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143.01 KB
- 文档页数:12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教学大纲: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人对自身及其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反映,包括人对自我的认识、判断、评价、态度等等。
1、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2、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二、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认识: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体验:属于情绪、情感的范畴,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负、自责、自豪感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调节,主要包括自主、自立、自律、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一)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一般是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在发展到心理自我。
1、生理自我意识形成阶段2、社会自我意识形成阶段3、心理自我意识形成阶段(二)自我意识的形成途径1、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与自己加以对照来认识自己2、通过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3、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自己4、通过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来完善自己(三)自我意识的偏差1、聚光灯效应2、盲目乐观3、虚假普遍性效应四、自我意识的完善(一)健康的自我意识的获得获得健康的自我意识需要有四个支柱:1、安全感2、价值感3、归属感4、重要感(二)完善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1、要增强自信A、学会比较,跟优秀的人比相似点,跟不优秀的人比不同点B、学会自我肯定2、自尊,学会积极的自我体验3、发展自己的控制能力和自我的监控能力A在增强自控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和目标选择B 自立:自我依赖C 自强:勤奋责任感自我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培养这项内容。
从小我们就可能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谚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父母用这句话来鼓励我们要勤奋,要抓紧时间学习。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有人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早起的虫儿被鸟吃”,我们想想确实也是这么回事。
于是我们就面对这样的一个困惑:我们要不要早起?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我们要有一个思考问问自己:我是虫儿还是鸟?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决定了我的行为”“Who am I?”的确,关于我是谁的问题,是自我研究当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意义和作用。
2.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升自我。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1. 自我意识的概念和意义。
2. 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2. 如何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PPT、案例分析等。
2. 学生准备个人成长经历分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自我意识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我意识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自我意识?它在大学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态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评价和调节。
2. 自我意识的意义:a. 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b. 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c.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a. 自我观察:通过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b. 自我反思:定期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
c. 自我激励:设定目标,不断激励自己,努力提升自己。
d. 咨询他人:向亲朋好友、老师请教,获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自我意识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写一篇关于自我意识的成长日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我意识的培养方法。
2. 提问:如何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二、实践指导1. 教师讲解自我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如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如何培养自我意识。
2. 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点评。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本讲知识要点:(1)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试(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第一课时一、导入:凤姐的征婚条件:第一,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
必须本科硕士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
在外参加工作后再回校读书者免。
第二,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业。
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
或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
第三,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
第四,身高176--183左右。
长得帅的比较好一些。
第五,无生育史。
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
第六,东部沿海户籍,即江,浙,沪三地户籍或广东,天津,山东。
北京,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户籍。
西南地区即重庆。
贵州。
云南。
西藏,湖南,湖北等地籍贯者不予考虑。
第七。
年龄25--2 8岁左右。
凤姐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客观的认识自己。
对自己评价过高,是自负,偏差过低是自卑。
对自己做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是很难的,然而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节课主题就是自我认知。
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二、课堂活动(提前准备纸)(1)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很快的来完成二十个句子。
这些句子都是以“我是的人”为结构的,请你填上中间的部分。
(5分钟)(2)“我是的XX”,找一适合传递的物品,随机给一个同学,让他随意传给前后左右的同学,第一个同学需说出带一个修饰词语的“我是的XX”,第二个同学说两个修饰词语,依次类推,直至出错,出错的同学接受惩罚。
(5分钟)小组讨论: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总结分析:通过“二十句”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我意识的一些特点。
