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初一课内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8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成长纪事第一课《表哥驾到》一、中心思想这是一篇反映家庭教育问题的小说,通过“我”、表哥、妈妈和大姨四个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反映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一种倾向:家长往往以肯定别人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以求孩子进入自己设置的“模式”,进而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
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反而强化了孩子的心理压力,约束了孩子自主发展的空间,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文学常识秦文君,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等。
三、内容理解1、体味“驾到”的含义。
这个词语一般用在什么语言环境中?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个词语?“驾到”一词一般用在达官贵人身上,特别是皇帝身上;这里用“驾到”表现了“我”对妈妈隆重接待表哥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有调侃、有反感,有对表哥的好奇与羡慕。
2、文章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文中的四个人物构成了多种对比关系:“我”和表哥的对比,妈妈与大姨的对比,“我”与妈妈的对比等。
这些对比不断地引发读者思考一些具体而深刻的问题,从而突出了人物各自的地位、思想和性格;而且这些对比也构成了种种矛盾冲突,使小说的情节更为生动。
3、本文刻画人物夸张的、个性化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时有什么作用?刻画心理活动,突出人物性格。
四、词语积累咒语、反差、嫌弃、校正、悲怆、抬举、捋平呼风唤雨、如数家珍、提心吊胆、相貌堂堂、滔滔不绝、恨铁不成钢、不屑一顾、称兄道弟、平易近人、饶有兴致、一如既往、勾肩搭背、彬彬有礼、不负众望、难兄难弟、相见恨晚第二课《顶碗少年》一、中心思想课文通过叙述一位表演顶碗的少年在接连两次失误的情况下,努力拼搏,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赞扬了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表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和支持。
二、文学常识赵丽宏,当过《萌芽》杂志编辑。
三、内容理解1、课文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用简单的议论引出下面的故事。
1、《觀滄海》曹操這首詩是一首樂府詩。
詩中對景物作總寫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詳細寫詩人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樹木從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描寫詩人想像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本詩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懷的詩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觀滄海》中通過豐富奇特的想像創造宏偉意境,抒發了作者寬廣胸懷和豪邁氣概的詩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本詩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但是也有兩句詩是敘事的,這兩句詩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2、《次北固山下》王灣詩中有一個對偶句,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這兩句詩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次北固山下》中描寫長江潮平岸闊,和風吹拂,風帆高懸的詩句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寫青山綠水的詩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寫時序更替,抒發思鄉之情,蘊涵生活哲理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表現作者無限鄉思的詩句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詩中既是寫景,又是詩眼的句子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次北固山下》立意新穎,構思巧妙,富有哲理,“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見於言外”,留傳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詩表現了詩人感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歸期難料的感情。
3、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直接描寫動物(鶯燕報春)的兩句詩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體現花草茂盛的句子: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點從仰視角度描寫禽鳥的優美詩句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點從俯視角度描寫花草的優美詩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錢塘湖春行》中“最愛”的內容是:“綠楊陰裏白沙堤。
期末语文现代文复习大自然的语言一.注释1.根据《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改写,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2.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4.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的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5.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6.语言:话语。
7.次第:次序。
8.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二.分段1 2 3//4 5//6 7 8 9 10//11 12//1~3节物候,物候学的概念4~5节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6~10节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多种因素(主>次)11~12节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因>果)三.题目1.6~10节从结构的角度来说是总分关系2.第7节,纬度不同造成物候变化的基本规律是纬度越高物候现象来的越晚,反之来的越早3.第8节“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具体真实准确地说明了在相同或相近纬度条件下,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因素,进而说明了经度不同是物候现象的影响因素,连举两例,使说明更具普遍性。
4.选文第(4)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一句中“在一定高度上”可否删去,说明理由。
不可删去。
“在一定高度上”的意思为在特定的高度上,文中指秋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若删去,句子意为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气温比低处高,与事实不符。
“在一定高度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6~10节介绍了物候现象决定的因素依次分别是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度差异、古今差异。
这四个因素的介绍顺序不能重新调整的原因是作者以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写这些因素,便于理解,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七年级上册沪教版知识点作为一名初中生,掌握七年级上册沪教版的知识点,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的关键一步。
