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对南海争端的认知、立场与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515.84 KB
- 文档页数:10
双方在南海争端和东海争端等领土争端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加深了中民族矛盾近年来,南海争端和东海争端等领土争端问题愈加引人关注。
在这些领土争端问题上,中国和周边国家的立场和行动加深了中民族矛盾。
一方面,中国认为南海和东海是其领土和主权范围内的海域,拥有完整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在中国政府的宣传下,民众普遍认为南海和东海是中国的领土,任何外国的侵犯和干涉都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利益,包括加强海上巡逻和监测以及在争议海域的岛礁上设置设施。
此外,中国还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与有关国家进行对话和谈判。
例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主张南海问题应该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反对任何个别国家或国际机构通过单方面或集体行动解决争议。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机构,试图通过多边合作来解决领土争端问题。
另一方面,周边国家则对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行为表示担忧和反对。
许多国家认为,中国的主张和行为违背了国际法和惯例。
他们认为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行为挑战了国际社会对自由航行和平利用公海的共同认知。
周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加强海上巡逻和军备建设,利用国际法机制对中国提出诉讼等。
例如,菲律宾和越南对中国的岛屿主张提出了针对性的法律挑战,而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则加强了军事合作和部署,以应对中国在东海的行为。
以上种种导致了中民族矛盾的加深。
中国民众认为领土争端问题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核心之一,任何外国的干涉和挑战都是对中国尊严和权威的挑衅。
他们对周边国家的反制措施表示愤怒和不满,认为这些行为是在挑战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而周边国家的民众则认为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行为是威胁到他们的安全和利益的,担心中国成为地区霸权。
总之,南海争端和东海争端等领土争端问题的立场和行动加深了中民族矛盾。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通过坦诚对话和有效合作寻求共识,以维护自身利益和地区稳定。
南海争端的现状和趋势
南海争端是指多个国家(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在南海地区对领土、海权、海上安全等问题上产生的争议。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南海诸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等海域。
现状:
1.中国在南海扩建岛屿,强化海洋战略。
中国在南海部署了渔业和海洋研究船只,并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进行扩建和军事化。
这引发了周边国家的担忧和反弹,包括美国的干涉。
2.与此同时,菲律宾、越南等国也加快了在南海的军事部署和岛屿建设,试图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3.南海争端已经成为全球最热门的安全问题之一,各方都在调整其部署和军事战略,同时通过外交途径进行谈判和协商。
然而,尚未达成任何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趋势:
1.南海争端仍然是一个困难复杂的问题,难以实现和平解决。
各方之间的利益差异仍然存在,加上宣扬国家主义的热情和地区稳定的重要性,外交谈判和解决方案的道路难度极大。
2. 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也加大了南海争端的风险。
中国、美国等强权国家在这个关键地区的争夺,不可避免会带来地区和全球经济、政治、安全稳定的压力。
3. 在地缘战略的背景下,南海争端的持续和加剧,或将促成军备竞赛,导致地区武装化和极端恐怖主义的抬头。
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加大国际社会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中国南海怎就变成了“南中国海”?韩国为了突出国家主权,要求中国官网将朝鲜半岛东侧标为“日本海”的海域更名为“东海”。
而中国则恰恰相反,本是中国的领海南海,不知什么时候却冒出个“南中国海”的提法。
打小我们就从地理课本、标准地图上看到的是中国领海‘南海’的标记,现在却频频听到各种新闻报道中将那里变成了‘南中国海’?难道是又一次需要与‘国际接轨’?中国南海毫无疑问把南海前面加上定语‘中国’,等于确凿无误从称谓上肯定了南海是属于中国的领海;而‘南中国海’的称谓,显然弱化了很多定性的东西,只是一个纯粹地理描述的概念,如果从他的出处英语习惯去理解,他无非给了这片海域一个的确是一个很‘客观’的称谓,位于中国南面的海,到底这片海域是不是中国的,这个称谓里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完全是妄图攫取利益最大化的强权霸权们最最拿手的弹性操控手法。
好象从网上某位的大作中还听说脚底下的小越南国某些聪明人士居然审时度势,希望给南海来一个更‘客观’的描述称谓,他们的想法是那片海域以‘东南亚海’来命名更国际化,更中性化,善良的我们,还要再一次尊重别人,还能继续‘客观’下去,习惯性去容忍接受,把话语权拱手相让吗?不!决不!南海永远是中国的南海,不管是法理上、事实上还是仅仅从口头上,我们捍卫到底!据4月20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包括韩国盟友美国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将朝鲜半岛东侧海域称为“日本海”一事深深困扰着韩国。
19日,韩国议员点名批评中国,认为中国政府在地图上“标记错误”,要求韩国政府敦促中国将“日本海”改为“东海”。
据韩国《中央日报》19日报道,应韩国国会议员金乙东的要求,韩国政府下属的海外文化弘报院向他提交了《国外对韩国认知的误区事例和应对方案》资料。
资料显示,包括中国国家测绘局等中国官方网站共有200多处将朝鲜半岛东侧海域标为“日本海”。
