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人教版语文八上第19课生物入侵者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提高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阅读、理解、归纳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难点:归纳总结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引发学生对生物入侵的思考。
2. 文本阅读与理解(20分钟)•学生个别阅读《生物入侵者》,并在阅读过程中标注关键词和理解的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随机抽查小组代表分享总结结果。
3. 课文分析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认为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生物入侵?4. 课文学习任务(15分钟)•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课文学习任务,如填写课文中的关键词释义、摘抄好句等。
•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5. 归纳总结(15分钟)•学生个别或小组归纳总结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随机抽查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展示。
6. 反思评价(5分钟)•同学互评,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图片或视频等展示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2.课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一文。
五、板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2. 过程与方法目标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难点:归纳总结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19.生物入侵者一、教学目标:1、巩固说明文的有关常识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掌握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四、课前准备:1、搜集生物入侵的有关资料2、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五、教学步骤:1、导课:古往今来,人类不仅经历了外来入侵者的种种侵略,还面临着生物入侵者带来的严重危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发现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美国斑潜蝇等30多个外来入侵者动物和水葫芦、大米草、紫茎泽等90多个外来入侵植物种。
来自北美的松材线虫进入中国后,已经造成3500多万株松树枯死,生态损失巨大。
据初步测算,仅林业一项,中国每年因入侵生物造成的损失就达500多亿元。
面对这如此巨大的损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增强环保意识、保持生态平衡是我们当今社会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中心话题。
板书课题《生物入侵者》、整体感知:快速阅读、围绕说明文的有关要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①说明对象:生物入侵者。
由此得出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②说明重点: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
③说明顺序:a、理清文章的结构:引出话题→ 摆出现象→ 探讨因果→ 揭示态度→ 采取措施。
b、明确: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c、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且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d、总结一般规律:演变过程时间序,构造型状空间序,成因规律逻辑序。
④说明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作诠释、列数字、举列子、打比方、说说上述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举例略)用诠释:具体明白(第1节)列数字:用事实说话、引发读者的想象(3、4、5节)举例子:支撑观点、使之更具说服力打比方:通俗易懂,使说明更形象(1、3、5节)、问题探究:①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连普通人都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而生物和生态学家却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的事”。
八年级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1、质疑问难,学会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屏显水葫芦图片,问:图片上的这种植物叫什么?(生答。
)几十年前,我国为了净化水质引进了水葫芦,没想到水葫芦的繁殖能力惊人,现在已给我国造成严重的危害。
请看今年11月27日《大江晚报》的一则新闻:(屏显新闻链接)“绿魔”侵入上海外滩本报上海11月26日电绿!到处是绵延的绿!从11月23日开始,上海黄浦江景观水域满目都是随波漂荡的绿色水葫芦,或呈带状,或堆积成毯,绵延黄浦江中下游水域约20公里,看得游客触目惊心。
对此,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水上环境管理处表示,目前,水葫芦爆发的速度已经超过作业部门的打捞能力,因此黄浦江上游已告“失守”,漏网的水葫芦顺流而下,漂至外滩。
这也是“绿魔”今年首次侵入上海景观水域。
记者昨天在上海浦东滨江大道看到,黄浦江景观水域四处漂着绿油油的水葫芦,尤其是江中心更是形成了两三条绵延数公里的带状水葫芦,如同一条条绿色丝带,在靠岸的滩涂上,被潮水带来的水葫芦更是堆积成片,如同一块块绿毯,而在一些死角处,水葫芦更是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挤得“水泄不通”。
江中,一条打捞船正奋力地捞着水面上的水葫芦,而船上的水葫芦已堆得如同小山一样。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语文第19课《生物入侵者》知识与技能目标:阅读课文,积累字词,获得一些生态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对“生物入侵”理解教学手段:广安新闻;07年《少百科知识报》暑假版;彩色粉笔教学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讲述水葫芦入侵广安的新闻.(广安新闻联播12月9日报道)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
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师板书课题)2、题解: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然后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教师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a.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编写提纲教师用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学生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摆出现象:具体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2、3、4段)探究原因:——(5段)揭示态度:——(7段)采取措施:——(8段)三、写法探究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a.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语文:第 19 课( 生物入侵者 ) 教课方案(人教新资料初二上)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积蓄词语,掌握“抢掠、栖息、藩篱、归罪”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所难免、五彩斑斓、一筹莫展、物竞天择、漠不关心”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认识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认识生物入侵者的相关状况。
3、剖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领会其表达成效。
4、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整体掌握文章内容,提升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并做必需的点拨;经过多种形式议论合作研究,解决问题。
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生物入侵者” ,增强防备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课重难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掌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怎样对待在物种迁徙过程中的“人为干涉”?什么原由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重申“不受同类的食品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方案【一】导入【二】整体感知1、给予下加粗的字注音。
抢掠lüè栖息qī藩篱f ān 归罪 ji ù斑斓〔bān〕〔l án〕失衡〔 héng〕一筹莫展:像手被捆住同样,一点方法都没有。
在所难免:命中注定要遭到祸患,逃也逃不脱。
此刻借指坏状况必定要发生,没法幸免。
物竞天择:生物互相竞争,能适应自然的被选择存留下来。
为非作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意行事。
漠不关心〔 zhōng〕:心里一点也不受感人,一点也不动心。
2、请用自己的话归纳说明本文所介绍的相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生物入侵者是指本来生活在异国异乡、经过非自然门路迁徙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
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余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组成极大的威迫。
3、生物入侵者是经过什么门路入侵的呢?什么原由会增加呢?沟通后明确:因为日趋繁华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 入境;别的,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供给了方便。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生物入侵者》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主题和观点。
3.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文章内容,区分事实和观点。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主题和观点。
三、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2.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生物入侵和环境问题的关注。
提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生物入侵者”的故事,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
2. 阅读理解(15分钟)1.让学生阅读课文《生物入侵者》,并让他们单独完成阅读理解题。
鼓励学生标记或圈出重要信息。
2.分组讨论答案并互相解释答案选择的依据。
3.教师展示正确答案,并简要解释每个问题的答案选择。
3. 文章分析(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题和观点。
提问学生:文章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怎么理解这个观点?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文章的大意,并解释举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
