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题库(湖南城市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89.58 KB
- 文档页数:52
建筑结构抗震习题及答案建筑结构抗震习题及答案地震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抗震性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本文将通过一些习题,探讨建筑结构抗震的相关知识,并提供相应的答案。
习题一:什么是地震力?答案:地震力是指地震作用下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力。
地震力的大小与地震的震级、震源距离、地震波传播路径和建筑结构的特性有关。
建筑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以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习题二: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受哪些因素影响?答案: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结构的材料和施工质量是决定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其次,结构的形式和布局也会影响其抗震能力。
此外,地基的稳定性和土壤的性质也是影响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习题三:什么是地震设计?答案:地震设计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考虑地震力作用的过程。
地震设计的目标是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地震设计需要根据地震的可能性和地震力的大小,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习题四:常见的抗震设计措施有哪些?答案:常见的抗震设计措施包括结构的抗震加固和抗震设防。
抗震加固是指对已有的建筑结构进行改造,增加其抗震能力。
常见的加固方法包括增加剪力墙、加固柱子、加固梁等。
抗震设防是指在新建建筑结构设计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其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常见的设防措施包括设置抗震支撑、合理布置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等。
习题五: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答案: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根据地震波的性质和建筑结构的特点,确定建筑结构所需的抗震能力的指标。
抗震设防烈度包括水平地震加速度、地震波的周期和地震波的峰值加速度等参数。
不同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习题六:什么是地震波?答案:地震波是地震能量传播的结果,是地震时地面上的振动。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震波的类型和传播介质有关。
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建筑构造抗震设计》习题集一.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和()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和()。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一样可分为()、()、()。
4.地震波可分为()和()。
5.体波包括()和()。
6.纵波旳传播速度比横波旳传播速度()。
7.导致建筑物和地表旳破坏重要以()为主。
8.地震强度一般用()和()等反应。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倍之多。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地震烈度愈()。
11.建筑旳设计特性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旳()和()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组,用以体现()和()旳影响。
13.抗震设防旳根据是()。
14.有关构造地震旳成因重要有()和()。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又产生()。
16.面波分为()和()。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旳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旳后果,将建筑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旳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和()旳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和()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旳鉴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和()。
21.可液化地基旳抗震措施有()、()和()。
22.场地液化旳危害程度通过()来反应。
23.场地旳液化等级根据()来划分。
24.桩基旳抗震验算包括()和()两大类。
25.目前,工程中求解构造地震反应旳措施大体可分为两种,即()和()。
26.工程中求解自振频率和振型旳近似措施有()、()、()、()。
27.构造在地震作用下,引起扭转旳原因重要有()和()两个。
28.建筑构造抗震验算包括()和()。
29.构造旳变形验算包括()和()。
30.一幢房屋旳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它旳()和()。
31.构造延性和耗能旳大小,决定于构件旳()及其()。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多质点体系的高阶振型发挥的贡献比低阶振型小。
(√)3.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重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震害。
(×)4.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体系。
(×)5.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6.一般体系阻尼比越小,体系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7.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一定大于静承载力。
(√)8.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9.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第一道防线是剪力墙.(√)10.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大。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30分).1.根据下表计算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
(10分)2.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下图体系在多遇地震下的各层地震剪力。
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
2g,Ⅲ类场地一区,m1=116.62t, m2=110。
85t,m3=59.45t,T1=0。
716s,δn=0.0673,ξ=0.05。
(20分)m axa max245.0a ηmax)(a T T a g γ=max 21)]5(2.0[a T T a g --=ηηγaT(s)00.1Tg 5Tg6.0当ξ=0。
05时,η2=1。
0 η1=0。
02 γ=0.9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地震影响 烈度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0。
04 0.08 0。
16 0。
32 罕遇地震-0.5 0。
901。
4特征周期(s)特征周期分区场地类别Ⅰ Ⅱ Ⅲ Ⅳ 一区 0。
25 0。
35 0.45 0。
65 二区 0。
30 0。
40 0。
55 0。
75 三区 0.350。
450.650。
901。
解(1)确定覆盖层厚度因为地表下vs >500m/s 土层上表面距地表的距离为 2。
湖南省2015 年一级建筑师《建筑结构》:抗震等级模拟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FIDIC 《土木工程施工分包合同条件》中,业主对分包合同的管理主要表现为()。
A .对分包商发布指令B. 对分包工程的批准C. 向分包商支付工程款D. 审查分包商的资质2、投资估算一般是在什么阶段编制的(2000,7)A .方案设计B. 技术设计C. 施工图设计D. 初步设计3、某建设项目,经投资估算确定的工程费用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合计为2000 万元,项目建设期为 2 年,每年各完成投资计划50%。
