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之网络浏览器浅谈
- 格式:doc
- 大小:309.00 KB
- 文档页数:1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六册第十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接入方式以及网络浏览器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知道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网络浏览器,掌握上网查找资料的基本技能。
3. 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和娱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接入方式、网络浏览器的使用。
难点:网络浏览器的操作,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幅图片是如何传输到电脑上的?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课件,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如ADSL、光纤、无线等,让学生了解各种接入方式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浏览器,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网络浏览器的基本操作。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找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互联网接入方式、网络浏览器使用。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答案: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请列举三种互联网的接入方式。
答案:ADSL、光纤、无线。
3. 请说明如何使用网络浏览器查找资料。
答案:打开网络浏览器,输入关键词,搜索按钮,浏览搜索结果,找到所需资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网络浏览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课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快捷方便的与世界沟通交流,获得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同时人们也面临着信息安全的巨大挑战。
如何保证个人、企业及国家的机密信息不被黑客和间谍窃取,如何保证计算机网络不间断地工作,是国家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力争将网络安全问题控制到最小程度。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tp393.08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计算机及其网络已成为个人、企业、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国家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同时网络安全也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1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1.1网络操作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本身存在一些固有的脆弱性,非授权用户利用这些脆弱性可对网络系统进行非法访问,这种非法访问会使系统内数据的完整性受到威胁,也可能使信息遭到破坏而不能继续使用,更为严重的是有价值的信息被窃取而不留任何痕迹。
(1)系统漏洞:网络操作系统体系结构本身就是不安全的,具体表现为:1)动态联接。
为了系统集成和系统扩充的需要,操作系统采用动态联接结构,系统的服务和i/o操作都可以补丁方式进行升级和动态联接。
这种方式虽然为厂商和用户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为黑客提供了入侵的方便(漏洞),这种动态联接也是计算机病毒产生的温床。
2)创建进程。
操作系统可以创建进程,而且这些进程可在远程节点上被创建与激活,更加严重的是被创建的进程又可以继续创建其他进程。
这样,若黑客在远程将“间谍”程序以补丁方式附在合法用户,特别是超级用户上,就能摆脱系统进程与作业监视程序的检测。
3)空口令和rpc。
操作系统为维护方便而预留的无口令入口和提供的远程过程调用(rpc)服务都是黑客进入系统的通道。
4)超级用户。
操作系统的另一个安全漏洞就是存在超级用户,如果入侵者得到了超级用户口令,整个系统将完全受控于入侵者。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之一。
它是各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网络体系,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络、无线通信网络等。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传输、路由选择、网络拓扑和通信协议等。
1. 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通过传输数据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数据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传输,例如以太网、光纤通信、无线局域网等。
2. 路由选择:通过路由选择算法,计算机网络确定数据包传输的最佳路径。
常见的路由选择算法包括最短路径算法、最小成本算法等。
3. 网络拓扑: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决定了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等。
