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肠梗阻导管的护理要点与体会

浅议肠梗阻导管的护理要点与体会

浅议肠梗阻导管的护理要点与体会

肠梗阻,指的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

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生理紊乱,临床病症复杂多变。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诱发肠

梗阻的病因很多,且死亡率较高(约为5%-10%),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

恶心、排气及无排便等。大多数情况下,肠梗阻患者,尤其是急性肠梗阻患者需要进行手术

治疗。但手术治疗往往都是在急诊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术前的准备工作往往不如择期手术

那样充分和完善;同时,由于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造成的肠管肿胀,不但使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而且还使肠壁出现水肿。造成术后愈合能力差,同时极易诱发肠瘘、腹腔感染和裂开等并发症。但随着近几年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肠梗阻导管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不

仅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且也为日后的择期手术赢得了时间,从一定程度上

避免了因急诊剖腹探查手术造成的痛苦。

急性肠梗阻患者,特别是年老、不便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时,主要

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术前和术后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了解病患的心理特征,做好相应的心理干预。肠

梗阻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痛苦,而且还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常见的心理

问题表现如下:第一,对经鼻导入置管治疗的手术过程了解不多或没有了解,从而产生一定

的恐惧心理。第二,多数患者入院检查时,往往因病症初期的腹痛,以及进行插管治疗后鼻

咽部位出现不适、恶心而引起的烦躁、心情低落。第三,部分患者会对自身疾病的病因以及

在手术后的诊断结果产生担忧。最后就是一些患者对于手术及康复治疗过程的费用产生担心。患者的这些心理特征与表现使得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患者

之间建立好良好地人际关系,同患者交谈时要以认真、和蔼、热情的态度;倾听患者的心声,对患者要多进行鼓励,耐心疏导,以改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状态,最终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经鼻插入导管治疗肠梗阻的原理、目的、手术方法和术后

恢复时的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能够积极树立康复的信心,保证治疗的顺利

进行。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要与患者的家庭成员有利配合,只有积极的治疗才能尽早康复

出院。

其次,置管手术后要加强对导管护理。患者在置入导管后,会出现舌咽部和喉部不适等症状,这时,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好安全处理工作,不让其强行牵拉导管;对于患者上下床过程

中对于导管和引流器的放置,也要让其注意不可动作幅度大、运动过猛。此外,要及时做好

肠梗阻导管记录,详细记下导管在患者体内的深度以及患者的体温、腹部等相关生命体征,

同时要妥善安置患者的体位姿势,以免压制导管或者造成导管脱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每

天要对患者的导管进行调整固定以外,还要及时倾倒处理引流液,以免引流液过多导致导管

脱出,并对每次倾倒的引流液的性状、流量和颜色进行详细记录。当引流液较少或没有引流

液时,可用注射针筒向导管缓慢注射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消毒和疏导,以防导管堵塞。肠梗

阻导管手术后,还要每天仔细观察、询问患者的病况,避免因出血、穿孔以及穿孔所致的腹

腔感染等导管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发现患者有一样情况出现,要及时汇报主治医生进行相关

治疗和处理。

由于置管手术会对患者的鼻、喉部造成一定的刺激和损伤,加之咽喉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十分

丰富,所以在术后患者会多少有些不同程度的喉部肿痛和不适。所以要进行每天两次的口腔

护理,并指导患者每日要用温水漱口,必要时可以对置管的一侧鼻腔内滴2-3滴液体石蜡油,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固定导管的位置,防治患者出现因导管牵拉过紧而出现的

鼻腔粘膜损伤。

最后,患者在术后康复期间的饮食与拔管护理。患者在术后一定的时期内应予以禁食,同时

要注意抗感染方面的治疗;术后恢复期间,为了纠正患者体内的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可

采用全胃肠外营养等治疗。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患者进行每日的血糖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肾功能与电解质,以保证患者体内机体营养的需要。

在患者可以进食后5-7天后,如果患者的腹部经过X射线检查后没有出现液气平面和积气阴影后,可以考虑拔出导管。在拔管时,要注意拔管的速度不能太快,要采取缓、平、稳、慢的方法将导管从患者体内拔出。患者在内置导管拔出后,要尊悉医护人员的医嘱,进餐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可暴饮暴食,要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年老的肠梗阻患者,在术后便秘时可考虑服用适量的缓泄剂。在术后出院后,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腹胀以及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时,要及时复诊。

综上所述,同开创性的恢复手术相比,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在治疗肠梗阻时展现了其独有明显的优势。在对临床的肠梗阻患者进行护理时,不仅要及时掌握新的护理知识,而且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护理方案,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5.

[2]王一镗,刘中民.外科危重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729.

[3]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86.

[4]方丽珍.健康研究[M].杭州:杭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0.

