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恋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7
分类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级U D C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 初中作文】篇一:《关于中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房何妹前言我有个侄子正读初一正逢周六他到我家玩,闲聊间他跟我提起到他们班很多同学经常到外面的网吧上网,为了上网而翘课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的同学为了上网连伙食费都搭进去了,饿一餐饱一餐的。
为此,我利用下班时间对中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观察和了解,并到县城某网吧进行现场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作了调查记录。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一)调查单位:县城踏浪网吧、连南民族中学(二)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是中学生利用观察法(三)调查目的:了解中学生上网的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四)采用的观察方法观察法:对中、小学生上网的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观察做记录。
(五)调查时间:2012年5月2—26日二、调查结果及对策与建议。
(一)调查结果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小学生。
调查显示,88.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条件好的学生利用手机上网,不寄宿的同学几乎已有机会就在家里泡网,寄宿的同学有的省吃俭用就是为了上网,而且有的一上网就不知白天黑夜。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0.4%,不满意率达69.2%。
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
此外,令家长们担心的是网上大量的淫秽、反动、暴力信息所带给孩子的考验,怕孩子们经不得起诱惑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
网恋是网络交际发展的产物,网恋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时所产生的心理动机、认知与认同、情感等过程,本文拟从交际心理学的角度来探析网恋,并对建立相应的网恋伦理道德规范标准提出一些不很成熟的看法。
1、网恋交际角色的心理定位人们的交际方式从以前的“人—人”的交际方式嬗变成了“人—机—人”的交际方式。
“人—机—人”的交际方式使得交际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实世界的主、客体及其关系被虚拟化了。
在这里我将把网恋中通过网络感知对方的一方称为主体,通过网络展现出来的另一方称为客体,这种主、客体是相对的。
1.1网恋主体角色的心理定位在网恋中的人际交往过程,主体角色的出现首先具有虚拟性。
网络用户在网上获得一个相应的虚拟身份,利用这个身份在相应的虚拟社区进行人际交往活动。
这种虚拟身份或虚拟角色除了有虚拟性特点之外,还具有与虚拟客体交往的平等性、虚拟主、客体交往的隐秘性以及在交往中的随意性与多样性。
当现实中的主体具有了这样一种虚拟角色之后,就容易会有产生摆脱现实社会对自我角色关系束缚的需要,从而形成与现实角色行为不同的社会交际关系,降低其自我的控制力。
其原始生命本能,无条件的按照“快乐的原则”行动,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限制,无所顾忌地寻求本能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心理刺激。
在网络中,人格成分的自我控制不了自己,受不了超我的约束,人格困境被彻底打碎,自我被重新塑造。
在网络人际关系中主体自由地选择交际对象,并在所选择的对象面前任意地展现自我,表现自我,尽管这样的展现、表现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却不用背负在现实中所要的社会认同与认知,趋向两种极端地发展,即“本我”与“超我”成为网络中的“自我”。
这种“自我”也相应地融进了网络交际的特殊形态——网恋当中,网恋把这种“自我”发挥稍微更加淋漓尽致。
1.2网恋客体角色的心理定位由于主、客体之间的角色是网络中“人—机—人”的交际关系,主体从客体角度出发相对应于客体来说也成为客体了,这样主体角色的心理定位同样适应客体角色的心理定位。
大学生网恋问题研究作者:赵莉娜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10期[摘要]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及普及,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种全新的亲密交往方式——网恋,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引发了一系列负面问题,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引导网恋朝正确方向发展,帮助大学生趋利避害地对待网恋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恋解决途径[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222-01“网恋”被定义为:在网络空间里,异性之间形成和发展的一定程度的情感依恋关系。
一、大学生网恋及其危害网恋的魅力在于网络的虚幻,而网恋的危害也恰恰在于其虚幻,如果天真地认为网络是一片乐土,流连忘返,就会危及正常的现实生活,如果沉迷其中,就会得不偿失。
归纳起来,大学生网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大学生网恋——虚拟的爱情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现实中的很多事在网上都不用考虑,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男女之间说出的话都蒙上了一层面纱,给人神秘感,你看到的只是一些文字,你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动作,所以听不出话外之音。
而你对这些文字的理解夹杂着你的想法,你会不自觉地把对方所说的与你自己所想的放在一起,随之便产生了所谓的“爱情”。
其实这种爱情是虚幻的,但人却生活在现实生活中。
