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研究小儿肺咳颗粒对急性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咳颗粒对急性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小儿支气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口服小儿肺咳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静滴头孢噻肟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比较差异显著(X2=10.8237,P=0.0011)。
观察组患儿的喘息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快,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的咳嗽和肺部湿罗音症状消失时间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小儿肺咳颗粒治疗急性小儿支气管炎具有显著疗效,可显著改善患儿的急性支气管炎症状。
关键词:小儿肺咳颗粒;急性小儿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该疾病好发于春、冬两季,给患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
因此,临床对于急性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给予了较大的关注,笔者采用小儿肺咳颗粒对急性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小儿支气管炎患者100例,将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50例患儿,男23例,女27例,患儿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为(5.0+2.4)岁。
患儿病程为4—12d,平均病程为(6.2+4.4)d。
对照组50例患儿,男23例,女27例,患儿年龄为1—13岁,平均年龄为(4.8+2.6)岁。
患儿病程为3—13d,平均病程为(6.8+4.1)d。
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性良好。
1.2临床方法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小儿肺咳颗粒进行治疗,3岁以下患儿:小儿肺咳颗粒3g/次,1次/d;3岁以上患儿:6g/次,1次/d,开水冲服。
对照组患儿给予静滴头孢噻肟进行治疗,头孢噻肟50—100mg/kg·d。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情况。
方法将我院门诊收治的9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治疗组a、b组和对照组,三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再加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b组采用静脉滴注,a 组采用雾化吸入。
结果三组患者在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急性支气管炎诊断的标准[1],发病急骤,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的刺激性干咳,或者出现少量的粘液痰,伴随着骨后的钝痛或者不适感,如果有细菌感染则可能出现粘液脓性痰;肺部体征阴性或粗糙呼吸音或者散在的啰音;血液中白细胞数大多正常,只有当细菌感染时才会增高;胸片检查正常或者肺纹理增粗。
患者病程一般呈自限性,全身症状消退时间为3-5天,咳嗽和咳痰症状可延迟2-3周。
1.3 治疗方法三组患儿均在给药前进行常规综合性治疗,包括多饮水预防发热导致水分过多蒸发、加强营养保持患者机体所需的能量和保护胃肠的正常功能、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导致支气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降低、退烧等。
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采用雾化吸入式,雾化液为10ml0.9%氯化钠溶液+0.1g阿奇霉素+5mgα-糜蛋白酶,温度为30℃,2次/日,10min/次;治疗b组则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将10mg/kg阿奇霉素加入5%的葡萄糖中缓慢进行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采用20-80mg/kg头孢曲松钠加入150-20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周。
1.4 疗效的判定痊愈:患儿在治疗3天后,临床症状有很大程度的减轻,5天后完全消失,血象及x线片正常;显效:疗程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象正常,x线检查结果显示较治疗前大部分被吸收;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但是不显著,血象有所下降;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血象以及x线胸片无任何变化。
肺力咳合剂联合头孢丙烯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董益民(琼海市妇幼保健院,海南琼海571400)症发生率为18.7%(14/75),Ⅱ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6/75),2组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166,P >0.05);1年后Ⅰ组复发率为5.3%(4/75),Ⅱ组复发率为0.0%(0/75),2组对比差异显著(χ2=4.109,P <0.05)。
3讨论引起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因素为长期缺碘或相对缺碘,病程时间较长,增生性病变与退行性病变反复交替导致甲状腺体内发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结节[2]。
结节性甲状腺肿有一定的概率成为恶性结节,因此应早治疗。
甲状腺全切手术与次全切手术均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有效方法,但是对这两种手术方式一直存在争议。
有学者称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低;也有学者称这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基本相同,次全切手术复发率高,全切手术虽然复发率低但是并发症发生率高[3]。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甲状腺全切手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是改善了血清相关因子水平,1年后无复发,可见其虽然手术时间长,但彻底切除了病灶组织,避免了疾病的再次复发。
与甲状腺次全切术比较,甲状腺全切手术虽然切除范围较大,手术过程中也会对血管及神经造成一定伤害,但是医疗技术与医务人员操作水平在不断提高,完全可以控制术中出血量、降低伤害程度;因切除范围较大,所以住院时间比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稍长,但是并没有统计学差异。
在以往报道中,甲状腺全切手术会损伤机体、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目前已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术前会做好评估工作,掌控患者手术禁忌证,因此在术中完全可以避免损伤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4]。
