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小升初文学常识考点解析2 全国通用
- 格式:docx
- 大小:17.12 KB
- 文档页数:3
第 1 讲古代文学常识综述中国古代朝代分期短暂统一:乱世朝代:文学重点:先秦时期文学⏹时代背景公元前 21 世纪—公元前 221 年是秦朝建立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又称作先秦时期,包括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其中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这个时期是华夏文明的起源,文学方面主要指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的诸子百家以及屈原等著名诗人,与广大人民一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
诗歌方面,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伟大诗人。
此外,孔子等人也开始记录历史,形成了中国最早期第一批史书。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百花齐放,形成了“”的局面。
⏹诸子散文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为主的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以其中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为代表,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经过不断发展,以、、等人为代表的家思想逐渐在封建社会成为统治思想。
儒家及其代表人物、著作道家及其代表人物、著作法家及其代表人物、著作墨家及其代表人物、著作先秦诗歌1.《诗经》《诗经》最初称为《》,共篇,因此又把它称“”。
收录了从至约500 年的诗歌。
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主义文学源头。
2.屈原与《楚辞》《楚辞》作者主要是时期国诗人,是主义文学源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史书典籍1.孔子与《春秋》《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的资料整理修订而成,成为家的经典作品。
因文字过于简练,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解释之作相继出现。
2.左丘明与《左传》《左传》全称《》,是鲁国在孔子的著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3.刘向与《战国策》《战国策》是时期整理,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两汉魏晋时期文学⏹时代背景两汉时期(前202—220 年)整体上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220 年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整体上可分为三国时期、东晋西晋时期、南北朝时期。
必会基础知识--反义词反义词可以说是让多数同学头疼的一个知识点,说实话这个知识就连很多老师都很为之郁闷,因为有的词就是有好几个反义词,而且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正确答案,这就为同学的记忆和掌握增加了难度,但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也为同学降低了难度。
顾名思义,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词语,这类题我认为在解答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词语放到一个自己熟悉的虚拟语言环境中,这样就会很容易理解出正确的答案了!接下来我对小学常用的反义词做了一下归类小结,仅供参考!1、单字类大──小多──少上──下左──右前──后冷──热高──低进──退黑──白天──地男──女里──外死──活公──私快──慢矛──盾宽──窄强──弱轻──重缓──急松──紧好──坏美──丑善──恶是──非闲──忙来──去分──合存──亡动──静浓──淡偏──正饥──饱爱──恨升──降开──关始──终胖──瘦迎──送盈──亏真──假虚──实有──无雅──俗是──否稀──密粗──细东──西巧──拙恩──怨新──旧正──邪通──堵止──行古──今张──弛曲──直亮──暗亲──疏收──放输──赢逆──顺苦──甜忠──奸纵──横得──失南──北薄──厚哭──笑文──武推──拉问──答主──仆买──卖深──浅聚──散干──湿彼──此生──熟单──双首──末你──我敌──有警──匪盛──衰胜──败加──减软──硬阴──阳顺──逆反──正祸──福信──疑错──对藏──露老──少断──续钝──锐浓──淡雌──雄醒──睡止──行咸──淡正──歪2、四字类名副其实──名不副实雪中送炭──雪上加霜歪歪斜斜──端端正正风平浪静──狂风恶浪迷迷糊糊──清清楚楚全神贯注──心不在焉断断续续──连续不断赏心悦目──触目惊心一丝不苟──粗心大意力倦神疲──精力充沛万马奔腾──无声无息暖暖和和──冷冷清清吞吞吐吐──干干脆脆毫不犹豫──犹豫不决别具一格──普普通通熙熙攘攘──冷冷清清心惊肉跳──镇定自如理直气壮──理屈词穷一朝一夕──日久天长悔过自新──执迷不悟群策群力──孤掌难鸣废寝忘食──饱食终日沸沸扬扬──鸦雀无声翻来覆去──简单明了吵吵嚷嚷──冷冷清清唇枪舌剑──心平气和粗制滥造──精雕细刻安居乐业──颠沛流离3、词语类正常──异常非凡──平凡特别──一般扫兴──高兴轻蔑──敬重开心──苦闷寻常──异常违背──遵循怀疑──相信强盛──衰败尊重──侮辱激烈──平静嘈杂──寂静美丽──丑陋信奉──背弃失信──守信率领──追随退化──进化凝结──溶解伟大──渺小聚拢──分散增添──减少活泼──呆板鲜艳──暗淡严寒──酷暑安谧──嘈杂温暖──凉爽柔和──严厉拒绝──同意清醒──糊涂荒芜──耕种清晰──浑浊坚强──软弱微云──浓云纯熟──生疏陌生──熟悉平坦──崎岖光滑──粗糙慎重──随便喜欢──厌恶痛快──难受幽静──喧闹崎岖──平坦刚强──软弱慌忙──镇定熟识──生