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因素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1.71 KB
- 文档页数:6
227在底水油藏的开发过程中,水平井因其具备生产井段较长、泄油面积广、井底压降较小等优势被广泛采用于各大油田。
底水油藏往往存在非均质性严重、底水层活跃以及地层原油黏度较高等特点,深入研究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对于实现其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A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储层属于中—高孔隙度(21.5%~31.5%)、特高渗透率(1255.8~6042.7mD)储层,夹层分布广泛;纵向上分布着29个底水油藏,呈现“上稠下稀”的分布特点,底水能量充足。
在开发因素基本相同条件下,不同含水上升规律主要是多种地质油藏因素的共同耦合的结果[1-3]。
以往对含水上升规律影响的研究较多着重单一的开发参数,理论公式又不能全面地表征各种地质油藏参数的影响。
本文基于油藏实际数据,建立油藏典型模型。
根据对A油田油藏的实际动态分析,得出不同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基于油藏数值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主控因素[1]。
1 区块含水特征分析截至2022年底,A油田底水油藏共有开发水平井51口,综合含水率为97.6%,采出程度为45%,其中46%的井含水率大于60%。
含水上升模式总体可分为四类:Ⅰ “厂”型,Ⅱ “凸”型,Ⅲ 过渡型“凸”线,Ⅳ “S”型。
针对不同的含水上升模式,使用七个特征值:N 0,N 1,K 1,f 1,N 2,K 2,f 2和2个初期指标(如图2)来对四种类型进行了定量描述。
针对四种含水上升模式,从油水黏度比、夹层位置和夹层大小、水油厚度比、油柱高度等角度进行多因素分析。
经过统计南海东部A油田实际动态,得到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四种含水上升模式,如表1-2所示[2]。
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因素分析——以南海东部A油田为例税敏1 彭攀1 郑洁2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2.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28摘要:南海东部A油田是典型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增产改造开发区,在开发过程中,不同油层与油井含水上升规律存在明显差异,制约了该油藏的高效开采。
关于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若干问题
李传亮;朱苏阳
【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
【年(卷),期】2016(028)003
【摘要】针对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的一些定量分析指标不够明确,及含水率上升与地质特征的对应关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利用油藏地质模型和实例分析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含水率上升速度的定量分析指标,给出了水淹速度的评价指标及油井见水时间与底水类型的对应关系,并定义了2种非均质性,即离散型非均质和连续型非均质.离散型非均质性油藏和连续型非均质性油藏的含水率曲线分别呈阶跃式上升和连续上升.孔隙型介质的相渗曲线因高毛管压力而呈曲线形态,决定了其含水率上升曲线也呈曲线形态;缝洞型介质的相渗曲线因低毛管压力而呈对角直线,决定了其含水率上升曲线也呈直线形态.
【总页数】5页(P1-5)
【作者】李传亮;朱苏阳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成都6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1
【相关文献】
1.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以Y2油藏西北区为例 [J], 张辉;彭小东;刘鑫;段策;李军;李正健
2.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因素研究—以临盘油田某底水油藏水平井为例[J], 康博韬; 肖鹏; 孙依依
3.大倾角厚层轻质油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及挖潜措施研究 [J], 王永平;朱志强;房娜;陈晖;孟智强
4.大倾角厚层轻质油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及挖潜措施研究 [J], 王永平;朱志强;房娜;陈晖;孟智强
5.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分析及问题探讨 [J], 姜季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塞油田坪桥区长2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正确地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是实施油田稳油控水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弄清哪些因素是必然的、哪些因素是人为造成的、哪些是可以通过后期措施加以调整的,才能为油田的开发、调整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油田的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坪桥区长2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常用含水预测方法的特点,研究了边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还通过分析影响含水上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控制含水上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一些建议,对指导该类油藏的开发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标签:边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油田开发;治理方法1 坪桥区长2油藏概况1.1坪桥区长2层地质概况安塞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中东部,该区地层产状平缓,地层倾角0.5度左右。
