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回族军阀的两个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158.37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蔵回矛盾全面分析(原标题:回藏民间贸易的特殊性与回藏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内容摘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少数民族之间的商贸交往活动中,回藏民间贸易当属历史最悠久、交往最频繁、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民族。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民族关系,是由这两个民族的地理经济文化类型和民族经济文化类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然而,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回藏民间贸易关系在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亚垄断贸易、资本流动、外生矛盾内生化、婚姻关系等引发的回、藏矛盾。
而且,从目前趋势来看,有愈演愈烈之势。
本文就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集聚。
这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地域分布特性。
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大杂居小集聚显得尤为突出。
而且各民族小聚区由于其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经济文化类型也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同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甚至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行为方式。
这种不同的地理经济文化类型和民族经济文化类型,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之间进行经济上的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奠定了文化基础。
由基于此,在我国被称为“民族贸易”的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之间的商贸交往活动,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回藏民间贸易的特殊性与回、藏民族关系回藏民间贸易历史悠久,早在吐蕃(唐代)时期就有波斯“回族”在西藏的拉萨等地进行麝香、金、银、丝绸等商品贸易活动○1。
宋朝时期回族在湟州、河州、洮州等地设与藏族进行着茶马贸易和绢毛交易。
明朝时期回族进入青海腹地、甘南和川西北藏区收购畜产品。
清朝时期在青海循化、化隆、西宁、贵德等地开设商号,并移居拉萨等地经商。
民国时期在青海形成了其强大的商业实力,马步芳家族的发家史可谓典型实例。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行,回族商人在青藏高原地区无处不在,回藏民间贸易的交往异常活跃。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回族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数为9816802。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分布也较多,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由中国国内及国外的多种民族成分在长时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民族。
伊斯兰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回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元代有“四等人”制,回回的地位一般高于汉族。
回回中的贵族、官宦、学者及商人的活跃,对于元朝的开国和中西交通的开拓,以及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同时也为回回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和在各项事业中的长期发展打下了根基。
然而元朝回回人又是被征服者,在蒙古贵族劫持下辗转流徙,生活上不稳定,风俗习惯有时也不被尊重,为回回人形成对环境变迁的适应性以及抗争性的共同习理提供了主要条件。
