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有机物结构与性质-2018年高考化学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4
新高考复习化学阶段性新题精选专项特训(河北专用)专项九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1.(2021·河北张家口市·高三一模)氯吡格雷可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由如图路线合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R中氧原子与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C.氯吡格雷的一溴代物有10种(不含立体异构)D.1molW最多消耗2molNa【答案】C【详解】A.由上述反应过程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分别取代N、S处的H原子,故A正确;B.环丙三烷三个碳在同一平面上,与氧相近,相当于将链加长,仍在同一平面,故B正确;C.的一溴代物有11种,故C错误;D.1mol中有2mol-OH最多可以消耗2molNa,故D正确;故选C。
2.(2021·河北高三二模)柠檬醛有浓郁柠檬香味,存在于枫芧油和山苍子油中,可用于制造柑橘香味食品香料。
下列关于柠檬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醛存在分子内氢键B.柠檬醛能使溴水褪色,证明碳碳双键存在C.柠檬醛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D.柠檬醛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答案】D【详解】A.分子内氢键仅在分子内部两个可能发生氢键作用的基团的空间位置合适时,才会形成,故柠檬醛不存在分子内氢键,选项A错误;B.柠檬醛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和醛基,分别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故溴水褪色,不能证明碳碳双键存在,也可能是醛基引起的,选项B错误;C.柠檬醛分子中碳原子不存在连接的4个基团或原子均不同的结构,故不存在手性碳原子,选项C错误;D.根据乙烯分子中的6个原子共平面、甲醛的4个原子共平面可知,若柠檬醛分子中这三个结构中三个面重叠,则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选项D正确;答案选D。
3.(2021·河北高三其他模拟)以下3种有机物是一些食用香精和精油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桂醛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B.1mol桂醛最多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香茅醇的分子式为C10H20OD.可用银氨溶液鉴别桂醛和D-香芹酮【答案】B【详解】A.桂醛中存在苯环、双键、醛基,这些结构均为平面形结构,这些结构与单键相连单键具有旋转性,因此桂醛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A正确;B.桂醛中含有1个苯环,可以与3个H2发生加成反应,含有1和双键,可以和1个H2发生加成反应,含有1个醛基,可以和1和H2发生加成反应,因此,1个桂醛可以和3+1+1=5个H2发生加成反应,即1mol 桂醛最多与5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C.根据香茅醇的结构,香茅醇的分子式为C10H20O,C正确;D.桂醛中含有醛基而D-香芹酮中含有羰基,醛基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因此可以利用银氨溶液鉴别桂醛和D-香芹酮,D正确;故答案选B。
专题09电化学基本原理1.【2018新课标1卷】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
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①EDTA-Fe2+-e-=EDTA-Fe3+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考查电化学原理的应用、电极反应式书写、铁盐与亚铁盐的性质等【试题点评】准确判断出阴阳极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去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而得出阴阳极。
电势高低的判断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从物理学的角度借助于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去分析。
2.【2018新课标2卷】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考查新型二次电池,涉及电极反应式书写、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等【试题点评】本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为载体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充电与发电关系的理解。
本题很好的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跟踪检测(三十二)有机物的结构、分类与命名1.下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果正确的是( )解析:选D 烷烃、烯烃、炔烃都属于脂肪烃,而苯、环己烷、环戊烷都属于环烃,且苯是环烃中的芳香烃。
环戊烷、环丁烷及乙基环己烷均是环烃中的环烷烃。
2.(2017·锦州模拟)某烃和Cl2充分加成的产物其结构简式为,则原有机物一定是( )A.2丁炔 B.1,4二氯2甲基2丁烯C.2甲基1,3丁二烯 D.1,3丁二烯解析:选C 所给产物是某烃和Cl2的加成产物,相邻碳原子上的Cl原子是加上去的,即原来存在不饱和键,把中的Cl原子去掉,恢复原来的不饱和键,原有机物为,名称是2甲基1,3丁二烯。
3.对下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不是同分异构体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C.均能与溴水反应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解析:选C 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左侧有机物具有苯环,右侧有机物没有苯环,二者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不同,B项错误;左侧有机物中2含有酚羟基,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右侧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项正确;二者既可以用红外光谱区分,也可以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D项错误。
