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共82页
- 格式:ppt
- 大小:10.84 MB
- 文档页数:82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人们日益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畜产品主要包括牛肉、猪肉、羊肉、鸡肉、鸭肉、鹅肉、鸽肉、蛋类、奶制品等,这些产品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瘦肉精、抗生素、病原体、重金属等。
1. 技术标准不统一。
不同地区、不同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技术标准不一,导致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不高。
2. 检测设备不完备。
许多地区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设备仍然不完备,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导致检测效率和效果不佳。
3. 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但许多地区的检测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4. 盲目追求利益与效益。
一些小型畜牧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和效益,往往采用不规范、不合理的养殖方式,导致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对策1.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
各地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应该制定一套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和流程。
2. 加强检测设备的投入。
应该尽可能地将先进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引入到各个检测机构,提高检测效率和效果。
3. 加强岗位培训。
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检测效率和效果。
4. 加强对养殖环节的监管。
对于养殖环节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管,打击不合规、不合理的养殖方式,促进畜产品质量安全。
5. 完善监管机制。
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测机构,并加强监督检查,遏制不规范养殖行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农药残留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中使
用大量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部分农民在农药使用中存在不规范操作、超量施药等问题,导
致农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
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办法是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农民必须进
行农药使用培训,了解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
政府要加大农药残留监测力度,
对农畜产品进行抽检,并对农药超标的农民进行惩罚和处罚。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也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大问题。
为了改善产品的外观、口感和
保质期,部分生产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导致食品中添加剂含量超标。
解决这个问题,一
方面需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和监控,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要倡导大众健康
饮食观念,鼓励消费者购买无添加剂的食品,从源头上减少对食品添加剂的需求。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是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农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要加强对农民和养殖户的
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关乎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管,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我们可以解决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
安全。
农村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摘要主要指出了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及监管环节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控制对策近年来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目前国家加大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强了追溯体系建设,实行市场准入,监督机制日益健全,大、中城市的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件极少发生。
但在广大农村,由于偏远的地理条件、落后的经济环境、监管工作的不到位,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因此,整治农村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1农村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存在的问题1.1生产环节1.1.1轻防重治,滥用兽药。
一些饲养场(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滥用兽药,不按规定执行休药期导致动物体内药物残留超标。
1.1.2违禁药品及有害化学物质添加。
少数饲养者无视国家有关禁令,在动物饲料、饮水中非法添加“瘦肉精”等食用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使其在动物体内残留、蓄积,人使用这些畜产品后,易发生中毒,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1.1.3泔水及垃圾饲养。
有的饲养户利用饭店泔水喂养动物,或者直接将动物赶到垃圾场,以剩菜、剩饭、变质的食品作为饲料。
人食用这种畜产品,极易形成不可忽视的健康污染。
动物饲养环境不合理是影响畜产品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1.1.4动物尸体处理不规范。
有的畜禽养殖场和农村散养户对病死畜禽处理方法不当,或自己食用,或卖掉,或随意随意乱扔,不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造成动物疫病传播和人畜共患病病例增多,构成健康威胁,同时也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1.1.5养殖档案不健全。
有的动物饲养场未建立养殖档案,无动物防疫记录、消毒记录、生产记录、引种记录及兽药、饲料饲喂记录等。
1.1.6拒绝强免,逃避检疫。
有的饲养场以害怕带入动物疫病为由,拒绝强制免疫和疫病监测,不加挂畜禽标识,动物出售前不报检,即使出现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难以追溯到源头。
摘 要:针对动物饲养环节滥用抗生素、化学药品和疫苗,诱发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耐药菌株形成,使动物产生免疫抑制、过敏反应,甚至产生免疫麻痹,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形成严重隐患。
人们食用了抗生素、化学药物和多量注射的疫苗动物产品,使人体实质器官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甚至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给人们身体健康形成严重威胁。
