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冯林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ppt资料

冯林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ppt资料

冯林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ppt资料
冯林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ppt资料

教育基本理论

探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专业:教育学原理

姓名:冯林超

学号:2012201160007

摘要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分为高等教育起点的公平,高等教育过程的公平和高等教育结果的公平。现阶段要保证高等教育公平,其首要任务和现实的选择是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大力促进高等教育起点的公平。本文就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概念,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入手,剖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现状,并进而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为解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问题提供思考。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教育公平

Abstract: Education equity is the basis of social equity, and is the extension and reflect of social justic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 which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Higher education equ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 equity, it can be divided into higher education beginning equity, higher education process equ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results equity.At the present,to ensure higher education equity, its primary task and realistic choice is to promote the entrance opportunity of higher education equity, and vigorously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beginning equit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ntrance opportunity of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 the status , influencing factors , and then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 for resolving the problem of unfair opportunity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the entrance opportunity Education equity

探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高等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突出表现在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上,特别是受教育者在入学机会的公平上。要实现高等教育公平,首先就应该保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一.概念

教育公平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是公平概念的延伸,由于视角不同,学界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也不同。笔者比较认同周洪宇教授在他的《教育公平论》一书中对教育公平的认识。教育公平指的是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享有同等的教育对待,享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

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它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一般的,高等教育公平包括高等教育起点的公平,高等教育过程的公平和高等教育结果的公平。其中高等教育起点公平包括接受高等教育权利和机会平等,它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前提。高等教育过程公平主要是在教育对待公平和公共教育资源享有公平,它是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高等教育的结果公平则是在高等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上公平,它是高等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高等教育起点公平的表现,主要是指每个公民无论民族,性别,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在达到高校入学标准后享有同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在达到高校入学标准后因为性别,经济条件,宗教信仰,家庭背景等放弃高等教育的机会,那么就产生了不公平。

二.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现状分析

2.1 高等教育入学考试现状

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在我国,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它的宗旨就是将成绩好的学生选拔出来使之进入大学,但是因为招生数量有限,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

我国高考现在的状况中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素质教育主张关注学生的全方面素质,推动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则主要是检验学生的认识和学识水平,以促进发展。我国高考实行的仍是应试教育的理念,因为一个人的素质是很多面的,而衡量一个人的素质没有一种很科学的测量标准,因此我国虽然倡导素质教育很多年了,但是高等教育的入学考试还是以应试为主。虽然高考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但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我国在高考中实行加分制度,如针对一些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特长生等进行加分。这种加分制度实行多年来造成了很多问题,一度成为高考制度的顽疾,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政府还针对次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文件指示,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也成了我国每年的教育问题热点和难点。

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中另一个现状就是自主招生与统一考试的不同组织形式和考试形式。我国现阶段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的主要考核方式。在全国统一考试外还有一些重点院校实行自主招生考试,这些重点院校既招生统一考试的学生,还自行组织考试招收一些学生入学。这些院校的自主招生计划却也因为一些规定,如对考生生源地的要求等,人为因素比较大,透明度不高等引起竞争性不平等的问题。

2.2 高等教育入学的教育费用现状

在建国后,我国对高等教育一度实行的是免费的制度,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费用制度也在一直变化。尤其在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也在变革。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部分院校实行收费制度,在1994年开始统一实行普遍收费,到了1997年除了少数专业,如师范,农林等免费教育在我国已不存在。

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中央政府财政拨款,高校的收费可以说是弥补财政不足,保障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国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并没有考虑到居民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农村低收入家庭,学费有时甚至是同期农民人均收入的好几倍,这就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2.3.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域差异

首先,高校在地区分布不均衡。这是我国高校地理分布的一个最直观的情况。,

突出表现在发达地区高等院校较多,欠发达地区高等院校相对比较少。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话,高等教育集中在少数的发达的城市,而个别省市的高等院校特别少甚至没有高等院校。据统计,如图一,2010年,北京共有普通高校83所、其中,本科院校达到58所,而且北京高校中名牌院校和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比例很高。而在高考大省河南却只有一所211高校,高校分布严重的不均衡。高校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影响高校省际间的考生录取率,造成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

图表1 来源无忧信息网全国各省市高等院校分布

其次,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差异。录取分数线的差异是高校招生的地区差异最明显的表现。如图2,2011年高考部分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上海等地文科一本分数线和山东,河南等省份的分数线低三四十分,河南一本理科的分数比北京高了将近100分。在北京,上海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录取分数线相对反而要低一些,而人口大省河南,山东等地分数线多年来一直都居高不下。录取分数线的差异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考生占据优势,经济落后地区的考生由于录取分数高,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更加激烈的竞争。由于分数线的差异,相对而言,经济落后地区考生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可能性要小的多。

图表2 人民网高考频道 2011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录取分数线排行榜

第三,各地录取率存在着差异。以2008年为例(如图3),全国高考的

平均录取率为57%,但在北京、天津、浙江等地均已超过70%,而西部一些省份只有30%左右,如宁夏、新疆。

图 3 2008年高考各省份录取率 人民网高考频道 省份

/市

报名人数(单位:万) 招生人数(单位:万) 录取率(%) 北京

10.37 7.67 74% 浙江

36.44 26.4 73% 天津

8.85 6.4 72.3% 上海

13.4 9 67% 广东

61.4 39 63.5% 福建

31.2 17.5 56% 山东

约80 43.74 55% 河北

57.48 31.1 54% 湖南

54 27.45 51% 安徽

61 30 50% 河南

90.5 38.6 42% 甘肃

29 12.3 42% 新疆

17 6 35% 宁夏 5.8 1.9 33%

录取率上也表现着明显的差别,录取率低的地区的考生在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上相对的在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上要低于录取率高的地区,录取率的差距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第四,各省市高校录取指标分配差异。如图4,清华大学在2007年五省的招生情况,在甘肃的文史类招生为0。录取名额的差异严重影响了甘肃文科考生的入学机会。我国高考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方法是各省市分额录取,并不是按照各地区的人口比例和报考人数来分配,录取指标的配额差异是我国高等教育地区差异的重要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职责地方性院校, 其招生名额以所在省市较多,同样的现象在一些重点大学里也很常见。虽然这种招生的地方化倾向近些年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级管理的体制下,高校招生的地方倾向避免不了,而分省定额录取的方法,无疑加剧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

