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基础知识
- 格式:pptx
- 大小:16.05 MB
- 文档页数:121
农药基础知识一、农药的定义农药(p e s t i c i d e):是指用于防治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和调节、控制植物生长的物质的总称。
二、农药对园林养护的作用⏹在园林养护中,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除杂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创建健康、有活力的园林景观,都离不开农药的科学施用。
⏹农药是维系美好园林景观的必备品。
⏹了解农药的性能,懂的如何选择优质的农药,如何科学施用农药,才能更好实现我们用药的目的和养护的宗旨。
三、农药的分类(一)农药根据使用的领域分类1.农业用药(传统意义上的农作物用药)2.非农业用药(1/4)森防用药园林用药卫生防疫用药工业防腐、防虫、消杀用药(二)根据防治对象分类1.杀菌剂定义:用来防治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杀菌剂根据作用原理分:(1).保护性杀菌剂:这类药剂在植物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抑制或杀死病原,使其不能侵入植物体内,保护植物免受危害。
如百菌清代森锌代森锰锌(2).内吸(治疗)性杀菌剂:这类药剂施于植物一部分,植物吸收后能被传导到其它部位发挥杀菌作用,起到治疗效果。
如多菌灵松尔(3).免疫性杀菌剂:这类药剂施用,可使植物获得抗病性能,不易遭受病原物的侵染和危害。
如低聚糖2.杀虫剂广义上的定义:用来防治有害昆虫、螨类、线虫、软体动物的化学物质。
目前常用的杀虫剂主要是有机磷(毒死蜱、辛硫磷、三唑磷等)和拟除虫菊酯类(毒枪,毒箭)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1)胃毒: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消化系统,引起中毒死亡。
如毒死蜱、敌百虫(2).触杀药剂接触虫体后,通过体壁渗入体内或者封闭气门,引起中毒或窒息死亡。
如氰戊菊酯、毒枪(3).熏蒸药剂在常温下化为有害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使之中毒死亡。
如:磷化铝、硫酰氟(4).内吸:药剂被植物的根、茎、叶和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传导扩散,使取食植物的害虫中毒死亡。
如吡虫啉、蚧必治、毙克(5).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引诱剂(诱蝇酮)拒食剂(拒食胺)驱避剂(驱虫威)不育剂(绝育磷)3.除草剂按性质分:(1).灭生性除草剂:见绿就杀,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很小,能杀死绝大多数绿色植物。
农药基本知识什么叫农药?凡是在农业上用来保护农、林作物及其产品不受害虫、病菌、杂草和鼠类危害,以及 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剂。
根据用途和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作用方式•胃毒剂:通过害虫口器进入消化道内,经吸收而杀死害虫(敌百虫) ❖应用时可把药剂喷洒在害虫取食的植物体上,或作成毒饵诱虫取食•触杀剂:通过害虫体壁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菊酯类)❖应用时可直接喷洒在害虫身体上,或施于害虫活动的场所,直接或间接接触虫体,均能 产生毒杀作用•熏蒸剂:农药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气门进入其呼吸系统,使其中毒死亡(敌敌畏,磷化铝) ❖多用于仓储害虫,有的也用于大田• 内吸剂:通过植物叶、茎、根种子将药剂吸收到植物体内,并在体内传导、散布,而且能存留一定时间,或产生毒性更强的代谢物,当害虫取食带毒的植物组织或植物汁液使其中 毒而死(氧乐果、先优) ❖ _ A♦可采用拌种、喷雾、涂茎、毒土等方法使植物体带毒杀虫剂按成份分类 • .............1 .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 氧乐果 辛硫磷 毒死蜱 已酰甲胺磷 •特点:高毒、长残留、杀虫杀螨 •触杀、胃毒、内吸2 .菊酯类• 20%速灭杀丁(氰戊菊酯)2.5%敌杀死(澳氰菊酯) • 2.5%功夫(高效氯氟菊酯)4.5%高效氯氰菊酯 •特点:触杀、胃毒。
持效期长低毒、低残留• 定位杀蚜虫、青虫3 .氨基甲酸酯类呋喃丹、灭多威、抗蚜威।慢性। ।急性।I-I I 胃毒剂I 灭生性 选择性[杀鼠剂]*特点:内吸性强触杀杀卵持效期短4烟碱类*啶虫咪吡虫啉吡蚜酮*特点:内吸性强持效期长5生物农药*BT 阿维鱼腾酮6混配型杀虫剂*常乐、夸尔*混配原则:增效降低成本*有机磷类+菊酯类7其他类型拒食防脱皮性引诱杀菌剂*保护剂:在尚未发病前,把药剂喷洒在植物体表面,以保护植物免受病菌侵害❖一定要在发病前施药,否则效果差至无效(波尔多液、百菌清、代森镒锌)*治疗剂:药剂通过叶、茎、根、或种子进入植物体内,并在体内传导、散布、存留或产生有杀菌活性的代谢物,保护作物免受病菌侵害,同时兼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倾止、农歌、纯品佳托等)除草剂*选择性:在一定施用剂量范围内,只对一定种类的植物产生毒害,而对另一种植物无毒或低毒(巨星、2、4一滴丁脂)*灭生性:在常用剂量下,能杀死所用被接触的植物❖触杀性:无内吸传导性(克无踪)❖内吸性:具有内吸传导作用(草甘磷)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后能达到按照人们意愿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药剂❖天丰素、多效唑、复硝粉纳、缩节胺、乙烯利、2、4滴等。
农药基础重要知识考试点
1. 农药的定义和分类:
- 了解农药的定义,即它是指能够预防、控制或者消灭农田、园艺、林业和畜牧业中的有害生物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 熟悉农药的分类方法,一般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
生长调节剂等。
2. 农药的作用机制:
- 了解杀虫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干扰昆虫的神经、消化和呼
吸系统等来达到杀虫的目的。
- 了解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
传播等来达到杀菌的目的。
- 了解除草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干扰杂草的生长和营养物质
的吸收等来达到除草的目的。
- 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制,它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生理过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等。
3. 农药的使用技术:
- 熟悉农药的适宜使用时机,根据目标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和发生规
律选择合适的施药时机。
- 了解农药的适宜使用剂量和浓度,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过
量或不足的使用。
- 理解农药的施药方式,包括喷雾、灌溉、喷粉、撒粒等不同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药方式。
4. 农药的安全使用:
- 理解农药的毒性分类,根据农药的毒性等级选择合适的农药,并
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
- 掌握农药的存储和运输要求,保证农药质量和安全性。
- 了解农药的环境和人体安全防护要求,避免农药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以上是农药基础重要知识考试点的一些内容介绍,希望能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提供帮助。
要掌握这些知识点,考生需要多学习教材内容,并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最后祝愿考生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农药基础知识及概念一、农药的定义和分类农药是指用于防治农作物、森林、园林和其他作物病虫害以及一些草本植物的杀虫、杀菌、除草和抗生素化学或生物制剂的总称。
根据其用途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农药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线虫剂等几大类。
1.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或控制农作物、林木等的各种昆虫害虫。
2.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病害。
3.除草剂:用于防除或控制田间作物连带非作物的杂草。
4.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控制植物生长的农药。
5.杀线虫剂:用于防治和控制土壤中的线虫害。
二、农药的作用原理农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对害虫、病菌或杂草进行控制,以达到防治和减轻害虫、病菌和杂草危害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农药有不同的作用原理,如下所示:•接触作用类农药:主要通过害虫或病菌的体表接触杀死它们。
•胃毒作用类农药:主要通过害虫或病菌摄入后产生毒害作用,导致其死亡。
•内吸作用类农药:主要通过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吸收,进入植物内部,防治内寄生、内食性害虫或病菌。
•调节作用类农药:通过改变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过程,从而降低病菌或害虫发病、危害程度。
•复合作用类农药: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农药,综合利用多种作用方式对害虫或病菌进行全面控制。
三、农药的使用注意事项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作物的品种、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病程度选择合适的农药。
2.按照使用说明施用:遵守农药使用说明,正确计量、正确使用农药,严格控制施用剂量。
3.注意防护:使用农药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皮肤接触、吸入和误食,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避免混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和不同农药剂型之间不能混用,以免产生毒性反应。
5.避开人畜饮水源:在使用农药时要远离水源,避免农药污染水体,影响人畜用水安全。
6.妥善保存和处理:农药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和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禁止与食品、饲料一同存放,使用后的包装物应妥善处理。
详细农药知识点总结一、农药分类及特点1. 按用途分类① 杀菌剂杀菌剂是专门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真菌性病害。
常见的杀菌剂有多菌灵、铜剂等。