4. 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协议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规则和格式。
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二、计算机网络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互联网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通过连接全球各地的计算机系统,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1. 邮件和即时通讯:互联网提供了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功能,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交流。
2. 网络搜索和浏览: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用户可以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并通过浏览器进行浏览和查看。
3. 在线购物和支付:互联网提供了在线购物平台和各种支付方式,方便用户进行网上购物和支付。
4. 社交网络和媒体分享:互联网上的社交网络平台和媒体分享网站,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各种媒体内容。
三、计算机网络在企业内部网络领域的应用企业内部网络是指用于连接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计算机系统的网络。
它提供了内部资源共享和办公效率提升的功能。
1. 部门协作和文件共享:企业内部网络可以实现不同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协作和文件共享,提升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
2. 内部邮件和通讯:企业内部网络提供了内部邮件和通讯系统,方便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浏览器的功能浏览器的功能是指通过浏览器软件,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各种操作和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
以下是浏览器的主要功能:1. 浏览网页:浏览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打开和浏览网页。
用户可以输入网址或者点击链接来访问各种网页,包括网站、博客、新闻、论坛等。
2. 网页渲染:浏览器能够解析网页的内容,并将其呈现给用户。
它可以解析HTML、CSS、JavaScript等网页语言,并将它们转换成可视化的网页内容。
3. 多标签支持:浏览器支持多个标签页面的同时打开和使用,用户可以在一个浏览器窗口中同时打开多个网页,并进行切换和管理。
4. 历史记录:浏览器可以记录用户浏览的历史记录,用户可以通过查看历史记录来找到之前访问的网页。
5. 书签管理:浏览器可以让用户创建和管理书签,用户可以将常用网页添加到书签中,方便以后快速访问。
6. 搜索引擎:浏览器通常集成了搜索引擎,用户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搜索关键词,并获取搜索结果。
7. 下载管理:浏览器可以处理文件下载,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下载文件,并进行管理、查看和取消下载任务。
8. 插件和扩展:浏览器支持用户安装各种插件和扩展,扩展浏览器的功能,比如广告拦截、翻译、密码管理等。
9. 隐私和安全:浏览器具有一定的隐私保护和安全措施,比如私密浏览模式、密码保存等。
10. 网页开发工具:浏览器提供了一系列开发者工具,方便开发人员进行网页调试和测试。
11. 多平台支持:浏览器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设备上运行,包括Windows、Mac、Linux、iOS和安卓等。
12. 多语言支持:浏览器可以支持多种语言界面和多种语言网页的浏览。
总结起来,浏览器的主要功能包括浏览网页、网页渲染、多标签支持、历史记录、书签管理、搜索引擎、下载管理、插件和扩展、隐私和安全、网页开发工具、多平台支持和多语言支持。
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浏览器的基本功能,满足人们的各种上网需求。
综述与比较:IE,TT,火狐,遨游,世界之窗,Opera,360安全浏览器,谷歌浏览器,Safari 2009-05-31 17:12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浏览器被开发出来。
在五花八门的浏览器中,究竟哪一个才是适用于你的呢?鉴于IE7和IE8是目前的主流,所以只分析这两个版本。
IE7在IE6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进。
在界面的美观和实用性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增加“选项卡”功能,方便网页的切换。
并增强了安全性。
但是占用资源较多。
一般情况下占用30-60MB内存。
要是网页比较大就会占用150-200MB 内存。
而未响应时占用内存更是高达220MB。
IE8在资源占用上做了优化,浏览网页的流畅性明显增加。
除此之外IE8进一步增强安全性,加入了诸如“SmartScreen仿冒网站筛选器”等全新的安全工具。
IE8还对选项卡进行了优化,并增加“兼容性视图”、“Inprivate模式”,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不过IE8不拘小节,在细节方面做得欠佳。
下载文件时窗口标题居然显示“已完成安装X%”,此外搜索框中的汉字时不时变成乱码。
不过IE是集成在Windows中的,使用方便,就成了使用最普遍的浏览器之一。
适合一般用户。
腾讯TT浏览器这是以IE为内核的浏览器,并以IE为基础进行一些优化调整。
换句话说就是IE坏了,TT也就不能用了。
TT的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占用资源很小,只有几MB,开很多网页也只有20MB,是IE所无法比拟的。
机器配置一般的用户推荐使用。
还有什么抗假死技术、多线程技术、网络黑名单、换肤功能,就不一一介绍了。
FireFox火狐浏览器拥有独立的内核。
就算IE坏了,火狐也能照常使用。
