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个人防护1=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6
预防传染病资料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传播给健康人体,引起疾病的一类疾病。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下面是一些有关预防传染病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 飞沫传播:当一个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病原体携带的飞沫,如果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就有可能感染疾病。
2.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或皮肤等,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也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3. 空气传播:某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传播,当人们吸入这些颗粒时,可能会感染疾病。
4. 粪-口传播: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或者接触被污染的手后,再摸嘴巴、鼻子或眼睛等黏膜部位,也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二、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1.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到患者、动物或污染物后,或者在进食前后、上厕所后、打喷嚏、咳嗽后等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洗手。
2. 健康饮食:保持饮食的多样性,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提高抵抗传染病的能力。
3. 避免接触病原体:尽量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或皮肤,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4. 做好个人防护:在特殊环境下,如医院、疫情高发地区等,应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定期接种疫苗:根据疫情和医生的建议,及时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
6.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合理的饮食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
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 流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2. 肺结核: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3. 腹泻病:饮用安全的水源,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注意食品的储存和处理。
附件1: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
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
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一、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引起感染和疾病的一类疾病。
根据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的特点,传染病可以分为空气传播病、飞沫传播病、食品传播病、水源传播病和虫媒传播病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包括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使用干净的餐具和毛巾、保持身体清洁等。
2. 定期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疫情和个人情况,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如麻疹、流感、乙肝等疫苗,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防止感染。
3. 改善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通风,定期清洁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和整洁,减少病原体滋生和传播的机会。
4. 饮食卫生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避免生食,注意食品的加热处理,避免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5.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与病原体携带者接触,特别是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患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避免亲密接触和共用生活用品。
6. 加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增加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免疫力,有助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7. 疫情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在疫情高发期间,尽量减少人员聚集,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的场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1. 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流感的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携带者、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等。
2.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包括痢疾、腹泻等,主要通过食物、水源或直接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食品烹饪煮沸杀菌、饮用开水、避免生食、保持个人卫生等。
3.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或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安全套等。
4.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医院护士疾病防控基础知识教程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掌握疾病防控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疾病防控是指通过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本教程将向你介绍一些医院护士应当了解的疾病防控基础知识。
一、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是疾病防控的基础,医院护士应时刻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的落实。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人防护措施:1.洗手:医院护士每次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都应该正确洗手。
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充分搓揉手部,包括指间和指甲缝,至少持续20秒。
若没有条件使用流动水,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剂进行消毒。
2.戴手套:在接触患者体液、皮肤破损或潮湿区域以及处理污染物时,医院护士应该戴上无菌手套。
戴手套前后也需要进行洗手或消毒。
3.穿戴防护服:在与患者接触或进行可能产生飞沫的医疗操作时,医院护士应穿戴好防护服和防护面具、护目镜等,并且根据不同的传染病使用相应的防护装备,以确保个人防护的有效性。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指由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在人群中的传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医院护士应具备掌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的能力。
1.接种疫苗:医院护士应该积极接种疫苗,特别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接种疫苗可以增强个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正确使用消毒剂:医院护士在对工作环境和器械进行消毒时,应正确使用消毒剂。
根据不同的传染病和杀菌要求,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和浓度,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操作。
3.保持环境清洁:医院护士要积极参与医院环境清洁工作,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与干燥。
定期清洁、消毒工作台、桌椅、床位等物品,有效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4.正确处置废弃物:护士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置。
