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 何谓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有病毒和亚病毒

细胞型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有真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

2.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盛,繁殖快

适应强,宜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微生物的分类

一、名词解释

1. 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2. 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

二、简答题

1. 何谓细菌分类的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

属名和种名斜体、必要,后面正体,可省略。

第三章原核微生物

一、简答题

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哪些?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气泡

2. 简述革蓝氏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关系。

在革兰氏染色中,经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细菌内形成深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种复合物可用乙醇从细胞浸出,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不易浸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脂质含量低,网

格紧密,用乙醇脱色时,引起细胞壁肽聚糖层脱水,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外逸,保留初染的深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细

胞壁的肽聚糖层较薄,肽聚糖含量较少,脂质含量较高,用乙醇脱色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被提取至细胞外而使菌体变成无色;用番红复染后,革兰氏阴性细菌被染成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保持深紫色(结晶紫着色能力强于番红)。

3. 简述放线菌菌丝的形态特征和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放线菌的细胞一般呈分支丝状

1、基内菌丝(又称基质菌丝,营养菌丝):生长在培养基内,主要功能是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物质。

2、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是从基内菌丝上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3、孢子丝:放线菌生长至一定阶段,在气生菌丝上分化出产生孢子的菌丝。(ps: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断裂为孢子,成为分生孢子)

在固体培养基上,放线菌菌落常具有土腥味;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落周围有放射丝状菌丝。

干燥,不透明,表面呈紧密的丝绒状有一层色彩鲜艳的干粉。菌落和培养基连接紧密,难挑取,菌落正反颜色不一样,菌落边缘常呈放射状。

第四章真菌

一、简答题

1. 简述真菌的无性繁殖以及无性孢子的类型。

真菌的无性繁殖类型:a.由菌丝体断裂片段产生新个体(大多数真菌能进行这种繁殖方式)

b.由营养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

c.芽殖,母细胞出“芽”,每个“芽”成为一个新个体

d.产生无性孢子,每个孢子萌发为一个新个体

真菌无性生殖孢子: a.节孢子

b.厚垣孢子

c.孢囊孢子

d.分生孢子

2. 简述真菌的有性繁殖以及有性孢子的类型。

真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a.质配。两个细胞原生质彼此结合

b.核配。两个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减数分裂。双核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使染色体由二倍体转变为单倍体,产生具有特定形态的有性孢子

有性孢子类型

a.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b.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

c.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

d.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为担孢子

3. 简述真菌菌落的特点。

与细菌菌落相似,但较大且厚;菌落圆形,表面光滑、湿润和粘稠,很易挑起;多数呈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的;菌落还有酒香味。

第五章病毒

一、简答题

1. 简述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基本构造):核酸(DNA或RNA)、壳体(衣壳):壳粒蛋白组成

包膜、刺突(非基本构造):类脂或脂蛋白构成

2. 什么叫温和噬菌体?简述溶原性细菌的特征。

定义: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

主的核酸染色体组上,并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

而进行复制,一般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或溶源噬菌体。

前噬菌体:指整合在宿主的核酸染色体组上的噬菌体。

溶源菌:指核染色体上含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也称溶源性细菌,即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

2)特点:①自发裂解

②诱导裂解

③免疫性

④复愈

⑤溶源转变

⑥遗传稳定性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装配、释放)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反之则称为温和噬菌体。)

3. 简述一步生长曲线的特征。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生长规律:

(1)潜伏期

(2)裂解期

(3)平稳期

裂解量

=每个被感染细菌释放的噬菌体颗粒的平均数目

=平稳期平均噬菌斑数/潜伏期平均噬菌斑数

4. 亚病毒可分为哪三个类群?各有什么特点?

类病毒: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特点:

拟病毒:是一类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

朊病毒: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

的疏水蛋白质。

卫星病毒:

指依赖于与其共同侵染寄主细胞的辅助病毒进行繁殖

的核酸分子,其核酸序列与辅助病毒基因组没有明显的同

源性。卫星的核酸分子如含有编码外壳蛋白的遗传信息,

并能包裹成形态学和血清学与辅助病毒不同的颗粒,则称

卫星病毒(Satellite virus)。

卫星RNA:

如本身没有编码外壳蛋白的遗传信息,而是装配于辅助病毒的外壳蛋白中,则称谓卫星RNA(Satellite RNA)。

第六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1. 简述微生物的四种基本营养类型。

a.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主要类群:藻类、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蓝细菌等。

b.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主要类群:紫色无硫细菌、红螺菌

c.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主要类群:硫氧化细菌、硝化细菌、氢细菌、铁细菌

d.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主要类群:原生生物、真菌、大多数非光合

2. 简述微生物摄取营养物质的四种基本方式。

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1、定义:又称被动扩散,是指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营养物质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

2、特点:

(1)细胞内外浓度梯度为动力,从高到低

(2)不需能量和载体

(3)小分子,非电离分子能通过

2、促进扩散

1、定义:借助于细胞膜上一些特异性载体蛋白,从浓度高的一侧透过膜向浓度低的

一侧扩散。

2、特点:

(1)物质浓度梯度为动力

(2)无需能量,需膜载体(特异性载体蛋白)

