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层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8
济南华山地质实习的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本次地质实习是为了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济南华山地质实习基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山岳起伏,地质构造复杂,是一个理想的实习地点。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前期准备在实习之前,我们对华山进行了基本的调研和了解。
了解华山的地质概况、地质构造、岩层特征等基本信息,并熟悉实习工具和装备的使用。
2.地质调查和采样在华山地质实习中,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采样工作。
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华山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层展布等情况,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测量。
同时,还进行了土壤和岩石的采样工作,以便后续的实验和研究。
3.实验分析实习过程中,我们利用实验室设备对采样回来的土壤和岩石进行了实验分析。
通过测定岩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变形特征等指标,了解岩石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报告撰写根据实地观察和实验结果,我们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地质实习报告。
通过整理好实习所得的数据、图表和分析结果,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展望进行了总结。
三、实习成果和体会此外,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加深了对地质学的兴趣。
地质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等多个领域,研究的对象广泛而复杂。
我深感地质学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地积累。
通过实习,我明白了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也增强了对地质学的学习动力。
四、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知识有了更详细和深入的了解,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不够充足,需要继续学习和提升。
我将努力通过更多的实践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实习,我也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决心继续深耕地质学领域,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学专业人士。
我希望将来能够为地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做出一份贡献,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新生界可划分为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古近系济阳群主要分布于冲积平原区,如齐河、济阳一带;新近系黄骅群与济阳群分布基本一致,巴漏河组在山前平原区零星分布。
第四纪为更新统和全新统,其岩石地层单位平原区有平原组、黑土湖组、临沂组、黄河组;山前丘陵区有羊栏河组、山前组、大站组、黑土湖组、临沂组、沂河组、白云湖组(表2-3)。
古近纪济阳群济阳群主要分布在黄河北部地区的济阳、齐河一带,由下向上划分为孔店组、沙河街组和东营组。
d)(1)孔店组(E3该组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上部呈紫红、棕红色;中部呈灰、深灰色,夹煤层及油页岩;下部呈棕色、棕红色。
总厚1500m。
Ŝ)(2)沙河街组(E2-3该组岩性以灰色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细砂岩、油页岩、碳酸盐岩,上部含石膏。
自上而下分为一至四段,一、四段含油页岩,二、三段含石油。
总厚1554m。
d)(3)东营组(E3该组岩性上段以灰绿、灰白色砂岩为主,中段以灰、棕红色泥岩为主,下段以灰白、灰绿色砂砾岩为主。
总厚300m。
新近纪黄骅群黄骅群主要分布在黄河北部地区的济阳、齐河一带,由下向上划分馆陶组和明化镇组。
g)(1)馆陶组(N1该组岩性以灰白色砾状砂岩、灰绿色细砂岩和棕红色泥岩互层为特征,厚200~500m。
m)(2)明化镇组(N2该组岩性以土黄、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砂岩为主。
上部较粗,下部较细,厚600~1000m。
b)新近纪巴漏河组(N2巴漏河组在章丘绣惠、枣园和历城鸭旺口一带有出露,厚度一般20~30m。