图4 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2.4.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所表现出的城乡差异曾经是影响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尖锐问题。每年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新生中来自城市、农村生源各自占录取总数的比例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正经历着由恶化至改善的过程。这一变化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的国家中, 农村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已经在逐渐脱离“弱势”地位了。但是中央电视台在2011年曾报道虽然我国农村生源比例在上升,农村学生上学数量近些年

在上升,但是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重却大幅度下降,可以说高等教育的入学城乡差距的表现更加隐性。

图5 [新闻1+1]重点大学农村生源为何减少?2011-8-23

2.4.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性别差异

长时间以来,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就存在着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在教育方面的影响更是深远。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观念冲击使女孩接受教育的比重大幅度低于男孩,在高等教育上,女孩上大学的机会更是远远低于男孩。解放后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因法律的保护而不断提高, 加上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接受高等教育,进入大学的女生人数更是急剧增长。如图6显示,高校中女性比例从建国后一直在上升,在2009年更是首次在在校生总数上超过男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的性别差异已经大幅度的改善。但是据资料统计,大部分女生进入了高职高专以下层次的院校,在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上,女生的比例还是远远低于女生。而且近年来虽然许多大学在招生比例上有规定男女比例平等,但是一些专业上存在着人为的对女性的歧视,而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由此可见, 高等教育实现实质性的性别平等尚需努力。

图6 图说中国高校男女比例

2.5.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民族差异

我国目前少数民族人口约为12333 万人, 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是9.44%。建国后,我国对少数民族扶持政策,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少数民族教育方面更是积极支持,努力扶持,少数民族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上更是建立起了一些少数民族院校,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即使一些少数民族成员能够进高等学校就读, 他们的不利状态仍然存在。一些少数民族由于地处偏远地带, 交通落后, 信息闭塞, 中等教育水平较低, 加之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少数民族的成员在获得高等教育机会方面是处于一种不利地位的。尽管我国制订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保护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 相对于他们占全国的人口比重,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入学率相对而言依然较低。

2.6.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距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距是指拥有更多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者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更占优势。研究得出结论,拥有较多组织资源、经济资源

和文化资源的社会上层子女进入部属重点高校的机会明显高于那些底层社会的子女们。社会底层的子女们更多的是进入那些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或高职院校。并且, 上层子女由于拥有较多的入学机会, 在选择专业时更多地是考虑该专业的个人预期收益, 从而选择那些预期收益高的热门专业, 而底层社会子女则在选择专业时更多的是考虑如何降低入学风险及就学成本以便获得入学机会, 因而他们更多地是选读那些相对冷门或是收费较低的专业。从而最终导致教育领域中的“马太效应”, 即“强者恒强, 弱者恒弱”, 高等教育机会不公的问题在此凸显。阶层差距目前是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一个极大因素。

三.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因素

3.1.地区差异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地区差异己成为社会差异的一个重要范畴,成为我国教育无法躲避的一个社会背景,它的存在导致我国不同地区间教育机会严重失衡。

首先,地区的经济实力影响教育投入。在我国高鞥教育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教育投入的多少跟地方的经济实力有很大的关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相比较发展低的地区教育经费充足,有利于教育的投入和发展。而且经济发展水平高了比较容易吸引人才的流入,教育的师资水平比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要高些。这些因素最终在生源上影响入学机会。

其次,由于发达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低收入层所占比例甚微,而家庭的经济实力强弱影响到对教育的投入能力,会影响子女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

再次,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密切联系的是地区的地理、自然环境及文化传统和教育价值取向;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发达地区一般具有比较有利的地理、自然环境,持有积极的文化传统和知识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而不发达地区的这些条件通常较为恶劣,文化传统和教育价值相对发达地区而言处于较低的层次,很多都处于识字,扫盲的层次上,这种地区性的观念层面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3.2.性别差异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伦理观念使广大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在教育上则长期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目前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许多地区还有一定的影响,在有些地区还相当顽固。仍旧很许多农村偏远地区的人们认为女孩上那么多学没用,在费用等支持上打折扣。很多女孩子分数能上三本院校,可是由于学费贵,加上家长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会选择让女孩去上专科院校。有的女孩本科毕业想考取研究生却得不到家里的支持,这些都是性别差异在影响着入学机会。

3.3.家庭背景差异影响高等教育机会公平

首先,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子女高等教育人学机会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阶层越高,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越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经济因素对高等教育人学机会的影响将愈益显著。在高校实行缴费上学的情况下,家庭经济状况无疑是影响个体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一个重要因素,缴费上学会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尽管他们也非常想接受高等教育,借此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但还是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入学。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经济实力雄厚的学生,进入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学习深造的机会比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要大得多,经济状况较差的考生在竞争开始时就处于与其他考生极不平等的位置。

其次,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影响子女高等教育人学机会的重要因素。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享受教育机会(尤其是高等教育机会)的可能性愈大。因此,文化阶层差异对高等教育人学机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我国,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子女的高等教育同样产生重要影响。家长的文化程度不仅影响子女是否能接受高等教育,而且影响子女对高等学校学校类型和层次的选择。

再次,家长的职业差异是影响子女高等教育人学机会的重要因素,父母所从事职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越高,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就越大。尤其在我国现阶段整个教育还处于欠发达时期,家长的职业对高等教育人学机会的影响尤其明显。

3.4.教育政策和体制因素

3.4.1.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政策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息息相关。现行的教育政策难以适应我国城乡和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市优先模式,教育政策和资金投入上优先考虑发达地区和城市,导致农村,不发达的教育投入少。而这种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教育投入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和农村生源之间在升学的竞争力,弱化农村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竞争力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配置的结构性失衡突出表现在:高等教育上重重点学校,轻视普通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区性差异。比较典型的就是我国对211,985高校的支持力度大大高于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大部分都分给了211和985高校,而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得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211和985高校地域分布的不均衡造成了高等教育的地区差异。

