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中考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期,如图文物图片中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文明成就的是()

A .

B .

C .

D .

2.(2分)贾谊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下列举措符合材料的是()

A.实行分封制B.颁布推恩令

C.实行郡县制D.建立行省制度

3.(2分)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下列成语与所反映史事对应错误的是()A.立木取信﹣﹣商鞅变法

B.揭竿而起一一陈胜、吴广起义

C.焚书坑儒﹣﹣科举制发展

D.入木三分﹣一王羲之书法

4.(2分)下列图片所反映主题是()

1

A.孝文帝改革B.北方人口南迁

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交融

5.(2分)“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科进土考试为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科举制诞生于唐太宗时期

B.科举制选拔主要看门第出生

C.科举制在中国存在约1300多年

D.“八股取士”阻碍了社会进步

6.(2分)《元史?桑哥传》记载:1264年,总制院设立,以国师八思巴领之。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尚书右丞相兼总制院使桑哥,以总制院统领吐蕃各宣慰司军民财谷,责任甚重,宜加崇异,奏请用唐朝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的故典,改名为宣政院。材料说明()

A.宣政院设置于唐朝

B.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C.西藏归于中央政府管辖始于唐朝

D.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

7.(2分)洋务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吋扮演着清王朝掘墓人的角色,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下列对洋务派所得的“瓜”的最准确理解是()

A.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

B.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C.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抵制

D.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8.(2分)如图是20世纪早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新文化运动B.袁世觊复辟帝制

C.二月革命D.武昌起义

9.(2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图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列强创办工厂刺激民族工业发展

B.辛亥革命的冲击

C.帝国主义忙于一战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0.(2分)“七子之歌惹心悲,行路艰险有冠贼……盛世中华大潮涌,白莲花放笑展眉。”诗中描述的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D.瓜分中国狂潮

11.(2分)出现如表状况的原因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建交情况

3

1949.10.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10.4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5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6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10.6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10.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7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10.16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10.27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10.23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1.8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①“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②两极对峙局面影响

③开展全方位外交

④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政策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2.(2分)_______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材料空白中应填()A.五四运动B.经济特区C.改革开放D.三大改造

13.(2分)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在青岛及其附近海空域隆重举行。对人民军队解读准确的是()

4

A.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建国后

B.人民空军部队成立于抗美援朝战争

C.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是今天火箭军前身

D.2016年,成立八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14.(2分)“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对材料“一群人统治”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统治原则

B.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最高

C.为其它国家限制王权提高了成功范例

D.确立共和制的资产阶级政体

15.(2分)英国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但是,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材料说明()

A.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C.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D.英国旅游也兴盛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2分)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人们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判断:;改正:。

17.(2分)徽调吸取了昆曲、秦腔、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在道光年间形成了新的剧种,称作“京剧”。

判断:;改正:。

5

18.(2分)《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是希腊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欧洲法学的渊源。

判断:;改正:。

19.(2分)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中国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的传播与阿拉伯人密切相关。

判断:;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0.(10分)中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共产党认为自己起源于这场运动。”

(1)材料一中“运动”是指?概述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材料二:“1927年至1928年上丰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儿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史实对此进行说明。

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同它之前的中国一样,这时也被迫遭受西方的入侵,但是,它对于入侵的反应完全不同于中国”。

﹣﹣《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日本对于“入侵的反应”是怎样的?

材料二: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济、政治危机。

6

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社会领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一一高中历史教材(2)材料二中两国危机的具体原因各是什么?为解决危机,两国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说说两国的政策调整的结果对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活动探究题(12分)

22.(12分)回顾历史瞬间,探究历史风云。请你完成关于德国的相关探究活动。

图一:1919年,《凡尔赛条约》

签订场景

图二:1939年二战爆发前德国

的对外扩张

图三:1949年德国分裂(1)历史现象背后一定有其历史背景,结合所学,请对三幅图增加背景说明。

(2)结合所学,分析上述图一、图三所反映的史实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结合所学,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分析】本题以四同上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解答】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期,司母戊鼎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文明成就。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司母戊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的意思是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多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多了,力量分散了,诸侯国就不会对抗中央了。故符合材料的是颁布推恩令,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分析】本题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入手,考查成语与所反映史事对应错误的内容。

【解答】秦始皇在位时期,为加强思想统治,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科举制创建于隋朝。隋文帝开始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故成语与所反映史事对应错误的是焚书坑儒﹣﹣科举制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相对应的故事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辨能力。