比如我们可以看看在二十个句子中是表面性的句子多还是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看法的句子多,表面性的句子则反映了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深度不够,或者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评价多,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是否自信;是正、负面评价都有,还是只有一方面的评价,它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客观的还是过度自负或过度自卑的;二十个句子的内容是有集中的主题还是分散,有集中的主题则能反映出一个人如今最关注的事物。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 人文社科第五讲高校生的自我意识与培育最先和最终的成功是制服自己。
只有科学地熟悉自我,正确地设计自我,严格地管理自我,才能站在历史的潮头去开创崭新的人生。
——柏拉图第五讲高校生的自我意识与培育第一节其次节第三节熟悉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第一节熟悉自我熟悉自我一、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也称自我或自我概念,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自己熟悉自己的一切。
详细地说,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与四周世界关系的熟悉、体验和评价。
熟悉自我一、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主要内容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熟悉与评价。
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熟悉与评价。
个体对自己与四周关系的熟悉和评价。
熟悉自我二、高校生自我意识进展的特点1高校生自我意识的分化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冲突主观我的评价≠客观我的评价主观我:我是什么,我做什么客观我:怎样看待我,给我什么抱负自我与现实自我意识之间的冲突现实自我抱负自我渴望交往与自我爱护的冲突熟悉自我二、高校生自我意识进展的特点2高校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意识的冲突冲突,给高校生带来了担心与焦虑,但是它会成为一种动力,它促使自我意识的不断调整,查找自我意识的统一点即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统一点,抱负我与现实我的统一点,从而整合自我意识。
熟悉自我三、高校生如何清楚地熟悉自我高校生熟悉自我的策略通过与他人比较和他人评价来熟悉自我通过内省来熟悉自我从实践的过程及结果来熟悉自我我是谁呢?从不同的自我内涵来分析自我熟悉自我训练营20问法指导语: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关心大家了解自己的心理测试。
请你尽量写出20个“我是谁”,回答每次提问的时间为20秒,假如写不出来,可以略去,连续往下写。
由于这是自我分析材料,不会给别人看,所以想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要有什么顾虑。
例如我叫某某,我是一个诚恳的人等等。
熟悉自我四、高校生如何清楚地熟悉自我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答案的数量和质量。
大学生自我意识作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了解、认知和认识,包括个人的价值观、能力水平、优点与缺点、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
只有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目标。
一、认识自我自我意识的第一步是对自己的认识。
我们应该主动思考自己是谁、我有哪些优点和特长、我有哪些可以改进和提升的方面。
通过思考和自省,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
同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人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盲点和不足之处。
二、价值观建设自我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建立健康的价值观。
大学生阶段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追求真善美的目标。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言行和决策。
三、自我激励一旦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自我激励也变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阶段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内驱力和动力去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可以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设定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来激励自己,从而不断提高自我。
四、自信心培养自我意识还包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评价。
培养自信心是大学生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同时,我们也要接受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不因小挫折而气馁,坚持自己的努力和追求。
五、积极心态自我意识的培养需要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
面对挑战和压力,我们要学会积极面对、主动应对,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安慰,并且乐观地看待问题和困难。
只有有积极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变化,发展个人的能力和潜力。
总之,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升。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认知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我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第二讲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导入:“人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命题,也是每一个人毕生都在探讨和不断获得不同答案的问题.斯芬克斯最为得意的一个谜语是:“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午用两只脚走路,晚间用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数目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俄狄浦斯一字中底,谜底是“人",因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脚两手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脚走路;但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着拐杖,作为第三只脚.”斯芬克斯之谜、写在太阳神阿波罗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和中国熟知的那句“人贵有自知之明”,都表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同时,提出了认识人本身的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照他自己认为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
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才能在环境的适应、个体的发展上,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所以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常常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在每个人身边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出大量的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
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个体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既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
早在古希腊时期“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神庙上的名言就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
而对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自我“更是自己积极关注的课题.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如何,直接影响自己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
