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背后》将上映 成功入围第63届柏林电影节
- 格式:ppt
- 大小:880.00 KB
- 文档页数:13
如露亦如电作者:冯富裕来源:《数码摄影》2017年第02期想象一下,“冬天,当Tilda Swinton拜访落脚于法国小山村四十余年的好友约翰·伯格时,两人漫步于霭霭白雪覆盖的村庄,或深或浅地在小屋中聊起童年记忆与历史往事。
春天,透过对动物的凝视与观察,经历了一场人类与动物关系的思辨。
夏天,于山村中和三两艺术家漫谈当代政治,佐以旧时影片、乐曲,探索艺术如何述说政治。
秋天,Tilda Swinton再度带着孩子拜访约翰以及约翰之子,在视野辽阔的山村生活中,发现传承的意念存在于所观看的每一片风景。
”这是2016年年初,于第66届柏林电影节上公映的四部纪录短片——《昆西四季:约翰·伯格的四幅肖像》中所描绘的景象。
这套以约翰·伯格为主角的纪录短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伯格的人生,四部短片更是象征着四季的更迭,与约翰所提出的“无穷延伸的此时此刻”遥相呼应。
约翰·伯格,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集诗人、小说家、画家、公共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更是有着“最好的艺术写作者”之美称。
早在1972年BBC播出的约翰·伯格的四集电视系列片《观看之道》,使他一举成名。
《观看之道》的影响力是具有革命性的,同名书籍迄今都是艺术欣赏的必读畅销书目,启迪了一代人的观看方式。
2017年1月2日,约翰·伯格在巴黎郊区的家中去世,享年90岁。
在此之前,约翰·伯格长期隐居于阿尔卑斯山脚下一个叫昆西的村庄。
当我们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同时也就把它带在了身边,了解了它;也就是说,我们走过的道路会在我们身后卷起来,就像胶卷一样卷成一卷。
因此,当一个人到达了终点,他就会发现他的背上携带着、粘贴着他曾经历过的整个生命的卷轴。
青春无刻不在— Lana Prins年仅22岁的Lana Prins是一位年轻又害羞的姑娘,她出生于荷兰北部小镇Egmond aan Zee,她着迷于女性的身体之美,这种纯粹的美感时常让她进入心中所隐藏的角落,一个斑斓的梦境。
《舞台背后》电影制作的幕后英雄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然而,在观众看到的精彩画面背后,有着众多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们。
他们是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为影片的成功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努力和智慧。
本文将介绍一些舞台背后的幕后英雄,展示他们的重要性和对电影制作的贡献。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导演。
导演是整个电影制作过程的核心和灵魂。
他们负责制定电影的创作思路、拍摄计划和演员表演的指导。
导演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电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他们在取景、剧本改编、演员选择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导演的戏剧感、创意和才华为电影注入了独特的个性和风格,使电影成为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在导演的指导下,摄影师成为了舞台背后的另一位关键人物。
摄影师通过运用不同的摄影技术和镜头语言,将导演的视觉想象变为实际画面。
他们精确地掌握光影的运用,为电影创造了独特的氛围和视觉效果。
摄影师的镜头语言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创意和艺术的表达方式。
他们的才华和专业能力为电影的视觉效果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和感染力。
制片人也是电影制作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他们负责协调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包括预算、剧组组织、招募演员和制定上映计划等。
制片人需要具备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以确保整个制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他们在项目筹备阶段就起着关键作用,从资金的筹集到市场营销的推广,都需要他们的精心安排和计划。
制片人的聪明才智和富有创意的策划为电影制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保障。
另外,音效师和剪辑师也是电影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们。
音效师通过创造合适的音效,使电影能够更加真实地还原现实世界的声音。
他们利用专业设备和技术,为电影增添了感官的冲击力和情感的共鸣。
剪辑师则负责将各个镜头和场景有机地联系起来,使电影在节奏、紧凑度和连贯性上达到最佳效果。
他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出色的判断力,能够提炼出电影的精华和核心,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最深的情感体验。
电影《人再?途之泰?》叙事分析【摘要】电影《人在途中之泰国》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通过对叙事分析的深入探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主题叙事、角色叙事、情节叙事、符号叙事和情感叙事等方面展开分析,揭示电影中的精彩之处。