(二)大学生网恋——寻找心灵的慰藉之所以会有网恋,是因为双方聊得来,而聊得来的原因是对方迎合了你的想法。
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强人都会有心灵的空虚,每个人都想找一个能给自己心灵带来慰藉的人,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里,你会打开自己的心扉,你想找个人来填补这份空白。
现实中的人在你看来都是有污点的,而网络中的他给你的错觉就是“完人”,在他身上你找到了所谓的心理安慰,于是网恋呼之欲出。
(三)大学生网恋——过眼云烟虽然不是每场网恋都以失败告终,但大部分都是以失败告终。
网恋的爱情一旦走到现实中来,你就会看到对方的缺点。
而这个缺点你在网上也许看不到,一旦有哪方面你接受不了,你在网上的感觉就会降到零,用专业术语说就是“见光死”。
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调查报告对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开展相关的调查,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调查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摘要:大学生网络交往是大学生一种重要交往方式,已经有研究者对其进行了许多角度的研究。
本文就以往研究中对网络交主、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目的和特点、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作一简要的总结,以揭示其对大学生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交往;大学生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即网络交往。
网络交往由于其快速、便捷、廉价等优点,迅速成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
根据XX年4月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其影响的调查报告,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的青少年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约有%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
而大学生占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
信息时代要求大学生具备辨别分析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要具备收集信息、发布信息的网络能力。
适当的、合理的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但是由于不当的网络交往,许多大学生因此而引起了人际交往问题、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其自身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网络交往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心理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
本文试图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的介绍,并对今后的研究与教育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一、网络交往及其特点网络交往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其所提供的社会互动服务功能而产生的。
对其,不同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界定。
一般认为网络交往就是人们基于网络通信技术条件下,通过数字化信息进行各种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信息、情感、物质的交流活动。
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水平看,网络交往主要有E-mail、BBS、聊天室、虚拟社区、网络游戏等形式,可以满足人们信息沟通、情感满足、电子商务和休闲娱乐等需要。
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网络人际交往CMC(eommunicationmediated computCr)是通过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往,同传统的人际交往F2F(face to face)相比较,网络人际交往有着不同于现实人际交往的独特特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网络人际交往的匿名性。
大学生网恋引发的伦理问题研究作者:刘超腾欢薛鑫蒋文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2期【摘要】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网恋也越来越多。
文章以此为背景,描述了大学生网恋的现状,通过对前人的研究将网恋赋予了新的界定,对大学生网恋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网恋;伦理问题一、网恋的内涵阐释及现状(一)网恋的界定网恋,指的是在现代社会网络化过程中借助网络及其电子媒介物为主要沟通途径的具有亲密性的交往方式,是网络时代才产生的新型的恋爱方式。
对此,需要说明几点:1. 本文所说的“网恋”主要是以网络媒介,例如QQ、微信以及大型网络游戏等为基础的恋爱方式。
2. 网恋有两种形式:一是在网上认识,并在网上恋爱,甚至在网上结婚组成家庭,但在现实生活中双方是完全不接触的。
二是在网上认识,但双方很快在现实中见面并发展成传统的爱情模式。
本文所谈的“网恋”仅限上述两种形式中的第二种。
二、大学生网恋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我们必须认清,网恋并非大学生恋爱的主流。
事实上,多数大学生主观还是选择传统恋爱方式。
“网恋”注重思想的交流,长时间的语言沟通使得双方对彼此的了解深刻,性格的彼此了解可以使得双方明白相对于自己,对方是否合适。
所以,网恋本身不失为一种好的恋爱方式,通过此达成的爱情会更加牢固,成功的机会也会比较大。
网恋是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的一种表现,可以尽显年轻人寻求新鲜、神秘事物的特点。
从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网恋”的影响因素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解释。
