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互联网复习题

移动互联网复习题

移动互联网复习题
移动互联网复习题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名词解释

互联网:

指各种不同类型和规模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

移动互联网:

指以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作为接入设备,使用各种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从而实现包括传统移动通信、传统互联网及各种融合创新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

云计算:

指在整合的架构之下,基于 IP 网络的虚拟化资源平台,提供规模化 ICT 应用的实现方式。

移动云计算:

指通过移动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取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软件的一种 IT 资源或服务的交付与使用模式。

体系结构:

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的组件的组织和集成方式。SOA:

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架构模型,它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

CORBA:

即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是一种采用通用对象请求代理ORB间互联协议进行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交互,采用接口定义语言(IDL)对象建模的对象参考模型。

IMS:

IP多媒体子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P2P:

即对等网络,是一种资源分布利用与共享的网络体系架构。

移动通信:

指通信的一方或双方在移动中实现的通信。

移动IP技术:

指在互联网中满足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

隧道:

一种通过使用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在网络之间传递数据的方式。

IPsec:

是一种在 IP 环境下支配安全管理的标准技术,它提供了一种标准的、健壮的以及包容广泛的机制,可用它为 IP 及上层协议提供安全保证。Widget:

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运行在终端设备上的一种基于 Web 浏览器/Widget 引擎的应用程序。

指的是一个利用 Web 的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

填空题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3G的传输速率在行车的环境中应至少达到__144k__bit/s。

2、LTE,通俗地称为,具有__100M__bit/s的数据下载能力,被视作从3G到4G演进的主流技术。

3、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是以“_分组_”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

4、GPRS可提供高达__115k__bit/s的传输速率。

5、EDGE的最高速率能达到_________bit/s,能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浏览、视频电话会议、高速电子邮件等具有3G感受的无线多媒体通信业务。

6、HSDPA在下行链路上能够实现高达s的速率,HSUPA在上行链路中能够实现高达s的速度。

7、Wi-Fi在开放性区域的通信距离可达__305__m,Wi-Fi使用的频段是。

8、WiMAX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_50k__m,WiMAX工作的频段范围______________。

9、LTE提高了通信速率,下行峰值速率为__100M__bit/s、上行为__50M__bit/s

专业术语英文全称CDMA 码分多址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ITA 移动互联网技术架构

(Mobile Internet Technical Architecture)GPRS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WiMAX 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SOA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erver-Oriented Architecture)

SaaS 软件即服务

(Software-as-a-Service)

PaaS 平台即服务

(Platform-as-a-Service)

BSS/OSS 业务/运营支撑体系

(Business Suport System/Operation Suport System)

LTE 长期演进

(Long Term Evolution)

IMS IP多媒体子系统

(IP Mutimedia Subsysterm)

FMC ()

EDGE 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

(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SNS 社交网络服务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v1.0 可编辑可修改

UGC 用户原创内容

(User Generated Content)

WAP 无线应用协议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WAPI 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

(Wireless 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

选择题

1、1995年在香港开通了第一个商用网是(CDMA)。

2、我国的(GSM)是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业务种类最丰富的商用移动智能网系统,系统上部署和提供了多种新业务。

3、从最终用户的观点来看,其中()不属于MITA 的三层模型对应的三个C。(3C:内容、连接、消费)

4、(页面缓存技术)遵循了移动Web设计中节约使用接入带宽原则。

5、GPRS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

6、IMS在3GPP(R5)主要定义IMS的核心结构、网元功能、接口和流程等内容。

IMS在3GPP(R7)加强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准化制定,要求IMS支持数字用户线、电缆调制解调器等固定接入方式。

7、(8进制移相键控调制技术)不属于HSPA引入的几项核心技术。

8、(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不属于目前能够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

9、(WiiSE)拥有扁平化的全IP网络结构特点。

10、(集中管理,安全服务)不属于P2P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主要应用。

11、3G的传输速率在室内环境中应至少达到(2Mbit/s)。

12、(水平型系统架构)将实现对SP、用户和业务的“统一数据、统一认证、统一计费、统一安全”的管理功能,同时对接口进行规范,使得业务的开发、部署、实施流程变得简单且迅速。

13、(Widget)是一个图像的部件(小插件),也可以是图形背后的一段程序,可以嵌入在手机、网页和其他人机交互的界面上,用以帮助用户享用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

14、(需求分析)不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

15、(需求规划)不是需求的管理基本阶段。

16、()不是移动化联网的类型。

17、()不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的运营模式。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简答题

1、简述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移动性、私密性、融合性、用户身份可识别性、个性化、媒体化、社交化、碎片化、用户操作简单化、业务终端化、宽带化。

2、简述移动云计算的特征。

规模极大、虚拟化、通用性、高可靠性、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

3、云计算的几种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网络服务、使用计算、MSP

4、无线应用协议(WAP)具体包含哪几层

WAE(Wireless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WSP(Wireless Session Protocol)