同时,要保证废弃物的密封性,防止传染病的再次传播。
三、传染病的早期识别和报告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具备对常见传染病的早期识别能力,及时发现并报告。
以下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早期症状:1.发热:不明原因的发热,需要及时进行体温监测和记录。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一、传染病是什么?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播给他人的疾病。
传染病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传染病危害巨大,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有可能引起疾病的暴发,对社会和经济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平时要注意勤洗手、勤换洗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离开公共场所后洗手等。
2、饮食安全饮食安全对于预防传染病也非常重要。
在选择食材、烹饪、储存等环节要注意卫生,避免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疾病等。
3、接种疫苗接种疫苗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多种传染病的攻击。
4、个人防护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或病原体易存在的环境下,应当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如戴口罩、穿防护服等,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等。
5、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通风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保持室内通风有利于降低室内病原体的浓度,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途径为飞沫和接触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病人的分泌物、避免与患者分享食具等。
2、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预防流感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病人的分泌物、避免过度疲劳等。
3、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传染途径为空气传播。
预防肺结核的方法包括:保持身体健康、避免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注重室内通风等。
4、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传染途径为飞沫传播。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病人的分泌物、避免与患者分享食具等。
四、传染病的处理和报告1、应及时就医一旦发现自己或身边人有传染病症状,应当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也应当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个人防护措施,避免疾病的扩散。
传染病分级防护(一)引言概述:传染病分级防护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用于对不同传染病进行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和控制疫情的蔓延。
本文将分析传染病分级防护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五个关键方面的内容。
正文:一、传染病的分类1. 常见传染病的分级: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将常见传染病分为不同级别。
2. 严重传染病的分级:针对特殊传染病,进行严格的分级,以更加精确地控制疫情的蔓延。
二、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1. 一级防护:适用于轻微传染性传染病,要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2. 二级防护:适用于中等传染性传染病,要求进行隔离、消毒和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
3. 三级防护:适用于高传染性传染病,要求实施严格的隔离、空气过滤和生物安全措施。
4. 四级防护:适用于极高传染性传染病,要求在三级防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5. 特殊传染病的防护:对一些特殊传染病需要制定特定的防护措施,以应对其特殊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
三、传染病分级防护的实施步骤1. 制定分级标准:根据传染病的特性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分级标准。
2.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有效的传染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趋势。
3. 制定防护措施:根据不同级别的传染病,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
4. 加强宣教教育:提高公众对传染病分级防护的认识和意识,推动群众参与防护工作。
5.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分级防护措施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和完善防护工作。
四、传染病分级防护的挑战和应对策略1. 人员培训和配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合格人员参与防护工作。
2. 物资储备和管理:建立充足的防护物资储备,定期检查和更新,并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
3. 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加强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
4. 公众参与和支持:提高公众对传染病分级防护的理解和支持,积极参与防护工作。
五、总结:传染病分级防护是对传染病进行分类管理和相应防护措施的重要手段。
传染病分级防护标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传染病分级防护标准的基本内容。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强弱,传染病分级防护标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防护、二级防护和三级防护。
一级防护主要适用于一般性传染病,包括常见感冒、流感等,主要采取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标准预防措施。
二级防护适用于具有一定传染性和较强致病性的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等,需要在一级防护的基础上增加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防护措施。
三级防护适用于高度传染性和致病性较强的传染病,如埃博拉病毒病、霍乱等,需要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和环境防护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合理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一般来说,一级防护主要包括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二级防护需要增加护目镜、防护面罩等,而三级防护还需要配备空气过滤式呼吸防护装备。
医务人员在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穿脱,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除了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传染病分级防护标准还包括环境防护和医疗废物处理等内容。
在二级和三级防护中,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隔离病房和隔离区域,对空气、水和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同时,医疗废物需要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总的来说,传染病分级防护标准是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务人员需要充分理解和严格执行传染病分级防护标准,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做好环境防护和医疗废物处理工作,确保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学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尊敬的中学生们:春季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传染病,保障大家的健康,我们整理了一份中学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材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了解常见传染病1. 流感: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流感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喉咙痛、鼻塞等。