3、主动运输

1、定义:指在代谢能的驱动下,通过通透酶作用,营养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进入细胞

的过程

2、特点:

(1)逆浓度梯度

(2)需能量与膜载体

(3)运输有机(无机)离子,糖类(乳糖,葡萄糖等),氨基酸和有机酸等。

4、基因转位

1、定义: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又耗能的运输方式,但溶质在运输前发生分子结构

的变化。

2、特点:

(1)逆浓度梯度

(2)需能量与载体

(3)被运输物质受化学修饰

3. 何谓培养基?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是由人工配制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所用的营养基质。

(常用的培养基

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放线菌——高氏一号培养基

酵母菌——麦芽汁培养基

霉菌——查氏培养基

细菌、放线菌,pH7—8

酵母、霉菌,pH4.5—6 )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1)、根据营养类型,配制培养基

2)、根据营养需要,配制培养基

3)、根据环境要求,调控培养基理化条件

4)、根据经济原则,选用廉价的培养基原料

5)、根据无菌要求,经行培养基灭菌操作

培养基的种类:

按组分划分:天然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如高氏1号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划分: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按用途划分:基础培养基、富集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4. 试比较呼吸、厌氧呼吸和发酵的特点。

呼吸的特点:以氧分子为最终受体,有机物氧化彻底,能量(有效电子)释放完全

厌氧呼吸的特点:没有氧分子参加反应,电子和质子的最终受体为无机氧化物(硝酸根、硫酸根或碳酸根)等外源电子受体;有机物氧化彻底;但释放的能量低于有氧呼吸

发酵的特点:不需氧分子,有机物氧化不彻底,能量(有效电子)释放不完全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一、简答题

1. 什么叫细菌生长曲线?可分为哪几个生长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在分批培养中,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溶剂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细菌会生长繁殖。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量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可绘制得细菌生长曲线。

该曲线可区分为:

a、延滞生长期:菌体细胞物质增加,细胞体积增大,代谢机能活化,诱导酶、辅酶以及其他产物大量合成,核糖体合成加快,RNA含量升高。但在这个阶段,细菌数量几乎没有增加。该期长短与菌种的遗传特性、菌龄、接种量,以及接种前后环境变化大小有关。(缩短延滞生长期的措施:采用适当菌龄的菌种,选用接近种子培养基的发酵培养基等。)

b、对数生长期:经过延滞生长期,细胞分裂速率加快,个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长(2的n次方),分裂n次后,细胞数目达到n2个。这个时期细菌个体高

速增殖,代时最短;活性强,代谢旺盛;菌体大小、个体形态、化学组成和生理特征等相对一致。

c、稳定生长期:经过对数生长期,培养基中养分消耗很大,限制性养分耗尽;由于细菌的选择性利用,养分比例失调;酸、醇、毒素等代谢产物积累,致使生长条件恶化,细菌繁殖速率逐渐下降,死亡速率上升。当繁殖速率与死亡速率基本持平时,培养基中活菌数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个阶段,细菌个体数目达到最高;细菌活性下降,细胞内开始积累内含物,如肝糖粒、脂肪粒、PHB等;芽孢细菌形成芽孢。

d、衰亡生长期:在稳定生长期后,由于养分缺乏,代谢产物积累,细菌增殖逐渐停止,活菌数不断减少。在某一时段,活菌数成几何级数下降,称之为“死亡对数期”。衰亡生长期的细菌会出现畸形或多形态,细胞内产生液泡和空泡,甚至细胞自溶而消亡。

2. 什么叫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

恒浊连续培养:

概念:在恒浊器内,调节培养基流速,使细菌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

恒化连续培养:

概念:以恒定流速使营养物质浓度恒定而保持细菌生长速率恒定的方法。

3. 简述基因突变的类型和机制。

类型:根据突变株所表现的特征不同分为:表型突变型、生化突变型、致死突变型、

条件致死突变型、其他突变型

表型突变型:发生细胞形态变化或引起菌落形态改变的突变型

生化突变型:指代谢途径发生变化但没有明显形态变化的突变型(营养缺陷型、抗

性突变型、抗原突变型)

致死突变型:指由于基因突变而造成个体死亡的突变型

条件致死突变型:在某一条件下,基因突变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基因

突变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

机制:自发突变:在没有人为作用的情况下微生物发生的突变

a、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诱变

b、微生物自身有害代谢物的诱变

c、环出效应(环状突出效应)

d、互变异构效应

诱发突变:在人为诱变剂的作用下微生物所发生的突变

诱变剂:凡能提高突变率的任何理化因子

诱变剂的作用机制:a、引起碱基对的置换突变

b、移码突变

4. 简述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

1)、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从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2)、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介导,将供体DNA片段带入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

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3)、接合:通过两个完整的菌体细胞直接接触,将供体菌DNA片段(包括质粒)带

入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4)、原生质体融合: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发生遗传重组

以产生融合子的过程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

一、简答题

1. 根据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几种类型?

a、好氧菌

b、微好氧菌

c、耐氧菌

d、厌氧菌

e、兼性厌氧菌

2. 为什么厌氧菌对氧气敏感?