WTP(Wireless Transaction Protocol)

WTLS(Wireles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6、简述BSS/OSS的定义。

(1)BSS:业务支撑系统,主要实现对电信业务、电信资费、电信营销的管理,以及对客户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主要包括客服系统、计费系统、结算系统、经营分析系统等。

(2)OSS:狭义的运营支撑系统,主要指电信网络、电信设备的运行维护支撑系统。主要实现对电信网络和电信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交换网管系统、传输网管系统、数据网管系统、移动网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

7、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简述Mashup功能。

从体系结构的角度,Mashup从功能上分主要包括3个部分:应用编程接口/内容提供者、Mashup 站点和客户端Web浏览器。

8、简述移动安全的特点。(p154)

9、简述移动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多元化。

(1)网络接入多元化

(2)移动终端解决方案的多元化

(3)网关技术推动内容制作的多元化

10、多跳网络的技术优势。

高性价比、可扩展性强、部署快捷、应用场景广、高可靠性

11、移动互联网网络管理的特点。

(1)多网络管理协议

(2)持续变化的网络管理环境

(3)具有可扩充性和可适应性

(4)兼容现有移动通信系统

12、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的运营模式

(1)SP/CP与运营商合作,共同进行业务的运营(2)运营商既充当平台运营方,又充当业务提供方

(3)一种有系统提供商所倡导的运营模式

13、移动通信的特点。

(1)移动通信的传输信道必须使用无线电波;(2)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恶劣;

(3)多普勒频移产生附加调制;

v1.0 可编辑可修改

(4)移动通信受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5)用户量大,但频率有限;

(6)组网技术复杂;

(7)对设备要求苛刻。

14、论述移动通信互联网业务平台。

在电信行业:一个业务运营的基础平台;

对于服务或内容提供商:业务发布与接入的功能平台;

平台管理方:一个对业务进行管理的平台;

综合定义:一个订货的集成、管理、提供业务资源的技术框架。

具有特征:

(1)主要目的是支持业务的开发、部署、执行、管理、控制和运营;

(2)通过开放分布式计算架构,将网络能力、基本服务资源抽象成业务模块,并通过开放接口向上层应用开放,使得应用可以更便捷地开发,并通过分布式计算架构支持上层应用的执行;

(3)负责管理业务的接入、计费、用户管理等多项运营级的支撑功能;

(4)提供业务开发的支持,包括生命周期的管理、编程模型、开发环境等

15、论述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

(1)一是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向移动终端的复制,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相似的业务体验,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基础;

(2)二是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如3公司与Skype合作推出的移动VoIP业务、中国移动飞信业务等;

(3)三是结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功能而进行有别于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创新,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方向。

16、阐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1)网络接入技术多元化

(2)移动终端发张趋势

(3)注重用户体验

(4)终端实现多样化

(5)融合是必然

(6)网关技术推动内容制作的多元化

17、描述移动IPv4中移动通信对端的通信过程。

(1) 代理发现

(2) 注册

(3) 分组路由

(4) 注销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8、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过程。

(1) 移动节点连接在家乡链路时采用通常的 IP

寻址机制工作;

(2) 移动节点采用 IPv6 的路由器发现机制确定

它的转交地址;

(3) 当移动节点连接在外地链路时,它采用 IPv6

定义的地址自动配置方法获得外地链路上的转交

地址;

(4) 移动节点通过布告过程将它的转交地址告诉

家乡代理;

(5) 若可以保证操作时的安全性,移动节点也可将

它的转交地址通告其他的通信节点;

(6) 不知道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的通信节点送出

的分组和移动 IPv4 中一样进行路由,即先被路由

至移动节点的家乡网络,家乡代理再将它们经过隧

道送到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

(7) 知道移动节点转交地址的通信节点发送的分

组可以利用 IPv6 选路报头直接送给移动节点,选

路报头将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作为一个中间目的

地址;

(8) 在相反方向,移动节点送出的分组采用特殊的

机制直接路由到它们的目的地。当存在入口方向的

过滤时,移动节点可以将分组通过隧道发送给家乡

代理,隧道的源地址为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移动互联网技术 学时:48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网络工程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开课部门:物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基础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张宏科主编,《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在介绍移动互联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IPv4、移动IPv6、移动子网、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多播以及切换管理等的工作机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讲解。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生通过对移动互联有网技术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然后能够利用所学的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对移动IPv4、移动IPv6、移动子网、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多播以及切换管理等的工作机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四、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非网络专业的学生,应该降低课程的难度,尽量讲解的通俗易懂;对网络专业的学生,尽量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拓展物流的视野,夯实专业基本功。 五、课程教学内容 (一)绪论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3.教学重点难点:基本概念 (二)移动IPv4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IPv4技术概述、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移动IPv4的基本概念、移动IPv4的工作过程、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总体设计方案、移动节点(MN)的设、外地代理(FA)的设计、家乡代理(HA)的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了解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移动IPv4的工作过程。 4.教学建议:详细讲解 (三)移动IPv6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IPv6技术概述,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移动IPv6协议的总体设计方案、接口信息和路由表更新模块设计等。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IPv6技术概述、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4.教学建议:多举案例 (四)移动子网技术 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移动子网的结构和术语,移动子网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子网中的数据结构,移动路由器的工作过程,家乡代理的工作过程,移动子网的设计与实现,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和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子网技术概述移动子网的工作原理,移动子网中的数据结构,移动子网的总体设计方案。 4.教学建议:结合实际举例,学习