疏伶俐──笨拙怕羞──大方镇定──慌张团结──分裂羞涩──大方严寒──炎热洒脱──拘谨明朗──阴沉沉重──轻盈迂回──径直清澈──浑浊脆弱──坚强饱满──干瘪衰弱──强健犹豫──坚定丰收──歉收复杂──简单淡妆──浓抹相宜──不宜自在──拘束平常──奇特勤劳──懒惰喜欢──讨厌密集──稀疏胜利──失败挺进──撤退宽敞──狭窄倾斜──竖直闻名──无名认识──陌生有趣──乏味舒畅──苦闷结束──开始紧张──轻松整齐──纷乱安全──危险撒谎──诚实慈祥──凶恶可爱──可恶紧张──轻松仔细──粗心附近──远方赞许──反对淡水──咸水高兴──难过飞快──缓慢精彩──平淡笨重──轻便紧张──松弛有趣──乏味听从──违抗诚实──虚伪承认──否认高兴──伤心起劲──没劲简单──复杂容易──困难熟练──生疏准确──错误温和──严厉暴躁──温和近处──远处气愤──欢喜粗心──细心美丽──丑陋洁白──乌黑高兴──痛苦宽阔──狭窄新款──陈旧兴旺──衰败团结──分裂敏捷──迟钝危险──安全常常──偶尔幼稚──老练含糊──清楚严重──轻微茂密──稀疏光明──黑暗微弱──强大杰出──平庸恶劣──良好灿烂──暗淡特殊──普通异常──平常简陋──豪华诚意──假意理屈──理直拒绝──接受惩罚──奖励迟延──提前示弱──逞强好心──恶意破碎──完整酥软──坚硬炎热──寒冷诚实──撒谎仔细──马虎聪明──愚笨空虚──充实伶俐──笨拙狭窄──宽阔晦暗──明亮勇敢──懦弱宽容──严格表扬──批评一向──偶尔善良──凶恶寂静──热闹聪明──愚笨穷苦──富裕精致──粗糙健康──虚弱忧虑──放心糟糕──精彩潮湿──干燥喜欢──讨厌危险──安全寂寞──喧闹奴隶──主人紧张──松弛统一──分裂繁荣──衰败精致──粗糙权利──义务最后我要提醒一下同学,反义词的解答一定是一对一、二对二、四对四的方式,也就是说字书一定要相等,千万别出现两个字回答成三个字的低级错误呦!!!。
小升初专题二·词语一、基础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随声附合纯粹心旷神怡B.别出新材辍学发人深省C.义愤填膺辨论声色俱厉D.通宵达旦倔强水流湍急2.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一泓秋水一眼水井一盏明灯一记耳光一绺月光B.发扬精神发挥作用发明问题发展经济发现秘密C.严厉打击严重批评严格把关严密推理严肃对待D.人生坎坷山道崎岖悬崖陡峭高山巍峨山脉蜿蜒3.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组是()A.虚伪夸耀勾结当机立断B.勤奋谦虚机灵欣欣向荣C.简朴刚强嘴脸斗志昂扬D.欢迎尊敬轻视夸夸其谈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深夜11点多钟,我们到了洛西渡口,这里无法过江,________江水太急了。
②________群众提出的意见,我们应该认真分析,迅速处理,而不应该束之高阁。
③____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缺点都行。
A.由于关于不管B.因为关于哪怕C.因为对于不管D.由于对于哪怕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________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②道德为法制做论证,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对道德的认识,是道德的________。
③文化________感召力,就没有市场,就没有后劲,就没有生命力。
A.逐渐保障缺少B.逐步保证缺少C.逐渐保证缺乏D.逐步保障缺乏6.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与“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中的“自然“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对孩子来说,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
B.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C.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D.死海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人一到海里自然就会漂起来。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那种一曝十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B.刘翔成功的背后,经历了多少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
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学文化常识精选题(有解析)小升初文学文化常识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选择题1.对文章描述不正确的是()A.韩翃的《寒食》、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老舍的《北京的春节》、马晨明的《藏戏》,这些文章(诗歌)内容都属于描写中国民风或民俗。
B.《学奕》《两小儿辩日》都是通过小故事来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C.《骑鹅旅行记(节选)》是享誉世界的成人文学作品。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的是()A.《学弈》选自《论语》B.“思援弓缴”的“缴”字的音节是“jiǎo”C.“辨论”一词没有错别字D.“辩斗”的意思是辩论,争论3.玉石店里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写着:“第一颗石头,炼就了苍穹,第二颗石头,化育了石猴;第三颗石头,造就了一座红楼……”画上的这段文字中隐含着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或长篇小说,它们依次是()A.《红楼梦》《西游记》《女娲补天》B.《西游记》《女娲补天》《红楼梦》C.《女娲补天》《红楼梦》《西游记》D.《女娲补天》《西游记》《红楼梦》4.一位同学想用一副对联来表达对小学老师和母校的感激之情,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句是()A.树下芳草春来绿坛前鲜花别样红B.不舍青青校园草难忘款款恩师情C.花香馥郁今日情春光洋溢赤子心D.术业宜从勤学起韶华不为少年留5.我国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下列剧种及其经典剧目配对错误的是()。