坪桥区长2油藏位于陕西安塞、子长境内,面积约154km2,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大部分含油层呈现出受鼻隆构造控制的团块状和条带状分布特点。
1.2 目前开发现状坪桥区长2油藏共有采油井总井150口,开井105口,日产油水平89吨,平均单井产能0.84吨,综合含水80.8%,动液面627米,地质储量采出程度5.9%,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34%,可采储量采出程度34.02%,可采儲量采油速度2.05%;注水井总井38口,开井33口,日注水平688方,单井日注21方,月注采比1.43,累计注采比1.12。
目前影响长2油藏高效开发的主要矛盾是含水上升,控制含水上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长2层含水上升规律分析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常用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来表示,它是对水驱油田进行动态分析的一条基本曲线,其形态及位置综合反映了地层及油水性质、开发方式、工艺措施的水平。
我国在50年代就着手对水驱开发油田含水上升规律进行研究,根据我国的油田特性,提出了许多计算公式,根据这些公式的特性,将其大致分为三种方法:经验公式法、水驱特征曲线法和实际生产数据拟合法。
技术应用与研究一、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研究1.水平井概况A断块2010年投产水平井8口,油层钻遇率83.8%,有主体带大面积河道砂钻遇率高,窄小河道钻遇率低。
初期产能较高,截止2015年已累计产油10.8512×104t,单井日产液10.2t,日产油4.82t,综合含水52.7%,平均流压5.04MPa。
2.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结合实际生产研究水平井含水变化 结合水驱特征曲线利用PEoffice软件的ProdForcast模块筛选出最适合水平井开发规律的水驱特征曲线,结合实际生产数据,拟合出最终采收率较高且较为合理的值,得出相应的采出程度下的含水变化。
分析B 井开采历程,该井经历了高产低含水阶段;含水上升阶段;细分受效、投注受效、加密调整受效三个阶段。
分析采出程度和含水关系曲线,B井无水采油期较长,无水采油期的采出程度达到10%;目前水平井采出程度达到25.80%,在相同含水情况下,比Q区高17.8个百分点 。
通过上述对水平井B井的分析,挖掘符合水平井各个阶段方案措施调整潜力:(1)充足的地层能量是初期高产的基础,J、K井由于投产初期地层能量较高,不能直接投注,因此先排液后转注。
(2)精细的调整是稳产的必要条件:①精细分层,保证供液能力,水平井投产后周围有L、K、M、J四口注水井,对水平井周围水井进行精细分层,加强注水,保证水平井的供液能力 ; ②精细调整,优化平面注采,对周围四口油井进行调参,调参的原则是:趾端油井调小参,憋高流压,使得水井的注入水从水平井的趾端向根端均匀驱替;根端油井调大参,进行放产,降低根端的地层压力。
通过平面压差变化,扩大水平井区平面波及范围; ③加密调整,完善注采关系,在水平井井区打加密调整水井2口,对水平井周围新老井的调整原则是:水平井趾端:加密水井加强注水,老井控制注水;水平井根端:加密水井控制注水,调整后水平井液量流压上升。
应用以上水驱特征曲线预测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分析方法,对其余7口水平井逐个进行分析归纳,两口水平井属于平面注采关系及其不完善,其余5口水平井注采关系则相对完善。
影响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地质因素分析舒通燕,宋丽娜,徐 越,董丽艳(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第一油矿) 影响含水上升的因素可分为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两类,地质因素是油层的固有属性对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开发因素是开发调整过程中采取的一些调整方式和调整措施对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
这里主要介绍分析地质因素的影响。
影响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地质因素主要有三项:一是油层的非均质性;二是原油粘度;三是含水阶,不同的含水阶段,含水上升规律有很大差别。
1 非均质性严重,含水上升速度快为了研究油层非均质性对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设计了不同渗透率级差下的两层模型,其含水上升规律见图1,油层的非均质程度越高,含水上升速度越快。
在中、高含水期,油层非均质程度对含水上升的影响较大,到了特高含水期,即含水高于90%以后,油层非均质程度对含水上升的影响作用相对变小。
图1 油层非均质性对含水上升率影响数模关系曲线2 油水粘度比高,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凸向含水轴原油粘度是影响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的重要的因素,随着油水粘度比的增大,含水上升速度加快。
图2是应用油水相渗曲线计算出的不同油水粘度比对含水上升规律影响的关系曲线。
