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回族的茶文化
- 格式:pdf
- 大小:233.98 KB
- 文档页数:1
青海的家乡风俗哎,说起青海啊,那可真是个宝藏地儿,家乡的风俗多得跟夜空里的星星似的,数都数不过来。
今儿个,咱们就挑几个接地气的,用咱老百姓的大白话,聊聊青海的那些独特风情。
一、先说说这吃的方面,青海人的餐桌,那是色香味俱全,还藏着不少讲究呢。
1.1 羊肉泡馍,暖胃又暖心一到冬天,青海的大街小巷就开始飘散着羊肉泡馍的香味。
那可不是一般的羊肉泡,得是当地放养的羊,肉嫩汤鲜,再配上刚出炉的馍馍,泡进去一吸溜,哎呀,那滋味,暖到心窝子里去了。
老人们常说:“一碗羊肉泡,寒冬不哆嗦。
”1.2 手抓羊肉,豪爽又实在说到青海,手抓羊肉那是必提的。
大块大块的羊肉,直接上手抓来吃,那叫一个痛快!肉质鲜美,肥而不腻,再蘸点特制的调料,那叫一个绝。
青海人吃手抓,讲究的就是个原汁原味,豪爽劲儿,让人一吃就忘不了。
二、再来聊聊青海的节日庆典,那热闹劲儿,能把你的心都给乐开花。
2.1 春节社火,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到春节,青海的社火表演就热闹起来了。
舞龙舞狮、秧歌队、旱船……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大伙儿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脸上洋溢着笑容,跟着节奏扭啊跳啊,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
这社火,不仅是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传承着青海人的热情和活力。
2.2 花儿会,唱响心中的歌青海的花儿会,那可是个唱山歌的好地方。
每年的特定时节,男女老少都会聚在一起,对唱花儿。
那歌声,高亢嘹亮,婉转悠扬,唱的是爱情,唱的是生活,唱的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听着那歌声,你的心也会跟着飞扬起来,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风而去了。
三、最后说说青海的日常生活,那些小细节里藏着的大智慧。
3.1 喝茶的习惯,悠闲又养生青海人爱喝茶,尤其是那独特的熬茶。
用铜壶煮上一壶茶,再放上些红枣、桂圆、枸杞之类的,慢慢熬煮。
这茶,不仅解渴,还养生。
青海人喝茶,讲究的是个悠闲,忙碌之余,泡上一杯茶,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那叫一个舒坦。
3.2 敬酒文化,情深意更长在青海,喝酒可不仅仅是为了解馋。
我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介绍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采。
而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我国少数民族茶文化的介绍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谚语曰:“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可见砖茶在他们生活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同是饮用砖茶,由于各民族的饮用习惯不同,他们的饮用方法也千姿百态。
维吾尔族奶茶其制作方法是:把茯砖茶敲碎后,取适量放入铁锅中,加入清水煮沸,再兑入新鲜的牛奶或者奶皮子,其奶量约占茶汤的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另外,还加入少许食盐,复煮沸10分钟,便可饮用。
喝奶茶时,还要吃抓饭和烤馕。
维吾尔族香茶其制作方法:把敲碎的茯砖茶放入铜质茶壶中,加入一些胡椒、桂皮、丁香等佐料碾成的粉末香料,加上清水,然后,把茶壶提到火炉上煮沸4至5分钟,就马上把茶壶提开,稍微冷却后,即可饮用。
此外,也有人喜欢在茶水中单独泡饮孜然。
所以,加入了孜然的茶又叫孜然茶。
喝茶时,常常吃一些烤馕,有以茶代汤之意。
维吾尔族油茶,又叫炒面茶。
是南疆地区维吾尔人民的一种饮法,多在寒冷的冬天饮用。
其制作方法是:首先,用植物油或者羊油将面炒熟,加入刚熬好的茯茶水和适量的食盐,就成了油茶。
维吾尔族甜茶其制作方法很简单,当茯砖茶水熬煮好以后,先在大茶碗重加入一些食糖和核桃仁、葡萄干之类的甜味干果,用沸腾的茶水冲泡,即是甜茶。
喝茶时,先把茶水喝光,然后,再把那些泡发了的干果嚼食掉,别有一番风味。
维吾尔族清茶其制作方法是:取湖南产的茯砖茶约250克,放入一把当地人称为“萨马尔瓦”的长颈铜壶中煮开后,即成清茶。