其中,中国国家测绘局网站标记的最多,有160多处。
中国气象局网站16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10处、中国气象卫星中心网站2处、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1处等。
南海争端思想汇报一、背景介绍南海争端是指在南海地区涉及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台湾等国家的领土、海域和资源争议。
各方在南海的争端主要集中在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黄沙岛等地区。
这些争端牵涉到领土主权、海洋权益、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复杂问题。
二、主要观点1. 中国的立场中国主张,南海诸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有权在这些岛屿上行使主权,同时在领海、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内拥有各项权利。
中国主张通过双边谈判解决领土争议,反对国际化和多边化处理南海问题。
2. 菲律宾的立场菲律宾主张,南海诸岛中的斯卡伯勒岛等岛屿是菲律宾的领土,菲律宾应该在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全部权利。
菲律宾通过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等手段,试图维护自己在南海的主权和利益。
3. 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立场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对南海的部分岛礁声称拥有主权,他们主张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南海争端,同时强调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三、思考与建议1. 寻求共识南海争端涉及多个国家的利益和主张,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寻求各方共同利益,才能找到解决南海问题的出路,建立永久和平稳定的秩序。
2. 尊重国际法各方应该遵守国际法,尊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国际法原则解决南海争端,避免使用武力或单方面行动。
3. 推动合作发展南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海上通道,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开展开发利用,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地区繁荣发展。
四、总结南海争端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各个相关国家理性和平衡地处理。
只有通过合作、对话和尊重彼此权益,才能促进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希望各方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克制,共同努力,寻求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与方法。
以上是关于南海争端的简要汇报与思考,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南海争端中国的领土主权争议南海争端:中国的领土主权争议南海地区,作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区域,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战略地位以及领土主权问题而备受关注。
中国作为南海争端的一方,坚决维护自己在南海的领土主权。
本文将就南海争端的背景、中国的领土主权立场以及相关国际法原则展开论述。
一、南海争端的背景南海位于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渔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于沿海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南海也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区域,涉及多个国家间的领土主权争议。
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在南海地区声索领土主权。
二、中国的领土主权立场中国坚信自己对南海诸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具体来说,中国声索南海的核心是“九段线”,该线划定了中国在南海的领海和相关权益。
中国通过历史地理研究和实际控制等手段,强调自己在南海地区的领土主权。
根据相关国际法原则,中国主张自己的领土主权是合法的。
中国强调历史事实长期以来形成的南海区域秩序,主张任何国家对南海地区的主权声索都不能侵犯中国的合法权益。
同时,中国强调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岛屿拥有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益,南海诸岛也应当享有这些权益。
三、相关国际法原则在处理南海争端时,中国始终坚持遵循国际法原则,包括但不限于《联合国宪章》第2条、国际公平与正义原则、主权平等原则以及尊重国家独立、领土完整等原则。
中国重视国际社会对南海争端的理解和支持,呼吁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
中国主张通过多边机制,在相关国际法框架下推进解决争端的努力。
同时,中国支持设立“南海行为准则”,以此为基础推动各方建立互信、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四、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积极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推动地区国家积极参与合作。
中国倡导常态化外交方式,与有关国家进行沟通,共同推进合作事务。
同时,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南海地区的海上合作,包括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
地缘战略:南海的战略地位与影响地理位置决定了南海在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