明代曾把回回称作“回夷”,说明回回已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而存在。
回回人与蒙古人的地位相似,“善加抚恤,密切防闲”,反映了明朝统治者对于各地陆续内附和归化的蒙古人和回回人的政治待遇。
清代,在严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刺激下,回族人的民族意识愈趋强烈,为了民族自尊和民族生存而进行着顽强的搏斗。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回族的政治经济文化。
解放前,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回族人民在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和文化发展缓慢。
国民党政府歧视少数民族,不仅无视回回的风俗习惯,而且根本不承认回族的存在。
回回族只能称回教徙,蒋介石操纵下的“国民大会”把回民称作“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
回族内部的军阀、官僚和有宗教特权的教主,也加重对回民的剥削和奴役。
1949年前,回族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但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不同地区有不同特点。
农村回民大多无地、少地,或只占有山地、沙地、盐碱地、词滩地,农民破产和逃亡现象比较普遍。
以河南省辉县为例,1948年在430户回族农民中就有赤贫、贫农和下中农414户,占总户数的93 9/5。
解读马家军战斗力∙2012/1/8 20:44:24∙kiss撒旦之吻∙发帖于:中国历史共7条评论浏览3876IP引子:西北望,射天狼,陇上烽火,激战连连。
说起青马立刻让我想起那些手捧《古兰经》背背马刀的骑士,的确青马民国历史上一支彪悍的劲旅。
唯一让红军全军覆没的队伍。
在民国那个纷乱的时代各地方军阀不是被中央消灭就是被削弱,但青马这只家族武装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势力更大,这是一枝以家族成员兼之以回民,马姓,河州人为核心的回族军阀家族武装。
青马以它的彪悍和宗教精神杀出一片天地,成为民国西北的一方霸主。
1、从马家军的战斗力谈起一般印象中,马家军有一层很神秘的宗教色彩,更由于凶悍、残暴,战斗力很强,历史上共军吃过他们很大的亏。
其实,马家军分宁马(宁夏马鸿奎、马鸿宾)和青马(青海马步芳、马步青),两者战斗力大不一样。
先简单谈一下宁马的战斗力宁马的战斗力明显弱于青马,在同共军的交战史上没什么象样的胜仗。
大家应记得,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陕北根据地前的最后一仗就是打马家骑兵,结果红军大获全胜。
这打的就是宁马马鸿宾部。
此前马鸿宾部与先期长征到西北的红25军两度交手也是败绩,在以后红军西征和解放战争中,宁马与共军交仗依旧败绩连连,唯一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彭德怀二打榆林、马鸿奎部增援一役,双方在袁大滩打了一仗。
此役马鸿奎部因怕共军"打援",倾巢出动(30000人),西野兵少,不能两面作战,便从榆林撤围了,马部达到战役目的,但具体战斗很不象样。
开始因马部重兵抱成一团,彭的打援部队啃不动,而马部也不敢进击解放军,为了尽快到达榆林,于是集团向后滚进运动,想绕开解放军迂回榆林,运动中解放军尚未动作,宁马自己先演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差一点形成溃逃的闹剧,随后被不多的解放军连打带唬,糊里糊涂损失了三千人(两千人被俘)。
到西北大进军时,宁马(马鸿奎部)更是自陇东和陕西鳞游地区一路溃败到宁夏老家,中途也曾想挡住解放军,但在能凭险据守的地方其主力一般也顶不住解放军几个冲锋(除了在罗家山解放军打得费劲些),最后在宁夏或溃散,或被歼,或"起义"了事,故共军一向对宁马评价不高。
马步芳芳、马鸿逵,一时难以决断孰轻孰重,任用哪个为宜。
其实,二马早已“审时度势”,窥测出蒋介石的意向,而且都一向对“西北军政长官”这个宝座垂涎三尺。
于是便各显神通,展施招数,马鸿逵先发制人。
1948年5月间,马鸿逵借口调停马步芳与其胞兄马步青之间的关系,偕同马步青到青海观察虚实动静。
马步芳闻知马鸿逵坐车从兰州向西宁进发,则从西宁赶到西宁与兰州间的享堂迎接。
二人见面寒暄之后,又同车到达西宁。
马步芳热情招待,在其省政府礼堂举行大会欢迎马鸿逵。
马鸿逵在大会上说:“甘青宁原是一家,我的马安良之子,是两面都能说话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承担起说项的任务。
这时,马鸿逵的火气已消了好多,加上大军压境,又拨动起他们一致对外的那根弦,所以,二马表面上又言归于好,其至还抱上古兰经发誓,要同生死、共患难。
二人最后商定,第2天一同乘飞机返回兰州。
白天在兴奋中敷衍了一阵子,晚上,马鸿逵躺在床上冷静下来,觉得不大对头,半夜把随行人员叫起来说:“明天我们直飞宁夏,不去兰州了。
我想,要是跟马步芳去了兰州,他必定会把我扣起来,逼迫宁夏出兵援救兰州。
这个人心太毒,手太狠,说不定还有被害的可能。