浅议肠梗阻导管的护理要点与体会

浅议肠梗阻导管的护理要点与体会 肠梗阻,指的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不但可以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 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生理紊乱,临床病症复杂多变。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诱发肠 梗阻的病因很多,且死亡率较高(约为5%-10%),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 恶心、排气及无排便等。大多数情况下,肠梗阻患者,尤其是急性肠梗阻患者需要进行手术 治疗。但手术治疗往往都是在急诊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术前的准备工作往往不如择期手术 那样充分和完善;同时,由于肠内容物通过障碍造成的肠管肿胀,不但使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而且还使肠壁出现水肿。造成术后愈合能力差,同时极易诱发肠瘘、腹腔感染和裂开等并发症。但随着近几年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肠梗阻导管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不 仅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而且也为日后的择期手术赢得了时间,从一定程度上 避免了因急诊剖腹探查手术造成的痛苦。 急性肠梗阻患者,特别是年老、不便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时,主要 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术前和术后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了解病患的心理特征,做好相应的心理干预。肠 梗阻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身体上的痛苦,而且还产生了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常见的心理 问题表现如下:第一,对经鼻导入置管治疗的手术过程了解不多或没有了解,从而产生一定 的恐惧心理。第二,多数患者入院检查时,往往因病症初期的腹痛,以及进行插管治疗后鼻 咽部位出现不适、恶心而引起的烦躁、心情低落。第三,部分患者会对自身疾病的病因以及 在手术后的诊断结果产生担忧。最后就是一些患者对于手术及康复治疗过程的费用产生担心。患者的这些心理特征与表现使得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患者 之间建立好良好地人际关系,同患者交谈时要以认真、和蔼、热情的态度;倾听患者的心声,对患者要多进行鼓励,耐心疏导,以改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状态,最终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经鼻插入导管治疗肠梗阻的原理、目的、手术方法和术后 恢复时的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能够积极树立康复的信心,保证治疗的顺利 进行。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要与患者的家庭成员有利配合,只有积极的治疗才能尽早康复 出院。 其次,置管手术后要加强对导管护理。患者在置入导管后,会出现舌咽部和喉部不适等症状,这时,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好安全处理工作,不让其强行牵拉导管;对于患者上下床过程 中对于导管和引流器的放置,也要让其注意不可动作幅度大、运动过猛。此外,要及时做好 肠梗阻导管记录,详细记下导管在患者体内的深度以及患者的体温、腹部等相关生命体征, 同时要妥善安置患者的体位姿势,以免压制导管或者造成导管脱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每 天要对患者的导管进行调整固定以外,还要及时倾倒处理引流液,以免引流液过多导致导管 脱出,并对每次倾倒的引流液的性状、流量和颜色进行详细记录。当引流液较少或没有引流 液时,可用注射针筒向导管缓慢注射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消毒和疏导,以防导管堵塞。肠梗 阻导管手术后,还要每天仔细观察、询问患者的病况,避免因出血、穿孔以及穿孔所致的腹 腔感染等导管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发现患者有一样情况出现,要及时汇报主治医生进行相关 治疗和处理。 由于置管手术会对患者的鼻、喉部造成一定的刺激和损伤,加之咽喉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十分 丰富,所以在术后患者会多少有些不同程度的喉部肿痛和不适。所以要进行每天两次的口腔 护理,并指导患者每日要用温水漱口,必要时可以对置管的一侧鼻腔内滴2-3滴液体石蜡油,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固定导管的位置,防治患者出现因导管牵拉过紧而出现的 鼻腔粘膜损伤。 最后,患者在术后康复期间的饮食与拔管护理。患者在术后一定的时期内应予以禁食,同时 要注意抗感染方面的治疗;术后恢复期间,为了纠正患者体内的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可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的护理措施 肠梗阻护理要点 1。首先要保持饮食卫生,不洁饮食除了会引起急性胃肠炎以外,也会引起肠梗阻.如急性胃肠炎严重时,反复腹泻也会造成“麻痹性肠梗阻”。还有,饱食后勿作剧烈运动,以防止肠扭转的发生. 2. 发生肠梗阻后,不要盲目喂食,患者首先要禁食水,以减轻腹胀,体位选半卧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是黏连性肠梗阻,在缓解期,勿进食较硬的食物,以半流体为主,蛔虫性肠梗阻在缓解后应行驱虫治疗。 3.对于单纯性肠梗阻、无血液循环障碍的或不完全性的肠梗阻,可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非手术方法,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或采用灌肠,来刺激肠道,促其排便。若上述治疗后症状未减,甚至加重,趋向完全性肠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去除肠梗阻的病因,以恢复肠道通畅。 4.临床上发现,由于肠内蛔虫团引起肠梗阻时有发生,此外,孩子进食过多的花生、瓜子,空腹吃大量的柿子、杨梅等水果也会导致肠梗阻.对于曾发生过肠梗阻或有腹部手术史的儿童,尤其要加强预防,如果平时肠胃功能不良,可适当采取中医药治疗,以调理肠胃。 肠梗阻吃什么好 (1)宜吃清淡有营养,流质的食物,如米汤,菜汤,藕粉,蛋花汤,