对于不同的植物病害,需要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注意剂量和喷洒时间,以充分发挥杀菌剂的效果。
② 杀虫剂杀虫剂是用来防治害虫的农药,可以有效控制昆虫危害,例如蚜虫、螨虫、蛞蝓等。
在使用杀虫剂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和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杀虫剂进行防治,避免对益虫和环境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③ 除草剂除草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除草剂的使用需要注意剂量和施用时间,避免对农作物造成伤害。
2. 按化学结构分类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性质的不同,农药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有机磷类、杀菌酮类、拟除虫菊酯类等。
有机磷类农药毒性较大,需谨慎使用,杀虫剂类对益虫、益菌毒性相对较小,对田间有益昆虫的捕食力也较小。
除草剂类可以专门从事抑制杂草生长,但也有可能对农作物和蔬菜叶片产生影响。
3. 按制剂的分类常见的农药制剂包括液剂、乳剂、粉剂、颗粒剂等。
液剂适用于喷雾和灌溉操作,操作方便,效果显著。
乳剂和散粒剂适用于根部浇灌和土壤消毒,对于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更为显著。
二、农药的使用原则1. 选择适当的农药在使用农药时,应该根据作物品种和害虫种类,选择适当的农药制剂,确保农药的使用效果。
2. 注意安全使用在使用农药时,应该严格遵守使用说明,合理控制用药量,避免超量使用造成农作物和环境的污染。
3. 选择适当的施药时机施药时机是农药使用的关键,应该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害虫的生活习性和气象条件,选择合适的喷洒时间,确保农药的有效防治。
4. 合理施用农药在施用农药时,应该遵循正确的施药方法,确保农药能够均匀覆盖到农作物的叶片和土壤表面,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5. 合理旋作和间作合理的旋作和间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三、农药的安全管理1. 存储管理农药在存放时,应该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远离火种和易燃品,避免阳光直射,防止高温和潮湿环境,确保农药的品质和安全。
农药的知识点科普常识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关于农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科普常识:
1. 分类: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四大类。
杀虫剂用于防治害虫,杀菌剂用于防治病害,除草剂用于消除杂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2. 作用方式:农药可以通过接触、胃毒或熏蒸作用来杀死或抑制害虫、病菌或杂草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农药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3. 安全使用:农药具有毒性,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使用者要穿戴好防护装备,并注意保护环境和人身安全。
农药必须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
4.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产品上可能会留下残留物。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每个国家都有规定最大残留限量,对超出限量的产品进行管控。
5. 抗性:由于长期、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害虫或杂草可能会产生抗药性,导致该农药对害虫或杂草产生较低或没有效果。
使用者应轮换不同种类的农药,并结合其他防治措施,以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6. 替代方法:除了使用化学农药,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机械、合理的农业管理等方法来控制害虫、病害和
杂草,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这些是农药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说明进行操作,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使用。
农药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农药的基本知识1、农药的定义和分类农药是指一切用来预防、鉴别、消除或控制存在或威胁着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果树、蔬菜等植物病害、草害、害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物质或混合物。
农药通常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调节剂四大类。