3.4.2 分级办学的教育政策

我国在1985年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分级办学的教育制度,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基础教育差距存在的最大原因就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分级办学的制度下,经济差距转到教育上,造成基础教育教育投入的差距从而引起数量和质量的差距。而在基础教育上的差距延续下去到高等教育上,在高等教育入学统一考试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情况下,农村和城市在基础教育投入的差距所造成的教育质量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和城市的生源升学的竞争力,弱化农村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的竞争力。而高考的加分制度实行更是加大了这一差距。加分制度的实行源自素质教育,而在资源和条件上的差距,农村学生很难去开展一些创造性的研究,教育质量的差别致使省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可想而不可求。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少数民族加分外,加分制度的更多的是城市学生受到福泽,这使得再次弱化农村学生的竞争力。

3.4.3.招生制度

现行的招生制度是分省定额录取的高校录取制度。以省为单位独立进行招生,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等由各省根据情况来定。在制定招生政策的时候,各地会根据当年本地区招生计划数量和考试的情况,按照一定比例来确定该地区的录取分数线,造成地域性倾向。这种名额分配不是根据各省市实际参考人数分配录取名额,而是采取高校所在地录取较多名额原则,这就造成高校多而且高等教育资源分与的地区,学生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多,入学率高的现象。

目前东中西部高校分布的严重失衡,省级行政区域高校分布也不均衡,在这种招生制度下必然造成东中西部和行政区域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

3.4.4.考试制度

我国是人口大国,高等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名牌大学的入学机会更是稀缺资源,所以采用选拔的方式使最好的高等教育资源和最优秀的学生的结合,以期这些资源发挥最好的社会效益。在我国高考制度本身人们并没有太多的非议,问题出在高考的配套政策。比如招生计划中的分省定额和地域限定等,它是造成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不公平的重要原因。目前高考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主要检测学生的记忆力,计算和分析能力,素质教育影响下实行高考加分制度。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各方面素质,但是素质划分有多重,一个人的素质表现有多重,现在世界上并没有一种科学合理的测试方式来综合检测素质。而加分制度也不合理。给一些特长生,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加分,各地制度设计不一样,标准不一样,加分制度缺乏有效地监督,甚至加分制度成为高招腐败的温床,导致家庭背景差异学生在入学机会上的不公平。

3.4.5.高等教育收费的上涨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费用从最开始公费到现在收费,这种情况造成家庭经济地位低的学生选择冷门专业和地方院校甚至有的学生失去进去高等院校的机会。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跟学费上涨有很大的关系。

如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杂费的变化。在2005年我国高校的人均学杂费更是达到了五千。高校的学杂费从1988年部分高校收取的的200元到2005年的5000元,学费涨了25倍,而同期居民人均收取增幅为4倍,扣除物价等因素,增幅为2.3倍,学费的增幅是居民收入增幅的十几倍。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大幅度上涨,没有考虑居民的承受力,特别是农民的承受力,造成普通大学一年的正常收费高于同期居民人居收入,有的甚至是农民的人均年收入的十几倍,农村孩子上学就会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更是会造成家庭背景差异和城乡差异。

3.4.6.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投入不足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也是制约我国教育大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教育投入不足,致使在教育资源分配时的追求效率优先,这就导致了极大的教育公平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区域性的差异,对中西部投入少,东部发达地区多,对211.985高校重点扶持,对普通的相对少了。,对普通教育支持力度大,职业教育相对少了。教育投入不足是障碍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要解决高等教育公平,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就得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才能更好的保障教育公平。

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对策

促进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和死i心安教育公平必须循序渐进。现阶段高等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和现实选择是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要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首先就要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实际,高等

教育基本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出发,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推进机会公平,进一步解决不公平的问题。

目前众多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最终都可以还原为政策和制度问题。一是许多不公平问题本身就是政策、制度缺失或不健全所造成的;二是所有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最终都必须通过政策的修订和制度创新进行调节。

4.1.完善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制度

4.1.1.加大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促进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合理化。

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也衍生了许多教育公平问题。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才能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改善教育环境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要合理化,比如,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专项和转移支付力度,投资改善薄弱高校的办学条件等。现今应加大我国整体教育经费和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普通高等院校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加大教育总量的经费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我国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大发展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好地人才,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建好小康社会。加大对普通高等院校的投入才能缩小同211,985等重点高校的差距,从整体上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高等教育的公平。

4.1.2.拓展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渠道,增加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

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中央和政府的投入,学杂费,社会捐助等,其中政府是最大的来源。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还是比较单一,因此要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就需要拓展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渠道,增加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欧美国家的学校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企业对学校进行捐助,我国的企业虽然也有捐助,但是在这方面的力度做得还很欠缺。政府可以对捐助学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促使企业加大对学校的捐助和投资。此外还可以通过效仿体育福利彩票发型教育类的福利彩票,用于筹集教育经费,促进教育发展。

4.1.3. 改革收费制度,完善高校的助学体系

我国高等教育的学杂费大幅度上涨,没有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给许多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很多家庭为了支持孩子上大学而陷入贫困的窘境,甚至致使社

会上出现“教育致贫”现象。政府应该控制和降低学费,另外收费时考虑居民承受力,使费用在居民的可承受程度内,使得他们不至于因为高等教育费用而致贫。在改革收费制度,控制盒降低费用的同时应在助学体系上形成完善的助学贷款发放机制,多弄些奖学金,为贫困生多提供勤工俭学机会,使得大学生家庭不因为费用而上不起大学,使得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4.2.完善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入学招生制度

4.2.1.改革入学招生制度,建立高效公平的入学竞争机制

我国高考实行的是分省定额的录取方法,这种录取方法也是导致招生的地方倾向,录取分数线差异,录取率差异和录取指标差异的重要原因,招致极大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因此,应该改革目前的这种入学招生制度,采取更为有效公平的方法。比如根据各地区人口基数及考生的人数,实际录取人数,高等院校的数量这四项指标确定各地区的录取比例,去除招生的地方化倾向等. 此外,加强高等教育招生的监督体制,防止高招的不规范行为,坚决抵制高考招生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建立高效公平的入学竞争机制。

