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定额:农作物在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以m3/hm2或mm表示,它是灌区规划及管理的依据。 灌溉制度的3种确定方法: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来确定; (2)根据灌溉实验资料来确定; (3)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 生产实践中,第3种方法结合第1、2种方法的实际资料, 得出的制度比较完善,以水稻和旱作物为例进行介绍:
式中:ETi 某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K i 为某阶段需水模 系数,可以从试验资料中取得。
第23页/共61页
2、基于参照作物蒸发蒸腾量的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 理论、实验证明: ①土壤水分充足,气象条件是影响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②土壤水分不足,各因素对需水量都有较大影响。
参照作物需水量ET0:指的是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
水层的适宜深度:由作物品种、生育阶段、自然环境 、人为条件由经验来决定。
第6页/共61页
三、农田土壤水分运动
1、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 非饱和土壤水流动空间中点(x,y,z)上取单元体(dx, dy,dz), 由达西定律知x,y,z轴向的水流通量为
k(θ) 土壤的非饱和导水率 分别为x、 y、 z方向的水势梯度
(2)入渗量的计算:采用公式计算入渗速度i t和入渗量I
1)考斯加可夫公式
式中:i t是任一时间的入渗速度,以单位时间渗入土壤 的水层厚度(mm/min或cm/h)计;i 1是第一单位时间末 的人渗速度;t为人渗别间(min或h);α为经验指数,决定 于土壤性质和初始合水牟,α =0.3-0.8,—般土壤取0.5。 将实验资料I、t按时序求出i=△I/△t,取lg i及1g t,点 绘于双对数纸上,可拟合成一条直线,如图1—5所示 。
物需水量乘以土壤水分修正系数而得到,即: KW :土壤水分修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