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有+VP”句式的用法和意义——从“你有替我买点白兰地吗?”说起
- 格式:pdf
- 大小:344.01 KB
- 文档页数:7
“有+VP”产生机制初探 “有+VP"产生机制初探 杨帆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
摘要:“有+VP”的格式在古汉语中就早已存在。它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仍在少量使用,这是汉语言发展 与时俱进的表现。本文以“有+VP”句这一特殊句式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有+VP”句的历史发展进程,并 对其产生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有+VP”;历时发展;产生机制
“有”是汉语中一个很特别的动词,使用频率相 当高,可以和许多词类连用,用法相当灵活。“有”字 句一般是指以“有”(包括和“有”对立的“没有”、 “没”)为谓语或谓语中心词(非动词或动词短语)的 句子,代表人有范晓、易正中。本文研究的“有+VP” 句是指以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的 “有”字句。
一、
“有+VP”句的历时发展
(一)“有+VP”句在古代汉语中的发展情况 “有”在古汉语里其实就可用VP组成“有 +VP”构式,而且“VP”并不局限于现代汉语研究中 所说的具有名词特性的动词,可以是动作动词。下 面以汉语发展史为线索,从上古、中古到近代,分别 选取《诗经》、《尚书》、《论语》、《国语》、《春秋左氏 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墨子》、《荀 子》、《孟子》、《世说新语》以及 L女英雄传》为考察 对象,探究“有+VP”句在不同时期的使用情况: 下面是上古中我们发现的用例: (1)吾私有讨于午也。(《春秋左氏传・定公十三 年》) (2)孟子日:“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 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 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孟子・告子上》) 对于《世说新语》,我们进行了穷尽性考察,“有 +VP”句共有3处: (1)司州言气少有牾逆于螭,便作色不夷。 (2)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 而荷天下重名?” (3)何次道为宰相,人有讥其信任不得其人。 在 L女英雄传》里,“有+VP”句共有2处: (1)哪,这话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有渝此盟,神 明亟之。 (2)方老爷……只是有见于“爱之能勿劳乎”合 那“玉不琢不成器”这两句话,不肯娇纵了他。
现代汉语“谁+VP1,谁+VP2”构式分析作者:董志成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6期摘要:“誰+VP1,谁+VP2”这一句式是现代汉语中很常用的表示条件关系的构式。
这一构式来源于前后主语一致的条件复句,在交际中因为疑问代词“谁”的高频使用而逐渐凝固成为独立的构式。
这一构式又可以根据其主要功能和特点细分为典型的表示主观条件关系的构式1及非典型的更加凝固的主要用于对事物评价的构式2。
基于构式1和构式2的基本框架、参数变量和语用功能,梳理构式1和构式2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构式语法句式疑问代词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041-03“谁+VP1,谁+VP2”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表假设或者条件的复句形式。
朱德熙(1982)以及很多学者都认为,这种类型的句式中的疑问代词“谁”,属于同一疑问代词前后配合使用,所指相同,具有普遍性。
王仁法(2003)针对这一看法提出,该句式的“谁1”表示泛指,“谁2”指向“谁1”,二者表现为同一方向的指称序列。
郑礼珊、黄正德等人则使用了生成语言学的无选择性约束理论,认为其句式属于光杆条件句,成对出现的疑问代词受到了一个隐形必要算子x的约束,表示同一变量,赋予了其全称量化意义。
本文侧重于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分析“谁+VP1,谁+VP2”这一构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认为这一句式还可以细分为两种密切相关类型:表示条件关系的典型构式(构式1)和表示对程度进行修饰的非典型构式(构式2)。
一、“谁+VP1,谁+VP2”构式溯源与发展1.“谁+VP1,谁+VP2”构式的产生“谁+VP1,谁+VP2”构式来源于前后主语表人并一致的条件复句结构,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一致,一般会省略掉一边或者所有重复的主语,例如:例句1:员工业绩出色,(员工)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奖金。
例句2:小王赢了这局,(小王)就能进入决赛了。
例句1中的“员工1”为不定指,“员工2”指向了被“业绩出色”限定后的“员工1”。
“有+VP”句式研究佚名【期刊名称】《文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28)4【摘要】With the deepen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process, China not only contacts with other countries economically, but also increases exchanges in the politics, culture and life aspect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有+VP” sentence structure occurs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in mass media, iflms and on television. people also use it frequently in daily life. However, this sentence pattern which doesn't meet with the modern Chinese grammar speciifcation has brought controversy to the linguistic ifeld.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有+VP”sentence structure examples, the paper explores not only the part of speech and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有”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is sentence pattern and its way of entering the Mandarin. This article also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sentence pattern.%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不仅在经济上与各国有了交往,在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交流也不断增加。