火狐浏览器体积小,才5MB,运行速度非常快。
平均占内存50MB,比TT浏览器略逊一筹。
火狐浏览器在一定程度上比IE安全,中毒的可能性更小。
究竟是因为安全性确实高还是黑客不愿意在火狐上浪费时间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你必须到火狐的官方网站上下载插件,因为没有安装插件的火狐还不如遨游。
计算机网络技术之网络浏览器浅谈 (上海海事大学交运111专班 王兵 学号200920611009) 摘 要:浏览器是用户硬盘上的一个应用软件,它是把在互联网上找到的文本文档或其它类型的文件翻译成网页,文件类型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用户利用浏览器将自己感兴趣的资源下载到本地。用户通过浏览器认知了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浏览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网景的衰败到IE的崛起,再到IE市场份额的不断被蚕食,整个浏览器市场开始进入战国时代,各大浏览器优缺点共存,同时,随着网页技术标准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浏览器模式出现了瓶颈,未来更人性化、更具划时代意义的浏览器标准开始出现未来前景…… 关键词:计算机;浏览器;网络;发展;云浏览;未来前景 一、 前言 如果你上网,那么必然离不开的软件工具是什么?我想大多数人会想到网络浏览器。网络浏览器的出现,不仅使超文本文件格式的优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也使对互联网用户的技术要求降到了最低点。不用任何电脑方面的知识,不用经过任何训练,只要用一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操作。通过浏览器我们可以浏览文字,图片,观看流媒体视频,而随着浏览器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现在甚至可以在浏览器上运行一些网页游戏。由此可见,网络浏览器在整个计算机网络应用体系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这个由以pc为重心向以网络为重心转变的计算机领域里,网络浏览器对于整个计算机网络生态系统的整合优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毫无疑问,网络浏览器已经彻底地改变了历史。对个人来说,它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言论与交流方式、生活购物方式等等,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对整体来说,整个地球变小了,资源的查找、共享都变得异常方便。如果说浏览器推动了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推动了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那完全是没有任何夸张的。 浏览器作为网络普及中的核心因素之一,它的发展可以说是网络的发展的写照。浏览器技术的改进与更新,无疑是网络普及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而网络浏览器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它的发展史以及发展前景如何呢?我们常用的浏览器又有哪些优缺点呢?...等等问题,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叙述来进行解答。 二、 浏览器起源及发展 虽然互联网从新兴到今天的走向普及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对于浏览器的展来说,经历了不少变化。 (一)、网络浏览器及HTML的概念 在具体回顾浏览器的发展历程之前,我们先来说明一下两个重要的概念,以方便后面的历程回顾。 浏览器是指可以显示网页服务器或者文件系统的HTML文件内容,并让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一种软件。网页浏览器主要通过HTTP协议与网页服务器交互并获取网页,这些网页由URL指定,文件格式通常为HTML,并由MIME在HTTP协议中指明。一个网页中可以包括多个文档,每个文档都是分别从服务器获取的。大部分的浏览器本身支持除了HTML之外的广泛的格式,例如JPEG、PNG、GIF等图像格式,并且能够扩展支持众多的插件(plug-ins)。另外,许多浏览器还支持其他的URL类型及其相应的协议,如FTP、Gopher、HTTPS(HTTP协议的加密版本)。HTTP内容类型和URL协议规范允许网页设计者在网页中嵌入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流媒体等。 而与网络浏览器息息相关的HTML又是什么呢? HTML语言起源于标准综合标记语言(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简称SGML),是由CERN (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首先提出来的。这种语言是为了在各种网络环境之间,不同文件格式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格式。它通过文件格式标准化,统一使用一些标记符号( TAG ),对文件的内容进行标注,指出内容的输出格式,如字体大小、颜色,背景颜色,表格形式,各部分之间逻辑上的组织等。使用支持HTML的浏览软件,其它用户就可以对文件进行自由的跳跃式的阅读,还可自行调整显示和阅读的形式。由于它简单易学,表现力强,适用广泛,所以深受用户喜爱,迅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 (二)、网络浏览器的起源及发展 如果说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交流方式的一场革命的话,那么这场革命迄今为止最激动人心的高潮有两次:一次是由ARPANET带来的通信方式的革命,这是以电子邮件的普遍使用为标志的;另一次革命则是由伯纳斯-李和安德里森带来的网络使用方式的革命,这次革命的明显标志则是万维网和网络浏览器的普遍使用。正是由于有了多媒体的网络浏览器,使原来技术专家之间的网络通信,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 Tim Berners-Lee是第一个使用超文本来分享资讯,及于1990年发明了首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的人。