A.黄梅戏——《天仙配》B.藏戏——《文成公主》C.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D.京剧——《变脸》6.福州巫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
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一味清凉上月时B.二月明月万梅花C.半入江风半入云D.三月细雨春妩媚7.《道德经》第五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后一句是()A.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B.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C.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D.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牛郎织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是叶圣陶的原创作品,像这样的故事还有《白蛇传》《孟姜女》《长城》等。
【国学】“良药苦口”之“良药”本为“毒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一传统名句,此中“良药”原作“毒药”,《史记・留侯世家》:“毒药苦口利于病。
”毒,《说文》:厚也,即猛烈之义,如今日之“毒打”,故“毒药”即药性强烈之药。
由于“毒药”易引起误解,而“良药”可安抚病人心,故后世改用“良药”。
【近义词】忠言逆耳至理名言【反义词】花言巧语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甜言蜜语【资料袋】拓展一:“毒”的释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这一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名句,至今仍为我们所习用。
但翻阅司马迁《史记》时可发现,此中的“良药”原作“毒药”,如《淮南衡山列传》:“元朔六年上书于天子曰:‘毒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
今淮南王孙建……’”又,《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这两个例子,均将其作为论据引用,看来这一名言在秦汉时已是相当流行。
由此可见,古人是将“良药”称作“毒药”的。
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如果我们了解“毒”字的意义,也就不会惊诧了。
“毒”,许慎《说文解字》释为“厚也”,即厚重、浓烈、强烈之义,故而“毒药”就是指药性强烈、气味浓重之药。
《周礼·天官·医师》中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一语,郑玄注句中“毒药”为“药之辛苦者”(引自《汉语大词典》),“辛苦”即辛辣味和苦味,“药之辛苦者”即是指气味厚重、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
这类药物有“攻邪”之效——《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即明言“毒药攻邪”,唐代王冰在为此语作注时说:“辟邪安正,惟毒乃能,以其能然,故通谓之‘毒药’也。
”(引自《辞源》)因此,良医便用它来治病救人。
比如扁鹊,就曾在遇到病人血脉不通时“投毒药”以通之(《鹗冠子·世贤》)。
由此可见,古人之所以称之为为“毒药”,是因为这类气味厚重、刺激性强的药物具有攻除体内邪气的良好功用。
至于“毒药”何以最终被“良药”所取代,自然是因为“良药”一词可以安抚病人心理,而“毒药”,则还有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意义——“能危害生命的药物”(《汉语大词典》)。
词语解释【常考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6.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答题思路】答题格式:“××”一词原指…… (本义) ,这里指…… (语境义) ,起到了……的作用。
注意:把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
词语的表现手法分为贬词褒用、褒词便用(反语)、修辞手法。
(一)贬词褒用含义:贬词褒用即这个词本身是贬义词,但是在语境中是褒义,表示赞扬、喜爱的意思。
答题格式:……一词本是贬义词,意思是……这里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事物/人物……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感情。
(二)修辞手法对词语的比喻含义的理解要从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
答题格式:修辞+作用+情感含义:大多选取句中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语来考查。
答题格式:根据原文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表达效果(修辞的作用)+刻画形象如果看不出使用任何表现手法或者技法,则用以下万能公式回答。