4.(2017·黄冈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4H10O的醇,能在铜催化和加热条件下被氧气氧化为醛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B.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的反应产物中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C.3甲基3乙基戊烷的一氯代物有5种D.分子式为C7H8O的有机物,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同分异构体共有3种解析:选D A项,C3H7—CH2OH能被氧化成醛,故只有2种,错误;B项,2氯丁烷消去时可生成1丁烯或2丁烯,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错误;C项,3甲基3乙基戊烷的碳骨架为,其中有3种不同的H原子,一氯代物有3种,错误;D项,C7H8O属于酚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3种,正确。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2020·广东执信中学高三月考)企鹅酮()可作为分子机器的原材料。
下列关于企鹅酮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发生取代反应C.1mol企鹅酮转化为C10H21OH需消耗3molH2D.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可能共平面【答案】C【解析】A. 企鹅酮中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B. 含有单键碳原子上可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C. 1mol企鹅酮含2摩尔碳碳双键和1摩尔羰基,都能和H2加成,加成产物为C10H19OH,需消耗3molH2,C错误;D. 环上有一个碳原子连有两个甲基,这个碳原子以碳碳单键和四个碳原子相连,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可能共平面,D正确;答案选C。
【点睛】B容易出错。
同学往往注意到官能团的性质,而忽略了单键碳上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2.(2020·曲靖市陆良县教育局高二期末)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6H13O9B.1 mol咖啡鞣酸可与含8 mol NaOH的溶液反应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D.与浓溴水能发生两种类型的反应【答案】D【解析】A项,分子式应为C16H18O9,A错误;B项,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羧基、酚、酯基。
而醇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该物质的结构中,含有一个羧基,一个酯基,两个酚,所以1 mol咖啡鞣酸可与含4 mol NaOH的溶液反应,B错误;C项,醇—OH、酚—OH均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错误;D项,苯酚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含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该物质能与浓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D正确答案选D。
3.(2020·山东章丘四中高二月考)对如图所示的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分子中肯定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C.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可以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答案】C【解析】A.左边的物质中含有酚羟基,能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右边物质中的碳碳双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醛基能和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羧基,选项A 错误;B.左边物质中肯定共平面的碳原子数是8个,右边物质中不含有苯环,肯定共平面的碳原子数为4个,所以二者分子中肯定共平面的碳原子数不相同,选项B错误;C.二者分子式相同,都是C10H14O,且二者的结构不同,所以是同分异构体,选项C正确;D.红外光谱用于区分化学键或原子团,核磁共振氢谱可以区分氢原子种类及不同种类氢原子的个数,这两种物质中氢原子种类不同,所以可以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选项D错误;答案选C。
专题09 电解质溶液【母题来源1】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母题题文】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邻苯二甲酸氢钾为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为强碱弱酸盐,邻苯二甲酸根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A项、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Na+和A2—的浓度增大。
由图像可知,溶液导电性增强,说明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故A正确;B项、a点和b点K+的物质的量相同,K+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不明显,HA—转化为A2—,b点导电性强于a点,说明Na+和A2—的导电能力强于HA—,故B正确;C项、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邻苯二甲酸钾为强碱弱酸盐,A2—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溶液pH>7,故C错误;D项、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c(Na+)和c(K+)相等,c点是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邻苯二甲酸钾、邻苯二甲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c(Na+)>c(K+),由图可知,a点到b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b点到c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则溶液中c(K+)>c(OH—),溶液中三者大小顺序为c(Na+)>c(K+)>c(OH—),故D正确。