浅析移动互联网对传统宽带业务的影响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多选题 1. 下列关于信息消费说法正确的有√ A 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B 加快促进信息消费,能够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C 能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D 2014年3月5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信息消费。 正确答案: A B C D 2. 目前国际上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有√ A LTE FDD B TD-SCDMA C TD-LTE D WCDMA 正确答案: A C 3. 下列关于渗透率说法正确的有√ A 指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总样本中拥有某一共同特征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比例。 B 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指使用本商品的消费者占所有消费者的比率。 C 某地电信运营商现网手机用户3千万,其中使用该运营商有线宽带的用户有30万,其有线宽带用户的渗透率为1%。 D 某地电信运营商现网手机用户3千万,其中开通手机30M数据流量包的用户有1千万,其开通30 M手机数据流量包的用户渗透率为33.33%。 正确答案: A C D 4. 下列关于普及率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指调查项目在拟定介入范围已经占有的比率。

B 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指使用本商品的消费者占所有消费者的比率。 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4次”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 D 工信部“2014年6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2.6%。 正确答案: A B C D 5. 下列关于属于移动互联网特点的是√ A 开放性 B 随时随地 C 无中心 D 便携性 E 准确性 正确答案: A B C D E 6. 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是√ A 智能管道 B 开放平台 C 特殊业务 D 友好界面 正确答案: A B C D 7. 一般说来,移动互联网包含()层面。√ A 移动网络 B 终端 C 互联网应用和服务 D 用户 正确答案: A B C D 8. 下列关于互联网经济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户体验至上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随着3G网络的部署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多。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E3G时代的到来和各种应用的推出,互联网已从桌面PC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融合的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满足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时间、等候时间及户外休闲娱乐时间便捷享受互联网的服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现状、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介绍,进一步增进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 二、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学报》刊登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一文,从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及安全与隐私保护4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固定互联网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充分个性化。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通信能力;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应用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 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1、Web 2.0技术

移动互联网对生活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对中学生生活的影响 组长:耿宇琛 组员:郝刘冬林,孟继宇,蔡金成 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年级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它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更是弥补了传统互联网的不足,它实时、高效、便捷等特点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中学生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受众和服务对象,所以本文就以中学生为例,简述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积极、消极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中学生 引言: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以宽带IP技术为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图像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简单地说,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成一体,让用户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享受自己需要的互联网服务,利用生活中的琐碎时间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聊天、网上购物、享受无线音乐视频游戏、以及位置服务等等。这些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移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使得人们可以放弃对传统电脑的依赖,特别是3G数据业务与WLAN(无线局域网)

等业务的快速发展,让网络覆盖无处不在,加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便携终端的快速普及,使得移动互联网的作用日益重要。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移动互联网将彻底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做到移动改变生活 正文 一、移动互联网定义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它是一个全国性的、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的,可同时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图像、多媒体等高品质电信服务的新一代开放的电信基础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移动互联网应用最早让人们接受的方式,则是从短消息服务开始的。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项目,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应该将会创造更大巨大的神话。移动互联网向多媒体信息应用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向移动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将是未来十年内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潮流。无线技术仍然在高速发展,未来空中接口的带宽将不断增加,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将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关联和交互作业的应用。其业务范围将涵盖信息、娱乐、旅游和个人信息管理等领域。 二、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小巧轻便”及“通讯便捷”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发展趋势及相关联之处。 (1)便携性