清茶不用慢火熬煮,因为时间过长,就会使茶汤失去鲜爽味,并变得苦涩。
茶清的汤色红浓,香味醇正,喝后,能使人心旷神怡。
喝清茶一般用小茶碗。
数量不定,有多有少,一般是一边吃烤肉或者油炸食品,一边喝清茶,这样有助于消化。
蒙古族奶茶其制作方法:把茶砖捣碎以后,放入适量到铜壶里面,加水煮开,再放入适量的牛奶或羊奶:加少许食盐,即成奶茶。
过瘾吃肉,一杯热熬茶解腻来到青海旅游,除了酸奶、甜醅等清凉爽口的小吃,熬茶作为青海的特色饮品也不可不饮。
走进水井巷里任何一家烤羊肉店,店里都会端上一杯深红的茶水,这就是熬茶。
熬茶,在青海方言里读作熬(nao)茶。
和一般用沸水泡饮茶叶不同,用茶饼熬制的茶水,看起来有些粗糙。
来青海旅游的陆先生评价说,“熬茶里的茶叶杆看起来让我觉得茶叶的质感不太好,但是喝起来咸咸的,味道还不错。
配着烤羊肉,挺有味道的,我刚才一口气喝了三杯。
”熬茶咸咸的味道是因为在熬制的时候加入了青盐、花椒、姜皮、草果、荆芥等调味料,喝一口下去带着暖暖的咸味,不少青海人都对熬茶喜爱有加。
“小时候很喜欢喝熬茶,天气冷喝下去暖和,带点咸味,比白水有味道。
”青海小伙李云鹏说起熬茶,带着满满的儿时回忆。
青海人喜喝咸茶,俗话说“茶冇盐,水一般”,足见茶里青盐的重要性。
“盐需是青海湖产的青盐,味道才正。
”店里的伙计说道。
青海人爱喝熬茶,这也和青海当地的气候有关。
青海地处高寒地区,花椒、生姜、荆芥等调料可以驱寒。
而且以前青海冬季新鲜菜蔬少,牧民多吃牛羊肉,熬茶可以缓解吃肉所带来的油腻感。
所以现在烤羊肉店里一般多提供熬茶。
外地游客觉得在茶中加入食盐和调味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种熬茶而饮的方式,其实是尊古而循的古茶饮法。
清人所著《茶馀客话》有道:“芽茶得盐,不苦而甜。
古人煎茶必加姜盐,今内廷皆用熬茶,尚有古意。
”青海地处茶马古道,一直延续着熬茶的传统。
现在很多青海的老人依旧不喜冲泡绿茶、红茶,却偏爱熬茶。
在青海人的风俗里,熬茶是乡里乡亲、街坊邻居联系的纽带。
青海人待客,熬茶是绝对不能缺少的。
如果是去青海人家里做客,家中熬制的熬茶可能还会加入鲜奶。
调入牛奶的熬茶,有着淡淡的奶香,和着茶叶、青盐和各种调味料的芳香,香味冲入鼻中,沁人心脾。
这种调入鲜奶的熬茶,也被称做奶茶,喝起来甜中带咸,浓而不腻。
青海的熬茶文化源远流长,来青海旅游的外地游客也可以多品品青海的熬茶。
西宁为什么流行熬茶?西宁从历史上是一个不产茶叶的地区,但西宁地区的城乡各族人民非常喜欢喝茶。
不过西宁人的饮茶习俗,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大部分人家很少喝色泽绿匀、香气纯正的绿茶;也不常饮色泽乌润、香气馥郁的红茶等。
而是很讲究喝色泽黄褐、浓醇带涩的湖南益阳产的茯茶。
茯茶性热、温中,有消腻、解困,帮助消化的功能,故西宁人非常喜欢。
于是,茯茶也就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和接亲待友的必备品。
不管平常往日来人串门;还是年头节下(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拜年过节;或家中行营干(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基本都用熬茶待客。
西宁人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惯。
外地人把茶叶直接放入瓷壶、紫砂壶或玻璃茶具内,叫泡茶、或冲茶。
而西宁人把茶叶放入砂罐或壶内,在火上炖,俗称“熬茶”或“炖茶”。
在熬茶时除加一撮盐外,有些老年人还喜欢放荆芥,也有的人加花椒,生姜和红枣以驱寒、除风和暖胃。
茶熬得越酽越好,方觉够味。
在西宁人中素有“茶无盐,水一般,人无钱,鬼一般”的说法。
其实,茯茶的历史与其他名茶一样悠久。
据史书上记载,这种被称为边销茶的茶,在唐代由官方统治,进行茶马互市相吻合。
用茯茶作为主要原料熬茶喝,历史同样久远,也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上了岁数的人都记得,熬茶一般喜用大通出产的内外不施釉彩,满身疙里疙瘩的砂罐。
在还没有火炉、煤气、电灶和天然气的年代里,天热时人们一般在厨房做饭的锅灶上熬茶,天冷时在房中取暖的火盆上熬茶。
据老人们讲,用这种砂罐熬茶,茶不走味。
竟能炖出香味可口,别具一格的茶来。
炖上一罐酽酽的熬茶后喝,既可生津止渴,又能提神解乏。
真是百喝不厌,越喝越香。
茶熬好后,按传统习俗,首先是由自家的媳妇或姑娘们端上盘子(木制的四方形),给坐在主房炕上的长辈和亲友们上馍馍。
平常往日一般上油花、干粮,最好也只不过是砖包成(一种里面是杂面,外面用白面卷起来的花卷)等杂面制作的各式馍馍。
年头节下上的是花卷、油包子、焜锅、狗浇尿(一种烙的薄油饼)等白面制作的馍馍,然后再选用造型雅致、色泽古朴比较细发的陶瓷小碗给每位客人上茶。
各民族的茶文化特点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不管是哪个民族从古到今都有以茶待客的风俗习惯。