1.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4.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热点题型一乙醇、乙酸性质比较乙酸乙酯的制备例1、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
下列关于乙醇在各种不同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A.和金属Na反应键③断裂B.和金属Na反应键②断裂C.在Cu催化下和O2反应键①、③断裂D.在Cu催化下和O2反应键②、③断裂【解析】明确乙醇的典型反应——与钠反应、催化氧化、酯化反应等;正确分析反应物与产物,【答案】 C【提分秘籍】1.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羟基的关系(1)与钠反应时,只断裂a处键。
(2)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a和c两处键,b处形成碳氧双键。
若羟基相连碳原子上含有两氢原子时生成醛、与羟基相连碳原子上含一氢原子时生成酮,不含氢原子时,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3)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只断裂a处键。
2.乙酸的化学性质与羧基的关系(1)乙酸结构式:。
(2)乙酸显酸性,是因为e键易断裂,氢原子较活泼,较易电离。
(3)乙酸与乙醇能发生酯化反应,f键断裂。
3.乙酸乙酯的制备(1)装置(液—液加热反应)用烧瓶或试管作反应器。
试管倾斜45°角(受热面积大)。
(2)反应特点(3)实验需注意的问题①向试管内加入化学试剂的顺序:向乙醇中缓缓加入浓硫酸、乙酸,并不断搅拌,注意不能向浓硫酸中加入乙醇或乙酸。
防止液体溅出伤人。
②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③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a.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b.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除去乙酸;c.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溶液分层,便于分离得到酯。
④长导管的作用:导出乙酸乙酯和冷凝回流乙酸和乙醇。
⑤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暴沸。
⑥长导管位置:不能插入溶液中,防止倒吸,若插入液面以下,应使用防倒吸装置,如干燥球等。
⑦刚开始小火均匀加热的目的:防止乙醇、乙酸过度挥发,并使二者充分反应。
专题原子结构和化学键092018年化学高考题1. 2018 8 6(全国Ⅲ理综,,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 g 27 g ,镁与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 mol 1 mol ,2 1重水与水中中子数比为∶ D.1 mol 1 mol ,乙烷和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B 24 g 27 g 1 mol Mg Al 12镁与铝的物质的量均为,但、的质子数分别为、13 A ,项错 误;1 mol O2 16 mol 含有电子,1 mol O3 24 mol 含有电子,质量相同(设为)的mg O 2、O 3 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项正确;×16 mol=mol ×24 mol= mol B 1 mol D 2O m 32m 2m 48m2 含有中子,10 mol 1 mol H 2 O 8 mol C 含有中子,项错误;1 mol CH 3―CH3 含有共价7 mol 键,1 mol CH 2==CH 2 含有共价键,项错误。
6 mol D2. 2018 (全国Ⅱ理综,10,6 W 分)、X 、Y Z 和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 X Y 3 Z 与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倍;原子最外 层的电子数与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WA. 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A W X 本题结合元素推断考查元素周期律。
根据与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可知该气体为NO 2 ,因原子序数递增可知和分别为元素和元素;结合的W X N O Y 周期数是族序数的倍,且为短周期元素,则只能为元素;根据原子最外层的3 Y Y Na Z 电子数与原子的电子总数相同,且为短周期元素可知为元素。
【母题来源】2018年高考江苏卷【母题题文】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D【试题解析】A项,冐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NaHCO3能与HCl反应,故NaHCO3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没有对应关系;B项,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于制光导纤维,SiO2用于制光导纤维与SiO2熔点高硬度大没有对应关系;C项,Al2O3的熔点很高,用作耐高温材料,Al2O3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没有对应关系;D项,CaO能与水反应,用于食品干燥剂,CaO用于食品干燥剂与CaO与水反应有对应关系;答案选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夯实和运用的能力。