以下是我总结的重点知识点:一、语文1.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字义、词性、词义、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
重点掌握词语分类、基本语法、句子成分和句型。
2. 文言文基本知识掌握文言文中的“八股”文体;了解文言词的特点和应用方法;熟悉一些典型的句式。
3. 阅读理解技巧包括阅读文章前的预测、阅读中的理解和对文章进行分析。
二、数学1. 整数基本知识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绝对值等基本运算法则,能进行有关整数的综合运算。
2. 比例与百分数包括数值大小比较、比例的概念和应用、百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3. 几何图形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图形的名称、性质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三、英语1. 基础语法和词汇强化基本动词的时态、主语、宾语、形容词、副词、代词等词汇和语法知识。
2. 短语和动词的用法重点掌握短语的使用方式,以及动词的不同时态和语态的特点和用法。
3. 阅读和写作技巧基于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事例,锻炼阅读、写作的能力;注重写作的思路体系构建,提高英语语境的掌握能力。
四、物理1. 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物体的位置、运动状态、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
2. 力学知识重点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平衡条件、势能等基本力学知识。
3. 其他基础知识包括物体的密度、压强、浮力、电路基本元件等。
五、化学1. 元素与化合物掌握元素、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方法;重点具体了解H、O、C、N四元素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和生物中的应用。
2. 化学反应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反应类型的分类及化学反应的速度等。
3. 空气和流体了解空气组成及特性、空气的分类及气压的应用;能初步认识液体、气体各自的特性、相互转化及应用。
以上是我总结的七年级上册沪教版的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终复习第一部分:诗词鉴赏一、《江城子·密州出猎》1.出处: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其中“江城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题目。
2.聊:_______3.擎:______________4.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千骑:___________________6.太守:_______________;孙郎:________7.尚:_______8.霜:_______9.“持节………遣冯唐”句:意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以_______自比,__________________。
10.会: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我们已学过同样含有“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天狼:______________12.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3.“老夫……右擎苍”三句,刻画了______________。
一个“狂”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锦帽……卷平冈”两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报……看孙郎"三句作者______________,更是显出东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上片主要写“_______"时表现出来的词人__________之“_______”,下片更______________,进一步写词人“____________”的胸怀,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语文沪教版复习提纲许多天才因缺乏勇气而在这世界消失。
他们由于胆怯,从未尝试着努力过;他们若能接受诱导起步,就很有可能功成名就。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七年级上册语文沪教版复习提纲。
一、课文理解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
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2、《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
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生命生命》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本名刘侠)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三个事例引出了对"生之欲望"、"生命力"和"生命"的感悟,并从不同的侧面引发出了三点思考:即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要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
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5、《童趣》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一章,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6、《理想》是诗人流沙河的一首现代哲理诗。
这首诗从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个方面告诉人们:人生要有理想,只要树立了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7、《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是由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所作。
初一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沪教版一、积累与语言运用1、?生词:每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古诗:(1)课外古诗词(P231-240,共十首);(2)课内(木兰诗);(3)《房兵曹胡马》(P228)(四种形式:上下句、理解型、运用型、积累型默写)3、?现代诗:(1)第四课(两首);(2)《黄河颂》;(3)《老马》(P229)4、?语言运用:朗读重音(P165)5、?课外积累:(1)名著导读:《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
(了解作家、国别、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作品地位影响评价);(2)书法:唐代四大书法家、颜体书法特征(P273);(3)汉语词类表:实词(P280-281):(4)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探险》、《马的世界》。
二、?文言文阅读1、?课内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口技》、《伤仲永》、《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
2、?文言文知识概讲:(1)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2)虚词:之、其、而等;(3)句子:省略句;(4)翻译:增删调留;(5)节奏:不划破句子。
3、?把握文章主题思想,找到精彩或含蓄、深刻之处。
4、?善于评价、议论、联想,创造性的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第一单元:1、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学会圈点批注;2、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要把生活体验与阅读结合起来;?3、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写景抓住层次、顺序、特征,融情入景;(2)夹叙夹议的写法。
2、《爸爸的花儿落了》:(1)前后照应,运用伏笔;(2)插叙的运用;(3)平淡的叙事之中饱含深情。
3、《丑小鸭》:(1)童话文体,象征手法;(2)哲理性强,富教育意味。
5、《伤仲永》:(1)叙事说理,叙议结合;(2)先扬后抑,对比手法;(3)语言深刻,多富意味。
第二单元;1、了解历史知识,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2、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
【热身练习】学生:严天艾默写1、二月巴陵日日风,。
海棠不惜胭脂色,。
2、枕中云气千峰近,。
,开窗放入大江来。