厌氧菌没有呼吸链,依靠发酵、厌氧呼吸、或光合磷酸化产能。不能解除氧毒,对氧

气敏感。短时接触空气,生长便受抑制,甚至致死。

3. 简述种群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中立: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生物种群同处于某一生境时不发生相互影响的现象。空

间上的分离(低种群密度)或时间上的间隔(不同时进行代谢活动)都能促成

或保持两个种群的中立。

协作:指一种微生物的生活(主要是代谢产物)创造或改善了另一种微生物的生活条

件的现象。这种协作获益者是单方的,即栖生;也可以是双方的,即互生。

互生:两种单独分开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时,可互为对方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或

一种微生物生命活动(代谢产物)改善另一微生物的生活条件。

共生:两种微生物共同生活时互相依赖彼此获益,一种类型脱离另一种类型就不能独

立生活。(PPT版)

互利共生:

是两者从结合中都有利。

偏利共生:又称栖生

是一方有利,但对另一方无害。

(共生:是互生的发展。它指两种微生物专一地共同生活,在形态上形成了特殊的共

生体,在生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分工,相互依存,彼此获益的现象。在共生关

系中,一种生物已经难以离开另一种生物而独立生存。PS:课本版)寄生:指一种微生物生活于另一种微生物体内或者表面,从中取得养分进行生长,同

时使后者遭受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若寄生物进入宿主体内,称为内寄生;若

寄生物不进入宿主体内,称为外寄生)

拮抗:指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改变环境条件或以其他微生物

为食,从而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现象。(可分为偏生、竞争、捕食)

竞争:指微生物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和营养物质而出现的一种对抗关系。

捕食:指一种较大的微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较小的微生物的现象。

偏生:指两个微生物种群共同生活时,甲方产生抑制条件(如产生抑制物质或改变生

存环境),限制乙方生长的现象。

第九章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一、简答题

1. 氮素循环包括哪几个环节?

a、固氮微生物从空气中获得氮气,经过生物固氮作用将氮气转化为氨,再合成植物体

成分,经过食物链传递,转化为动物体成分。

b、动植物死后,体内含氮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而释放氨。

c、氨可被硝化微生物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d、硝酸盐等再被反硝化微生物还原为氮气而返回大气。

e、氨和亚硝酸盐也可被厌氧氨氧化微生物转化为氮气而返回大气。

2. 什么叫生物固氮?有哪几种类型?

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将氮气还原为氨的生物过程。

生物固氮类型有:

1)、自生固氮:独立生活时即能固氮的微生物的固氮过程,效率较低。

2)、联合固氮:固氮菌生长于植物根际,与植物联合,固氮效率提高。

3)、共生固氮:固氮菌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后,固氮效率进一步提高。

第十章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一、简答题

1.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种群特点以及评价方法。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中,使藻类和浮游生物旺盛繁殖,

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湖泊、内海、港湾、河口等缓流水体易发生富营养化。

形成原因: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

内源性

外源性

(二)影响因素

1、营养物质:氮和磷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2、季节和水温:夏季高发

3、光照:充足的光照是藻类快速繁殖的必要条件。

4、PH:藻类生长的pH范围为7.0~9.0,我国大多数湖泊pH均在7.5~9.0,因而容

易发生藻类的国度增殖。

5、其他生物:水体中没有拮抗性生物时,易导致藻类的过度繁殖。

种群特点:

在未被污染前,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特点是种类丰富,但每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较少,即种类多,个数少。

水体被污染后,微生物群落种类减少,每个种群个体数目增加,即种类少,个数多。

评价方法:

1、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P/R )

2、藻类生产潜力

2.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a 、引发藻类猛长,影响水体景观和其他生物生活。

b 、耗尽溶解氧,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c 、产生毒素,引发中毒事件。

d 、产生气味化合物,使水体散发不良气味。

e 、妨碍给水处理,影响供水质量。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预防:

a 、切断营养物质来源。

b 、控制藻类生长。

治理:

疏浚底泥,取出水草和藻类,引入低营养水稀释,施行人工曝气等。

第十一章 污染环境的微生物净化与修复

一、简答题

1. 何谓可生物降解性?简述评定有机污染物可生物降解性的三种方法。

可生物降解性:指在生物作用下大分子有机物转变成小分子化合物的性能。 可生物降解性的评定:

1)、按基质性质指标评定

5BOD 是指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要的氧量,它代表了污(废)水中

能被微生物降解的那部分有机物的量。

COD 是指有机污染物被强化学氧化剂分解所需的氧量,它代表了污(废)水受还

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5BOD /COD 可以反映有机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

2)、按基质可生物氧化率评定

%100⨯=需氧量

基质彻底氧化时的理论分解的需氧量基质被微生物完全氧化可生物氧化率 3)、按基质呼吸线评定

基质生化呼吸线:指微生物分解基质的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也称基质耗氧线。

内源呼吸线:指在无外源基质的条件下,微生物内源呼吸的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为了评价基质的可生物降解性,需将基质(生化)呼吸线与内源呼吸线进行比较。

若基质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上,说明该基质可被微生物降解。

若基质呼吸线与内源呼吸线几乎重叠,说明该基质不能被微生物降解。

若基质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以下,说明该基质不仅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