鸭旺口南张家庄厚近50m。
其岩性为上部灰白色块状结晶石灰岩、豆粒石灰岩、灰质泥岩,中部灰白色含砾石灰岩、白色疙瘩状泥灰岩,下部棕黄色底砾岩层、黄色砾石层。
第四纪地层区内第四系较发育,主要分布于本市北部地区。
主要矿产为水泥用红土及黄土、建筑用砂。
分别产于羊栏河组、大站组及沂河组。
现自下而上分述如下(见表2-3)(1)平原组(Qpp)平原组在地表未见出露,从钻孔资料分析在黄河冲积平原区皆有分布。
山东省最大的城市是你知道哪里吗?山东省最大的城市当然是省会济南啦。
山东省最大的城市:济南济南市简称“济”别称“泉城”山东省省会、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解放军五大战区之一的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是山东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济南北连首都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圈东西连通山东半岛与华中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济南已成功举办亚洲杯、全运会、园林花卉博览会、中国艺术节等多项国际和国家级盛会。
截至2021年,济南辖6个市辖区、3个县、1个县级市。
市辖区: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县: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县级市:章丘区。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滨州、东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莱芜交界。
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
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
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纵横交错,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将水脉阻断拦蓄。
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一股脑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
济南馒头山地质实习报告————————————————————————————————作者:————————————————————————————————日期:ﻩ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通过地质实习,将抽象的地质现象形象化,实体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形象化的基础。
2.认识三大岩石,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形状,结构、产生时间和产生的原因等。
3.会对馒头上的地质断层进行顺序界定。
4.了解岩石断层、滑坡的类型,并了解它们各自的特征。
5.培养团队精神,培养集体概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实习时间:2012年6月25日—2012年6月26日三,实习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内的馒头山济南市长清区的灵岩寺风景区的灵岩山济南市长清区苏庄四,实习内容:实习第一天,济南市长清区的馒头山和灵岩山。
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山的外形特别像馒头。
张夏境内群山连绵,馒头山就在这群山之间。
山上满是杂草,零零散散地有些低矮的小树。
整个山体为石质山。
因为馒头山那丰富的皱纹和陈年脉络,2003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
馒头山具有丰富的岩层产状和陈年脉络,记载时间跨度为五亿多年,它的岩层记录了五亿多年内的地质变化,是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也是进行地质学科普教育的“天然博物馆”。
馒头山的地质构造只要分十层,在观察岩石特征的同时,我们要学会对每一层的顺序界定。
馒头山的地层层序以下到上依次是: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
馒头组:以灰色页岩为主,夹云泥岩、泥云岩、白云岩、灰岩和砂岩,上部有鲜红色易碎页岩和毛庄组分界,厚58米。
其层序如下:第一层页岩,黄灰色,2m。
ﻫ第二层薄层石灰岩,蓝灰色,厚4m。
第三层钙质页岩,灰黄色及灰色,厚13m。
第四层页岩,紫色,厚8m。
ﻫ第五层石灰岩,土黄色,厚6m。
济南:奇特的泉水文化济南,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旅游、区域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有“世界泉水之都”的美誉。
济南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681.4万,其中市区人口310万。
