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专项提优——间隔问题、图形算式》学霸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4
一、选择题1.如果□×7=28,那么□里应填()。
A. 21B. 4C. 11B解析: B【解析】【解答】如果□×7=28,那么□=28÷7=4。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在算式中是一个因数,已知一个因数与积,要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
2.小丽今年7岁,爸爸今年35岁。
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倍。
A. 2B. 28C. 5C解析: C【解析】【解答】解:35÷7=5故答案为:C。
【分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因此用爸爸的年龄除以小丽的年龄即可求出爸爸的年龄是小丽年龄的几倍。
3.从32里面连续减8,减()次结果是0。
A. 4B. 5C. 6A解析: A【解析】【解答】解:32÷8=4,所以从32里面连续减8,减4次结果是0。
故答案为:A。
【分析】从一个数里面连续减另一个数,减的次数=这个数÷另一个数。
4.下面的算式中,商最大的是()。
A. 54÷9B. 35÷7C. 48÷6C解析: C【解析】【解答】54÷9=6;35÷7=5;48÷6=8。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再进行比较。
5.下面各数除以9没有余数的是()。
A. 42B. 45C. 56B解析: B【解析】【解答】选项A,42÷9=4……6,有余数;选项B,45÷9=5,没有余数;选项C,56÷9=6……2,有余数.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应用乘法口诀分别计算出各题的商与余数,然后选择即可. 6.小红做18道口算题用了2分钟,她平均每分钟做()道题。
A. 3B. 6C. 8D. 9D解析: D【解析】【解答】解:小红平均每分钟做18÷2=9道题。
故答案为:D。
【分析】小红平均每分钟做的道数=小明作题的总数÷小明做这些题用的时间,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专项提优——余数妙用、周期问题专项一余数妙用例1 有一筐桃子,总数不到50个,把这筐桃子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还剩3个,这筐桃子有多少个?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出现了剩余,从总数里面将余数减掉,刚好是几个除数,再看除数与几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就能找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本题是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还剩3个。
可以这样想,小于50的数除以6余3,÷6=……3,因为<50,所以可取1、2、3、4、5、6、7。
如果为8,那么=6×8+3=51,51>50,不符合题意。
(1)1×6+3=9(个)(2)2×6+3=15(个)(3)3×6+3=21(个)(4)4×6+3=27(个)(5)5×6+3=33(个)(6)6×6+3=39(个)(7)7×6+3=45(个)解答这筐桃子的数量可以是9个、15个、21个、27个、33个、39个、45个。
反馈练习1.有一些练习本,总数不到35本,平均分给4个孩子或平均分给8个孩子,都剩下1本,想一想,有多少本练习本?2.学校有30~40盆盆栽,平均分给几个班后,还余6盆,猜一猜,可能分给了几个班?专项二周期问题例2 如图,从左往右数第33个图形是什么?分析像这样,按一定规律循环出现的现象叫做周期现象,其中一个循环过程是一个周期。
周期问题的计算方法:总数÷一个周期=几个周期……余数。
余数是几,就和周期中的第几个一样;如果没有余数,就和周期中的最后一个一样。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图形是以“”这5个图形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用图形的数量除以每组图形的数量,其中余数与图形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解答 33÷5=6(组)……3(个)答:第33个图形是。
反馈练习3.王老师把1~26号拼音卡片顺次发给甲、乙、丙、丁4个小朋友,第24号卡片应发给谁?4.2019年“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六,6月28日是星期几?5.公园里摆了一排月季花,每两盆月季花之间又摆了3盆菊花,第30盆是什么花?参考答案:1.33本或25本或17本或9本提示:如果这些练习本能平均分给4个孩子或平均分给8个孩子,且不到35本,那么练习本可能有8本或16本或24本或32本,在上面这些本数上加上剩下的1本,则有32+1=33(本),24+1=25(本),16+1=17(本),8+1=9(本),且这些练习本都不到35本。
第3、4单元综合素质达标一、我聪明,我会填。
(第2题2分,第5题4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1.(新情境)神舟号系列飞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十三号”升空是()现象,“神舟十四号”绕地球飞行是()现象。
(填“平移”或“旋转”)2.写出四个具有轴对称特征的汉字:()、()、()、()。
3. ❤-9-9-9-9-9-9=0,那么❤=()。
4.将下列算式的序号填在()里。
①36÷6 ②28÷4 ③2×7 ④36÷9 ⑤40÷8()<()<()<()<()5.在里填上“+”“-”“×”或“÷”。
9 5=36 9 4 6=20 442 6=21 3 45 5=12 36.二年级有54个小朋友参加航模小组。
如果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组;如果平均分成9组,每组有()人。
7.如右图,整个图形表示40,其中一个小三角形表示()。
8. 72米长的彩带(不能折叠),剪了8次,平均每段长()米。
二、我睿智,我会辨。
(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1.天天乘电梯从1楼到3楼,是平移运动。
()2. 是轴对称图形。
()3. 可以由旋转得到。
()4.每一句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个不一样的除法算式。