主题叙事将探讨电影呈现的核心主题和叙事手法,角色叙事将分析主要角色的性格发展和情节推进,情节叙事将解读电影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符号叙事将涉及电影中所运用的符号和隐喻,情感叙事将探讨电影对观众情感的引导。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电影的意义,体会其情感导向。
叙事分析的重要性和影响将在结论部分得到总结,同时也会展望电影《人在途中之泰国》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电影《人在途中之泰国》,叙事分析,主题叙事,角色叙事,情节叙事,符号叙事,情感叙事,电影发展,影响,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电影《人在途中之泰国》电影《人在途中之泰国》是一部由导演执导的作品,于年份上映。
该电影以泰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生、爱情和友情的故事。
影片在泰国风景秀丽的背景下展开,通过主要角色的情感和成长,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
电影《人在途中之泰国》融合了浪漫、悬疑和情感元素,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
影片通过精彩的叙事和画面,引发了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爱情和友情的深思。
该电影不仅在情节上扣人心弦,也在叙事上展现了导演独特的创意和表达方式。
影片中的主题和情感叙事极具张力,引人入胜。
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导演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和观察,同时也能体会到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人在途中之泰国》不仅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更是一部能够触动人心、令人震撼的作品。
通过电影的叙事,观众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对未来有着更深的思考和期待。
1.2 概述叙事分析的重要性叙事分析在电影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电影中的叙事结构、角色发展、情节发展、符号运用和情感引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涵和意义,进而增强对电影的审美体验和思考能力。
论管虎电影的后现代镜像表征【摘要】这篇文章将探讨管虎电影中后现代主义的表现以及镜像表征的作用。
在引言中,我们将介绍后现代主义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分析管虎电影对观众和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以及后现代主义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我们还将探讨镜像表征在管虎电影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观众和故事情节的影响。
在结论中,我们将总结管虎电影中镜像表征的重要性,并探讨它们对当代电影制作的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更深入了解管虎电影中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和镜像表征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管虎电影、镜像表征、影响力、表现、体现、作用、结论1. 引言1.1 引言“引言”是文章开篇的部分,通常用来引出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论点。
在讨论管虎电影的后现代镜像表征时,我们需要从引言部分开始,引出讨论的背景和意义。
管虎作为中国当代知名导演之一,其电影作品在国内外广受好评,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管虎的电影作品常常涵盖社会现实和人性矛盾的主题,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和关怀性。
管虎的电影也展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融合了多种风格和表现形式,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表达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管虎电影中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分析管虎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力,以及后现代主义在管虎电影中的体现。
我们将重点讨论镜像表征在管虎电影中的作用,以及管虎电影中的具体镜像表征形式。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管虎电影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以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影响和启示。
2. 正文2.1 后现代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后现代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
后现代主义倾向于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线性的时间观念,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碎片化的呈现方式。
这种表现形式在一些后现代主义电影中经常出现,观众难以理清故事的起承转合,而是通过片段化的画面和情节来呈现电影的整体意境。
后现代主义在电影中还表现为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和对权威性的挑战。