世界泉水之都济南素以泉水众多、风景秀丽而闻名天下,据统计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个天然泉,在世界城市中所罕见,是举世无双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除“泉城”外济南也被常称为“泉都”或“世界泉水之都”,有著名的七十二泉,颇有江南风光。
著名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老舍曾多年居住济南,著《趵突泉》一文盛赞趵突泉。
并有市内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湖”的大明湖(水源来自趵突泉等泉群)泉水之源济南拥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是由于其特有的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地下有一层石灰岩,该岩层本身结合得不是很紧密,形成孔隙、裂缝和溶洞,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
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到济南以后受到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不能前进,就越积越多。
最终,地下的孔隙、裂缝成了它们排泄之门。
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着这些裂缝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的涌泉。
悠久的泉水文化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济南市的血脉,赋予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同时,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也与泉水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泉水文化。
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历史上关于济南七十二名泉的记载共有三处:元代至元年间于钦《齐乘》转述的金代《名泉碑》;明代崇祯年间刘敕《历乘》载晏璧作于明永乐年间的《济南七十二泉诗》;民国初年《续修历城县志》所载郝植恭作于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的《济南七十二泉记》。
济南地铁富水风化闪长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技术摘要:本文以济南地铁R2线闫~八区间隧道盾构法施工为背景,对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富水风化闪长岩地层时的主要施工参数、施工存在问题、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及后续施工建议进行了说明,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盾构法,穿越、富水风化闪长岩1、工程概况:1.1区间情况:济南地铁R2线闫千户站~八里桥站(闫~八区间)右线隧道全长674.313m,管片外径为6.4m;区间线型较简单,无转弯半径;隧道下穿、侧穿既有和在建管线、建(构)筑物较多,这就要求在施工中要有效控制地面沉降,保证沿线建(构)筑物的安全。
1.2地质情况:区间在里程CK10+317~CK10+565段掌子面围岩由全~强风化闪长岩组成,覆土厚度14.6~16.7m。
掌子面球状风化体交错分部,软硬极不均匀,全~强风化闪长岩中,夹有中风化硬夹层,中风化闪长岩中又夹有全~强风化软弱夹层、透镜体,软硬夹层分布及厚度无规律性。
隧道结构底部19-3中风化闪长岩接近隧道底板,不排除有侵入隧道洞身的可能性。
1.3水文情况:本工程地下水位埋深2.0~2.3m,高程介于25.06~25.37m之间。
根据沿线地层岩性、结构、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全~强风化闪长岩厚度6.50~24.00m,裂隙发育,风化程度较高,为地下水储存和渗流提供了条件,该层基岩裂隙水具有含水层厚度较大、富水性相对较强的特征。
1.4盾构机概况:闫~八区间盾构机采用济南中铁生产的489#电驱土压平衡复合盾构机,铰接形式为被动铰接,渣土改良系统设计为6路泡沫+2路膨润土+5路中心冲刷。
盾构机刀盘采用四主梁+四副梁结构形式,刀盘开挖直径为φ6680mm,开口率40%。
主要刀具配置为:4把17寸中心双联滚刀、33把17寸单刃滚刀、8把边刮刀、40把刮刀、23把焊接撕裂刀、8把保径刀。
2、主要施工参数设定:2.1盾构机土压力设定土压力的设定是盾该盾构施工的关键参数之一,对地层沉降控制起主导作用。
山东省十七地市分享,山东17地市简介一、济南市济南,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万,其中市区人口260万。
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城市。
城市沿革商周时代,济南为古谭国地。
春秋战国时属齐地,秦代属济北郡,称历下邑。
汉初,设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
隋改济南郡为齐州。
宋徽宗时升州为府。
元代设济南路,属中书省。
明初置承宣布政使司,治济南府。