面片等; (2)容易消化促进排便的食物。如蔬菜:海带、猪血、胡萝卜等水果:山楂、菠萝、木瓜等;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3)宜吃富含蛋白质及铁质的食品,如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肾、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 (4)宜吃加工或烹饪精细的食物,以利咀嚼及消化。全蛋每周可吃1—2个.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 (5)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

肠梗阻病人护理体会 肠梗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容易导致肠绞窄、肠坏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如果应用得当,多数可以不采用手术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情观察要点①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变化,做好记录。 ②腹痛时间、部位、腹部特征。③呕吐物的性质、颜色、量、呕吐次数。④肠蠕动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次数、量和形状)。⑤全身状态,包括水电解质平衡情况,有无休克表现等。 2保守治疗的护理对于不能判定梗阻的部位和性质的患者,一般给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等。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吸出吞咽下去的空气和肠空内产生的气体及消化液、减轻腹胀、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有少数结肠、直肠癌的患者可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变急诊手术为限期手术,使术前准备更加充分。在给患者进行胃肠减压操作时护士要有耐心,有同情心做好解释指导工作,使患者心理接受,操作轻、稳、准减轻患者痛苦,置好胃管后,在胃管末端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接管前排尽吸引器内的空气,防空气挤入胃内),并妥善固定,打开开关时要缓慢,以免负压突然增大吸住胃黏膜而导致胃黏膜损伤;严密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和量并记录,一开始胃肠减压引流物一般是吃入的食物,以后逐渐变为墨绿色的胃肠液;在胃肠减压期间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保持胃管通畅,并做好口腔护理。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许多患者可以得到缓解,部分患者可形成绞窄性肠梗阻,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早期出现休克,抗感染治疗后改善不明显,体温上升、脉搏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腹胀不对称,可触及孤立胀大的肠袢;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位置,或肠间隙增宽提示有腹腔积液,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或门静脉内存在有气体。观察时间一般≤4 h~6 h;对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观察时间一般≤12 h~24 h。对小儿肠梗阻也应特别警惕,反复观察,认真检查,以免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机,对保守治疗有一定效果,但病程较长的亚急性肠梗阻,其保守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 3手术治疗的护理 3.1 术前护理①禁食水,静脉输入抗生素及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调。②胃肠减压,注意引流液的颜色及量。③观察腹痛性质、放射部位及特征,疼痛剧烈者可给解痛药物,如阿托品、654-2等,禁用吗啡之类药物,因此类药物可掩盖病情进展。 ④灌肠:采用肥皂水高压灌肠,促进肠蠕动,清除肠腔积气和粪便,清除肠内毒物。⑤详细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⑥术野皮肤消毒,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⑦备好麻醉床,选择清洁、干燥、平整床单被褥。⑧准备好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

肠梗阻护理查房总结

肠梗阻护理查房总结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肠道肿瘤、肠套叠、肠扭转、肠结核等。肠梗阻的发生会导致肠道内压力升高,引起肠道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会导致肠道坏死、穿孔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本文将从护理查房的角度出发,总结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肠梗阻患者的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腹部疼痛、呕吐、腹泻、便秘、腹胀等症状的出现和变化。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二、护理措施 1.禁食 肠梗阻患者应该禁食,以减轻肠道负担,避免加重病情。护士应该监测患者的口渴程度,及时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 2.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肠梗阻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通过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肠道内压力,缓解腹胀、呕吐等症状。护士应该掌握胃肠减压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观察减压管的引流情况,及时处理减压管的堵塞和脱

落等问题。 3.静脉输液 肠梗阻患者应该进行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机体正常代谢。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方案,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注意观察患者的静脉通畅情况和输液反应。 4.疼痛管理 肠梗阻患者常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类型,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 5.卧床休息 肠梗阻患者应该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活动,以减轻肠道负担,促进肠道的恢复。护士应该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保持舒适,避免压迫腹部。 三、营养支持 肠梗阻患者应该进行营养支持,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要,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剂、肠外营养等。 四、病情教育

