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碘克沙醇在心血管高危人群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50.63 KB
- 文档页数:4
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比醇和碘克沙醇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患者肾功能影响的观察娄明;宫海滨【摘要】目的观察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比醇和碘克沙醇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56例因心绞痛行PCI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碘比醇组80例,碘克沙醇组76例,比较两组PCI前后肾功能的变化和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48-72h碘比醇组血清肌酐升高值较碘克沙醇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51+9.9 umol/L)和(3.97+6.7umol/L P>0.05),两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5%和5.26%(P>0.05) 结论碘比醇和碘克沙醇在PCI术中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0(016)017【总页数】2页(P283-284)【关键词】碘比醇;碘克沙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肾功能【作者】娄明;宫海滨【作者单位】江苏,210009,东南大学医学院;江苏,210009,东南大学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对比剂的开发使用,促进了现代放射学和介入诊断治疗学的进步,此后随着对比剂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比剂肾病(CIN,Con trast-induced Neph ropath y)也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为医学界所关注。
目前C IN已成为继肾灌注不足和肾毒性药物后的院内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原因[1],占发病率的11%,也是冠脉介入术后的第三大难题,仅次于支架术后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
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对比剂的渗透压、粘滞度等理化特性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但是从neph ric,recover一直到care研究,到底是等渗还是低渗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更小,一直存在着争论,本研究旨在探讨碘比醇(低渗)和碘克沙醇(等渗)非离子型对比剂在PC I中对肾功能的影响及对比剂肾病发生情况。
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2009年4月到2010年4月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心内科因心绞痛住院行PC I术156例成年患者,分为两组,其中80例使用了碘比醇,76例使用了碘克沙醇,排除标准∶包括怀孕、哺乳、造影前7天内动脉或静脉内注射其它含碘对比剂、对含碘化合物过敏、造影前24小时应用肾毒性药物,所有患者术前24小时和术后48小时停用二甲双胍。
碘克沙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目的观察碘克沙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中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
方法72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碘克沙醇组(36例)和碘普罗胺组(36例)。
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d及术后第3d 空腹测定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血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d Sc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C、mALB均有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第1d相比,术后第3d的Sc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ysC、mALB均有明显降低(P<0.05)。
两组间术后第1d相比,Sc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碘克沙醇组的CysC、血β2微球蛋白、mALB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术后第3d相比,Scr无统计学差异(P>0.05),碘克沙醇组的CysC、血β2微球蛋白、mALB明显降低(P<0.05)。
结论选择碘克沙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减少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发生。
标签:碘克沙醇;冠脉介入治疗;肾功能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含碘对比剂的安全使用和合理选择也日益受到关注。
对比剂肾病是血管内应用含碘对比剂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1,2]。
已知糖尿病患者和老年患者均为CIN发病的高危人群,对此类人群行PCI 治疗时预防CIN发生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中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1月在武汉市第六医院住院行择期PCI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2例。
所有患者入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为:年龄≥65岁,既往或入院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至少7d内未用二甲双胍。
排除标准:对含碘对比剂过敏,1型DM、酮症酸中毒或乳酸酸中毒,近14d内使用过含碘对比剂,合并严重肝肾功能衰竭。
低浓度碘克沙醇在低剂量条件下对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中血管强化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320mgI/ml碘克沙醇在低剂量条件下对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中血管强化影响。
方法:8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使用等渗低浓度对比剂碘克沙醇(320mgI/ml)75mL,管电压100KVp。