南海位于东南亚地区,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南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地位,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南海的战略地位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战略地位地缘位置南海位于东南亚,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
其地理位置使得南海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资源丰富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
这些资源的丰富性对周边国家以及国际企业具有吸引力,使得南海成为地缘政治的焦点之一。
海上通道南海是连接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海上通道,贸易航线经过南海,对于国际贸易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影响地缘政治影响南海的地缘政治影响主要表现在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对南海主权的争夺和竞争。
由于南海的资源丰富,各国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的争夺,导致南海成为地缘政治的焦点。
经济影响南海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海上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南海是重要的航运通道,南海局势的不稳定可能影响船舶的通行和贸易流量,从而影响地区和国际经济的发展。
国际关系影响南海问题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利益,各国之间的争端和合作关系对地区和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南海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结语南海作为地缘政治的重要区域,其地缘战略地位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不可小觑。
各国应本着和平、合作和共赢的原则,共同努力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地区和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
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争端与国际关系中国南海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战略地位,因此引起了多个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
这些争端对于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争端与国际关系展开探讨。
一、南海问题的背景与争端国家南海问题起源于各国对南海群岛主权的争夺。
主要的领土争端国家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
这些争端国家对南海的主权要求主要基于历史、地理和法理等方面的原因。
中国在南海拥有琉球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和黄岩岛等地的主权主张。
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则对南海的一些岛礁和海域提出主权要求。
这些领土争端使得南海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争议的地区之一。
二、中国的立场与策略中国一直主张“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是中国领土”。
中国认为自古以来,中国针对南海进行了探索和渔业活动,同时还对南海群岛进行了实际控制。
中国基于历史、地理和法理等多方面的理由来支持其对南海主权的主张。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主权,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中国加强了南海相关岛礁的建设,包括人工岛、港口和机场的建设。
其次,中国通过加大在南海的巡航和海上军演等活动来展示其对南海的控制力。
此外,中国还提出了“双轨思路”,即在谈判与南海争端中同时进行,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
三、国际社会的反应与立场南海问题不仅仅影响到中国与争端国之间的关系,也对国际社会的各个成员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主要的国际反应和立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南海行动表示担忧和批评。
这些国家认为中国在南海的建设和巡航行动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违反了国际法和自由航行原则。
其次,还有一些国家选择保持中立并呼吁各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
这些国家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争端,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最后,一些国家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共同利益和合作机会。
这些国家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通过外交对话和经济合作等途径来加强合作关系。
总的来说,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争端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南海争端是指围绕着南海诸岛、南海海域以及相关水域资源的争议,涉及到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议。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领土、渔业、海底油气资源和航行自由等方面。
针对南海争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建议。
首先,南海争端的根源主要是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因素。
南海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历史纠纷,各国对领土归属的立场存在分歧。