如果一个人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就会有价值。
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自我意识的确立是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青年人格的形成、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育教学大纲: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人对自身及其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反映,包括人对自我的熟悉、判定、评判、态度等等。
一、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二、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二、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熟悉:认知的一种形式,要紧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看、自我分析和自我评判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体验:属于情绪、情感的范围,要紧包括自尊、自信、自卑、自大、自责、自豪感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等方面的调剂,要紧包括自主、自立、自律、自我教育和自我操纵等方面。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一)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进展,一样是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在进展到心理自我。
一、生理自我意识形成时期二、社会自我意识形成时期3、心理自我意识形成时期(二)自我意识的形成途径一、通过熟悉他人,把他人与自己加以对照来熟悉自己二、通过度析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来熟悉自己3、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成效来熟悉自己4、通过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来完善自己(三)自我意识的误差一、聚光灯效应二、盲目乐观3、虚假普遍性效应四、自我意识的完善(一)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取得取得健康的自我意识需要有四个支柱:1、平安感2、价值感3、归属感4、重要感(二)完善自我意识的途径和方式1、要增强自信A、学会比较,跟优秀的人比相似点,跟不优秀的人比不同点B、学会自我确信2、自尊,学会踊跃的自我体验3、进展自己的操纵能力和自我的监控能力A在增强自控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理性判定和目标选择B 自立:自我依托C 自强:勤奋责任感自我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育今天这节课咱们大伙儿一路来探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培育这项内容。
从小咱们就可能听说过如此的一句谚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父母用这句话来鼓舞咱们要勤奋,要抓紧时刻学习。
可是过了一段时刻就有人开始试探如此一个问题“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咱们想一想确实也是这么回事。
专题三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培养本讲知识要点:(1)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调试(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第一课时一、导入:凤姐的征婚条件:第一,必须为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
必须本科硕士连读,中途无跳级,不留级,不转校。
在外参加工作后再回校读书者免。
第二,必须为经济学专业毕业。
非经济学专业毕业则必须精通经济学。
或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
第三,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但是无长期定居国外甚至移民的打算。
第四,身高176--183左右。
长得帅的比较好一些。
第五,无生育史。
过往所有女友均无因自身而致的堕胎史。
第六,东部沿海户籍,即江,浙,沪三地户籍或广东,天津,山东。
北京,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户籍。
西南地区即重庆。
贵州。
云南。
西藏,湖南,湖北等地籍贯者不予考虑。
第七。
年龄25--2 8岁左右。
凤姐对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没有客观的认识自己。
对自己评价过高,是自负,偏差过低是自卑。
对自己做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是很难的,然而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这节课主题就是自我认知。
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自己的认识更深刻。
二、课堂活动(提前准备纸)(1)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很快的来完成二十个句子。
这些句子都是以“我是的人”为结构的,请你填上中间的部分。
(5分钟)(2)“我是的XX”,找一适合传递的物品,随机给一个同学,让他随意传给前后左右的同学,第一个同学需说出带一个修饰词语的“我是的XX”,第二个同学说两个修饰词语,依次类推,直至出错,出错的同学接受惩罚。
(5分钟)小组讨论: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总结分析:通过“二十句”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自我意识的一些特点。
比如我们可以看看在二十个句子中是表面性的句子多还是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看法的句子多,表面性的句子则反映了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深度不够,或者不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正面的评价还是负面的评价多,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是否自信;是正、负面评价都有,还是只有一方面的评价,它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客观的还是过度自负或过度自卑的;二十个句子的内容是有集中的主题还是分散,有集中的主题则能反映出一个人如今最关注的事物。
总之,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句子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自我意识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师讲授(10分钟)(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型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自我意识是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等)。
个人的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三种心理成分组成。
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其中,自我认识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与评价,包括自我觉察、自我感知、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主要解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等问题。
自我体验是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自信、自爱、自尊、自卑、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主要解决“我这个人怎么样”、“我是否满意自己”等问题。
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即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作用,包括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律等,主要解决“我应当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的那种人”等问题。
上述三种表现形式以自我认识为基础,产生自我体验,进而达到自我控制;同时又在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加强自我控制,加深自我认识,增强自我体验。
这三者的有机组合和完整统一,就成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又可分为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心理自我)。
所谓物质的自我,是指对自己的身体、外貌、衣着、风度、所有物等的认识和体验,如是否健壮、漂亮等。