且对微生物具有毒性,致使内源呼吸减弱。

2. 简述生物修复的技术要点。

添加营养物质

生物激活:通过添加营养物质来强化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的过程。

添加电子受体

电子受体:溶解氧、硝酸盐、硫酸盐、高价铁和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添加共代谢基质

了解有机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了解污染现场和土壤的特性(PS:下面部分来自课本上)

接种微生物

生物修复可以通过改善污染区域的理化条件,强化土著微生物降解活性来实现。

添加第一基质

许多有机污染物是通过工讲解途径分解的

使用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

污染物进入环境时间过长,可生物降解性越低,即污染物老化。污染物老化的原因

并非是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也不是营养物质缺乏,而是在污染物与天然有机物结

合后,或被土壤颗粒吸附后,传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污染物的水溶性,加速污染

物生物降解,可以添加适量的有机溶剂或表明活性剂。

其他措施

污染物的许多理化性质都会影响生物修复效果。

第十二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

一、简答题

1. 废水生物处理有哪些类型?

1). 好氧微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好氧塘法

2). 厌氧微生物处理

厌氧消化法

厌氧生物膜法

厌氧塘法

3)、利用特定微生物生理类群处理:光合菌

4)、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处理:

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法

5)、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或酶处理

6)、利用工程菌处理

2. 简述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机理。

1)有机物的吸附与附聚

2)有机物的扩散传递

3)有机物的分解与生物体的合成

3. 生物膜的微生物学特征有哪些?

1)种群多样性

2)种群区域性

3)食物链较长

4)脱氮菌被固定

5)生物量较大

4. 简述生物膜净化污水的原理。

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氧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5. 简述废水生物除磷的微生物学原理。

聚磷细菌的过度摄磷作用

聚磷细菌含有异染粒,形成PHB(聚β羟丁酸)

第十三章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方法

一、简答题

1. 根据腐生细菌的数量及腐生细菌数与细菌总数的比值,水体可划分为哪几类?根据腐生细菌数与细菌总数的比值,

水体划分为α-腐生带、β-腐生带和多-腐生带。

2. 简述发光细菌检测法和Ames试验法的原理。

1、发光细菌检测法的原理: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是菌体健康状况下的一种反映。在正常情况下,这类细菌在对数生长期的发光能力很强。然而,在环境不良或存在有毒物质时,其发光能力减弱,衰减程度与毒物毒性及其浓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灵敏的光电测定装置,检测发光细菌受毒物作用时的发光强度变化,可以评价待测物质毒性的大小。这种采用发光细菌检测污染物毒性的方法,称为发光细菌检测法。

2、Ames 试验法的原理:Ames 试验法是由美国Ames 教授创建的一种致突变测定法。该方法利用了组氨酸营养缺陷性鼠伤寒沙门菌可发生回复突变的性能。在没有受到致死突变物质作用时,这些菌株不能在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受到致死突变物质作用后,它们通过基因突变而回复为野生型,可在不含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之间的关系如下:

-+⇔is is H H 营养缺陷性野生型正向突变

回复突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原核微生物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 4、生物的分界共有几种分法,他们是如何划分的? 答:①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②原生生物界(包括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③真菌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④动物界、⑤植物界。 5、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 Escherichiacolio 6、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桔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coli,桔草芽抱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subtilis。 7、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一)个体极小:(二)分布广,种类繁多:(三)繁殖快:(四)易变异: 8、什么是病毒,有什么化学组成?结构是什么样的? 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生活的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0、2um以下的超小微生物。 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核酸内芯。 9、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毒性噬菌体:就是指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是正常表现的噬 1 / 1 2 菌体。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十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十 一、名词解释 1.肠热症 2.肥达试验(Widal test) 3.Vi抗原 4.S-R变异 5.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定居因子 6.S.S培养基 二、填空题 1.肠杆菌科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染色____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 2.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是______菌群的成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故称为______。 3.肠杆菌科细菌形态结构有下列共性:为0.3~1.0×1~6.0μm中等大小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无______,多数有______、菌毛,少数有荚膜。 4.肠杆菌科细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60℃30min即死亡。易被一般______杀灭,胆盐和煌绿染料对非致病性肠杆菌科细菌有______抑制作用。 5.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______,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______________的初步鉴别试验。 6.肠杆菌科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有______,抗原、_____抗原和荚膜(K)抗原。 7.肠杆菌科细菌O抗原耐热,______℃2~4h才被破坏,该抗原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______层。8.肠杆菌科细菌H抗原为鞭毛蛋白,不耐热,______℃______min即被破坏,细菌失去鞭毛后,H抗原消失,菌体O抗原外露,称细菌的______变异。 9.大肠埃希菌的某些菌株毒力较强,可直接引起肠道感染,统称为______大肠埃希菌,包括______大肠埃希菌、______大肠埃希菌、______大肠埃希菌、_____大肠埃希菌、______大肠埃希菌五种类型。 10.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为______。 11.Vi抗原与______有关,Vi抗体随细菌被清除而消失,故测定Vi抗体有助于______检出。 12.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是______。 13.伤寒沙门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______,血循环中白细胞数______。 14.沙门菌O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为______,H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是______。 15.V-W型变异亦称Vi变异,是指Vi抗原消失,而其______及______抗原不受影响。 16.细菌性痢疾免疫以_____作用为主,肠热症免疫以______免疫为主。 17.志贺菌属分为A、B、C、D四群,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痢疾志贺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19.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只有______志贺菌呈______乳糖。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 绪论 一.微生物概念 微生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多数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2.原核型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有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行有丝分裂。 三.正常菌群和条件治病菌 人体的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鼻、咽部、肠道等)中都存在大量种类不同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都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但其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被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 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 1.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形态: 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2)杆菌 3)螺形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是维持细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结构,是各种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质内的内容物等。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赋形、保护、纳泄、抗原作用。 2.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的一些颗粒状内含物,多为细菌贮存的营养物质,也有的属于细菌的代谢产物。(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某些细菌细胞在一定情况下才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的主要功能: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抗原性。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经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落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举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经过EMP途径生产乙醇别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举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降与菌苔 菌降,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具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降。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降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普通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办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普通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柔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柔噬菌体,有点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别增殖,也别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柔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挑选性培养基与鉴不培养基 挑选性培养基,是依照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别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别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能够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不培养基,是依照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一般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经过培养后的显群反应区不别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延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延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别断补充新奇营养物质,并别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算是延续培养法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奇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别补充,别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经过操纵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办法 恒浊培养法,依照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办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时期的培养办法 随机培养法,在普通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别同的生长时期的培养办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具嘌呤,或嘧啶被另一具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具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具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截了当汲取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经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个儿的基因组中, 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导,经过缺陷型噬菌体将供体菌的DNA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11普遍性转导特异性转导 普遍性传导,指供体菌中任何部位的基因都能被某一噬菌体携带并传递给受