关键词:动物产品;安全;问题;对策笔者通过对5县区的8个养猪场调查,汇总8个养猪场将7类23种抗生素作为猪只保健药品长期使用或间隔使用,同时注射防病疫苗15种,在动物出栏期前,不遵守休药期制度,对动物产品安全形成很大隐患,对人们身体健康形成严重威胁。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一要规范用药和使用疫苗;二要严格建立和遵守休药期制度,确保动物产品安全。
三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养殖户的文化意识。
四要使用低碳环保的投入品添加剂。
1946年Moore等首次报道,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能明显提高肉鸡的日增重。
自此,人们对抗生素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先后有60余种抗生素应用于畜牧业,在动物疾病防治、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特别是不科学地滥用,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及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2006年,欧盟全面禁止了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我国是畜禽生产大国,但由于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出口量很少。
新华网曾报道,渭南市的陕西天斗蛋业有限公司,他们生产的第一个集装箱的出口产品被德国拒之关外,其原因是氯霉素超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要提高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抗生素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已成为畜牧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省委省政府2015年将商洛市确定为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给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安全的动物产品来自于科学的养殖环节,来自于投入品的品质质量和安全,面对目前动物养殖环节滥用添加抗生素、化学药物,滥用动物疫苗的实际,笔者带着问题,通过走访调查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等5县区的8个养猪场户,重点对饲料、药房、养殖环节,并同猪场技术人员进行了解座谈,索取一手资料,现将情况报告于后:1 抗生素及动物疫苗使用现状(1)抗生素的使用:调查得知,8个养猪场分别不同程度的将抗生素作为猪只保健药品长期使用或间歇使用,其所使用抗生素可归结为7类23种。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问题与对策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设备陈旧、人员素质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
加强检测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需要准确、快速的手段和方法来确定畜产品的安全性。
可以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力度,如基因测序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等,利用这些新技术来检测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
更新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目前,许多地方的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对畜产品安全检测的需求。
应该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还应加强对检测设备的维护和升级,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加强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需要专业的检测人员,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可以组织相关培训班和讲座,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还应提高检测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确保他们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不做偷工减料的事情。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和抽查。
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畜产品,可以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暂停销售等,以此来提高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
加强畜产品质量信息的公开和交流。
可以建立畜产品质量信息数据库,将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检测信息进行汇总和公开。
对于不合格的畜产品,应及时通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问题与对策主要包括加强检测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更新检测设备、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加强监督和管理以及加强畜产品质量信息的公开和交流等。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才能够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问题与对策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保障畜产品安全和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践中,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对应的对策。
问题:
1. 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滞后。
当前,大多数畜产品检测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检测方法,如细菌计数、检测凝固酶等。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检测出某些问题,但效率不高、精度不够,不能满足畜产品生产和市场
的需求。
2. 检测设备的简单化。
当前,一些农村和小型企业由于经济原因,使用的畜产品检测设备简单、工艺不完善。
这些设备无法满足畜产品严格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若未加强检测,易在短时间内遭受质
量事故。
3. 检测数据的通报不及时。
检测数据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检测数据无法及时传递
终端购买者手中,那么,就无法达到对质量安全事故的快速响应处理。
解决对策:
应加强对现有检测技术的整合和创新,以提高畜产品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同时,
应重视新兴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传感器技术、智能识别技术、大数据计算技术等。
应加强对畜产品检测设备的监督管理,确保设备标准化程度不低于行业标准,提高设
备的适用范围和检测效率。
应提高检测数据的采集、整理和传输效率,确保关键信息和事件的及时通报和反馈。
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提高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和管理水平。
总之,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只有加强