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

移动互联网安全热点分析 https://www.doczj.com/doc/a711482720.html, 2011年3月30日09:21 通信世界网 作者:杨光华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 一直以来,互联网信息安全的问题都是业内外关注的焦点,而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也是移动互联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由TCP/IP协议族脆弱性、终端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攻击技术普及等缺陷所导致的传统互联网环境中的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同时,还体现出一些新的安全问题和需求。在网络安全方面,以LTE+、P2P技术等为代表的网络扁平化、分布式网络架构的发展,对建立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可信网络提出了要求;在复杂的异构网络环境下,需要基于统一的鉴权控制体系确保用户的严格接入控制、实现可靠的行为溯源能力;随着带宽的迅猛增长和协议类型的极大丰富,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流量管控能力,包括网络、业务语义监控和安全监控机制与能力。在终端与业务安全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中用户可以永久在线,加之智能终端日益普及,手机病毒、木马等对终端的攻击将更加显著;在内容安全方面,非法、有害和垃圾信息的大量传播严重污染了信息环境,干扰和妨碍了人们的信息利用。 对于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安全,笔者认为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热点技术问题: 一手机病毒将呈多发趋势,需预先准备防护手段 日前,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监测发现,手机病毒Spy.Flexispy出现新变种即“X卧底”,不但可以监控用户收发短信和通话记录,还可远程开启手机听筒,监听手机周围声音,实时监听部分用户的通话,并且利用GPS功能监测到手机用户所在位置,给用户安全隐私造成极大威胁。 手机病毒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恶意手机程序,一般利用短信、彩信、电子邮件、浏览网站等方式在移动通信网内传播;同时可利用红外、蓝牙等方式在手机终端间传播。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建设 1.2.5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6.核心课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东莞理工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项目建设小组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计算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核心课。课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析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 二、职业活动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又保证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社会相应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

移动互联网10大业务及盈利模式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电子阅读移动支付手机电视 摘要:目前,业务发展已成为影响和拉动移动通信行业最主要的市场导向,总结和挖掘市场,未来十大移动互联网业务前景看好。……目前,业务发展已成为影响和拉动移动通信行业最主要的市场导向,总结和挖掘市场,未来十大移动互联网业务前景看好。 一、移动社交将成客户数字化生存的平台 在移动网络虚拟世界里面,服务社区化将成为焦点。社区可以延伸出不同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对企业的黏性。宽带的增加将促使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创新,用户的许多需求将在手机上得到满足。而手机具有随时随地沟通的特点,从而使SNS在移动领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以个人空间(相册/日记)、多元化沟通平台、群组及关系为核心的移动SNS手机社交将发展迅猛。 二、移动广告将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盈利来源 手机广告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业务形态,可能成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繁荣发展的动力因素。在Mobile Web2.0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业务正在向移动互联网过渡,而作为互联网繁荣的根本盈利模式,广告无疑将掀起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全新变革,带领移动互联网业务走向繁荣。 三、手机游戏将成为娱乐化先锋 信息社会之后将是娱乐社会。PC游戏带动个人计算机的热买,网络游戏可以说拯救了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手机游戏将引爆下一场移动互联网的商战。

随着产业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终端上会发生一些革命性的质变,带来用户体验的跳跃:加强游戏触觉反馈技术,通过*纵杆真实地感受到屏幕上爆炸、冲撞和射击等场面,把游戏里面微妙信息传递给了用户,让手机玩游戏的感觉更棒。可以预见,手机游戏而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盈利模式,无疑将掀起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全新变革。 四、手机电视将成为时尚人士新宠 手持电视用户主要集中在积极尝试新事物、个性化需求较高的年轻群体,这样的群体在未来将逐渐扩大。随着手机电视业务进一步规模化,广告主也将积极参与到其中。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将刺激和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需求,有效促进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2008年奥运将是手机电视发展的契机,带宽的增加增强用户体验,手机电视的视频点播、观众参与、随时随地收看的优势将逐渐凸显。 五、移动电子阅读填补狭缝时间 因为手机功能扩展、屏幕更大更清晰、容量提升、用户身份易于确认、付款方便等诸多优势,移动电子阅读正在成为一种流行迅速传播开来。内容数字化使电子阅读内容丰富,结合手机多媒体的互动优势,不但增加了音乐、动画、视频等新的阅读感受,还可将这种感受随时带在身边,移动电子阅读市场的繁荣是可以预见的。 六、移动定位服务提供个性化信息 随着随身电子产品日益普及,人们的移动性在日益增强,对位置信息的需求也日益高涨,市场对移动定位服务需求将快速增加。

移动互联网技术综述

摘要移动性是互联网发展方向之一,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能支持单一无线终端的移动和漫游功能,但这种基础协议并不完善,在处理终端切换时,存在较大时延且需要较大传输开销,此外它不支持子网的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的扩展协议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文章首先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目标,然后介绍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工作原理,最后介绍能提高移动互联网工作性能的扩展协议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设备的迅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随时随地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针对这种情况,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于1996年开始制定支持移动Internet的技术标准。目前,移动IPv6的正式标准(MIPv6-RFC3775[1])和相关标准: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FMIPv6-RFC4068[2])、层次移动IPv6的移动性管理(HMIPv6-RFC4140[3])、网络移动(NEMO-RFC3963[4])已经出台,相关的各项开发工作都在进行中。 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是基于IP分组交换的,而且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故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较为容易地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1、移动互联网的目标 传统IP技术的主机不论是有线接入还是无线接入,基本上都是固定不动的,或者只能在一个子网范围内小规

