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劣种子损失索赔有法
- 格式:pdf
- 大小:144.95 KB
- 文档页数:1
三无种子立案标准一、销售明知为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种子1. 销售明知为假的种子,涉嫌欺诈消费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相关规定,依法应当予以立案查处。
2. 销售失去使用效能的种子,可能导致农业生产损失,侵害农民利益,影响农业发展。
此类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相关规定,应依法予以立案查处。
二、销售未按照规定进行标签或者包装的种子1. 种子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标签或者包装,以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 销售未按照规定进行标签或者包装的种子,可能误导消费者,引发市场混乱。
此类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相关规定,应依法予以立案查处。
三、销售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与实际不符的种子1. 种子应当附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的品种名称、产地、生产日期、质量指标等事项。
2. 销售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与实际不符的种子,可能导致消费者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对市场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此类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相关规定,应依法予以立案查处。
四、假冒授权品牌,将别的种子冒充某种子1. 假冒授权品牌是违法行为,不仅侵害原品牌的权益,也误导消费者购买。
2. 将别的种子冒充某种子,不仅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也侵害了农民的利益。
此类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相关规定,应依法予以立案查处。
五、销售的种子应当审定未审定1. 销售的种子应当是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品种。
未经审定或审定未通过的种子不得销售。
2. 销售应当审定未审定的种子,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潜在风险,影响农民收益。
此类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相关规定,应依法予以立案查处。
六、销售的种子应当加施防伪标签而未加施1. 销售的种子应当按照规定加施防伪标签,以保护种子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2. 未加施防伪标签的种子可能被伪造、假冒,给消费者带来损失,影响市场秩序。
此类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相关规定,应依法予以立案查处。
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1. 如果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对制售假劣农药、化肥行为的相关处罚条例作者:张宇强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5年第04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7条规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那么如何确定生产遭受损失的程度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一般以损失金额2万元为起点;“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一般是指被害人因使用伪劣农药、种子,使农田失收、减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元以上的;而“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一般是指因上述原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万元以上。
如果制假、售假行为未构成刑法147条规定之罪,但其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也应当依刑法第140条的规定处罚。
根据销售金额的多少,140条对量刑的设置从拘役至无期徒刑,罚金数额也随之升高。
此外,如果单位涉嫌生产、销售假农药、假种子,也应当承担相应刑事责任,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147条或140条的规定处罚。
种子市场的规范,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对农村乃至全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对种子的经营管理进行了规范。
该法第26条规定,种子经营者必须先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凭种子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或者变更营业执照。
该法第17条还规定,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推广。
种子法律法规课程报告假甜菜种子案例分析假甜菜种子案例分析摘要:2010年疆生产建设兵团农4师6324亩土地甜菜作物绝收,8个连队的101家农户、242人蒙受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余万元,属全国罕见。
本文对该案例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和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针对本案中出现的非法经营销售种子、出售假甜菜种子、种子使用等问题提出了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假甜菜种子非法经营销售种子使用案件分析作制糖原料的糖用甜菜是两年生作物。
甜菜浑身都是宝。
甜菜的主要产品是糖。
糖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也是食品工业,饮料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除生产蔗糖外,甜菜及其副产品还有广泛开发利用前景。
在新疆,甜菜糖很有优势,这里光照充足,温差大,灌溉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非常有利于甜菜生产。
目前新疆甜菜平均亩产达3.5吨左右,虽然只有全国25%的甜菜种植面积,但却可以生产出全国58%甜菜糖。
”疆伊犁州是新疆最大的甜菜种植基地,甜菜是伊犁河谷发展地方工业主要的原料之一,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一、案例介绍2010年4月,一些兵团农户发觉甜菜种子有些不大对劲,因为在甜菜发芽育苗后与以往情况不一样,有的叶子形状不同,有的茎干颜色、粗细不一样,农户们非常奇怪,急忙请专家分析想办法,但尝试多种挽救办法却没有多大好转。
结果,兵团农4师71团的101户农户的甜菜减产或绝收。
而这些种子都与硕丰种业有限公司有关。
新疆硕丰种业有限公司是石河子一家规模不小的种业公司,该公司法人是刘力宏,他的姐姐刘红艳一直在帮忙经营打理公司业务。
