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基础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基础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基础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XX 县立体停车库(一期)工程

XX 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土方开挖施工方

20XX年月日

一、工程概况:

XX县立体停车库(一期)工程位于XX省宁德市XX县古峰镇,拟建的XX县。工程基础需挖土方的为:立体车库和水泵房工程。

a、立体车库工程:地上7 层停车架(耐火等级:二级), 总停车位96 个,按Ⅲ类汽车库设计,总建筑面积3397.71 ㎡, 占地面积542.85 ㎡,建筑高度:19.10m,工程建筑物结构体系:为多层钢框结构。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工程耐久使用年限为50 年,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b、水泵房总建筑面积251.47 ㎡,占地面积60.97 ㎡,地上地下各一层,建筑地下高度5.7m, 建筑地上高度4.5m。工程防火等级:地下建筑部分,耐火等级为一级;工程地上建筑部分,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抗震重点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烈度:6度,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50 年,安全等级为Ⅱ级。

二、地质概况

场地地质情况:详见《XX 县立体停车库(一期)地质报告,场地上部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1、耕植土,厚0.6 米

2、粉质粘土,厚2.5 米

3、残积砂质粘性土,厚4.4 米

4、全风化花岗岩,厚3.7 米

三、施工及设计要求

(一)施工准备

1 、生产准备:

(1) 、清除( 或拆迁)工程范围内所有障碍物(地下管道、电缆、旧基础等);

(2) 、修建临时设施工棚及堆料场,安装水电线路,并试水试电;

(3) 、订购施工需要的材料,提出规格数量和使用时间,签订相关购货合同。

2 、技术准备:

(1) 、图纸会审。认真进行施工图纸学习、自会审,进行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编制施工预算;

(2) 、编制施工操作要点,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对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3) 、根据设计总图作好测量总控制,设置基准点,对工程进行

定位放线;

(4) 、组织钢筋放样,落实加工订货。

( 二) 基坑土方及排水要求

1、施工面复核工程坐标、水准基点、场地标高,并报验。本项目水泵房由于基坑深度达5.7m,故先对场地进行整体开挖下降1m,使之深度为4.7m,立体车库基础不足5m故不需要整体高程下降。

2、基坑土方开挖原则基本: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禄,分层开挖,严禁超挖” 的原则。基坑边界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具体如下: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7.1.3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 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 的原则。

(2)、土方工程施工前应综合考虑土方量、土方运距、土方施工顺序、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土方平衡,合理调配,减少重复挖运。合理确定土方机械的

作业线路、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弃土地点等。并结合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场地条件、基坑平面尺寸、开挖深度、支护形式等情况确定开挖的方法和顺序,编制施工方案。

(3)、基坑开挖期间若周边影响范围内存在桩基、基坑支护、土方开挖、爆破等施工作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相互之间的施工顺序和方法,必要时应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

(4)、机械挖土时,坑底以上200mm~300m范m围内的土方应采用人工修底的方式挖除。放坡开挖的基坑边坡应采用人工修坡的方式。

(5)、基坑开挖应进行全过程监测,应采用信息化施工和动态控制方法,根据基坑支护体系和周边环境的监测数据,适时调整基坑开挖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

(6)、土方工程冬期施工时,应采取防冻、防滑的技术措施。

(7)、土方工程施工前,应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基坑内地下水位应降至拟开挖下层土方的底面以下不小于0.5m。

8)、基坑开挖的分层厚度应控制在3m以内,并应配合支护结构的设置

和施工的要求,临近基坑边的局部深坑宜在大面积垫层完成后开挖。

(9)、设有内支撑的基坑开挖应遵循“先撑后挖、限时支撑” 的原则,减小基坑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和空间。

(10)、面积较大的基坑可根据周边环境保护要求、支撑布置形式等因素,采用盆式开挖、岛式开挖等方式施工,并结合开挖方式及时形成支撑或基础底板。

(11)、支护系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开挖坡度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不得在大雨天开挖, 施工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5m,