我这条老命,没有送给共产党,却送给马步芳,我不干。
”他的随行人员连连应和。
第2天拂晓,马鸿逵下楼,马全钦挡住楼口,再三解劝,同机返兰。
马鸿逵不为所动,推开马全钦,率随行人员赶赴速,到8月20日就把兰州围了个水泄不通。
马步芳情急,除要求胡宗南部从汉中来援,要求中央派飞机助战以外,主要寄希望于宁夏,派亲信马骥专程到银川向马鸿逵求援。
了马步芳向自己乞求的这一天,得讲点价钱。
要求兰州派出大批汽车来接他的部队,否则步行太慢,还要求接济大批军用物资。
听话知音,庆逃命。
出援兰姿态,刚拼凑起来的毫无战斗力的贺兰军,进驻临近宁夏境的甘肃一带,坐山观虎斗。
马步芳在兰州集结血本精锐部队四五万人马,海兵团司令马继援亲自指挥,兰州南北二山上的防御工事固守待援。
但胡宗南部援军渺茫,援军也迟迟不见到来。
宁夏青海的历史故事宁夏和青海,这两个地方,虽然都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但却有着各自独特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两个地区的历史,了解一下它们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
一、宁夏的历史故事宁夏,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早在史前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的居住和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夏逐渐成为了多个王朝的疆域。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西夏王朝。
西夏王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天的宁夏和陕西、甘肃等地。
这个政权的创立者是一位名叫李元昊的军阀,他在唐代末期抵御了辽朝和西夏的入侵,最终自立为王,建立了这个王朝。
西夏王朝的时代,是宁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这个王朝虽然只存在了约200年,但它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却十分丰富。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西夏骏马文化。
这种文化融合了汉、回、藏等多种民族的艺术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二、青海的历史故事青海,是中国的西北边陲省份之一。
这里有着广袤无垠的草原、雄奇险峻的高山、湛蓝清澈的湖泊,以及独特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早在古代,青海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从唐代开始,青海成为了吐蕃、藏、汉三族的交汇之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青海还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这里的龟兹古城、塔尔寺、八宝山庄园、门源石窟等文化遗址,都见证了青海在藏传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除了这些,青海还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
在二战期间,一位名叫阿沛·阿旺晋美的藏族抗日烈士,率领着他的队伍与侵华日军作战,保卫着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三、宁夏和青海的传统文化宁夏和青海,虽然都是中国西北的地方,但是它们的传统文化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宁夏,汉族、回族、蒙古族等多种族群都有着独特的文化。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回族的文化。
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在宁夏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
回族文化独具特色,包括建筑、服饰、音乐、舞蹈、饮食等方面。
例如,在回族的传统建筑中,有着形态独特的木雕、石雕、泥塑和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
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的发家及结局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支较为特殊的武装力量,他们基本以家族、血缘和宗教为纽带,起于草莽,兴于乱世,在各种势力间纵横捭阖,一度占据了甘肃、青海、宁夏的全部,新疆的大部,几乎控制了整个西北,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他们的首领崇尚武力,嗜血好杀,战马和军刀,是他们对内对外永远行之有效的法宝。