肠梗阻心得体会

肠梗阻心得体会 篇一: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龙源期刊.cn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叶飞 来源:《今日健康》XX年第06期 【摘要】目的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及精心护理,为患者解除肠梗阻,提高护理水平。方法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有效的胃肠减压及各种支持疗法,仍未解除梗阻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肠梗阻得到解除,康复出院。结论不管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的过程中,严密的观察及护理对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肠梗阻胃肠减压解除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lieve th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level by effectiv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d careful nursing. Methods to observe the disease ,effectiv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d various supportive therapies ,and still not relieve the obstruction ,and to carry out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relieved and discharged. Conclusion clos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operation or non operation treatment. 【Key word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Gastrointestinal

肠梗阻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肠梗阻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肠梗阻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引言: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胃肠道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排便困难等症状。在治疗肠梗阻过程中,肠梗阻导管的应用及 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肠梗阻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及 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肠梗阻导管的基本概念 1.1 肠梗阻导管的定义 肠梗阻导管是一种引流管,用于清除肠道内积聚的液体和气体,解除肠梗阻,恢复肠道功能。 1.2 肠梗阻导管的分类 根据使用部位和功能,肠梗阻导管可以分为胃肠通气导管、胃 肠引流导管和肠镜导管等。 二、肠梗阻导管的临床应用 2.1 胃肠通气导管的应用 2.1.1 胃肠通气导管的适应症

- 肠梗阻引起的腹胀、腹痛等症状。- 腹腔手术后肠胀气及肠麻痹。 2.1.2 胃肠通气导管的操作步骤 - 导管的选择和准备。 - 导管的置入。 - 导管的固定与固定带的螺旋固定。- 导管的固定带调整。 2.2 胃肠引流导管的应用 2.2.1 胃肠引流导管的适应症 - 肠梗阻引起的呕吐及排便困难。- 胃肠道手术后引流。 2.2.2 胃肠引流导管的操作步骤 - 导管的选择和准备。 - 导管的置入。 - 导管的固定与固定带的固定。 - 导管的引流。 2.3 肠镜导管的应用

2.3.1 肠镜导管的适应症 - 肠梗阻引起的肠道堵塞。 - 肠道出血导致的肠镜检查困难。 2.3.2 肠镜导管的操作步骤 - 导管的选择和准备。 - 导管的置入。 - 导管的固定与固定带的固定。- 导管的肠道通畅检查。 三、肠梗阻导管的护理 3.1 导管的观察与口腔护理 3.2 导管出口处皮肤护理 3.3 导管通畅护理 3.4 导管固定带的固定与调整 3.5 导管的管路管理和固定点清洁附件: 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肠梗阻患者护理要点

肠梗阻患者护理要点 日常生活中,肠道疾病几乎是所有人都比较担心的一类疾病;而肠梗阻又是临床上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年来肠梗阻的病例数量不断增多,给患者以及家属都带来了较大的困扰。科学的护理,能实现患者的康复进程,远离疾病。 一、肠梗阻的症状 1、呕吐。梗阻发生以后,患者因肠管的逆蠕动而发生呕吐。因梗阻部位不同,呕吐的频率和呕吐量也会有所不同。呕吐物刚开始是胃的内容物,然后是肠的内容物。高位小肠梗阻绞痛不重,但呕吐出现比较早、比较频繁。中段或远端小肠梗阻,呕吐出现比较晚,呕吐量和次数也比较少。低位小肠梗阻由于肠内容物的滞留,细菌过度繁殖以及分解肠内容物,呕吐物常具有粪臭味。 2、腹痛。因肠蠕动增强,患者通常会有阵发性的腹绞痛。麻痹性肠梗阻可能没有腹痛,高位小肠梗阻的腹痛相对不严重,但中段或低位小肠梗阻常伴随有剧烈的腹痛,每次腹痛持续数秒到数分钟。腹痛时患者感觉腹内有气体窜行,可听到高亢的肠鸣音。如果阵发性的腹痛转变为持续性的腹痛,那么可能已经发展成为绞窄性肠梗阻。 3、腹胀。梗阻发生时,患者因为肠管扩张而引起腹胀,一般发生在晚期。越是完全和部位低的梗阻,腹胀就越明显。有时梗阻虽然完全,但因为肠管储存功能的丧失,以及频繁的呕吐,也有可能不会出现腹胀。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医生漏诊和误诊。

