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宋瓷赏珍
- 格式:doc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75
宋代民窑磁州窑的认识与启示作者:李唯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05期摘要:磁州窑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民窑的杰出代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磁州窑历史,成就及特点,与南方窑口的对比和当代发展等方面的分析,为以后陶瓷创作提供更多途径。
一、认识磁州窑说到瓷器,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宋瓷,宋代是中国陶瓷的第一个高峰期,主要有官、民两大系统,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
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郸的磁县。
磁州窑有两个重要的窑口:砚台和彭城,磁州窑几乎囊括了北方所有的窑口。
由于磁州窑系覆盖面积广泛,因而有这样一句俗话:“磁州窑是个筐,看不明白的都往里装”。
除了其他窑系较容易分辨的,剩下北方看不懂的都属于磁州窑系。
宋代是磁州窑的鼎盛时期,过去有“南有景德镇,北有磁州窑”之说。
现在的邯郸仍是我国八大陶磁器基地之一。
二、磁州窑的成就及特点(一)化妆土的发明磁州窑对陶瓷工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化妆土”。
它是敷施在陶瓷坯体表面的有色土料,具有质地细腻、色泽均匀、遮盖力较强等特性,一般起遮盖或装饰作用。
磁州窑没有像瓷都景德镇一样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为了烧造出很好的瓷器,人们用智慧创造了化妆土,遮盖了粗糙的胎体,使瓷器更加洁白漂亮。
(二)创烧最早的釉上彩磁州窑除烧制釉下彩外,还创烧出了中国最早的釉上彩,即红绿彩。
是中国瓷器釉上彩绘的先河,为明清釉上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表面装饰特点最典型的磁州窑就是白底黑花,视觉感很强烈,拥有经典的黑白双色,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
装饰题材纹样上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禽奇兽、山水人物、诗词曲赋、婴戏杂剧等绘于瓷器,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装饰具有率真、粗犷,没有约束的典型的北方性格,形成了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四)装饰手法特点磁州窑的装饰手法很多,突破了当时流行汝、官、钧、哥、定窑的单色釉的局限,装饰手法多至十几种,主要有:竹,刀硬器刻划的剔花,划花,珍珠地划花,黑剔花等,有用软笔绘画的釉下黑彩,还有两者兼有的装饰手法,以及罕见的文字装饰,丰富了陶瓷创作,使磁州窑更加生动。
千年磁州窑的生产历史与地位第一篇范文千年磁州窑的生产历史与地位磁州窑,中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其生产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窑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和峰峰矿区。
磁州窑以其丰富的器型、独特的装饰和鲜明的民间艺术风格著称于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磁州窑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早在北朝时期,磁州的陶瓷制作就已经起步,经过隋、唐的过渡,到了宋代,磁州窑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的磁州窑以生产青瓷为主,器型多样,装饰简洁大方,深受民间喜爱。
明清时期,磁州窑的生产技艺更加成熟,装饰手法也更加丰富多样。
这一时期的磁州窑产品,既有民间生活的实用器,也有表达民间信仰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品。
如明清时期的磁州窑瓷器上,常见的鱼纹、荷叶纹、缠枝花卉等装饰,都反映了当时民间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
磁州窑不仅在我国国内享有盛誉,同时也受到了国际陶瓷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其产品远销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对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篇范文3W1H和BROKE模型视角下的千年磁州窑3W1H模型,即What(什么)、Why(为什么)、Who(谁)、How(如何)和Where(哪里)的缩写,是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框架。