2010年春天,刘红艳在一个叫左贺的人牵线下,与71团种子站签订了5吨甜菜种子合同,农户们的种子都是从团种子站购买的。
“硕丰”种子公司,昧良心出售假种子、伪劣种子,造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4师6324亩土地作物绝收,8个连队的101家农户、242人蒙受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余万元。
这起坑农害农案件引起了公安部高度重视,公安部领导作出专门批示。
农学:种子法题库1、判断(江南博哥)因使用种子发生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若协商、调解不成的,可申请仲裁。
()答案:对2、单选租借种子生产许可证规定生产种子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
A、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B、五倍以下罚款,吊销许可证C、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D、三倍以下罚款,吊销许可证答案:A3、判断种子的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赔偿额中的有关费用包括:交通费、食宿费、误工费、保管费、鉴定费、种植费等。
()答案:对4、问答当事人对现场鉴定书有异议的,如何处理?解析:应当在收到现场鉴定书15日内向原受理单位上一级种子管理机构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并说明理由。
再次鉴定申请只能提起一次。
当事人双方共同提出鉴定申请的,再次鉴定申请由双方共同提出。
当事人一方单独提出鉴定申请的,另一方当事人不得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上一级种子管理机构对原鉴定的依据、方法、过程等进行审查,认为有必要和可能重新鉴定的,应当按《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规定重新组织专家鉴定。
5、单选违反《种子法》规定,经营推广应当审定而未审定通过的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种子的经营、推广,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于()罚款。
A、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B、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C、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D、3万元以上7万元以下答案:C6、单选种子管理机构违反规定,对不具备条件的种子生产者、经营者核发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对(),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直接责任人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C、主管领导D、单位主要领导答案:B7、判断不需包装的种子可以不用标签。
()答案:错8、判断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外,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无权吊销违法行为人的种子经营许可证。
()答案:错9、单选未按种子生产许可证规定生产种子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罚款。
对农作物种子行政处罚依据(一)生产、经营假、劣种子1、行政处罚种类: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罚款。
2、行政处罚主体:新泰市农业局。
3、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三条:“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未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子。
1、行政处罚种类: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罚款,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种子经营许可证。
2、行政处罚主体:新泰市农业局。
3、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六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可以吊销违法行为人的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种子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未取得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生产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种子;(2)未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未按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经营种子。
“(三)为境外制种的种子在国内销售的;从境外引进农作物种子进行引种试验的收获物在国内作商品种子销售的;未经批准私自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的1、行政处罚种类: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罚款。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种子是农业、林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2000年7月8日我国颁布了《种子法》,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国唯逐一部产品专门法。
《种子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新题目遭受损失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为赔偿损失。
正确理解《种子法》规定的承担赔偿损失民事责任的含义,对于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就《种子法》规定的种子损害赔偿的责任性质、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作一探索,以求教于同仁。
1999年11月2日《法制日报》第五版和1999年11月20日《人民法院报》第二版分别报道了如下案例。
1996年秋,某镇政府的代表人和某农技站的负责人,共同到某蔬菜种子站购买了国标三级章丘大葱种子2475kg.越日,农技站将该种子转卖给了镇政府2463.5kg,镇政府卖给了本镇5448户农户,育苗121hm2.农户发现葱苗分葱现象严重,诉诸法院,要求镇政府、农技站赔偿其经济损失127万元。
法院受理后,以蔬菜种子站已注销工商登记为由追加其开办单位某种子公司为被告,以农技站不具备法人资格为由追加某农科所为被告。
法院委托检测机构对封存的葱种样本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摘要:本品种7%,异品种93%,送检样本不是章丘大葱。
法院以被告销售的葱种系假冒章丘大葱种子,给原告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为由,判决农技站返还原告葱种价款285766元,农科所负连带责任;种子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934315.20元,农技站、农科所、镇政府负连带责任。