微生物学教程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 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 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C/N比:所谓C/N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 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它具备微生物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且其间比例合适。 基因:是生物体内一切具有复制能力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物质基础是一条以直线排列、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 纯培养: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条件下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次生代谢产物:指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所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化学物。 发酵: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不经呼吸链而直接传递给某一中间代谢物的低效产能反应。 抗生素:微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在很低浓度下就能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最小抑制浓度:表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单位是 g/ml。 抗菌谱: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有一定范围,这种作用范围称该抗生素的抗菌谱。 广谱:对多种微生物有作用(如:土霉素、四环素); 窄谱:仅对某一类微生物有作用(如:多粘菌素) 生态学(ecology):是一门研究生命系统结构,及其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规律。 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规律。 附生微生物:生活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主要借助植物外渗物或分泌物为营养的微生物,称为附生微生物。 革兰氏染色:是丹麦医生创立的一种新的使细菌染上颜色的方法,一般先用草酸胺结晶紫液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细菌着色,用此法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乙醇处理不脱色,而保持其初染的深颜色,称为革兰氏阳性反应细菌,简示为G+;另一类经乙醇处理

微生物学教程复习题(附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复习题(附答案)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互相有利,显示出一起共同生活比分开来单独生活更为有利。有时,甚至一种生物脱离了另 一个种生物后即不能生活。这种产关系即为共生。 发酵: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 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代谢产物的过程。 病毒: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于活细胞内的微生物,在细胞外具有大分子特征,在活细胞内部具有生命特征。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菌落:单个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就会在培养基表面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体,即为菌落。基因:是生物体内一切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最小遗传功能单位,其物质基础是一条以直线排列、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片段。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世代时间: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的时间。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胞晶体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

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基团移位:指一类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需耗能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生命周期:指的是上一代生物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栓菌试验:即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动端用相应抗体牢固地栓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胞的行为。烈性噬菌体:侵染后并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病毒。 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又叫微生物蛋白,菌体蛋白。按生产原料不同,可以分为石油蛋白,甲醇蛋白,甲烷蛋白等;按产菌的种类不同, 又可以分为细菌蛋白,真菌蛋白等。 真菌生活史:真菌从孢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发育阶段,最终又产生同一种孢子,其染色体行为由单倍体到双倍体再回到单倍体的过程。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 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蛋白质,核酸,类脂和碳水化合物。 2、在混合菌样中获得纯菌株的方法主要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划线平板法等。 3、放线菌的菌丝体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甚或是 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二、填空题: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 刃剑,它们在给 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2.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 场灾难。 3.2021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 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病毒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 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具 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著名的微生物学家Roger St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学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 的大小,而且也应 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研究技术。 6.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领域,称为细胞微生物学。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 齐民要术”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 醋等工艺。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 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