BROKE模型,即Background(背景)、Requirements(需求)、Objectives(目标)和Key Results(关键结果)的缩写,是一种设定目标的框架。
我们将运用这两个模型,以全新的视角探讨千年磁州窑的生产历史与地位。
What:磁州窑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具有千年的历史。
其独特的装饰和民间艺术风格使其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Why:磁州窑的形成与发展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其生产历史与地位的形成,还受到社会经济、民俗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Who:磁州窑的生产者和受众主要是北方地区的民众。
宋瓷赏珍----耀州窑(上)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烧制白瓷,汝、官、哥、钧都是青瓷,青瓷以其宫廷背景的审美取向成为当时的主流。
五大名窑之外,还有两个专事烧制青瓷的著名窑场:浙江越窑、陕西耀州窑。
这两个窑场每年都有高档青瓷进贡给朝廷,稍后本博会加以介绍。
今次,本博先介绍宋代最庞大的民间窑场:磁州窑。
磁州窑位于河北省南部的磁县,中心窑场为漳河北岸的观台窑。
1987年,河北省文物考古部门与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挖掘了观台窑遗址,经过十年整理,对磁州窑的年代地层关系有了准确的认定,并出版了《磁州观台窑址》专著。
在观台窑址挖掘成果的基础上,日本学者把海外收藏的磁州窑代表性器物,做了精确的定性。
因此,目前文博界对磁州窑的断代、定性是比较精准的。
磁州窑是一个庞大的窑系,宋代以来,北方地区绝大部分窑场,都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窑场有: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登封窑、扒村窑、鲁山窑,山东淄博窑,山西大同浑源窑、长治窑,还有北方辽代的赤峰缸瓦窑等,都有自己独立风格的磁州窑系产品;南方的一些窑场,如吉州窑,也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
在追捧青瓷的宋代,粗瓷细作的白地黑花是另一种审美取向。
磁州窑最典型的风格,是白地黑花,在白色的胚胎上刻划、绘画黑(褐)色的纹饰。
黑白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力强。
有人说,磁州窑艺术是黑与白的艺术,的确如此。
宋代磁州窑(系)瓷器中,还有诸如点彩、三彩、铁锈花等装饰技法,但是黑白艺术是磁州窑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磁州窑瓷器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有:瓶、枕、罐、盆、炉、碗、盘等,其中瓷枕留存的数量比较多,表现形式多样化,本博会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展示。
根据《磁州观台窑遗址》的研究成果,磁州窑的断代,可以从装饰技法上来加以判断。
北宋早期以点彩、刻花为主;北宋晚期至金代早期,以剔花、绘花为主;金代中期以绘划花、绘花为主,还有三彩、红绿彩品种;元代以绘花为主。
本博《宋瓷赏珍》系列主要介绍宋代瓷器,金代早期的磁州窑瓷器,承袭了北宋晚期的装饰风格,方便起见,放在宋代部分介绍;考虑到窑系的发展脉络和延续性,另设篇幅介绍一些金元时期的典型品种。
描写磁州窑黑底白花诗句
磁州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瓷窑之一,其黑底白花的装饰技法被广泛使用。
下面是一些描写磁州窑黑底白花的诗句:
1. 明月照磁州,黑底白花妖。
2. 窑火熊熊烈,瓷花洁白娇。
3. 磁州瓷上绘,黑底白花艳。
4. 窑烟缭绕天,黑底白花鲜。
5. 瓷器如春雪,黑底白花媚。
6. 窑工技艺精,黑底白花赏。
7. 磁州窑独特,黑底白花耀。
8. 瓷器玲珑剔,黑底白花丽。
9. 窑瓷光芒射,黑底白花妙。
10. 磁州窑宝贵,黑底白花秀。
这些诗句试图通过描写磁州窑黑底白花的特点和美感,展现出其独特之处。
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磁州窑黑底白花的魅力。
香炉起源于何时,至今未有明确的定论。
宋人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云:“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
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
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踽足豆,香球则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为之者。
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
