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43.29 KB
- 文档页数:43
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目录第一章项目总论 (4)一、项目名称 (4)二、项目申报单位 (4)三、项目建设性质 (4)四、项目建设地点 (4)五、项目建设内容 (4)六、建设期限 (2)七、项目总投资 (2)八、资金来源 (2)九、可行性结论 (2)第二章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2)一、意义 (2)二、必要性 (3)第三章国内外发展现状 (4)一、国外现状 (4)三、国内现状 (5)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6)一、建设目标 (6)二、建设方案 (6)三、技术基础 (18)第五章建设进度 (26)一、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26)二、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 (26)第六章项目实施管理 (27)一、领导和管理机构 (27)二、项目实施机构 (27)三、项目管理模式 (30)四、运行维护机构 (31)五、相关管理制度 (32)第七章环境污染防治 (35)一、适用标准 (35)二、建设期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35)三、运营期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36)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7)第八章投资估算及明细 (37)一、分项投资估算 (37)二、分年度投资计划 (38)第九章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39)一、主要申报单位 (39)二、联合申报单位 (39)第十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40)一、经济效益分析 (40)三、社会效益分析 (40)四、社会影响分析 (41)第十一章项目风险分析 (41)一、技术风险 (41)二、安全风险 (41)三、数据质量风险 (42)四、实施风险 (42)五、管理风险 (43)六、需求变更风险 (43)第一章项目总论一、项目名称某某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二、项目申报单位主要申报单位:某某大数据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四、项目建设地点某某国家旅游度假区孙武路2119号某某产业园1号楼8层。
五、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城市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海量信息集中与交换共享,通过可视化方式呈现“智慧”整体运行“体征”,及各地实时状态,全面铺开智慧城市感知、监控、实时响应体系网络,建设集资源统计动态展示、指挥调度、辅助决策支持、一体化融合通信、智能预警、城市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
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年修订版概述本报告旨在评估建设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可行性。
该指挥中心的目标是改善紧急救援行动的响应时间和协调能力,提高抗灾救援能力。
背景在当前社会中,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频繁发生,对应急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目前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快速、高效的救援需求。
因此,使用现代技术和创新方法来建设一个专业化的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是迫切需要的。
目标本报告的主要目标是:1. 评估建设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可行性;2. 确定建设该指挥中心的效益;3. 提出建设方案和实施步骤。
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和分析相关的调研数据和案例研究;2. 评估现有的120紧急救援体系的问题和瓶颈;3. 研究现有的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4. 分析建设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投资成本和收益;5. 提出实施建议和行动计划。
结论基于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建设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是可行的,它可以显著改善救援行动的效率和协调能力;2. 投资建设该指挥中心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并能提高抗灾救援的能力;3. 建设方案应该包括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以及专业的培训和人员配置。
建议基于上述结论,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包括设备采购、技术实施和人员培训等;2. 寻找合适的经费来源,确保建设资金的充足;3. 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建设项目;4. 建立一个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行和效果评估。
本报告仅作为研究和评估的基础,具体的实施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和决策。
---注:本文档仅用于参考和讨论,具体内容请以可靠资料为准。
9火警指挥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和控制火灾,建立一个火警指挥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火警指挥中心可以通过监测火警报警系统、实时监控火灾现场情况、指挥消防人员和资源协调等方式,提高火灾应对的速度和效率,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因此,火警指挥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紧迫性。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先进的火警指挥中心,实现以下目标:1.建立完善的火警监测和报警系统,实现对火警的及时感知和准确报警。