答题格式: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格式小结】动词: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1、某词能否去掉,为什么?A、回答能还是不能(一般情况不能,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解释该词词义C、结合词语的词性与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D、去掉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是流传于平易近间的比较简练并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平易近的糊口实践经验,并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针言、歇后语、俗语、警句等。
谚语是人平易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糊口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五种:一、气象谚语这是许多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
如:①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日落脂粉红,无雨也有风。
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农业谚语它是农平易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
如:①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②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三、卫生谚语卫生谚语是许多人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
如:①冬吃萝卜夏吃姜,省得大夫开药方。
②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四、社会谚语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
如:①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②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③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④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五、学习谚语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许多人发奋学习。
如:①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随堂练习】1、补充下列谚语。
(1)好人说不坏,()(2)(),全靠肥当家。
(3)聪明一世,()(4)(),败事有余。
(5)蚂蚁搬家蛇过道,()(6)十年寒窗无人问,()(7)不怕不识货,()(8)(),人穷狗也欺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正确使用成语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型化的固定短语。
它有固定的结构、特定的含义,不能随便拆开或改变说法。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大多是从古代神话故事传说、古诗文、寓言中逐渐演化而来的。
1、寓言成语。
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2、神话传说中的成语。
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3、历史故事成语。
汉语成语中,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
4、名言警句成语。
如: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一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切磋琢磨。
5、来源于宗教的成语。
(佛)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道)鸡犬升天,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6、来源于民谚俗语的。
投鼠忌器,唇亡齿寒,城门失火,秧及鱼池二、辨析成语中的字音和字形:如“不求甚(不能写成“深”)解”“不省(xǐnɡ)人事”“杞(qǐ)人忧天”等。
三、弄懂成语的意义:有的成语所表示的意思,与它的字面意义是一致的,只要了解它的字面意义及相互关系,就能理解其义,如“唯利是图”“发号施令”。
有的成语的实际意义跟字面意义不一致,用的是比喻义或引申义,如“缘木求鱼”字面义是“爬到树上去求鱼”,其比喻义是“做事情的方向、方法不正确”。
有的成语中的字,古今意义不一样,不能用今义去解释这个字,如“严惩不贷”中的“贷”是“饶恕”之义,不是“借贷”之义。
四、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如“明哲保身”原来是指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是褒义;现在则是指因为怕犯错误或怕得罪人而对原则问题不置可否的自由主义态度,是贬义。
五、从构词形式分析及内容特点分。
1、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两截用对对子的办法,连在一起,如:远走高飞,四分五裂,低三下四,惊心动魄。
2、数字成语。
从一到十到百千万(含有夸张性)关于二打头的补充如下“二分明月,二三其德,二桃杀三士,二姓之好,不二法门,接二连三,一石二鸟,天无二日,心不二用”。
小升初知识点与素材积累珍珠拾掇 平时积之 考时得之一、多音字存盘校⎩⎪⎨⎪⎧jiào (校正)xiào (学校) 给⎩⎪⎨⎪⎧jǐ(供给)ɡěi (交给) 解⎩⎪⎨⎪⎧jiě(解答)jiè(解元)xiè(解数) 强⎩⎪⎨⎪⎧jiàn ɡ(倔强)qián ɡ(强大)qiǎnɡ(勉强)二、词语诠释引 ①拉开弓,引申为“拿起” 丁壮者引弦而战。
②拉,牵 友人惭,下车引之。
