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视角下的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981.33 KB
- 文档页数:13
2021年2月第3期总第469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D EconomyFebruary 2021No. 3Total No. 469P2P借贷的内外都风险与益管分祈孔馨悦(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1500)摘要:通过对P2P借贷发展现状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制约P2P借贷,行业发展的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包括坏账风险、资金安全风险、行业监管风险、行业准入限制风险等,提出只有同时控制好内外部风险,做好P2P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管和P2P行业的法律监管,才能实现该行业的长久发展&关键词:P2P借贷;内外部风险;监管)于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921 (2021) 03—0046—021 P2P借贷行业概述P2P,即peer t o p e e r le n d in g,中文可翻译为‘‘点对点借贷'兴起于西方,经过了一段时期的调整与转型后,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成为中国新兴金融货币产业之一。
P2P初始时期只是简单的模仿,放贷人将资金投入借贷公司,借贷公司根据存款金额以及期限承诺一定的利息;另一方面,借贷公司将纳入的资金投到基金、中小企业以及其他资金项目中,收取手续费。
至今为止,我国现行P2P平台的经营模式基定。
表1 我国现行P2P平台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参与机构平台性质业务模式典型代表纯平台模式P2P 平台中介机构线上拍拍贷P2P平台保本保息模式P2P平台S担保机构中介S担保机构中介机构线上线下结合红岭创投人人贷债权转让模式P2P平台S专业放贷人中介机构S放贷人X金融机构线下为主宜信2 P2P借贷行业发展现状从银行系统进行贷款有严格的担保制度和贷款限额,还有个人征信系统的限制,与传统金融业相比,P2P给了贷款人和中小企业更低的贷款门槛和更多的借款机会。
P2P行业门槛较低,贷款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贷入不同期限、利率、金额的资金。
P2P网贷平台风险与平台特征的研究——以中国54家平台为例一、引言由于被赋予民主金融、普惠金融和金融脱媒等多种意义,P2P(Peer to Peer)网贷平台自2005 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后就一直备受关注。
但事实证明,没有超强的互联网基因、创新思维和风险管控能力,P2P 网贷平台难以修成正果,诈骗、跑路、体现困难等现象应接不暇,歇业、转型、洗牌等行业阵痛开始涌现。
P2P 的核心要义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Allen et a1.,2002)[1],在创新活力的激发下,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2015 年以来,e 租宝、大大集团、金鹿财行、中晋系等相继被查,2016 年 5 月美国最大的 P2P 平台 Lending Club 亦曝出违规放贷丑闻,这些不仅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影响了行业的社会声誉,还使得监管改革呼声渐高、监管挑战前所未有。
2016 年 8 月,期待已久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由银监会等四部委正式颁布生效,在监管新规下,加强网贷平台风险监管除了渐进立法、完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建立征信体系外,还应加强风险的过程监管,实施风险的动态监控和定量评价。
监管要根据行业风险和单个平台风险的不同实施分类监管,因而开展风险评价,进行不同特征平台间的比较就很有必要。
二、文献回顾学术界对 P2P 网贷平台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个人信用风险的研究。
Lin et a1.(2009)把P2P 网贷中借款人基本财务信息称之为硬信息,而社交网络信息被称为软信息[2]。
出借人如果能充分利用软信息就可以提高用户间信用度,降低个人违约风险 (Bruett,2 007)[3]。
Sufi (2007)和Michael Klafft(2008)认为,投资者缺乏经验进一步放大了网络环境下 P2P 平台的信用风险[4][5]。
Herzen-stein et a1.(2008)、Pope 和 Sydnor(2011)认为,P2P网贷平台是由投资者个人而非借贷平台筛选确定借款人是否值得信赖,更容易出现借款人通过虚假陈述骗取借款的情况[6][7]。
P2P网贷平台的信用风险现实化控制机制初探———以征信机制为视角郭壬癸(武汉大学 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金融活动开始在互联网领域滥觞和发展。
P2P网贷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以及个人贷款和投资提供了机会,P2P平台是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资金融通。
但是P2P网贷平台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暴露了很多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
征信机制的作用是预防信用风险,而我国征信制度还不完善,文章将从P2P网贷平台的征信机制出发,谈谈P2P平台的信用风险现实化控制。