2.配备现代化的监控设备和通信系统,实现对火灾现场的实时监控和指挥。
3.建立有效的指挥体系,提高消防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4.提高火灾应对的综合效率,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三、项目内容1.建设火警监测和报警系统:包括火警传感器、火警报警器、火灾报警主机等设备,实现火警的准确感知和及时报警。
2.配备监控设备和通信系统:包括监控摄像头、通讯设备、电脑监视系统等设备,实现对火灾现场的实时监控和指挥。
3.建立指挥体系:包括指挥中心的组织结构、指挥流程、指挥人员等,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和水平。
4.培训消防人员:开展消防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和水平。
四、项目投资1.项目总投资:500万元。
3.投资分配:设备采购、施工费用、培训费用等。
五、项目效益1.提高火灾应对的速度和效率,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提高消防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提高社会安全保障水平。
3.促进消防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提升消防救援能力和水平。
4.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六、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火灾防范和救援需求日益增强,火警指挥中心的市场需求旺盛。
2.技术可行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火警监测和指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建设火警指挥中心的技术条件具备。
XX市应急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总论 (13)1.1工程名称 (13)1.2承办单位 (13)1.3建设内容 (14)1.4编制依据 (15)1.1.1政策依据 (15)1.1.2技术依据 (15)1.5主要结论 (16)2项目概述及建设的必要性 (17)2.1建设背景 (17)2.2建设意义 (17)3工程建设条件分析 (20)3.1应急平台建设信息化基础分析 (20)3.1.1指挥场所 (20)3.1.2基础支撑系统 (20)3.1.3应用系统 (23)3.1.4数据库系统 (23)3.1.5建设现状小结 (24)3.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4)3.3灾害事故潜在危险分析 (27)3.4总体需求 (28)4建设项目总体框架 (32)4.1平台定位 (32)4.2XX市应急平台体系 (33)4.3直属部门应急平台体系 (34)4.4行政辖区应急平台体系 (35)4.5市内联动应急机制 (35)4.6统一数据模型 (36)4.7接口系统 (37)5应急平台硬件系统建设 (38)5.1应急指挥场所 (38)5.1.1场所总体要求 (40)5.1.2机房装修方案 (42)5.1.3电气系统 (43)5.1.4接地防雷系统 (46)5.1.5空调新风系统 (47)5.1.6消防灭火系统 (48)5.1.7照明系统 (48)5.1.8综合布线系统 (49)5.1.9场所安防设计 (50)5.1.10设备配置与选型 (50)5.2基础支撑系统结构与组成 (51)5.2.1应急通信系统 (51)5.2.2计算机网络系统 (51)5.2.3主机与存储系统 (52)5.2.4图像接入系统 (52)5.2.5视频会议系统 (52)5.2.6数据共享交换 (52)5.3计算机网络系统 (52)5.3.1设计原则 (53)5.3.2总体设计 (56)5.3.3局域网设计 (56)5.3.4安全及出口设计 (62)5.3.5网络防病毒系统 (64)5.3.6网络及安全配置 (65)5.4主机与存储系统 (65)5.4.1总体建设方案 (67)5.4.2主机系统建设方案 (69)5.4.3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71)5.5应急通信 (82)5.5.1有线通信(多路传真、多路录音) (82)5.5.2无线通信 (83)5.5.3设备配置与选型 (84)5.6视频会议系统 (85)5.6.1建设目标 (85)5.6.2建设要求 (87)5.6.3功能描述 (88)5.6.4MCU技术参数 (89)5.6.5会议终端技术参数 (91)5.6.6摄像机技术参数 (93)5.6.7建设范围 (94)5.6.8设备配置与选型 (97)5.7图像接入及显示系统 (97)5.7.1设计原则 (97)5.7.2建设目标 (98)5.7.3主要设备 (98)5.7.4系统架构 (98)5.7.5部署说明 (99)5.7.6技术要求 (99)5.7.7设备配置与选型 (102)5.8移动应急指挥车系统 (103)5.9数字单兵系统 (104)6应急平台数据库系统建设 (106)6.1总体设计 (106)6.1.1数据库设计原则 (106)6.1.2数据库内容组成 (106)6.1.3数据库逻辑架构 (107)6.1.4数据更新维护 (107)6.1.5数据库设计依据 (107)6.2应急组织机构网 (108)6.2.1数据来源 (108)6.2.2数据实体 (108)6.2.3数据维护 (108)6.3法律/法规数据库 (108)6.3.1数据来源 (108)6.3.2数据实体 (109)6.3.3数据维护 (109)6.4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 (110)6.4.1数据来源 (110)6.4.2数据实体 (110)6.4.3数据维护 (110)6.5应急物资数据库 (110)6.5.1数据来源 (110)6.5.2数据实体 (111)6.5.3数据维护 (111)6.6专家数据库 (111)6.6.1数据来源 (111)6.6.2数据实体 (111)6.6.3数据维护 (112)6.7典型案例数据库 (112)6.7.1数据来源 (112)6.7.2数据实体 (112)6.7.3数据维护 (113)6.8预案数据库 (113)6.8.1数据来源 (113)6.8.2数据实体 (114)6.8.3数据维护 (116)6.9危险源数据库 (116)6.10避难场所数据库 (116)6.11知识库 (117)6.11.1数据来源 (117)6.11.2数据实体 (117)6.11.3数据维护 (118)6.12文档库 (118)6.12.1数据来源 (118)6.12.2数据实体 (119)6.12.3数据维护 (119)6.13事件信息数据库 (119)6.13.1数据来源 (119)6.13.2数据实体 (119)6.13.3数据维护 (122)6.14基础地理信息库 (122)6.15模型库 (123)6.15.1数据来源 (123)6.15.2数据实体 (123)6.15.3数据维护 (124)6.16数据整理与加工 (125)6.17数据共享交换 (126)6.17.1需求分析 (126)6.17.2共享交换目标 (126)6.17.3基本功能 (127)7应急平台软件系统建设 (128)7.1应急管理综合应用系统指导流程 (128)7.2日常应急值守管理系统 (129)7.2.1满足平时值守通讯与信息应用需要 (129)7.2.2能够建立基于事件响应的处置方案 (129)7.2.3实现覆盖全市各部门、各区的分级信息报送及事件管理网络1307.2.4实现热线电话调度功能 (130)7.2.5实现热线消息调度功能 (131)7.2.6实现历史事件、历史联系信息的分类统计与分析功能.. 