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23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7卷第11期2012年11月V ol.67,No.11Nov.,2012收稿日期:2012-08-06;修订日期:2012-09-1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2012CB955304)[Foundation:National Key Foundation Projects,No.2012CB955304]作者简介:孟秀敬(1986-),女,硕士,自然地理专业水文资源研究方向。
E-mail:xiujing_meng@通讯作者:张士锋(1965-),男,湖北省江陵县人,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1622M),主要从事水文学与水资源研究。
E-mail:zhangsf@1482-1492页河西走廊57年来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孟秀敬1,2,张士锋1,张永勇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回归等趋势分析方法以及Mann-Kendall 、Pettitt 和累积距平三种突变检验方法对河西走廊地区1955-2011年的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进行研究,从而揭示该地区气候变化的事实及趋势。
研究显示河西走廊地区的气温在过去57年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率是IPCC 第四次报告中近50年变暖率的两倍,达0.27o C/10a ,并且在1986年发生增温突变;四季气温中,冬季气温升高对年气温上升贡献最大。
河西走廊年降水量在研究时段内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增率为3.95mm/10a ,但各个流域增加趋势并不显著;雨季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其年际变化与年降水量一致,雨季降水增量对年降水量增加贡献率大;河西走廊年降水量未发生突变,雨季降水量在1968年发生增加突变。
河西走廊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加,总体向暖湿化发展,这种变化对该地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近年来,气候变化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和强度的增强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极端事件的检测、评价方法以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对于了解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极端事件。
极端事件指的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尺度下,气象要素出现的极端的现象。
常见的极端事件包括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
温度极端事件通常被定义为空气温度超过某个阈值的事件,例如,气温超过30摄氏度或低于零摄氏度。
降水极端事件则是指降水量超过某个阈值的事件,例如,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事件。
为了检测和评价极端事件,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百分位数。
通过计算特定气象要素值的百分位数,可以确定是否出现了极端事件。
例如,当一天的气温超过了90%的历史纪录值,就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温度极端事件。
另外,一些评价指标,如极端事件频率和强度指数,也可以用来衡量极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程度。
在研究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时,科学家们使用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型。
他们发现,中国的极端温度事件呈现出明显的增多趋势。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夏季高温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同时,冬季的极端低温事件也有所增多。
这些极端温度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农业和生态系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降水方面,中国的极端降水事件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一些地区的暴雨事件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导致水灾和洪涝的发生。
而一些地区的降水量则呈现下降趋势,导致旱灾和水资源的短缺。
这些极端降水事件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模型的预测显示,未来极端事件的发生和强度可能进一步上升。
因此,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首先,加强气象观测系统,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时空分辨率。
西藏地区近40年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时空格局分析杨文才;多吉顿珠;范春捆;周启龙【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将对农田、林地、草原等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需要准确把握区域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与规律。
为了全面了解西藏地区温度和降水指标的时空格局,深入分析了1971—2010年间的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年值及季节值的变化趋势和时空格局。
结果表明,(1)年平均温度普遍升高,有39.72%的地区累计升高1.6~2.4℃,10.72%的地区累计升高2.4~3.2℃,局部地区累计升高4℃以上,在空间分布上,仅错那县、墨脱县和察隅县三县的南部地区年平均温度下降,其余地区年平均温度升高。
从降水量变化来看,有42.09%的区域变化在±1 mm∙a-1之间,与40年前相比,有12.41%的地区年降水减少40 mm以上,45.49%的地区呈增加趋势。
从空间分布来看,降水量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阿里东北到那曲西北一带、日喀则西部到阿里狮泉河一带、日喀则南部以及林芝东南部。
(2)从季节平均温度、降水量的变化来看,4个季节温度均以升高为主,增幅高低顺序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四季降水量差异较大,春季和夏季以增多为主,秋季和冬季以减少为主,其中,冬季减少最多,面积占比达96.78%。
(3)近40年来,温度变化存在显著的突变点,突变时间存在空间分异性。
(4)温度的明显升高和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将导致局部地区气候干湿变化。
藏西地区易发生全年干旱,藏南和藏东南地区易发生季节干旱,这将给农业生产、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和草原畜牧业带来不利影响。
研究认为相关部门和农牧民都应该重视并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和方案,以应对不确定性的气候变化。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climate change will aff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grassland to varying degrees. To formulat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limate changeresponse strategy, we need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ibet,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value an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trend and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of 1971—2010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creased in general, 39.72% of the total area increased 1.6~2.4℃, 10.72% of the total area increased2.4~3.2℃, some areas increased by 4℃ above.The spatial distribution:only 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he three counties (Cuona, Medog and Zayu counties) decreased, while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other areas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change: 42.09% of the area changes in ±1 mm∙a-1, 12.41% of the area (compared with 40 years ago),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by 40mm above, 45.49% area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precipitation reduction area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ast of Ali to the northwest of Naqu, Shigatse west to Ali Shiquanhe area, south of Shigatse and southeast of Nyingchi. (2) The seasonal mea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f the four season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in all four seasons, the order of increase wasautumn>spring>winter>summer;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four seasons is greatly different, and the increase is mainly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and the decrease is mainly in the autumn and winter, among the four seasons the precipitation of winter decreased the most reached an area of 96.78%.