()5.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会发生改变。
()三、我自信,我会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1.(易错题)下面的图形中,虚线不能表示对称轴的是()。
①②③2. 通过平移可以与下面()完全重合。
①②③④3.下面的算式中,()的商是6。
①48÷6 ② 42÷7③2×34.有63个面包,可以每()个装一袋,正好装完。
①8 ②7③65.下面问题()不可以用49÷7解决。
①壮壮有49元,买了7个同样的面包,每个面包多少钱②壮壮有49元,已经用了7元,还剩多少钱③壮壮有49元,一个铅笔盒7元,能买几个这样的铅笔盒四、我细心,我会算。
第四讲简单的间隔问题姓名()间隔问题常见的有植树、上楼梯、锯木头、敲钟、晾手帕、排除长度等类型。
这些问题,表面上没有什么关系,而实际上它们反映的都是间隔与点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例1 5个女生排成一排朗诵,每2个女生之间插进一个男生,一共插进多少个男生?例2 如下图所示,每两只乒乓球之间放2只羽毛球,一共要放多少只羽毛球?【小练兵】1.把一段木头锯成12段,要锯几次?2、一根木头被锯了8次,锯成了几段?3、学校门口摆了一排兰花,共9盆,每两盆兰花之间插1盆菊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菊花?例3 晾晒1块手帕需要2个夹子,2块手帕要3个夹子,3块手帕要4个夹子,照这样的规律,晾晒8块手帕需要几个夹子?例4 奶奶把8条绳子接起来,形成一根长绳子,这根绳子有几个结?【小练兵】晾晒1块手帕要2个夹子,2块手帕要3个夹子,照这样计算,晾晒15块手帕需要几个夹子?例5 把一根木头锯3次,可以锯成几段?如果要锯成7段,需要锯几次?例6 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段用3分钟,一共要锯多少分钟?例7 小林家住在三楼,他每上一层楼要走15级台阶,小林从一楼走到三楼要走多少级台阶?【小练兵】1.小军家住在四楼,他每上一层楼需要走12级楼梯,小军从一楼走到家要走多少级楼梯?2.一栋楼每上一层楼需要走10级楼梯,小林从一楼开始共走了50级楼梯,请问他上到了第几层楼?例8 路边有6棵树排成一排,每两棵树之间相隔1米,从第一棵树到第六棵树一共有多长距离?【小练兵】5个小朋友排成一行,每两人之间相隔2米,从第1个到第5个小朋友之间一共相距多少米?例9 时钟2点敲2下,2秒敲完;4点钟敲4下,几秒敲完?【小练兵】时钟敲3下,2秒敲完,时钟敲5下,几秒敲完?例10 10个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如果每两个小朋友之间相隔1米,围成的圆圈一共长多少米?例11 芳芳在一块正方形的池塘边栽树,每边栽3棵树,最多可能栽多少棵?最少可能栽多少棵?【小练兵】1、在一个正方形的花坛边上种花,每边种10棵,最多可能种多少棵?最少可能种多少棵?2、在一个圆形的花坛的周围放了5盆花,每两盆花之间隔2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单元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摆一个“□”需要4个小棍,有32个小棍能摆( )个独立的“□”。 A. 8 B. 28 C. 16 2.学校买了63副国际象棋,平均分给二年级7个班,每个班分得( )副。 A. 7 B. 9 C. 8 3.一支钢笔的价钱是6元,李老师用54元可以买( )支。 A. 9 B. 8 C. 48 4.如果□×7=28,那么□里应填( )。
A. 21 B. 4 C. 11 5.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算式是( )。 A. 24÷3 B. 42÷6 C. 36÷4 D. 24÷6 6.小红做18道口算题用了2分钟,她平均每分钟做( )道题。 A. 3 B. 6 C. 8 D. 9 7.唱歌的有45人,跳舞的有9人,唱歌的是跳舞的( )倍。 A. 3 B. 4 C. 5 8.商店卖出了9个红气球,36个黄气球,卖出的黄气球是红气球的( )倍。
A. 5 B. 3 C. 4 D. 6 9.小华做了36朵红花,每9朵扎成一束,一共可以扎( )束。
A. 4 B. 5 C. 6 D. 7 10.学校空地上种了8排树苗,共64棵,求平均每排种几棵?正确的解答是( ) A. 8×8=64(棵) B. 64-8=56(棵) C. 8+64=72(棵) D. 64÷8=8(棵) 11.“60-52○48÷8”,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 ) A. > B. < C. = D. + 12.“2×3=( )÷7”,在( )里应填的数是( ) A. 64 B. 42 C. 32 D. 30 二、填空题 13.将下列算式按得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在横线上。 35÷7 42÷6 2×7 72÷8 3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横线上填上“>、54÷6________54÷9 4×4________8+8 7-7________7÷7 5×9________6×7 42÷6________63÷9 2米________29厘米+71厘米 15.一只 35元,一只 7元, 的价钱是 价钱的________倍。 16.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65>________×7 55-9>9×________ 8×________<35 5×________<34 4×________<41-12 3×________<20 1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2×________ =18 ________×7=28 5×________ =45 3×4=________×2 2+2=________×2 2×8=________×4 18.5的8倍是________,42是7的________倍。 19.一瓶药有24片,每天吃8片,分4次服下。这瓶药够吃________天。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七课时】解决问题练习(2)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解决问题。