(一)生理因素性别方面,男生和女生“网恋”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别;年龄方面,并不是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就越容易“网恋”,年龄在20-22岁之间、大学三年级是“网恋”的高发期。
(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的考察主要是性格和情感两个方面,有主见的大学生更容易“网恋”;在感情方面受过伤害的大学生容易尝试“网恋”,但是,在网络中有受骗经历的大学生几乎不相信“网恋”。
中学生网络交友情况调查报告研究表明,网络聊天已经成为中学生,特别是城市中学生人际关系建构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方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学生网络交友情况调查报告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通过全国范围内中学生的取样调查以及对部分同学的深入访谈,我们发现:网络交友已经是中学生中较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建构方式;中学生最热衷与网友交流中的话题主要是日常生活、情感和人生体验;情感支持与交往需要是中学生网络交友行为的两个主要原因;中学生在网络交友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开始网络交友的关键期。
建议在日常生活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关注中学生的交往与情感需要,同时,在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生活引导时。
要注意性别差异。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交往网友近年来,网络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人际关系建构的一种重要方式,并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前关于中学生网络交友的的实证性研究,一般是对某地方某个年段的青少年学生的网络交友进行调查,了解区域范围内青少年学生网络交友的基本情况,如参与网络交友的动机和意向、主要方式和对网络生活的认识和看法。
由于其取样的范围的限制,这些研究为我们了解某个地方或者某所学校学生的网络生活提供了一些可靠的数据,但难以了解当前青少年学生网络生活的总体情况。
同时,这些研究,由于只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网络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如网络生活的深度体验不能提供有效的说明,而这,正是教育面对青少年网络生活必须掌握的情况。
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中有一些较为深度的研究,这些研究侧重青少年网络生活的某一个方面,如交往中的信任取向、网络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的形成等,一般采用严格的问卷及处理技术和深度访谈等方法,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的网络生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数字依据。
但缺少对全国范围内的中学生进行整体性的深入研究,因而使得我们对我国当前中学生网络交友状况没有整体性的把握与深入的了解。
本文正是针对研究中的这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学生进行深入调查,从而提供全国范围内中学生网络交往的全域视野与深度把握。
“中学⽣⽹络交友的利与弊”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设计“中学⽣⽹络交友的利与弊”——让⽹络交友更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案设计“中学⽣⽹络交友的利与弊”——让⽹络交友更健康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络已深⼊到⽣活的⽅⽅⾯⾯,⽹上交友也成为中学⽣交友的⼀个重要途径。
这给他们交友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给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危害,有的甚⾄造成悲剧。
基于以上情况,根据上级和学校的要求,我们想通过“中学⽣⽹络交友的利与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收集资料、分析案例、访谈、调查等,了解中学⽣⽹络交友的相关信息,对“中学⽣⽹络交友的利与弊”进⾏全⾯分析研究,并组织“中学⽣⽹络交友的利与弊”英语辩论赛和英语作⽂⽐赛,让同学们正确认识⽹上交友的利于弊,澄清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学会正确⽹上交友,在活动中提⾼同学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主动适应社会信息化趋势,同时锻炼同学们⾃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提⾼英语学习兴趣。
活动⽬标(⼀)认知⽬标通过搜集、分析、访谈、调查、辩论、写作等⼀系列实践活动,认清中学⽣⽹上交友的利与弊,提⾼信息安全意识。
(⼆)能⼒⽬标:1、培养学⽣获取、加⼯、存储和应⽤信息的能⼒。
2、培养学⽣探究、⼝语交际、写作、演讲、辩论的能⼒。
3、培养学⽣独⽴思考,善于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三)情感⽬标:1、培养学⽣科学实践的精神、团队合作的意识、竞争的意识、集体荣誉感。
2、培养正确的交友观、是⾮观、⼈⽣价值观,历练道德素养和良好⼼态。
活动安排(⼀)活动时长1、课内:10课时2、课外:九周3、各段时间安排:第⼀阶段:了解背景,确⽴课题,约1周。
第⼆阶段:讨论分组,确⽴⽅案,约2周。
第三阶段:整合材料,研究分享,约3周。
第四阶段:总结延伸,综合运⽤,约3周。
(⼆)活动对象⾼⼆(⼀)班和⾼⼆(⼆)班学⽣(三)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每个阶段的指导⽅案,相关影视资料。
网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对大学生网恋的研究
湖南工业大学 冶金工程学院 ,湖南 株洲,412008 摘要:在当前进入网络时代的环境下,大学生对网络的接触日益增多。人与人间的交流方