模移动。在通信期间,它们的IP地址和端口号保持不变。而移动IP主机在通信期间可能需要在不同子网间移动,当移动到新的子网时,如果不改变其IP地址,就不能接入这个新的子网。如果为了接入新的子网而改变其IP地址,那么先前的通信将会中断。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在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网络层方案,它可以使移动节点用一个永久的地址与互联网中的任何主机通信,并且在切换子网时不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达到的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互联网的目标 2、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为移动IPv6协议(MIPv6),IETF已经发布了MIPv6的正式协议标准RFC3775[1]。MIPv6支持单一终端无需改动地址配置,可在不同子网间进行移动切换,而保持上层协议的通信不发生中断。 在MIPv6体系结构中,含有3种功能实体:移动节点(MN)、家乡代理(HA)、通信节点(CN)。其中MN为移动终端;HA位于家乡子网,负责记录MN的当前位置,并将发往MN的数据转发至MN的当前位置;CN为与MN通信的对端节点。 MIPv6的主要目标是使MN不管是连接在家乡链路还是移动到外地链路,总是通过家乡地址(HoA)寻址。MIPv6

移动互联网行业认知调查报告

移动互联网行业认知调查 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行业认知调查 实习题目移动互联网行业调查报告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班级 2班 学号 学生姓名 实习成绩 指导教师 2015年8月 20日

调查目的及意义 目的:对移动互联网进行深度调查,了解互联网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对未来对移动互联网学习进行针对的指导。 意义: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为技术基础,旨在满足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需求的一种新兴业态。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延伸,是Web2.0 技术深入渗透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服务的转型,是4G 和无线宽带技术不断发展的重要趋势。 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 调查对象:移动互联网使用者 时间:2015年夏 地点:社交网络 调查范围和主题 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操作系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移动通信移动医疗移动办公登产业逐渐兴起,必将引起对传统产业的大变革,互联网+也必将成为发展趋势。 调查的主要方法 随机采访,问卷调查 调查情况 良好 一,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2011年12月国务院在有关部署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常务会议中指出,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对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移动互联网是下一代互联网业务平台重点支持的业务领域之一。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对此做出具体部署。 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呈现以下态势: 一是“南北呼应,西部崛起”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和以成都、重庆、西安为核心的西三角这四大区域。该四大区域的产业规模占全国整体的90%以上。珠三角以广东为龙头,凭借终端制造的巨大优势,在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环渤海区域在移动终端制造、移动互联网软件与服务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的实力;长三角区域以上海为核心,在移动互联网有关的软件和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终端制造能力相对较弱;西三角地区是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最具成长性的区域。 二是从终端设备到应用服务的产业链加快形成。在国家的支持下,各地政府积极布局,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投入与扶持,终端设备研发与制造、应用软件开发、信息与内容服务等各细分产业发展迅速。2010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产值份额中,移动终端达到了2155.7 亿元,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主力军;移动软件和移动应用产业的绝对份额虽然只占到1/4 左右,但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的影响 前言: 自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不断颠覆着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互联网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浸润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商场、餐厅、公交车……,只要是有人的地方,你随时都能看见专注于手机屏幕的人。互联网到底有什么魅力,改变了传统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如此依恋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影响的必要性:不难发现,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的其实是我们的沟通方式。地图取代了问路,微博取代了聊天。原本需要面对面完成的交流,变成了拍照→打字→上传→刷新→下载→评论,绕了一个大圈,最后呈现在两块3.5英寸的屏幕上。我们低下了头,闭上了嘴,让手指和眼睛取代了嘴巴和耳朵。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际关系和交流活动呈现隐匿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征,人们在享受网络交际的便捷和自由的同时,也难免被其自身交流的缺陷和弊端所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社会下的沟通方式并形成良好的网络人际关系,值得我们关注,所以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的影响非常有必要。 互联网时代对沟通方式影响的主要情况: 为了客观了解分析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沟通方式到底有何影响,我们随机抽取了92名本校在读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上网时间、聊天时间、聊天内容、在网络中与人交流的方式及心态以及网络对其现实交流的影响等方面。(1)是否是注册成为现代社交网络的用户。

调查发现%的学生是现代社交网络的用户,当然也有%的学生未注册成为现代社交网络的用户(这个数据有些让我们感到惊吓,当然也存在调查对象未认真填写问卷的因素),这说明网络社交普遍被大学生接受并参与其中。 (2)使用哪些社交网络工具(多选) 通过调查可知,在各种交流工具及平台中,有%的学生通过微信聊天软件与人交流,是所有社交网络工具中占比最大的,其次,有%的学生使用QQ聊天软件与他人交流;另外分别有%、%、%的学生使用微博、人人网、论坛进行交流,并且有%的学生选择其他工具及途径。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使用互联网与他人沟通的范围之广、选择之多。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使用微信、QQ、微博聊天软件及平台这些