这些流传下来的饮茶习俗,慢慢的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那么中国各民族的茶文化都有哪些特点呢?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大体可分为大三点一、讲究清饮法(即追求茶之原味)的饮茶风习。
我国绿茶、花茶、普洱茶、乌龙茶等均属此列,而且汉族较为推崇清饮,认为品饮茶的清汤最能体现茶的特质。
方法是用开水直接冲泡茶叶,不加任何佐料。
各地清饮方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潮汕啜乌龙、品西湖龙井、广州吃早茶、北京大碗茶、成都盖碗茶等。
二、讲求调饮法(即茶汤中加以佐料)的饮茶风习。
我国少数民族的酥油茶、盐巴茶、打油茶等属于此列。
三、品饮时讲究环境的多重享受。
饮茶时,欣赏诗词书画、歌舞戏曲并配以点心、佐料。
中国各民族的茶文化特点藏族酥油茶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原料,再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
西藏地处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干燥,寒冷。
酥油茶滋味多样,既可暖身,又能增加抗寒力,对于藏族人民来说有着比其他民族更为重要的作用。
喝酥油茶很讲究礼节,客人来访,主人会奉上糌粑,再递上一只茶碗,按辈分大小逐个倒满酥油茶。
在婚嫁中,藏族人视茶为珍贵礼品,其象征着美满的婚姻。
维吾尔族的奶茶与香茶新疆的北疆(天山以北地区)主要以加牛奶的奶茶为主;南疆(天山以南地区)主要以加香料的香茶为主,所以茶品均为茯砖茶。
蒙古族的咸奶茶蒙古族喜欢喝与牛奶、盐巴一道煮开后的咸奶茶。
茶品多用青砖茶和黑砖茶,用铁锅烹煮。
在烹煮过程中加入牛奶,而且注重“器、茶、奶、盐、温”五者的协调。
蒙古人习惯于“三茶一饭”,每日清早,主妇们都会先煮好一锅咸奶茶,以供全家人一天饮用。
傣族、拉祜族的竹筒香茶竹筒香茶为傣族与拉祜族独有的一种茶饮料。
因原料细嫩,又名“姑娘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
其制法有两种:一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经杀青、揉捻,装入嫩甜竹筒内;另一种方法是将毛尖与糯米一起蒸,茶叶软化后倒入竹筒内。
去青海应该注意什么饮食青海是中国大陆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青海的饮食文化也有其独特性,不同于其他地区。
如果你准备去到青海旅游或者工作,你需要了解青海的饮食文化,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和饮食环境。
青海的民族特色饮食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西藏族、回族、裕固族、蒙古族、汉族等不同的民族。
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也各不相同。
在青海的饮食中,藏族和回族的饮食文化尤其具有代表性,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民族的饮食文化。
藏族的饮食文化藏族是青海最具有特色的民族之一,他们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因此他们的饮食文化十分影响于宗教习惯。
藏族人十分注重素食,他们认为素食有助于净化心灵和身体。
藏族餐桌上通常会有青稞酥油茶、糌粑、牛肉干等,其中青稞酥油茶是藏族人非常喜欢的饮品,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场合和季节里,油茶的配方都有所不同。
回族的饮食文化回族是青海重要的民族之一,他们的饮食文化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因此,回族人不食用猪肉和酒精饮料。
回族的餐桌上通常有面条、牛肉等。
其中最有名的一道菜是羊杂面,这是一道回族特色面食,由面条、姜蒜等调料和羊杂肉等食材制作而成。
当地饮食的烹饪方法在青海,烧烤、炖煮和蒸食是常见的烹饪方法。
大多数的青海人喜欢把肉块挂在木头桩上,在火上慢慢烤熟,烤肉清香而不腥。
还有一种烹饪方式是炖煮,青海人喜欢用杂粮和肉类慢慢地炖煮,以便吃到更多的汁水和营养成分。
此外,在青海,蒸食也是一种重要的烹饪方法。
在高原上,人们喜欢用蒸的方式来烹制食物,因为蒸食可以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这对于身体的恢复和适应极端气候非常有好处。