清沿明制。
1929年,济南正式设市。
1948年9月,济南解放,成立济南特别市市政府。
地理概貌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
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
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
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自然资源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
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
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
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开发利用。
“济南青”辉长岩和“柳埠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待于扩大生产规模。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
济南长清地区寒武纪核形石与鲕粒灰岩对比研究通过对核形石灰岩和鲕粒灰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以期为微生物灰岩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核形石灰岩常与生物碎屑灰岩共生,亮晶胶结;鲕粒灰岩多以亮晶胶结为主,少含泥晶。
核形石灰岩和鲕粒灰岩所含矿物种类和含量基本相同,普通灰岩要比微生物灰岩晶体密度大,晶体半高宽(FWHM)可以反映晶体发育程度,核形石灰岩的半高宽较大,说明微生物灰岩结晶度低于普通灰岩,可能是因为微生物使矿物发生一定程度的晶格畸变。
标签:核形石灰岩;鲕粒灰岩;岩石学特征;化学特征;寒武纪近年来,碳酸盐岩的研究越来越热,特别是对其中的微生物碳酸盐岩越来越重视。
但是,微生物灰岩与非微生物灰岩的性质对比,很少被作为研究的重点。
文章就是通过一系列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核形石灰岩与鲕粒灰岩进行对比研究,找到微生物灰岩与非微生物灰岩在组分、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异同,进而为微生物灰岩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 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鲁西地块的济南市长清地区,鲁西地块是华北板块的一个地质分区,位于华北板块的中东部,主要包括山东西南部地区。
鲁西地块的构造活动相对稳定,从早古生代早中期开始接受沉积,形成出露良好的寒武-奥陶系沉积序列。
研究区内古生代寒武纪地层,自下而上包括朱砂洞组、馒头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其中发育各种类型碳酸盐岩。
自Riding(1991 a)对鲁西地区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做了详细分类之后,对于该地区微生物岩的研究越来越多。
同时,该地区广泛发育鲕粒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等非生物灰岩,为进行性质对比分析提供了基本条件。
2 岩石学特征文章研究对象主要是核形石灰岩和鲕粒灰岩,灰岩的岩石学特征主要是指灰岩的野外特征和偏光显微镜下的显微特征。
文章中所取核形石样品,所属层位是馒头山馒头组剖面,位于馒头组页岩中段。
基质以亮晶胶结物为主,核形石直径一般大于2cm,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椭球形核形石长约1-3cm,高1cm,圆形核形石长约1-3cm。
济南千佛山断裂地垒区域水文地质特征探讨王鑫;武朝军;李岩;李罡;谢松彬【摘要】本文结合岩溶水水化学特征与地层岩性,重点研究济南市市区内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导水、透水性以及地垒区域的水文地质特点.研究表明,地垒南边界处,文化桥断裂为上部阻水,深部透水断裂,千佛山断裂具有透水性,但经十路以南区段为不透水断裂.地垒南边界的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和HCO3·SO4·Cl-Na·Ca型.饱和指数与矿化度数据显示地垒处主要岩溶水含水层位于地下70~100 m范围的寒武系三山子组,与寒武系炒米店组深部岩溶水含水层分属两个独立的含水层系统,垂向上水力联系不连续,主要的水力交换多在断裂处进行.地铁M3线施工时,采用不降水的盾构施工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后,对泉水环境基本无影响,适宜轨道交通建设.【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8(040)002【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千佛山断裂;文化桥断裂;地垒;水化学特征;工程施工措施【作者】王鑫;武朝军;李岩;李罡;谢松彬【作者单位】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0;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 250014;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0;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34济南是一座因泉而闻名于世的城市,由于其独特的区域地理条件、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形成了复杂的地下水系统,发育了独特的群泉奇观,驰名中外。