然而,历史是无情的,这支从清朝同治年间即在西北地区盘踞的武装,终于在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灰飞烟灭,同他们的累累血债一起,湮没在漫漫黄沙之中。
这支武装,就是西北马家军。
西北诸马的先人都是借镇压“回乱”而发家的,他们先后依附和效忠清政府、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等历代统治者。
他们以“甘、河、回、马”(即甘肃人、河州人、回族、马姓)这四条为用人标准,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经数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左右西北局势的军阀武装。
乱世枭雄谱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声势震动了全国,西北陕甘一带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这一地区回族民众长期受到清政府的剥削和压制,素有积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终于,以八月攻打甘肃河州为标志,掀起了反抗清政府的斗争。
河州西乡的大阿訇马占鳌被推举为"都招讨",协同马悟真、马海晏等人,统一指挥数万起事的回民军队。
河州城防坚固,清军在城内汉族民众支援下,据险死守,马占鳌连攻不克,损失颇大,遂改变策略,实行长期围困的战术。
经过四个月的围困,到同治三年正月,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清军被迫弃城突围,被以逸待劳的回军歼灭。
随后马占鳌杀进河州城,将帮助清军守城的万余汉族民众全部处死。
河州之战,是以后盘踞西北近百年的马家军的“奠基之战”,一支回族、马姓、能骑善射、以河州籍为主的军队开始建立起来。
在马占鳌的指挥下,马家军四面出击,很快攻下了北至黄河,东至洮河的广大地域,所辖人口数百万。
当时,整个西北地区,以回民为主的反清武装风起云涌,除甘肃马占鳌外,陕西、宁夏、青海都有声势颇大的武装存在。
红星照耀中国西北四马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一个西方记者的视角,真实记录了1936年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
其中,“西北四马”是指西北地区的四位著名回族马姓军阀——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马振宇。
本文将为您分享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中西北四马的相关内容,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一、西北四马简介1.马步芳:曾任国民党军队师长、军长,掌握青海军政大权,实行封建独裁统治。
2.马鸿逵:曾任国民党军队师长、军长,掌握宁夏军政大权,实行封建独裁统治。
3.马鸿宾:曾任国民党军队师长、军长,掌握甘肃军政大权,政治立场相对中立。
4.马振宇:曾任国民党军队师长,掌握新疆军政大权,实行封建独裁统治。
二、西北四马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描述1.马步芳:斯诺在书中对马步芳的评价是“他是一个非常聪明、勇敢、果断的军事将领,但他的政治观点和统治手段过于封建和独裁”。
2.马鸿逵:斯诺认为马鸿逵是一个“能干、有远见的统治者”,但同样批评他实行封建独裁统治,对人民疾苦不闻不问。
3.马鸿宾:斯诺对马鸿宾的评价较为中立,认为他“在政治上相对开明,但受制于国民党中央政府,难以有所作为”。
4.马振宇:斯诺在书中对马振宇的描述较少,但提到了他在新疆实行的封建独裁统治,以及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三、西北四马对革命根据地的影响1.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他们掌握的西北地区,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途经地。
在与红军的斗争中,他们采取了残酷的围剿政策,给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带来了严重损失。
2.马振宇:他在新疆的统治,使得新疆成为苏联支持中共的重要通道。
在抗日战争时期,新疆为中共提供了大量物资和人员支持。
四、启示1.西北四马的封建独裁统治,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提供了动力。