③延长,伸长,延续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中 ①内,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②半,一半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③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④射中目标 射者中,弈者胜。
三、诗文克隆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月 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卜算子 咏梅南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素材珍藏源头活水写作灵感李凌宵:赢得百万奖学金的游戏少年18岁的成都少年李凌霄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并获得百万美国奖学金,成为近年来四川唯一在美国本科提前录取段获得录取的学生。
而值得一提的是,李凌霄是一个独特的“游戏少年”——高中毕业后,这位曾获得过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的学生,先后放弃了清华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而与朋友一起开办工作室,开发游戏软件,每天都要从上午9点工作到晚上7点。
李凌霄出生在乐山一个工薪家庭,他从小学起便喜欢玩电脑游戏,几乎玩过目前市面上出现的所有游戏。
专题五句子第二讲扩句与缩句【知识点拨】考点名称:扩句与缩句考点解析:句子的扩写与缩写是小升初必考题,扩句是指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缩句正好相反,是去掉句子中的“枝”和“叶”。
考查形式:填空、选择、判断等。
相关知识:句子扩写、缩写,句意理解【考点突破】例1:扩写句子。
(1)星星撒满了夜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少先队员挥舞着鲜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空出现了彩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亮闪闪的星星撒满了漆黑的夜空。
(2)充满朝气的少先队员兴奋地挥舞着美丽的鲜花。
(3)雨后的天空出现了一道拱桥似的彩虹。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扩写能力。
(1)句的主语是星星,可以在“星星”前加修饰语;还可以在“夜空”前加修饰语。
(2)句的主语是少先队员,可以在“少先队员、鲜花”前加修饰语,还可以在“挥舞”前加修饰语。
(3)句的主语是天空,可以在“天空、彩虹前加修饰语”,修饰语可以是形容词、量词。
例2:压缩句子。
(1)灿烂的阳光撒满了僻静的山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天空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里约热内卢夏季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代表团的旗手是我国乒乓球选手丁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阳光撒满了山村。
(2)焰火构成了图画。
(3)旗手是丁宁。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压缩能力。
小升初文学常识考点解析
【常考考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之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一)先秦(春秋战国)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 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
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开创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列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
三部分,其中的风即国风,是指各地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
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考点:第一部诗歌总集,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
难点:诗经六义
六义:“诗经”的分类与表现方法,风、雅、颂、赋、比、兴。
2.孔子与《论语》、孟子与《孟子》
(1)孔子与《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统
治者尊为孔圣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由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为“四书”之一。
关于学习求知的名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孟子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
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考点:论语,语录体著作,编撰者,名句;“亚圣”“孔孟”,成语典故,四书五经。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3.屈原与“楚辞”
屈原,名平。
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
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
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考点: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楚辞体,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