”千年香事话磁州——磁州窑香炉的演变西北工业大学 齐浩博磁州窑博物馆 齐守明中国古代香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人雅士的重要推动,历代文人诗词、画作和香学著作都记录了大量文人与香的密切关联。
文人雅士不仅品香,很多还亲自编撰香谱、设计香具、制定香席仪规等,并将其内化为一种生活美学和哲思。
可以说,用香是古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风雅之事。
“”图1 唐 黑釉行炉标本 2015年冶子窑址出土图2 唐 青白釉点彩行炉 2015年冶子窑址出土图3 唐 青白釉点彩行炉 2015年冶子窑址出土图4 五代 白釉绘彩香炉 2015年冶子窑址出土“焚香沐浴”,是奉天敬神、祭祀祖宗的一种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袅袅香烟、氤氲香气可以令人心醉神迷将祈祷者的请愿带往缥缈的上苍之神,以获得庇佑。
中国用香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大量引进各种香料以及用香的观念、方图5 五代 白釉香炉 2015年冶子窑址出土图6 北宋 铁锈斑行炉 2015年冶子窑址出土图7 北宋 酱紫釉行炉 2015年冶子窑址出土法,于是,香从生活中的祭祀用品,一跃而成为皇室贵族、文人雅士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香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人雅士的重要推动,历代文人诗词、画作和香学著作都记录了大量文人与香的密切关联。
文人雅士不仅品香,很多还亲自编撰香谱、设计香具、制定香席仪规等,并将其内化为一种生活美学和哲思。
可以说,用香是古代文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风雅之事。
吟诗颂香、品香参禅、雅集斗香、怡情悦性都是文人雅士参与用香的方式,对香文化的发展图8 北宋 白地素面行炉 1987年观台窑址出土图9 北宋 白地绿斑行炉 1987年观台窑址出土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郑市博物馆馆藏宋代磁州窑系瓷器撷英作者:杜平安王聪来源:《收藏界》2014年第08期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创造,因此china(瓷器)成为英文词汇里中国的代名词。
公元前16世纪商代前期,是我国瓷器发展的萌芽期。
这时出现了原始青瓷,它是一种与陶器截然不同,又稍逊于真正的瓷器的新器物。
因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外观华美、经久耐用,为人们所喜爱。
汉晋以后,瓷器制造业发展迅速,化妆土的应用是制瓷工艺的一项重要成就,此段前期以青瓷为主,黑瓷次之。
到北朝末期白瓷的成功烧制,成为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飞跃,是继青、黑瓷以后的一种重要产品,为以后的白底黑花、珍珠地划花、青花、五彩、粉彩等精细瓷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隋唐时期,原以江南为中心的制瓷业向北方迅速发展,窑口南北遍地开花,其产品推陈出新,品种多样,造型新颖,制作精细,取得了灿烂辉煌、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系。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秋色越器》诗)成为咏叹青瓷的千古绝唱。
“如银似雪”是对这一时期白瓷的最好写照。
唐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促使了青、白瓷制作的繁荣,从而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
宋代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
此时名窑迭出,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为宫廷烧造出一代佳品,从而被宋朝统治者先后定位官窑。
其前后时期,南北各地的民窑在北宋统治者较为重视文化艺术的大背景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据考古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窑址分布于全国170余县,其中宋代窑址分布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
陶瓷研究者通常将宋代瓷窑大致分为6个瓷窑系,北方地区有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有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河南地处中原,水陆交通便利,境内的瓷土、釉药、原煤和森林资源丰富,为宋代制瓷业的繁荣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河南的地位更加重要。
磁州窑白釉黑花牡丹纹瓶略谈磁州窑是中国宋元时期北方最大的民间窑系。