在1991年3月,他把这发明介绍给了给他在CERN工作的朋友。 从那时起,浏览器的发展就和网络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 当时,网页浏览器被视为一个能够处理CERN宠大电话簿的实用工具。在与用户互动的前题下,网页浏览器跟据gopher和telnet协议,允许所有用户能轻易地浏览别人所编写的网站。可是,其后加插图像进浏览器的举动使之成为了因特网的“杀手程序”。 NCSA Mosaic促使了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它是一个先在Unix运行的图像浏览器;很快便发展到在Apple Macintosh和 Microsoft Windows亦能运行。1993年9月发表了1.0版本。NCSA中Mosaic项目的负责人Marc Andreesen辞职并建立了网景通讯公司。 网景公司在1994年10月发布了他们的旗舰产品Navigator(导航者)。但第二年Netscape的优势就被削弱了。错失了因特网浪潮的微软在这个时候匆促的购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术,改成Internet Explorer,掀起了软件巨头微软和网景之间的浏览器大战。这同时也加快了万维网的发展。 这场战争把网络带到了千百万普罗电脑用户面前,但同时显露了因特网商业化如何妨碍统一标准的制定。微软和网景都在他们的产品中加入了许多互不兼容的 HTML扩展代码,并试图以这些特点来取胜。1998年,网景公司承认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已跌至无法挽回的地步,这场战争便随之而结束。微软能取胜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它把浏览器与其操作系统一并出售(OEM,原始设备制造);这亦使它面对反垄断诉讼。 网景公司以开放源代码迎战,创造了Mozilla,但此举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场占有率。在1998年底美国在线收购了网景公司。在发展初期,Mozilla计划为吸引大量开发者进入此项目,至2002年,它已发展成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互联网套件。Mozilla 1.0的出现被视为其里程碑。同年,衍生出Phoenix(后改名Firebird,最后又改为Firefox)。于是大家熟悉的浏览器Firefox 1.0终于在2004年正式发布。 当前虽然摆在广大互联网用户面前大大小小的网页浏览器如此之多,不过被全球大量用户使用的主流浏览器还是只有少数几款,包括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Mozilla的Firefox、Apple的Safari、Google的Chrome以及Opera浏览器。 总结上述,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图表直观的来了解浏览器的发展历程与纠结的历史。 图1 浏览器的发展历史
三、 网络浏览器市场分析 正是我们上文提到那场浏览器大战把网络带到了千百万普通电脑用户面前,但同时显露了互联网商业化如何妨碍统一标准的制定。微软和网景都在他们的产品中加入了许多互不兼容的HTML扩展代码,试图以这些特点来取胜。1998年,网景公司承认其市场占有率已无法挽回,这场战争便随之而结束。微软能取胜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它把浏览器与其操作系统一并出售(OEM,原始设备制造);这亦使它面对反垄断诉讼。2001年,捆绑在Windows XP中的IE6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90%以上。 直到现在的浏览器市场, 虽然IE还是市场份额最高的浏览器,但各大主流浏览器的崛起使得全球浏览器市场出现群雄混战的局面。 下图是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Net Applications发布的2011年6月份最新浏览器市场占有率及排行统计数据 图2 2011年6月全球浏览器市场份额
由上图可以知道,IE的市场份额则出现明显下滑,对微软最具威胁的谷歌Chrome的推出打破了浏览器市场一直以来相对稳定的局面。一直紧随IE之后的Firefox则开始发力,一举突破20%以上的市场份额,崭露头角的Chrome以简洁、快速的特点迅速获得市场认同,而诸如opera、safari等浏览器 也在不断蚕食IE的市场份额。 国际市场上,各大浏览器厂商激战正酣,“不入流”的国内浏览器也各自各精彩。2008年9月谷歌Chrome推出不久,国内的互联网和软件巨头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同年12月,搜狗率先登陆,其设计之初最大的目标是希望借浏览器内置的搜索功能提高在搜索领域的市场占有率。2010年8月12日,迅雷低调推出名为155的浏览器,插足浏览器市场。近期,市场传闻百度和阿里巴巴也在密谋开发浏览器市场。阿里巴巴大量招聘浏览器开发工程师和内核开发工程师的举动,被视为一个明显的市场信号。而百度50亿资本进军浏览器市场的风闻更具轰动效应,若果真如此,国内浏览器市场或将构建一个新的格局 图3 2011年国内浏览器市场份额排行
四、 几款主流浏览器介绍 在讲究快速体验的现代社会,速度快而兼容性强的浏览器无疑最受用户欢迎。IE近几年的江河日下,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自身的浏览速度过慢。基于webkit内核的谷歌 Chrome浏览器,则大大提升了速度,不过在兼容性上就远不如IE所依靠的Trident内核,因为很多网页都是针对IE这个长期以来的霸主而设置的。这一现象在国内尤为明显,导致网上银行或支付服务只有在IE下才能正常使用。而在国外,由于Firefox拥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大多数网站都能对Firefox内核Webkit完成标准的兼容。为了在提升浏览速度的同时照顾兼容性,双核引擎开发成为国内浏览器市场独特的潮流。2010年4月,搜狗率先发布了国内首款可智能切换的双核浏览器,在传统IE内核Trident的基础上,添加了目前浏览速度最快的Webkit内核。此外,腾讯、傲游等国内厂商也在积极开发双核浏览器。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几款主流浏览器的特点: (一)、I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