在基本预备费为5%,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为10%的情况下,该项目建设期的涨价预备费为__万元。
A. 300.0B. 310.0C. 315.0D. 325.54、安装工程中的现场经费的取费基数为下列项目中的哪一项(2001,1)A .材料费B. 直接费C. 人工费D .间接费5、地震作用大小的确定取决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无关__A .建筑结构的阻尼比B. 结构自重C. 特征周期值D.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6、地面工程施工中,铺设整体面层时,水泥类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得小于__。
A. 6MPaB. 1.0MPaC. l.2MPaD. 2. 4MPa7、下列哪项属于石材幕堵的主控项目()A .石材幕墙应无渗漏B. 石材幕墙表面应平整C. 石材幕墙上的滴水线应顺直D •结构密封胶缝深浅一致8、地面倾斜角为3°的场地,其1:2000 比例尺的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为__。
A. 0.5mB. 1mC. 2mD. 5m9、如拟在某城市设有地下通道的中心广场一角建一综合商店,应遵循下列__项原则。
I.根据商店本身的要求开设出入口;U.充分表现出该建筑的个体形象;川.该商店的地下层应设出入口与广场地下通道联系;W.应了解临近建筑物和环境形成的空间氛围,使该商店融进这个空间A. i>nB. m>wC .I、□、川D. I、U、M、W10、预告商品房已经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最低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多少,方能作为商品房预售条件之一(2008,80)A .25%以上B .30%以上C .35%以上D .40%以上11、工程建设中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国外标准,现行强制性标准未作规定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做下列__工作。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多质点体系的高阶振型发挥的贡献比低阶振型小。
()3.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重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震害。
()4.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体系。
()5.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6.一般体系阻尼比越小,体系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7.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一定大于静承载力。
()8.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9.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第一道防线是剪力墙。
()10.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地震动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的是水准、阶段设计法。
3.地基土液化判别过程分为和两大步骤。
4.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的大跨度屋盖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区的高层建筑,应考虑地震作用。
5.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设置。
6.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延性,通过内力组合得到框架结构的设计内力,还需进行调整以满足、、的原则。
7.完整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包括三个方向的内容与要求,分别是、、。
8.在框架—剪力墙的内力计算时,总抗震墙和总框架之间用连接。
9.多高层钢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形式有、和。
三、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地震破环作用的表现形式的是( )。
A、地表破坏B、人员伤亡C、次生灾害D、建筑物的破坏2.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超过()层的建筑归为高层钢结构建筑。
A、10B、11C、12D、133.多层砌体结构中当墙体的高宽比大于4时,墙体的变形情况是()。
抗震房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抗震房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房屋的美观性B. 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C. 确保房屋在地震时的安全D. 降低房屋的建造成本2. 下列哪项不是抗震房屋设计的基本要求?A. 合理的结构布局B. 足够的结构强度C. 良好的施工质量D. 忽略地震带来的影响3. 抗震房屋中,哪一项不是常见的结构形式?A. 框架结构B. 剪力墙结构C. 砖混结构D. 悬索结构二、填空题4. 抗震房屋设计时,需要考虑地震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 抗震房屋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式来提高。
三、简答题6. 简述抗震房屋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7. 描述抗震房屋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机理。
四、计算题8. 假设有一建筑物,其基底面积为200平方米,总重量为5000吨,若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加速度为0.3g(g为重力加速度),试计算该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惯性力。
五、论述题9. 论述抗震房屋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D二、填空题4. 震级、震中距离、地震持续时间5. 结构优化、材料改良三、简答题6. 抗震房屋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地震烈度、地质条件、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形式、材料特性、施工技术等。
7. 抗震房屋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机理主要包括: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结构形式,使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产生足够的延性和韧性,以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少结构破坏;通过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使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避免结构倒塌。
四、计算题8. 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惯性力为:F = m * a = 5000 * 9.8 * 0.3 = 1470000 牛顿(N)五、论述题9. 抗震房屋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建筑物密度的提高,地震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大。
抗震房屋能够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抗震结构设计》试卷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学院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共10个,每个3分,共30分)1、《抗震规范》中将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划分为()A 甲类建筑B 乙类建筑C 丙类建筑D 丁类建筑2、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说法中正确的是()A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B 烈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而且与场地条件和震中距有关;C 建筑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直接取决于震级大小;D 烈度直接反映了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多少。