也是著名的民间磁窑,窑址位于今天的河北省的磁县等地。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南宋、辽、元、明、清都各有生产。
磁州窑的主要装饰手法是釉下彩绘。
北宋末年,磁州窑工匠们将制瓷工艺技法与中国画技法相结合,在白釉上创造出了白地黑花的装饰技法,装饰后的器物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兼用刻、划、剔、填彩不同的技法,将图案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名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为古代中国瓷器装饰发展开辟的新的道路。
磁州窑梅瓶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珍贵品种,有人评价为:“磁州窑梅甁之美,独步瓷史”。
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宋代磁州窑白釉黑花牡丹纹甁(图1),便是一件非常典型的白地黑花作品。
梅瓶原称“经甁”,宋代广泛流行在南北各窑,是一种盛酒的器物。
磁州窑器物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具,其中酒器占的比重非常大,种类繁多,随着社会发展,有些酒器也从实用性逐渐转换,开始具有装饰品的作用,经甁便是典型代表。
作为盛酒器具的经甁,小口短颈便于加盖密封,酒液不易挥发或荡出,宽大的腹部与瓶口的处理能够控制倾倒酒液的流速与流量,下腹渐收的器型使得搬运过程中不易从手中滑脱又便于储运。
由于其小颈、环口,丰胸修腹的造型修长优美,并且“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称”,所以后被称作梅瓶。
磁州窑白釉黑花牡丹纹瓶高34厘米,口径3.8厘米,腹径17.6厘米,底径11.2厘米。
短束颈梯形小口,丰肩,上腹略鼓,下腹渐收,平底。
甁身比例匀称,挺拔修长又不失稳重。
整体外部通体施白色化妆土,泛米黄色,以铁颜料绘折枝牡丹纹。
牡丹纹样不同于剔刻技法下的形式,吸收了国画中的意匠与笔法,中锋运笔、虚实相间。
游走缠绕的枝叶粗细变化,形态各异,表现出中国写意画中神似的意蕴,但又与国画不尽相同,匠人们在汲取国画精髓的同时也将装饰表现手法相结合,茂盛苍郁的枝叶环绕着牡丹花头,看上去很“满”但并不紧密,营造出一种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布局。
磁州窑是我国著名的瓷窑遗址之一,它烧造源远流长,影响之大,分布之广,都是我国其他民窑所不能比拟的。
在磁州窑的影响下,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其产品以白地黑花为主要装饰方法,也兼烧单色釉瓷器和丰富多彩的其他品种。
尤其是白、黑两釉色或白釉与其他彩釉、剔花、划花等装饰手法的巧妙结合与运用,不仅为广大民众所喜爱,也是对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创新和贡献。
金、元三时期。
这一民窑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继承传统,博采众窑之长而逐步形成的。
但它的源头在哪里,是受了哪些窑的影响,又影响了哪些窑口,则是学界研究磁州窑极为重视的课题。
磁州窑的产品以观台窑品种最丰富。
单色釉瓷器有白釉、黑釉和白釉划花、白釉剔花。
彩釉品种有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酱彩、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白釉釉下酱彩划花、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白釉红釉绿磁州窑源流概说郑州山海砗磲博物馆 周云祥 蔡全法图1 河南巩义白河窑北魏白、黑釉瓷碗地区发现了隋唐时期的青瓷窑址,表明磁州窑创烧之前,已有较久的烧瓷历史,代代相传,必然造就一批技术精良的工匠。
但目前,还没见到当地在隋唐时期已有白瓷的烧造报道。
所以,我们认为磁州窑白瓷是唐代传下来的青瓷工艺,借鉴其他窑口烧白瓷技术,或外来工匠来磁州烧瓷,并进一步发展了白瓷的装饰技艺,创造出白瓷的新品种。
在黄河中游的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这些窑址都在唐代就已开始烧白瓷。
尤其是河南中北部地区是北方白瓷的发源地。
早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就出现了白陶产品,但烧造成为白瓷,则是从北朝时期开始的。
最早的实物,发现于今巩义北魏白河窑,不仅发现有大量的白瓷碗,而且还发现有窑具和烧瓷窑址。
从出土白瓷碗的胎釉观察,出土瓷器还没有使用匣钵和化妆土,这种白瓷颜色还不够成熟,或作青绿色,或青中泛黄,或为褐黄色(图1)。
安阳北齐范粹墓的白瓷比较细白,当时的白瓷料经过淘练,虽仍然没有使用化妆土,但釉层清丽滋润,乳白色釉中仍普遍泛青,釉厚的地方呈青色,带有白瓷的原始性,较北朝的质量显然已有所提高。
民间奇珍艺苑奇葩——磁州窑古瓷赏析
王轶鸿
【期刊名称】《文物世界》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 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坐落着一座驰名中外的古代民间瓷窑,这就是因古代地属磁州而故名的磁州窑.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王轶鸿