2017年度尔雅通识课《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18章

1.1 1《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C )多人。 A、2亿 B、4亿 C、6亿 D、8亿 2《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总体网民当中遭遇过网络安全威胁的人数将近50%。(√) 3如今,虽然互联网在部分国家已经很普及,但网络还是比较安全,由网络引发的信息安全尚未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全民性的问题。(×) 1.2 1网络的人肉搜索、隐私侵害属于(C )问题。 A、应用软件安全 B、设备与环境的安全 C、信息内容安全 D、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 2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扩大了的计算机系统 B、它可以像一个单机系统当中一样互相进行通信,但通信时间延长 C、它的安全性同样与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服务的可用性有关 D、以上都对 3(D)是信息赖以存在的一个前提,它是信息安全的基础。 A、数据安全 B、应用软件安全

C、网络安全 D、设备与环境的安全 1.3 1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做到(D) A、加强自我修养 B、谨言慎行 C、敬畏技术 D、以上都对 2黑客的行为是犯罪,因此我们不能怀有侥幸的心理去触犯法律。(√) 2.1 1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主要是凭借“棱镜”项目进入互联网服务商的(C)收集、分析信息。 A、用户终端 B、用户路由器 C、服务器 D、以上都对 2谷歌、苹果、雅虎、微软等公司都参与到了“棱镜计划”中。(√) 3“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2.2

1下列关于网络政治动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动员主体是为了实现特点的目的而发起的 B、动员主体会有意传播一些针对性的信息来诱发意见倾向 C、动员主体会号召、鼓动网民在现实社会进行一些政治行动 D、这项活动有弊无利 2在对全球的网络监控中,美国控制着(D) A、全球互联网的域名解释权 B、互联网的根服务器 C、全球IP地址分配权 D、以上都对 3网络恐怖主义就是通过电子媒介对他人进行各种谩骂、嘲讽、侮辱等人身攻击。(×) 2.3 1网络空间里,伪造威胁是指一个非授权方将伪造的课题插入系统当中来破坏系统的(B)A、稳定性B、可认证性 C、流畅性 D、以上都对 2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中,最常见的是(A) A、中断威胁 B、截获威胁 C、篡改威胁 D、伪造威胁 3信息流动的过程中,使在用的信息系统损坏或不能使用,这种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被称为(A) A、中断威胁 B、截获威胁 C、篡改威胁 D、伪造威胁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止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基于对移动互联网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演进趋势的预测,文章对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MI),关键技术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

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从宏观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终端和移动子网、接入网络、核心网络3部分组成,如图1[1], 图1 移动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如图2[2], 图2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 1.1 研究背景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最令我

们惊喜的变化或许就是移动设备的大量普及。对于任何品牌或者公司营销领域的人士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变化。因为这一变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告知自己的客户“消费者、用户接入企业网站、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企业需要对此作出应对。”对于这一变化所发生的速度以及普及程度,我们或许可以用如下一系列数字进行说明: (1)在美国地区,如今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是计算机用户数量的四倍。 (2)苹果在2011年总共卖出了4800万部移动设备,而同期苹果卖出的笔记本以及Mac机的数量则仅为490万台。 (3)48%的美国移动订阅数字内容用户都使用智能手机。 (4)2012年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率同比2011年上升了50%。 (5)91%美国人无时无刻都保持自己的移动设备在可触及的范围内(即无论去哪,都会随身带着移动设备)。 (6)2013年,移动手机将超越PC成为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途径。

移动互联网行业专业名词大全

移动互联网行业专业名词大全 一、广告相关专业名词 1.CPM CPM (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s)每千次展示费用。广告条每显示 1000 次展示的费用。 2.CPC CPC (Cost-per-click)每次点击的费用。根据广告被点击的次数收费。 3.CPA CPA (Cost-per-Action)每次激活的费用。目前移动端,结算到激活的居多,也有部分按注册结算。 4.CPS CPS (Cost-Per-Sale)按销售付费,既分成模式结算。 5.CPT CPT( cost-per-time)按时长付费。一些广告位的结算方式,渠道市场推荐位也按时间结算,多数时间默认为天 (CPD)。 6.CPV CPV(cost-per-visit)每个访问 (Visit) 的成本,较少被使用。 7.CPI 是按每一次安装收费,比如以手机App为例,每一次安装,广告商就要付钱,而且只要这App一直装着,广告商也只付这一次钱,并且只管你装不装不管你看不看。 8.CPD 按照每次下载收费,下载就付费,不管是否安装,当然不同渠道的下载到激活转化率不同的。 9.RTB RTB(Real Time Bidding,实时竞价)是一种利用第三方技术在数以百万计的网站上针对每一个用户展示行为进行评估以及出价的竞价技术。 RTB,也就是实时竞价。通过记录cookies,来解析用户的行为,从而实现精准投放广告的目的。 10.DSP DSP(Demand 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台)