第一节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练习题一、请运用“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成词语素:的士、琵琶、啊、过、走、最、清、从不成词语素:微、阿、者、们、晰、言定位语素:啊(语气词)、过(助词)、阿、者、们、最、从(介词)、晰不定位语素:啊(叹词)、的士、琵琶、微、过(动词)、走、清、言三、现在一种女式厚底鞋,有不同的名称:“高底鞋”、“松糕鞋”、“长高鞋”、“增高鞋”,请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名称加以解说。
“高底鞋”不叫“厚底鞋”的原因与“长高鞋”、“增高鞋”的名称来由一样,都体现了中国女性极力追求高挑的审美心理。
“松糕鞋”的名称融入了鞋的喻体,该喻体新颖独特,反映了当代社会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趋向。
四、判断下面这些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文明戏”是20世纪初指具有西方现代意识的戏剧(还有文明结婚、文明棍)。
“武工队”是指抗日战争时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支前”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的行为,“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词,这后三个词语都表现了当时大敌当前,人民积极备战的时代风貌。
“卫星田”指在浮夸风指导下的虚假的高产田好比放了卫星上天、“大跃进”则是1958年是的一种不顾客观实际冒进左倾的群众运动,这两个词都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极左思潮。
“工宣队”、“关牛棚”、“插队落户”、“文攻武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词语,表现了十年动乱期间颠倒黑白、一派混乱的时代特征。
“国格”、“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三陪小姐”、“追车族”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词,有些体现了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的时代特征,还有些则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五、同样是“狗”,中国人常常说: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狐朋狗友,而欧美人则对狗情有独钟,请从文化心理上加以分析。
情境植入视角下现代汉语“有V”结构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2 1.2 研究范围与方法.........................................3 1.3 相关研究综述...........................................5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6二、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62.1 “有V”结构的定义与分类................................8 2.2 情境植入理论概述.......................................92.3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回顾.................................9三、现代汉语“有V”结构分析...............................113.1 “有V”结构的句法位置与功能...........................12 3.2 “有V”结构与动词的关系...............................133.3 “有V”结构的语义关系与语用功能.......................14四、情境植入视角下的“有V”结构...........................154.1 情境植入的定义与分类..................................16 4.2 “有V”结构中的情境植入现象...........................174.3 情境植入对“有V”结构的影响...........................19五、案例分析..............................................205.1 正面情境植入案例......................................215.2 负面情境植入案例......................................225.3 案例对比分析与启示....................................23六、结论与展望............................................256.1 研究结论总结..........................................266.2 研究不足与展望........................................266.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28一、内容描述本书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中“有V”结构在情境植入视角下的表现、功能和演变规律。
谈现代汉语句式 摘 要:句式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不同的表达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句式。
关键词:汉语 句式 内容 古人讲究炼词炼句,杜甫有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造句不仅需要通顺,而且要造得好,表达要更精确、更富有表现力、更切合特定的语境,这就是炼句。换句话说,这就是句式的选择。
一、语序的选择 语序是汉语的最重要的表达手段,完全相同的词语,经过不同的组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一)词序的变化。 如:我看见了她明亮的眼睛,也看见了她眼睛的明亮。 其中“明亮的眼睛”、“眼睛的明亮” 两个偏正短语的中心词不一样,意义就有差别,但作者不是为了说明这种差别,而是为了强调“明亮”和“眼睛” 之间的关系。
如:上午吃的是白菜和豆腐,下午吃的是豆腐和白菜。句中“白菜和豆腐”、“豆腐和白菜”,重点突出上午和下午没什么变化,作者用它来比喻生活或工作的乏味。
(二)单句成分的变化。 在具体的语言应用中,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要改变句子的顺序,构成特殊的句式。
1.主谓的颠倒。 如:多暖和啊,海南的冬天! 句中把谓语“暖和”提到主语前面,突出天气的温暖。 2.定语后置。 如: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句中将“蓊蓊郁郁的”放到后面, 目的是起强调作用。形成强调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们习惯了定语在中心语之前的句式,定语放到后面显得异常突出;二是定语后置用标点点断, 在形式上,语感上更加突出。 3.状语的易位。 如:万丈光芒地,将出现了哟——新生的太阳。 这是郭沫若《太阳礼赞》中的句子。“万丈光芒”是“出现”的状语,一来突出了“万丈光芒”,二来显现了诗歌的节奏。
又如: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将表时间的状语前置,则是因为表时间、处所的状语,经常都是前置的。它的作用有二:一是可以将长句化为短句,二是让主语跟谓语的关系更简单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