4、停止排气排便。患者因为肠内容物运送受到阻碍,一般都停止由肛门排气和排便。但必须注意三种情况:1、肠系膜血管栓塞以及肠套叠患者可以排出稀便或者是血性黏液。2、梗阻部位远端的肠内容物仍然可以由蠕动运送,在这些内容物排干净之前,即使是完全性梗阻的患者,也可以继续排气排便,在排干净原有的内容物之后,才不再排气排便。3、患者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时,排气排便现象不会完全消失。 二、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要点 1、胃肠减压护理 护理人员在护理肠梗阻患者过程中,首先要求患者停止进食和进水,尽量的减轻身体肠腔的压力。需要对患者腹胀体征定时进行检查,加强引流管的管理,必要的冲洗引流管,使其保持通畅。注意引流管的压力,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以及引流液的量。在患者禁食的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液体补充,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待患者腹痛、腹胀等肠道病症有所缓解或者是肛门排气之后,可以给患者进水和少量的流质食物。并随时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 2、体位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较稳定,就可以让患者采取半卧位,这对患者身体恢复会有帮助。半卧位会让患者的膈肌下降,减轻腹胀对于人体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影响,同时利于炎症局限。如果患者病情较重,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保持平卧,将头转向一边,避免呕吐引起窒息。如果患者已经手术,护理人员需要多多鼓励患者尽早下床运动,加强胃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

肠梗阻导管护理注意事项

肠梗阻导管护理注意事项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可能会导致肠道内的食物和液体无法正常通过,引起腹胀、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为了缓解这些症状,医生可能会在患者的肠道中插入一根导管进行治疗。本文将介绍肠梗阻导管护理注意事项。 1. 导管插入后要保持清洁 在插入导管之后,需要对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每天至少两次进行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是否有发红、肿胀或感染等异常情况。 2. 导管位置要正确 为了确保导管能够正常运作,需要确保其位置正确。医生通常会使用X光或超声波来检查导管位置是否正确。如果发现位置不当,则需要及时调整。 3. 导管通畅要保证 由于肠梗阻可能会引起食物和液体积聚在肠道内无法正常通过,因此导管通畅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导管是否有堵塞或阻塞,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4. 导管营养要充足 在插入导管后,患者可能需要通过导管摄取营养物质。护理人员应该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量足够,并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饮食管理。 5. 导管周围要保持干燥 导管周围应该保持干燥,避免水分渗入导管周围。如果发现导管周围有渗出物或污垢,则需要及时清洁并更换敷料。 6. 导管使用时要注意卫生 在使用导管时,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前和手术后需要进行彻底的手卫生,并采用无菌技术操作。 7. 导管拔除时要谨慎 当不再需要使用导管时,应该谨慎地将其拔除。在拔除前,需要将其周围的敷料和胶带全部去掉,并采用无菌技术操作。在拔除后,需要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并及时处理。

总之,肠梗阻导管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导管使用情况,并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护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内镜下放置肠梗阻导管术的护理配合

內镜下放置肠梗阻导管术的护理配合 一、术前准备 (一)器械准备 1、常规胃镜检查物品准备。 2、肠梗阻导管套件(含导管及导丝)、异物钳。 3、药品:盐酸利多卡因凝胶。 (二)患者准备 (1)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心理安慰等工作:向患者说明检查及治疗的目的和大致过程,交代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取得合作。 (2)询问病史,了解病情,掌握适应症。 (3)查看镜前四项的检查结果,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检查结果。 (4)患者检查前10-15分钟,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 (5)签署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及放置肠梗阻导管知情同意书。 二、护理配合 (一)配合胃镜检查 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配合医生完成检查过程。由检查医生先行胃镜检查,查看患者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情况,确认可行置管后,方可遵医嘱拆开肠梗阻导管。整个检查过程护士须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嘱患者唾液自然外流,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一般情况差的患者需吸氧及心电监测。恶心、呕吐剧烈的患者,给予必要的安慰,嘱其用鼻吸气、嘴呼气调整呼吸。 (二)肠梗阻导管的准备 1、将肠梗阻导管内腔注满灭菌蒸馏水(由吸引口到前端侧孔)(可再次注入

少量石蜡油)。 2、检查前囊(F):将前囊注满15ml灭菌蒸馏水(最大量30ml),检测前囊 是否有破损,检测未见异常后,将15ml灭菌蒸馏水全部抽出。 3、亲水导丝护套内腔注满灭菌蒸馏水。 4、导丝从尾部插至肠梗阻导管前端,导丝前端不可从导管的前端或侧孔探 出,旋紧螺旋封头,相对固定导丝。 (三)术中配合 1、将肠梗阻导管前端部分涂抹适量利多卡因凝胶,由护士甲经鼻腔插入食管内。在内镜直视观察下,缓慢将肠梗阻导管送入胃内;由护士乙用异物钳夹住前端随着医生操作胃镜将肠梗阻导管送入(异物钳夹取肠梗阻导管的力量要适中,过紧容易损伤肠梗阻导管,过松容易脱落);护士甲随医生进镜速度,将导管经患者鼻腔速度适中地送入十二指肠降部,(注意送入速度要适中,不宜过快,过快容易在胃内盘曲);决定留置位置后,护士乙先不要松开异物钳,由检查医生边退镜,边送入异物钳,待胃镜退入胃内后,松开异物钳,确认异物钳松开后,以半闭状态退出,(不宜开至最大,以免将肠梗阻导管带出,也不宜完全闭合,以免损伤粘膜)。 2、向前F囊内注入15ml灭菌蒸馏水。 3、拔出导丝。 4、拔出导丝后,继续将肠梗阻导管向胃内送入,使其在胃内呈松弛状态。 确认肠梗阻导管的侧孔部分确实进入肠管内。 5、前囊会由于蠕动运动被送至梗阻部位。在此期间进行减压和吸引。 6、附加:后气囊的使用方法:使用后气囊空间进行选择性小肠造影。肠梗阻