由两名医生记录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四只血管的CT值,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名医师所测量的右冠状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CT,相互比较相关性分别为0.974、0.981、0.960、0.964,表明两名医师所测CT值相关性好。
两名医师在四只血管测出的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双侧P值<0.001;同一名医师A所测右冠状动脉主干与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主干与左回旋支、左冠状动脉主干与左前降支、左冠状动脉主干与左回旋支之间强化水平的差异,P值分别为0.0112、0.015、0.021、0.020,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左回旋支和左前降支相互之间差异,P值为0.612,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低剂量条件下使用低浓度碘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可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关键词】碘克沙醇;低浓度;低剂量;CTA【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104-021.材料与方法1.1 患者选择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CT室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共80例,检查前严格训练患者屏气。
1.2 CT扫描参数及扫描方法CT扫描使用GE 64排128层VCT,管电压100KVp,ECG毫安调制技术,螺距0.18:1,层间隔0.625,层厚0.625,0.4S转速,矩阵512×512。
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将兴趣区置于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层面,根据ROI的时间密度曲线来确定扫描延迟时间,扫描范围自隆突下2cm至心脏膈面。
碘克沙醇注射液在心血管系统CT注射造影中的安全性评价王晓燕;肖继伟;万钰磊【摘要】目的探讨碘克沙醇注射液在心血管系统CT注射造影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武汉市第六医院收治的心血管系统病变患者385例,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92)与研究组(n=193).两组均接受CT注射造影,对照组采用碘海醇注射液作CT造影剂,研究组采用碘克沙醇注射液作CT造影剂.比较两组造影效果、造影前及造影后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Scr)、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素氮(BUN)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休克、呕吐、恶心、面部水肿.结果两组造影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前两组血清Scr、UAER、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两组血清Scr、UAER、BUN水平较造影前增高,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系统病变患者CT注射造影中采用碘克沙醇注射液作造影剂,可取得良好造影效果,且利于减轻对肾脏造成的损伤,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15)036【总页数】4页(P166-169)【关键词】碘克沙醇注射液;心血管系统;CT注射造影;安全性【作者】王晓燕;肖继伟;万钰磊【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六医院CT室,湖北武汉 430000;武汉市第六医院CT室,湖北武汉 430000;武汉市第六医院CT室,湖北武汉 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4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其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剧、生活方式转变及不良生活习惯形成而持续增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对人口生命、健康均造成极大危害的疾病类型之一[1-2]。
目前,临床多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血管系统病变患者实施干预,术前需实施CT造影检查明确病变情况,参照检查结果确定具体治疗方案,以此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4]。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0年10月第22卷第10期MMJC,Oct2020,Vol22,No.10・77・DOI:10.3969彳.issn.1672-9463.2020.10.024・医学技术・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高炬马腾卢晓敏曲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已经成为目前解决冠脉狭窄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然而介入术中需使用大量造影剂,致使患者的肾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导致造影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
造影剂肾病一般是指使用造影剂后2~3d内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并排除其他肾脏损害因素叫研究表明CIN已成为院内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第三大原因[2]o一般认为血清肌酹水平较使用造影剂前升高25%~50%或升高44.2~88.4|jLmol/L便可诊断[3]0血清肌酹水平峰值一般发生在使用造影剂后2或3d,在2周内回到基线水平。
造影剂的选择在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报道等渗造影剂比低渗造影剂的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低,但近年也有多项研究和荟萃分析[4-8]表明两者的肾毒性无明显差别。
本研究通过观察7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的血肌酹水平,旨在分析国产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和低渗造影剂碘普罗胺的肾毒性差异、安全性及其相关因素。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择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入选患者均有基础肾功能不全病史,其中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8.62±6.89)岁。
采用随机、单盲原则,将入选患者分为碘克沙醇组和碘普罗胺组,各35例。
两组患者在行冠脉造影术前均完善相关常规检查,包括作者单位:100049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心脏医学部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