在甲状腺疾病中,生长因子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其中VEGF 不仅可以加强血管通透性、促进大分子蛋白外渗,更能特异性地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血管新生[5];IGF-Ⅰ可调节甲状腺细胞增殖,在甲状腺肿形成过程中IGF-Ⅰ蛋白表达增加显著,伴随着甲状腺肿的消退IGF-Ⅰ也会逐渐降低;TCF-β1可调控多种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疾病早期TCF-β1即可增高,与此同时组织内经生成IGF-Ⅰ结合蛋白来达到限制IGF-Ⅰ活性的作用,并合成TCF-β1,进一步抑制了细胞增殖,缓解了病情的发展。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发布时间:2022-05-23T07:39:07.5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5期作者:余彦兰[导读]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CB)急性发作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余彦兰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贵州六盘水 553536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CB)急性发作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2021年7月收治的62例CB急性发作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个研究小组:A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B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控制两个研究小组在同等医疗条件和环境下开展研究,并对两组患儿治疗成效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研究期间的各项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和,但是相比之下B组患儿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且各项症状改善指标也普遍优于A组(P<0.05)。
结论:研究发现在针对CB急性发作患儿的治疗中,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抗生素,使用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患儿体内血药浓度,缓和其症状,对于改善患儿病情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阿奇霉素;小儿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包括CB在内的多种呼吸道疾病患者群体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
在众多的患病人群中,幼儿因其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再加上病毒、细菌的影响极容易患上CB。
相对于成年人,小儿CB急性发作可能导致喘憋以及胸痛等症状的发生,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基于近年来临床儿科收治的CB患儿数量不断增多,医学界开展了大量针对小儿CB治疗和诊断方面的研究,对于CB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
但是由于患儿个体间差异的存在,治疗方案也不存在绝对最好这一说法[1]。
随着医药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阿奇霉素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因其对包括敏感菌株等一系列病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将其应用于小儿CB急性发作的治疗中通常有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62例CB急性发作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
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治疗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指婴幼儿时期呈哮喘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支气管炎。
与感染、婴幼儿呼吸道生理解剖特点有关。
现认为与患儿特应质有关。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多见于1~3岁婴幼儿,常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
常继发于“上感”之后,大部分有低到中度发热,少数可有高热,伴咳嗽,喘息轻重不等,多在夜间或清晨加重,重者可出现发绀及心力衰竭。
但多无全身中毒症状。
有反复发作倾向,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减少,3~4岁后渐愈。
少数患儿于数年后可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
2.体征可有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叩诊呈鼓音,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及少量中粗水泡音。
二、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大多在正常范围,若增高提示有继发细菌感染。
部分患儿有血清IgE增高。
血气分析有不同程度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2.肺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模糊及肺气肿改变。
治疗原则
一、对症治疗
1.氧气吸入有呼吸困难、缺氧症状或心衰的患儿吸入氧气。
2.解痉平喘参见哮喘急性期发作治疗。
二、抗感染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者,可适当选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者可应用抗病毒药物。
杏苏散加味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体会
王强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3(0)8
【摘要】小儿支气管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病率高,也是肺炎的早期
表现,临床应用杏苏散加味化裁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效果甚佳。
药物组成及用法:杏苏散原方组成有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桔梗、枳壳、陈皮、杏仁、甘草、大枣、生姜11味。
在临床中应用时:寒热常加天竺黄、桑白皮、银花、瓜蒌皮;流清涕、打喷嚏加荆芥、防风;咳嗽加剧加紫菀、百部。
【总页数】1页(P727-727)
【关键词】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杏苏散
【作者】王强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老族苗族自治县大磏镇卫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
【相关文献】
1.杏苏散加味治疗小儿咳嗽临床疗效观察 [J], 鲁静