4.2.2.改革高考加分制度

我国秉承素质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的入学招生中实行加分制度,这无可厚非。可是,因为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和条件之间的巨大差距,加分制度的受惠方更多的偏向城市学生,变相弱化农村学生在高等教育入学上的竞争力。而且一些音乐方面的特殊才艺和体育经济技能属于特长,不应该拿到高考这种知识性人才选拔中,应该到音乐院校和体育院校中。我们应该把学生文化素质以外的素质提高落实到平时的培养上。因为各地选拔标准的不一,加分制度更是一度是滋生高考腐败的温床。因此,应该有效的改革高考的加分制度,妥善的设立加分的政策,保障农村和城市学生在高等教育的入学同等的竞争力。

4.3.完善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制度

4.3.1.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教育投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在高等教育上公平问题很多是源自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发展,要有效稳妥的解决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就得加快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加大对农村等落后教育资源投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

基础教育发展,努力保障在基础教育上的公平,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尽力保证学生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同等竞争力.

4.3.2.稳妥的调整高校布局,公平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我国高校分布的地区差异,导致教育资源上的严重不均,造成了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诸多教育不公平问题。国家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调整高校的布局,集中整合国家教育资源,适当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增加普通高校和重点高校的数量,逐步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在高校分布上的差距,加大对中西部院校的教育投入,缩小与东部在教育投入上的差距,一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中西部办学条件,规模和质量,另一方面努力缩小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不公平现象,公平的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改变对重点院校的集中投入倾向,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都要重视,都要发展。另外应当适当的向薄弱高校倾斜,加大对薄弱高校的投入,改善他们的办学条件,推动高等教育院校的均衡发展。

4.4.完善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法律制度

4.4.1.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教育法律法规,促进高等教育法制化建设任何政策和制度的有效实施都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研究西方国家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但凡在教育的取得非凡成就的国家无不有着丰富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用法律来保障教育的发展。德国的职业教育,日本的基础教育,美国的社区学院等等,它们的发展无不是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下。我国建国60多年来,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现阶段更是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中。我国在教育法律法规上尽管曾做出很大的努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教育的发展还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持。政府出台的更多是用政策文件的形式来办教育,管理教育,教育法律法规十分不齐全,尤其是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入学上更是如此。要保障高等教育公平,就得完善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推进法制化建设。在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上更是应该得有法律保障,使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有法可依,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保障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公平。

4.4.2.加强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监督机制建设

完善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为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奠定法律基础和保障,同时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只有有效地法律监督才能发挥法律的应有效用。只有有效

地监督,法律的强制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内,教育公平问题都会存在,因此,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教育公平监管机构,专项负责教育公平的监管工作,从制度和组织上保障教育公平的落实。

4.5.经济政策

4.5.1.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

我国现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会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反映在高等教育上就是供求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高等教育有限的资源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我国仍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需要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避免两极分化,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促进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解决在高等教育公平上因为中西部生产力之间的差距,城乡生产力之间的差距造成的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以及因为贫富分化造成的家庭背景差距。

4.5.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促使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这也造成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上的地区性差异,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公平上也造成了地区差异,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努力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有助于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区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西部发开发的区域发展战略,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中西东部经济发展平衡来说有着决定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西部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也大幅度增长,区域经济差距有所降低,但是经济实力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加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交流,进一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保障教育均衡发展。

结论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和基本目标,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历史和经验表明,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到达的。既是是在发达国家,也没有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实现注定是一个动态过程。尽管我国仍旧存在许多教育不公平现象,比如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不公平,但是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到社会各界都一直在关注教育公平,一直在为教育公平作出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下,在努力办好人民的教育的政策指示下,在全国的努力下,我们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将会得到极大地改善,教育公平也会一步一步深化中走得更深更远,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赵叶珠,陈海燕.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多维度分析[J] 《现代大学教育》2011,(4)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2] 郝文武.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和基本意义[J];《北京师

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 王香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J] 《江苏高教》2005,(3)

广东工业大学高教所

[4] 黄静.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的多维度思考[J] 2008,(01) 《重庆

教育学院学报》厦门集美大学

[5] 周洪宇. 教育公平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6] 高丽. 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配置[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 卢乃桂,许庆豫.我国9O年代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

[8] 李文利.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人学机会和资源分配公平的促进[J].北京大

学教育评论,2006,(2)

[9] 丁小浩,梁彦.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化程度的变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0,(2)

[10] 吴宏超.我国目前的教育机会分配与教育公平[J].《教育与经济》.2003(3).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doc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近日公布研究结果后,“高等教育公平”成为热点话题。记者就此采访了课题主持人杨东平教授——— 五大差距影响高等教育公平高中机会不均等延伸至高等教育 记者:什么是教育公平?目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十五”计划中有关教育指导思想第一次提出教育公平这一概念。《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这一课题采用的数据主要为历年国家公布的统计资料,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10个省市高中抽样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部分高校问卷调查的结果。 研究发现,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中,按重要性程度依次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民族差距、性别差距。同时,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课题的主要结论有三:一是城乡差距正在改善,二是阶层差距正在凸现,三是大学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 虽然城市学生高考入学机会仍然大大高于农村学生,但这一恶化的趋势在减小,同时从总量的、宏观的不均衡,转为隐性的、更深的层面。它主要体现为城乡学生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分布。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相对薄弱的地方院校,主要分布于农林、军事、教育等收费较低的学科,他们中许多人处于贫困状态。 阶层差距正在凸现。随着在近年来的社会转型中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的阶层差距逐渐扩大,成为显著的问题。具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较多地分布在重点学校和优势学科。他们的录取分数低于低阶层家庭的学生。 大学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现实存在的各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教育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累积和延续。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不是建立在基础教育的相应发展之上,而是单向突进的。1998年至2002年,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从46.1%上升到83.5%,共上升了37.4个百分点,而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却仅仅增长了7.6个百分点。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最为狭窄的瓶颈。 有了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 记者:哪些措施有利于使高等教育机会更趋均衡? 杨:一是改变高中教育状况。目前高中主要设在城市,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较少,而且城市生均经费比农村高出很多。有些地方在尝试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打破城乡二元的传统格局。如浙江义乌统一城市农村教师工资标准,农村教师还有额外补贴。北京市正在修订《普通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和《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纲要》,将首次取消