2.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根有据的说理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情境: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拔河比赛中也有数学问题呢!2.观察:出示主题图(表内除法二10jpg)从这幅图中知道哪些条件?还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条件?(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1)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2)负队队员平均每人可得几本书?(3)每人获得的本数一样多吗?差几本?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1)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全班汇报。
①获胜队员平均每人得几本书?②结合学生的算式,追问:为什么用除法?怎样想的?3.检验①解答正确吗?你打算怎么办?每人分6本,有8人,正好是48本,计算是正确的。
②追问:为什么用减法?(求相差关系,用较大数减较小数。
)小结: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能从图中找到条件,还能发现隐藏起来的条件,并且能根据题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分析,有根有据的进行解答,非常棒。
(三)拓展延伸1. 出示P44 (9)(1)理解题意①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条件?②“优惠促销”你怎样理解?“优惠促销”就是比原来便宜了。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 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
② 全班汇报。
③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解答?追问:解决“现在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元”,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3)回顾:解答正确吗?小结:同学们在解决问题中,能够认真分析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解题。
2.出示:P44 (6)(1)发现条件说一说:从图中发现哪些条件?一共有18人;碰碰车每次8元,每辆坐3人;小飞机每次6元,每架坐2人;过山车每次5元,每辆坐2人。
专项提优——间隔问题、图形算式
专项一间隔问题
例1 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6分钟,如果要把这根木头锯成8段,需要几分钟?
分析常见的间隔问题包括植树问题、锯木头问题、爬楼问题等。
解决间隔问题,要分析出“间隔数”和“物品数”之间的关系,要灵活运用好“加1”与“减1”。
在直直的公路边植树(两端都栽),间隔数比树的棵数少1,即间隔数=树的棵数-1;锯木头时,把一根木头锯成两段,只需锯1次,锯成3段,只需锯2次,即锯成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1,锯成的段数=锯的次数+1。
本题中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由下图可知,需锯3-1=2(次)。
那么锯一次要用多少分钟?列式6÷(3-1)=3(分)。
同样的道理,把一根木头锯成8段要锯8-1=7(次)。
求要用多少分钟,列式3×(8-1)=21(分)。
解答6÷(3-1)=3(分)
3×(8-1)=21(分)
答:要把这根木头锯成8段,需要21分钟。
反馈练习
1.有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材,如果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那么把这根木头锯成4段,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2.把10米长的粗细均匀的钢管锯成2米长的小段共用了12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
3.豆豆从第1棵树跑到第10棵树,一共跑了72米,如果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4.一个小组的学生排成一列队去参观科技馆,前后两人之间都保持2米的距离,这个小组共有8个学生。
这列队从排头到排尾有多少米?(忽略学生的侧身宽)
5.小东从1楼到4楼用了3分钟,照这样计算他要从4楼去10楼,需要多长时间?
专项二图形算式
例2 已知□+□+□=12,△+△+□=14,求△-□=?
分析图形算式是指在算式中用图形来代表不同的数,要我们通过计算把图形所代表的数求出来。
解答图形算式题,要根据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来解答,经常要用分析法、代入法、推算法等。
本题要求△-□=?就要知道△=?,□=?,由□+□+□=12,可知3个□等于12,一个口就是12÷3=4.因为△+△+囗=14,也就是△+△+4=14,两个△的和加上4等于14,即△×2=144=10,那么1个△就是10÷2=5.因此,△-□=5-4=1。
解答 12÷3=4 14-4=10 10÷2=5 5-4=1
反馈练习
6.已知●+●+●+●=16,▲×●=20求▲+●=?
7.已知□+□+△+△+△=21,□+□+△+△+△+△+△=27,求△=?□=?
8.已知+=28,=△+△+△+△+△+△,求=?△=?
9.已知,求□+★+△=?
10.如果+△+□=72,=□×3,△=口×4,那么=?△=?口=?
11.如果△+△+△+△=囗+口+□+□+□
那么△=?=?
参考答案:
1.8×(4-1)=24(分)
2.10÷2=5(段) 12÷(5-1)=3(分)
3.72÷(10-1)=8(米)
4.2×(8-1)=14(米)提示:如图。
5.3÷(4-1)=1(分) 1×(10-4)=6(分)
6.16÷4=4 20÷4=5 5+4=9 提示:先算表示的数。
4个是16,每个是4。
7.△=3 口=6 提示:上下两个算式比较,下面的算式比上面的算式多2个△,正好多27-21=6,每个△=3。
8.=24 △=4 提示:1个相当于6个△,+△=28,也就是说7个△是28,每个△是4。
9.9+1+0=10 提示:从得数是三位数可知,是1;从百位上口+=口+1=11可知,口为9(又加了进位的1);从个位可知△=0。
10.=27 △=36 口=9 提示:等于3个口,△等于4个口,那么+△+口=72,也就是8个口=72,=9。
11.△=5 口=4 提示:4个△等于5个口,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