视听2018.05|特征是神秘鬼魅甚至阴森可怖的,文中六次提到“井”,它每一次出现带来的都是恐怖和阴冷,颂莲对陈家大院、对陈老爷乃至对自身命运的恐惧都是从井开始的。
颂莲弯腰看井,“井水是蓝黑色的”,“她看见自己的脸在水中闪烁不定,听见自己的喘息声被吸入井中放大了,沉闷而微弱。
”颂莲在井中所见的自己,卑微、残破、无处逃离,这实际是对她未来命运的暗示———女性无论怎样反叛,都逃不出男性对其命运的钳制,工具森冷坚固,无情地守卫着旧制度。
电影中用“死人屋”取代了“井”这一意象,这间木屋在外型上看与周围的房间并无二异,通过卓云的神秘规劝以及府中人的讳莫如深才展现出其特殊地位。
而直到梅珊因奸情败露被扛进“死人屋”,它才真正让颂莲产生恐惧。
诚然,这样的设计与影片整体背景是协调的,但却在艺术表现力上大打折扣。
此外,影片中还增加了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大红灯笼”意象。
灯笼既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又与大院中女人们的命运紧密关联。
故事情节围绕着“点灯—灭灯—封灯”等一系列与灯相关的活动展开,对灯的处理背后隐含着姨太太们的自身命运。
大红灯笼成为深宅中女人之间矛盾的集中承担者和表现者,将争宠的暗潮涌动直白地表达出来。
“点灯”不仅意味着陈佐千的宠爱,点灯前锤脚、点灯后点菜的特权,还使得点灯和地位相关联;而颂莲假孕被识破后,陈老爷大怒之下命人封灯,则暗示着她的彻底失宠。
电影对大红灯笼这一意象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直观可感,又极富冲击力。
大红灯笼作为一种父权社会、旧式家族的象征,代表着主子的恩德权势,隐喻着封建礼教,闪耀着人性的欲望。
将旧时代深宅大院中无形的权力之争,通过灯笼的明灭具象化。
点灯、灭灯、点长明灯、封灯都超越了其本身单纯的行为意义,具有了仪式化的象征意涵,成为权力施演的完全外化。
影片最深刻之处在于呈现出父权制度对女性压抑的塑造、对人性的异化,但影片中冷冰冰的灯笼完全代替了表现人物与环境、人物关系时微妙的主观感受,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原著“超越客观层面的主体精神向度”。
柏林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熊奖”。
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3月间举行,为期两周。
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基本简介编辑基本信息柏林国际电影节(德语:Internationale Filmfestspiele Berlin,又称Berlinale),和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列为国际三大电影节,是世界四大艺术电影节之一(德国柏林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俄国莫斯科电影节)。
柏林电影节也是各大传媒的盛事,每年大约有15,000名的专业参与人员,其中来自世界76个不同国家的记者多达3,500名。
2004年2月5日到15日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参展影片有3,117部。
从2002年开始柏林电影节隶属于商业性质的“柏林艺术展出有限公司”。
发展历史1945 年的夏天,电影从德国人的生活中暂时消失了两个月,德国多数大城市成了一片废墟,柏林的建筑倒塌了四分之三,许多人躲到地下掩体过夜,更多的人露宿街头。
盟军虽然占领了德国首都,还有更多的事要做,重建秩序,保障治安,捉拿纳粹余党,满足居民日用供给。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文化场所都关门了,但衣食的匮乏也没能阻碍老百姓对娱乐生活的需求,那一年的秋天刚刚来临,歇业不久的电影院纷纷开张,奉献出两个小时的忘情投入和温馨空间,是电影给了风雨飘摇中的德国人最后一点卑微的温暖,即令国破家亡,德国电影人也在努力工作。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诞生的第一年,政府就对资助电影极为热心,他们想到要搞一个大规模的国际电影节,就定在柏林,须知对于联邦德国来说,西柏林是嵌入民主德国的一块飞地,地理位置非常敏感。
幕后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着许多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电影幕后的故事也是如此,每一部电影的成功都离不开众多的工作人员的付出和努力。
他们或许不会出现在银幕上,但他们的辛勤工作为电影的成功默默贡献着。
在这个星光熠熠的电影圈里,每一颗星星都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但在这些星光闪耀的背后,有着一群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为电影的成功添砖加瓦。
他们或许是剧组的一员,或许是幕后的工作人员,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同样值得被尊重和赞美。
在一部电影的制作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幕后故事。
从剧本的创作,到演员的选拔,再到后期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而这些工作人员之中,有着一群特别的人,他们就是编剧。
编剧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在,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构建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为电影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个普通的咖啡厅里,坐着一个略显憔悴的男子,他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
他叫李文,是一个有着十年经验的资深编剧。
他曾经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写作,相反,他变得更加执着和坚定。
