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第01章 数据库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04.50 KB
- 文档页数:30
计算机二级access基础知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成为了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微软Office套件中的一员,Access作为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广泛应用于数据管理和处理方面。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二级Access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的创建、表的设计、查询和报表生成等重要内容,帮助读者快速掌握Access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一、数据库的创建在开始使用Access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
打开Access软件,点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空白数据库”,然后指定数据库的名称和保存路径,点击“创建”。
二、表的设计在创建数据库后,接下来需要设计表格来存储各类数据。
点击“表格设计”按钮,进入表格设计视图。
在设计视图中,可以创建字段、指定字段类型、定义字段长度等。
点击“保存”按钮后,系统将提示输入表格的名称。
通过设计表格,可以定义字段名和类型、设置主键等属性,帮助用户对数据进行更加灵活和准确的管理。
三、数据的输入与编辑当表格设计完成后,可以开始向表格中输入数据。
点击“表格视图”按钮,进入表格视图。
在表格视图中,可以直接输入或编辑数据。
例如,可以在每个字段的单元格中输入相应的数据,并使用“Tab”键或方向键切换到下一个字段。
输入数据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将数据保存到表格中。
四、查询数据在Access中,查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可以帮助用户高效地检索和分析数据。
通过查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筛选出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
点击“创建”选项卡中的“查询设计”按钮,进入查询设计视图。
在视图中,可以选择要查询的字段,定义查询条件和运算符,然后运行查询以获得结果。
五、报表生成报表是一种将数据以可视化方式展示的工具,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展示具有重要意义。
在Access中,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生成报表,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点击“创建”选项卡中的“报表设计”按钮,进入报表设计视图。
备考二级不宜太早,以考前一个半月开始准备为宜。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讲义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1 数据库基础知识1.1.1 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数据(Data)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用物理符号记录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包括文字、图形、声音等,他们都是用来描述事物特性的。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类、计算、加工、检索与传输的过程。
包括:收集原始数据、编码转换、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等。
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主要是外部存储器)、系统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的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和对象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的计算机硬件状况是:外存只有磁带、卡片、纸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软件状况是: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
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是:数据不保存、数据无专门软件进行管理(数据冗余)、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无结构。
2.文件系统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管理。
这时硬件方面已经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
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数据管理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
处理方式上不仅有了文件批处理,而且能够联机实时处理。
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管理由文件管理系统完成;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可长期保存。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管理进入新时代——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一种较完善的高级数据管理方式,也是当今数据管理的主要方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二级ACCESS培训教案(每次上课详细内容安排)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1 数据库概述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讲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1.2 认识Access 2010启动和退出Access 2010熟悉Access 2010的界面布局了解Access 2010的文件类型1.3 数据库设计原则讲解实体-关系模型介绍数据一致性和数据完整性第二章:表的创建与管理2.1 创建表讲解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练习使用设计视图和数据表视图创建表2.2 修改表结构讲解添加、删除、修改字段的方法讲解设置字段属性的方法2.3 数据类型和索引介绍数据类型的种类及使用场景讲解创建和修改索引的方法第三章:数据输入与编辑3.1 数据输入讲解数据输入的基本方法练习在数据表视图中输入数据3.2 数据编辑讲解数据编辑的方法和技巧练习使用各种编辑功能快速修改数据3.3 数据校对与清理讲解数据校对的原理和方法练习使用数据校对功能检查数据第四章:查询的创建与使用4.1 查询概述讲解查询的作用和类型介绍查询设计视图的组成4.2 选择查询讲解创建选择查询的方法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选择查询4.3 参数查询讲解创建参数查询的方法练习创建参数查询第五章:窗体的创建与使用5.1 窗体概述讲解窗体的作用和类型介绍窗体设计视图的组成5.2 创建窗体讲解自动创建窗体和手动创建窗体的方法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窗体5.3 窗体控件的使用讲解窗体控件的类型及属性练习在窗体中添加和使用控件六章:报表的创建与使用6.1 报表概述讲解报表的作用和类型介绍报表设计视图的组成6.2 