【作者单位】山西省文物鉴定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从几件珍瓷看磁州窑的装饰技法 [J], 赖金明
2.火吐千年瑰宝印留绝世奇珍——访毛瓷专家杨火印先生 [J], 杨云
3.古瓷雅珍——明代黑釉百蜂纹蜜酒罐 [J], 刘集生;李泉
4.千古奇作奇在何处——《过秦论》“三奇”赏析 [J], 刘国良
5.古州珍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宋代瓷器款识大全宋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了陶瓷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无论是在选料还是在工艺、纹饰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与突破。
宋瓷的款识比前代也开始增多,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
款识的主要内容有作坊标记、工匠姓名、制作年份、吉祥语、宫殿名称和宫廷用瓷专用款铭等。
总的特点是款识文字简明扼要,仍以刻划款为主书写款较之以往有所增多,模印款前期增加,字体精瘦有力,具有宋代风格。
1、越窑瓷器款识鉴别宋代越窑瓷器款识以刻划的纪年款为主,所见款识基本上是北宋的纪年有“太平戊寅”(公元978年)、“太平二年”、“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熙宁四年”、“淳化二年”、“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大中祥符五年”等。
还有款识是一个字的,如宋越窑青瓷款识“供”字。
北宋咸平元年(998)越窑刻花卷草莲瓣纹香熏,1987年11月浙江黄岩头陀灵石寺塔第四层北天宫铁函内出土。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藏五代越窑瓷质刻“官”字款匣钵2、定窑瓷器款识鉴别定窑瓷器是进奉皇帝的,所以,瓷器款识多与宫廷有关。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带“官”字款的。
“官“字款白瓷在晚唐及五代都曾出土,宋代更为多见。
大多是盘、碗、瓶、壶和罐。
其中有'官”字款刻花莲瓣碗、“官”字款净瓶、“官”字款盖盒等,还有“新官”字样的,如“新官”字款莲瓣口碗等。
这些出土器物均为精工制作,是为上层人物制作的。
定州博物馆藏定窑官字款折沿洗另外,辽宁博物馆也藏有“官”字款碗、“官”字款鎏金口划花凤纹洗以及“官”字款葵口碗等。
杭州历史博物馆的官字款花口盏海棠杯在出土及传世定窑瓷器中有刻“尚食局”、“尚药局”款识的。
带“尚食局”款识的多为大型盘类器物,字体有粗细两种,河北曲阳出土一件白瓷印花云龙纹盘,上面刻有“尚食局”三字。
宋代“尚食局”款定瓷北宋·定窑“尚药局”款暗刻龙纹圆盖盒据记载,宋代宣徽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药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
故刻这些款识的器物是宫廷内食用及药用之器。
收藏磁州窑梅瓶传承民族文化经典海外回流磁州窑梅瓶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瓷器的发展见证了历史的演变,几乎每一时期的瓷器都能够正确地反映出其所处时代的工艺特色以及人文情怀。
因此我们说,瓷器之所以珍贵,不仅仅缘于它年代的久远以及繁复的工艺,还在于它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纵观近几年的艺术品交易市场,无论是高古瓷还是元明清三代瓷,所到之处总会掀起一阵热潮。
拍卖场上屡屡刷新的成交记录,让不少人看到了瓷器投资的发展潜力。
以上图片所展示的是由亮都斋艺术品经营中心提供的一款北宋年间的磁州窑梅瓶,我们都知道宋代作为我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宋代瓷器特色鲜明,有研究宋代瓷器多年的专家曾这样评价它“虽没有唐代之恢宏气势,然优美高雅则过之。
清丽潇洒而不失挺秀,有不饰粉黛、洗去铅华之自然之美。
”而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流传至今的一些磁州窑瓷器则被现代人奉为珍宝。
据了解现在市场上被广泛认知的是一件北宋时期的刻花褐彩梅瓶,2000年的时候这件瓷器在伦敦苏富比[微博]春拍中以50.5万英镑拍出,创造了当时磁州窑瓷器的最高成交价。
至2004年香港佳士得[微博]“龙凤传珍”专场再拍时,此瓶估价已涨到了1000万至15 00万港币,结果不负众望,拍出了1350.375万港币(约合1444.9万元),至今仍保持着磁州窑瓷器的拍卖最高纪录。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磁州窑梅瓶高约32厘米,除了花饰较为简单外,与那款“天价”褐彩梅瓶在创作工艺以及釉色方面有着很多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件保存完好的北宋磁州窑珍品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大放异彩。