心导管造影剂对心脏介入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评估孙丽婷;唐红【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4(000)019【摘要】目的:探讨心导管造影剂对心脏介入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血胱抑素C (Cys C)对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应用碘海醇行心导管造影的95例心脏介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造影后48 h内是否发生造影剂肾病(CIN)分为CIN组及非CIN 组。
分别于造影前、造影后12、24、48 h测定患者Cys 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转铁蛋白(TRF)水平。
结果95例患者中发生CIN 14例(14.74%)。
与造影前相比,CIN组患者造影后12、24 h Cys C水平明显升高,48 h后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造影前及非CIN组同一时间的水平。
CIN组患者造影后12 h Scr、BUN、TRF水平与造影前相比无变化(P>0.05),造影后24 h Scr、TRF开始升高,造影48 h后达到最高峰,且明显高于造影前及非CI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非CIN组各时间点Cys C、Scr、BUN、TRF水平无变化(P>0.05)。
以造影后12、24 h Cys C水平较造影前上升25%作为诊断CIN的标准,其灵敏性分别为84.5%和89.6%,特异性分别为75.9%和82.9%。
结论造影后12、24 h血浆Cys C水平可作为诊断CIN早期预测指标,较Scr、TRF更早地反映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伤情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contrast agent and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ystatin C (Cys C)on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5 car-diac interventionpatients were analyzed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3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patient suf-fered from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CIN) or not in 48 hour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IN group and non-CIN group .The levels of Cys C ,serum creatinine (Scr) ,blood uric acid nitrogen (BUN) ,urinary transferrin (TRF) were detected before angiography ,after angiography 12 hours ,24 hours ,48 hours .Results There were 14 pa-tients (14 .74% ) suffer from CIN .Compared to the the level of Cys C before contrast ,those after contrast 12 hours , 24 hou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at declined slightly after contrast 48hours ,but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CIN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levels of BUN ,TRF unchanged after contrast 12hours(P>0 .05) .The levels of Scr ,TRF after contrast 24 hour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contrast and in non-CIN group (P<0 .05) .The levels of Cys C ,Scr ,BUN ,TRF of non-CIN group did not change(P>0 .05)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that the level of Cys C after contrast 12 hours and 24 hours increased by 25%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contrast ,the sensitivity were 84 .5% and 89 .6% ,the specificity were 75 .9% and 82 .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Cys C after contrast 12 hours and 24 hours could be used as an early predictor of CIN ,which could be more earlier reflect the re-nal function damage of contrast agents compared with Scr and TRF .【总页数】3页(P2698-2700)【作者】孙丽婷;唐红【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检验科 83005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饮水法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影响 [J], 陈健红;朱春梅;邓瑞珍2.非离子型造影剂对正常肾功能和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分析 [J], 林佑谆3.辅酶Q10联合曲美他嗪预防冠心病并肾功能不全择期心导管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研究 [J], 黄权; 苏琪乐4.增强CT检查中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和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 刘勇;领雪峰;陈国章5.低渗与等渗造影剂对糖尿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影响的比较 [J], 郑静;陈源汉;陈纪言;李光;李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也需要治疗WHO推荐治疗心血管病的
“鸡尾酒疗法”
佚名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02(11)4
【总页数】1页(P3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让中西结合治疗心血管病之路更宽广——记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常务副主任史大卓 [J], 木子;