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消毒灭菌、分离培养等技术的渗透和应 用的拓宽及发展, 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模式微生物、特殊微生物 及医用微生物。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 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质的飞跃。三、选择题: 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C )。 A、鼠疫 B、天花 C、艾滋病(AIDS) D、霍乱 2.微生 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n)系统,微生物都占据了( D ) 的“席位”。 A、少数 B、非常少数 C、不太多 D、绝大多数 3.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它又可分为 ( C )的分支学科。 A、几个不同 B、少数有差别 C、许多不同 D、4个不同 4.公元9世纪到10世纪我国已发明( D )。 A、曲蘖酿酒 B、用鼻菌法种痘 C、烘制面包 D、酿制果酒 5、安东・列文虎克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 A )倍,利用这种显微镜,他清楚地 看见了细菌和原 生动物。 A、50~300 B、10左右 C、2~20 D、500~1 000 6.据有关统计表明,20世纪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从事微生物问题 研究的就占了 ( D )。 A、1/10 B、2/3 C、1/20 D、1/3 7.巴斯德为了 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 C )无可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 何谓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有病毒和亚病毒 细胞型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有真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 2.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盛,繁殖快 适应强,宜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微生物的分类 一、名词解释 1. 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2. 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 二、简答题 1. 何谓细菌分类的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 属名和种名斜体、必要,后面正体,可省略。 第三章原核微生物 一、简答题 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哪些?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气泡 2. 简述革蓝氏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关系。 在革兰氏染色中,经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细菌内形成深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种复合物可用乙醇从细胞浸出,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不易浸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脂质含量低,网 格紧密,用乙醇脱色时,引起细胞壁肽聚糖层脱水,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外逸,保留初染的深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细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

一、解释下列名词 1.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59) 2.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成为菌落。 3.选择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种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一直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91) 4.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法里,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厚度大和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酸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吧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49)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点是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从而与层次多、厚度地、成分复杂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有明显的差别。革兰氏阴性菌因含有LPS外膜,故比革兰氏阳性菌更能抵抗毒物和抗生素对其毒害。(40) 5.LPS:脂多糖,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可信多糖和O-特异侧脸三部分组成。(43) 6.营养缺陷型: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成为营养缺陷性(85)(218) 7.氨基酸异养型生物:不能合成某些必须的氨基酸,必须从外源提供这些氨基酸才能成长,动物和部分异养微生物为氨基酸异养型生物。如乳酸细菌需要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脯氨酸等外源氨基酸才能生长。(baidu) (氨基酸自养型:能以无机氮为唯一氮源,合成氨基酸,进而转化为蛋白质及其他含氮有机物。 8.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团圆性、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55) 9.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带些产物,而这种带些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讲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91) 10.PHB:聚-B-羟丁酸,直径为0.2~0.7um的小颗粒,是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兴致的碳源类贮藏无。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53) 11.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60)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 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 1、微生物定义:形态微小、数量众多、结构简单。 2、三大类微生物: (1)非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朊粒。---形体最小,纳米为单位,只有一种核酸。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记忆:原(衣原体)来荔(立克次体)枝(支原体)一裸(螺 旋体)放(放线菌)就长细菌(细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人体属于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或称粘肽,肽聚糖----细胞壁特有,肽聚糖β-1,4糖苷键 为抗生素作用部位。 (2)细胞膜:形成中介体(参与细菌分裂繁殖) (3)细胞质 (4)核质 2、细菌细胞壁结构差异在医学意义: PG和头孢-----抑制G+菌肽聚糖的五肽交联桥; 溶菌酶-----可水解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发挥抗菌作用; 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杆菌肽-----抑制四肽侧链的连结; 磷霉素-------抑制聚糖骨架的合成。 3、 胞质颗粒------用于细菌鉴别诊断。 异染颗粒:鉴别白喉,鼠疫,结核 4、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1)荚膜:具有粘附宿主细胞核抗吞噬等致病作用,具有侵袭力。 (2)鞭毛: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 (3)菌毛: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噬菌体吸附于 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 (4)芽胞:抵抗力强,耐高温。内含生命物质,可以再生。通常以杀死芽胞作为灭菌 指标。1.05kpa,121.3℃,15-20分钟------灭除 第三节细菌的生理 1、细菌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并向不同平面分裂而形成细菌排列方式的 不同。细菌的分裂周期所需时间,称为代时。 2、热源质----引起人体发热的物质,如脂多糖。 3、细菌素: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只对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用于 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1.试述G+菌和G-菌细胞壁的区别。 2.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适宜的营养物质 (2)适宜的氢离子浓度(pH)