对技术、设备和数据的管理,才能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闫冰清来源:《新农村》2017年第05期摘要:随着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提供给人类的动物性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然而畜产品在屠宰、加工、生产和流通等环节中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引起多种食源性疾病及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
因此,防止动物性食品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们生命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畜牧业;畜产品;食品安全1 影响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畜产品来源于动物,在屠宰、加工、生产、流通中受到污染的方式、来源及途径是多方面的。
1.1 畜禽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合理、环境整理不完善、投入品种类选择不当及使用过量、生产加工不规范等都是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1.1.1 养殖环境对畜禽的生产安全起决定性作用。
工业污物的不合理排放、农药的滥用、粪物的长期堆积腐败等因素都会引起空气、水源、土壤及畜禽自身的污染,对畜禽健康造成危害。
1.1.2 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种类的选择不当及投入过量,同样也会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农药、化肥和兽药的适当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畜禽的生长,但若使不当用,这些化学药品在畜禽体内残留长期积累,最终导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造成慢性、免疫抑制、致敏和诱导耐药菌株[2]。
1.1.3 畜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的方式及生产者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畜产品生产都有影响。
有部分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不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添加剂,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被金钱利益驱使,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
1.2 畜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细小环节都有可能造成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畜禽屠宰过程中,由于屠宰畜经长途运输及环境因素,让细菌大量滋生经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
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肌肉和实质性器官。
在屠宰过程中,也有可能受到外界污染,造成胴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在冲洗过程中,冲洗不彻底造成致病菌生长。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一是传统的养殖方式管理粗放,防疫效果差成为动物疫病多发的原因,病畜禽的存在,为畜产品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2011年,南川区共抽样采集畜禽血清3605份,监测规模养殖场144个,散养户1096个,监测口蹄疫2452份,合格率8026;猪瘟2048份,合格率916;禽流感757份,合格率863;鸡新城疫713份,合格率548;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62份,合格率50%。
虽然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超过了农业部规定的大于等于70%的标准,但其他疫病的免疫合格率仍然很低。
另外,对452头奶牛进行监测,测出结核病、布病阳性奶牛共84头,虽然对发病奶牛即时进行了处理,但是疫病风险仍然很大。
二是饲料、兽药污染。
饲料原料预混料、兽药过期、不合格,动物体内残留药物超标,是导致畜产品安全的又一因素。
2011年全区查处饲料兽药经营案件13件,检查不合格样品5个,没收生物制品75瓶,过期饲料420,兽药2盒,检查饲料生产企业5家,暂扣库存过期原料预混料1260千克。
全区3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基本都有畜禽屠宰加工场所,但屠宰加工厂场中小型居多,场地设施设备简陋,缺乏冷链保鲜设施、设备,加工工艺不规范,产品冲洗不彻底,烫毛水质差,环境卫生与达标要求有一定距离,交叉污现象较为突出,全区除了三张食品公司达到屠宰要求外,其余的屠宰加工厂场基本都与规定标准要求有一定的距离。
另外私屠滥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畜产品质量不安全埋下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头、多部门管理,管理缺乏专业管理机构、专业力量相对薄弱,权威性不高,综合性监管不够、监管疲软。
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有漏洞,私屠滥宰长期存在,对问题畜产品不能及时就地由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科学检测,导致问题畜产品流入市场。
一是养殖户素质不高,滥用、违规使用饲料、兽药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畜产品质量不高。
2011年查处问题养殖场户33户,生猪2195头,查获潲水13万,潲水油4000,实施行政处罚7件,移交公安机关4件。
我国动物营养和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国动物营养和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消费大国。
近年来,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耗量也逐年增加。
据报道,我国猪、禽的饲养量、存栏数均居世界第一,肉类、禽蛋的销量也为世界第一,然而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从“瘦肉精”到“瘦肉精”的替代物——莱克多巴胺,从上海的“多宝鱼”到河南的“红心蛋”,一次次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隐患,由此带来的公众对畜产品品质安全的信任危机也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动物饲养产业链中各个相关环节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动物营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1、饲料原料饲料原料的霉变饲料原料贮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也容易生长繁殖霉菌,这些霉菌大部分属于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受霉菌污染的原料的营养价值严重下降,还可使饲料变色、变味、结块、适口性不好,影响动物采食量,甚至危害动物的健康。
饲料原料的化学性污染饲料饲草中的农药残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其主要来源于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特别是一些高毒的残留农药,如果滥用,对生态环境、人体及动物健康都会产生很大危害,这些农药有蓄积性,且排泄缓慢,在猪肉及内脏中易残留,人食后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饲料原料的工业“三废”污染工业污染化学物质中的重金属,如铅、镉、砷、汞等可以污染土壤、水域,进而污染植物。
在植物体内富积,再通过饲料、水进入动物肌体形成蓄积,从而威胁动物生产产品的安全,进而通过动物源性食品又危害到人的食品安全。
细菌和病毒对原料的污染饲料厂采购原料时要对原料产地的畜禽疫情有所了解,避免采购来自疫区的饲料原料,尤其是动物性饲料原料,如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
如果是来自疫区患传染病的带菌、死亡畜禽或未经严格消毒加工而制成的原料。
则饲料原料必受污染,并且常会造成疫情扩散和通过食物链导致人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