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中应用的术后护理体会

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中应用的术后 护理体会 矫秀妍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6(032)012 【摘要】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解除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中应用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因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成功行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的21例患者资料,分析其相关护理情况。结果置入导管后,21例患者中冲洗液不滴有5例;导管引流不畅有6例;2例患者肛周稀便流出明显,5%鞣酸软膏涂抹保护后未有肛周皮肤红肿现象发生;脱管1例;导管引流过程中堵管4例。经积极的导管护理,21例患者中有19例成功接受了外科手术,其中肿瘤一期切除、肠吻合16例,肿瘤根治切除13例。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患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护理有助于维持导管通畅,更好地冲洗肠腔,解除梗阻,有效降低患者结肠造瘘风险,提高肿瘤根治及一期吻合率,在改善患者生存期、生命质量方面意义深远。%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anal drainage tube in decompression of acute left- sided colorectum obstruction and its nursing. Methods Twenty- one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eft-sided colorectal obstruct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2011 and 2014, Results Of the 21 cases, 5 failed to drip, 6 was difficult to drain, 2 having loose stools around the anus, 2 with the tubes out of the anus, and 6 with obstructed tubes during the drainage. Nineteen finally underwent surgery, 16 of which

肠梗阻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

肠梗阻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肠梗阻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术后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梗阻后血运障碍,术前、术中体液丢失,胃肠减压有关 3、焦虑或恐惧:与对疾病缺乏认识有关 4、导管滑脱的风险:与管道固定方法不当及活动时未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导致管道牵拉有关。 5、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出血、腹腔感染、肠粘连、肠瘘.、肠坏死等。 二、术后护理措施 1、疼痛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患者在咳嗽、深呼吸时用手按压伤口以减轻疼痛感。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疼痛加重时遵医嘱给予患者使用止痛药。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遵医嘱给予静脉内输入足够的液体及纠正酸碱失衡的药物,必要时从中心静脉内输入高营养液体,以补充足够的氮和热量,以促进康复。 3、焦虑或恐惧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讲解成功案例,以增强其信心。

4、导管滑脱的风险 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妥善固定各个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打折、扭曲或滑脱,造成引流管效能降低,注意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5、排便异常 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可适当多饮水,多吃新鲜蔬果,下床适当运动以促进肠蠕动,休息时可在床上环形按摩腹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等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6、潜在并发症的风险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切口有无渗液、渗血,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换药,及时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根据病情协助患者术后24小时开始早期活动(床上做起、下地活动),以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其中肠瘘一般发生在术后的3-5天,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腹痛腹胀,白细胞计数升高,切口疼痛周围红肿,继而出现脓性渗出液,引流液为肠内容物或有粪臭味,以此确定为肠瘘。