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高46.8cm,口径4cm,足径10.3cm。
瓶唇口,短颈,溜肩,上部丰满,腹下渐敛,宽圈足。
浅说麦积区博物馆馆藏宋代磁州窑梅瓶的艺术风格--兼论磁州窑梅瓶的发展演变历程裴志超【摘要】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馆藏一件磁州窑梅瓶,其造型优美,纹饰构图严谨,布局合理,工艺先进,是宋代瓷器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器物,更是宋代文化气质、经济昌盛的集中体现。
这件磁州窑梅瓶豪放雄伟,代表了北方艺术特色,对于研究宋代磁器在麦积区的发展、演变及文明交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名称】《丝绸之路》【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麦积区博物馆;磁州窑;梅瓶【作者】裴志超【作者单位】麦积区博物馆,甘肃天水 741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6.3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
该地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
磁州窑始烧于宋代,经元代、南宋而终于明。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
磁州窑最突出的特点是淳朴、粗犷,大件器皿豪放雄伟,神态端庄古朴,有气魄。
小件器皿制作精美,盘、碗、碟类注重灵巧实用,形体比例,轻重适度,线条干净利落,造型与装饰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磁州窑瓷器十分讲究造型神韵和风格,造型品种繁多,涉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梅瓶就是深受北方民众喜爱的优美而实用陶瓷器皿之一。
麦积区博物馆馆藏白釉黑彩缠枝花卉纹梅瓶,通高38.5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9.4厘米,瓶为小口,短颈,圆肩,腹微鼓,下腹部渐敛,圈足,通体施白釉,黑彩绘画缠枝花卉。
该瓶造型细长秀美,为北宋时期梅瓶的典型造型之一。
器型修长俊美,匀称轻盈,瘦削、纤细的腰身,腰以下内敛,犹如苗条少女,富于轻盈、俏丽的美感。
它以拟人化的手法制作而成,有一种令人神往的姿态,娇嫣而不轻佻,端庄而又妩媚,体现了宋人所崇尚的典雅审美意境,即以自然、含蓄、平淡、质朴的审美观,确立了“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无所往而不乐,游于物外”的超然审美态度。
梅瓶通体施白色化妆土,然后用细黑料绘画出缠枝牡丹花叶纹,用针状工具在绘画好的黑色纹样上勾画出花瓣叶茎的轮廓线,划掉黑彩,露出白色化妆土,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窑烧制后,黑白对比强烈。
磁州窑宋瓷赏珍----磁州窑(上)
(2012-05-05 21:52:11)
转载▼
标签:
杂谈
宋代五大名窑中,定窑烧制白瓷,汝、官、哥、钧都是青瓷,青瓷以其宫廷背景的审美取向成为当时的主流。
五大名窑之外,还有两个专事烧制青瓷的著名窑场:浙江越窑、陕西耀州窑。
这两个窑场每年都有高档青瓷进贡给朝廷,稍后本博会加以介绍。
今次,本博先介绍宋代最庞大的民间窑场:磁州窑。
磁州窑位于河北省南部的磁县,中心窑场为漳河北岸的观台窑。
1987年,河北省文物考古部门与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挖掘了观台窑遗址,经过十年整理,对磁州窑的年代地层关系有了准确的认定,并出版了《磁州观台窑址》专著。
在观台窑址挖掘成果的基础上,日本学者把海外收藏的磁州窑代表性器物,做了精确的定性。
因此,目前文博界对磁州窑的断代、定性是比较精准的。
磁州窑是一个庞大的窑系,宋代以来,北方地区绝大部分窑场,都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窑场有: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登封窑、扒村窑、鲁山窑,山东淄博窑,山西大同浑源窑、长治窑,还有北方辽代的赤峰缸瓦窑等,都有自己独立风格的磁州窑系产品;南方的一些窑场,如吉州窑,也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
在追捧青瓷的宋代,粗瓷细作的白地黑花是另一种审美取向。
磁州窑最典型的风格,是白地黑花,在白色的胚胎上刻划、绘画黑(褐)色的纹饰。
黑白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力强。
有人说,磁州窑艺术是黑与白的艺术,的确如此。
宋代磁州窑(系)瓷器中,还有诸如点彩、三彩、铁锈花等装饰技法,但是黑白艺术是磁州窑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磁州窑瓷器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有:瓶、枕、罐、盆、炉、碗、盘等,其中瓷枕留存的数量比较多,表现形式多样化,本博会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展示。