浅析教育公平问题

浅析教育公平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程度对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兴衰存亡都至关重要。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 教育的不公平发展破坏了社会公平,也有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以致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的文明进步。因而,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公平的缺失有很多表现形式,从宏观地来看,我将这种缺失分为以下几种: 城乡公平缺失。在一些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反观,在城市中的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课程,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这种公平缺失严重挫伤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地区公平缺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这些高校的经费很大程度地依靠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作为回报,在招生政策上表现为向本地区倾斜,划分出很大部分的名额给当地,有些高校甚至大部分在当地招生。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很多高校较少的省市、自治区的学生的升学,为了考上大学,只有拼努力、毅力、体力、精力,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正常发展。此外,在长期倾斜性的经济政策支撑下,造成了我国较大的地区发展差异,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异很大,而我们看到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是按照收入来进行的,你要享受高等教育,你必须支付高额的费用(而且这个费用依然在上升),这种状况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 阶层公平缺失。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后,我国的一个现实是消灭了剥削阶级,阶级矛盾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但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是劳动人民内部出现了分化,很多阶层分化出来。阶层除了所从事工作性质的差异外,另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收入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收入差异逐渐演变为身份差异。收入越高的人,如私营企业主、民营

教育不公平的解决办法

一、增加政府教育投入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缩小地区间、学校间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长远来看,如果教育投入不增加,仅靠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以牺牲局部学校的教育质量来实现教育公平;或者以产业化的方式,政府负责薄弱学校、市场负责优质学校来发展教育,都难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 在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的前提下,政府增加对一些地区、一些学校的投入,往往会对另一些地区、另一些学校的投入产生"挤出效应"。举例来说,我国制订了"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中西部教育、农村教育的政策,计划对中西部教育、农村教育未来五年增加2000亿元投入,在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的前提下,这就意味着,将缩减对其他地区、阶段教育的投入。 二、改革资源配置模式 改革政府教育资源投入配置模式,是与增加教育投入相对应的。国家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应改变当前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做到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配置,避免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制造教育差距。 从受教育机会问题看来:政府应给受教育者同等质量的义务教育机会,这是毫无疑问的。目前,在义务教育并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下,推出的禁择校令,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则应在注重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体现个人平等的基础上,进行高考录取制度综合改革。 三、改变教育评价体系 推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系,要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以及政府、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职责。 多年来,教育被异化为"竞技舞台"和"竞争工具",接受教育"成功"的人,都是考场的高手,而人格的健全发展却被忽视。 实现教育公平,就在于让大家不用从小就挤上"五好通途"(好幼儿园、好小学、好初学、好高中、好大学)--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质量应是一样的,只有教学特色的差异,那么,就不会再让孩子为了上好一点的学校而起早奔波,也不会为了升一个好小学、好初中,就从小陷入题海战术。 教育公平下的学校评价、老师评价、学生评价,显然不能采用升学率指标与各类统考指标、竞赛指标,而是将目光转向教师创造性的教育过程、教师本身的从教素质,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校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 当然,教育评价体系的改变,还要依托社会对教育功能定位的改变,如果教育一直扮演着进行社会基本分工的功能,而且各分工有"高低贵贱",那么受教育者就将摆脱不了对学历、对学校的追逐,教育也无法摆脱一元成才模式中的"生存竞争工具"的角色,只有整个社会形成理性的人力资源理念,重视人本身的能力,才可能让大家把教育作为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会关注本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不在乎学历的高低。 四、打破"小公平意识" 小公平意识"包括两方面,一是狭隘的"地区意识"。几乎所有既得利益者都不愿改革,怕影响自己的利益。然而从长远看,教育作为千秋万代的事业,每个人的后代都会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是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二是狭隘的"分数公平"观。不少反对招生改革的人,都提出刚性的卷

浅议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措施

浅议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措施 [摘要]在任何社会,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教育公平是检验社会公平的重要尺度,高等教育公平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等协同努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措施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虽然有更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但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后,“教育产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增加的高等教育机会并不是所有人群都相同,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得到的高等教育机会少之又少,阶层差距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一、教育公平的界定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适龄儿童、青少年享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并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它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其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教育起点公平,即每位公民都能平等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第二,教育过程公平,即在教育资源和教育经费的投放、教学课程的设置、师生关系等方面,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第三,教育结果公平,指人的发展公平,即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取得符合其特征、才智的学业上的成功。为了深刻地理解教育公平的特定内涵,有必要探讨一下教育公平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一)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历史性 公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面或者反映革命方面观念化的神圣化的表现。公平的状态,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性质。因此,公平在任何时代都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发展变化的。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普遍存在的双轨制学校就是典型代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把现实的物质利益和迫切的政治要求上升为普遍理性化的“自由”、“平等”、“人权”,倡导“人人生而平等”,这种公等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人人获得了形式上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不过这种教育却受着金钱的限制。那些