(3) During the recent 40 years, the temperature change has obvious mutation point, and the mutation time ha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4) Due to the obvious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difference of precipitation, it will lead to the change of dry and wet climate in some areas. The drought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ibet is easy to occur throughout the year. Seasonal drought is easy to occur in southern Tibet and southeastern Tibet, which will adversely affec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natural grassland forage growth and grassland animal husbandry.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farmers and herdsme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response strategies and program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deal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climate change.【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6(025)009【总页数】7页(P1476-1482)【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度;降水量;时空格局;西藏【作者】杨文才;多吉顿珠;范春捆;周启龙【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9;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9;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32;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6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1909—2011年)来中国陆地区域平均增温0.9~1.5 ℃,高于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平均增温0.5~0.8 ℃的结论。
西侖农业学报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1年34卷8期Vol.34No.81788文章编号:1001-4829(2021)8-1788-08DOI:10.16213/ki.scjas.2021.8.029 1961—2015年中国热区降水和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胡盈盈肖杨",戴声佩12,罗红霞1,2,李玉萍1,2,李茂芬1,2(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省热带作物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2.农业农村部农业遥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4.南京大学南海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93)摘要:【目的】为深入认识中国热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特征,探讨中国热区农业气候资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方法】按照气候区划方法选取中国热区,利用1961—2015年76个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结合线性倾向率、距平与累积距平、Mann-Kendall检测、最小二乘法、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年际、年代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55年来,中国热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3.85min/10a,20世纪60年代为枯水期,20世纪90年代为丰水期,2002—2003年间降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②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降水量增加明显的地区为海南岛,降水量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
③热区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都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分别为0.09,0.07,0.13IC/10a,1996—1997年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1990—1999年气温呈增温趋势;④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年均最低温高值区分布在雷州半岛,气温增加明显的地区为福建,气温减少明显的地区为云南西南部。
⑤热区水热资源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广西、广东和海南岛,热区西部云南地区气候较为适宜。
淄博市近40年降水及气温时空特征分析卢兆民;姜冬梅;赵敏芬;李丽平【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21【摘要】利用淄博市1966~2005年的历年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应用趋势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和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淄博市五区三县的降水及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的降水和气温随着年代际发生变化,降水量以平均每年1.5 mm的速度缓慢增加,且存在32年、25~29年、10~23年和准5年的多尺度振荡周期,明显的突变点在1977和1995年,1977年之前和1995年之后降水偏多,1977~1995年降水偏少;年平均气温以0.48℃/10a的速度上升,且存在21~32年、17~21年、9~13年和2~3年的多尺度振荡周期,明显的突变点在1991年,之前,气温偏冷,之后气温偏暖.淄博市的降水和气温在地域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降水自南向北呈递减趋势,气温则呈南、北低,中部高,可分为南部型、中部型、北部型3个型.【总页数】4页(P11216-11219)【作者】卢兆民;姜冬梅;赵敏芬;李丽平【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气象局,山东淄博,255048;山东省淄博市气象局,山东淄博,255048;山东省淄博市气象局,山东淄博,25504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乌兰察布市近40年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J], 付志强;张彩云;杨立冰2.淄博市近40年降水及气温时空特征分析(英文) [J],3.淄博市近30年降水及气温分区县特征分析 [J], 姜冬梅;卢兆民4.近40年我国西北荒漠化区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异特征--以塔里木河流域为例[J], 李香云;王立新;章予舒5.近40年来加格达奇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J], 牛凤权;许磊;黄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极端气候事件的检测、评价和研究对于理解气候变化趋势、制定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极端事件检测和评价的方法与指标,并重点研究了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