在泉水成因中,千佛山断裂地垒区域的特殊地质条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刘国爱[1]通过研究断裂两侧水位发现千佛山断裂在市区段具透水性;刘莉莉[2]表明千佛山地垒是构成四大泉群的构造基础,地垒以西有千佛山断裂,东有文化桥断裂,北有闪长岩侵入体,组成了东西北三面阻水岩体,构成了三面封闭的排泄单元。
泉城生活的风土人情泉城是指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城市,也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
泉城济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其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鱼龙混杂,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泉城的人们拥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让外来游客深刻了解和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魅力所在。
泉城的小吃文化是一大特色。
小吃在济南早已经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人们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
其中,齐鲁大馒头、千层饼、葱花鸡蛋饼、鱼翅炖面、豆芽小炒、清炒熏肉、葱油拌面等都是济南必吃的美食。
而且,济南小吃市场的品质和口味都非常不错,让人在品尝的同时还能窥探到泉城的文化内涵。
泉城的城市环境也非常优美,济南是世界上著名的泉城,拥有丰富的泉水资源,素有“泉城”之称。
济南的泉水是由地下水岩溶、地形地貌和地层构造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其自然景观十分优美。
特别是九曲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等著名景点,这些泉水汇聚于城市中心,形成了泉城济南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
泉城的人们热情好客,都非常乐于助人。
济南人们生活中通常带着浓浓的山东腔,他们为人务实,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做事。
济南人的生活方式也比较简单,他们习惯在一起聚餐、唱歌、打牌。
在泉城,人们常在街头巷尾聚集在一起,共同谈论和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和经历。
这些民俗文化和聚会方式,让泉城的人们彼此之间更加亲密和友好。
泉城的夜生活非常丰富多彩,许多市民喜欢夜游历史文化名城中心。
市区的著名景点包括太清宫、泉城广场、五龙潭等地,这些地方夜景很美,并且很受游客欢迎。
此外,在济南中心城区还有很多酒吧、咖啡馆等娱乐场所,许多人们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总之,泉城济南是一个充满活力、特色丰富、文化精髓的城市。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不同的地域文化魅力和人文特色,感受到济南人们热情奔放的生活态度和好客热情的待客之道。
济南地层资料4-1新生代地层新生界可划分为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古近系济阳群主要分布于冲积平原区,如齐河、济阳一带;新近系黄骅群与济阳群分布基本一致,巴漏河组在山前平原区零星分布。
第四纪为更新统和全新统,其岩石地层单位平原区有平原组、黑土湖组、临沂组、黄河组;山前丘陵区有羊栏河组、山前组、大站组、黑土湖组、临沂组、沂河组、白云湖组(表2-3)。
古近纪济阳群济阳群主要分布在黄河北部地区的济阳、齐河一带,由下向上划分为孔店组、沙河街组和东营组。
d)(1)孔店组(E3该组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上部呈紫红、棕红色;中部呈灰、深灰色,夹煤层及油页岩;下部呈棕色、棕红色。
总厚1500m。
Ŝ)(2)沙河街组(E2-3该组岩性以灰色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细砂岩、油页岩、碳酸盐岩,上部含石膏。
自上而下分为一至四段,一、四段含油页岩,二、三段含石油。
总厚1554m。
d)(3)东营组(E3该组岩性上段以灰绿、灰白色砂岩为主,中段以灰、棕红色泥岩为主,下段以灰白、灰绿色砂砾岩为主。
总厚300m。
新近纪黄骅群黄骅群主要分布在黄河北部地区的济阳、齐河一带,由下向上划分馆陶组和明化镇组。
(1)馆陶组(Ng)1该组岩性以灰白色砾状砂岩、灰绿色细砂岩和棕红色泥岩互层为特征,厚200~500m。