肠梗阻导管患者的护理

肠梗阻导管的护理 定义: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 置管术后的观察护理项目: 导管通过幽门后,通常到达肠梗阻部位需要1~2天的时间 ①要多次观察由鼻腔到导管固定处的导管长度,保持一定余量。 ②置管后患者腹痛、腹胀的缓解情况; ③腹围缩小的程度:每天测量腹围(平脐水平腹部的周径),以置管前为100%,置管后腹围与之对比; ④观察记录减压导管的液体出入量及判断导管有无堵塞。 注意:引流量=引出量-冲洗量。 ⑤临床医生注意必要时观察腹部平片的X线变化 其他注意事项: ①注意:导管是凭借蠕动运动运送到梗阻部位,肠管不蠕动引流效果不佳。 促进肠管蠕动运动的方法可有:腹部热敷法、灌肠直肠导管排气、适当使用肠蠕动动力药物、高压氧气疗法(2.5~3.5个大气压的高压氧气环境下60~90分钟,可压缩肠管内气体,改善循环动态,引起脱氮作用使肠梗阻得以改善)、中药承气汤。 ②注意:术后早期的肠梗阻与一般的粘连性肠梗阻相比适合长时间的(3周~4周)肠梗阻导管进行的吸引减压疗法。 ③注意:根据每日出入水量补足液体,维护水电解质平衡。 ④注意:减压疗法时如果人为堵塞补气口,会无法进行减压和吸引。 负压吸引的方法 与胃管吸引方法基本相同。导管由于肠蠕动运动被带往梗阻部位期间,可使用吸引器或手动进行间歇吸引或者持续低压吸引。 低压持续吸引时适当的吸引压力为: -980Pa~-2450Pa(-10 ~-25cmH 2O),注意:目前医院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压力多为>1600Pa,完全满足压力要求。 减压时间应根据梗阻程度而定。 置管后导管的冲洗 导管的内腔可能由于肠管内容物或造影剂形成堵塞。留置过程中请注意确认内腔的状态,如果发生堵塞,用微温盐水洗净内腔。排液流出不好时,可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蒸馏水或普通水冲洗,以确认导管是否被堵塞。 经引流管接口注入中药或营养液前后,分别用50 ml 温开水冲洗,以保持导管 的通畅,注入完毕后关闭负压引流,1 h~2 h 后开通。负压吸引间歇期间每4-6小时可以给予液体石蜡、橄榄油、香油等其他润滑肠道,有助肠管通畅的药物。拔管的条件及方法 对于单纯粘连性肠梗阻病例采用鼻肠减压管插入治疗后多数3d内即可起效, 梗阻症状得到缓解或解除。肠梗阻症状改善后,对腹部的透视照片气体图像消失后也不要立即拔管。导管夹闭,透视症状没有恶化的情况下,开始试验饮水,再

肠梗阻导管护理

肠梗阻导管护理 原理 前气囊通过Treitz韧带后,打开前气製,导管可以随着小肠蠕动不断地前行,并且不断地吸引肠内容物,直至梗阻的上部,后气囊可对小肠进行选择性造影;有补气孔,提高了吸引效率。 适应症 1. 急性小肠梗阻,尤其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 2. 需手术治疗的粘连严重的肠梗阻 3. 术中经肠梗阻导管行肠排列,防止术后复发 禁忌症 1. 食道狭窄 2. 幽门狭窄 护理 一、术前护理要点 1. 评估要点 评估患者精神状况,经济状况,各项检验指标。 2. 护理措施 (1)健康教育鼓励家属共同参与,介绍插管方式,减轻患者焦虑。 (2)饮食指导禁食禁饮 二、术后护理要点 1. 维持体液平衡 (1)合理输液记录出入量:根据病人脱水情况及有关生化指标安排合理的输液计划,严密观察病诂变化- (2)营养支持「肠梗阻导管置入后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待拔管后,肠蠕动恢复正常,则由流质逐渐过渡为半流质及普食。 2. 观察与固定 观察 (1)每班观察导管的外露长度,做好交接班。导管通过幽门后,通常到达肠梗阻部位需要1-2天的时间 (2)要多次观察山鼻腔到导管固定处的导管长度,保持一定余量。 (3)置管后患者腹痛、腹胀的缓解情况; (4)腹圉缩小的程度:每天测量腹围(平脐水平腹部的周径),以置管前为100%, 置管后腹圉与之对比; (5)观察记录减压导管的液体出入量及判断导管有无堵塞。 注意:引流量=引岀量一冲洗量。

(6)临床医生注意必要时观察腹部平片的X线变化。 固定 (1)了解置管过程是否顺利、导管前端到达的位置、记录导管的置入长度。 (2)胶布将导管固定于耳垂处,预留10-15cm利于导管向下滑行。 3. 导管的安全护理 (1)置管期间可能发生意外包括导管脱岀、导管破损或断裂、导管胃内打结、导管阻塞、气囊破裂等。主要措施:患者采取半卧位,防止导管打折扭曲,每班记录导管外露长度,及时了解导管是深入或脱出。嘱病人床上翻身时勿用力过猛,避免意外脱管造成气囊移位或破裂。 (2)置管期间可能山于肠内容物或造影剂形成堵塞,经注水腔用50ml温开水冲洗,注水完毕后用封止塞关闭负压引流腔,「2小时后开通。 (3)插入肠梗阻导管后,一周一次定量更换前气囊内灭菌蒸憎水。更换时,将前气囊内的灭菌蒸懈水全部抽出,按指定量再次注入以充盈前气粪。留置过程中时刻注意管理前气囊状态。 (4)导管山于肠蠕动运动被送至梗阻部位期间,可使用吸引器或手动,进行间隙吸引或持续低圧吸引,要适时确认导管处于开通状态。低压持续吸引时适当的吸引压力为:-10〜・25mmH2Oo (5)体内留置时间30天以内。 4. 并发症的预防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消化道症状,询问患者的自我感受。每班测量、记录腹围,了解腹痛、腹胀是否减轻。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记录患者排气、排便的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并记录。如患者岀现血压下降,脉率增快,腹围增加,腹痛间歇期缩短且呈持续性剧烈腹痛,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血性或咖啡色,应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 (2)注意经导管内注入药物或营养液时不宜过快,以免肠腔内圧力过高,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肠管坏死。 (3)减压时山于负压的作用,肠管有可能被吸入肠梗阻导管的侧孔,造成肠管的坏死。负压一般为0.02Mpa (4)预防感染,观察病人有无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做好口腔护理,置管期间易口腔干燥、细菌滋生,口护一天二次,石蜡油滴鼻。 5. 拔管护理 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恢复肛门排气2-3天后停负圧吸引,用封闭塞关闭吸引腔,继续观察3・5天。如肛门排气、排便正常。X线腹部立位片检查,肠管液平面消失可拔管。先抽净前气囊内的液体后拔岀导管。 6.出院指导 (1)少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品。 (3)保持心情愉悦,每天进行适量体育锻炼。 (4)加强自我检测,若岀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不适,及时就医。