3、在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波记录图中,最晚到达的是()A 体波B 纵波C 剪切波D 面波4、对我国抗震规范中小震、中震、大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小震、中震和大震之间各相差一度;B 小震下,结构不需要进行抗震计算,只要满足抗震措施;C 基本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是中震;D 大震的重现期约是1000年。
5、“小震不坏,大震不倒”,所谓小震,下列何种叙述是正确的?()A 6度或7度的地震B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10%的地震C 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D 6度以下的地震6、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为()A. 0.7B. 0.8C. 0.9D. 1. 07、关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反映了楼层承载力与所受弹性地震力的相对关系;B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上下两层楼层抗剪承载力的比值;C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上下两层楼层屈服强度的比值;D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越大的楼层,地震时越容易破坏;8、有抗震要求的长矩形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下列结构体系中的哪两种()Ⅰ.横墙承重;Ⅱ.纵墙承重;Ⅲ.纵横墙共同承重;Ⅳ.柱及带壁柱承重A Ⅰ、ⅢB Ⅱ、ⅢC Ⅱ、ⅣD Ⅰ、Ⅳ9、抗震设计时,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是为了()。
A 保证纵墙出平面的稳定B 保证房屋的整体稳定C 满足抗震横墙的承载力要求D 满足楼板传递水平地震力时的刚度要求10、以下关于地震下结构扭转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地震时结构刚心和质心不重合容易引起扭转;B 刚心和质心重合的结构地震时不会发生扭转;C 质心和刚心重合的结构可以不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D 结构产生扭转时,最大层间位移发生在角柱上。
试 题 【2.1.1】按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位于( D )抗震设防烈度地区内的建筑物应考虑抗震设防。 (A) 抗震设防烈度为5~9度 (B)抗震设防烈度为5~8度 (C)抗震设防烈度为5~10度 (D)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 【2.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使用范围是( A ) (A) 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B) 抗震设防烈度为7~9度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C) 抗震设防震级为6~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D) 抗震设防震级为7~9级地区的建筑抗震设计 【2.2.1】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基本抗震设防目标设计的建筑,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影响时,建筑物应处于下列何种状态( C ) (A) 不受损坏 (B)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D) 严重损坏,需大修后方可继续使用
【2.2.2】按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遭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应( A )。 (A)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B)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 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D) 不致倒塌
【2.2.3】 某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小震不坏”的设防目标是指下列哪一条?( B ) (A)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B)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 当遭受7度的地震影响时,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D) 当遭遇低于7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2.2.4】某建筑物,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大震不到”的设防目标是指下列哪一条?( D ) (A) 当遭受8度的地震影响时,不致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B) 当遭受8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C) 当遭遇高于8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经一般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D) 当遭遇高于8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4.1】 建筑物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 ) (A) 【2.4.1】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B) 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破坏造成社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 (C) 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一般建筑 (D) 丁类建筑应属于允
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2.4.2】 建筑物共有四个抗震设防类别,下列分类原则中正确的是( D ) (A) 甲类建筑属于重要的建筑 (B) 乙类建筑属于较重要的建筑 (C) 丁类建筑属于一般重要的建筑 (D) 丁类建筑属于抗震适度设防类建筑
【2.4.3】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的建筑应划分为下列哪一个类别( B )。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2.4.4】抗震设计时,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一幢18层的普通高层住宅应属于( ) (A) 甲类 (B) 乙类 (C) 丙类 (D) 丁类 【2.4.5】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下列哪一类建筑是属于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的乙类建筑( D ) (A) 人数不够规模的影剧院 (B) 某些工矿企业的变电所 (C) 县级二级医院的住院部 (D) 中、小型纪念馆建筑 【2.4.6】建筑抗震设防为( D )类建筑时,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A) 甲、乙 (B) 丙、丁 (C) 丙 (D) 丁
【2.4.7】根据其抗震重要性,某建筑为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7度。下列何项抗震设计标准正确( C ) (A) 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 (B) 按7度计算地震作用 (C) 按7度计算地震作用,抗震措施按8度要求采用 (D) 按8度计算地震作用并实施抗震措施 【2.4.8】某地区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对于此地区丙类建筑的抗震设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按8度进行抗震设计,按7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B) 按7度进行抗震设计(包括计算和抗震设计) (C)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按8度设防采取抗震措施 (D) 按7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可适当降低 【2.4.9】某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Ⅰ类,设防烈度为6度,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何项要求处理( C ) (A)7度 (B)5度 (C)6度 (D)处于不利地段时,7度