式逐渐被网络取代,网聊应运而生。而网恋作为网聊的发展结果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间非常普遍。如今的网络犯罪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或间接由网恋引起的。由此看来对大学生的网恋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介绍了大学生网恋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网恋的原因,向大学生提了些建议并叙述了对大学生网恋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网恋,原因,利弊,建议,对策
Abstract:Now into the network era.The direct contact bet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nternet has increased.The advent of internet changes communication little by little.Network chatting is produced by the online love which is a result of network chatting is common in university .But onlin love may lead to joint offense easily,so the investigation about undergraduate online love become more important.Under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I introdaction online lov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alyst the reason of online love ,by the way I give college students advices on internet and come up for counterneasure suggestions which about student online love. Keywords:psychology,online love,reason, e-learning, suggest, countermeasure
有关网恋的案例 (一)矿工与女大学生网恋不愿分手将其6刀砍死 2008年5月22日半夜12点钟,某学校的校园内,发生了一起非常严重的凶杀案件。在尸体旁边蹲着一个年轻男子,看表情十分痛苦。他叫大刚,就是此案的犯罪嫌疑人。据大刚介绍,他们俩的结识是在网上的一个聊天室里。2006年的下半年,他们俩通过一个聊天室结识了。大刚是一家煤矿的工人。由于他们互相深爱着对方,他辞掉了煤矿上的工作来到阳阳所在的城市。为了能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学校旁边租了一个很小的民房当作临时的家,迫于生活压力大刚决定回到矿上寻找工作。一段时间后阳阳向大刚说明,自己在学校已经找到了新的男朋友,希望他以后不要再骚扰她。大刚苦苦哀求阳阳而无果,5月22日,他带着这些仇恨来到阳阳所在城市。下车后他想起了阳阳的警告,说自己现在的男朋友很厉害,所以就买了一把卡簧刀,打算如果和阳阳谈不好的话,就想和他们俩来个鱼死网破。当天傍晚,他们三人来到了一家小吃店进行谈判。由于阳阳态度坚决,他们几个人没说几句就闹得个不欢而散。此时的大刚已经恼羞成怒,满脑子里只有羞愧和报复的想法。他对离去的阳阳说,希望最后能单独谈一次,以后就再也不骚扰他们。为了摆脱大刚的骚扰,阳阳便和大刚来到了校园内的假山旁边。谁知这一去就回不来了。大刚最终被判处死刑。(扬子晚报) (二)网恋让成都妹与台湾哥走到了一起 一位21岁的遂宁来蓉打工妹在网上认识了一位28岁的台湾小伙,二人通过半年的网上和电话中了解、认识,情感不断加深,以致决定结婚。昨日晚上,台湾小伙带着婚纱、戒指坐飞机来成都与她结婚。晚上10时许,当两人在双流机场拥抱时,记者和女方迎亲的人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现在双方父母将正式见面商谈二人的婚事。(四川新闻网) (三)少年冒充女孩网恋蒙骗钱财 今天上午,朝阳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杨某罚金2000元。杨某说,自己在怀柔打过工,身边的人就是通过网站蒙骗男子,之后实施各种诈骗活动。其中,自己算是“键盘手”,负责在网站上与陌生男子联系,通过聊天获得对方好感,之后频繁“借钱”。“想上班,但没有合适的,于是就想通过这种方式挣钱。钱都在出去玩的时候花光了。”杨某说。考虑到被告人的大部分犯罪行为是未成年阶段实施,法院对杨某从轻处罚,判处罚金2000元。(法制晚报) (四)成都男孩十天网上结缘沈阳姑娘踏上长途 刚刚从军队复员的成都男孩杨进入“当爱已成往事”网上聊天室,结识了一名叫“小梦”的沈阳女孩。没想到,一段让他措手不及的网上恋情就此悄悄拉开帷幕,几天后他收到一封寄自沈阳的特快专递,里面有两封信,每封足足有7页纸!信上,小梦倾诉了自己对杨的眷恋之情,小梦还隐晦地表示决定辞职到成都,同杨“永远生活在一起”。一个女孩居然甘愿为一个相隔千里、素未谋面的男人抛弃一切,这无疑是一种冒险赌博!杨曾想过劝她不要那么冲动,不要将自己的一生决定得如此草率,小梦的决心让杨这个23岁的男孩感动不已。小梦告诉他,她已从沈阳动身到了北京,将于昨晚10时搭乘7次特快赶赴成都,并带了1000只纸鹤送给杨。杨说自己是幸福的,并将尽一切努力来爱小梦,保护她,关心她。面对这样一个痴情的女孩,他能不感动吗?(成都商报)
大学生网恋现状 在以上的案例中都是有关网恋的,其中有好有坏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网恋,我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 发现近四成大学生报告自己周围的同学有网恋现象,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群体中,网恋正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交往与恋爱方式 18.4%的同学承认自己有一个或两个及以上的网络恋人;38%的大学生反映周围同学有网恋现象;超过一半的学生会在“失落”、“无聊”、“感情受挫”等情绪状态下发生网恋。87.8%的大学生认为,网恋是满足情感需要的一种方式。 近一半大学生对网恋持中立态度,20.7%的同学认为网恋是可喜的。一位赞成者这样说:“网恋是很正常的事情。它比现实爱情更为真实,你可以坦白你的一切,也可以要求他的所有,而不考虑后果。” 对网恋持明确否定态度的,只有11.6%的同学。他们认为网恋会让人的责任感变得淡薄,他们觉得,感情不能太随意,没有现实的接触不会有好的结果,如果网恋随意发展,人人都不负责任地对待彼此,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有些后果也会很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待网恋的态度上,男生与女生存在着明显差异。调查表明,女同学在选择网上恋人时更看重才华、感觉和人品,她们多倾向于网恋也要专一,愿意把网恋限制在网上聊天、见面,或者发展成现实中的爱情与婚姻。而男同学在网友选择标准上,更看重容貌等外在特点,并不认为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很重要。有35.3%的学生仅把网恋当做一种“情感游戏”而已,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网恋不需要专一。而70.9%的同学反映,自己所在学校对网恋问题不太关注。在调查中,有一半左右的同学认为“学校应该对网恋进行引导”,而同学最愿意接受的指导形式是专题报告、专家讲座、讨论会等。