3、,。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4、,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5、三月残花落更开,。
子规夜半犹啼血,。
6、,莫言迁客似沙沉。
,吹尽狂沙始到金。
7、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8、。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天涯何处无芳草。
9、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多情却被无情恼。
文言文复习(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___(2)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___(3)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__(4)何陋之有何:____________(5)谈笑有鸿儒鸿:__________ 儒:__________。
(6)往来无白丁白丁:___________(7)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__(8)无案牍之劳形劳:___________形: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①无丝竹之乱耳之:__________ ②何陋之有之:____________。
③辍耕之垄上之:____________ ④操蛇之神闻之之:___________。
(2)①无丝竹之乱耳乱:________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乱:_______ 。
3、(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_(填人名),他的字是________ 。
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热身练习】学生:严天艾默写1、二月巴陵日日风,。
海棠不惜胭脂色,。
2、枕中云气千峰近,。
,开窗放入大江来。
3、,。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4、,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5、三月残花落更开,。
子规夜半犹啼血,。
6、,莫言迁客似沙沉。
,吹尽狂沙始到金。
7、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8、。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天涯何处无芳草。
9、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多情却被无情恼。
文言文复习(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名:_____________(2)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___ (3)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__(4)何陋之有何: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鸿:__________ 儒:__________。
(6)往来无白丁白丁:___________(7)可以调素琴调:__________(8)无案牍之劳形劳:___________形: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①无丝竹之乱耳之:__________ ②何陋之有之:____________。
③辍耕之垄上之:____________ ④操蛇之神闻之之:___________。
(2)①无丝竹之乱耳乱:________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乱:_______ 。
3、(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_(填人名),他的字是________ 。
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用原文回答: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情趣。
4、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爱莲说》选自《》,作者________,是______时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家.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3、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文章结尾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感?请你写出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公输(节选)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6、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A、夫子何命焉为/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B、公输盘不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吾义固不杀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愿借子杀之/每假借与藏书之家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8、墨子从、、、、等五方面责备公输盘助楚功宋的不义。
(请用原文语句填空)(5分)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以时间之长来表明路途遥远,更加突出墨子的惊人毅力。
B、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
C、墨子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
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
古诗词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朝的__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称“三苏”。
他的词属于______派。
2、词萌芽于_____(填朝代名),形成于____朝,盛行于________,最初称为“______”或“________”,也有人把它称为“___________”。
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词中“太守”指________;“孙郎”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
4、本词上片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片言志,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5、在词中作者运用冯唐的典故,用意是()A.希望君王听从己见,废除新法。
B.希望君王能重新启用他,赋予大任。
C.希望运用冯唐的力量,让打猎更顺利。
D.希望君王能够将冯唐派遣至己处。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开头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上片中“千骑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粗犷、豪放;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婉约、纤柔。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
作者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8、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了词人渴望摆脱政治窘境,为国效力的心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9、全词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练习二1、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排场?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笔者怎样的思惟感情?4、这首词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5、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6、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7、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8、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9、.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