1327.3一网八库资源管理系统 (133)7.3.1应急组织机构网 (133)7.3.2法律/法规数据库 (134)7.3.3应急救援队伍数据库 (135)7.3.4应急物资数据库 (136)7.3.5专家数据库 (137)7.3.6典型案例数据库 (137)7.3.7预案数据库 (138)7.3.8危险源数据库 (138)7.3.9避难场所数据库 (139)7.3.10知识库 (139)7.3.11文档库 (139)7.3.12基础地理信息库 (140)7.3.13事件信息数据库 (140)7.4隐患管理及预警信息系统 (141)7.5分布式数字化预案管理系统 (142)7.5.1系统总体结构 (142)7.5.2功能模块实现 (143)7.6GIS地理信息辅助决策系统 (147)7.6.1突发事件和应急资源定位 (147)7.6.2预案数字化及可视化 (148)7.6.3辅助决策分析 (149)7.6.4GIS基本业务系统 (150)7.6.5遥感影像综合应用 (156)7.6.6基础数据管理 (159)7.6.7综合查询 (162)7.6.8系统管理 (163)7.6.9矢量数据加工处理方案 (165)7.7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168)7.7.1系统架构 (169)7.7.2功能设计 (169)7.8应急资源保障系统 (174)7.8.1总体概述 (174)7.8.2功能设计 (175)7.9信息报送与事件管理系统 (175)7.10应急评估系统 (176)7.10.1评估内容 (176)7.10.2技术路线 (177)7.10.3危险化学品扩散与危害评估模型 (178)7.10.4辐射损伤评估模型 (179)7.10.5化学突发事故中毒伤亡人数估算 (181)7.10.6毒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危害范围评估 (183)7.11应急模拟演练系统 (184)7.11.1桌面推演 (185)7.12i-Mobile移动应急系统 (185)7.12.1事件信息报送 (186)7.12.2事件信息接收 (186)7.12.3事件信息审批 (187)7.12.4GPS导航 (187)7.12.5电话会议 (187)7.13数据维护管理系统 (188)7.13.1系统管理 (188)7.13.2策略管理 (188)7.13.3数据管理 (189)7.14信息接报发送系统 (190)7.15安全保障体系 (191)7.15.1用户身份认证体系 (191)7.15.2信息安全保密体系 (192)7.15.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94)7.15.4网络边界防护体系 (196)7.15.5人员编制 (197)7.15.6制度建设 (197)8接口系统及安全保障系统 (200)8.1接口系统 (200)8.1.1接口模型 (200)8.1.2接口说明 (200)8.2安全保障系统 (203)8.2.1总体建设方案 (204)8.2.2物理场所安全 (205)8.2.3通信安全 (206)8.2.4网络安全 (207)8.2.5应用层安全 (209)8.2.6容灾备份系统 (210)8.2.7安全制度与人员管理 (211)9可行性分析 (215)9.1可行性分析 (215)9.1.1技术风险及可行性分析 (215)9.1.2经济与社会风险及可行性分析 (216)9.1.3其它风险 (217)9.2环境保护、消防、职业安全 (219)9.2.1环境保护 (219)9.2.2节能 (219)9.2.3消防安全 (219)9.2.4职业安全和卫生 (219)9.2.5电力供应 (220)9.2.6其它 (220)10项目运行管理 (221)10.1运行管理组织机构 (221)10.1.1项目管理机构 (221)10.1.2项目实施机构 (221)10.1.3运行维护机构 (221)10.2运行管理经费及来源 (222)10.2.1人员配置与培训 (222)10.2.2经费核算与来源 (222)11项目建设进度 (224)12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225)12.1投资估算 (225)12.1.1编制说明 (225)12.1.2投资估算表 (226)12.1.3资金筹措方案 (237)12.2项目效益分析 (238)12.2.1经济效益分析 (238)12.2.2社会效益分析 (239)1总论1.1工程名称XX市应急平台总体规划及建设项目。
人防指挥所建设可行性报告提要一、项目选址某某市某某区人防指挥所位于某某市某某区云湾大道与希望路交界处、区公安局指挥大楼北侧。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为约13.89亩,约合9260㎡。
总建筑面积8000㎡。
其中包括:人防指挥中心2600㎡、人防地下室1000㎡、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4400㎡,以及电气照明、给排水、消防、弱电等配套设施。
三、防护标准及防化要求拟建工程为附建式人防工程,根据某某市某某区人民防空办公室的要求,确定本工程的战时防护标准为:防核武器抗力级别:6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6级;防化学武器等级:丙级;战时使用功能:二等人员掩蔽部。
四、造价估算按照每平方米投资估算造价约3625.00元考虑,本项目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估算造价约2900万元。
五、工期安排施工工期共需360个日历天。
目录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况1.2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1.3 基本概述1.4 可行性论证的依据、内容和指导思想第二章建设条件2.1工程选址2.2地下管线现状第三章方案评价3.1建筑设计3.2方案评价第四章技术论证4.1防护设计4.2平战功能转换4.3各专业技术分析4.4消防设计第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第六章项目实施方案6.1项目实施进度6.2质量保证体系6.3 招投标方案第七章项目综合效益分析7.1战备效益7.2社会效益7.3不确定因素分析7.4效益分析结论第八章组织机构与劳动保护8.1组织结构8.2劳动保护第九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9.1项目建设期间的环境影响9.2项目使用期间的环境影响9.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方法措施9.4环境影响评估结论第十章节能设计第十一章研究结论和建议前言某某区是某某市一个以城区为主、附带近郊的城市区。