(3)适宜的温度 (4)适宜的气体条件 (5)适宜的渗透压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各有何实际意义? (1)热原质:引起人体或动物体内发热反应,本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 耐高温,高温蒸汽灭菌不被破坏,需干烤及特殊石棉滤板去除。 (2)毒素与侵袭性酶:保护细菌,促进其扩散,导致机体病理损伤 (3)色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用于鉴别细菌 (4)抗生素:可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5)细菌素:可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6)维生素:为机体提供营养。 4.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分哪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1)迟缓期:细菌处于适应准备状态繁殖极少。 (2)对数期:又称指数期。细菌总数急剧增加,呈典型的生物学性状,最佳药敏试验时期。 (3)稳定期: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可用于观察细菌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 (4)衰亡期:此期细菌总数急剧下降,形态难以辨认。 5.试述紫外线杀菌作用原理,作用特点及应用范围。 (1)原理;紫外线(200-300nm)的波长,尤其是265-266nm的波长与DNA的吸收波长一致,致使其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发生二聚体结合,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从而抑制其蛋白质的合成。 (2)特点:穿透力弱 (3)适用范围: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6.细菌产生的毒力因子有哪些? (1)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某些防御功能,并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黏附素: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繁殖。 2)荚膜: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繁殖。 3)侵袭性物质(侵袭素和侵袭性酶类):感染过程中有助于病原菌在体内扩散。 4)细菌生物被膜: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及抵抗杀伤作用。 (2)细菌毒素 1)外毒素:主要由G+菌和少数G-菌产生,引发机体特定组织的病理损伤。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1.微生物发展史重要人物+贡献: (1)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微生物学先驱者 (2)巴斯徳——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曲颈瓶试验推翻生命自然发生说,建立胚种学说。巴氏消毒法。(3)约瑟夫·李斯特发明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器械、衣物和手术环境,可大大降低感染的机会 (4)R. Koch柯赫——细菌学的奠基人 科赫法则:判定某种微生物引起特定疾病,必须同时满足: -相关性:这种微生物必须在所有患该种疾病的生物体内都存在,但在健康生物中不存在-可分离培养:必须将这种微生物分离出来,作纯种培养 -可人工感染:当用这种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接种到一个健康寄主时,必须能够引起同样的疾病-可再分离:必须能够从接种感染的生物体内再次分离得到这种微生物 (5))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 (6)弗莱明——青霉素之父 (7) Watson、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发现的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 2.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换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 第一节细菌 1.原核生物三菌三体:细菌(狭义的)、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⒉细菌概念: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u m,长度约0.5-5 u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细菌形态:简单,基本上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 4.细胞壁概念: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只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 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主要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 ②为细胞的生扎个、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 ③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一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答:①四肽链结构:重链、轻链②免疫球蛋白的分区:可变去和恒定区高变区和骨架区、铰链区③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结构:连接片(J链)、分泌片(SP). 2.抗体的生物功能主要有哪些? 答:①特异性的生物学作用、②激活补体、③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调理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I型超敏反应④穿过胎盘和粘膜。 3.比较五类免疫球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点。 答:共分为五类:①IgG、②IgM。③IgA、④IgD、⑤IgE :①IgG 血清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功能最多:结合抗原、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并介导ADCC、通过胎盘、结合SPA.为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并介导II、III型超敏反应。 2、IgM 分子量最大,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粘膜表面。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在个体发育过程和体液免疫应答中均是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感染过程中血清IgM 水平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天然的血型抗体和类风湿因子亦属IgM.其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强。膜表面IgM 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主要成分。只表达mI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记忆B细胞表面的mIgM逐渐消失。 3、IgA (1)血清型IgA:以单体形式存在。 (2)分泌型IgA(sIgA):由J链连接的二聚体和分泌片组成。合成和分泌的部位在肠道、呼吸道、乳腺、唾液腺和泪腺,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是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婴儿可从母亲初乳中获得分泌型IgA,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 4、IgD 正常人血清IgD浓度很低,平均约0.03mg/ml.半寿期很短(仅3天)。血清IgD的确切功能仍不清楚。B细胞表面的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 5、IgE 血清浓度极低,约为5×10-5mg/ml.IgE为亲细胞抗体,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cεRI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 4.简述补体系统主要生物学作用。 答:①细胞溶解作用; ②调理作用;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和应用。它是医学、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下面是一份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 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涉及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和应用等方面。 二、微生物的分类 1、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无芽孢的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2、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3、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微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结构,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4、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动物,包括变形虫、草履虫、纤毛虫等。 三、微生物的生理 1、营养:微生物通过摄取外界物质来获得能量和营养,如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 2、生长:微生物通过分裂等方式进行繁殖,具有不同的生长速率和生长曲线。 3、代谢:微生物进行各种代谢活动,如分解、合成、氧化还原等,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 四、微生物的应用 1、工业: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发酵、抗生素生产等。 2、农业:微生物可以用于防治植物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等。 3、环境: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污水治理、空气净化等。