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撩奠奄稿钛47 【摘要】文章结合调查数据,从家庭经济收入差异、家长的文化程度差异、家长职业的不同和城乡差 异四个层面,探讨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能否接受高等教育,而且还表现为所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类 型的不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特征,城乡 差异是造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社会分层城乡差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18(2005)03—0047—03 【作者简介】王香丽,广东工业大学高教所助理研究员,厦门大学高教所博士生。福建厦门361005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包括高等教育的起点、过程待遇及其最终目标的平等。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与一个国家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阶层分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行,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教育机会的影响作用如何呢?本文将结合对广东有代表性的一所部属重点大学、四所省属本科大学、三所公办高职院校和两所民办高职院校20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样本1785份)数据,探讨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起点——入学机会的影响。 一、经济阶层差异对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一直是教育社会学研究工作者关心的问题。许多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即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阶层越高,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越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经济因素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将愈益显著。 首先,从高校收费层面来看。我们对广州5所高校的收费情况的调查显示,本科公立高校每年的学费是4100~6000元之间,住宿费1500元,生活费4000元左右,这些费用连同回家的路费以及其他的一些零用钱,一个大学生四年总共要花费40000元左右。民办高校的收费则更高,每年的学费一般在10000元以上。目前,占我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村,人均纯收入仍十分低,并且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来自于这些家庭的子女即使能够考上大学,承担高等教育费用还是相当困难的。在已入学的大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者占相当的比重,例如,中南大学2004级8000多名新生中,特困生占10%,贫困生占15%~20%…。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象有多少贫困家庭的子女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最近,教育部张保庆副部长就学费问题发表声明,高校的学费标准不能再提高,以保证更多贫困家庭的子女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表明国家也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其次,从家庭经济状况、学生高考成绩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之间的关系来看。从幼儿园教育到完成高中阶段教育都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无疑  万 方数据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

第5卷 第6期教育学报Vol15,No16 2009年12月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 s Dec12009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指标体系研究 乔锦忠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摘 要: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确保社会公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布状况,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包括全国和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区域、城乡、阶层、民族和性别差异等指标。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9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298(2009)0620069205 背 景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入学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要素,确保入学机会公平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对于个人收入水平和文化修养有较大影响,是社会分层的基本工具之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域差异、高等学校自主招生、特长生加分、民族学生身份造假等问题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入学机会公平是指入学机会不因为学术能力和个人意愿以外的其他条件而存在差异。通俗地说,就是指入学机会与个人及其家庭背景无关。入学机会均等包括横向和纵向两层含义,横向的入学机会均等是指学术能力相同的学生享有相同的入学机会;纵向的入学机会均等是指学术能力不同的学生享有不同的入学机会。横向的入学机会公平体现了平等原则,纵向的入学机会公平体现了能力原则。现实生活中除学术能力和个人意愿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性别、种族、民族、年龄、家庭背景和出生地等诸多因素会对入学机会产生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就是指一个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接受何种质量的高等教育与其性别、种族、民族、年龄、家庭和出生地等背景无关,而只与学术能力和个人意愿有关。 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是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前提是了解其分布状况。为了描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基本状况,也为政府监测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状况提供理论支持,有必要对反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指标进行系统研究。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既涉及数量、也涉及质量;既有总量特征,也有按照地域、阶层、性别和民族等维度分类的结构特征。因此,不可能通过单一指标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状况进行全面描述,而应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指标体系。 总量指标———全国和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反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总量指标。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因此,除了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外,反映各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总量的地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分别探讨这两个指标。 讨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先应从毛入学率入手。毛入学率是与净入学率相对应的指标。净入学率是指学段在校法定学龄(由国家教育系统确定)人数与法定学龄总人口之比。毛入学率是指学段在校生数与法定学龄总人口之比。毛入学率与净入学率的区别在于分子中是否包括非学龄在校生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收稿日期:2009209202 作者简介:乔锦忠(1972—),男,汉族,山西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号04J ZD0023)。

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

从教育平等到教育公平 ——谈教育政策的历史进步性 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这是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就这一点而言相信大多数理论同仁还是可以认同的。但是它们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却是众说纷纭。澄清两者的关系,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内的教育公平问题是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因为教育公平问题不仅直接涉及教育领域内的公平与正义,教育政策的科学与民主,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国家的安全与繁荣。笔者认为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这两个概念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既教育政策作为具体表现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反映的教育平等观不同。教育政策从教育平等到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观的进步,也是教育政策自身的历史性进步。 一、教育平等 1、平等:平等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地位、权利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相同状态,主要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是人们对于一种事实关系的描述,具有客观性。平等是与不平等相对的,“平等观念是不平等发展的产物”,『1』是针对特权提出的。法国思想家卢梭指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私有制的产生。为了消除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状态,他在《社会契约论》中寻找一种在进入社会状态的时候不至于丧失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契约。这种政治上的平等理念体现在“人生而自由、平等”的口号上,在法国大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扬。但是,“卢梭幻想的是将立法与守法统一起来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是不能成为现实的,我们最好把它当成一种道德理想。”『2』可见,这里所说的平等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一种价值标准,一种政策法规的价值取向,卢梭也意识到,人类是不可能再回到自然平等的状态之中去的。『3』针对不平等的存在和特权的泛滥,人们自然渴望能够拥有一种自由平等的状态。但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不平等在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于是,“平等”一词多出现在口号中,尤其是政治口号和思想理论中。所以,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才发现我们所追求的“平等”还是停留在理论中而不能实现时,现实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转而追求可以在现实中实现的“公平”。王海明先生认为,平等是人们相互间与利益获得相关的相同性,而不平等则是人们相互间与利益获得有关的差别。平等与不平等,一方面起因于自然,是自然造成的,因而是不可选择的,不能进行道德评价,无所谓善恶、应该不应该的,如性别、肤色、人种、相貌、身体、天赋、能力等方面的平等于不平等。另一方面则起因于人的自觉活动,是人的自觉活动造成的,因而是可以选择、进行道德评价,有善恶、应该不应该之别的,如贫与富以及均贫富、贵与贱以及等贵贱、按贡献分配以及收入均等化等等。这就是社会平等与不平等。社会平等不仅是个利益问题,而且根本来说,是个应该不应该的权利问题:社会平等正如无数先哲所说,实乃权利平等。『4』作为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社会平等也就是公平、公正。这是因为,“当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没有在个人之间做出任何任意的区分时,当规范使各种对社会生活利益的冲突之间有一恰当的平衡时,这些制度就是正义的。”『5』罗尔斯还补充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正义观比另一种正义观更可取是因为它的更广泛的结果更可取。”『6』 2、教育平等:《教育大辞典》对教育平等的界定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地位和民族、种族、信仰及性别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夸美纽斯和人文主义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 p Li Yanfang1.2 (1.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2.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45001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 fairness has become increasing severe. The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fairness, conclud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fairness in China,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positive countermeasures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fairness; positive countermeasures 1 教育公平的含义 作为人类的一种教育理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全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积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尤其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产生了一些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公平的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作为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应该认清形势,客观的看待问题,正确分析原因,采取积极的对策,最大限度的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2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高等教育公平的范围似乎比从前扩大了;但过去的一些隐性问题却在高等教育领域日益突显。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公平现状并不乐观。首先,从教育起点的公平来看,不同区域,社会不同阶层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不均等;从教育过程的公平来看,地域间、各等级高校之间以及受教育个体间由于经济差异影响,受教育条件相差悬殊;从教育结果看,教育投资回报低,教育结果的公平受到质疑。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着教育公平问题,但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则不尽相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冯林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ppt资料