2.西北四马在与红军的斗争中,展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和革命意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通过了解西北四马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西北军阀马步芳生平简介推荐文章川西军阀刘文彩生平简介热度:皖系军阀代表人物卢永祥简介热度:西北军阀马仲英生平简介热度:北洋军阀王怀庆生平简介热度:黔军军阀王家烈生平简介热度:马步芳,字子香,经名胡赛尼,回族,甘肃临夏人,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重要人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北军阀马步芳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马步芳生平简介在民国时期各地出了许多大军阀,比如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等等,他们依靠自己的军事实力统治一方,彼此之间攻伐不断。
马步芳字子香,他是今天甘肃临夏回族人。
1903年出生于军阀世家,他的父亲骐和叔父马麟都是青海地方军的头目人物。
年轻时曾经在宁海军官训练团学习,毕业后直接到了父亲马骐手下任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马步芳从旅长升任到师长、军长、纵队司令,最后做到了集团军总司令。
1938年马步芳被任命为青海政府的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步芳担任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兼任陆军82军军长,马步芳派了大批军队参加抗日。
1945年他又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48年兼任西北军政副长官。
马步芳和他所在的马氏家族统治青海地区长达四十年之久,当然马步芳是最为凶残的一个,他不但荒淫无道而且凶残蛮横,被人们称为“土皇帝”。
虽然,马步芳为首的军阀集团给当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但是马步芳对国家还是有一定贡献的,他曾经派兵参加了青藏战争,阻止了英国向西藏的渗透。
当然他作为国民党的外地军阀,自然是参加过对红军的围剿的,杀害了许多共产党人和军队。
解放以后,他没去台湾,而是移居到了埃及,担任了台湾驻沙特阿拉伯的大使,1975年在沙特阿拉伯病死。
马步芳的女人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解放前青藏地方的“土皇帝”马步芳吧,他是当地的大军阀,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派兵参加了抗日战争,但他杀害藏族人民,杀害共产党人的罪行却是被历代人们所诟骂的,此外马步芳的荒淫无耻也是众所周知的,他的一生和女人也有说不完的话题。
马步芳的荒淫无耻自古以来罕有匹敌,由于他势力强大,所以人们都不敢反抗他,当然反抗也是没有实际作用的,自己部下的妻女都难逃他的魔爪,甚至连自己家族的姐妹,侄女,嫂子,弟媳他都不曾放过;他甚至强奸了自己的亲外孙女,生下儿子后他又亲手掐死。
青海历史中的“马步芳时代”
菅志翔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研究》
【年(卷),期】2014(025)004
【摘要】以马麒、马步芳父子为首的地方军阀集团在中华民国期间统治青海约40年,这一时期也是青海建省和推行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历史转型期,由于马家军造成1936年红军西路军的失败并在1949年的兰州战役中顽强抵抗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北,建国后的官方历史叙事中赋予马步芳集团极为负面的形象.但是在这40年间,青海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有必要从以地方性为基础和以作为历史中的行动者的人为主体的视角出发,对青海历史中的“马步芳时代”给予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应从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理解这种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6页(P112-117)
【作者】菅志翔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
【相关文献】
1.论马步芳家族与民国时期的青海回族教育 [J], 史春燕
2.暴力控制下的现代性治理马步芳与青海牧区 [J], 张世定
3.民国时期马步芳家族与青海各宗教之间的关系 [J], 曾谦
4.美国探险家克拉克青海行——一九四九年考察阿尼玛卿、黄河源、柴达木香日德和简述马步芳逃离 [J], 房建昌
5.军事威慑与政治笼络并用——马步芳家族对青海草原地区的统治方式 [J], 周亮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一四年第二期史海纵横建国初期鲜为人知的青海平叛⊙费建鲜解放西北风扫残云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指挥下,开始了解放大西北的战争。
