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儒家文化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儒家学说以现实精神和世俗取向为立场,具有强大的济世作用与社会功能,两千多年来,成为中国社会稳定团结、治国安邦的主流话语和社会基石,其价值意义在危机四伏的当代社会尤应深刻发掘。
儒家学说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在漫长的古代社会用理性的道德教育替代了狂热的宗教信仰,避免了中国社会陷入宗教狂迷和分裂,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团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重视人的崇高气节与高尚操守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人维护正义、爱国爱民的精神传统。
儒家文化的现实价值与意义1、博爱思想与注重整体利益的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以中庸(和谐)为目标的思想体系。
这种思想的最大特点,是注重事物关系的整体融通和谐,不以小利为取,而以大用为宗。
因此,它可以有效地化解因小利形成的社会冲突,抑制个人欲望,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人性境界,将社会引向整体融洽的大同目标。
2、注重道德修养的思想对建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主张通过对人的心性陶冶和道德塑造去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目标。
这种博爱利他的精神与当今社会人欲横流、道德丧失、危机四伏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实践证明,中国古代能够历经二千多年而统一完整,与儒家思想博爱利他思想的浸润整合有着必然的联系。
因此,要重塑道德力量、增强社会凝聚力,让当代社会走出欲望困境,重拾儒家思想是一剂良方。
3、注重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的思想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注重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
当代社会在工具理性影响下则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薄,个人意识甚嚣尘上,人们在物质主义重压下变得本能强大,精神枯竭,具体表现就是公民意识模糊、个人素质低下,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紧张。
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弘扬儒家精神是不二选择。
本手册主要介绍了####公司工程部的施工运作标准。
为使加盟商对工程部的施工运作方面的工作具有更直接的了解,特提供工程部相关的施工管理表格,以供实际应用。
摘要在对大学生进行品格养成的教育上,必须有效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问题。
中国传统儒家道德观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之~,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和精华,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对中国传统儒家道德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认为,传统儒家道德观中的公忠观、义利观、刚健观、仁爱观和中和观等五个基本德目是当前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必须认真开发、转化和借鉴的。
传统儒家的公忠观既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又从为人的角度强调要“主忠信”。
儒家的这种观点有助于推动社会成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其基本含义就是提倡自觉地为整体利益而献身的精神,这是我们民族的魂,值得好好学习和继承。
对儒家的这种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必须赋予其新的时代的内涵。
在实际的道德教育中,“公忠观”的教育应包括“崇高”和“世俗”两种。
在目前大学生道德水甲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应当先从“世俗”状态下的公忠观教育做起,从最基本的与大学生品格养成息息相关的道德观入手,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教育。
作为道德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义利观是儒家传统道德观重的~个核心观念。
儒家之“义利观”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轻利。
我们在对其进行现代挖掘时必须去糟取精,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新的义利模式,建立一个以个体利益为出发点的新的义利观。
在对大学生进行有关教育时必须坚持“以义取利”原则,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天行健,君予以自强不息”。
传统儒家强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她是引导中华民族不断进取,使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在学习_T作中,必须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方能“苟口新,日日新,又臼新”。
这些应该是我们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熏要内容。
作为儒家伦理的核心概念,“仁爱”也是当代学者公认的儒学精华所在。
作为十君了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在儒家思想中,“仁爱”体现了其深刻的民本主义思想,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其合理内核。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对于道德伦理的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个人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首先,儒家思想对于道德伦理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儒家强调“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个人应该以仁爱的精神对待他人,追求道德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伦理的危机十分严重,人们普遍存在道德底线模糊、道德意识淡薄的问题。
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相互尊重,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困境提供了方向。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只能规范人们的外在行为,而道德则能够影响人们的内心,使其真正拥有“内在的道德观”来约束自己。
借助儒家思想,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推动社会各界的道德建设,提升社会道德风尚,减少道德问题的发生,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其次,儒家思想对于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影响。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和”,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矛盾和冲突普遍存在,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儒家的思想可为缓解社会矛盾提供借鉴。
首先,儒家注重礼仪制度,强调尊卑有序,使社会成员在相互关系中养成恰当的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的秩序与稳定。
其次,儒家主张“君子和而不同”,提倡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社会形成多元、包容的格局。
从而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中推动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
第三,儒家思想对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儒家思想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就是说,通过自身的修身来影响和改变家庭、社会和国家等不同层面的现实。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的教育培养,培养品德和品格,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现代社会中,个人发展的目标往往局限于经济利益的追逐,人们往往缺乏内心的寄托和灵魂的满足。
儒家思想为个人提供了一种全面发展的理念,使个体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关注个体精神层面的培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对后世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学习孔子德育思想的精髓,实现现代德育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对接,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素质,加强高校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1(一)以“仁”为内核,礼乐结合的德育内容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仁、义、礼、孝、忠、信”六个方面。