需求方平台允许广告客户和广告机构更方便地访问,以及更有效地购买广告库存,因为该平台汇集了各种广告交易平台的库存。有了这一平台,就不需要再出现另一个繁琐的购买步骤——购买请求。移动互联网里有成千上万的广告主,简单的讲,DSP 就是广告主服务平台,广告主可以在平台上设置广告的目标受众、投放地域、广告出价等等。目前国内许多的移动广告平台,都开始发展自己的 DSP 平台。 11.Ad Exchange 一个开放的、能够将出版商和广告商联系在一起的在线广告市场(类似于股票交易所)。交易平台里的广告存货并不一定都是溢价库存,只要出版商想要提供的,都可以在里面找到。 DSP 的实现很大程度上,需要有成熟的 Ad Exchange, 目前国内PC 段已经有一些成型的广告交易平台,但是移动端仅有 Google,所以国内的DSP很大程度上还不够成熟。 12.DMP DMP(Data-Management Platform,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能够帮助所有涉及广告库存购买和出售的各方管理其数据、更方便地使用第三方数据、增强他们对所有这些数据的理解、传回数据或将定制数据传入某一平台,以进行更好地定位。 DMP是把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纳入统一的技术平台。需要有强大的数据储备,并且与成熟的DSP一起,更好的服务广告主。 13.常见广告投放模式 Banner(横幅图片模式) 插屏广告(整个屏幕的广告) 积分墙(通过积分激励用户参与广告) 应用推荐位(常规应用推荐列表等) 二、运营相关专业词汇 日新增用户数(Daily New Users,DNU):每日激活/注册的用户数。也可以说是激活或注册,看自己定义。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艾瑞咨询研究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受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因素影响较大。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将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宏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政治环境 1. 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国家主管部门对移动增值产业的扶持已逐步细和 具体化,这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良心的发展环境。 2. 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增值服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持,同时各监管部门的相互协作以及监私管力度的加大进一步净化了产业环境,为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3.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3年来,相关部门一直积极扶持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图书。报纸。期刊,游戏。音乐等各种数字产品的开发。制作。出版和销售工作。这将为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 二。经济环境 1. 国家宏观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在开发性增长的同时对外依存度逐渐提升。人均收入的提高为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消费和使用提供了经济保障。 2. 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看,在城镇居民消费支持中,娱乐。教育。文化支持出约占15%,成为仅次于食品消费的第二大支出。用户对娱乐性文化需求的增加将有效降低移动互联网的推广门槛。 3. 移动增值产业媒体化。娱乐经趋势日趋明显,电信业。广电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彼此渗租客介入将有效刺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良性竞争。 4.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手机终端保有量持续上升。终端普及率的提高以及可支持多种数据业务机型的不断丰富将为用户提供较好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体验平台。 三。社会环境 1. 作为新兴的第五媒体,用户在日常生活中对手机的依赖性逐步增强。目前国内手机用户总数已突破6亿,庞大的用户资源为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2. 随着各地移动运营商对WAP资源的下调,用户对移动互联网服务的认知度不断提高,这使用户从认知转化为消费行为的周期进一步缩短。 3. 用户的业务需求逐渐从”被动”转化为”互动”,互动性业务的不断丰富满足了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服务中娱乐。生活及商务的需求变化。 四。技术环境 1. 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研发实力已跃居全球前列,本土设备商的崛起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 投入商用的3G网络将进一步拓展现有的2.5G平台上的多种增值服务,3G带宽资源的丰富将为基于视频的各类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3. 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认知迅速扩展到移动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平台开发和普及成为推动手机第三方应用快速发展的引擎。 而从微观环境上来说,重组前的中国移动对SP实施”分层分级”管理办法一年多以来,通过对SP的信用度及业绩水平的综合考评将SP评级,对不同级别的SP实施差异化服务资源分配。实力较强的SP得到了中国移动合作资源和营销资源的支持,其中包括获理更多业务数量。更多的业务申请数量以及对中国渠道和终端资源的利用等。由于在分层分级管理实施过

2017《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期末考试(20)