蒋介石自知大势已去,就密令胡宗南部放弃西安,退守秦岭、汉中,以防被歼灭。
5月18日,我军兵不血刃解放西安。
坐镇西宁的马步芳怕解放军乘胜进攻其盘踞了40年的青海和陇西,就坐飞机飞到台湾面见蒋介石,不自量力地向蒋提出欲担任西北军政长官,并索要巨额军费,以带领“马家军”与共产党军队对抗。
蒋介石大喜过望,当即任命马步芳为西北军政长官,拨给军费8000万美金用来扩充军队购买枪炮。
于是,马步芳在巴基斯坦花钱购买了大量枪炮,新组建了一支骑兵军一支步兵军。
其实,马步芳是个双手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反共头子。
其手下的马家军,也是一支凶悍残暴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1936年11月,红四方面军五军、九军、三十军共21800人组成西路军,在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的带领下渡过黄河,企图经由宁夏、甘肃进军新疆,到新疆接受苏联提供的大批新式武器。
在河西走廊,西路军遭到马步芳骑兵部队的的围追堵截,鏖战三月有余,在孤军奋战、没有外援、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西路军全军覆亡,战死7000多人,被俘12000多人,仅余400多人的西路军指战员溃围至新疆。
1949年7月,马步芳从西宁动身赶赴兰州,代替张治中担任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同时还以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实现了他梦寐以求当“西北王”的夙愿。
也就在此时,马步芳的独生子马继援被任命为国民党青海兵团中将司令官兼第八十二军军长,率八十二军、一二九军、新编步兵军、新编骑兵军共六万余人杀气腾腾地从彬县、乾县窜到礼泉一带,企图攻占咸阳,向西安进军。
此时的马步芳和其子马继援还以为解放军战斗力像当年的西路军一样,梦想其马家骑兵部队几个冲锋就能将其打个落花流水。
哪料到西北野战军此时经过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的洗礼,早已今非昔比,不但武器弹药比马家军精良,人数也远占优势。
民国时期的青海盐业的流通和管理发布时间:2021-07-23T09:12:46.21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5期作者:顾甜甜[导读] 青海盐业储量丰富,但因青海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使得盐业的发展不受重视。
产盐工具大多是铁勺、铁锨等。
从盐池到仓库的运盐方式主要是依靠畜力,盐的交易方式主要是以物换物,盐场的管理和贸易主要掌握在马家军阀手中,都体现了民国时期青海盐业发展的落后。
但在抗战时期,青海盐业也一定程度上支援了抗战。
顾甜甜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青海盐业储量丰富,但因青海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使得盐业的发展不受重视。
产盐工具大多是铁勺、铁锨等。
从盐池到仓库的运盐方式主要是依靠畜力,盐的交易方式主要是以物换物,盐场的管理和贸易主要掌握在马家军阀手中,都体现了民国时期青海盐业发展的落后。
但在抗战时期,青海盐业也一定程度上支援了抗战。
关键词:青海盐;盐运;盐务;民国时期青海范围的盐产地分布较广,主要是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以西宁地区东南部的土盐和青海南部的矿泉盐为辅。
民国时期青海食盐的生产手段仍然比较落后,生产设备几乎没有,生产工具以铁勺、铁锨、铁耙为主。
整个民国时期,茶卡盐场的生产设施极其简单,茶卡盐场只有一个土墙院落,十余间土木结构的办公用房和宿舍。
盐是社会的必需品,但盐是专卖的,在产盐地附近卖的是最坏而且又贵的盐,好一点的盐可以担得起运费,运到较远的市场去,不过临出售之前,会掺上杂质以增加盈利。
[1]民众都需要盐,昂贵的盐价以及沉重的生活负担让产盐工人难以进一步改进生产设备,政府对外输送大都是柴达木盆地盐湖的天然盐,对于生产设备并不重视。
一、民国时期青海的盐运随着近代外国资本的进入,青海盐业也有发展。
青海逐渐形成了以盐场为中心分别向传统销区辐射的盐运交通网络。
[2]由茶卡盐湖出发的陆路有三条,分为南、北、中三路。
南路是由茶卡向东过河州、夏河至甘肃四川一带;北路主要是经刚察、多隆至河西走廊东段;中路主要是由茶卡至西宁。
青海军阀马步芳是怎么样一个人?马步芳性格特点马步芳的残暴(1936年河西战役)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因张国焘的分裂思想导致宁夏战役流产。
无奈之下由五军、九军、三十军组成的红军西路军渡过黄河,独自踏上了西征的道路。
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穷凶极恶的敌人,刚刚经过万里长征,粮弹奇缺的西路军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浴血拼杀。
