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朱自清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9
专题01春-朱自清知识讲解1.作者与背景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绿》《背影》《春》等脍炙人口,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期间,是一篇有风格演变痕迹的散文。
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因此,对于春天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2.知识积累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lǎngrùn):明朗润泽。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yùnniàng):原意是酿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炫耀。
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黄晕.(yùn):昏黄,不明亮。
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影或色彩周围模糊的部分。
烘.(hōng)托:中国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舒活:舒展、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计,打算。
落地:这里指婴儿生下来。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喉咙.(lóng) 16.笼.罩(lǒng) 17.嘹.亮(liáo) 18.撑.伞(chēng)稀疏.(shū) 20.巢.(cháo) 21.眨.(zhǎ)眼 22.应和..(yìnghè)抚.(fǔ)摸 24.蓑笠..(dǒusǒu)..(suōlì) 25.抖擞3.理解主旨本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它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让人看到希望、感到力量,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然向前。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4.识记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能力目标1.提高朗读和默写能力2.培养文章赏析能力3.锻炼语言表达能力4.增强写作技巧运用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2.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3.激发写作兴趣和热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2.品味优美的语言描写3.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4.感受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细腻的观察视角2.体会散文优美的语言特色3.把握春天景物的动态描写4.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春天的图片视频3.相关背景资料4.板书设计图5.课堂活动设计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内容2.查找生字词3.积累春天素材4.准备朗读片段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春天视频导入o激发学习兴趣o创设学习情境1.提出问题引入 "同学们看了视频,能说说春天给你们什么感受吗?" o引导学生观察o分享春天印象第二环节:初读感知(1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o展示朗读要求o示范读音节奏1.学生自读课文o标注生字词o划出优美句子1.检查读音o纠正读音错误o指导朗读方法第三环节:深入讲解(20分钟)1.分析文章结构o引导学生分段o概括段落大意1.重点句子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o分析拟人手法o体会表达效果1.词语品味o"嫩"字的运用o"遍"字的效果1.修辞手法探究o找出比喻句o分析拟人句第四环节:拓展提升(10分钟)1.课堂练习o默写重点句子o仿写优美句子1.能力提升o口头表达训练o观察描写练习第五环节:总结作业(5分钟)1.课堂小结o回顾知识要点o强调学习方法1.布置作业o朗读课文o写春天观察日记o积累春天素材五、板书设计【春】●作者:朱自清●结构:一、小草:初春的喜悦二、柳树:春天的舒展三、桃花:春天的热闹四、春雨:春天的滋润●特点:a.细腻的观察b.优美的语言c.生动的描写d.丰富的感情六、教学反思设计亮点1.多媒体辅助教学2.互动环节丰富3.注重能力培养4.关注情感体验可能问题1.时间把控难度2.学生参与程度3.个别环节衔接4.作业量合理性改进建议1.精简教学环节2.增加互动机会3.优化时间分配4.调整作业设计七、课后延伸拓展阅读1.《匆匆》朱自清2.《春》叶绍钧3.《春天》杨少华写作练习1.写一篇春天的观察日记2.以"春天"为主题的散文3.模仿课文写一处景物实践活动1.春天植物观察2.春游写生创作3.春天摄影作品八、评价标准课堂表现评价1.朗读水平(20分)2.回答问题(20分)3.课堂参与(20分)4.合作学习(20分)5.练习完成(20分)作业评价标准1.完成质量(40分)2.创新思维(30分)3.语言表达(30分)注意事项1.关注个别差异2.及时检查反馈3.鼓励大胆表达4.注意朗读指导5.把控教学节奏【教案编写:张老师】【审核:李主任】【使用日期:2024年春季学期】。
春朱自清七年级上册语文笔记一、文章整体感受。
这篇文章啊,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把春天的美景啊,那是描绘得淋漓尽致。
读着读着,你仿佛就能闻到那股清新的泥土味儿,看到小草从土里偷偷地探出脑袋,感受着春风轻柔地抚摸着你的脸。
朱自清先生的文字啊,特别有魔力,能把你一下子就带到那个生机勃勃的春天里去。
二、文章结构分析。
文章开头啊,就像是一个热情的开场白。
作者盼望着春天的到来,那种急切的心情,就跟咱们盼着放假出去玩儿似的,让人感同身受。
然后呢,他就开始细细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象啦。
先写的是春草,你瞧,“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偷偷地”“钻”用得多妙啊,把小草那种悄无声息又充满活力的劲儿给写活了,就好像小草是个调皮的小娃娃,趁着大家不注意,偷偷地跑出来玩耍啦。
接着就是春花啦。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个“闹”字,让整个画面都热闹起来了,感觉那春天的花园里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春风呢,也没落下。
“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比喻真是太贴切了,让人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柔和温暖,就像妈妈轻轻摸着你的脸,那叫一个舒服啊。
还有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这一连串的比喻,把春雨的细密、轻盈的特点写得清清楚楚,仿佛你站在雨中,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细细的雨丝轻轻地落在你的身上。
最后啊,作者又写了春天里人们的活动,孩子们放风筝,大人们也都出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这让咱们看到了春天不仅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啦。
三、好词好句积累。
这里面的好词好句那可多了去了,咱得好好记一记。
好词像“朗润”“欣然”“花枝招展”等等。
“朗润”形容的是山的颜色一下子鲜亮起来,充满了光泽,用在描写景物的时候特别合适;“欣然”就是很愉快、很开心的样子,能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花枝招展”用来形容人打扮得十分艳丽,走在路上就像花儿一样吸引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