2.防治一体,转化心血管病的治疗模式——访阜外心血管医院糖尿病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李光伟教授 [J], 刘志学;万雷;胡洋;李武奎
3.两种碘克沙醇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冠状动脉造影与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J], 王敏
4.第四届世界中医药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培训班会议通知 [J],
5.第四届世界中医药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培训班会议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比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发布时间:2021-05-27T02:57:28.649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作者:赵学法[导读] 目的观察心肌桥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心肌桥患者62例作为对象,将对象随机双盲分组,每组31例,对照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组选择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比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组心肌桥检出率为90.32%,对照组为67.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赵学法黑龙江明水康盈医院 151700摘要:目的观察心肌桥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诊治的心肌桥患者62例作为对象,将对象随机双盲分组,每组31例,对照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组选择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比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组心肌桥检出率为90.32%,对照组为67.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心肌桥的主要方法,对比来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检查中更具有优势,检出率更高,要重视。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hods 62 cases of myocardial bridge patients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The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examined b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and the diagnosis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myocardial bridge was 90.3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7.74% in the control grou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are the main methods to diagnose myocardial pared with 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 has more advantages in the examination,and the detection rate is higher,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Key words] myocardial bridge;Coronary CT angiography;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心肌桥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先天冠脉发育异常疾病,冠状动脉在发育中,主干和分支某节段受到浅层心肌覆盖,心肌内部行走,覆盖冠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1】。
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陈韵岱陈纪言傅国胜杜志民方全崔连群李浪黎辉王建安王海昌万征徐亚伟霍勇葛均波代表《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关键词】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41.4 几乎所有的药物在发挥其功效的同时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即便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按照WHO 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将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随着碘对比剂在心血管病诊疗中应用的不断增多,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危险性已备受关注。
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文献和经多次讨论,制定了这一版《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为临床医师更有效、更安全地使用碘对比剂提供指导建议。
一、碘对比剂及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一)碘对比剂的发展历史和分类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这种物质被称为“对比剂(contrast media)”[1]。
碘对比剂是X 线对比剂中最常用的一种,也是在X 线下心血管显影的基本诊断用药物。
目前用于心血管系统CT 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碘对比剂均为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
碘对比剂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1)按照(2)按照渗透压分为:在溶液中是否电离出离子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对比剂;高渗、低渗和等渗对比剂;(3)按照化学结构分为:单体和二聚体型对比剂。
碘对比剂自研发以来,经历了从离子型到非离子型、从高渗到低渗直至等渗的发展过程:(1)高渗对比剂为离子型单体,其渗透压高达血浆渗透压的5 ~7 倍;由于不良反应相对较多,目前已很少使用。
(2)低渗对比剂是由于其相对于离子型高渗对比剂(如泛影葡胺)渗透压明显降低而命名,包括非离子型单体和离子型二聚体两种对比剂剂型,其渗透压约为血浆渗透压的2倍。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我国各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升,并始终保持着上升趋势,冠心病发病率也随之增高。