此外,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资源,各国对这些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复杂性。
地缘政治因素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敏感性,国际大国在南海地区展开的战略竞争对争端的解决增加了不确定性。
其次,南海争端应以和平解决为主导。
各国应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相关国际法律法规,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尤其是直接当事国应加强对话与合作,通过协商达成双赢的解决方案。
同时,应避免使用武力、威胁和恶化形势,避免激化争端,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其三,建议设立南海争端的多边机制。
南海地区涉及多个国家的利益,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关于南海的规则与机制。
这样的多边机制可以帮助各国进行沟通与协商,并在南海问题上找到最广泛而公正的共识。
这样的机制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使各国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来解决争端。
其四,加强南海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国应该在平等合作基础上共同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同时,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海洋灾害等共同挑战,推动南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南海争端的解决提供帮助和支持。
可以通过建立国际观察机制,加强对南海地区局势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挥协调和调解的作用。
同时,国际社会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和发展援助等方式,提供各方共同发展的机会和动力,为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南海争端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和平解决为主导,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求共识。
南海问题分析一、背景介绍南海问题是指围绕南海地区的领土争端及相关海上权益的争议。
南海地区包括中国的海南岛及其周边海域以及中国的黄岩岛、钓鱼岛等岛屿,以及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一些岛屿及其周边海域。
南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交通通道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地区之一。
因此,南海问题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利益与权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南海问题的核心争议南海问题主要涉及到领土主权争议、海洋权益划分争议和海上安全争议等方面的问题。
1. 领土主权争议南海地区的岛屿及其周边海域的领土归属一直存在争议。
中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声称对南海的领土拥有主权。
中国主张对南海拥有绝对领土主权,并称其基于历史依据。
2. 海洋权益划分争议南海地区的海洋权益划分争议主要涉及到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分。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可以划定自己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但是,南海地区涉及多个国家,各国之间的划界存在争议。
3. 海上安全争议南海地区的海上安全问题也是南海问题的主要争议之一。
南海地区经常发生渔船冲突、海上巡逻舰艇相遇、军事演习等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到各国的海上安全利益和领土主权争议,容易导致紧张局势的升级和冲突的发生。
三、各方立场和解决途径1. 中国立场中国坚决主张对南海的领土主权,认为南海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愿通过国际仲裁解决。
中国提出通过友好协商划定海洋权益的方案,主张各方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南海资源。
2. 越南立场越南主张对南海的领土主权,与中国的主张存在冲突。
越南主张通过国际法和国际仲裁解决南海争议,并呼吁国际社会介入南海问题。
3. 菲律宾立场菲律宾也声称对南海的领土主权,并将南海争议提交到国际法庭仲裁。
菲律宾主张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南海争议,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他们的诉求。
4. 解决途径针对南海问题,可以通过双边对话、多边谈判和国际仲裁等方式来解决。
同时,各方应充分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议。
Legal Syst em A nd Soci et y ■■蟹盈盘I耋釜...::竺巫旦里f叁垒!圭塾垒韩美与中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认知分歧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马维英摘要中韩、中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存在认知分歧,由于《公约》对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划界原则的模糊规定,致使中韩在黄海、东海由于各自划界主张不同而存在利益之争;而美国由于至今没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以可以游离在《公约》之外,不受约束,完全按照一己之利行事,其在中国南海的活动构成了对中国安全利益的侵犯。
关键词海洋法公约专属经济区犬陆架中图分类号:D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一278—0l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界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国与国之间处理海洋事务的一个重要依据。