[关键词]P2P网贷平台;信用风险;征信机制[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46 0671 引 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金融活动开始在互联网领域滥觞和发展。
P2P网贷平台,是指采取相应的技术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和设计相应的软件,从事网络借贷服务的企业或者机构。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和个人难以从银行获得信用贷款,资金来源相对匮乏。
2016年8月14日,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文简称《暂行办法》),虽然使得P2P网贷平台运行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时代,但是对于如何避免信用风险的可操作法律框架,并没有提出完善的可行规制方案。
《暂行办法》将网络借贷定义为个体和个体支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而P2P网贷平台成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即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的金融信息公司。
P2P网贷平台的发展是网络借贷平台理论的理论现实化,此理论原先是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博士首创的小额信贷理论。
①小额信贷理论的发展出现的分支就是网络借贷理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全世界第一个网络借贷平台Zopa(ZoneofPossibleAgreement),翻译为“契约空间”,在英国首都伦敦正式上线,后来世界各国开始出现。
本文试图初步对于P2P网贷平台征信机制与银行的征信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建议来防范和解决P2P网贷平台存在信用风险。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问题分析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投资理念。
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非法融资、网络欺诈、信息泄露等一系列恶性事件频频发生,极大地打击了公众的投资信心。
据20xx年数据统计,在2600多家P2P公司中,问题平台多达1407家。
大量庞氏骗局以P2P的形式被搬到了互联网上,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近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了会员的名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自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
但是,目前的这些法律政策仍旧不够完善,无法促使整个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试图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并结合国内的相关领域发展实情,提出针对符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解决对策和防范措施。
希望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当前主要发展模式与现状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非银行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各大银行签约,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网购是第三方支付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近年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8亿,较20xx年底增加3448万,增长率为8.3%。
虽然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些不法企业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挪用客户资金进行牟利。
针对类似情况,央行正严肃整顿该行业。
据官方数据,中国目前已经对超过239家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进行处罚,处罚金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
2.P2P网络借贷。
P2P网络借贷又称人人贷,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的特殊直接债券融资。
2012年起,P2P网络借贷呈现出业务规模和平台数量爆发式增长。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国内运营平台数量从2012年之前的50家增长到20xx年年底的4796家;成交规模从2012年之前的累计31亿元增长到20xx年年底的9823.04亿元。
浅析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研究与实现——以拍拍贷为例卢思奇;张旖莹
【期刊名称】《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年(卷),期】2015(000)015
【摘要】<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信息社会,人们对于资金的活期性要求越来越高,P2P网络借贷应运而生。
较之传统的借贷模式,网络信贷具有操作简单,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进入门槛低、资金运转快,手续简便等优势,因此得以迅猛发展。