在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和普遍应用的大背景下,接受低分子肝素或肝素抗栓治疗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由肝素暴露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病发的患者数量也在不断递增。
许多医生及护理人员对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理认知仅维持在片面知识上,其诊断和后续治疗的具体流程更没有理论和时间支撑。
本文针对血小板减少症采用心血管介入治疗的诊治进行实质分析。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治疗;血小板减少症;诊治目前,治疗和预防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手术期普遍应用肝素,而肝素是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原因。
血小板减少症可分为Ⅰ型血小板减少症和Ⅱ型血小板减少症两种,Ⅰ型血小板减少症是接触肝素1~3天后发生非免疫介导血小板轻度减少,无需停用肝素或替换其他抗凝药进行治疗,可自行恢复;Ⅱ型血小板减少症是当前患重病多数占比病症,是伴有血栓等并发症的免疫介导血小板中度减少。
其发病机制是肝素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肝素-PF4抗体,由抗原抗体复合物促使血小板激活,形成消耗性血小板和血栓,使血小板大幅度减少。
1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发时间肝素接触时间超过100天或无肝素接触史的患者,其血小板减少症病发的时间为接受肝素治疗后的5~10天;接触肝素接近100天和检测存在PF4-heparin 抗体的患者,其血小板减少症病发的时间为接受肝素治疗后24h内[1]。
在研究报告显示,肝素接触数周后方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称为迟发血小板减少症,目前临床上仍无法准确定义其性质,在迟发和迟诊断两者之间迟疑。
2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形成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是由于血小板下降或血栓导致的。
诊断血小板下降的标准是血小板较肝素治疗前下降50%以上或低于150×109/L。
接受肝素治疗患者的血小板监测工作十分重要,针对接触肝素4~14天的患者、注射肝素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准备再次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进行血小板实时监测,预防血小板减少症病发。
心血管内科造影剂用药观察造影剂又称对比剂,是介入放射学操作中最常使用药物之一。
随着临床诊断的需要,人们不断地在研究造影剂,迄今为止,血管造影检查中所使用的经肾脏排泄的造影剂分为两大类,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均为含碘的水溶性造影剂。
一、离子型造影剂离子型造影剂溶于水后发生电离,故又称为离子型造影剂。
国内常见的为复方泛影葡胺,为泛影酸钠与泛影葡胺的混合物,分60%和76%两种浓度,为无色透明或微黄色的水溶液,有一定的毒性。
在使用中可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心血管造影时,可使呼吸、血压和心电图发生一定的变化,冠状动脉造影时可引起心室纤颤、心肌收缩无力和心肌损害。
但价格低、用途广为其优点。
低剂量、低浓度使用时较为安全。
使用前应做碘过敏试验。
二、非离子型造影剂非离子型造影剂是三碘苯甲酸酰胺类结构的衍生物,具有低渗透压、低黏度及低毒性的优点。
其在水溶液中不产生离子,对血浆渗透压无影响,对神经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小,全身耐受性优于离子型造影剂,并且含碘量高,造影效果好,因而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常见的非离子型造影剂有碘必乐(iopamiro)、优维显(Ultravist)、欧乃帕克(om-nipaque)等,分为300mg/mL 和370mg/mL两种浓度。
1.碘必乐(碘帕醇)是新一代非离子型水溶性碘造影剂,适用于全身与脊髓腔的造影及CT增强扫描、血管造影等。
制剂规格:碘必乐150mL,每瓶50mL与100mL;碘必乐200,每瓶10mL;碘必乐300,每瓶10mL与50mL;碘必乐370,每瓶10mL、50mL与200mL。
2.优维显(碘普罗胺)是一种低渗透压的非离子型造影剂,在高碘浓度时仍保持低黏度,极少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
用于CT增强扫描、DSA等。
制剂规格:优维显300有20mL、50mL、75mL、100mL、200mL及500mL 瓶装;优维显370有30mL、50mL、75mL、100mL及200mL瓶装。
【摘要】目的:提高对造影剂脑病的认识及护理经验。
方法: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冠脉介入造影后造影剂脑病治疗及护理的情况,并结合文献复习。
结果:患者因胸痛行冠脉介入造影,造影6小时患者突发言语错乱、认知障碍、短暂记忆力缺失,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复查头颅MR:颅脑MR平扫无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造影剂脑病。
护理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肢体肌力、对答切题程度等指标,及时汇报医生情况,行减轻脑水肿、充分水化等治疗及对应的密切护理,发病48小时后患者康复。
结论:造影剂脑病临床非常罕见,诊断为造影剂脑病后,尽量避免行不必要的造影检查及静脉溶栓等治疗,以及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本病诊治的关键,本文希望为造影剂脑病的诊治及护理提供一点临床经验。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脑病;意思障碍;护理;碘海醇造影剂脑病( contrast-inducedencephalopathy ,CIE)是一种由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引起的较为罕见的并发症,可引起多种神经症状,如头痛、意识障碍、癫痫、皮质盲等[1]。
与心导管插入术相关的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冠脉造影术中为0.05%-0.11%,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为0.30%-0.40%,在所有脑血管造影及后循环动脉瘤栓塞术中,CIE发生率为3.6%和2.9%[2]。
造影剂脑病临床诊断上容易误诊,严重时可出现致残、致死的情况。
因CIE发病罕见,关于其护理文献报道不多,本文通过对CIE患者的收治及护理情况,希望给大家提供一点关于CIE诊治及护理的临床经验。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34岁,患者因“阵发性胸痛2次”入院。
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口齿清楚,口角无歪斜,四肢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T波改变。
心脏超声示:心脏结构及心内血流未见明显异常。
24小时动态心图示:1.窦性心律,偶伴心律不齐;2.房性早搏2次;3.室性早搏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