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轮复习 19 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73
课时作业1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解析: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清楚地看到了DNA 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
答案:D2.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图中的( )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它所含的核酸,而核酸控制相应蛋白质的合成。
丙病毒的核酸是乙的,所以其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和乙相同,应控制合成了与乙相同的蛋白质。
答案:D3.2012·浙江金华十校一模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解析: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所含遗传物质不同导致的;肺炎双球菌有自己的核糖体,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蛋白质高温变性的原因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肽键依然存在,而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的实质是与肽键反应。
答案:A4.用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B.这个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这个实验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D.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反面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证实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但这不是该实验的目的。
课时作业19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解析: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清楚地看到了DNA 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
答案:D2.甲、乙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图中的( )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它所含的核酸,而核酸控制相应蛋白质的合成。
丙病毒的核酸是乙的,所以其子代病毒的遗传物质和乙相同,应控制合成了与乙相同的蛋白质。
答案:D3.2012·浙江金华十校一模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解析: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所含遗传物质不同导致的;肺炎双球菌有自己的核糖体,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蛋白质高温变性的原因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肽键依然存在,而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的实质是与肽键反应。
答案:A4.用DNA酶处理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B.这个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这个实验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D.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从反面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证实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但这不是该实验的目的。
第19讲基因的表达一、复习目标:清楚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知道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复习重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复习难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二、课前知识梳理一、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RNA的结构和种类(1)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2)结构:一般是单链。
(3)种类{信使RNA(mRNA):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转运RNA(tRNA):运载氨基酸核糖体RNA(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2.转录和翻译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中心法则中心法则概括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全过程,图示如下:2.基因控制性状三、典例引领,变式内化一、DNA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联系例1(2012·安徽卷,5)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
该过程发生在()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解析』据图可知,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由此判断该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内。
真核细胞细胞核内转录完成后,初始转录的mRNA经加工修饰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完成翻译过程,转录和翻译不能同时进行。
转录是核糖体沿mRNA移动合成肽链的过程。
『答案』C总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不同。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的阻隔,基因的表达是一个边转录边翻译的过程,而真核细胞只能先转录后翻译。
例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在核酸中的位置及碱基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B.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tRNA或rRNA上,碱基构成相同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解析』遗传信息是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9讲生物的进化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9讲生物的进化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9讲生物的进化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19讲生物的进化考点知识内容考试属性及要求考查频率必考加试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1)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实例a a2016年4月5题(2分)2015年10月11题(2分)(2)进化论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b b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1)选择是进化的动力b b2017年4月17题(2分)2016年10月22题(2分)2015年10月4题(2分)(2)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b b(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b b(4)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a(5)自然选择与生物适应的关系及实例b(6)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的过程及实例a考点一生物的进化1。
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1)生殖隔离:即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2)生物界虽然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但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表现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
2.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1)对生物多样性的解释: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可以发展出多个物种。
(2)对生物统一性的解释:整个生物界有一个共同由来,说明生物界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
3.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1)进化性变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个体间存在可遗传的变异。
第19讲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考纲要求]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2.DNA分子的复制(Ⅱ)。3.基因的概念(Ⅱ)。
一、DNA分子的结构
[巧记] 借图记忆 “3”→三种物质:○、、▭;“4”→四种碱基对应四种脱氧核苷酸;“5”→五种元素:含C、H、O;○一定含P;▭一定含N。 [判一判] 1.DNA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 × ) 2.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 √ )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 √ ) 4.DNA上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U,G=C ( × ) [解惑] 碱基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含氢键越多,结构越稳定,即含G—C(或C—G)碱基对的比例越大,结构越稳定。 二、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条件 模板:解旋后两条母链原料: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DNA――→解旋酶两条母链――→DNA聚合酶形成子链→新DNA分子。 5.方式:半保留复制。 6.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7.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三、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据图①写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将代表下列结构的字母填入图②中的相应横线上:a.染色体、b.DNA、c.基因、d.脱氧核苷酸。 3.基因的本质: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判一判] 1.构成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相等 ( × ) 2.某DNA片段中有100个脱氧核苷酸,则可能的排列顺序为2100种 ( × ) 提示 排列顺序应为4n,n指碱基对数,100个=50对,即应为450种,其中“4”有特定含义,代表4种碱基,不能写成2100。 3.不同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 √ ) [解惑] (1)基因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 (2)原核生物体内也存在基因,但不与蛋白质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