如果感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2.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粪口传播。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不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包括咽痛、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1. 勤洗手: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要特别注意在以下情况下要洗手:触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上厕所后、接触到动物后等。
2. 使用纸巾遮口鼻:打喷嚏或咳嗽时,应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减少飞溅的飞沫传播。
3. 保持室内通风:及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4. 避免接触病患:避免与患传染病的人近距离接触,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三、增强免疫力1. 健康饮食:合理搭配膳食,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补充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2. 充足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 锻炼身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四、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 戴口罩:感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传播。
2. 避免接触动物:避免接触生病或疑似生病的动物,尤其是禽类和野生动物。
3. 预防接种:接种相应的疫苗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某些传染病。
4. 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希望通过以上的宣传材料,能够提高大家对于中学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意识,保护自己的健康。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防护知识培训一、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它是由于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而造成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地方性、季节性和流行性;疾病发展具有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和慢性期等规律性;?有免疫性。
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和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整体中的某个人)。
各种传染病病原体都以一定的方式,经过一定的部位而侵入机体组织,不同类的传染病它们的病原体从机体内排出的途径、排出的方式和进入机体的部位均不同。
二、消毒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也未发现传染病的情况下,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它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称为预防性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污染源的场所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称为疫源地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一)物理消毒法1、机械消毒法(机械消毒法有一定的除菌作用。
常用的有冲洗、擦抹、刷除等。
为加强除菌效果,常在清除操作中使用表面活性剂。
机械清除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可结合日常卫生清扫工作进行。
清扫时,为防止微生物随尘土飞扬,以湿性清扫法为宜。
通风是对空气中微生物进行稀释、消除。
自然通风是一种最为简便、经济的空气消毒方法。
室内空气受到污染,打开门窗通风,即使在无风时, 1-2小时也可达到无害化。
):如冲洗、过滤、通风和抖动等;2、阳光紫外线消毒法:一般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如衣服、被褥等曝晒于阳光下;3、焚烧消毒法(凡价值不高而乂可燃烧的物品用火焚烧是最彻底的消毒方法): 用于无用的衣物、纸张、垃圾、受污染的杂草及尸体的处理。
病人呕吐物污染的局部地面,可铺上草、锯末等进行焚烧消毒;4、煮沸消毒法:将煮不坏的被污染物品放入锅内,加水浸没物品,烧开后煮15-30分钟,可杀灭大多数的病原体;5、空气消毒机消毒和紫外线灯消毒。
成都大学教案 学院(部): 成都大学医护学院 系(教研室): 病原免疫教研室 授课教师: 朱江 职 称: 讲师
课程名称 常见传染病的防护 总学分: 2 学分 总学时:32 学时 其中: 讲课28 学时 实践 4 学时 课程类别 必修课( ) 选修课( √ ) 公共课( ) 学科课( ) 专业课( ) 实践课( ) 全校任选课( √ )
授课对象 成都大学的所有专业在校学生
考核方式 总成绩:课堂参与占20%;平时作业、小论文占20%;期末考试占60%(开卷考试:术语解释、判断说理题、简述题、综合分析论述题、自由选择分析题)。
教 学 基 本 目 的 和 要 求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影响因素、传染病的防治方法;重点掌握流感、感染性腹泻、痢疾、霍乱、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的病原体类型、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主要表现、检查方法及防治措施。 熟悉传染病的临床特点;熟悉SARS、伤寒、淋病、破伤风、狂犬病、流脑、梅毒、鼠疫、疟疾、血吸虫病的病原体类型、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主要表现、检查方法及防治措施。 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和法定传染病的分类;了解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其他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影响因素及传染病的防治方法;重要传染病如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个人防护方法等。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防治方法、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教材、 参考书
《怎样防治传染病》许汴利,朱宝玉 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2 传染病学概论 刘自贵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感染性疾病中心 2008-02 2.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刘星晶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01 3.传染病家庭预防 陈立泉著 海洋出版社 2008-03
注:此页针对课程整体内容进行填写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 0 学时 — 第 3 学时
授课内容 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影响因素、传染病的防治方法;
熟悉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了解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和法定传染病的分类。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影响因素及传染病的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防治方法、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教 学 安 排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第一章 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传染病的历史及流行现状 一、重大传染病的历史回顾 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三、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现状 第二节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传染病类型 一、甲类传染病 二、乙类传染病 三、丙类传染病 第三节 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二、传染病的特点 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影响因素 四、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第四节 传染病的防治 一、目前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二、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三、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思考题、 课后作业
1、什么叫传染病
2、传染病有哪些特点?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有哪些?影响因素有哪些? 3、怎样防治传染病?
