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 格式:docx
- 大小:20.07 KB
- 文档页数:3
人与自然作文(集合15篇)人与自然作文(集合15篇)人与自然作文1美丽的大自然好似一个魔术师。
给春涂抹上淡淡的翠绿,赠予夏一抹深绿,又为秋染上耀眼的金色,再给冬披上一件白色的大衣;叮咚的泉水唱着轻柔的调子,波澜壮阔的大海则打着节拍,那些小小的歌唱家们伴着清风也展示起了自我婉转的歌喉;大自然中美丽的图画则是那些个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山林。
多完美的景象啊!但是,这样的景色,这样的完美,因为人类的欲望已经所剩不多,到处可见的是名叫“高楼大厦”的树;流动着的河是名叫“汽车”的水滴组成的;美丽的山已经易名为“工厂”;美丽的蓝天白云似乎也装起了高贵,披上了黑色的纱衣。
天啊~!那个美丽的地球自然村呢?她到哪里去了?哦,原先她还在,只但是是换成了苍老的容颜。
这些,正是她那些儿女们所一手造成的~!人与自然难道就不能和平共处吗?只要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自然母亲是不会亏待人类的~!但是此刻呢?人类无节制的索取,使得自然母亲伤痕累累,也加快了地球资源的减少。
愚蠢的人类啊,你们真的是在明知故犯啊~!一边口口声声的说环保,一边又加大索取,这就是你们爱母亲的表现吗?行动!行动!用实际行动来实行环保,为子孙后代积点福吧!!人与自然作文2我们与大自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大自然向我们提供了一切生活所需要的物质。
我们应该感激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这天,天气十分晴朗。
风和日丽,妈妈决定带我去野外郊游,领略大自然的风采,娇姿。
“哇”这儿的空气十分新鲜,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各色各样美丽娇艳的花儿。
一棵棵大树挺立在草地的四周,像一位位战士保护这片“神圣”的土地。
“咦,那边有人,他在干什么?”我奇怪地说,“妈妈,我过去看看。
”我急冲冲地跑了过去,啊,他在砍树。
树为我们付出那么多,书用来执照纸张都是给我们用的。
他那么做,太不应该了,就等于在浪费资源。
“叔叔,您砍树是不应该的,您可以别再砍吗?”可能是我真挚的眼神与语言打动了他,他回家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概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鱼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
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中国的古人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其实就是讲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
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
荀子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这些都是讲要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
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人与自然、人与人两种关系的实质及其区别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形成的两种最基本的关系,人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此展开。
这两对关系既相互独立,各有各的适用范围,又相互影响和制约。
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更为根本或者说是更为优先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则是派生的。
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关系的展开都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
当今一系列环境问题突现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两种基本关系,尤其是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演变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是此时并不构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为那时人类还没有存在。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应然而生。
人生活于自然界,人的活动必然对自然界产生影响,而自然界也必然对人产生影响。
人首先是自然界的产物,既是自然界发展进化的结果,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自然属性。
这就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永恒依赖,人类不论多么聪明,有多大能力,也不论社会如何发展、科学技术如何进步,都不能脱离自然界。
人永远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这就意味着人不能破坏自然,不能对抗自然,只能保护自然,合理改造和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是在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人还是一种有理性思维的动物,具有社会属性,这是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
人是自然界唯一具有理性的动物,有理性就能思维,就有自我意识。
能思维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得人对周围环境不仅仅是适应,而且还进行改造,以便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而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
有自我意识,人就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就能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形成相对独立于自然界的主体,而不是像其他生物一样永远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与自然相对立的一极,也就无从谈起它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因为它们本身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人有理性思维,有自我意识,能与自然界进行有意识的物质能量交换,才形成了特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形成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新产物,即“人化自然”。
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实践自然人与自然关系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呼吸空气,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不能饮水,那么,人类就将灭绝。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
工业化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不断改造自然,为人类创造大量财富,造福人类。
但同时也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招来自然对我们的抱负。
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重温恩格斯的教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19世纪中期,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量论述,其基本观点在今天看来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有些话已经成为经典言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观点,特别是到了近代社会,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往往把自己摆在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
针对这种观点,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随着自然科学的大踏步前进,“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
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在恩格斯看来,人不是处于自然的外部,而是自然的产物和组成部分。