但网贷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
基于此,将以拍拍贷为例,浅析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1网络借贷的概念P2P网络借贷(Peer-to-Peer lending)是指个人对个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卢思奇;张旖莹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4.6
【相关文献】
1.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分析——以拍拍贷为例
2.浅析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研究与实现--以拍拍贷为例
3.新潮流下的便捷与担忧--以“拍拍贷”为例浅析互联网金融P2P网贷
4.中美对比下我国P2P网贷的风险浅析及解决方案——以拍拍贷、Prosper为例
5.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研究
——以拍拍贷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80金融经济FINANCIAL AND ECONOMIC我国P2P 网络借贷平台发展分析与发展建议李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摘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而P2P 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压倒式增长的发展现状。
然而涉嫌诈骗、跑路、提款难等问题平台的频频曝光也反映出P2P 网络借贷模式的不足之处与发展空间。
本文就我国P2P 发展进行分析,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P2P 网络借贷模式与发展现状,揭示出我国P2P 网络借贷平台存在和得以发展的原因以及问题平台频出现象发生的原因,并对我国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P2P 平台;发展与现状;发展建议一、P2P 概述P2P 借贷是Peer to Peer Lending 的简写,即点对点借贷。
P2P 网络借贷最早出现在英国,2005年英国zopa 平台建立,标志着新型融资模式——互联网借贷的产生。
以“拍拍贷”和“翼龙贷”为代表,我国最早于2007年出现网络借贷平台。
二、P2P 网络借贷平台发展原因分析(一)发展机遇1.技术因素。
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算法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是首要推动因素。
互联网使具有投资需求和融资需求双方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信息成本。
2.财富管理需求。
传统的理财产品对投资者的门槛较高,普通收入人群难以进入。
3.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中小企业在现实生活中,银行对中小企业存在理性歧视现象,由于这些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信用记录和抵押资产,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被银行拒绝。
这种现象就催生了我国大量P2P 网络借贷平台的产生和发展。
(二)降低成本1.降低交易成本根据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包括交易活动中的一切成本。
P2P 网络借贷平台大都在线上运营,从而降低了高昂的实体运营成本。
另外,由于突破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借贷双方可以大量节约时间成本。
所以,P2P 网络借贷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优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网络贷款的主要模式、特点及风险分析【摘要】近期,互联网金融成为市场热点,作为起步较早且初具规模的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网络贷款受到许多机构、媒体及专家关注。
本文主要就网络贷款的概念及起源、主要模式及比较、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贷款主要模式风险分析一、网络贷款的概念、起源及主要模式网络贷款最初起源于英国,全球第一家网贷平台是2005年3月在英国成立的Zopa。
网络贷款,简称“网贷”,是近几年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当前我国国内网络贷款主要有P2P模式和B2B模式,其中,P2P模式主要适用于个人对个人,借方和贷方均是零星散户;B2B模式适用于机构对机构,借方是机构,贷方均是小微企业或个体业主。
1、P2P网贷模式P2P是“Peer to Peer”的简写,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融资模式。
所谓P2P 网贷,就是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通过网络平台,将资金借给有资金需求的借款者。
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是成立于2005年3月的英国Zopa,中国第一家P2P 网贷平台是成立于2007年8月的拍拍贷。
目前,P2P融资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产业。
按照P2P网贷发放贷款的责任大小,其业务可划分为四种模式:无担保线上模式、有担保线上模式、线下模式、以及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模式。