教育基本理论 探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专业:教育学原理 姓名:冯林超 学号:2012201160007

摘要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分为高等教育起点的公平,高等教育过程的公平和高等教育结果的公平。现阶段要保证高等教育公平,其首要任务和现实的选择是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大力促进高等教育起点的公平。本文就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概念,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几个方面入手,剖析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现状,并进而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为解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问题提供思考。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教育公平 Abstract: Education equity is the basis of social equity, and is the extension and reflect of social justic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 which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Higher education equ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 equity, it can be divided into higher education beginning equity, higher education process equ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results equity.At the present,to ensure higher education equity, its primary task and realistic choice is to promote the entrance opportunity of higher education equity, and vigorously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beginning equit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ntrance opportunity of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 the status , influencing factors , and then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 for resolving the problem of unfair opportunity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the entrance opportunity Education equity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 摘要: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平等的最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 和导致教育不公的原因,以及解决我国教育不公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公平;现状;原因;建议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要使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是基础。要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不仅必不可少,更为重要,更是基础。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公平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成 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因为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外,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受教育状况、生存状态,进一步增进社会公平。因此,教育公平就成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重要途径。 一、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 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1.地域性特征明显,地区差距巨大。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社会文化相差很大,经济 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据有关人员的研究,各地的经济差距已经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 出现的最大差距,而且近年来,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2.城乡差别:农村教育落后问题仍然突出。农村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70%。国家特别重视九年义务教育,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但农村教育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城镇和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 率和在校生比例存在巨大差距。1995年,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占全国适龄儿童总数的80%以上,而在校生占全体总数的比例,仅为60%左右。 3.阶层差别: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随着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我国城市居民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逐年增加。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教育,但高中和大学收费制度改革后,学费大幅度增加,使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权利无法享受。农村学生中途辍学的首要因素还是缺钱。 二、导致教育不公的原因 我国当前出现的种种教育不公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不发达引起的教育供给不足,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和政策,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巨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和贫富分 化等。教育有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按照经济学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需要和供给 可以自动调整,实现动态均衡。我国教育是由政府主导和控制,供给数量和质量具有很强的刚性,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还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目前,受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 力的限制,与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来比,教育的供给不足,这是形成我国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目录: 摘要---------------------------------------------------3关键词-----------------------------3绪论---------------------------------------------------3第一章-------------------------------------------------4 一.教育公平的意义-----------------------------------4 二.高等教育中公平与效率的内涵--------------------4第二章-------------------------------------------------5 一.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教育制度因素分析----------5 1.基础教育的不公平直接延续到高等教育阶段-------- 5 2.高等学校的布局与高考录取指标分配存在不均衡--6 3.高校的经费投入和收费问题-------------------------------7 第三章-----------------------------------------------9 一. 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途径分析---------------9结束语------------------------------------------------10参考文件---------------------------------------------10

摘要: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的教育制度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划分、高校录取指标分配以及高校的经费投入和收费等。改革现行的基础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招生制度以及改善高校布局等,则可作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公平,教育制度 绪论: 建国以来,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在法律上保证公民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并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采取了种种举措。具体体现为,向工农大众开放教育,恢复了统一高考制度,重新确立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入学准则等等,以此来体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今天,我们国家正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更多的公民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提出的高等教育公平原则:能否被高等院校录取应根据那些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成绩、能力、努力程度、锲而不舍和献身的精神……。高等教育应根据个人成绩对一切人平等开放,使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幢。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

论中国教育公平性

大学生论文:中国教育的公平性 摘要: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目标追求,高等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延展和体现,正步入社会生活的中心,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高等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 育公平问题不但没有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而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还有不 断凸现的趋势,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鉴于此,研究如何实现高等 教育公平的对策和措施,是当前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对于推动我国高等 教育健康发展、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地分析,论文共分六章。第 一章主要论述了选题背景、意义、课题的研究状况,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 要思路。第二章主要对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 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效率、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从 高等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与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阐 述与分析。第四章是现象描述。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高等教育机会、高等教 育结果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第五章是原因 分析。从基础教育阶段、高考招生录取制度、教育资源配置、家庭经济与阶层 差距,收费制度五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因素。第六章是促进我国 高等教育公平对策。从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我国高等教 育入学机会均等程度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 平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公平,资源配置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人们有更多的机会 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平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 是近些年来,高等教育从“社会的边缘"逐步转向“社会的中心’’,知识与文 化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本形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实 际发挥着分配职业阶梯上的等级和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作用。能否接受高等教育 以及接受何种质量的高等教育,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甚至起着决定性的 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公平如何推进与实践,更成为人们热衷探讨的 话题。 高等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一部分,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重 要作用。公平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特点,不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重要取向,也是评价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准, 因此,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高等教育公平,发挥其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rtin Trow)总结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 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和普及阶段。他从 11个维度分析了三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其中第一个维度就是高等教育规模或 入学率。现在人们划分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都是以<15%、15%---50%、>50%这个数量指标进行划分。高等教育毛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18-22岁)的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_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