可以看出,随着油水粘度比的增加,中高含水期的含水上升速度会大副度加大。
图2 不同油水粘度比下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前苏联M.M.伊万诺娃根据注水开发的一些油藏的资料绘制了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根据含水上升变化规律,可将这些油藏划分为三组(图3)。
图3 水驱砂岩油藏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第一组油藏油水粘度比在3左右,这组油藏含水率曲线沿坐标的对角线延伸,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速度几乎保持不变。
40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年第13期 收稿日期:2008-02-15作者简介:舒通燕(1972-),男,黑龙江大庆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油藏开发管理工作。
第二组曲线位于第一组曲线的右侧,这是一组低粘油藏,其油水粘度比小于3,这组油藏低含水期含水上升慢,采出程度高。
番禺油田薄层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特征李林;罗东红;陶彬;贺小慧;薛永超;杜玉桥【摘要】以番禺油田薄层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为例,将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特征类型划分为开井水淹型、快速水淹型、阶梯上升型和爬坡型4类,根据油藏实际地质特征、流体特征和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类型影响因素,并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特征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夹层范围、原油粘度、避水高度和水体厚比.夹层范围越大,原油粘度越小,单井含水率上升越缓;避水高度越小,水体厚比越大,单井含水率上升则越快.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类型是驱替模式、原油粘度、水平井避水高度和油藏水体厚比等耦合影响而得到的结果,由此制作薄层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不同含水率上升类型影响因素定量组合表,该表可广泛应用于预测单井生产动态类型、水平井是否存在工程问题及历史拟合迭代建模等.【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6(023)003【总页数】5页(P106-110)【关键词】薄层;边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特征;番禺油田【作者】李林;罗东红;陶彬;贺小慧;薛永超;杜玉桥【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6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6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6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5番禺油田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西端,包含31个油藏,其中稠油油藏有15个,油藏的平均厚度为3.2~14.5 m,平均含油高度为0.1~8.8 m,含油高度大于2 m的油层有10个,属于薄层强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
水平井具有泄油面积大、能有效抑制含水率上升、提高油井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边底水油藏[1-2],其开发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3-5],并且是多种因素耦合影响的结果。
油藏的开发规律分析及注水探讨摘要:某油田切6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切可里克地区,开发现状可以看到,投入开发以来,在储层综合评价以及开发实践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论证开发技术政策,在开发前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随着油田注水开发工作的进行,实际生产中遇到了新的挑战,目前油田开发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对开发过程中的油井见效规律、含水上升规律以及产量递减规律等开发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油藏合理的开发方式进行探讨,以指导油藏的后续开发工作。
关键词:油藏;开发规律;采油指数1、采液、采油指数变化采油指数是指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日产油量,它是表示油井产能大小的重要参数。
采液指数是指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日产液量。
在不考虑流体性质随压力变化的条件下,采液、采油指数的变化主要和油水相对采油指数曲线特征:①低渗透油藏储层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油水渗透率有关,因此储层相渗特性决定了采液、采油指数的变化规律。
某油藏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及无因次产液、两相流动区域窄,最终驱油效率较低;②随含水饱和度上升,油相相对渗透率急剧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却抬升缓慢,渗流阻力大,油水前缘突破至井底,油井产水后,产液量、产油量均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③从无因次采液采油指数曲线上反映出,油水前缘突破至井底,油井产水后,产液量、产油量均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并产量降低趋势持续到整个开发始末,使靠体液延长稳产期的方法受到限制。