《公约》关于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划界均有相关规定:关于领海,《公约》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以及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水域,即足领海。
群岛国的领海,是指邻按群岛水域以外的一带水域。
该约还规定领海的宽度以不超过12海里为限;关于专属经济区,《公约》规定,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从领海基线。
’算起,不超过200海里。
关于专属经济区之间的划界问题,《公约》规定,相邻或相向国家问专属经济区的界限,应在国际法的基础上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平解决。
这一规定,回避了专属经济区划界应遵守的原则,没有明确划分专属经济区界限的法律规则。
因之,是有缺陷的;关于大陆架,《公约》规定:沿海国的犬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
对宽大陆架的国家,《公约》规定,其大陆架刁i得超过350海里或不得超过连接2500公尺等深线以外100海里。
关于大陆架的划界,《公约》规定:相邻或相向国家问大陆架的界限,应在国际法的基础上加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5F解决。
一年后看南海仲裁案三个失败点2017年8月10日许多人都还清晰记得去年7月,南海仲裁案宣布时中国人的震惊,以及舆论界汹涌的讨论。
当时甚至有预言,“南海形势将让中国濒临绝境”。
然而,一年后的南海安宁复归,秩序良好,没有谁想要去效仿菲律宾“状告”中国。
《凤凰大参考》归纳这一演化的三个原因,并深析南海仲裁案带给世界的三大提示。
“都是礁”的裁决冲击多国8月6日,中国和东盟外长在马尼拉举行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上,顺利通过《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文件(COC)。
这条新闻并未被媒体大加报道,但它却代表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演化。
南海会从此风平浪静吗?德国《焦点》周刊称,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文件后,未来南海上的事情有了法律保障。
周边国家冲突可能性也将大大减少。
菲外交部发言人也表示,该框架的通过标志着创建一个“实质性的、有效的”承诺。
菲方的这一表态,不禁让人将一年前南海的形势(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裁决宣布)进行对比。
整个南海仲裁案看似中国被否定的一塌糊涂,但实际上本案带来了什么呢?岛屿制度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里面的一项重要制度,临时仲裁庭关于“岛礁”法律地位的裁决最引人关注,在没有援引任何法律权威且不顾事实的基础上,其对“岛屿”概念做出了自己独特的狭隘解释,从而认为南海不存在任何享有完全岛屿法律地位的海洋地物,这样的结论为满足菲律宾其他诉求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法律基础。
为得出这一结论,仲裁庭不是将作为太平岛主人的中国台湾提供的辩护意见作为证据基础,也没有派任何仲裁员或专家证人进行实地考察(按卡洛玛法官的意见,从程序上来说,他们本该这样做,而且中国台湾方面一再发出邀请),而是完全依据菲方提供的证据展开讨论,这是不符合常理和程序的。
仲裁庭关于“岛屿”概念的新标准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岛屿拥有维持稳定人群的客观能力(objective capacity which can sustain a stable community of people);官方人员不包括在维持稳定人群的能力范围之内;经济活动不依赖于外部资源(dependent on outside resources);等等。
南海问题的争议与和解近年来,南海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南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洋通道之一,也是世界主要海洋交通枢纽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天堂。
由于区域国家的领土领海、经济专属区、大陆架延伸、海洋权益、主权主张等问题的纷争,使南海问题变得异常复杂,局部纷争的根源在于领土或海域争议。
随着中美之间紧张关系的加剧,南海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地缘政治热点。
南海问题的争议主要围绕着领土、海洋权益、主权、历史传承等方面展开。
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国家都在南海拥有主权领土和权益。
其中,中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之间争议最激烈。
面对国际社会的质疑,中国一直强调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坚称中国对南海具有历史性主权。
菲律宾则主张对南海有主权和法律基础。
争议的核心在于领土争议与海洋权益的分配问题。
南海问题的争议不仅仅影响到当地国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在争议加剧的情况下,各方采取的做法多是依靠军事手段。
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家都加强了军事投入。
在军事化的背景下,任何一方做出的行动都有可能引发局势进一步升级。
南海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的全面参与与努力,应遵循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协商,寻找折中方案,推进互利共赢的解决模式。
和平解决南海问题是区域国家的共同期望和愿望。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南海问题的破解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契机,与区域国家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亚太繁荣的共同利益圈,探索合作共赢的治理模式。
与此同时,南海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国际规则的支持和配合。
南海问题涉及的国家多,涉及到的问题广泛,必须通过多边合作来实现解决。