m)(2)明化镇组(N2该组岩性以土黄、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砂岩为主。
上部较粗,下部较细,厚600~1000m。
b)新近纪巴漏河组(N2巴漏河组在章丘绣惠、枣园和历城鸭旺口一带有出露,厚度一般20~30m。
鸭旺口南张家庄厚近50m。
其岩性为上部灰白色块状结晶石灰岩、豆粒石灰岩、灰质泥岩,中部灰白色含砾石灰岩、白色疙瘩状泥灰岩,下部棕黄色底砾岩层、黄色砾石层。
第四纪地层区内第四系较发育,主要分布于本市北部地区。
主要矿产为水泥用红土及黄土、建筑用砂。
分别产于羊栏河组、大站组及沂河组。
现自下而上分述如下(见表2-3)(1)平原组(Qpp)平原组在地表未见出露,从钻孔资料分析在黄河冲积平原区皆有分布。
据济南、禹城一带的钻孔资料(1∶20济南幅区调资料,1995),平原组厚196m。
(2)羊栏河组(Qpy)羊栏河组为山东最老的黄土堆积,岩性以深红-棕红色粘土、砂质粘土为主夹砂砾层,一般厚度10m左右。
其上与大站组呈冲刷平行不整合接触;下与第三系或更老的岩层呈不整合接触。
(3)大站组(Qpd)大站组广泛分布于沟谷、山间盆地及山前斜坡、台地,常构成二级阶地上部。
该组为黄土堆积,岩性主要为土黄色粘土质粉砂土,常含有铁锰质结核,底部常发育有似层状、透镜状砂砾层,与下伏羊栏河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10~30m。
(4)黑土湖组(Qhh)黑土湖组为湖沼相沉积,岩性为灰、灰褐-黑灰色粉砂质粘土、粘土,局部夹粉砂层,含铁锰质结核,局部含有陶器碎片及螺类化石。
(5)临沂组(Qhl)临沂组主要分布于青州一带及淄河两侧,为现代Ⅰ级阶地及高河漫滩,岩性为灰黄色粉砂土及含砾粗砂,与下伏黑土湖组为侵蚀接触或整合接触,厚度一般小于10m。
(6)白云湖组(Qhb)白云湖组为现代湖泊相沉积的黑色、黑褐色粉砂土及砂质粘土,富含有机质及淡水贝壳,厚度小于5m。
该组主要见于平原区现代湖泊及山前大型水库和洼地。
(7)黄河组(Qhhh)黄河组为现代黄河冲积物。
主要分布于黄河河床及河漫滩,岩性为灰黄-黄色粉砂土、粉砂质粘土,其下与平原组整合接触。
厚度10~30m。
(8)沂河组(Qhy)沂河组为现代河流沉积物。
岩性为灰黄色含砾粗砂堆积物,构成河床及低河漫滩,厚度小于10m。
摘自:《济南市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4-2中生代地层中生代地层出露有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主要分布在章丘北部于家庄、九郎庄、梭庄一带,属陆相沉积和陆相火山岩沉积。
岩石地层为三叠纪石千峰群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侏罗纪淄博群坊子组和三台组,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及青山群八亩地组。
三叠纪石千峰群该套地层的形成时代[16]划为二叠-三叠纪,据《1:25万淄博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4年)资料,在该地层中采到孢粉化石,并经区域对比,其时代划为三叠纪,该项成果已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
(1)孙家沟组(T1s)该组分布在章丘普集于家庄,岩性以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砂岩为主,夹灰白色、紫红色安山质岩屑凝灰岩、紫红色凝灰质长石砂岩等,底部为浅灰紫色砂砾岩,底部含砾石较多。
本组在于家庄一带厚175.81~275m。
与下伏孝妇河段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2)刘家沟组(T1-2l)该组分布范围与孙家沟组基本一致,岩性以紫红色、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长石砂岩为主,夹少量紫红色粉砂岩。
本组在于家庄厚382.03m,厚186~281m。
侏罗纪淄博群(1)坊子组(J1f)坊子组分布于章丘普集盘龙山、绣惠山头店一带。
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砂岩、粉砂岩为主,局部呈紫红色夹黄绿色泥岩、砂质页岩,中上部夹灰色、黑色页岩。
与下伏孙家沟组呈假整合接触。
厚179~468.70m。
在章丘地区该组的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经岩浆活动的热变质作用,往往可形成陶瓷工业的瓷石矿矿床。
s)(2)三台组(J2-3在章丘石头店一带出露较好。
岩性以灰绿色、灰黄色、紫红色中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夹紫红色砂质页岩、灰绿色粉砂岩。
底部为灰紫色、斑杂色砂砾岩层。
厚588~682m。
白垩纪地层白垩系在区内仅有下统,岩石地层单位为莱阳群曲格庄组和青山群八亩地组。
属陆相火山岩地层,具有沉积岩和火山岩双重特征。
主要分布于章丘市相公庄、孙家庄、茶叶山一带。
(1)莱阳群曲格庄组(K1q)岩性以灰绿色、暗灰绿色、灰白色中薄层条带状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夹中薄层条带状安山质凝灰细砂岩、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
与下伏三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厚度在章丘相公庄一带大于215.80m。