2017《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期末考试(20) 1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点的是()。(1.0分)1.0 分 A、 传染性 B、 可移植性 C、 破坏性 D、 可触发性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2美国“棱镜计划”的曝光者是谁?()(1.0分)1.0 分 A、 斯诺德 B、 斯诺登 C、 奥巴马 D、 阿桑奇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之所以认为黑客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源头,这是因为黑客是()。(1.0分)1.0 分A、 计算机编程高手 B、 攻防技术的研究者 C、 信息网络的攻击者 D、 信息垃圾的制造者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下面哪种不属于恶意代码()。(1.0分)1.0 分 A、 病毒 B、 蠕虫 C、 脚本 D、 间谍软件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系统管理员放置Web服务器并能对其进行隔离的网络区域称为()。(1.0分)1.0 分A、 蜜罐 B、 非军事区DMZ C、 混合子网 D、 虚拟局域网VLAN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6WD 2go的作用是()。(1.0分)1.0 分 A、 共享存储 B、 私人存储 C、 恢复删除数据 D、 彻底删除数据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7应对数据库崩溃的方法不包括()。(1.0分)1.0 分 A、 高度重视,有效应对 B、 确保数据的保密性 C、 重视数据的可用性 D、 不依赖数据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1.0分)1.0 分 A、 下一代网络中的内容安全呈现出多元化、隐蔽化的特点。 B、 越来越多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的用户让内容安全威胁变得更加难以防范。 C、 现在的大多数移动终端缺乏内容安全设备的防护。 D、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互联网。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探究移动互联网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探究移动互联网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摘要: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颠覆,准确地说是时代的变换,使得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成本、交易成本都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到原有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带来变化的分析,从而探究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企业战略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新型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特征。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企业战略;影响 1.引言 从2013 年开始,经济形势开始明显下滑,到了2014年,传统制造业的市场感觉更加明显,初级产品的价格持续下跌,煤炭作为能源产品价格一路走低,这是大家在经济多年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没有想到的。2015 年春节,应该说是移动互联时代明显到来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央电视台与微信合作,推出与春节联欢晚会关联的红包活动,央视的数据反映到除夕夜22 :30微信摇一摇次数达72亿次,峰值最高一分钟8.1亿次,发出红包1.2亿个。2015年11月12日凌晨“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正式落下帷幕,天猫最终交易额也达到了创纪录的912.17亿元!参与交易国家和地区达到232个,其中无线交易额为626亿元,无线占比68.67%!“双十一“当天淘宝全网基础数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交易指数,相比上一周期增长了351%,增长巨大。根据麦肯锡的预测,随着互联网从消费主导向企业主导的转变,预计到2025 年,互联网对我国GDP 增长贡献的份额将占到7%~22%。2015年5月27 日, 互联网女皇MaryMeeker 发布报告称,2014 年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8 亿,占到全球人口的39%,互联网影响深远而广泛。 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颠覆,准确地说是时代的变换,使得企业

的价值链、管理成本、交易成本都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到原有战略的实施。同时迎着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创新的门槛降低了,只要有一个足够优秀的APP就可能拥有几百万、几千万的用户,随之一大批创新型互联网公司不断产生。 2.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①产业结构变化 移动互联网使传统产业从消费需求端出发倒逼上游流程,从而实现变革。从企业价值链来看,由传统的以厂商,封闭的链式生产,只有最终环节面向用户,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参与各个环的环式生产、强调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社会化供应。逐渐由自动化、标准化、流程化向智能化转变。互联网创造了一些新的产业,比如在线拍卖和网上市场。然而,互联网所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它能够对现有的那些受信息交流、信息收集或者高交易成本困扰的产业进行重组。 ②市场的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对称,沟通实现无边界,这就使得商品交易中各相关利益者都可以随时表达自己的价值诉求与价值主张,传统的盈利模式、行业边界、思维定势被彻底颠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降低,更加注重服务水平,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差异化服务,消费者更容易转向其他其他竞争对手。与工业时代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相比,互 联网可以为大量的长尾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同时,随着用户参与程度的提升以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将通过小批量个性化定制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③组织的变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了支持不断变化的战略,组织需要将员工分解为细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报告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报告 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班级:历史1301姓名:李腾飞学号:xx2502020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与防护的了解与认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国家政府机构、各企事业单位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系统,而且通过各种方式与互联网相连。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网络虽然功能强大,也有其脆弱易受到攻击的一面。所以,我们在利用网络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网络安全问题, 一、网络安全定义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从广义方面来看,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随着社会的网络化,在各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和网络侵权方面,无论是数量、手段,还是性质、规模,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计算机犯罪的对象从金融犯罪、个人隐私、国家安全、信用卡密码、军事机密等,网络安全问题能造成一个企业倒闭,个人隐私的泄露,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的重大损失。 二、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一)网络的脆弱性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脆弱性是伴随计算机网络而同时产生的。因此,安全系统脆弱是计算机网络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方便地传输和获取各种信息,互联网这种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的特点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因此,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计算机网络都不是绝对安全的。 (二)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1、稳定性和可扩充性。由于设计的系统不规范、不合理以及缺乏安全性考虑,因而使其受到影响。 2、网络硬件的配置不协调。 一是文件服务器。它是网络的中枢,其运行稳定性、功能完善性直接影响网络系统的质量。网络应用的需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和选型考虑欠周密,从而使网络功能发挥受阻,影响网络的可靠性、扩充性和升级换代。 二是网卡用工作站选配不当导致网络不稳定。 3、缺乏安全策略。许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视了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其他人员滥用。 4、访问控制配置的复杂性,容易导致配置错误,从而给他人以可乘之机。 尽管操作系统的漏洞可以通过版本的不断升级来克服,但是系统的某一个安全漏洞就会使得系统的所有安全控制毫无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