因为他深信,只要自己努力不懈,总有一天会迎来成功的一刻。
李文拿出了自己的手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剧本的内容和情节。
他拿起笔,开始不断地修改和润色。
在这段时间里,他始终坚信自己的创作,他相信这将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
几个月后,李文将手稿送到了一家知名的电影公司。
经过几轮筛选和修改,他的剧本最终被选中成为一部即将拍摄的电影的剧本。
这对李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他的付出和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和回报。
接下来,是电影的选角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一群专业的人员,他们就是影视公司的选角导演和制片人。
他们以敏锐的眼光和专业的素质,为电影选出了一群优秀的演员。
演员的选择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之一,他们需要与剧本中的角色相匹配,能够完美地将角色演绎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选角导演和制片人的付出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需要不断地观察和筛选,最终为电影找到最合适的演员。
DIRECTOR RESEARCH影人研究潘党迪1976年出生于越南,毕业于越南戏剧电影大学,他于2008年推出了自己作为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当我正值20岁》。
尽管这是一部只有20分钟且在越南国内被禁映的作品,它却于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单元中与世人见面。
这部电影短片围绕两个刚满20岁的青年人展开,为了更好的生活,女孩儿出卖自己,能够给她带来心灵慰藉的除了男朋友,就是她年老的祖母。
她的男朋友清楚知道女孩儿的生活轨迹,但他依然选择和她在一起。
一个并不复杂的关于当代越南底层人物的生存故事,清晰地折射着越南社会改革开放20多年间价值观念的变迁以及全球化与现代化之于第三世界芸芸众生的影响。
2009年,潘党迪编写了电影作品《漂泊》,讲述一对新婚夫妇将各种欲望填满生活的故事。
男主人公是河内的出租车司机,女主人公是越南一家公司的翻译文员,本该甜蜜的新婚生活却充满了貌合神离,彼此身处一室,却又总是神游千里,家庭与婚姻非但失去了温暖与安全的意义,而且以自我压抑方式放大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焦虑。
作品将重心放在女主人公身上,通过各种细节尤其是与水相关的场景与细节刻画将女性潜意识中的欲望与禁忌表达得绵密而残酷。
后来潘党迪拍摄了最重要的两部作品《小毕,别害怕》和《大爸爸,小爸爸和其他故事》,这两部作品不仅奠定了他作为最重要的当代越南文艺片导演之一的地位,而且为他赢得了世界关注。
前者获得第63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剧作家和作曲家协会奖、独立电影推广协会奖,后者获得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天主教文化奖和“新秀电影竞赛”火鸟大奖(提名)。
一、冲突的城市空间打开国门后的越南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突出的表现是越南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每年100多万农民迁入大城市生活,[1]其中10万人迁入河内,13万人迁入胡志明市。
[2]外来人口涌入城市,一方面促成了城市人口膨胀与城市规模拓展,另一方面催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比如社会治安问题与贫富分化等。
今日娱乐:《一步之遥》入围柏林,《阿凡达2》跳票The Company《一步之遥》入围柏林电影节根据第 65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官方消息,姜文导演的最新作品《一步之遥》已入选本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此外,柏林电影节还公布了《身体》、《大爸爸、小爸爸和其他故事》、《女仆日记》、《福尔摩斯先生》、《沙漠女王》、《出租车》和《维多利亚》等其他 7 部主竞赛单元片单,来自比利时、德国、法国、美国等不同国家。
据悉,本届柏林电影节完整片单将于下周公布,电影节将于 2 月 5 日至 2 月 15 日举行。
《阿凡达 2》推迟一年上映卡梅隆在新西兰出席一个电影工业推广活动时表示,因为”同时撰写三部续集的剧本工程实在浩大”,《阿凡达 2》将推迟一年、调档至 2017 年 12 月上映,同时《阿凡达3》和《阿凡达 4》也顺延至 2018 年和 2019 年。
迪士尼新作《攻壳机动队》定档 2017 年迪士尼影业近日公布几部新作档期,其中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攻壳机动队》正式定档 2017 年 4 月 14 日北美上映。
此外,科幻灾难片《The Finest Hours》定档 10 月 9 日登陆北美,由斯嘉丽参与配音的动画片《森林王子》推迟到 2016 年 4 月 15 日公映,另一部翻拍动画《妙妙龙》定档在 2016 年 8 月 12 日上映,这两部动画届时都会有 3D 版本。
金酸梅奖提名公布有“烂片奥斯卡”之称的金酸梅奖公布提名,《变形金刚4》获得七项提名。
其中最烂银幕组合一项中,金酸梅奖觉得《变形金刚4》中只要任意两个演员或两个变形金刚站在一起,就是最烂银幕组合。
索尼 2 月 17 日发行《采访》蓝光碟索尼影业表示,2 月 17 日开始,他们将面向市场发行《采访》的 DVD 和蓝光碟,售价分别为 14.99 美元和 19.99 美元。
《越狱》有望回归荧幕美剧《越狱》男主角“米帅”文特沃斯·米勒和多米尼克·珀塞尔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称:“我们当时给 Fox 提了下回归的事,对方真的是非常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