(2)青山群八亩地组(K1b)主要分布于章丘孟白庄、九郎庄、丁家庄一带。
另外,在历城唐王西该组隐伏于第四系之下。
该组的玄武岩可用作高速公路用石子。
该组在区域上划分下、中、上三个亚组,区内仅出露下亚组(K1b1),按其岩性分为四个岩性段:第一段:下部为黑色玄武岩、安山岩、玄安岩、粗安岩夹薄层绿灰色凝灰岩;中部是黑色、灰色玄武岩、玄安岩,与玄武质角砾凝灰岩、集块角砾岩呈相变交接;上部为灰色火山碎屑岩与黑灰色玄武岩、玄安岩互层。
厚722~1255m。
与下伏曲格庄组不整合接触。
第二段:底部为深灰色安山质、玄武质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下部为暗灰色玄安岩、灰紫色安山岩、角砾熔岩夹凝灰岩;中部为灰黑色玄安岩、灰紫色安山岩、角砾熔岩与绿灰色凝灰岩互层;上部为厚层暗绿色玄安岩、灰紫色安山岩、角砾熔岩三者互层,夹少量凝灰岩。
厚783~1249m。
第三段:底部为厚层玄安质集块角砾岩、角砾凝灰岩,下部为黑灰色玄武岩与玄安岩、紫灰色安山岩互层,中部为紫灰色安山岩与安山质角砾熔岩互层,上部为暗灰色玄武岩、安山岩、粗安岩。
厚1098m。
第四段:下部为灰绿、杂色安山质、粗安质角砾岩,上部为灰紫、灰黑色强熔结的粗安质熔结角砾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和粗安岩。
厚238m。
摘自:《济南市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4-3古生代地层古生代地层为寒武-奥陶系及石炭-二叠系,主要分布在平阴县、长清区、济南市区南部、历城区和章丘市一带,分布面积较大,出露广泛,是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
其倾向一般为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较缓10°左右。
寒武-奥陶系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的碳酸盐岩,并含较丰富的动物化石。
寒武系以三叶虫化石为主,奥陶系以角石为主。
由老至新有长清群李官组、朱砂洞组、馒头组,九龙群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和马家沟组。
马家沟组自下而上依次为东黄山段、北庵庄段、土峪段、五阳山段、阁庄段、八陡段。
奥陶纪灰岩与燕山晚期岩浆岩接触形成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铁矿。
石炭-二叠纪地层主要分布在历城-章丘一带,由于第四系覆盖,出露不多。
有月门沟群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和孝妇河段。
赋存的矿产主要有煤、铝土矿、耐火粘土等。
长清群(1)李官组(Є1l)该组出露范围较少,仅分布在长清区五峰山、历城西营和章丘官营一带,岩性以石英长石砂岩及砂砾岩为主,厚度<5m。
(2)朱砂洞组(Є)1该组主要分布在长清区马山和历城区仲宫一带,区域上由下向上划分四个岩性段,区内只出露上部的丁家庄白云岩段。
岩性以含燧石结核的白云岩为主,底部有角砾状白云岩。
岩性为灰黄色薄层状白云石化微晶灰岩,灰色含燧石条带及结核泥晶灰岩,底为灰黄色砂砾岩。
与下伏地层及元古宙、太古代侵入岩体呈不整合接触。
厚10.94~29m。
m)(3)馒头组(Є1-2馒头组在区内广泛分布,由下向上划分四个岩性段,即石店段、下页岩段、洪河段、上页岩段。
石店段以紫红色、黄灰色泥云岩为主,下页岩段以紫色页岩及粉砂岩为主,下部夹多层灰岩,上部则夹较多的鲕粒灰岩,洪河段以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但在区内出露较少,上页岩段以黄绿色页岩为主。
总厚224~286m。
该组赋存木纹石,由紫红色泥云岩构成。
九龙群(1)张夏组(Є2)该组在区内广泛分布,由下向上划分三个岩性段,即下灰岩段、盘车沟段、上灰岩段,但盘车沟段仅在章丘垛庄一带有分布。
下灰岩段岩性以鲕粒灰岩为主、盘车沟段为黄绿色页岩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藻灰岩),上灰岩段以藻灰岩为主。
总厚165~225.27m。
(2)崮山组(Є2g)该组在区内广泛分布,岩性以黄绿色、紫色页岩和薄板状灰岩、瘤状灰岩为主,夹有竹叶状灰岩。
长清漩庄岩性为灰色中层竹叶状粒屑灰岩,薄板状结核灰岩—页岩。
厚66.81~94m。
(3)炒米店组(Є3ĉ)炒米店组在区内广泛分布,岩性以中厚层微晶灰岩为主,夹竹叶状灰岩、风暴岩、叠层石灰岩及藻灰岩。
区内该组由下向上分为5个非正式岩性段:即藻灰岩段(Є3ĉd)岩性为灰色巨厚-厚层含云斑状藻灰岩;叠层石灰岩段(Є3ĉs)岩性为中薄层叠层石灰岩,以柱状叠层石为主;下段(Є3ĉl)岩性为灰色中层竹叶状砾屑灰岩及云质条带灰岩;风暴岩段(Є3ĉt)岩性为风暴成因的砾岩,断面呈五指状;上段(Є3ĉu)岩性为灰色中层竹叶状砾屑灰岩-灰色薄板微晶灰岩。
总厚172.44~160m。
该组竹叶状灰岩、藻灰岩等可作为饰面大理石开发利用,还可广泛用于做建筑石材、石料等。
(4)三山子组(Є3-O1s)三山子组在区内广泛分布,在区域上具穿时性。
其由下向上划分三个岩性段,即上寒武统c段、下奥陶统b段、a段。
上寒武统c段以中厚层细晶白云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平阴一带),b段岩性以中薄层细晶白云岩为主,a段以含燧石结核白云岩为主。
总厚62.18~318m。
该组为白云岩矿的主要赋存层位。
m)马家沟组(O2-3马家沟组在区内广泛分布,由下向上划分6个岩性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