2.小儿咳嗽治疗中应用杏苏散加味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刘启明;刘仙俄
3.《小儿咳嗽治疗中应用杏苏散加味的临床效果评价》 [J], 李慧
4.小儿咳嗽治疗中应用杏苏散加味的临床效果分析 [J], 陈自卫[1]
5.杏苏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60例临床观察 [J], 崔松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和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将85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氨溴索和地塞米松氧气驱动雾化治疗,余治疗同对照组。
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57.1%),有效13例(31%),无效5例(11.9%);对照组显效17例(39.5%),有效14例(32.6%),无效12例(27.9%),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氨溴索和地塞米松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显著,起效快,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炎氨溴索地塞米松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小儿支气管炎指支气管发生炎症,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为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009年10月~2010年收治小儿支气管炎患者85例,给予控制感染、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和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与其进行疗效比较,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患儿85例,男43例,女42例;年龄1~15岁,均符合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43例,男21例,女22例;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应用控制感染、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15mg,地塞米松5mg,注射用水4ml注入简易喷雾器,雾化吸入治疗,以氧气为动力,压力调至2L/分,每次15分钟,2次/日,7天1疗程,对照组给予控制感染、支持、对症治疗,疗程相同。
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3天内体温恢复正常,精神食欲好,呼吸平稳,痰量明显减少,咳嗽气喘基本消失,肺部体征明显减少或消失;②有效:3~7天上述症状及体征改善;③无效:治疗7天后上述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
讨论患有小儿支气管炎的患儿,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严重者可致肺气肿及肺不张。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行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
方法:抽取我卫生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组:对照组(n=37例)行头孢曲松钠治疗,实验组行(n=37例)行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观察两组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中阿奇霉素能迅速消除炎症反应,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阿奇霉素抗菌药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然而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许多抗菌药已经难以发挥理想的效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成为儿科医师的重要使命。
我卫生院针对此类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其治疗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卫生院收治的74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1-9岁,平均(4.5±3.5)岁,病程2-12天,平均(7.4±3.6)天;实验组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1-10岁,平均(4.9±3.3)岁,病程3-12天,平均(7.9±3.4)天。
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呼吸系统疾病诊疗》[1]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经X线、实验室检查确诊;③临床资料齐全;④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性疾病;②合并有肿瘤性疾病;③合并有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④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儿20-80mg/(kg·d)头孢曲松钠(国药准字H20033918,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50-250ml0.9%生理盐水静滴治疗,1次/天。
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7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引言: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临床症状以咳嗽、喘息为主。
阿奇霉素和博利康尼雾化剂是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
本文旨在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次观察了72例确诊为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年龄范围为1岁到5岁。
其中,将患儿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A组为阿奇霉素治疗组,B组为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组。
两组分别有36例,均以每天两次口服给药为主。
结果:治疗后5天内,观察到A组患儿的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喘息情况有所改善,但仍有少量患儿出现复发现象。
而B组患儿的症状明显改善,咳嗽和喘息减少明显,且无复发情况。
另外,两组患儿的体温和血常规指标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
而博利康尼雾化剂则能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喘息发作。
因此,两者的联合应用恰到好处,可以有效改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减轻咳嗽和喘息症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推广该组合治疗方式,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进一步研究对比了不同剂量的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的效果,发现高剂量组(每天两次口服)的疗效更佳,症状消失更快,复发率更低。