【命题方向】该题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形式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充分体现了金属元素化合物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考查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能更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本题意在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结构——性质——用途”化学特征思维方式,而非零散化合物知识的记忆,关注元素化合物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现“让学生学习真实、有用的化学”的课程理念。
该题型已连续考查多年,因此,2019高考仍会考查。
【得分要点】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重要性质,理解性质决定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度,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着。
加油!!!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度,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着。
课时3 卤代烃、醇、酚课时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四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均含有多个官能团,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属于酚类,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B.②属于酚类,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C.1 mol ③最多能与3 mol Br2发生反应D.④属于醇类,可以发生消去反应解析物质①中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属于酚类,但酚羟基不能和NaHCO3溶液反应,A项错误;物质②中羟基连在链烃基的饱和碳原子上,属于醇类,不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B项错误;物质③属于酚类,苯环上酚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可以被溴取代,根据物质③的结构简式可知1 mol ③最多能与2 mol Br2发生反应,C项错误;物质④中羟基连在烃基的饱和碳原子上属于醇类,并且羟基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所以物质④可以发生消去反应,D 项正确。
答案 D2.(2015·青岛联考)己烯雌酚是人工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物质,主要用于治疗雌激素低下症及激素平衡失调所引起的功能性出血等,如图所示分别取1 mol己烯雌酚进行4个实验。
下列对实验数据的预测与实际情况吻合的是()A.①中生成7 mol H2O .②中无CO2生成C.③中最多消耗3 mol Br2 .④中发生消去反应解析己烯雌酚的分子式为C18H22O2,反应①中应生成11 mol H2O,A项错;酚的酸性比H2CO3的弱,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项对;两个酚羟基的邻位上共有4个氢原子,它们均可被卤素原子取代,故反应③中最多可以消耗4 mol Br2,C项错;苯环上的酚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项错。
答案 B3.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可以替代食品添加剂中对人体有害的合成抗氧化剂,用于多种食品保鲜等,如图所示是茶多酚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儿茶素A的结构简式,关于这种儿茶素A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分子式为C15H14O7②1 mol儿茶素A在一定条件下最多能与7 mol H2加成③等质量的儿茶素A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和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金属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④1 mol儿茶素A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Br2 4 mol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儿茶素A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所以1 mol儿茶素A最多可与6 mol H2加成;分子中有5个酚羟基、1个醇羟基,只有酚羟基与NaOH反应,1 mol儿茶素A最多消耗5 mol NaOH,而醇羟基和酚羟基均能与Na反应,1 mol儿茶素A最多消耗6 mol Na。
【母题来源】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
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生成1 molC5H12至少需要2 molH2
【答案】C
【试题解析】A、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螺[2,2]戊烷的分子式为C5H8,环戊烯
的分子式也是C5H8,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B、分子中的8个氢原子完全相同,二氯
代物中可以取代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是相邻碳原子上或者不相邻的碳原子上,因此其二
氯代物超过两种,B正确;C、由于分子中4个碳原子均是饱和碳原子,而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4个原
子一定构成四面体,所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均处在同一平面上,C错误;D、戊烷比螺[2,2]戊
烷多4个氢原子,所以生成1 molC5H12至少需要2 molH2,D正确。答案选C。
【命题意图】本题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角度查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有机物共
面判断、有机反应及计算等知识的。
【命题方向】同分异构体的考查形式主要为依照题意写出符合限制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侧重于对官
能团种类及位置的考查,而烷烃的考查则常与能源、环保、安全密切联系;以乙烯、苯及其同系物知
识与新能源、环境保护、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问题相结合,考查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