青海的主要食物类别在青海,人们以肉类、面条、牛奶等作为主要食品。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青海的主要食物类别。
肉类食品:青海的肉类食品有羊肉、牛肉和猪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羊肉。
羊肉有助于保暖,是人们在寒冷环境下的必备食品。
羊肉可以作为炖菜或烧烤的食材,也可以作为蒸肉或面条汤的配料。
面条类食品:在青海的食品文化中,面食是非常重要的。
穆斯林的茶文化与延年益寿[转]穆斯林的茶文化与延年益寿茶文化在穆斯林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内容,研究穆斯林的饮茶方法,以及以茶待客、以茶送礼的礼仪,认识穆斯林饮茶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不仅对了解穆斯林各民族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理解穆斯林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也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穆斯林各民族作为普遍喜欢喝茶的民族,茶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饮料,早晨起身后即饮茶,每日时刻有茶相伴,以茶保健,平时以茶敬客,以茶送礼,其茶文化独具特色。
在回族穆斯林的茶文化中,其中最具特色的茶当属回族地区流行的盖碗茶。
回族穆斯林盖碗茶俗称“三泡台”,即指由茶碗、茶盖、托盘的三件套组成的茶具,又被称为茶盅子,茶杯底小口大,茶盖绘有蓝色的花纹或红色的花朵,造型精巧雅致,设计合理适用,外观美观大方,有青花、玲珑、粉彩、彩色釉等各种瓷器茶具。
盖碗茶选茶、配茶不一,常见的有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糖、枣、茶)、白四品(青茶、白糖、芝麻、柿饼)、红四品(砖茶、红糖、红枣、果干)、五味茶(绿茶、山楂、芝麻、白糖姜)、八宝茶(茉莉花茶、冰糖、红枣、芝麻、桂元肉、枸杞、葡萄干、核桃仁)等等品种,其中八宝茶最为流行,喝茶时先备一壶滚烫的开水,把茶、糖等原料放入盅内,用开水冲泡五至十分钟再喝。
回族穆斯林饮茶一般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以饮茉莉花茶为主,清甜香郁,暑气顿消,冬季以陕青茶为主,抵御寒冷,温暖健身。
各地的回族穆斯林对茶的选择还具有地方特色,如云南回族穆斯林饮茶选择烤茶,在特制的陶罐里把茶叶烤到色泽微黄时再倒入少许开水,然后用沸水冲满,再在火上煮沸后边烧边饮,使茶气香味浓;湖南回族穆斯林将生茶叶、芝麻、黄豆、绿豆按比例放入镭钵中研捣成糊状,再加水煮沸,制成擂茶,作为饮料和待客之用;青海河湟回族穆斯林喜欢选择热性茶,茶叶为茯砖茶和散装大叶茶,色泽黄褐,配以盐、奶、红枣、荆芥、杏仁、核桃仁、草果、姜片、花椒、芝麻等材料和调料,气香味浓,浓醇带涩。
钟情“熬茶”作者:权翠芳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3年第10期权翠芳在青海生活多年,我爱上了“熬茶”。
青海方言把“ 熬茶”读作“ n ao茶”。
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熬制出来的,也就是用煎煮方法制成的。
具体方法是:将适量茯茶(也称砖茶、藏茶)放入茶壶、砂罐等器皿中,加水烧开,再加入适量的花椒、姜片、荆芥、桂皮、盐巴等调味品,一起小火煎煮,直到茶汤由淡转浓,由橙黄转为黑红。
倒一碗滚烫的“熬茶”,只见茶色浓郁,茶香氤氲;嘬尖嘴唇饮一口,顿感醇厚微涩,清纯细腻,余香满口。
饮完一碗,立时薄汗微出,精神爽朗。
“熬茶”可长时间反复加水熬制,随时饮用,到茶味极淡,茶香不再。
熬制时,也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或删减配料,味道可浓可淡。
“熬茶”是西北地区游牧民族一年四季离不了的日常饮品,如今已成为西北人十分喜爱的茶类。
尤其是藏族、蒙古族、回族、撒拉族群众,更是每天必喝“熬茶”。
特别是冬天,家家户户的火炉上,都有一只锃亮的茶壶,终日冒着浓郁的热气。
风雪中归来的人,进门后第一件事就是倒一碗“熬茶”,“吱溜吱溜”地喝下去,顿时浑身暖和,惬意无比。
“熬茶”是由茯茶熬制而成。