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力度,形成共识,推进南海国际法治化,尊重和维护地区国家的主权和海洋权益,确保各方能够共享南海的经济发展成果。
南海问题的争议与和解,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促进区域的稳定和繁荣。
国际社会也应加强合作,落实国际法,加强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作者: 竭仁贵[1,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四川宜宾学院
出版物刊名: 当代亚太
页码: 140-15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南海争端;自我克制;认知;预期;互动
摘要:文章以中国合法拥有南海U型线内的领土主权为出发点,结合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政策,判定中国对其他有关南海声索国作出了自我克制的举动。
在此假定下,文章分析了在争端中的相对小国坚持独占其所主张的全部争端利益和可以有条件地接受共同开发所主张的争端利益这两种情况下,面对中国的自我克制举动,它们是如何与中国进行互动并对南海争端的解决产生影响的。
文章还对中国在非争端国没有实质介入的情况下愿意作出自我克制,而在非争端国介入的情况下,面对有关声索国的挑衅则予以了坚决回击这一现象,从心理预期、国家尊严与荣誉、观众成本效应以及合作进化理论等视角进行了分析。
南海争端中国领土与海洋权益的争夺中国南海拥有丰富的资源与战略地位,然而,这片海域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领土争端之一。
南海争端涉及到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对领土和海洋权益的争夺,双方都将这片海域视为自己的核心利益,并坚称自己在南海拥有合法的主权。
本文将深入探讨南海争端的历史背景、相关国家的立场以及国际社会对此的看法。
一、历史背景南海争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殖民时期。
欧洲列强扩张势力,纷纷侵占了南海的一些岛屿,造成了南海地区的不稳定局势。
1947年,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
然而,随着二战的结束,周边国家开始对南海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兴趣,并对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地提出了领土要求。
近年来,南海争端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并成为南海地区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相关国家的立场1.中国中国坚持“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立场,主张通过历史和国际法来支持这一主张。
中国声称在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等地区有长期以来的历史控制,强调对南海诸岛拥有完整主权。
2.菲律宾菲律宾对南海拥有一些岛屿的主权要求,尤其是斯卡伯勒岛以及位于南沙群岛中的一些岛屿。
菲律宾争端从1946年开始,菲律宾认为这些岛屿是其独立前的领土。
3.越南越南也对南海拥有部分岛屿的主权要求,特别是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越南指出,它对这些岛屿拥有历史上的控制权,并强调国际法的支持。
4.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对南海部分水域和岛屿提出主权要求,并参与南海的争夺。
三、国际社会的看法国际社会普遍呼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南海争端,并遵循国际法原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国际社会解决类似争端的主要依据,鼓励各方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
然而,国际社会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支持中国的主权主张,认为中国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另一些国家则支持其他国家的领土要求,呼吁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解决争端,维护南海的和平与安全。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南海争端,各国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解决方案:1.通过外交对话,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为解决分歧创造条件。
中美对南海争议的立场与合作
中美在南海争议方面存在不同的立场和看法,但也有着一些合作领域。
以下是中美在南海争议的立场和合作的一些主要特点:
1. 立场差异:
- 中方立场:中国主张根据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原则解决南海争议,主张通过与相关国家以及东盟进行对话协商解决争议,同时主张维护自己在南海的权益和主权。
- 美方立场:美国坚持维护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呼吁通过国际法途径解决南海争议,支持与相关各方进行对话和协商。
2. 争议解决机制:
- 中方主张通过直接对话和协商解决南海争议,并强调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进行解决。
- 美方鼓励各方通过和平、合法、协商和解决争端的方式,避免单方面行动,并支持国际仲裁的机制。
3. 地区稳定与对话合作:
- 对于地区稳定和安全,中美都表示重视,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议,以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 中美还参与和支持东盟地区论坛等多边机制,就南海问题进行对话和合作。
4. 合作领域:
- 中美在南海问题上也有一些合作领域,例如打击海盗、海上搜救、人道主义救援等,以确保该地区的航行安全和人道援助等方面的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南海争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主权主张和领土争议。
各方应通过对话、协商和国际法途径等和平解决机制,以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美作为重要国家,应继续通过对话和合作,促进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和地区安全与稳定。