【2.4.10】某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Ⅰ类,设防烈度为6度,确定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下列( A )要求处理。 (A)6度 (B)7度 (C)8度 (D)不能确定 【2.4.11】某丙类建筑所在场地为【2.4.12】,设防烈度为7度,确定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下列( B )要求处理。 (A)6度 (B)7度 (C)8度 (D)不能确定
【2.4.12】某丙类多层建筑所在场地为Ⅳ类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其房屋抗震构造措施,应按下列( C )要求处理 (A)6度 (B)7度 (C)8度 (D)9度 【2.4.13
】A、B两幢多层建筑:A为乙类建筑,位于6度地震区,场地为Ⅰ类;B为丙类建筑,位于8度地震区,场地为Ⅰ类,其抗震设计,应按下列( D )进行。 (A) A幢建筑不必作抗震计算,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幢建筑按8度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B) A幢建筑按6度计算,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幢建筑按8度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C) A幢建筑不必作抗震计算,按6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幢建筑按9度计算,按9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D) A幢建筑不必作抗震计算,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按6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B幢建筑按8度计算,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按7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4.14】乙类、丙类高层建筑应进行抗震设计,其地震作用计算按下列( A )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A)6度时不必计算,7~9度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 (B)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计算地震作用 (C)6度设防时,Ⅰ、Ⅱ类场地上的建筑不必计算,Ⅲ、Ⅳ类场地上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 (D)所以设防烈度的建筑结构均应计算地震作用
【2.4.15】在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内的乙类、丙类高层建筑,应进行抗震设计,其地震作用计算按下列( )做法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A) 各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均应计算地震作用 (B) 6度设防时,Ⅰ~Ⅲ类场地上得建筑不必计算,Ⅳ类场地上得较高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C) 6度不必计算,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D) 6度设防时对Ⅰ、Ⅱ类场地上的建筑不必计算,Ⅲ类和Ⅳ类场地上建筑及7~9度设防的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计算
【3.1.1】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对建筑抗震不利的是( D ) (A)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 (B) 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 (C) 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 (D) 断层破碎带地段 【3.1.2】在地震区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 B )要求是合理的。 (A) 不应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建造丙类建筑 (B) 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坚决避开 (C) 不应在液化土上建造乙类建筑 (D) 甲类建筑应建造在坚硬土上 【3.1.3】对于抗震要求属于危险地带的是( C )地质类型 (A) 软弱土、液化土 (B) 河岸、不均匀土层 (C) 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 (D) 湿陷性黄土
【3.1.4】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 D )地
段是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A) 液化土 (B) 高耸孤立的山丘 (C) 古河道 (D) 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 【3.2.1】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下列( B )方案。 (A)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设计 (B) 严重不规则的建筑设计 (C) 非常不规则的建筑设计 (D) 不规则的建筑设计 【3.2.2】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 B )要求 Ⅰ. 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 Ⅱ. 当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时,应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 Ⅲ.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 Ⅳ. 当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时,应进行振动台试验 (A) Ⅰ、Ⅱ (B)Ⅰ、Ⅲ (C) Ⅰ、Ⅳ (D)Ⅰ、Ⅱ、Ⅳ
【3.2.3】在地震区的高层设计中,下述对建筑平面、里面布置的要求,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C )。 (A) 建筑地平面、里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B) 楼层不宜错层 (C) 楼层刚度小于上层时,应补小于相邻的上层刚度的50% (D) 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凸出部分长度宜减小 【3.2.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如图 所示的结构平面,当尺寸b、B符合下列( B )时属于平面不规则。 (A) b≤0.25B (B)b>0.3B (C) b≤0.3B (D) b>0.25B
【3.2.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下列( A )属于竖向不规则的条件。 (A)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B)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 (C) 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0% (D) 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5%
. 【3.2.6】抗震设计时,下列( C )结构不属于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A) 侧向刚度不够 (B)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C) 局部收进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不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D) 楼层承载力突变 【3.2.7】下列建筑物属于结构竖向不规则的是( B )。 (A) 有较大的楼层错层 (B) 某曾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75% (C) 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 (D) 某层的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3.2.8】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架构抗震房屋的里面尺寸,H′/H>0.2时可按规则结构进行抗震分析的是图中( )体型。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3.2.9】抗震设计时,下列结构中( C )不属于竖向不规则的类型。 (A) 侧向刚度不规则 (B) 竖向抗侧力构建不连续 (C) 顶层局部收进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D) 楼层承载力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