由于借款人对于无担保线上模式信用风险的担忧以及线下模式存在过大的潜在政策风险,目前的主流是有担保线上的模式。
(1)以拍拍贷为代表的“无担保线上模式”以拍拍贷为代表的无担保线上模式主要借鉴美国P2P网贷领导者Prosper的经验,属于单纯的网络中介,只负责制定交易规则和提供交易平台,不负责交易的成交以及贷后资金管理,不承担借款人违约带来的损失,对出借人不承担担保责任。
其盈利模式主要通过扮演中介信息平台的角色,在借贷成交以后根据借款期限的不同,对借款人征收不同额度的手续费。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03P2P网络借贷的风险防范贾 蕊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P2P网贷平台与整个时代的发展需求相适应,P2P网贷平台作为一个全新的借贷模式,能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借贷需求,正因为此,P2P网贷平台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P2P网贷平台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
然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P2P网贷平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现行的P2P网贷平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与问题,此外,我国对于P2P网贷平台的相关研究同样有所欠缺。
因此本文就民商法层面,对P2P网贷平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进行的研究分析,以期能帮助P2P网贷平台做好风险监控并且成功解决问题。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征(一)平台运营成本较低P2P网贷平台与传统借贷方式的区别主要在于,P2P平台主要通过互联网方式为用户提供借贷服务,P2P平台通过互联网为借贷双方搭建桥梁,并且各项借贷手续皆在互联网上进行,借贷双方无需见面,便可完成借贷交易。
由于P2P网贷平台主要在互联网上运营,并不存在线下网点,而传统的借贷方式例如银行借款以及借贷公司借款等必须依赖于线下网点。
外加P2P网贷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能轻易获取大量用户数据,因此,其获取信息的费用与运营成本较传统借贷方式而言较低。
(二)借贷形式方便快捷在传统的借贷模式下,需要用户亲自去银行以及小贷公司等物理网点,并且需要经过繁琐的借贷流程,而P2P网贷平台借助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不仅简化了借贷流程,还大大缩短了贷款时间。
用户只需要拥有一定的信用程度,便能在P2P网贷平台上进行贷款活动,整个借贷过程极为迅速,借款人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资金支持,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借贷双方的意愿及需求。
然而,在借贷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与问题,例如,虽然P2P网贷平台降低了对借贷双方的信用门槛,却依旧需要借贷双方具有一定的信用度,若是借款人信用较低,有可能会对出资人带来风险,从而导致出资人利益的损失。
小微企业民间融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基于P2P网络借贷模式彭进,杨峥嵘(湖南商学院法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摘要:当前,P2P网络借贷已经成为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的一种新途径,但是,在其方便、快捷、成功率高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忧。
小微企业进行P2P网络借贷,有可能陷入洗钱、非法集资、诈骗、隐私权泄露等诸多风险。
而产生这些风险的成因,与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制度缺失、监管职责不明、征信体系不完善等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范,明确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明确其监管主体,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完善征信体系,完善资金担保及托管服务。
并且,各地区也应该因地制宜,探索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区域发展模式,方能降低融资风险,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微企业;民间融资;法律风险;P2P网络借贷;监管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现有金融体系中,由于小微企业的内在缺陷及其个性化的金融需求与金融行业传统经营模式之间的矛盾,无论是直接融资或是间接融资,作为资金需求者,小微企业融资都存在壁垒。
从资金供给面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在贷款方面倾向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供给呈现萎缩态势,而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也非常困难。
另一方面,近年来民间资本不断累积,民间借贷日趋活跃。
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新模式—P2P网络借贷平台①的出现,也进一步促进了民间借贷的繁荣。