结构简式的书写等,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以新的科技成果或社会热点涉及的物质为命题背景,突出化
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命题趋势较强,应予以高度重视。另外,以基本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
的关系考查的可能性也较大;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接受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高考有机
试题的常见题型,应引起注意!展望2019年高考仍然将以甲烷、乙烯、苯的结构与性质为基础,考查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概念与判断,从而体现化学学科“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
养;以甲烷、乙烯、苯、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为载体,考查有机物的分类、命名、分子结构特点、同
系物判断等基础知识,迁移考查典型有机物官能团的主要性质和反应类型;以甲烷、乙烯、苯等基本
模型为基础,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有机分子共线共面判断等知识,要求考生通过分析、推
理等方法建立模型,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形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得分要点】有机物种类几百万种,在生活、生产等多有涉及。有机物往往存在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
现象,即存在同分异构体,要会对物质进行辨析,并会进行正确的命名。选项B与C是解答的易错点
和难点,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移动另一取代基的位
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关于有机物分子中共面问题的判断需要从已知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的
结构特点进行知识的迁移灵活应用,同时要注意单键可以旋转这一性质。
1.【2018届厦门外国语学校三模】作为“血迹检测小王子”,鲁米诺反应在刑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
一种合成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鲁米诺的化学式为C8H6N3O2
B.1 mol A分子最多可以与5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B中处于同一平面的原子有9个
D.(1)、(2)两步的反应类型分别为取代反应和还原反应
【答案】D
B.1 mol A分子中最多可以与3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羧基是不与氢气加成的,所以选项B错误。
C.只要分子中有一个苯环,就至少保证有12个原子共平面,选项 C错误。
D.反应(1)是A脱去羟基,N2H4脱去氢,生成B和2个水分子的取代反应;反应(2)是用亚硫酸
钠将分子中的硝基还原为氨基,所以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的反应(1)可以理解为是两步取代,第一步是A与N2H4取代,脱去1分子水得到:
,该分子再进行分子内的取代,得到。
2.【2018届綦江中学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CH3Cl
B.用式量为43的烃基去取代甲苯苯环的一个氢原子所得的取代产物的结构有3种
C.可以用溴水鉴别烷烃、烯烃、苯的同系物
D.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分子式为C2H4O2的有机物不一定是乙酸
【答案】D
3.【2018届西安市长安区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3,3-二甲基-2-乙基戊烷
B.在一定条件下,乙酸、氨基乙酸、蛋白质均能与NaOH发生反应
C.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共有8 种,其中能催化氧化成醛的同分异构体有3 种
D.聚乙烯( PE)和聚氯乙烯( PVC)的单体都是不饱和烃,这些单体均能使溴水褪色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主链选错;B项,乙酸、氨基乙酸、蛋白质中都含羧基,蛋白质中还含有肽键,羧基、
肽键都能与NaOH发生反应;C项,结构上含-CH2OH的醇能催化氧化成醛;D项,聚乙烯的单体为
CH2=CH2,聚氯乙烯的单体为CH2=CHCl,CH2=CHCl不属于不饱和烃,CH2=CHCl属于不饱和氯代烃。
详解:A项,主链选错,的名称为3,3,4 –三甲基己烷,A项错误;B项,乙
酸、氨基乙酸、蛋白质中都含羧基,蛋白质中还含有肽键,羧基、肽键都能与NaOH发生反应,B项
正确;C项,结构上含-CH2OH的醇能催化氧化成醛,分子式为C5H12O的能催化氧化成醛的醇的结构
简式为:CH3CH2CH2CH2CH2OH、、、,共4种,C
项错误;D项,聚乙烯的单体为CH2=CH2,聚氯乙烯的单体为CH2=CHCl,CH2=CH2和CH2=CHCl都
能使溴水褪色,但CH2=CHCl不属于不饱和烃,CH2=CHCl属于不饱和氯代烃,D项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烷烃的系统命名、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限定条件同分异构体种类的确定、有机物的分类。
注意烷烃的系统命名步骤、醇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含-CH2OH的醇催化氧化成醛,含的醇催化
氧化成酮,含的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
4.【2018届宿州市三模】工业制备苯乙烯的原理:。下列关于a、b的说法错误
的是
A.均属于苯的同系物 B.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共平面
C.一氯代物均有5种 D.均可发生加成、取代反应
【答案】A
5.【2018届吉林省实验中学下学期第十次模拟】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与NaOH溶液反应且分子式为C2H4O2的有机物一定是乙酸
B.2-甲基-2-丁醇可以被高锰酸钾氧化
C.苯乙烯和甲苯分子内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检验出苯和乙醇的混合液中的乙醇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