社会的自我,是指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作用、义务、权利等的认识和体验。
精神的自我,是指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理想、能力、情感等心理特征的认识和体验,是自我意识中最核心、最持久的部分。
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但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有其萌芽、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自我意识从存在方式上看,有可分为现实自我,镜中自我和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是个体对现实生活中的我的认识,所探寻的是自我的真实状态,剖析“我实际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镜中自我又称他人自我,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的基本看法。
理想自我指对将来的我的想象,其涉及的根本问题是“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或“我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二)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的三个阶段(奥尔波特)1、生理的自我(自我意识的产生3岁前)3个月:能辨认自身以外的世界5个月:略知别人的存在8个月:了解自我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会作出反应,但人我不分,物我不分1岁:区分动作和动作对象,认识镜中“我”2岁: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自我概念3岁:自我中心期,“小大人”,常表现出“我要”、“我来”的行为2、社会的自我(自我的发展3岁---青春期)客观化时期关注自身以外世界。
通过与他人交往,从周围世界寻找榜样,模仿、认同、内化为自身行为,学习社会规范,形成社会角色,进一步确定自己。
3、心理的自我(自我的成熟青春期---成年)主观化时期关键期,内在的关注,如“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求独立思考、选择和评价,表现出“逆反”情绪。
在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统合中,逐渐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重点讲授)青年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确立的阶段。
自我意识的发展会经历一个分化——冲突——整合的过程。
1、自我的分化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晚期,他们的自我意识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分化过程。
这时,原来儿童、少年时期“笼统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两个“我”:一个是处于观察地位的我,即主体的“我”(I),也就是“理想我”;另一个是处于被观察地位的“我”,即客体的我(Me),也就是“现实我”。
这种“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分化标志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已开始走向成熟。
正是这种分化过程,促进了大学生思维和行为主体性的形成,从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奠定了基础。
2、自我的矛盾这也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重要的过程。
大学生是富于理想的,自我期望值也较高,当他们在认真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时,不情愿地看到“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而这种差距又不是一时半刻能消除的,因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表现为内心冲突,甚至出现极大的内心痛苦和强烈的焦虑不安。
3、自我的统一由自我意识的分化带来的种种矛盾冲突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也是大学生迅速走向成熟的集中表现。
自我意识矛盾冲突一方面会使学生感到焦虑苦恼、痛苦不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他们设法解决矛盾,来实现“理想我”与“现实我”的整合统一。
三、总结:课堂活动(寻人启事和心理测试可二选一)1、寻人启示(自画像):如果你有一个外地的好朋友与你失去了联系,他想与你重新联系上。
为了保证能找到你,他在报上登出了一份内容详尽、描述准确的寻人启示。
想一想,这份启示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你不妨来完成一下这份“寻人启示”,注意写上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人际关系、学习生活等情况。
(1)个人完成本人的寻人启事(自画像)(5分钟)(2)小组内先打乱推选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并通过讨论修改此人的寻人启事(自画像)(10分钟)(3)班内分享,请全班同学找出每个小组推荐的被寻找的人(5分钟)教师点评要点:1、如果学生能比较顺利的完成这份“寻人启示”,说明他对自己的自我意识有一定水平;如果学生能内容丰富而准确(比如给其他同学看了,别人都能认为他写得很符合自己的情况),那么他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就很好,反之,就需要积极加强。
2、自己最了解自己,尤其在内心的思想和感受方面。
但是,主观的认识有时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会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误。
所以,有必要根据或参考别人的评价来校正对自己的看法。
在中国古来就有“以人为镜”的说法,听听外来的意见能使我们更为客观。
如果能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那么就更好了。
2、(心理测试)自我和谐量表(SCCS)(见附1)第二讲课时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案例导入:xx同学,进大学之前无论是对学习还是生活其他方面都是充满自信的,进入大学以后认为继续保持以往的优秀如信手拈花,并打算以后考研究生成名成家。
谁知想不到的是大学情况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同学们不仅个个聪明而且还各有所长。
而自己除了死读书外样样比别人差,且生活拮据连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这些都无形中挫伤了他的自尊心。
以致不敢和同学交往,吃饭时独自一人吃最便宜的饭菜,省下钱买参考书,课外活动也不敢参加,怕动作笨拙引起同学们的讥笑。
最令他苦恼的是学习上成绩总是上不去,被同学们讥称为“秀才”的他尽管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
一向学习上优秀的他被这种难堪的压力压的抬不起头来,过去理想至上和极其自信的他觉得处处低人一等感觉无比的压抑、烦恼和痛苦。
第一学期勉强通过考试,第二学期刚一开始就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整天心神不宁、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失眠以致无法正常学习,感觉生活无趣。
教师总结:这位大学生的最大心理障碍就是自卑,自卑的人总是在寻找超越自卑的途径。
但有的人总是有意或无意计较自己最不如人之处,因此他们总是难以摆脱自卑。
一、案例分析:过度自卑(重点)1、表现自卑感是对自己不满、否定的情感,往往是自尊心屡屡受挫的结果。
自我评价持续过低,自我体验比较消极,是自卑的明显表现,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自我评价过低。
自我评价过低不外乎以下几种原由:个体的个性特征,自我评价以偏盖全和受其他人的评价所影响。
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对自己做出较低的自我评价。
主要原因是倾向于将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而且容易接受别人的负面评价,从而产生自卑感。
这类人自我认识不客观,往往只看到自我缺点而忽略了自我的长处,不喜欢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否定、抱怨、指责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或夸大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他人,处处低人一等,丧失信心,严重的还可能由自我否定发展为自我厌恶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事实上,过强的自尊心和过强的自卑感是密切联系互为一体的。
那些自尊心表现得越外显、强烈的人往往是极度自卑的人。
自尊心、自卑感过强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成熟。
2、产生的原因(1)消极的自我暗示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个体的自信,尤其是事前的消极自我暗示更易使人紧张和焦虑,自信不足加大失败的可能性,反过来更加强化了消极自我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