根据《磁州观台窑遗址》的研究成果,磁州窑的断代,可以从装饰技法上来加以判断。
北宋早期以点彩、刻花为主;北宋晚期至金代早期,以剔花、绘花为主;金代中期以绘划花、绘花为主,还有三彩、红绿彩品种;元代以绘花为主。
本博《宋瓷赏珍》系列主要介绍宋代瓷器,金代早期的磁州窑瓷器,承袭了北宋晚期的装饰风格,方便起见,放在宋代部分介绍;考虑到窑系的发展脉络和延续性,另设篇幅介绍一些金元时期的典型品种。
本博所介绍的藏品,为海内外著名博物馆展品,国内有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磁州窑博物馆等,海外有日本各公立、私立博物馆,美洲有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博物馆、克利夫兰博物馆、弗利尔和沙可乐美术馆、芝加哥博物馆、哈佛艺术馆、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等,欧洲有大威德基金会、明斯顿博物馆、吉美博物馆、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巴斯东亚艺术馆等,下面介绍中,不再一一标示。
一、北宋早期点彩
北宋点绿彩梅瓶
二、北宋至金代剔花
剔花,是在做好的胚胎上,厚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覆盖黑釉、绿釉或白釉,刻出主题纹饰之后,把多余部分剔掉,形成立体感很强的视觉效果。
入窑
烧制前,还要再罩一层透明釉。
日本人把这种剔花技法称为骚落,白地黑剔花的叫黑骚落,是磁州窑艺术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1、宋代黑剔花龙(摩羯)纹梅瓶
2、宋代黑剔花龙纹长颈瓶
3、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梅瓶
4、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5、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6、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7、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8、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9、宋代黑剔花莲荷纹长颈瓶
10、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行炉
11、宋代黑剔花鸟纹荷叶形枕
12、宋代黑剔花熊戏纹荷叶形枕
13、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荷叶形枕
14、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荷叶形枕
15、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腰圆形枕
16、宋代黑剔花缠枝牡丹纹罐
17、宋代黑剔花折枝牡丹纹罐
18、宋代绿釉剔花折枝牡丹纹长颈瓶
19、宋代绿釉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20、宋代绿釉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21、宋代白剔花(深剔)卷草纹水注(壶)
22、宋代白剔花(深剔)卷草纹水注(壶)
23、宋代白剔花(深剔)碗口长颈瓶
24、宋代白剔花(深剔)牡丹纹如意形枕
分享
金代磁州窑及磁州窑系产品,在宋代以剔花为主要装饰技法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创制了绘划花、白底彩绘、红绿彩、黑釉线条、黑釉铁锈花等众多名贵品种,使得磁州窑艺术达到了最辉煌的顶峰。
一. 剔花
金代的剔花,比较宋代,有了复杂的边饰。
1.金代黑地白剔花花鸟纹腰圆形枕
2.金代黑地白剔花花鸟纹荷叶形枕
3. 金代白地黑剔花大罐
4.金代绿釉黑地白剔花兔纹大罐
5.金代黑剔花卷草纹嘟噜瓶
6. 金代黑剔花卷草纹玉壶春
二. 绘划花、白地黑花
绘划花是金代最为盛行的装饰艺术,在黑彩上刻划出筋脉,突出了纹饰的立体感,也减少了工艺程序,从而提高产量。
宋代到金代,再到元代,工艺上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1.金代白底黑彩绘划花鱼纹钵
2.金代白地黑花折枝牡丹纹芍药尊
3. 金代白地黑花鸟纹虎形枕
4.金代白地黑花鹿纹如意形枕
5.金代白地黑花鱼纹如意形枕
6.金代白地黑花童子赶鸭纹如意云头形枕
7.金代白地黑花童子放鸟纹八角形枕
三. 金代的磁州窑艺术,在宋代的黑白对比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彩绘的技法,华丽而古朴。
其中红绿彩、三彩均为为二次烧成。
白地彩绘:
1.金代白地彩绘折枝花纹虎形枕
2.金代褐釉白地彩绘花草纹虎形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