第23卷第9期太平洋学报V o l.23,N o.9 2015年9月P A C I F I C J OURNA L S e p t e m b e r2015DO I∶10.14015 /j.c nk i.1004 -8049.2015.09.004张弛:“韩国对南海争端的认知、立场与影响”,《太平洋学报》,2015 年第9 期,第33 -42 页。
Z H ANG C h i,“S o u t h K o r ea n P e r s p ec ti ve s o n S o u t h C h i n a S ea D i s pu t e s a nd T h e i r I m p li ca ti o n s”,P a c i f i c J o urn a l,V o l.23,N o.9,2015,pp.33 -42.韩国对南海争端的认知、立场与影响张弛1(1.复旦大学,上海200433)摘要: 韩国虽非南海争端的当事国,但由于南海局势事关其海上生命线的通畅,且中韩之间亦存在海洋划界的争议,因此韩国长期对南海争端保持高度的关注。
纵览韩国政府、学界、媒体三方的认知,韩国对南海争端整体上持中立但不支持中国的态度。
韩国的这一立场,不仅是为了维护其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也有着借此增强本国在中韩海洋划界问题上筹码的考量。
因此,充分认识到韩国立场对南海争端乃至于中韩海洋划界问题的影响,防止南海争端和中韩海洋争议的纠缠与并发,应是中国未来周边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 韩国;南海争端;中国;认知中图分类号:D8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049(2015)09-0033-10长期以来,南海争端一直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主要难题之一。
2002 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签订《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提倡通过和平、友好的协商与谈判解决南海争议。
虽然宣言的精神在当时得到了签署国的一致赞成,但 10 余年来的实践证明,其难以从根本上化解南海争端国家之间的分歧。
特别是2010 年以来,南海争端呈现日渐激化的态势,菲律宾、越南等国一面强化本国对于南海岛礁的主权要求,一面拉拢美、日、印等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不仅使南海的局势更加复杂和动荡,也使中国南翼的周边环境日益严峻和恶化。
韩国虽然不是南海争端的当事国,比起美、日等国来也很少涉入南海的纠纷,但是韩国与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南海更是扼守着以贸易立国的韩国海上生命线的要道,因此韩国对南海争端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作为亚洲第四大经济体,韩国有一定的地区影响力, 其与中国在黄海、东海划界问题上存在一定争议,因此,韩国也是菲律宾、越南试图拉拢以介入南海问题的重要域外国家之一。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 2002 年以来韩国政府、学界、媒体对于南海争端的认知,归纳韩国对南海争端的基本立场, 挖掘韩国持这种立场的原因,并探索该立场对未来南海局势乃至于中韩海洋划界问题的影响。
一、韩国政府对南海争端的认知韩国并非南海争端的当事国, 因此基本收稿日期:2015-07-12;修订日期:2015-08-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韩中关系与韩美同盟———陆海桥梁国家的外交战略取向”(10Y J AG J W016 )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上海政法学院创新性学科团队资助。
作者简介:张弛(1986—),男,河南洛阳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韩关系与周边外交研究。
采取中立的态度来审视南海问题。
加之韩国本身就与中国在苏岩礁和黄海、东海划界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这使得韩国政府对南海问题的表态就更为谨慎。
在南海争端中,韩国政府坚持中立的原则, 并不倾向于任何一方,这样既可以避免刺激中国的敏感神经,也可以维护和东南亚诸国的友好关系。
表1 整理了韩国外交部对南海问题的表态, 由此可以看出韩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认识倾向。
表 1 韩国政府对南海争端的态度①时间出处表态关键词2004 《外交白皮书》东南亚地区的安保秩序尽管有着以东盟为中心的域内合作,但也存在着美中不安定因素关系影响、南海领有权纷争、印尼分离主义运动等不安定因素。
2011.7.14 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韩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南海是主要的海上通道,是对韩国经济有着重要意义的区域,韩国对该区域的相关动向时常保持高度关注。
韩国尊重国际海洋法和平自由航行的原则, 坚持以对话来解决南海问题的立场。
海上通道; 国际海洋法; 自由航行;对话2011.7.19 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韩国政府接到美国要求美日韩共同商议南海问题的报道”是否属实该报道与事实不符。
不符合事实2012 《外交白皮书》中国因东海、南海争端和美国对台军售等问题,与相关国家关系紧张。
紧张2013 《外交白皮书》在东南亚地区,南海领有权问题上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当事国的矛盾达到高潮。
2012 年7 月在柬埔寨召开的第45 届东盟外长会议因为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没有形成合议,首次没能达成共同声明,这也显示出东盟内部的分裂态势。
矛盾;东盟分裂2013.7.4 第一次韩—澳外交、国防部长会议共同声明( 韩、澳) 两国同意应根据包括海洋安保与安全、自由航行、无障碍合法贸易和联合国海洋法等国际法来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并支持尽快通过南海行动纲领。
国际法; 和平解决;南海行动纲领2013.10.8 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韩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韩国认识到南海争端当事国之间有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韩国政府的立场是期待通过对话来圆满解决这些问题,并认为航行自由是国际法所保证的原则。
对话;航行自由;国际法2014 《外交白皮书》在东南亚地区,菲律宾1 月独自向国际海洋法仲裁法庭申请对南海问题进行仲裁等关于南海领有权问题的矛盾在持续。