根据油藏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及分流量公式,作出切6区E1 3油藏油藏无因次采油指数和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曲线,从曲线可看出,无因次采油指数随含水上升而下降,符合低渗透、低粘度油藏的一般特征,当含水上升到90%时无因次采液指数未上升到1.0,说明油藏提液潜力较小,依靠提液保持稳产的难度大。
2、油井见效规律某油藏见效特征表现为日产液、日产油稳定或上升,含水稳定,动液面稳定或上升。
统计区块12口,见效井12口,见效程度100%,见效周期5-10个月,平均8个月。
油藏含水上升控制因素及治理对策作者:尹述健纪耸峰王义俊苏小明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姬塬油田池228长8油藏自2010年开发以来,含水上升率逐渐增大,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剖面、平面矛盾加剧,水驱油效率降低,控水稳油形势严峻。
本文通过分析油藏含水上升控制因素,评价历年治理效果,结合目前开发形势和技术政策,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长8油藏;含水上升;治理效果;稳产技术1 油藏开发概况①砂体构造:池228长8油藏整体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砂体构造相对平缓,局部存在小型鼻隆构造,内部隔夹层发育,连续性较好,整体不发育边底水;②物性特征:池228长8油藏具有“低渗、低压、低产”特征,天然微裂缝发育。
低渗:平均孔隙度12.2%,空气渗透率1.5mD;低压:原始地层压力19.7MPa,压力系数0.7;低产:油层无自然产能,需压裂改造及注水;③开发概况:池228区2009年投产开发,2012-2013年规模产建,采用460m×150m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开发。
截止2017年12月油井开井96口,日产液374吨,日产油108吨,综合含水71.1%,采出程度2.89%,采油速度0.31%,注水井开井38口,日注水量810方,月注采比1.87。
2 含水上升控制因素池228油藏开发以来表现含水上升形势严峻,历年含水上升损失油量在20t左右,基本表现为三个阶段:2013-2014年主要是裂缝型见水,含水上升幅度大;2015-2016年受吸水剖面变差、水驱不均导致孔隙型见水以及局部化堵失效;2017年以来主要是低压低产井渗流条件变化导致含水上升,含水上升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
经过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含水上升控制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中部微裂缝发育,主向油井见水严峻;平面物性差异大,注水突进见效即见水;水驱动用程度下降,水驱效果变差;深部调剖失效,含水再次上升;压力保持水平下降,油水两相渗流改变。
清洗世界Cleaning World 第36卷第10期2020年10月综述专爲文章编号:1671-8909(2020)10-0104-002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分析及问题探讨王红(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沈阳釆油厂,辽宁沈阳110316)摘要:随着油井开采的不断深入,会出现见水的情况,导致油井内部的含水量明显提升,彩响油田的产量,甚至直接导致油井关闭,无法正常生产。
对此,在油藏开采过程中,分析其含水上升规律能够更好地衡量油井的含水量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含水量变化。
根据这一油井含水量的变化规律,选择和恰当的处理方式,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
本文对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加以分析,以便在实际开采工作中,更好的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把握,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
关键词:油藏;含水;上升规律;见水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0引言在油井开采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注水开采的方式,本身地层含水量较高,再加上注水开采的影响,导致油井内部的含水量明显提升。
从油井开采过程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油井中的水主要来自于注水开采的水量和油井内部本身的水量。
根据油井开采的不同阶段,见水时间也会有所差别,相应的油藏含水上升规律也并不相同。
为了进一步保证油井的正常产量,需要分析油藏含水上升规律,这样能够对油藏进行动态分析,也能够找出最为理想的解决方案。
1油藏含水上升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油田开发效果,找出影响油藏开发的因素,其中有藏含水量增加是影响开采效率的主要因素,借助模型来展开深入分析。
1.1理想状态下的模型结合油田开发工作的具体实施,选择了反九点均匀理想模型这一单层均质模型作为基础,同时选择了反九点井网。
通过模型分析,可以看出现有开发的油井,在注水开发之后需要确保注水开采的平衡,避免污染经济,影响到之后的油藏开采。
在压力因素不变的前提下,随着采出层程度的增加,含水率会急速上升,然后逐渐的趋于平缓,呈缓慢上升趋势。
含水上升率也会随着油藏含水量的升高而呈现先急速上升,然后趋于平缓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