在当前国家银根紧缩的情况下,P2P网络借贷这种金融创新模式为小微企业设置了较低的借贷准入门槛,提高了其借贷的成功率,已经悄然在许多小微企业中推行。
但是,当前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监管的缺位,导致其中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2011年至今,已经相继发生了“哈哈贷”、“淘金贷”、“众贷网”、“网赢天下”等多例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倒闭事件,这些无疑都给想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融资的小微企业发布了风险提示。
二、P2P网络借贷服务小微企业的独特优势及风险分析(一)P2P网络借贷服务小微企业的独特优势当前,我国的P2P网贷已经进入爆发增长期,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2013年P2P借贷行业分析报告2013年3月目录一、传统银行业务面临网络新金融的挑战 (3)二、P2P借贷化茧成蝶,民间借贷华丽转身 (3)1、P2P借贷关注网络直接融资领域 (4)2、P2P借贷模式 (5)3、P2P借贷以特有的优势弥补了银行信贷盲点 (6)4、P2P借贷是一种具有合理需求背景的民间借贷模式 (6)5、我国P2P借贷平台适用法规 (7)三、国外P2P借贷的模式 (8)1、FICO信用评分 (9)2、P ROSPER (11)3、Z OPA (13)四、国内P2P借贷模式--人人贷与拍拍贷模式对比 (14)1、P2P平台原理和借贷流程 (14)2、拍拍贷和人人贷的费率对比 (16)3、拍拍贷和人人贷的本金保障 (16)4、人人贷 (18)5、拍拍贷 (20)一、传统银行业务面临网络新金融的挑战伴随着互联网、大众消费和生活方式以及现代金融理念的发展,银行业三大传统业务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及移动支付对银行的支付业务构成冲击。
其次,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网络贷款模式对银行传统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冲击。
第三,以人人贷为代表的P2P借贷模式正在绕开银行实现小额存贷款的直接匹配,成为未来互联网直接融资模式的雏形,直接架空了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形成了一种全新型的“网络直接融资市场”。
我们认为,未来10到20年,可能更长时间,极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金融运行机制:“网络新金融市场”,它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方式,也不同于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方式。
二、P2P借贷化茧成蝶,民间借贷华丽转身当银行传统信贷增长模式的发展遇到瓶颈时,P2P借贷开始在中国落地、发芽,目前国内的P2P借贷平台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们相信随着其正规性与合法性逐步得到加强,在有效的监管下,由于网络信贷便捷自助的操作模式、低廉的费率、双赢的利率和差异化的定价机制等优势,P2P借贷将会实现普惠大众的金融理想。
第30卷第4期 2016年12月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chang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_30.NO.4
Dec.,2016
doi:10.16104 ̄.issn.1673-1891.2016.04.021
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P2P网贷创新模式研究 周柯 ,杜兴盛 ,陆松新 (1.凉山州大桥水电开发总公司,四川西昌615000; 2.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3.西华大学,成都610039)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p2P网络借贷被认为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贷款属信用贷款范畴, 在中国普惠金融的实践中,p2p信用贷款可行的操作模式却不成熟。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研究P2P网贷的创新模式,通过研究, 提出了利用借贷中场景化设置的方法,引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P2p平台的方式来控制信用贷款的风险,以期为实施普惠金融提 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普惠金融;场景设置;信用贷款;P2P网络借贷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91(2016)04—0084—05
On the New P2P Lending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lusive Finance ZHOU Ke ,DU Xing—sheng ,LU Song-xin (1.Liangshan Daqiao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rporation,Xichang,Sichuan 61 5000,China;2.Southwest University of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 401 120,China;3.Xihua University,Chengdu 610039,China)