但在选择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时也需要考虑患儿的个体情况和耐受性。
关于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本次观察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但是,我们应该保持警惕,注意监测患儿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此疗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尽管此次观察结果令人满意,还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的观察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确认此疗法的临床疗效。
结语:本次观察结果显示,阿奇霉素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具有明显的疗效,在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体会,总结治疗方式,寻找最为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
记录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案例,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下患儿的恢复速度,寻找最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143-02
急性支气管炎发病患者多为婴幼儿,其中以2岁左右的患儿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的急性弥漫性炎症,支气管粘膜水肿,有渗出物,患儿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可伴有发热等症状,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发病迅速,引起的各种症状如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则会引起患儿的生命危险,患儿如咳嗽症状明显且伴有高热现象,则有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危险。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或为其合并感染。
营养不良、佝偻病、变态反应以及慢性鼻炎等都可成为本病的诱因[1]。
对来院就诊的患儿,临床医师要做出顺速的诊断并给予治疗措施,笔者就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方案做了详细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在此项研究中所选用的8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均为我院急诊科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其中有男性患儿63例,女性患儿17例,患儿年龄在13-27个月之间,患儿的性别组成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急性小儿支气管炎的发病特征,全部80例患儿均经过诊断确诊的急性小儿支气管炎,且症状明显。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患儿均为经过确诊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所有患儿均身体健康无其他严重疾病。
排除标准:排除年龄过小的患儿,排除患有其他严重先天性疾病,如法洛四联症等疾病的患儿。
排除不能确诊为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
1.3 临床治疗方案及研究方法
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初期症并不典型,表现为呼吸道症状逐渐加重,症状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幼儿急性支气管炎的致病微生物通常为病毒,也有少部分为细菌性感染,或者继发病毒感染后的细菌感染。
所用主要治疗药物为复方新诺明联合乙酰螺旋霉素,来急诊科的患儿多伴有严重的呼吸道症状,这时医师应及早解除患儿症状,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对于呼吸不畅已伴有严重缺氧症状的患儿,要给予吸
氧等治疗措施,将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提高到正常范围,同时可通过雾化吸入化痰剂等措施,解除患儿的呼吸道因分泌物儿梗阻的现象。
对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患儿由于呼吸道的堵塞,可有肺不张或肺气肿的现象。
可以从患儿的胸部听到以中等湿罗音为主的干湿罗音,并且在患儿用力咳嗽、咳痰后,罗音减轻,一般需要做X线片检查,与肺炎等疾病作区分。
统计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判断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1.4 判断标准
显效:患儿用药24小时后,呼吸道症状明显减轻,干湿罗音听诊状况消退明显;有效:患儿用药24小时后,呼吸道症状减轻,干湿罗音听诊状况有消退;无效:患儿用药24小时后,呼吸道症状无明显减轻,干湿罗音听诊状况无消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全部数据资表示,采用t检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选用的全部80例急性支气管炎的患儿,用药24小时后,显效34例,占42.5%;有效29例,占36.3%;无效17例,占21.2%。
其中无效的患儿采用其他方案治疗后
也取得明显效果,未造成不良后果。
总有效率为78.8%,(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3讨论
急性支气管炎或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在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较重,常并发或继发于上下呼吸道感染,并为麻疹百日咳、伤寒及其他急性传染病的一种临床表现[2]。
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迅速,患儿支气管的炎性反应及分泌物可造成患儿的气道堵塞,造成患儿发绀、缺氧,同时全身的发热症状也会造成患儿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衰竭,可对患儿造成生命危险。
急性支气管肺炎以及肺不张的情况在儿科中并不少见,但是,医学上并未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一直以来的常规治疗对于小儿的急性支气管肺炎疗效不佳[3]。
本文笔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结合急救措施,取得了总有效率78.8%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医学教育网(医学影像学讨论版).
[2] 实用临床诊疗规范呼吸系统疾病(一).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19-26.
[3]薛洁.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医学检验),201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