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20m,素填土层开挖长度不大于20m,淤泥每层开挖深度不

超过1.3m, 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6m,且应间隔开挖. 开挖后应及时对壁面进行

修整。

(12)、弃土堆放应远离基坑顶边线20m以外。基坑两侧10m范围内

不得存土,在基坑周边堆置建筑材料、或沿基坑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其它机械,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小于2.0m。

2、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做好坑内滞水及大气降水的疏导工作,确保坑内不积水;土方开挖顺序入速度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

3、开挖过程中应做好载水,排水工作,基坑周围地面设载水沟,坡脚设临时小排水沟,基坑底四角及各边按20—40m 间距挖一直径Ф800,深500的集水井,用潜水泵抽取集水坑中地下水排入坡顶载水沟,以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线。

4、应做好排水工作, 在坡脚应做好排水措施, 必要时在基坑坡面设排水管(可用竹筒). 以减少侧向水压力.

(三)现场施工监测要求

1、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安危关系到本工程的安全,还关系周边道路安全,周边建筑的安全,因此必须采取信息施工的方法对基坑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测,监测未到位不得开挖。

2、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a 土体变形(侧斜):用侧斜管埋入被支护土体中,监测土体水平位移,

共布置测斜点12 个,测斜管理埋置深度6m,采用测斜仪测试。

B 基坑坡顶沉降监测:坡顶埋设测点,布点12 个,具体位置可适当调整,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试

C 基坑周边道路地面沉降与水平监测:间隔20M布一个测点。

D 基坑周边及基坑内应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布12 个测点。

3、施工单位应与监测单位密切配合,做好检测点的保护工作。

4、开挖前应取得基数,且测试基数不少于2 次,在开挖过程中,每周2~3 次,当测试数据变化较大或开挖后期应加密监测或连续监测,应在测试当天向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提供监测条件。

5.监测时间从开挖开始至+0.00,封底及底板施工完成后,可加大监测的时间间距。

6、监测过程中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及设计人员,施工单位应用紧急防患措施,以防发生工程事故。

7、基坑开挖产生的位移,不得破坏周遍环境,一般喷锚支护结构土体水平位移允许值40mm,坡顶沉降允许值30mm,道路地面沉降允许20mm,道路水平位移允许值10mm,临近建筑允许沉降20mm(桩基建筑允许沉降

10mm)。

四、支护变形预警要求以应急方案1、当出现下列可能影响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已有建筑(或构筑物)采取应急措施。

A 基坑支护结构(或其后面土体)的最大水平位移大于开挖深度

的1/200(1/300 ),或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三天大于3mm/(d 2mm/d)。

B 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体系中有个别构件出现应力聚增,压曲,断裂,松弛等

现象。

C 基坑底部或周围土体出现可能导致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

兆,如涌土,隆起,陷力落等。

D 场地周围地面出现宽度大于10mm的裂缝,且裂缝尚可能发展。

E 场地周围建筑不均匀沉降或倾斜大于规范规定的允许值勤;或建筑的倾斜速率已连续三天大于0.0001Hmm/d(H为建筑高度)。

F 监测值超过第九条第七款允许值的80%。现场应准备足够的沙和沙袋,若出现紧急情况实施反压,或用挖土机压土反压稳定坑壁。

五、基坑工程的测量

1. 在工程开工前及工程竣工后进行工程现场标高测量,并将所得的有关资料

按业主方的制成图纸,并一式三份提交给业主方批核,

于业主方批核后,批核的图纸应视为经双方同意,且正确地反映工程开工前及工程竣工后的现场标高之图纸。

2. 在进行现场标高测量时,事先向业主方提交有关方案。业主方可在场监督有关现场标高测量。

3. 定位程序:资料审核→内业核算→外业校测→定位测放→定位自检→定位验线。

4.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4.1 我方将根据准确的红线桩点、水准点进行控制网的布设,控制网水平及高程合二为一,作为施工的参考点,每一分部工程施工前的轴线、标高复核均采用其控制点。

4.2 施工时控制网布设间距控制在40m~50m左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