经济研究科就•餐济•市協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李和勇(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和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两者融合产生的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也星规模化发展趋势,解决了大量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资金压力,但是快速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在介绍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和兴起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风险防控建议,以期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风险防控1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资产证券化是将流动性较差的基础资产,以其未来产生的稳定现金流作为偿付,经过一系列信用增级的结构化设计,转变为金融市场上可交易证券的过程。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资产证券化开始运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不单是将传统的住房抵押贷款和信贷打包进行证券化,而是依据庞大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将数目大、数额小的消费金融资产和小额贷款出售给特定机构,经过结构化设计提升信用,进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
2005年,中国学习国外金融创新模式开始资产证券化试点,但是因2008年金融危机叫停,直到2012年国家颁布《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我国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开始由试点转变为重点支持发展。
2013年“东证资管一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推出开创了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先河,随后2015年央行将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注册制,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始规模化发展。
资产证券化产品中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规模也大幅上升,2019年资产证券化市场全年发行2.32万亿元,市场存量高达4.19万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15.5%和36%o2019年资产证券化发行项目中,消费金融ABS发行规模相比上年度基本持平,达到3025.67亿元,主要原因是监管机构要求发行消费金融ABS产品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需要满三年;但是强监管的同时国家也大力支持产业发展,2019年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九家消费金融企业获批信贷资产证券化资格。
从P2P的本质来看待刚性兑付P2P风险管理涉及到哪些方面?信用风险管理是其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但不仅仅是这些。
在中国要进一步开展P2P业务,除信用风险的管理,可能还面临流动性的风险管理,我们也面临隐性刚性兑付形成的风险的问题,还有投资人资金安全的风险问题。
1、P2P的本质是什么?金融上融资主要有两种形式,债权和股权,分别对应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
P2P的本质是债权,债权有什么性质?利息低安全、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到期还本付息。
明确一个学术上的观点,在全世界,债权融资是主流,是大头,股权融资占比非常少,世界最发达的美国也主要是靠债权融资。
而债权往往是靠信用中介机构来匹配,例如银行,P2P的本质是债权,但是却要号召按信息中介来匹配,大家知道问题的所在了吧?为什么全世界大部分的融资是靠债权+信用中介机构的组合而不是股票?因为全世界一样,绝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都对安全的理财产品需求旺盛,这是由需求决定的,也可以说由风险决定的。
而债权+信用中介机构的组合能够很好的解决风险问题,这才是实质,为什么P2P在中国发展的最快,数量最多成交量也最多,因为P2P在中国其实就是类银行,是信用中介,是资金池模式。
为什么国外的平台美国的可以做信息中介?因为他们有完善的征信系统,以美国的平台为例,给大家看看美国平台的审核就知道他们为什么可以做信息中介了。
以美国的Prosper 模式为蓝本,Prosper 要求拥有有效社会保险号、FICO 信用分至少在520 分以上的美国居民才可以注册成为借款人;借贷人需要提供社会保险号、驾驶证号、住址以及其他有效信息。
这些信息会被严格审核,Prosper 会根据这些信息直接从第三方机构获取借款人的个人信用记录。
借款信息除借款额和最高利率外,还包含借款人的历史交易记录、债务/ 收入比、信用等级、社会网络( 如朋友和所属的群)等。
如果借款人逾期两个月不还款,违约信息将被提交给信用评级机构,个人信用记录将受到影响。
交大法学 TNU。.Law2
直接融资视角下的P2P 网络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赵 渊 目次 一、
初探P2P网络借贷模式
二、P2P网络借贷模式的厘清 三、P2P网络借贷活动的法律属性 四、P2P网络借贷活动的脱法困境 五、P2P网络借贷兴起背后的监管“容忍” 六、规范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建议 (一)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路径 (二)小额P2P借贷行为:许可豁免 (三)豁免范围外的P2P借贷行为:以注册制代替特许制 (四)P2P借贷行业的规范:以强化信息披露为核心