初期,红军进展较为顺利,在干柴洼第一仗,就击溃了马家军的精锐骑五师和马步芳的起家部队一百师。
但在攻克古浪后,九军遭到绝对优势的马家军的拼命反击,虽然重创敌军,自己也损失巨大。
随后,由于作战任务的几经变迁,西路军时驻时走,不但没有完成战略任务,反而给了马家军集中兵力的时间。
诸马先后调集了十七万人的大军,对西路军进行了疯狂的攻击。
马家军的骑兵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集结。
面对英勇作战的红军,马家军在屡次吃亏后及时总结了战术:在进攻时驱赶民团冲在前面,精锐部队积蓄力量待机;攻击时每人仅带两三排子弹,打完了乘马回去取,以防红军得到补充;攻城时往往“围三阙一”,红军撤退时,以骑兵穷追;红军一驻就打,不给其发动群众、安置伤员、整补力量的时间;作战时采用人海战术、波浪战术,决不给红军稍作喘息的时机。
对于转战万里的红军来说,河西走廊无疑是最不适于作战的地域。
地广人稀的、一马平川的地理环境,骑马作战、来去如风的敌人,都使我军最擅长的运动战、夜战、伏击、奇袭等难以施展,而被迫多以阵地战和敌军拼消耗,并难以获得补充。
经过永昌、高台、倪家营子、三道流沟等多场血战,在给予马家军多次重创的同时,自身伤亡殆尽,五军军长董振堂、九军政委陈海松、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等先后阵亡,余部退入祁连山。
部分部队在李先念、程世才的率领下到达新疆,仅余420余人。
西路军失败后,马家军诸头目在狂欢庆祝的同时,一面向蒋介石致电邀功,一面对西路军被俘人员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屠杀手段极其残忍,都是用马刀和军镐砍杀,很多西路军战俘是被剖腹抽肠或挖眼、取胆入药而死的。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西北马家军—“青马”如果说宁夏是马福祥父子的“领地”,那么,青海就是马麒父子的“独立王国”。
马鸿逵被称为“宁夏王”,马步芳也被称为“青海王”。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光绪离京西遁,马海晏、马麒父子参与护驾。
途中,马海晏病逝,马麒接任父亲的旗官职务。
由于护驾有功,马麒、马麟兄弟受到清廷的赏识,率部回甘肃驻扎。
民国成立后,马麒、马麟兄弟投靠北洋军阀,马麒攫取了西宁镇总兵一职,1915年,又改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建立了一支号称“宁海军”的家庭武装。
马麒之子马步青,1898年生,自幼随父入军旅,马麒建立宁海军后,十七、八岁的马步青出任马队管带。
马麒另一儿子马步芳,1903年生,自幼在家中成长,九岁时被送到西宁东关清真寺当“满拉”(学习经文的小学生)。
年纪稍大些,马步芳看到兄长马步青挎枪佩剑,前呼后拥,何等威风,与自己在清真寺的孤单生活形成强烈对照,他当然不安心于在寺院学经,一再请求父亲安排军职。
终于,1917年,马麒让十四岁的马步芳给马步青当了帮带,不久,升任步兵第十五营管带。
1920年,17岁的马步芳转任骑兵营长。
马步芳进入军中以后,很快便表露出他的军事才能以及政治手腕,虽然年纪轻轻,但已深得马麒的信任。
马麒为了巩固势力,把老巢河州与西宁联成一气,令马步芳驻兵河州与西宁之间的重镇化隆。
马步芳到化隆后,招兵买马,仿照新式方法训练部队,练成了一支自己的“孩儿军”。
他利用民族、宗教关系,使用“以教治回”、“以回制汉”、“以藏制藏”等统治手段,建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渐渐,马步芳在他的兄弟之中已取得领导地位,连马步青也要让他三分,别的兄弟只有受他的指使。
例外的是他有个堂弟叫马步英(1909年生),也是个年少有为的军官,后因与马步芳闹矛盾,一怒之下离队出走,另立门户,甚至把名字也改为马仲英。
1925年3月,冯玉祥就任西北边防督办,马麒父子也不得不依附冯玉祥,以保住西宁镇守使的职位。
1925年9月,冯玉祥派部队刘郁芬代理其甘肃军务督办职务。
[西北马家军阀史]西北马家军历史[西北马家军阀史]西北马家军历史篇一 : 西北马家军历史今天又重看了一遍电影《解放大西北》和《兰州1949》及《解放战争72,兰州战役》。
又上网了解了西北回民起义和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等“西北马家军”的有关历史资料,加上断断续续看了师纶写的《西北马家军阀史》和陈贤庆的《民国军阀派系谈》之马家军阀,对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等西北马家的历史又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正如《西北马家军阀史》内容简介所说,对于马家军阀影响西北半个多世纪的史实及其是非功过,必须全面考察,客观分析,给以恰如其分的评价。
历史是延续不断的,前后之间,多为因果关系,马家既然当权施政,必然会留下其痕迹,对后来产生影响,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缺少了这一阶段,历史便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
只有全面地弄清了过去。