大学生网恋恋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及性心理发展正趋激烈的时期,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伴随着青春的脚步,爱情悄悄地降临到我们的身边,随着心理的成熟,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发。 (一)主观因素 生理上: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现在进人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比过去大致提前了三年。大学生一般在18至24岁,正处在青春期,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处在躁动年龄的大学生,性意识日趋成熟,他们渴望与异性接触相处。 心理上: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大学生的困境,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大学生恋爱心理ppt,易受挫。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大学生谈恋爱的好处,玩儿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二)客观因素 网络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在这个地球村的交流更加方便,我们能快捷的接收和发送信息。交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网上聊天由于看不到对方容貌、不知对方的详细情况,容易将深藏在心底的感情与欲望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就连电话中及面对面时不敢说的话,都会一吐而出。而匿名性和互不谋面的交流使QQ类人际交流可能更无所顾忌、更敞开心扉,但是这也为隐藏真实的自己提供了条件。这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网聊个体可以不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聊天室里,许多难登大雅之堂的求爱信息屡有出现。但也正是在聊天室公共场所内发布的此类信息,严重地败坏了聊天室声誉及网友的声誉。在“网聊”时,双方都可能会说些假话骗骗对方,但这种假话与聊天者的个人品质无关,随着双方聊天的深入,随时可能会对以前所说的话予以纠正。网络聊天室确实是个最容易畅所欲言,甚至吐露自己隐私的地方。聊天的双方都用不着防备对方,担心对方将自己的隐私传出去。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这种高科技带来的交流形式也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结合大学生的自身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网恋的形成看来是万事俱备了,现实的网络环境、网聊的特性,正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只要是在网络上碰到了有共同语言的异性,两者之间便开始从天聊到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彼此之间就会产生一种模糊的感情,最终发展成为网恋。
网恋的利弊 (一)网恋的好处 放松自我,在网上放松自我是最好的情感流露,往日的别扭僵持都在这里得到肆意的体现。两个正聊得如火如荼的人是最放松的。放松了就可以让你们“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放松不仅是手脚的放松,还有心情的放松、神经的放松、血脉的放松!放松使你们大胆地揭开彼此的“神秘面纱”,并相互共享“语言、声音、表情”的感官刺激与抚慰。放松了你们就会不可思议的分享彼此的精神大餐、精神粮食! 给以慰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多少孤独的灵魂在游荡,就好像无家可归一样在“无聊的偌大天空里”挣扎着、呐喊着、谩骂着、哭泣着、悔恨着、痛楚着、搏杀着、疯狂着等等。这就让你们在网上的“缘分天空”缠绕着彼此的心头久久不放,你们就可以得到一丝丝的“自慰安慰”而庆幸自己的心灵快活。和自己喜爱的人在“一网情深”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把你们的孤寂、单调、枯燥、乏味、迷离、困惑、忧愁、悲愤、怨恨、失意等,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从此你们就会瞬时得到心满意足! (二)网恋的坏处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相亲相爱,需要只是字符和想象,但是想象只能孕育一种“梦”,它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而且它很可能是一种危机的游戏,它所产生的爱情很难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在网络情感交流中,很多人说的尽是谎话。完全可以假想,当越来越多的人泡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又以虚拟的身份建立人际关系时,我们现实中的传统道德,不可避免地将面临道德的挑战。 网恋并不是通常的恋爱。网络交流变得投机以后,就会对虚拟世界里的网友有依赖的心理。使他们常常想入非非,大多时候会想象网络中通过甜言蜜语所铸就的白马王子或梦中情人就是真的存在,然后就会干扰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有一些同学违反学校规定,长期逃课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退学。 大学生网恋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痴迷于网恋的大学生极有可能意志消沉,无法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由于网上聊天、交友和游戏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