他提出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以“礼”为道德规范,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必须以“仁”的道德准则作为指导。
因此,“仁”“礼”思想成为其道德教育中最核心、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内容。
孔子关于“仁”的解释众多。
归纳起来,可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仁”的基本内涵,“为仁”的方法、途径以及“为仁”的成就等。
关于“仁”的基本内涵,孔子认为,“仁”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并强调亲子之爱是最真实的情感,这里面渗透着孔子力图使人类的血缘因素融汇于社会关系之中的道德构想,也是孔子以人类血缘之爱的品行修养重构社会道德秩序思想的体现。
但真情实感、血缘之爱、孝悌之德等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只是倡导“为仁”的思想前提,要想真正达到“仁”的境界,还必须学会“忠恕之道”。
“忠”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忠恕之道本身就强调关爱、理解、尊重和包容他人。
另外,经过“礼”与“乐”外在道德规范的塑造,人才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仁”的境界。
孔子认为,礼乐结合的道德教育是实现“仁”的境界的最主要途径。
(二)正人君子,培养理想人格的德育目标“正”是执政者和从政者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仁”与“礼”恰如其分的表现,也是社会各个阶层生活中的道德标杆。
仁与礼的结合、统一与和谐最终要落实到“正”上。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现代社会发展迅猛,价值观念不断变化,但儒家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导致社会关系紧张和道德沦丧。
而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和谐”,提倡人们关心他人、承担社会责任。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儒家思想来弘扬社会公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让他们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社会。
其次,儒家思想注重教育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关键,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儒家思想还提倡“学而时习之”,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迅速,只有不断学习和进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族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家庭关系变得越来越薄弱,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也逐渐淡化。
而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培养人的道德和品德的重要场所。
通过儒家思想,我们可以重视家庭教育,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培养下一代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第四,儒家思想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修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忽视了自我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而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人们从自身做起,注重道德修养和自我提升。
通过儒家思想,我们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环境的破坏,地球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德育思想对于大学生的德育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我对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的总结。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诚信”和“孝道”这两个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需要时刻谨记。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诚信是一种纯粹的道德规范,可以保障个人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而孝道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表着我们的亲情、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其次,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
大学生在学术上和就业上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压力,需要有坚持不懈的自我提升和修养。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味着一个人必须要先做好自我管理和修养,才能对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因此,大学生需要不断深化自我了解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成更高质量的个体。
同时,他们也需要在交往中获取经验和感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如何处理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
再次,儒家思想强调敬老尊贤和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大学生正是从社会最年轻的一代而成,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现代社会和文化语境,需要借鉴传统文化经验,汲取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大学生应该重视文化传承的意义,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髓,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
同时,尊敬各个方面的权威人士、长辈和领导,尊重他们的经验和学问,更能帮助大学生在发展之路上更快地进步。
此外,儒家思想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大学生需要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愿意付出自己的力量和热情,为社会出一份力。
这既有利于社会和个人,也是一种体现高尚情操和道德伦理的表现。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取民之事则以民意为本”,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在关心自己的同时,也必须关心他人,关心整个社会。
大学生应该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其中的糟粕固然应该完全抛弃,但其中不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儒家思想对我们当下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仍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研究和学习优秀的儒家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中,对大学生完善个人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现代大学生学习儒家思想有助于人格的自身的完善儒家思想的出发点是追求个体人格的完善。
而孔子心中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和“君子”。
所谓的圣人是具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的人。
但是,“圣人”的标准远非常人所能企及,“君子”却是人人都可追求的一种品格。
《论语》中指出,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在孔子的心中,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成为君子。
现代的大学生学习儒家思想,要追求高尚的气节、凛然的正气,要像君子一样,做到“修己”,“安人”。
君子以仁为根本,首先必须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其次要有坚强的道德意志和多种才能。
那么大学生在实现君子的途径中要反身内求,注重自身修养。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凡事要严于律己,时时反思,如此“人皆可以为尧舜”。
现代大学生要注意意志力的磨练在完善自我人格中的意义。
做到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不弘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
二、学习儒家思想有助于大学生理想的实现孔子非常重视立志的作用。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谋道不谋食……优道不优贫”。
孟子与孔子一样重视立志。