4、医学: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因此需要了解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措施。 五、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1、分子微生物学: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基因组被测序和分析,为研究微生物的分类、进化、致病机制等提供了新的手段。 2、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微生物数据,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3、免疫微生物学: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免疫系统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免疫系统对感染性疾病的防御机制以及免疫治疗的方法。 4、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从整体上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相互作用机制,揭示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调控机制。 以上是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细菌的L型 2.芽胞 3.鞭毛 4.菌毛 5.革兰染色法 6.中介体 7.质粒 8. 荚膜 9. 异染颗粒 10. 性菌毛 11.普通菌毛 二、填空题 1.鞭毛具有特殊的抗原性,通称___________。 2.经革兰染液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是___________菌,被染成红色的是___________菌。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成分。 4.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5.荚膜多糖黏附于组织或无生命物质表面,在黏膜细胞表面形成___________,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6.根据鞭毛的数目及部位可将鞭毛菌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类。7.性菌毛由一种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故有性菌毛的细菌称___________。 8.细菌的特殊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9.细菌基本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细胞质和核质(拟核)。 10.细菌按其形态,主要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螺形菌三大类。 11.G+菌与G-菌的细胞壁共同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G+菌还有_____________,G-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3.革兰阳性菌细胞的磷壁酸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14.革兰阴性菌的外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5.细菌L型缺乏细胞壁,经革兰染色多为_________性。 16.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细胞壁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______________。 17.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其沉降系数是_______。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题及答案 1 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的异同 1、细胞壁组成、厚度不同 G﹢菌细胞壁较厚,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包括磷壁酸的酸性多糖构成,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含20-40%的磷壁酸。Gˉ菌细胞壁较薄,交联松散,壁厚约10nm,仅2-3层肽聚糖,另外还有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 2、使用乙醇脱色时形态变化不同 G﹢菌当用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而Gˉ菌用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会溶出细胞壁。 3、颜色不同 革兰氏菌G﹢被龙胆紫等染色剂染色后,细菌细胞仍然保留初染结晶紫的蓝紫色,而Gˉ菌经过染色后细菌细胞则先脱去了初染结晶紫的颜色,带上了复杂蕃红或沙黄的红色。 2 简述革兰染色的四个步骤及其染液由哪几种组成,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哪一步?为什么?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 碱性染料结晶紫, 碘液,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 乙醇脱色是关键。因为如果脱色过度,有可能会使革兰氏阳性菌呈假阴性,如果脱色不够,有可能使革兰氏阴性菌呈假阳性 3 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4 简述全身感染临床常见的几种情况 1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引起毒血症的病原菌常见的有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繁殖,只是一时性或间断性地经过血流到达体内适宜的组织或器官后再生长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病早期的菌血症等。 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例如高热、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以导致休克而死亡。鼠疫杆菌、炭瘟杆菌等可引起败血症。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它组织器官,产生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病毒: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 质是一类含有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书P67)/形体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超显微大分子微生物。(笔记) 2. 噬菌体:侵染在细菌、放线菌内的病毒,也叫细菌病毒。(笔记) 3. 内毒素:(书p278) 4. 类毒素:(书p278) 5. 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 通过 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书P219) 6. 转染: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DNA或RNA)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 殖 出一群正常病毒后代的现象。(书P218) 7. 点突变:指DNA链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突变。(笔记) 8. 基因突变: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类,泛指细胞内(或病毒体内)遗传物质的分 子结构 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 9. BOD5:微生物分解1L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毫克数,又称生化需氧量。 10. 活性污泥:指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 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病毒的能力。 11. 抗代谢物:又称代谢拮抗物或代谢类似物,是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 代谢物 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代谢物质。(书P178) 12. 呼吸(有氧): 呼吸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又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书 P114)

13. 同步生长: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称为同步生长。(书P153) 14. 菌落:由单个或少数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发育后用肉眼可以看到的子细胞 群体。(笔记) 15. 抗原:是一类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T淋巴细胞受体发生特异性免 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书P297) 16. 抗体:是高等动物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 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书P299) 17. 微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能够独立生存,必须在显微镜下或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 清楚的一类微小的低等生物组合。(笔记) 18. 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 用的混合营养料。(书P96) 19. 原核微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做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 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书P13) 20. 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 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 二、问答题(12个) 1.革兰氏染色原理,如何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答:初染(草酸铵、结晶紫)→I2助染(媒染)→乙醇脱色→蕃红(沙黄)复染 原理:因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不同,当革兰氏阳性细菌遇到乙醇时,肽聚糖脱水收缩,降低了细胞壁的通透性,被染进去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

期末复习总结微生物学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新陈代谢: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通过体内的一系列变化,转变为微生物细胞物质,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EMP途径是绝大多数微生物所共有的基本代谢途径。 HMP途径也普通存在于生物界,通常是和EMP途径同时存在的。 ED途径是少数EMP途径不完整的细菌所特有的利用葡萄糖的替代途径。105页 发酵: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同型酒精发酵:葡萄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发酵产物只有酒精。 异性乳酸发酵:葡萄糖经发酵后主要产物除乳酸外还有乙醇、乙酸、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光能营养型微生物的光合磷酸化 ⑴循环光合磷酸化(光合细菌) ⑵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绿色植物,藻类,蓝细菌) ⑶紫膜的光合磷酸化(嗜盐菌) (一)固氮微生物 (1)自生固氮菌是指在土壤中能够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应用得最多的是圆褐固氮菌。(2)共生固氮菌是指必须与其它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才能进行固氮的微生物。 (3)联合固氮菌指必须生活在特定植物根际、叶面或动物肠道等处才能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固氮酶:固二氮酶(还原N2的活性中心,“FeMoCo”辅助因子)固二氮酶还原酶(含铁的蛋白;需要严格厌氧环境)。 固氮过程:书136 (三)好氧菌固氮酶避氧害的机制 1.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的抗氧保护机制: (1)呼吸保护(2)构象保护 2.蓝细菌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 (1)分化出特殊的还原性异形细胞(2)非异形胞蓝细菌固氮酶的保护 3.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类菌体 肽聚糖的生物合成:书139页 初级代谢产物:能使营养物质转化为机体的结构物质或机体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物质。 次级代谢产物:存在于某些生物中,并在一定的生长时期出现,代谢产物对产生菌的生理功能不清,非微生物生活所必须。产物主要是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色素。 次生代谢产物特点: ①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并受其调节; ②产物一般在菌体的生长后期合成; ③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酶专一性较低; ④次级代谢产物有菌株特异性; ⑤次级代谢产物受质粒控制。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生长:若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细胞原生质不断增加,细胞的重量和体积不断增大。 繁殖:当细胞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分裂,形成两个基本相似的子细胞。对于单细胞微生物而言,细胞分裂的结果就是个体数量的增加,则是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一般指群体的生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