目前,法院对于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新题目遭受损失要求赔偿的案件,大多采取和本案相同的审理方法,并作出类似的判决。
依笔者陋见,类似该案的审理和判决,未免混淆了种子质量违约损失赔偿责任和种子质量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界限。
一、《种子法》规定的是种子质量违约损失赔偿责任。
《种子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摘要:“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新题目遭受损失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有关用度和可得利益损失。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某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某公司”)被告:王某案由:种子纠纷案情简介:某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农作物种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王某系某村村民,因种植水稻需要购买种子,遂从某某公司购买了一批水稻种子。
种植后,王某发现所购买的水稻种子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
王某多次与某某公司协商解决此事,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王某遂将某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某某公司退还种子款并赔偿因其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争议焦点1. 某某某公司是否构成违约?2. 某某某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三、案件审理过程1. 审理阶段本案于2019年3月5日受理,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9年4月15日公开开庭审理。
2. 证据交换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提交了以下证据:(1)某某公司提交的证据:种子销售合同、产品合格证、种子销售记录等。
(2)王某提交的证据:种子购买凭证、种植面积证明、产量损失证明、与某某公司协商的录音等。
3. 庭审辩论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就以下问题进行了辩论:(1)关于种子质量问题。
王某认为,种植的水稻种子存在发芽率低、植株生长不良等问题,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
某某公司则认为,其销售的种子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质量问题。
(2)关于违约责任。
王某认为,某某公司销售的种子存在质量问题,构成违约,应退还种子款并赔偿损失。
某某公司则认为,其已尽到合同义务,不存在违约行为。
4. 调解阶段在庭审结束后,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经过多次协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四、法院判决1. 关于种子质量问题。
经法院审理查明,王某所购买的种子存在发芽率低、植株生长不良等问题,确实存在质量问题。
2. 关于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某某公司销售的种子存在质量问题,已构成违约。
3. 关于赔偿责任。
对于罚款的规定中,用货值金额取代了违法所得,避免歧义,且大幅加大了处罚力度。
《产品质量法》第72条规定: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联合发布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
(收稿日期:2015-11-23)应当赔偿的种子违法经营行为及法律依据纪玉忠 张立峰 石 磊(内蒙古赤峰市种子管理站,赤峰024000)摘要:结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相关法律列举了销售假劣种子、经营非法品种及虚假宣传等3种主要应当进行赔偿的种子违法经营行为以及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种子;违法行为;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种子执法和监督,依法惩处侵害农民权益的种子违法行为。
第四十九条规定,依法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可见,新修订的《种子法》更加注重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结合《种子法》及相关法律列举了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农作物种子违法经营行为以及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旨在帮助广大农民在发生此类种子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索赔,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 销售假劣种子《种子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种子生产经营者对种子质量负责。
第四十六条规定,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可以向出售种子的经营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种子生产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要求赔偿。
关于种子质量,《种子法》未给出明确界定。
但通常认为,《种子法》第四十六条所提的种子质量问题应该就是指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假劣种子。
法律法规之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概况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概况主要内容一、我国种子质量制度二、我国种子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种子企业是种子质量管理的主体--政府对种子质量实施宏观管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种子质量监督工作三、我省种子质量监管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重点一、《种子法》确定的种子质量制度2000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标志着我国种子质量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法制化管理阶段。
《种子法》确定的种子质量制度是最低种用标准基础上的真实标签制度。
《种子法》所述的种子质量强调的是种子的栽培使用价值和播种价值,把种子真实性、标签标注值、国家种用标准、不带检疫对象等纳入评价指标。
依法生产、经营管理,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
假劣种子认定1、假种子的认定下列种子为假种子:(1)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2)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