1. 引言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对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极端事件的监测、评价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极端事件检测和评价方法极端事件的检测和评价方法是研究极端事件时空变化的基础。
常用的方法包括百分位法、指数法和高斯拟合法等。
百分位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选取某个百分位数,统计超过该百分位数的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
指数法则通过构建指数函数,描述极端事件发生的趋势。
高斯拟合法则是通过对极端事件的概率分布进行高斯拟合,得到极端事件的概率密度函数。
3. 极端温度事件的时空变化研究近年来,中国的极端温度事件频繁发生,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40年的气温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同时,极端低温事件的频率也有所增加,但增长速度较温和。
此外,极端温度事件的空间差异也很明显,西北地区的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较高,而东北地区的极端低温事件较多。
4. 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研究极端降水事件是指降水量超过历史同期极端值的降水事件。
本文研究发现,近40年来,中国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大幅增加。
在空间分布上,西南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最为显著,而东北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较少。
5. 影响因素分析除气候变暖外,人类活动也对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产生影响。
本文还分析了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和大气污染等,发现它们与极端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降水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
黄东蛟北京市第171中学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P27—29,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合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2005年6月第二版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特征和主要气候类型(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阅读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中国降水分布的差异;
2 运用地图说出影响降水变化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1 初步学会阅读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中国降水分布的空间差异;
2 运用降水柱状图,说出中国降水分布的季节差异。
难点: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谈话法为主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地理书、地理图册
五教学设计思路
六教学过程。
第二节气候第 2 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3. 知道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4. 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教学难点1. 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 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这节课,再来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明确学习任务并回顾旧知。
两大任务(规律探究):1.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2. 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降水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 毫米和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方?1.16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2.并对照《中国1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 )观察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 C,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一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北疆生态功能区降水气温时空变化及其与NDVI相关性分析王计平;郭仲军;程复;张启斌;马欢;于一雷【摘要】降水和气温是两个最重要的气候因子,也是影响植被分布和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以多年平均降水、气温、NDVI、积雪深度等数据为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区划,分析了北疆不同气候要素变化及其与NDVI的变化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疆大部分地区趋向于湿润化,特别是准噶尔盆地中心区,降雨变化趋势线的斜率介于1.15~1.42之间;局部高海拔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呈明显减低趋势,降雨变化趋势线斜率最低到-0.209;北疆整体有暖化趋势,且气温增加幅度从高山到低地表现出明显梯度,其变化趋势线斜率从高山处的2.04降低为盆地处的-0.044.北疆NDVI与年平均降水、温度变化密切相关,表现出明显的功能区划差异,应重视加强生态功能区划水平上的植被建设与调控.%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are two most important climatic factors.They are also two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of the vegetation.Based on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temperature,NDVI and snow depth data of many years,the changes in different climate factor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NDVI were analyzed.The result shows that:most of the regions in north Xinjiang tend to be wetting,especially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Junggar Basin,where the slope of the precipitation change is between 1.15 and 1.42;the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in the high altitude mountain area that only makes up 2% of the whole region decreases obviously,the sharpest decreasing slope of the precipitation change is-0.203;the overall temperature of north Xinjiang shows a warming trend,of which the slope of temperature increase shows a significantly gradient pattern from highmountains(2.04)to lowland(-0.044);NDVI is closely related to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variations.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vegetation on the scale of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期刊名称】《林业资源管理》【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8页(P110-117)【关键词】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生态功能区;空间变化;气候要素;相关分析【作者】王计平;郭仲军;程复;张启斌;马欢;于一雷【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盐碱地研究中心,北京 100091;新疆林科院森林生态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0;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 100055;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45地表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植被分布、生长和演替的重要气候因素,而植被变化也是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