的平衡常数数据可知,K(t1)>K(t2),因为t2>t1,即反应X2(g)+H2(g)2HX(g)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进行程度减小,平衡左移,故正反应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