他讲的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就是指人本身具有作为自然的产物并始终归属于、依存于自然的属性。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实践使人类渐渐从统一中分化成为一个特殊的物种,人类产生以后,就总是对自然有着这样那样改造,虽然从生态意义上来说人类还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但是从本质上说,人类更像是既想脱离自然、超越自然但又不愿离开自然的自身矛盾体。
离开了自然,人类就失去了生活的原材料,必然不能生存下去,但人类又不甘心自然的生存着,想要通过改造自然达到自己高于自然的生活。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是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十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解
人与自然是指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互动性强的关系。
它强调人类是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不能孤立于自然之外。
理解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相互依存与相互影响: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类依赖自然提供的水、空气、食物等资源来维持生存;而人类的活动也在不断地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气候等的改变。
2. 共享命运:人类与自然共同面临各种挑战和威胁,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
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最终会对人类自身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人类与自然共享命运,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 环境伦理与和谐共处:人类需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包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开展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系统等。
同时,人类也需要调整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避免过度损害自然环境。
总之,人与自然是共同构成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共享命运。
只有通过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人与自然的分论点人与自然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相互作用和影响。
以下是关于人与自然的一些分论点。
分论点一: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生物和环境共同存在。
人类的生命活动和行为受制于自然规律,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支持。
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
分论点二: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生产等活动导致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的加剧。
人类的开发和利用行为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采和消耗,使得许多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和极度稀缺的局面。
分论点三:人类需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人类需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以确保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保护自然环境不仅是为了保护其他生物的生存权益,也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人类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降低资源消耗,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分论点四: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人类应该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我们也应该尊重自然界的权益,不破坏和破坏生态系统,不滥用和滥用自然资源。
分论点五:人与自然的互动和共生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和共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人类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自然界也为人类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创造力,让我们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
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和共生关系体现了自然界的智慧和人类的智慧。
总结起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与自然界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
人类需要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共同追求可持续的未来。
Don't believe everything you see, don't say everything you know.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人与自然环境的作文(通用12篇)人与自然环境的作文1如果说大地创造了我的躯体,那么自然则赋予了我灵魂。
大自然里神秘的宇宙、奇妙的生物世界给我无穷的精神享受与欢乐。
可是人类的一些行为使大自然的物种逐渐减少、景观遭到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我的灵魂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使我的灵魂感到舒服、心旷神怡,然而人类的滥垦滥伐带来了泛黄的大风暴,使得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我的灵魂,损害着我的躯体,伤害着创造我躯体的大地。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所以我们要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美化自然。
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请记住,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人与自然环境的作文2闲得无聊,我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副别有情趣的照片:一位参观猴园的旅行者,身上跳来了两只顽皮,机灵,大胆的猴子。
它们对人熟视无睹,表现得一点都不羞涩,一点都不胆小。
一只猴子捂着这位旅客的眼睛,并亲切地靠在他脸上,像跟他开玩笑,又像在给他说悄悄话;另一只,则把一只手搭在那人的头顶上,凝望着后方,好象在发呆。
真不拘束!而那个人却毫不介意。
他喜爱那些小猴子。
看了这副照片,我心中油然而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生活的感动。
我被这一点震撼了。
一个旅行者,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球人,竟然能坦然接受猴子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
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境界啊!猴子用真心的信任欢迎他,他用真心宽宏大量的行动回报猴子。
这是对猴子最好的答复。
猴为人友,人为猴友,这种友谊是最美好的,也是最感人的。
其实,我觉得,每一个人心中都拥有着一颗与大自然互敬互爱的,亲近大自然的美好的童心,那就让它展现出来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人离不开大自然的帮助,大自然也离不开人的呵护!珍惜这大自然吧!热爱这大自然吧!亲近这大自然吧你会从中得到一份启示!人与自然环境的作文3一次游山玩水,使我对水和石的和谐共处有了颇深的感触。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自然,人类也许早已经消亡了。