创建报表讲解自动创建报表和手动创建报表的方法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报表6.3 报表控件的使用讲解报表控件的类型及属性练习在报表中添加和使用控件七章:数据访问页的创建与使用7.1 数据访问页概述讲解数据访问页的作用和类型介绍数据访问页设计视图的组成7.2 创建数据访问页讲解自动创建数据访问页和手动创建数据访问页的方法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数据访问页7.3 数据访问页的发布与使用讲解数据访问页的发布方法练习使用数据访问页查看和操作数据八章:宏的创建与使用8.1 宏概述讲解宏的作用和类型介绍宏设计视图的组成8.2 创建宏讲解创建宏的方法练习创建各种类型的宏8.3 宏的运行与调试讲解宏的运行方法练习使用宏运行和调试宏九章:模块的创建与使用9.1 模块概述讲解模块的作用和类型介绍模块设计视图的组成9.2 VBA编程基础讲解VBA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练习使用VBA编程实现简单的功能9.3 创建模块讲解创建模块的方法练习创建和使用模块十章:数据库的优化与维护10.1 数据库性能优化讲解优化数据库性能的方法练习对数据库进行性能优化10.2 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讲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和权限管理练习设置数据库访问权限10.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讲解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方法练习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十一章:数据分析与数据透视表11.1 数据分析概述讲解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介绍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11.2 数据透视表讲解数据透视表的概念和作用练习创建和使用数据透视表进行数据分析11.3 数据透视图讲解数据透视图的概念和作用练习创建和使用数据透视图进行数据分析十二章:Access 2010高级功能12.1 数据讲解数据的概念和作用练习创建和使用数据12.2 数据导入与导出讲解数据导入和导出的方法和步骤练习将数据导入和导出到不同格式12.3 数据合并与一致性讲解数据合并的概念和作用练习使用数据合并功能进行数据一致性处理十三章:项目实战与案例分析13.1 项目概述讲解项目实战的重要性和方法分析实际项目需求13.2 项目设计与实现讲解项目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和步骤练习使用Access 2010完成项目设计与实现13.3 项目总结与评估讲解项目总结与评估的方法和步骤练习对项目进行总结与评估十四章:Access 2010的技巧与问题解决14.1 常见技巧与优化讲解Access 2010的常见技巧与优化方法练习应用技巧与优化提高工作效率14.2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讲解Access 2010常见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练习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14.3 错误处理与调试讲解错误处理和调试的方法和步骤练习使用错误处理和调试功能查找和修复错误十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学习15.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和经验15.2 拓展学习资源与推荐介绍拓展学习的方法和资源推荐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途径15.3 课程考核与评价讲解课程考核的方法和标准进行课程评价和建议收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二级ACCESS培训的教案,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表的创建与管理、数据输入与编辑、查询的创建与使用、窗体的创建与使用、报表的创建与使用、数据访问页的创建与使用、宏的创建与使用、模块的创建与使用、数据库的优化与维护、数据分析与数据透视表、Access 2010高级功能、项目实战与案例分析、Access 2010的技巧与问题解决以及课程总结与拓展学习等十五个章节。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数据库教程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开展数据库是20世绝60年代后期开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7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得到迅猛开展,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及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库的根本概念与根本理论,并结合Microsoft Access讲解及关系数据库相关的根本慨念。
1.1 数椐库根底知识数据库是20世纪60年代末开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它的出现使数据处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它能把大量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构造存储起来,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集中管理下,实现数据共享。
那么,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呢?下面做一简单介绍。
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开展一、数据及数据处理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介质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
数据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描述事物特性的数据内容;其二是存储在某一种介质上的数据形式。
数据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某人的生日是“1988年6月25日〞,可以表示为“1988.06. 25”,其含义并没有改变。
数据的概念在数据处理领域中已经大大拓宽。
数据不仅包括数字、字母、文字与其它待殊字符组成的文本形式,而且还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媒体形式,但是使用最多、最根本的仍然是文字数据。
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而言,信息是一种被加工成特定形式的数据,这种数据形式对于数据接收者来说是有意义的。
人们说“信息处理〞,其真正含义是为了产生信息面处理数据。
通过处理数据可以获得信息,通过分析与筛选信息可以进展决策。
在计算机系统中,使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如磁盘)来存储数据;通过软件系统来管理数据;通过应用系统来对数据进展加工处理。
二、计算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
计算机对数据的管理是指如何对数据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与难护。
计算机在数据管理方面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开展过程。
计算机数据管理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与计算机应用范围的开展而开展,先后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等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