2、农药的作用原理(1)杀虫剂:杀虫剂主要通过阻断昆虫的神经传导、呼吸、消化等生理过程来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2)杀菌剂:杀菌剂主要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干扰细胞呼吸等途径来达到杀灭植物病菌的目的;(3)除草剂:除草剂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生长调节激素合成或调节来达到杀灭杂草的目的;(4)调节剂:调节剂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调节激素合成或调节来达到调控植物生长的目的。
3、农药的使用原则(1)正确选择农药品种;(2)正确掌握农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3)严格遵守施用前期到期、施药量、施药时间、防护间隔期等使用要求;(4)对农田进行科学的施药标准和操作规程;(5)严格按农药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说明书操作;(6)禁止私自调配药液、药剂等,严禁倒农药、乱扔农药包装;(7)注意个人卫生,减少农药对人体的接触;(8)定期清洗喷洒设备,避免农药残留。
二、农药的施用技术1、农药的喷施技术(1)选择适宜的喷雾方式;(2)选用合适的农药喷雾器具;(3)根据农作物的特性和病虫害情况,选择适宜的施药时间;(4)掌握农药的溶解和喷雾浓度;(5)掌握喷洒速度和喷洒高度;(6)避免风速大、温度高、湿度高、雨雪或高温天气下喷洒农药。
2、农药的灌溉技术(1)采用微喷灌、滴灌等技术进行农药灌溉;(2)选用合适的灌溉工具;(3)掌握农作物的灌溉量和农药的使用量;(4)严格遵守农药的保质期和施用标准;(5)禁止使用过期农药进行灌溉。
3、农药的撒布技术(1)选择合适的撒布工具;(2)保证撒布均匀;(3)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生长阶段和病虫害情况,使用合适的撒布方式;(4)避免在风力较大或雨雪天气下进行撒布;(5)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标准,禁止超量撒布。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农药基础知识一、农药的分类以及在包装上的识别农药——防治危害植物及其产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和调节控制植物生长的物质。
农药分类方法:BT A 、杀虫剂B 、杀菌剂C 、除草剂D 、调节剂E 、杀鼠剂F 、保鲜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现代农业五大新技术之一,五大新技术是指:克隆(细胞组织培养)、良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设施农业(工厂化无土栽培)。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对植物进行化学调控,让其按人们期望的方向发户生长的药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植物生长调凶剂的开发和应用是现代化农业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调节植物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增强植物的抗逆性,诱导抗性基因表达。
植物激素与蛋白结合,对于植物细胞的信号感知与转导有重要用作。
现代研究证明,几乎一切生命过程都是由信号启动的。
人类在植株生长的各个不同时期和发育阶段,利用长长调节剂来调控生命过程。
使作物农艺性状表达朝着人们需法度的方向发展。
其应用领域之多、作用面之广,是其它任何物质或措施所不能比拟的。
已开发的用途有促进植株、插条生根、疏花疏果或防止采前落果,诱导和促进开花,抑止烟草腋芽或马铃薯块茎芽,矮化植株,改善株型,抑制生长,防止倒伏,增加产量,催熟增甜,防腐保鲜等等。
植物长长调节剂是从植物所含的内源激素中被发现,植物内源激素有五种: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素、乙烯。
现在,人们采用化学方法模拟合成了多种植物长长调节剂,它们在作用上或活性上与天然产物没有差别,有的还大大胜过了天然产物,目前世界上已经生产的植物长长调节剂商品约在百种以上,较重要的有30-40种。
有人估计,到2010年左右,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将与杀虫剂,杀菌剂 、除草剂等其它类农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科学越发达,它的应用前景越广泛。
例如:当作物田块没有病、虫、草、鼠为害,肥力好而植株又长势旺(植株长势过旺,因徒长消耗营养反而产量低),要想获得高产,只有用植物调节剂对生长进行调控。
农药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可以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农药的基本知识及正确使用技术,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农药基本知识及使用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农药基本知识1.定义与分类农药是指能够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等有害生物的化学或生物制剂。
根据其作用方式和化学结构,农药分为杀菌剂、杀虫剂、杀螨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几大类。
2.农药的作用机制农药通过干扰有害生物的生物活动,达到杀灭或防治的目的。
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破坏有害生物的神经系统、干扰其呼吸系统、影响其内分泌等。
3.农药的剂型农药的剂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液体剂型如悬浮剂、乳浊液、可湿性粉剂,固体剂型如颗粒剂、粉剂,以及气体剂型如烟雾剂等。
4.农药的使用周期农药的使用周期包括施药前、施药时、施药后三个阶段。