为了体现人防工作中“两防一体化”的重心,在人防向民防转变过程中从根本上把握战时防空和平时防灾救灾的关系,始终突出防空袭斗争核心能力建设的主体地位,实现人防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根据某某市人防办的规划,拟在某某区云湾公路大道与希望路交叉口、区公安局指挥大楼北侧修建某某区人防指挥所工程,主入口在基地的南侧,东侧为次入口。
应急救援能力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应急救援能力训练基地建设项目二、建设性质:新建三、业主单位:武警**消防支队四、业主单位概况**公安消防支队位于都匀市观澜轩路,成立于1982年,为正团职单位。
支队现有人员431人,支队下辖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防火处四个部门,12个县(市)公安消防大队。
2011年部队执行新编制后,又增设了培训基地和战勤保障大队,并随着都匀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拟增设都匀经济开发区公安消防大队(含消防站)。
主要担负**范围内的火灾扑救、消防监督检查以及各种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支队成立以来,先后成功扑救了1996年的都匀市民贸公司大楼“7.26”火灾、2000年的都匀市“6.8”特大洪灾,2008年初的抗凝冻灾害, 2010年的都匀市匀中大厦“3.12”等火灾事故, 2010年四氯化钛罐车泄漏等灾害事故,为抢救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编制依据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项目建设总投资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14500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12530万元,占总投资的86.41%;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70万元,占总投资的8.76%;预备费用700万元,占总投资的4.83%。
2、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14500万元。
根据中央、省、州关于州级综合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消防、战勤保障能力建设相关文件精神,本报告提出的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案为:(1)项目建设投资的48.62%,总投资扣除征地费用外的50% (7050万元),申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解决;(2)项目建设投资的52.38%(7450万元)由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筹措。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一、研究结论1、**消防训练基地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项目的建设,对加快提升我州消防部队的实战能力和重大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平安黔南、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将发挥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议书尊敬的领导: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要求,我认为我市有必要建设一个城市应急指挥中心。
在此,我向贵部门提出如下关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的建议:一、建设背景近年来,我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威胁。
为了能够更加迅速、高效地应对和处置这些紧急情况,建设一个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势在必行。
二、建设目标1.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建设应急指挥中心,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获取灾害信息,动态监测灾害发展趋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整合资源优势:依托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和调度相关部门的应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得各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多部门联动、多层次信息沟通的应急指挥网络。
3.加强统筹协调: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可实现多部门的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确保应急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建设布局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可以分为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
硬件设施包括建筑物、通信设备、信息展示系统等,软件系统则包括指挥决策、信息共享、应急演练等。
1.建筑设施:应急指挥中心的建筑设施需要具备坚固耐用、抗震防火的特点,同时还需要满足指挥人员工作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信息展示系统:应急指挥中心需要配置大屏幕显示系统、多媒体视频会议设备等,以方便指挥人员实时获取、查看、分析灾害信息。
4.指挥决策系统:应急指挥中心需要配置专业的指挥决策系统,能够对灾害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5.信息共享系统:应急指挥中心需要建立起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将相关部门的信息及时共享给指挥中心,并向相关人员发布相关指令。