他认为首先应“尚志”,就是要“居仁由义”,“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在强调立志的同时,还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养气”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持其志,无暴其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把“志”与“气”结合在一起,以立志为基础,养成大丈夫“浩然之气”。
儒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作者:常怀云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从儒家文化中理想人格、诚信等方面,对儒家道德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儒家文化大学生道德建设价值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儒家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76-02
中华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在儒家文化中所具有的大量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这些教育资源可以给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充分借鉴意义。
例如“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都可以进行借鉴。
如今,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更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让其变成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指路明灯。
1.借鉴儒家文化给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就是指在某种活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奋斗目标,具有超前性和可实现性。
而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从而也导致人们产生多样化的理想。
从理想主体上说,可分为个人和群体理想;从理想内容看,可以分成生活、社会和道德等理想。
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他的理想是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追求“仁”这一最高精神境界的个人道德理想,实现安定和谐的社会群体理想,从而可以能“老安少怀”。
虽然这种理想很不容易成为现实,但人们还是抱着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努力地追求着。
因此,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理想,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
自我国实行全面的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树立理想的时候,要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在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时候,可以采纳儒家文化中孔子的立志思想,学习为了理想而奋斗一生的执着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然后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建立一个正确的、并能为之奋斗的人生理想。
2.儒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三观”教育的价值
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简称为“三观”。
它是人们对人生、价值和世界等关系的总体认知与看法,也是一种个人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进行衡量的标准。
儒家文化中的道德思想所提倡的“三观”适用于现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
2.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指在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关系的看法和态度。
因为人们所在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和身份地位上都存在差异,导致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世界观也因人而已。
儒家文化的世界观主要是提倡遵守社会秩序,言行举止要符合“礼”的要求,生活方式和相关行为不能违反社会规范;提倡“仁者爱人”从而使国家更安定,达到人人归仁,天下归仁的目标。
2.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看法与态度就是人生观。
人生观受到世界观约束,世界观是人生观的基础。
儒家文化对于人生价值和目标这些人生问题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可以借鉴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去。
先是“以义节利”利益观,儒家文化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获取物质财富的欲望,但主张只有使用的正当方式而获取的物质财富才能够称为君子。
2.3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指的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认识,本质上就是指客观事物是否可以满足自身或者是社会需求的态度,是一种衡量尺度。
儒家文化中的价值观主要是指:第一,注重诚信。
孔子就要求弟子要做到诚实守信,要“言而有信”;第二,精神享受高于物质享受。
孔子提倡的就是君子是为了谋求大道而不是只谋求温饱,要能够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物质财富,对财富的获取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义”角度,即是否为“不义之财”。
第三,实现人生的价值。
孔子只有对所有人都进行关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人生的价值所在。
3.儒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帮助
3.1培养积极的人格
如今的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职责,因此,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会对国家的未来产生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正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他们的将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儒家文化很重视对人格培育,主张重义轻利,能够为现代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理想提供完善的参考。
儒家文化追求的是理想人格,不提倡人为了物质享受而去劳累,倡导以苦为乐,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将精力用在“仁道”建设上面。
孔子认为只有具备了“仁”的精神,才能够有正确的道德评价能力,才更加容易被社会接受,从而便于人生目标的实现。
儒家代表人孔子认为,道德价值不
单是比个体价值高,甚至比生命价值都高。
例如:当人在“生命与道义”之间进行选择时,孔子主张的是“杀身成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
他提倡“杀身成仁”。
都是为了崇高的道义可以连生命都不要,更不用说是物质财富。
这是儒家文化中“仁”最高价值体现的结果,影响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3.2培养诚信的意识
人类社会能够正常运转的道德规范就是诚信,每一个人若要能够在社会上立足都需要依靠诚信这种品质,诚信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和资源。
诚信问题,早在秦代就已经被儒家所提及,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概念,在未来发展成为了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
儒家文化中指出:“诚”与“信”二者的使用常常是一个概念,要求就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能够童叟无欺、真诚待人,对自己所许的诺言和义务能够履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学生们在毕业后进入到社会工作时,就业方向是多元化的,他们的诚信意识,不光可以影响到个人事业,对国家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中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所以,根据当前大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进程。
4.结论
儒家文化在思想道德方面具有许多闪光点,可以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进行应用,并且在应用中不断提高和完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让大学生在我国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贡献。
参考文献:
[1]周立升,颜炳里等.儒家文化与当代社会网.[J]山东出版社,2012.(6):22~24
[2]钱焕琦.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毋思想政治教育.[J]2010,(7):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