?财政与税务?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 ———基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 刘宛晨,周 伟 (湖南大学会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79)Ξ 摘 要: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不公平是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表现。从资源配置层面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是由于国家建设的高校在区域间分配的不均、高等教育资金在校际间的分配不公平引起的。要解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等,可采取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 多渠道筹集融通资金、建立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等财政手段来优化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关键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财政政策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6-0076-04 一、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公平在教 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高等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平等,即任何人不论民族、性别、年龄、宗教,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2)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3)高等教育公平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4)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是有层次的,它包括受教育者入学机会的公平、受教育者在学业过程中的公平和受教 育者学业成功并被社会认可的结果公平[1] 。在我国,教育权利平等在法律的层面上已经解决。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突出的表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上,特别是受教育者在入学机会的公平上。要实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首先就在于保证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 二、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状和原因(一)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状1.地区间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 远的历史影响,将社会从无序状态拉回到有序的发 展轨道,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又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 面。200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中国的高等教育成就举世瞩目。但另一方面,社会对高等教育入学的机会公平相当关注。虽然高考制度具备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形式上的公平,但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录取分数线,因而使得相同考分(在全国统考中)的考生有着不同的“命运”。下表反映了部分省区高考分数线30年间的变化情况。 表1 九省区不同年代高考分数线的变化 省区 年份1978 1988 1999 2007 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 北京330350477472447421486478上海350340394374474441424394江苏350340493515497501559559浙江280310496510506494523523湖南305305487517524495526487湖北300280487527523535500517安徽300320492509499487515505贵州200220450440448404496487甘肃 275 255 420 430 463 453 503 516 资料来源:郑若玲:《教育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载《高等教育研究》,2001(11),分数线皆为本科第二批次线, 2007年的录取分数线来源于各省高招办。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上海作为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初,高考录取分数线是远高于其他各省区的,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上海 Ξ收稿日期: 2007-09-15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X J K06AJ G004) 作者简介: 刘宛晨(1970— ),男,湖南郴州人,博士,湖南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权公平理论。第28卷 第150期2007年11月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THE THEOR 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l.28 No.150 Nov 1 2007

关于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社会公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也日益严重,那么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否也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莱州的教育方面做了调查。 一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及表现: 目前,教育领域的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形势日趋恶化。主要表现为教育价值有所失衡,教育行为有所失范,教育人文质量有所下降,教育公共投资不足,国民占有教育资源严重不平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已成为普遍性问题,实在令人忧虑。教育不公平后果严重,会影响到人的就业不公平,甚至一个人一辈子的不公平;会引起整个社会的不公,甚至会引发社会危机。在欧美一些国家,教育不公平被认为是国家危机。确保教育公平是关系国家战略的大问题,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这一治国理念的需要。 二产生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 1.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目前我国教育不公的现状与我国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有直接关系。 2.“精英教育”导致教育不公平。“精英教育”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所谓重点学校投入多,使之形成设施好、师资强、升学率高、吸引力大、优质生源足的良性循环;而地方院校则投入少,使之形成设施差、师资弱、升学率低、缺乏吸引力小、生源短缺的恶性循环。 3.教育产业化思想导致教育不公平。 三、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 1.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实现教育横向和纵向的均衡发展,是教育机会公平实现的物质保障。 2.重视校园弱势群体,完善校园救助机制。 3、逐步实行全民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义务教育的好坏和普遍程度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把基础教育或者说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估计需要300亿到400亿的资金,现在农民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这已经是个共识了,连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近日公布研究结果后,高等教育公平”成为热点话题。 记者就此采访了课题主持人杨东平教授------------ 五大差距影响高等教育公平高中机会不均等延伸至高等教育 记者:什么是教育公平?目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十五”计划中有关教育指导思想第一次提出教育公平这一概念。《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这一课题采用的数据主要为历年国家公布的统计资料,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10个省市高中抽样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部分高校问卷调查的结果。 研究发现,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中,按重要性程度依次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民族差距、性别差距。同时,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课题的主要结论有三:一是城乡差距正在改善,二是阶层差距正在凸现,三是大学教 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 虽然城市学生高考入学机会仍然大大高于农村学生,但这一恶化的趋势在减小,同时从总量的、宏观的不均衡,转为隐性的、更深的层面。它主要体现为城乡学生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分布。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相对薄弱的地方院校,主要分布于农林、军事、教育等收费较低的学科,他们中许多人处于贫困状态。 阶层差距正在凸现。随着在近年来的社会转型中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的阶层差距逐渐扩大,成为显著的问题。具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较多地分布在重点学校和优势学科。 他们的录取分数低于低阶层家庭的学生。 大学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现实存在的各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教育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累积和延续。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不是建立在基础教育的相应发展之上,而是单向突进的。1998年至2002年,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从46.1 % 上升到83. 5%,共上升了37. 4个百分点,而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却仅仅增长了7. 6个百分点。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 最为狭窄的瓶颈。 有了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 记者:哪些措施有利于使高等教育机会更趋均衡? 杨:一是改变高中教育状况。目前高中主要设在城市,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较少,而且城市生均经费比农村高出很多。有些地方在尝试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打破城乡 二元的传统格局。如浙江义乌统一城市农村教师工资标准,农村教师还有额外补贴。北京市 正在修订《普通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和《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纲要》,将首次取消

教育公平文献综述

有关教育公平的文献综述 姓名:靳运红专业:农村教育硕士(思政)学号:2010111501 摘要:公平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公平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公平是我国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 关键字:教育公平;对策;原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主要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教育公平的基本内容就是实现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关于教育公平我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不公平问题在我国当前社会中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全面理解教育公平有重大的意义。 一、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研究 (一)伦理学视角。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层次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层次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从伦理学来看,教育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而且影响世代人的平等发展。 (二)经济学视角。我国近十年关于教育公平的讨论是从经济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命题切人的。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教育公平是与教育效率相关的概念。从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来看,教育公平本质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动态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是平等与效率。 (三)法学视角。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受教育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从平等到不平等,又趋于平等的演变过程,由一种少数人的特权转化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目前,受教育已经从自然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从不平等的特权发展为普遍的乎权从义务性规范发展成为以权利为本位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法律规范从个人权利发展成为民族的、国家的乃至全人类的共同权利。 (四)社会学视角。基于这一视角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分层的观点,探讨社会分层(包括经济分层与文化分层)与教育获得之间的关系,认为阶层差距也成为除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性别差距之外影响教育公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想改变教育不公平现状,除了进行教育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要进行彻底的社会改革,从根源上来改变产生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本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