施药前要了解作物的病虫害种类及生长期,施药时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施药后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二、农药使用技术1.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选择适合的农药进行防治。
要考虑农药的选择范围、剂型、作物耐药性等因素。
2.合理使用剂量根据作物的生长期、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合理确定农药的使用剂量。
过低的剂量无法达到防治效果,过高的剂量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作物残留。
3.正确施药技术农药的施药技术包括喷雾、撒布、灌溉等方式。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施药技术,并保证药液均匀覆盖作物表面。
4.安全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使用农药时要穿戴防护服装和使用专门的施药设备,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5.农药的储存和处置农药在储存和处置时要注意安全。
农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防火的地方,避免与食品、饮水等物品接触。
农药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
三、农药使用的注意事项1.合理轮作轮作可以减少特定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在轮作中要选择与前一作物病虫害不同的作物,避免连作。
农药知识培训教材一. 农药1.农药概念与分类农药是指防治农林牧业生产中及卫生行业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病原菌、杂草、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
1.1按用途分类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1.2按照剂型分类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油、颗粒剂、水分散粒剂、胶悬剂(悬浮乳剂、油悬剂)、水剂、可溶性水剂、水乳剂、微乳剂、泡腾片剂等。
农药剂型是不断发展变化,现大约有80多种剂型。
1.3 按来源分类分为天然农药、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
1.4 农药按化学结构分类杀虫剂分为有机氯(六六六、DDT、硫丹)、有机磷(辛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甲胺磷、敌敌畏、三唑磷、敌百虫、乐果、氧化乐果等)、氨基甲酸酯(灭多威、涕灭威、仲丁威、克百威、异丙威、残杀威等)、拟除虫菊酯类(高氯、来福灵、氰戊菊酯、敌杀死、甲氰菊酯等)、沙蚕毒素(杀虫双、杀虫单、杀虫磺、杀虫环等)、无机类(磷化锌、磷化铝)其他类如灭幼脲、氟铃脲、哒螨灵、米满、阿维菌素、溴虫腈(除尽)、氟虫腈(锐劲特)等。
杀菌剂分为无机类(石硫合剂、硫磺、硫酸铜)、有机硫类(代森系列、福美系列)、有机磷类(乙膦铝、稻瘟净)、有机砷类(福美砷)、有机汞类、有机锡类、取代苯类(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甲霜灵)、杂环类(多菌灵、叶枯唑、三唑酮、腈菌唑)、抗生素类(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等。
除草剂分为苯氧羧酸类(2,4-D,二甲四氯、高效盖草能、精喹禾灵、精稳杀得等)、二苯醚类(三氟羧草醚、虎威、克阔乐)、酰胺类(乙草胺、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三氮苯类(莠去津、西玛津、扑草净)、磺酰脲类(苯磺隆、玉农乐)、有机磷类(草甘膦)、二硝基类(氟乐灵、二甲戊乐灵、地乐胺)、吡啶类(百草枯、毒溴啶)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参考其它有关书籍。
1.5 按作用方式分类可分为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熏蒸剂、保护剂、治疗剂、防腐剂、诱导剂、驱避剂、不育剂、灭生剂。
农药学是研究农药及其应用的学科,涉及到农药的化学、生物学、毒理学、环境学、生态学、农业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下面是一些农药学基础知识的介绍:
1. 农药的分类:根据作用机理和用途,农药可以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等多种类型。
2. 农药的化学成分:农药的化学成分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其中有机化合物是农药的主要成分。
3. 农药的作用机理:农药通过作用于生物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干扰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达到杀虫、杀菌、除草等效果。
4. 农药的安全使用:农药的安全使用包括合理施用、避免污染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
5. 农药的环境影响: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残留污染、生态破坏等。
6. 农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农药的发展趋势逐渐转向低毒、高效、环保等方向。
以上是一些农药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农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