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完整
- 格式:pptx
- 大小:12.52 MB
- 文档页数:136
读懂⼼电图必知:⼼电图正常值读懂⼼电图必知:⼼电图正常值上图为⼀正常窦性⼼率的⼼电图,它具有以下特点:(1)频率在成⼈为60~100次/min,基本整齐;(2)⼼电图上P波规律出现,P波在Ⅰ、Ⅱ、Ⅲ、aVF、V5导联上直⽴;在aVR导联上倒置。
(3)P-R间期0.12~0.20s。
(4)同⼀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s。
读懂⼼电图纸⼼电图记录纸上有粗细两种竖线和横线。
竖线的间隔代表时间,横线的间隔代表电压。
细线的间距为1毫⽶,粗线的间距为5毫⽶。
纵横线交错组成许多⼤⼩⽅格。
通常记录纸的⾛纸速度为每秒钟25毫⽶,故每⼩格(横向)代表0.04秒,每⼀⼤格(粗线内5⼩格)代表0.20秒。
⼀般采⽤的定标电压是1毫伏=10毫⽶(10⼩格),每⼀纵⼩格代表0.1毫伏;每⼀纵向⼤格代表0.5毫伏。
特殊情况,可加快⾛纸速度⾄50~100毫⽶·秒,此时每⼩格代表0.02~0.01秒。
可调整定准电压,使之增⾼或减低。
如⼼电图波幅过⼤,则⽤0.5毫伏减半电压,计算时乘以2.反之,若波幅过⼩,则⽤2毫伏电压,计算时除以2。
正常⼼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
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aVR导联倒置。
在Ⅲ、aVL、V1-3导联可直⽴、倒置或双向。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房肥⼤。
P波在aVR导联直⽴,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型P波,表⽰激动⾃房室交界区向⼼房逆⾏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律,这是⼀种异位⼼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
⼀般成⼈P-R间期为0.12~0.20秒。
P-R间期随⼼率与年龄⽽变化,年龄越⼤或⼼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心电图:心率(60-100正常),PR间期(>0.12S),QRS(>0.08S <0.12S)。
QT/QTC 这个一般60次心率不超过0.44S,P/QRS/T电轴度,+-30度都是正常范围,RV5/SV1幅度,RV5不高于2.50mv,RV5+SV1不高于3.5/4.0mv(男的4.0,女的3.5);RV1+SV5不高于1.05mv.一份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样式如下:(一)人名、病历号、心率、PR间期、QRS时限等照填。
(二)1、P波: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时限、振幅正常。
2、QRS波群:时限、振幅在正常范围内。
PR间期正常。
3、ST段:未见偏移。
4、T波:时限、振幅在正常,未见病理性偏移。
(三)诊断:1、窦性心律 2、正常心电图三、如何做心电图只要智商正常,又不色盲,背一下红黄蓝咖黑紫,看别人做一次基本就学会了。
但是要做得好还是有一些讲究的,例如要清楚第四肋间的定位。
我感觉以下病人非常难做:瘦得皮包骨的老人(心脏病人挺多这样的),吸头根本无法吸稳;心、肺病致不能平卧的;心尖抬举样搏动的,一吸就被跳出来。
四、如何看心电图(一)看数值机器会自动打出一些数据,1、心率:正常为60-100。
<60bpm的报“窦性心动过缓”,>100的报“窦性心动过速”。
2、P波:正常时间<120ms。
>120ms且呈双峰,报“二尖瓣型P波”(有时可见,不多)3、PR间歇:正常时间120-200ms。
>200ms的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20ms的报“短PR间期”。
4、QRS间期应<120ms,大于此值有诊断意义(后面讲);振幅(正、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肢导<0.5mv和(或)胸导<0.8mv报“左室低电压”(较少见),嫩娃可不记。
5、Rv5>2.5mv和(或)Rv5+Sv1>4.0mv(男)//>3.5mv(女)的,报“左室高电压”,非常非常常见!系左室肥厚表现,追问病史,多有高血压,目测心电图,QRS波群明显增高。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通常情况下,电压为每毫米0.1mV。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顶点;向下的波从基线的下缘到底端测量基线为T-P段
P波 时限:<0.12秒 振幅:<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4-V6导联 直立 avR导联 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P-R间期 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QRS波 时限: 0.06 ~ 0.10秒,<0.12秒 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 I、II、V4 ~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V4~V6导联 不应有Q波(可有q波) V1至V6 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小于 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时限: 0.06 ~ 0.10秒,<0.12秒 电压: 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 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 Rv5<2.5mv,RavL<1.2mV,RavF<2.0mV RI<1.5mV,Rv5+Sv1<3.5(女) Rv5+Sv1< 4.0mV(男) Rv1<1.0mV,Rv1+Sv5<1.2mV RavR<0.5mV Q波 < ¼ R波(同导联)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点 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 概念: 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时限:≤0.04s(在V1、V2) ≤0.05s(在V5、V6)
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ST段 ST段一般位于等电线上,无明显偏移 偏移正常范围: 所有导联ST段下移≤0.05mV 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抬高≤0.1mV 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 V3导联ST段抬高≤0.5mV T波 形态:两支不对称,上升支平缓,下降支陡 方向:I、II、V3-V6导联直立,avR倒置 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 振幅:QRS波群直立的导联,T波电压应超过 同一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 QT间期 正常范围:约0.32-0.44秒 校正Q-T间期(QTc)= QT /RR1/2 临床意义: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时间总和 U波 心室除极后电位,心室后继电位,机理不清 异常U波为心室复极异常 正常人可无U波 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显 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 U波必须直立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心率较快:在10岁以后,成人心率 P波时限较短(儿童<0.09s) QRS呈右室优势 T波变异较大 正常窦性心律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