摘要P2P网络借贷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融资手段。随着其融资模式的演变,已成为一种具有公 开集资性质的金融活动。而由于P2P网络借贷活动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按照长久以来金融特许制所形 成的思维定势,此类行为很可能被视为“非法集资”。不过现实中,存在“非法集资”嫌疑的P2P网络借 贷活动虽受到监管警告,却未被严厉取缔。监管部门对此类集资活动的“容忍”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反映 出了现行金融特许制所体现出的缺憾与尴尬。有鉴于此,针对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特征,应当就当前 监管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 直接融资 非法集资 金融特许制 金融监管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本文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 号13Y ̄86)和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编号zzHDzF12O24)资助。
・146・ 赵渊:直接融资视角下的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初探P2P网络借贷模式 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Web 2.0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人们越来越多的日常事务都可以借助网络 完成,金融活动亦不例外。近几年来出现的P2P(Peer to Peer,即“点对点”)网络借贷模式便是这
一金融网络化背景下的新兴产物。所谓P2P网络借贷(以下简称P2P借贷),起源于英国Zopa网 站,是指基于网络平台实现的个人对个人的借款活动。具体而言,在典型的P2P借贷模式下,有借 款需求的人(借款人)在商业机构开办的网站上发布借款金额、用途、期限等信息,而拥有资金并且 有投资意愿的人(出借人)通过浏览这些信息,挑选出中意的目标个体,然后向其提供借款,最后按 照约定收回本金及利息。从本质来看,P2P借贷依然属于民间借贷的一种,不过其新颖的交易结 构,却是对传统民间借贷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在过去,由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构建起来的“社 交圈子”往往决定了民间借贷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人们只愿意或者只能够向自己认识的对象借入 或借出资金,因为在交通和联络不发达的情况下,要完成资金需求和供给的信息匹配需要付出难 以承受的成本。不过互联网的便捷特性打破了这种局限,大大消除了信息流通的阻碍,使得借款人 可以向更广泛的潜在出借人群体发出融资请求,同时让出借人可以在更多的借款人中选择合适的投 资对象,从而提高了资金配置的效率。 。 随着P2P借贷的特性和优势逐渐为人所知,这种新兴的金融模式近些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发 展。自2007年进人中国,P2P借贷行业短短几年时间内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13年底,中 国P2P借贷平台的数量已超过800家,并且每个月仍以30—40家的速度增加,整个行业的年度总成 交额也从2011年大约30亿元猛增至2013年1 000亿元以上(见下图1)。此外,从全球范围来看, 中国P2P借贷行业的发展势头也相当惊人。根据国际证监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最近发布的一份工作报告,全球P2P借贷行业(含众筹行业)的规模在 2013年已接近64亿美元,中国的市场占比位居第二(28 ),仅次于美国(51 )。[1 然而,就在整 个行业高歌猛进、攻城掠地之际,银监会在2011年9月16日突然下发《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 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严厉的态度指出目前该种借贷模式明显处于脱法状态,潜在的风险 不容小觑,无疑给炙手可热的P2P借贷泼了一盆冷水。再加之最近几年,多家P2P借贷平台相继 暴露问题,或是关张倒闭,或是出现兑付困难,[2]加之与P2P借贷“挂钩”的诈骗事件时有发生,各 地出现多起诈骗出借人钱款潜逃的恶性事件,足以让人对挂着“P2P”名号的新生事物心生疑虑。 因此,如何对P2P借贷行业实施有效的监管,正越来越成为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无法回避的问题。
[1]Se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IOSCO),Crozcd-funding:An Infant Industry Growing Fast,Feb 5,2014,P.15,figure 4. [2]参见胡群:《P2P倒闭潮袭:行业待收金高达数十亿》,载《经济观察报)}2014年1月8日(http:∥