1例老年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的护理

1例老年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17-01 肠梗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恶心、腹胀、排气、排便减少甚至停止,部分患者腹部可见胃肠蠕动波等。临床上通常将禁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静脉营养及胃肠减压治疗作为保守治疗的主要方式[1]。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胃肠减压方法是经鼻留置胃管,但是由于胃管的长度有限,只能吸引胃内积聚的胃液和气体,不能对梗阻部位以上的小肠充分减少压力。而肠梗阻导管可延长插至小肠远端,甚至可到达回肠末端,直接对梗阻段小肠以上的肠道进行减压,迅速减轻肠梗阻症状[2]。我院于2014年11月收治1例肠梗阻患者应用经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男,97岁,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0余天”于2014年11月24日平车推入入院。入院查体:T 37℃P 65bpm R 20bpm BP 150/60mmHg,神清,精神软,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率65bpm,律齐,腹隆,软,左上腹轻压痛,余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弱,约2-3次/分,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病理反

射未引出,留置导尿状态。(2014-11-25)腹平片:腹部肠腔散在积气。(2014-11-27)腹部CT:胃肠可见留置导管影,头端位于左中下腹部,该段小肠积气、积液,较前片积液量有减少。入院予一级护理,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留置肠梗阻导管,禁食,予络活喜、美卡素控制血压,洛赛克抑酸护胃,善宁针抑制胃肠液分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经治疗,12月1日恢复排便,无腹胀及恶心呕吐情况,腹部平片显示无肠管积气及液气平面;拔除肠梗阻导管。于12月5日康复出院。 护理 1. 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肠液的量、性状、颜色及引流速度。注意腹部体征、生命体征、每日固定时间听诊肠鸣音、测量腹围;常规3d监测1次血生化全套及血常规,以及时发现出血、肠穿孔、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2. 生活护理患者置管期间应注意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滋生,口腔护理2次/d,口唇干燥时可用温开水湿润。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拍背咳痰2次/d,以防止肺部感染。由于置管导致咽喉疼痛不适的,可给予雾化吸入2次/d,减轻不适。 3. 体位与活动健康状况允许的患者最好采用半卧位,每天下床适量活动,每次15-20min,每天4-6次,活动可促进肠蠕动,有利于导管达到通过梗阻部位。

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护理方法分析

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 阻导管的护理方法分析 摘要:急性小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常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小肠 发生扭转或闭塞,从而影响了肠内容物通过,并继发了一系列腹部症状。急性小 肠梗阻治疗措施的关键原则的早期进行胃肠减压,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可以有 效深入至梗阻肠管部位将阻塞的肠内容物吸出,从而减轻肠内压力,减少胃肠部 水肿,有利于阻塞肠管恢复正常。本文对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 阻导管的护理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规范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护理流程提 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小肠梗阻;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护理方法 引言 急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通常腹部手术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概率可 达10%-30%,常常导致肠壁血液循环障碍、水电解质紊乱、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是一种通过鼻腔将导管插入到胃肠道中,以缓解肠道阻塞 的治疗方法,由于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相对于开腹手术或经皮经腹肠减压术 等治疗方法,避免了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期。本 文将对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时的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 1.急性小肠梗阻概述 急性小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它指的是小肠内腔阻塞或狭窄,导致小 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急性小肠梗阻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肠道机械性阻塞、 肠扭转、肠套叠、肠梗阻性肿瘤等,其中机械性阻塞最为常见。机械性阻塞通常 是由于小肠内腔内发生狭窄、压迫或阻塞物等引起的。狭窄的原因包括炎症、结核、肿瘤、息肉等,压迫的原因包括外源性肿瘤、器官移位等,阻塞物的原因包 括异物、粪块等。肠扭转是指小肠环绕其自身轴向旋转,导致血供中断和小肠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