2、劣种子的认定下列种子为劣种子:(1)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2)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3)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4)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5)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质量指标是指生产商承诺的质量指标,按品种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指标标注。
二、种子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我国种子立法,充分考虑了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水平和阶段特点,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作为立法宗旨之一。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推动种子产业化,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
围绕“提高种子质量水平”这一立法宗旨,《种子法》明确了种子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确定了种子企业、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落实了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构成了种子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
即--种子企业是种子质量管理的主体;--政府对种子质量实施宏观管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种子质量监督工作。
农业局在行政执法中怎样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上)作者:杨晓峰来源:《长江蔬菜·技术版》2017年第01期导读:针对崔先生提出购买到假种子,且农业局行政执法立案后认定为案件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讲解了《刑法》关于假、劣种子的法律规定,以及公安机关对于办理涉嫌种子犯罪案件的程序规定,包括谁管辖案件、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哪些措施以及如何立案等。
“在线律师”:崔先生好,您提出的问题我认为包括2个方面,一是假、劣种子的刑事法律规定,二是农业局在种子行政执法立案后,发现假、劣种子的销售行为涉嫌刑事犯罪该怎样处理。
对于您提出的问题,由于涉及的内容较多且颇有专业性,故我分2篇短文向您解答,本篇是上文。
1 《刑法》关于假、劣种子的法律规定《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生产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或者生产者、销售者以不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冒充合格的农药、兽药、化肥、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使生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崔先生提出的问题,涉及本罪的种子销售行为有2种可能:一是销售明知是假的或者失去使用效能的种子,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二是销售者以不合格的种子冒充合格的种子销售,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
1.1 犯罪构成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农业生产。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国家为了加强对种子的生产和销售管理,颁布了《种子法》。
生产、销售假、劣种子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制度,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对农业危害很大,应受刑法打击。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种子。
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种子法》的相关规定,致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的行为。
种子是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事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随着《种子法》的贯彻实施,种子使用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种子纠纷也呈现出多发态势,因此,做好种子质量纠纷处理工作对于确保一方稳定、确保种子使用者合法利益不受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种子管理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一个重要体现。
1 种子质量纠纷的分类引起种子种子质量纠纷原因千差万别,因此,对种子质量纠纷的分类方法也会多种多样,但根据种子工作的实际情况,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5种:(1)按照种子质量指标分类,可以分为品种品质类和播种品质类。
品种品质主要指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播种品质主要指种子净度、水分、发芽率、生活力、千粒重、健康度等。
(2)按照种子质量的真假优劣分类,可以分为假种类和劣种类。
(3)按照种子质量纠纷发生的时间分类,可以分为未播类和已播类。
(4)按照种子质量纠纷所反映的质量问题是否有规定、标准或约定分类,可以分为有种子质量标准类和无种子质量标准类。
纠纷所涉及的种子质量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标签标注或合同约定的,属于有质量标准类种子质量纠纷;纠纷所涉及的种子质量没有相关标准、标注或约定的,属于无质量标准类种子质量纠纷。
(5)按照种子质量纠纷涉及的品种是否需要通过审定分类,可以分为需要通过品种审定类和无需通过品种审定类。
需要通过品种审定类主要指按照《种子法》规定应当审定后才能推广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引起的种子质量纠纷,包括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棉花、油菜、马铃薯和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1~2种主要农作物,如湖北省规定的西瓜和花生;其他在当地属于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引起的种子质量纠纷为无需通过品种审定类种子质量 纠纷。
2 种子质量纠纷的形成原因种子质量纠纷形成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种子经营者故意造成的,有的是无意中形成的,有的是各种自然或社会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这里主要分析假、劣种子以及几常见种子纠纷形成的原因。
2.1 假种子引起的质量纠纷 以非种子冒充种子的,以此品种种子冒充他品种种子的,种子类别与标签标注不符的,品种与标签标注不符的造成的假种子属于主观上故意造假;产地与标签标注不符的有可能是故意造假,也有过失(承诺不真实)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