4. 口语训练(15分钟)1.分组讨论:请学生以几个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一个关于环境保护和生物入侵问题的话题。
鼓励学生使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和句型。
2.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5. 写作训练(2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现代生物入侵问题,例如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提供详细的信息和支持自己观点的例子。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本课的学习成果,并鼓励他们关注生物入侵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五、作业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并保护本地生态的短文。
要求字数不少于150字。
六、板书设计以下为板书的设计: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分组讨论2. 文章分析:主题和观点3. 口语训练:小组讨论4. 写作训练:写一篇短文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通过分组活动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和表达观点。
教学设计:八年级(上)语文第19课《生物入侵者》(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下面给大家分享教学设计:八年级(上)语文第19课《生物入侵者》(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共含5篇),欢迎阅读! 篇1:八年级语文上册《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文本研读】细读《生物入侵者》,掘其文本特质以下:一,词语如“移民”“生物入侵者”“天堂”若干,披引号于身,齐聚一文,构成“华丽阵容”。
“服饰"标明,这些词语在句段中并非用其本义,表其本身,而是用其比喻义,身份是客(喻)体,是把别的事物比作了它们。
这种带引号标识的打比方,除了兼有“生动形象”的说明效果外,更凸显表达的趣味性,简言之:有趣。
二,几个中心自然段,每每用核心句陈述说明要点后,立即举上例子给予支撑,一例二例三例,不一而足,让人信服十分半点无疑义。
全文运用举例子十多处,其效果亦可简言之:有力。
三,本文虽为说明,但推出成语方阵,组成一道语言典雅的风景线。
且看异国他乡安家落户为所欲为物竞天择……在语文课上赏玩美的语言风景是干自己的本分。
语文课姓语,说明文概莫能外。
四,生物入侵系大话题,科学原理(知识)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普及紧迫性。
课文全举外国例,说外国情,不涉中国一言,不免有隔岸现火或远水不解近渴之疏离。
有此缺口亦妙,我来补之,补之以本国我土入侵状貌,将课文内容简缩例子化,与鲜近新材料相并有机整合,由远而近,由人而我,激发虞思,培养科学精神,涵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计】一、导入——咄咄怪事(PPT展示)老师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看到的一则新闻:一个老人到一家诊所就诊,讲了一件咄咄怪事,他在自家鱼塘捧水洗手,冷不防从鱼塘里跳起一条鱼咬到他的中指,并且死死咬住不放,他吓坏了,把鱼弄死,死鱼才松了口,就立马来诊所诊治。
医生听了十分惊奇,一边给老人治伤一边问老人,这条鱼颜色鲜艳,非常好看,是不是?老人说是;你最近在鱼塘除了看到这种鱼,你养的其它鱼种很少看到了是不是,老人说是;这种鱼过去养在鱼缸里的,是老外鱼对不对,老人很惊奇说你怎么知道的,这是我儿子旅游时从国外带回来的,先是养在鱼缸里,我看它好看,想养在鱼塘里让它繁殖赚钱。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知识和技能目标:1.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状况。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技能。
过程和方法目标: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立场和价值观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加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爱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次,把握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为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损害这两个条件?教学方法:1.以同学自读为主,老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同学自读,援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老师只作须要的点拨指导。
2.争论法。
同学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有争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生疏。
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今日,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役作一番考察。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同学阅读思索。
a.本文除了告知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b.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质疑问难、沟通互动。
小组内沟通:〔1〕同学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沟通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2〕将预习中发觉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假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班上沟通: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缘由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立场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用的相应措施。
三、编写提纲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结构图示,要求同学在空缺处填上相关内容。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摆涌现象:--( 段)《生物人侵者》探究缘由:--( 段)揭示立场:--( 段)采用措施:--( 段)四、写法探究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纳的说明顺次a.常见的说明顺次有哪些?本文采纳了什么说明顺次?b.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次的好处。
生物入侵者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据光明日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
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
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
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二、订正字音:三、整体阅读:1、理清文章的结构:生 1、①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物 2、②-④摆出现象: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入 3、⑤探究原因: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侵 4、⑥-⑦揭示态度: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不同态度。
者 5、⑧采取措施:写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
2、文章是怎样介绍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具体说明了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造成生物入侵的现象。
举了三个例子,如“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
3、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又是什么呢?主要是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本文是事理说明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
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5、本文主要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
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生物入侵者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据光明日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
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
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
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二、订正字音:
三、整体阅读:1、理清文章的结构:
生 1、①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物 2、②-④摆出现象: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入 3、⑤探究原因: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侵 4、⑥-⑦揭示态度: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不同态度。
者 5、⑧采取措施:写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
2、文章是怎样介绍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
具体说明了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造成生物入侵的现象。
举了三个例子,如“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
3、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又是什么呢?
主要是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本文是事理说明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
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5、本文主要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
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
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打比方。
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
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四、质疑:(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
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
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
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
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2002年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五、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
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