茯茶被称为“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它是黑茶系列之一,属于后发酵茶,能够随时间的推移慢慢陈化、香醇,有助消化、减肥和补充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茯茶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其中具有“金花”成分,也就是专门在茶砖中培养一种叫做“冠突散囊菌”的冠突曲霉物质,不但使茶味清香,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脂解腻。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主要食用牛肉、羊肉、奶酪等高脂肪食物,缺少蔬菜、水果等食物,加上气候寒冷,饮用“熬茶”十分相宜。
如今,家家户户都喝“熬茶”,在青海的清真饭馆里,一般也都有免费供应的“熬茶”,装在硕大的电茶炉里,由食客自己取用。
初喝“熬茶”的人,都免不了奇怪茶水中竟然要加调味品。
其实不难理解:在高寒缺氧、缺少蔬菜水果的游牧地区,加了调味品的“熬茶”,既能佐餐,又能驱寒。
您好!在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有一个被誉为“高原夏都”的美丽城市——西宁。
这里不仅风光旖旎,气候宜人,还孕育了丰富的茶叶资源。
今天,我谨向您推荐几款西宁特产茶叶,让您在品茗之余,也能感受到大美青海的独特韵味。
一、西宁特色茶叶介绍1. 青海红茶青海红茶产于我国青海省,是青海省的特产茶叶之一。
其选用优质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
青海红茶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红艳,叶底匀整。
品饮青海红茶,既能感受到高原茶叶的独特风味,又能品味到茶香四溢的意境。
2. 青海绿茶青海绿茶产于我国青海省,以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
青海绿茶色泽翠绿,香气清新,滋味鲜爽,汤色碧绿,叶底嫩绿。
品饮青海绿茶,能让人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一丝清凉,消除疲劳。
3. 青海白茶青海白茶产于我国青海省,选用优质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萎凋、干燥等工艺精制而成。
青海白茶色泽银白,香气清雅,滋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匀整。
品饮青海白茶,既能养生保健,又能陶冶情操。
二、推荐茶叶品种1. 青海红茶——青川红茶青川红茶是青海红茶的代表品种,选用青海高原优质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严格工艺精制而成。
青川红茶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红艳,叶底匀整。
是您品茗、送礼的佳品。
2. 青海绿茶——青海翠峰青海翠峰是青海绿茶的佼佼者,选用青海高原优质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精细工艺精制而成。
青海翠峰色泽翠绿,香气清新,滋味鲜爽,汤色碧绿,叶底嫩绿。
是您夏日消暑、提神的佳品。
3. 青海白茶——青海白毫银针青海白毫银针是青海白茶中的珍品,选用青海高原优质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精心工艺精制而成。
青海白毫银针色泽银白,香气清雅,滋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匀整。
是您养生保健、陶冶情操的佳品。
三、结语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青海特产茶叶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为茶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希望您在品尝这些茶叶的同时,能感受到大美青海的韵味。
物缘文化视角下的青海茶文化探讨作者:冯瑞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12期(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西宁810007)摘要“物缘文化”属于“五缘文化”中的一支,物缘是指一种市场交换关系等民众间自然形成的社会关系。
从唐朝开始,汉藏之间的茶马互市一直持续了近千年,在边境官私的贸易中,茶叶一直属于一种物质的桥梁沟通汉藏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茶叶贸易的过程中由于青海位于高原的地理位置及多民族混居的现状,产生了各民族间不同的、独特的青海的茶文化。