4.【分析】本题以三幅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民族大融合的相关知识点。

8

【解答】分析图片可知,体现了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促进了民族融合,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大融合的相关史实。5.【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科进土考试为止”可知,科举制创立于隋朝,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在中国存在约1300多年。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君主专制措施,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解答】材料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职责是“军民财谷,事体繁重”,可见宣政院总理西藏的军务民政,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7.【分析】本题以洋务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吋扮演着清王朝掘墓人的角色,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

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洋务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吋扮演着清王朝掘墓人的角色,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对洋务派所得的“瓜”的最准确理解是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9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以及意义。8.【分析】本题是一幅历史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解答】由材料图片及文字“自作孽不可活”可知,该漫画反映的主题是袁世觊复辟帝制。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群豪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南下,筹划讨袁。1915年底,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下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漫画的解读,识记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的相关史实。

9.【分析】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为切入点,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加上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成为思潮,这是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原因。ABC选项属于图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D选项日本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是图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相关史实。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澳门回归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七子之歌惹心悲,行路艰险有冠贼……盛世中华大潮涌,白莲花放笑展眉。”及所学知识可知,诗中描述的是澳门回归。《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是澳门区旗区徽的标志。

故选:C。

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11.【分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建交情况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据头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的情况”可知,建国初期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两极格局的对峙和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①②④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12.【分析】本题以“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切入点,考查了改革开放相关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故选:C。

【点评】考查了改革开放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国防建设。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66年,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今天火箭军前身。

故选:C。

【点评】掌握中国军队现代化的过程及意义。

14.【分析】本题以“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为依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答】“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对材料“一群人统治”影响描述正确的是为其它国家限制王权提高了成功范例。君主立宪

11

制是保留统而不治的君主、国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体制,国王是国家名义的象征,统而不治,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国会负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为其它国家限制王权提高了成功范例。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历史影响。

15.【分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英国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但是,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开始,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英国的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推动了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分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人们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其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中。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论语》改为《道德经》。

【点评】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7.【分析】本题考查京剧。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2

【解答】京剧形成于清道光二十年以后到咸丰末年这段时间,即1840年至1860年。当初徽班风靡京华,到嘉庆、道光年间,湖北的汉调艺人纷纷进京,其中不少搭入了徽班,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戏在声腔、剧目、演出诸方面都发生新的变化。经过较长时间的孕育、演化,经过多种融合与嬗变,吸取了昆曲、秦腔、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终于产生了一种新的剧种,那就是京剧。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18.【分析】本题考查了《十二铜表法》。识记掌握相关知识。

【解答】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欧洲法学的渊源而不是希腊。

故答案为:×;改正:希腊改为罗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时间与内容及地位。19.【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阿拉伯数字的发明改为拉伯数字的传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印度人发明阿拉伯数字。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0.【分析】本题以“中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为切入点,考查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共产党认为自己起源于这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3

材料一中“运动”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1927年至1928年上丰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儿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迁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完全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革命力量,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2)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革命力量,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考查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1.【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依据材料“日本同它之前的中国一样,这时也被迫遭受西方的入侵,但是,它对于入侵的反应完全不同于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使民族危机加重,日本面对此种情况,进行了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

14

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根据材料“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后来成为世界争霸对手的苏联和美国都先后面临严重济、政治危机。他们为了抗衡危机、挽救国家现有的政治制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经济、社会领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21年时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美国政治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实施罗斯福新政,来缓解经济危机。为解决危机,两国各采取分别为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或利用市场、货币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答案为:(1)明治维新。

(2)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美国政治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措施: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3)影响:苏联: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考查了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四、活动探究题(12分)

22.【分析】本题以回顾历史瞬间,探究历史风云为切入点,以三则图片为依托,综合考查巴黎和会、德国法

15

西斯侵略扩张、冷战政策,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解答】(1)历史现象背后一定有其历史背景,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1919年1月到6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法西斯势力抬头,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外疯狂扩张,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加强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后来,随着冷战政策实行,美、英、法三国将其占领区合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西德”,而苏联则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东德”,直到东欧剧变后东德才并入西德,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2)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新秩序。据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德国分裂是冷战政策的具体体现,导致了冷战的加剧。

(3)本题为总结性试题,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这二者当中,又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

(1)图一: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标志着历史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图二: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图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后来,随着冷战政策实行,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

(2)图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图三:德国分裂是冷战政策的具体体现,导致了冷战的加剧。(3)国家利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巴黎和会、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

16

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