eeo.corlL cn/2O14/O108/254568.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4—03—01)。 [3]比如,2014年1月,三家分别名为杭州国临创投、深圳中贷信创、上海锋逸信投的P2P借贷平台同时倒 闭,其背后的共同实际控制人携款潜逃,据估计涉案金额至少在1亿元以上。参见张威: ̄2014网贷首案:三平台倒 闭,老板疑跑路》,载《每日经济新闻 ̄2014年1月21日,第O1版(http:∥www.nbd.corn.en/articles/2014—01—21/ 804844.htm,最后访问时间2014—03—01)。最近,一家打着P2P旗号的假基金公司总经理卷走客户总计4亿元资金 后消失踪迹,刷新了此类诈骗案件金额的“记录”。参见《一家名为基金公司的P2P机构跑路再次暴露行业风 险》,载新华网2014年2月28日报道(http:∥news.xinhuanet.com/yzyd/fortune/20140228/c一119542930.htm,最 后访问时间2014—03—01)。 ・147・ 銮 堂 生箜 塑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圆 中国P2P借贷行业年度总成交额 (单位:亿元人民币) +中国P2P借贷平台数量(单位:个)
图1中国P2P借贷行业发展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800 600书 n 400簿 呻
200
0
二、P2P网络借贷模式的厘清 坦白来说,虽然P2P借贷行业目前“风生水起”,但大众甚至从业者本身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 却非常模糊。P2P借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本身尚处于初生阶段,并未在国际上形成统一的商业 模式。[4]作为“舶来品”,P2P借贷在进人中国之后,同样衍生出了多类“异化”模式。 ]这些模式 在平台运作和资金流动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但在市场营销中皆自诩为“P2P”。更有甚者,现实中, 不管是小贷公司还是个人,似乎只要弄一个网站,把一些借贷业务从线下挪到线上,就可被冠以 “P2P网络借贷”的名号。这种泛泛而谈显然揭不开P2P网络借贷的真正“面纱”,甚至可能误导监 管者对于P2P借贷活动的认识,进而采取完全错误的监管手段。因此,厘清我国市场上纷繁复杂 的所谓P2P借贷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基于网站平台扮演的角色,以P2P名义开展业务的模式可大致分为两种:“资金运作” 式网络借贷和“信息中介”式网络借贷。所谓“资金运作”式网络借贷模式,即运营网站平台的商业 机构一方面吸引借款人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借款信息,甚至自己发布信息为自身的商业项目融 资,另一方面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手段招揽投资者前来出借资金;出借人的 资金先流入平台控制之下的自有账户,汇集成一个资金池,然后由平台从资金池中调拨资金向借 款人提供贷款(见下图2)。在这种模式下,出借人的出资和借款人的债务之间没有形成直接的配 对,而是通过平台对资金池的整体运作完成贷款和收益的发放,甚至出现平台先吸收资金,再寻找 借款人的现象。换言之,出借人只知道钱被人借走,却不知谁人所借;只知道钱什么时候应还,但 不知是谁的钱来还。从严格意义来说,这类“资金运作”式网络借贷活动根本算不上P2P借贷模 式。P2P作为一个互联网概念,表示了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之间点对点的信息交互方式。如果把这 个概念安到网络借贷上来,那么就应当表现为个人对个人的投资: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交换,一个投 资者的资金指向了明确的借款人,来路合理去向清晰,既不形成由平台控制的资金池,也不由平台
[4]根据国际证监会组织的报告,全球范围内至少存在3种基本的P2P借贷商业模式,包括:“客户账户隔 离”模式(client segregated account mode1)、“票据发行”模式(notary mode1)以及“收益担保”模式(“guaranteed” return mode1)。参见前注C13,第17 ̄19页。 C 5]参见冯果、蒋莎莎:《论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异化及其监管》,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5期,第29页。
・148・
O O O O O O O 拟 ∞ 踟 ∞ ∞ 加 骚愀 廿 赵渊:直接融资视角下的P2P网络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插手资金的配对。“资金运作”式网络借贷显然不符合这个标准。从本质来说,构建资金池以及对 池中资金进行管理的行为,与传统的储蓄贷款业务如出一辙,平台扮演的角色也与银行等金融媒 介类似,充其量不过是披上了“P2P”的马甲。关于这类“伪”P2P借贷模式,完全可以通过现行的针 对吸收存款业务和开设金融机构的政策法规予以规制,无需对其进行监管上的创新,自然也不在 本文探讨的范围之中。[6 发放贷款 出借资金 圈是I l 圈
支付收益L_———-= 还本付息 图2“资金运作”式P2P网络借贷[7]
相较之下,在“信息中介”式网络借贷模式下,P2P网站仅作为线上平台,为借款人和出借人提 供达成交易的技术支持,然后通过收取服务费用来维持运营。具体的借款目的、贷款期限及利息 条件等内容皆由融资双方自由安排和决定,P2P平台的经营方仅负责牵线搭桥,不介入此等交易 之中(见下图3)。换言之,P2P借贷平台实与房地产中介商无异。借款人把自己的借款信息挂在 平台网站上,就比如打算卖房者委托房地产中介把自己的房源信息在店面橱窗里挂牌;出借人把 钱借出去,就好像有意买房者随时驻足浏览房地产中介公布的房源信息,挑选自己中意的对象,然 后在中介的联络下和卖家见面并进行谈判,双方达成合意后订立合同。事成之后,P2P平台如房 地产中介一般提取佣金作为报酬,而利率之高低以及期限之长短,皆不在P2P平台控制之中,由出 借人与借款人双方自行商定。除此之外,与某些房地产中介一样,P2P平台也可推出相关附加服 务,比如借款人信用审核、出借人投资咨询以及逾期贷款追偿。但自始至终,恪守“信用中介”身份 的P2P平台绝对不会逾越“资金池”的边界。也就是说,从出借人口袋转移到借款人手中的资金不 会经过P2P平台自身的账户,而是通过与之隔绝的独立账户(比如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完成 资金的中间托管结算);每个出借人匹配的债权资产与收益非常清晰,并且可以便捷、准确地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