6.应急演练系统:应急指挥中心需要建立一套应急演练系统,可以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模拟演练,以提高指挥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四、建设流程1.项目立项: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形成建设项目报告,并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准。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方案建议书2015年3月一、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密集度很高,遭受各种突发事件及灾害的威胁形势严峻。
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毒酒事件,造成数百名群众中毒住院,其中近30人死亡;2002年南京汤山发生中毒事件,造成395人中毒,42人死亡;2002年至2003年我国突发SARS事件,造成300多人死亡,5000多人被传染;最近,我国遭遇50年一遇的雪灾,已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0省区3000多万人受灾,因灾经济损失1111亿元。
截止1月28日11时,乐山市管辖的峨眉山市、沙湾区、沐川县、犍为县、马边县、峨边县、夹江县、金口河区、市中区等9个区、市、县,71个乡镇,27。
43万人受灾,损坏房屋932间,农作物受灾48.12万亩,死亡大牲畜674头,直接灾害经济损失达6846万元。
面对严峻的突发事件及灾害威胁,我国逐步加强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更是明确地提出应急联动系统建设.近几年国务院陆续颁布和制订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危害,保障人民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系统》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该系统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遥测系统、电视会议系统等),以治安交通、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地理信息数据库与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价等功能。
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及时的信息获取和智能的应急指挥,达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程度地减轻事件危害和经济损失,保障社会安定的目的。
突发灾害指挥中心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评估突发灾害指挥中心建设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的实施建议。
突发灾害指挥中心是一种重要的灾害管理机构,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灾害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提供紧急救援。
2. 可行性评估2.1. 技术可行性突发灾害指挥中心的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系统支持。
在进行可行性评估时,我们对可用的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确定了合适的设备和系统,以满足指挥中心的需求。
2.2. 经济可行性建设突发灾害指挥中心需要一定的财政投入。
我们对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进行了评估,并结合预计的效益进行了经济可行性分析。
结果表明,建设突发灾害指挥中心将带来相对于投资的积极回报。
2.3. 法律可行性突发灾害指挥中心的建设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建设许可和使用许可等要求。
我们对这些法律要求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符合法规的建设方案,以确保突发灾害指挥中心的合法运营。
2.4. 环境可行性建设突发灾害指挥中心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相关环境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建设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化。
3. 实施建议基于可行性评估的结果,我们给出以下实施建议:- 确定合适的技术设备和系统供应商,以满足指挥中心的需求。
- 制定详细的财政预算,确保建设过程的资金可控。
- 确保建设过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获取必要的许可和批准。
- 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突发灾害指挥中心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其建设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应的实施建议。
建设突发灾害指挥中心将有效提升灾害管理的能力,为紧急救援和损失减少提供重要支持。
目录第一章概论 (4)一、项目概况 (4)二、业主简介 (7)三、编制依据 (4)四、编制内容 (5)五、结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第二章项目背景 (6)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一、是创造稳定消防安全环境的需要 (8)二、符合整个XX市的消防规划 (8)三、是适应XX市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的需要 (9)四、是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11)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内容 (12)一、建设规模 (12)二、建设内容 (12)第五章建设条件 (13)一、项目建设地址 (13)二、自然条件 (13)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 (14)四、交通条件 (14)五、水电及通讯供应条件 (14)六、前期工作 (15)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 (16)一、总图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筑工程 (17)三、结构工程 (19)第七章公用工程方案 (21)一、给排水工程 (21)二、电气设计 (21)三、消防系统 (21)第八章节能措施 (21)第九章环境保护 (21)第十章项目进度计划及招投标 (21)一、项目进度计划 (21)二、项目招投标 (21)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1)一、投资估算 (21)二、资金筹措 (21)第十二章社会效益评价 (21)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21)一、结论 (21)二、建议 (21)第一章概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XX市XX区119消防指挥中心(二)项目代建业主:XX正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三)项目地址:XX市XX区港城工业园区(四)项目性质:新建(五)建设内容及规模拟建项目占地面积1030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220.78平方米。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土建、设备安装、室内外装饰装修、绿化、道路广场及公用工程等。
(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249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90万元,基本预备费268万元。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市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
1.1.2 项目建设单位:**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1.1.3 建设性质:新建
1.1.4 建设地点、规模及建设内容
1.1.4.1 建设地点:**市政府大院内6号楼东侧
1.1.4.2 建设规模:4645平方米
1.1.4.3 建设内容:**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办公、会议用房及市领导
办公用房
1.1.5 投资规模:总投资为2886.69万元(不包括应急指挥系统集
成专用设备及家具等费用)
1.2 项目建设背景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频繁、
各类建筑密集带来的环境、能源、卫生灾害和治安突发性事件影响
的危害性和复杂性也愈加显著。特别是2001年美国遭受的“9·11”
恐怖袭击事件和2003年席卷全世界的“非典”流行传染病事件后,
城市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系统的重要性被人们所认识。
**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国际上和全国人民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
地位。2003年的“非典”突发事件表明,**市现有的应急指挥系统
还有待完善,尚不能满足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要求。如何高效利用
和建设完善应急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提高政府对紧急事件快速反
应和抗风险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紧急救助服务,成为
摆在我市城市管理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第一次明确
提出“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
险的能力”的要求。
**市政府办公用房大部分建于70年代和80年代。目前,市政府
常务会议室、电视电话会议室为原有用房改建成的,不仅会场小,
通风差,而且会议室原有设备陈旧老化,电路系统容量有限,很难
保证正常工作需要,更难以满足以现代智能化手段指挥、监控、调
度、收集信息的功能需要。副市长办公用房既小又窄,拥挤不堪,
智能化办公系统标准低,急需改善。
为了保证市政府领导及时、全面、直观地掌握重大突发事件等
的第一手资料提供快速信息通道,并提供决策信息支持手段,便于
统一进行决策,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保持社会稳定,**市政府办公厅于2004年11月向市领导报送《关于
在市政府机关6#楼东侧建综合会议楼的请示》,并得到了王岐山、
翟鸿祥、刘晓晨等领导同志的批示表示同意,并于2005年3月取得
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复和项目建议书批复(批文详见附
件)。
本工程的建成,除将满足**市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特殊要求外,
还可改善市政府领导智能化办公条件。为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
指挥能力,提供技术基础。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
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2005]622号
1.3.2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
市政府人防地下车库工程立项的报告》**发改文[2005]90号
1.3.3 《**市规划委员会规划意见书(条件)及附图》2004规意条
字0004号
1.3.4 《**市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设计方案
1.3.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3.6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0)
1.3.7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材料
1.4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145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4645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204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1441平方米