而在现代社会,自然与我们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我们生活在城市的混乱嘈杂中,很多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外面的自然世界在发生什么。
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呢?一、依存关系首先,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依存关系。
我们依赖自然提供的氧气、水、食物和其他生存资源。
我们的生命和繁荣取决于我们如何管理和维护自然。
但人们常常忽略这一点,忽视自然和环境问题,这样我们就会破坏我们生存的环境,进而威胁我们的生命和生活。
1. 水资源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资源之一。
我们需要水来饮用,用于食品的生产和农业的灌溉等。
但在近些年,水资源污染和短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污染的水会引起人体健康问题,短缺的水会导致粮食短缺,经济和环境上的影响会愈加严重。
2. 森林资源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也是依赖它生存的。
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减少全球变暖的影响。
森林资源也提供着大量的木材和其他工业原料。
然而,过度的伐木和森林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严重时还会导致自然灾害。
二、生态平衡其次,人与自然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生态平衡关系。
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环境之间能够相互依存、相互适应和相互制约的一种状态。
人类和自然同样是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也同样需要理解和尊重生态平衡。
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吸取二氧化碳、水的净化和食物来源等全部的生态服务。
但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动植物的灭绝,可以导致一定的生态平衡。
2. 生态系统平衡生态系统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能够相互依存而不影响系统的稳定状态。
许多人类活动,如工业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农业生产等,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影响,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和尊重生态系统平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它。
人与自然
一、事例素材
1.伦敦烟雾事件
2.星野道夫,执一把摄影机记录下他眼中的自然。“给予我们鼓励勇气的,可能不是谁曾说过的话,而是
那曾经看到的风景。”正如星野道夫所说,他一个用生命爱自然的摄影机的人。他拿起摄像机,行走在自
己设置好的轨道上,他穿梭于阿拉斯加的山脉,行走于堪察加半岛的冰河。在他的镜头下,凶残的熊变得
憨态可掬,高傲的天鹅也平易近人。星野道夫把人生看成是一场漂泊,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
方安住,对自然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自然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数十载流年似水,
磨不去他对自然的忠诚,他用生命幻化成最后的相片,是自然中最悲壮的风景。自然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远不老。任凭岁月磨灭,依然鲜活。正如星野道夫所做的他的心属于自然,他与自然共舞。他用他永不
止息的步伐,告诉我们,应该尊重自然,和谐相处。
3.科学家通过调查,列出一组数据: 100年前,地球上每4年就有一种动物灭绝; 80年前,地球上每1年
就有一种动物灭绝; 50年前,地球上每1个月就有一种动物灭绝; 20年前,地球上每1天就有一种动物灭绝;
现在,地球上每13分钟就有一种动物灭绝。
4.保罗·麦卡尼
假 如你和我一样,被北极美丽的生态环境深深吸引着。请前往“与我们一起拯救北极”的页面,与全世界
各个行业的杰出人士一起,动员更多亲朋好友加入这项极具意 义的活动中来。在这个网页中,加入我们,
你会收到来自北极保护项目的更多讯息,引领你深入理解和支持北极守护项目。这仿佛在太空中我们所看
到的地球上升的 景象,在那儿,一个新的群众运动如黎明般徐徐升起。就让我们在海平上画上一条界线,
齐声向污染者说:“你不可以再前进了!”
5. 电台司令主唱 汤姆·约克
“我们必须制止石油巨头们挺进北极。一场在北极的漏油事故将毁灭这块土地令人屏息的美,同时燃烧石
油只会增加我们所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气候变化。这就是我 为什么要支持这场战役。无论何时当我凝
望北方,我的名字将根植于地球最顶端的海底深处,成为我们承诺加入拯救北极一分子的永久声明。”
6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
说马丁·格林是“盗火者”一点也不为过。
1974年,马丁在澳洲南威尔士大学成立了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小组,专注硅太阳电池的研究。而同在70
年 代,欧美国家遭遇能源危机,美国的对策之一就是投入史无前例的资金去发展太阳能电池产业。“而我
们,”马丁回忆起实验室成立早期,“由于资金不足,只能使 用最简单的设备进行,有些设备还是我们去
废弃金属堆中捡回实验室的。”尽管如此,在马丁的带领下,这个澳洲的小团队也开始取得进展。“1983
年,我们打破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就是在硅片的转化效能上,两年后,成功地把效能提高到20%。到现在能
进而提高到25%——这个纪录我们至今还是世界范围内的保持者。”
二.语段素材
1. 陪伴你的,有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板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啼,充满果汁
的空气,仍在饶舌的蟋蟀......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红或蓝的牵牛花,隐隐战栗的荆条,一两
滴被蛐声惊落的露珠,月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2.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资源并非供人消费的,也无须人类命名和确认。像日月星辰一样,它们有自在的
意义、目标和使命。人最恰当的态度,就是以远眺的方式保持敬畏和憧憬,而人唯一获得的,就是一片原
始圣地在内心激起的美好情愫和宗教暖意。
3. .沧海一粟,云天一埃。人类,不过是个偶然,不过日光和月光下的一群生命蝌蚪,不过是宇宙恩泽下
的一条灵性的小溪,背叛了这一本分,才是悲剧开始。„卑微,乃人类最大的美德。或许也是最后的美德。
——王开岭《古典之殇》
4.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一株草,一
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任何一株草的死亡
都是人的死亡。 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5.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6.当我开始记录大自然,我想要以独有的眼光观察自然,并且描绘下来,将我自己摒弃在画面之外。我认
为不同于个人生活的日记,一本自然日记理应只与自然有关。然而,我很快发现,我也是自然世界的一部
分。我,也有阴天和晴天,在户外活跃于安静居家的日子,狂风暴雨、乌云密布的日子,与风平浪静、阳
光明媚的日子。我,也是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的一部分。——莱斯利《新笔记大自然》
7.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惠特曼
8.人与人的碰撞只能触发生活的精明,人与自然的交流才能开启生命的智慧。——周国平
9.如果谁能够真正热爱大自然,那么他的内心就是与大自然相通的。这样的人即使是到了老年,他还仍然
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的心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与自然倾心交谈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种愉悦的感
觉。虽然生活中会产生出一些麻烦和悲伤,但是他只要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那么就会时时感觉到快乐。
这样的人与自然是共存的,心灵的波动与自然也是对应的。——爱默生《善待命运》
10.想想看,数以亿万计的人拥挤在狭窄肮脏的城市里,以石油驱动的高污染工业文明而沾沾自喜,人类像
是地球上的癌细胞,百万年来不断吞噬和破坏着原先均衡的自然环境,制造出来的却是贪婪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