但是,9 月在中国首次举行了中国—东盟间有关南海行为准则的协商,这被评价为中国和东盟为解决南海问题而合作迈出的一步。
矛盾; 南海行为准则2014.5.29 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韩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南海是韩国主要的海上通道,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定对韩国十分重要。
但现在该地区的争执和纷乱一再发生,韩国认为南海关联国家都是该地区的重要国家,也是对韩国极为重要的国家,希望能够用和平方式解决争议问题。
南海的航行自由及其他问题应遵守当事国间的行动准则。
除此之外,也希望能以国际法为基础来解决问题。
韩国将关注南海问题,一旦有可以站出来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政府会探讨此海上通道; 和平解决;航行自由;国际法2014.5.29 韩国政府是否想在南海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关注;探讨问题。
2014.8.5 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 韩国政府是否会接受中国呼吁终止向菲律宾捐赠退役军舰的要求中国驻韩使馆相关人员已与政府相关官员进行了面谈,中方表达了上述立场,韩国也说明了自己的立场,但面谈内容不能予以公开。
面谈;表达立场①表1 是根据韩国外交白皮书、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文稿和韩国主要领导人的讲话文稿整理而成,详细文献参见韩国外交部网站:h tt p: //www.m o f a.go.k r m a i n i nd ex.j s p。
由表1 的内容可以分析得出: 首先, 韩国政府承认南海地缘位置的重要性,一再强调南海作为重要的海上通道,对韩国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暗示南海争端并非与韩国毫无关系, 而将会直接影响其国家利益,所以韩国政府在持续关注着南海的局势。
其次,韩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尤其强调保障南海的航行自由。
这一立场不仅是要确保韩国海上交通生命线的畅通无阻,实际上也是对美国提出“南海航行自由”一定程度上的呼应。
再次, 韩国政府强调南海问题应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来解决南海争端。
这一立场貌似公允,但实质上有利于南海周边国家对靠近其领土海岸线的岛礁和水域提出主权要求,而对中国所一贯强调的历史上的法理依据有欠考虑。
同时,韩国政府强调以国际海洋法公约来解决南海问题,实际也是为韩国对黄海、东海划界问题的立场进行铺陈,以期通过南海争端的解决为韩国在中韩海洋划界问题上争取优势。
最后,韩国政府在南海争端中持一种模糊的中立立场,呼吁和平解决南海问题。
韩国政府一面强调南海争端的当事国都是与韩国有着重要关系的国家,希望各国能够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南海问题;另一面又积极撇清韩国在南海问题上与美、日等国的关系, 避免给中国造成美、日、韩联合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施压的印象。
二、韩国学界对南海争端的认知南海局势事关韩国海上交通命脉的安全, 对以贸易立国的韩国来说,南海争端的激化将会给其经济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韩国学界对南海问题的研究花了相当的精力。
韩国学界大多从国际政治和国际法两个角度来研究南海争端, 并以前者为主, 其研究主要包决定了其在战略和经济上的重要价值。
中国将南海视为绝不能让步的“核心利益”,并为此积极筹划中国的南海战略。
大邱加图立大学教授卞昌九认为,从长期来看,中国的海洋战略分三大步骤:第一是阻断美国海军的部署以遏制台湾独立;第二是保护经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第三则是具备西太平洋的海上核报复能力。
①因此,掌握南海的制海权是中国海洋战略第二步的关键一环。
韩国外交部东北亚二课研究员李荣学认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南海战略演变历经了三个阶段:即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前的南海硬实力外交,20 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0 年左右的南海软实力外交,再到2010 年之后的南海硬实力外交复归。
②就具体实践而言,韩国海军士官学校教授林京汉认为,中国的南海战略主要有两大支柱:一是军事战略,以海军军力建设为中心;二是外交战略, 包括提升国际影响力来掌控南海问题的主导权及致力于与争议国家解决纷争问题并加强经济合作。
③但是随着近年来南海矛盾的持续发酵, 韩国学者对中国南海战略两大支柱的排序持有不同的见解。
林京汉主张外交战略是中国南海战略的基础,军力建设只是为了在协商中居于优势。
④而李荣学则认为中国崛起后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国际上美国介入南海及东南亚当事国的强硬态度,中国将不得不在南海战略上保持军事高压的姿态。
⑤2. 2 菲律宾、越南的南海战略在南海争端的当事国中,与中国矛盾最为突出的莫过于菲律宾和越南。
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发生以来,阿基诺政府为了在南海问题上应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湖西大学教授朴光燮① :「」,『』, 71 ,2014, pp. 32 - 33.括四个方面: 一是中国的南海战略; 二是菲律宾、越南的南海战略; 三是南海争端的解决途径;四是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
②李榮學: 「: 」, 『中蘇研究』, 361 ,2012,pp. 53 - 65.③:「( Spratly Islands) 」,2. 1中国的南海战略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讲, 南海的地理位置『』, 26 2 ,2010,pp. 185 - 195.④ Ibid③,p.196.⑤Ibid②,pp. 68 - 70.总结了菲律宾的具体对策,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争取通过东盟框架下的多边协商来解决南海争端;二是邀请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以制衡中国; 三是加强菲律宾自身的军备建设以提高应对中国的能力;四是在美国和东盟之外寻求其他周边国家对菲的军事支援与协助;五是将南海划分为纷争海域与无纷争海域来分别协商解决的所谓“菲律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