建筑层数:地上2层(首层另有夹层)
地下1层
建筑檐口高度:12.3米
容积率:3.2
各层面积分配:地下一层夹层:1441平方米
首 层: 1372平方米
首层夹层: 460平方米
二 层: 1372平方米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化及自然环境的
生态变化,各种重大紧急事件的发生和对社会和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和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对这种紧急突发事件的
迅速反应和应急指挥是摆在城市管理部门面前一个日益艰巨的任
务。
[紧急事件一般指人为安全事件(如战争、刑事犯罪等)、自然
灾害(如地震、台风、火灾、水灾等)、生产安全事故(如矿山、
建筑、交通等事故)和公共设施安全事件(如水管、供电、煤气、
电信网络、道路桥梁等事故)、公共卫生(卫生检疫、流行疾病等)、
社会类突发事件(包括反恐等)。]
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 是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城市应急组织
指挥能力。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项目作为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的组成部分,是整个城市应急指挥的重要平台。本项目的建设对于
提高城市应急组织指挥能力,加快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具有重
要推动作用。同时,本项目建成后和应急指挥中心作为一个整体,
可逐步实现以市级指挥场所为主,公安、交管、医疗、公交等专业
指挥中心为辅的应急指挥体系。
2.1.2 是城市步入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中,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已经是城市管理
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政府在处理“9.11”危机过程中,其城市应
急指挥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内的南宁、上海等城市已先行一步,
率先启动了城市应急模式,在保护人民安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本项目作为**市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将
会在城市的现代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2.1.3 项目部分建筑可缓解市政府行政管理用房需求
**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项目不仅具有平时辅助处理
应急突发事件的功能,并充分考虑了综合利用的原则。目前,**市
政府大院行政办公条件拥挤,尤其是会议室条件远不能满足召开政
府会议的需求,从而对市政府的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本项目的部分
建筑在平时可以用于会议室,为改善市政府办公条件、美化院内环
境提供了条件,可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效能。
2.2 项目建设的迫切性
**市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卫星
通信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电视监控技术、数据库技术及信息处理
技术等为一体的先进、高效、平战结合的指挥系统,以发挥信息共
享、综合利用和联网运行的作用,为政府领导及时、全面、直观地
掌握重大突发事件等的第一手资料提供快速信息通道,并提供决策
信息支持手段,便于统一进行决策,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国家和
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对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大的
意义。
不论从城市应急指挥的重要性,还是**建设现代化国际都市及
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都迫切要求**尽快建立一个具有现代
化和国际化水平的应急指挥系统。作为**市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组
成部分,**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综合业务楼项目的建设成为当前的重
要任务。
第三章 项目功能定位与建设规模
3.1 项目功能定位
除了符合智能化办公楼的基本要求外,更要满足作为**市城市
应急指挥系统组成部分的特殊要求。
主要包括:
收集处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指挥辅助分析发布系统、地理
信息系统、大投影系统。形成从信息报告、工作调度、迅速决
策,并从网上信息收集、处理、信息反馈等功能。与原有的公
安、消防急救、交通、城管等应急响应系统相连接,成为紧急
状况发生时政令上传下达的快速通道。
与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可视电话系统、手机短线、
DDA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其它通讯系统相连接。
可能随时将大屏幕电视切换到公安、防汛、城市三维规划、交
通等专用系统的现场图像,完成特定功能。
满足市领导办公智能化需求。
3.2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总建筑面积: 4645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205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1441平方米
3.3 各部分功能和面积(详见附表3-1)
附表3-1 建筑面积分配表 单位:平方米
序 号 名 称 建筑面积
一 综合业务楼 4645
1 地上一层 1372
1.1 大会议厅 384
1.2 大厅 288
1.3 贵宾接待厅 48
1.4 小会议室 48
1.5 值班室及传达室 44
1.6 办公室 44
1.7 卫生间 40
1.8 休息厅 48
1.9 楼梯间 48
1.10 其它 380
2 地上一层夹层 460
3 地上二层 1372
3.1 办公室、休息室及卫生间 576
3.2 秘书室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