才可以更好的把握现在,有缺陷的。
只有全面地弄清了过去,才可以更好地把握现在,发展将来。
因此只有更多的去了解相关资料史实才能更好的了解马家军的历史及其功过。
西北马家军历史民国时期,在我国西北的甘、宁、青地区,存在着数股强大的回军武装力量,由于其首领皆为甘肃河州回族马姓,故称“马家军”。
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们参与了当时中国政坛的纷争,先后依附清政府、北洋军阀、冯玉祥、蒋介石等,统治了西北地区数十年,产生了一批显赫一时的马姓军阀。
由于马家军的起源及派别比较复杂,本文试将“西北诸马”的关系,尤其是“西北三马”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这三支主要的马家军作个介绍。
清同治二年即1863年,甘肃河州人阿訇马占鳌会合马悟真等回民首领,举行了反清的河州暴动,攻破河州,势力在甘肃迅速扩大。
河州白藏乡人马海晏也参加了这场暴动。
马海晏早年贫穷,靠在河州、兰州之间“驮脚”为生,尚武,广交游。
参加河州起义后,马海晏作战勇敢,不久即成为马占鳌的左右手。
1872年,左宗棠率湘军入甘肃镇压,在太子寺战役中,马占鳌先诱敌深入,后以“黑虎掏心”战术,一举打败了清军三十个营。
A Discussion of the Ma Bufang Family and the Qinghai Hui Nationality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 史春燕
作者机构: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银川750021
出版物刊名: 学理论
页码: 140-14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8期
主题词: 马步芳家族 民国时期 青海 回族教育
摘要:近代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入及影响,在中国掀起了“教育救国”的呼声,许多新式教育在中国建立了起来。
在这种大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回族在近代与国内其他民族一起走上了逐步觉醒的道路。
在民国时期,回族军阀马步芳家族成为青海真正的统治者。
为了立足于回族社会,也为了本民族社会地位的提高,在马步芳家族的推动下,青海回族教育得到蓬勃发展。
马步芳抗日的历史事件介绍从1937年起我国经历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但说起抗日,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著名战役,说到张自忠、李宗仁等著名将领。
似乎抗日这个话题是和荒淫残暴的青海军阀马步芳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马步芳抗日还是很积极的,他也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很多贡献的。
那么马步芳抗日都有哪些具体事例呢?在抗日战争时期,青海甘肃等地由于距离沿海比较远,所以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大后方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当时作为西北军头目人物的马步芳还担任了青海省的主席,他积极的配合了国民政府遏制和英国实力向西藏地区的渗透,此外他还派他的哥哥马步青修建了甘新公路的甘肃一段,这条线路成了抗日军火运送的主要线路。
而且他也认识到了日本侵略者对于中华名族来说是个空前的大灾难,于是他在军事上加强防御,同时积极宣传抗日,派出了两个师的骑兵队伍前往抗日前线,在八年时间这两个师转战十几个省份,为抗日做出了巨大牺牲。
不仅如此,西北军法马步芳还积极配合国民政府的要求,派人在他管辖的地方抓捕汉奸和特务。
他派军队在今天酒泉等地先后抓捕了很多日本特务和汉奸,缴获了枪支弹药、无线电台、军用卡车、军用地图等重要军用物资。
他还曾经到学校去鼓励学生联合起来抗日,可以说马步芳在抗日时期是非常积极的,也做出了很多贡献。
虽然马步芳在为人方面以及对待贫民时都很残暴无耻,但马步芳抗日可以说他是不含糊的,也做出了许多意义重大的事情。
说起近现代的军阀,人们不免想起了民国时期的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以及国名党时期各地的地方军阀。
他们为了自己的势力和私欲,攻伐频仍,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比如在国民党时期西北地区的军阀马步芳,他和他的马氏家族统治青海地区长达几十年之久,给当地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心理阴影。
下面我们主要说说马步芳杀藏族的故事。
马步芳为人残暴淫荡,杀害了许多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此外被他奸淫的女性也多达几千人,可谓是罪恶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