关键词物缘;茶马互市;青海茶文化;探讨中图分类号:TS9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7)12-82-031物缘文化的定义物缘文化的产生来源于五缘文化,最早提出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为内涵的五缘文化学说来源于林其锬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论文《“五缘”文化与纪念吴夲》。
五缘文化的研究主要针对于中华民族的社会结构和社交网络,不仅与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紧密联系,同时由于研究的广泛性,也显现出了很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属性,从研究领域来说,与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物缘文化则是以物为媒介和纽带而聚集的人际关系,这种特殊的关系建立在对特定物的共同爱好和情感基础之上。
物就是世界上实在的物质载体,缘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物缘文化内涵的实质就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通过物质为媒介形成的关系。
2茶与物缘文化物缘文化是以特定的物为载体,通过物质来展现丰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茶文化、酒文化、棋文化、饮食文化等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和制造茶叶的国家之一,自西汉开始,饮茶的风俗便开始兴起,这里就简要介绍一下以茶为物质媒介的茶缘文化。
《神农百草》记载:“神农尝百草以疗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
”距今已经4700余年了,文中说的“荼”据记载,便是最早的茶叶,只是当时用作药用,未作为饮品走进人们的生活。
自唐朝以后,人们更是将茶视为高雅的饮品,认为茶可以净化内心,超凡脱俗。
青海春节传统餐桌美味在青海的春节餐桌上,传统美味的食物成为了家庭团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美食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更是代表了家人之间的情谊和祝福。
在这篇文章中,将为您介绍几道在青海春节餐桌上常见的传统美味。
首先,青海的春节餐桌上常见的一道美味是酥油茶。
酥油茶是青海人民饮用最多的一种饮品,也是春节期间款待亲友的传统之一。
酥油茶由高原牛奶、茶叶、盐和酥油等原料制成。
它的制作过程独特而繁琐,但口感醇厚香浓,给人一种温暖和满足的感觉。
酥油茶一般会以碗为单位,通过长时间煮沸,以使牛奶和茶叶充分融合,同时将茶叶的苦味去除。
在喝酥油茶的同时,青海人还会搭配一些传统的点心,如糌粑或者酥油馓子,让人回味无穷。
其次,青海春节餐桌上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美味是酸奶。
青海盛产高原牛奶,因此酸奶在青海人民的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与市面上的酸奶不同,青海酸奶保存了原汁原味,带有浓郁的奶香和微酸的口感。
春节期间,青海人民通常会准备一些自制的酸奶,供亲朋好友品尝。
酸奶不仅可以单独饮用,还可以作为食材制作一些甜品或者凉菜,如酸奶豆腐和酸奶莲子羹等。
它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补充益生菌、促进消化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此外,青海春节餐桌上还有一道非常有特色的美味,那就是青海酥油牛肉。
青海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省份,因此牛肉成为了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
青海酥油牛肉是将鲜嫩的牛腩切成块状后,用酥油蘸裹,再放入高压锅中慢慢炖煮而成。
炖煮的过程中,牛肉吸收了酥油的香味和滋润,口感更为鲜嫩多汁。
青海酥油牛肉不仅适合家庭聚会,也经常被用作招待来访客人的佳肴。
在青海人的心中,牛肉代表了富饶和祥和,品尝酥油牛肉更是加深了家人和亲友之间的感情。
最后,青海春节餐桌上不容忽视的美味是青海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青海人民热爱的传统美食之一,也是冬季和春节时期食用羊肉的常见方式。
手抓羊肉是将羊肉剁成块状,再经过独特的烹制方式:首先将火把点燃,燃烧至正常发亮,备好盘子和刀,接着手抓着裸露火焰,迅速切割火焰烧熟的肉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