主要 参考资料
《怎样防治传染病》许汴利,朱宝玉 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2
传染病学概论 刘自贵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感染性疾病中心 2008-02 2.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刘星晶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01 3.传染病家庭预防 陈立泉著 海洋出版社 2008-03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备注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4学时 — 第 6 学时
授课内容 呼吸道常见传染病1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流感、SARS的病原体、流行的基本环节、防治方法;
熟悉流感、SARS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检查 了解流感、SARS的流行状况。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流感、SARS的病原体、流行的基本环节、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流感、SARS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检查方法。
教 学 安 排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第二章 呼吸道常见传染病 第一节 流感 一、流感流行历史简介 二、流感的简介 (一)流感的病原体 (二)流感的流行病学情况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4、流行特点 (三)流感的临床表现 三、流感的诊断 四、流感的防治方法 第二节 SARS 一、SARS流行历史简介 二、SARS的简介 (一)SARS的病原体 (二)SARS的流行病学情况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4、流行特点 (三)SARS的临床表现 四、SARS的诊断 五、SARS的防治方法
思考题、 课后作业 1、简述流感的自我诊断及防护措施
2、简述SARS的自我诊断及防护措施
主要 参考资料
《怎样防治传染病》许汴利,朱宝玉 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2
传染病学概论 刘自贵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感染性疾病中心 2008-02 2.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刘星晶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01 3.传染病家庭预防 陈立泉著 海洋出版社 2008-03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备注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7学时 — 第 9 学时
授课内容 呼吸道常见传染病2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流脑的病原体、流行的基本环节、防治方法; 熟悉流脑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检查方法;熟悉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防治方法 了解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流脑的病原体、流行的基本环节、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流脑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检查方法。
教 学 安 排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第二章 呼吸道常见传染病 第三节 流脑 一、流脑的大体特点简介 二、流脑的简介 (一)流脑的病原体 (二)流脑的流行病学情况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4、流行特点 (三)流脑的临床表现 三、流脑的诊断 四、流脑的防治方法 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一、麻疹 (一)麻疹的特点 (二)麻疹的诊断方法 (三)麻疹的防治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一)流行性腮腺炎的特点 (二)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方法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 三、风疹 (一)风疹的特点 (二)风疹的诊断方法 (三)风疹的防治 总结: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措施 思考题、 课后作业 1、简述流脑的诊断及防护措施
2、简述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措施 主要 参考资料
《怎样防治传染病》许汴利,朱宝玉 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2
传染病学概论 刘自贵等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感染性疾病中心 2008-02 2.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刘星晶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01 3.传染病家庭预防 陈立泉著 海洋出版社 2008-03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备注 成都大学教案
总学时第10学时 — 第 12学时
授课内容 消化道常见传染病1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掌握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流行的基本环节、防治方法;
熟悉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检查 了解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状况。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流行的基本环节、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检查方法。
教 学 安 排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等) 第三章 消化道常见传染病 第一节 感染性腹泻 一、感染性腹泻的简介 (四)流感的病原体 (五)流感的流行病学情况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4、流行特点 (六)流感的临床表现 五、流感的诊断 六、流感的防治方法 第四节 SARS 一、SARS流行历史简介 二、SARS的简介 (四)SARS的病原体 (五)SARS的流行病学情况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4、流行特点 (六)SARS的临床表现 六、SARS的诊断 七、SARS的防治方法
思考题、 课后作业 3、简述流感的自我诊断及防护措施
4、简述SARS的自我诊断及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