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复习参考 沪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七单元同步测试总分:100分;时间:7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一、知识积累与运用(一)词语积累与运用(4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美味佳肴.(yáo)寻觅.(mì)迸.(bèng)溅B.小心翼翼.(yì)和煦.(xù)心扉.(fēi)C.棱.(léng)角分明蹒.(mǎn)跚堕.(zhuì)落D.骇.(hài)人听闻孕.(yùn)育凛冽.(liè)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千姿百态花枝招展大庭广众B.通霄达旦息息相通交头结耳C.粗制烂造相得益彰追不急待D.古朴美观焦燥不安不记其数(二)古诗文默写(8分)3.不畏浮云遮望眼,。
4.,我脚高时他更高。
5.岁寒,。
6.,可以为师矣。
(三)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10分)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7.上文出自,是由时期(人名)组织门客编撰的。
(3分)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2)人问其故.()(3)其子岂遽.善游哉()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2分)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10.读完上文,你获得怎样的启发?(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2题。
(8分)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注]①藉:垫、衬。
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11.下列句中加点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以天下之所顺D、吾欲辱之,何以也?12.解释下列句子。
迹,踪迹,脚迹。
罕,稀罕。
熙熙攘攘形容人声喧杂。
鼎,古代三足两耳的锅。
沸,水开。
鉴赏鉴识赏识。
确实的确叮嘱一再叮嘱。
彷徨在一个地方往返走动。
耸人听闻让人听了就惊讶惧怕。
骇,震撼。
妒忌对道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胸恼恨。
讪笑耻笑。
瞬间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涉及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屹立长时间地站立。
萋萋形容草长的旺盛的样子。
郁闷悲伤,烦闷。
汹涌形容波涛相互撞击。
比喻阵容浩大,气概宏伟。
狂澜巨大的波涛,比喻动乱不定的。
浩浩大荡形容水势大。
形容广阔或壮大。
委婉说话平和而波折。
歌声鸟鸣声等抑扬悦耳,也做委婉。
曲折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困难,曲折。
斑斓绚烂多彩。
谰语没有依据的话。
污秽肮脏的东西。
荒诞荒唐,离奇怪异。
可歌可泣值得颂扬,令人感人的哭泣。
指悲壮的事迹令人特别感人。
不为人知极罕有人知道。
鲜,少。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呼,绝不惭悔。
人人皆知每家每户都知道。
喻,理解。
轩露头角锐气、才华全都显现出来。
毕,完整。
鞠躬尽瘁,死尔后已任劳任怨地、勤劳地贡献知音的一世,到死为止。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顺,慎重瘁过分劳累。
持之以恒镂刻不断,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兀兀,贫苦的样子。
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群蚁排衙文中指齐整的摆列着。
绝然不同很不同样。
迥,差的远。
大方淋漓形容情绪、语调激动高昂而充满正气,表达时极为痛快的样子。
引人注视惹起他人的注意。
凌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博学多识有广博精湛的学识和多方面的知识。
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
形容很快获得一致。
愤愤不平胸中充满了正义和恼恨。
荒唐极端错误;特别不合情理。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父亲母亲。
行辈排行和辈分。
唠叨翻来覆去的说。
撺掇从旁边鼓感人做某事。
亢奋极度喜悦。
亢,过分,极,很。
蓦地忽然,忽然。
惊叹不已赞叹看到的事情好到了极点。
叹,赏析。
止,终点。
舒适满意;满意;舒畅。
错落不齐长短高低不齐。
静穆寂静威严。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初一(下)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 38分一、默写:(每空1分,共9分)1、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上有村。
2、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_______。
3、江东子弟多才俊,_______________。
4、夫战,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5、梳洗罢,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林空鹿饮溪。
7、尽信书,____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每句2分,共6分)7、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0-11题:(共4分)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0、本文词作者李清照,她号____________。
(2分)11、下面关于本词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 本词选自《漱玉词》;B. 有一种说法是:卷帘人指正在卷动帘子的侍女;C. 这首小令,只有人物、场景,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山中访友《山中访友》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禅心:佛教中指清静,没有杂念的心境.《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
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德高望重”多用来形容受尊敬的老者,但作者用它来称呼老桥,让我们感受到了桥的年代之久远。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沪教版
【导语】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沪教版,仅供大家参考。
P39*前看升旗
4、“淡漠”、“冷静”
5、为自己的祖国激动、自豪,感到一种责任
6、不行。
因为有了“似乎”一词,我后面的思想变化才合理。
7、这两个词一方面写出了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另一方面写出了“我”对呼应者多,人来得早感到出乎意料和吃惊。
8、潇洒、英武、矫健。
9、升旗的仪式时间虽短,但观众却想了很多
10、位卑未敢忘忧国
P41忆冼星海11、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12、答案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13、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描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终复习第一部分:诗词鉴赏一、《江城子·密州出猎》1.出处: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其中“江城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题目。
2.聊:_______3.擎:______________4.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千骑:___________________6.太守:_______________;孙郎:________7.尚:_______8.霜:_______9.“持节………遣冯唐”句:意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以_______自比,__________________。
10.会: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我们已学过同样含有“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天狼:______________12.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3.“老夫……右擎苍”三句,刻画了______________。
一个“狂”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锦帽……卷平冈”两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报……看孙郎”三句作者______________,更是显出东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下语文期末考试复习(沪教版)(合集5篇)第一篇:初一下语文期末考试复习(沪教版)兴陇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考纲)一.文言文(28%) 1. 默写2. 古诗词理解3. 课内文言文4. 课外文言文二.现代文(32%) 1. 教材篇目2. 说明文(课外)3. 记叙文(课外)三.作文(40%)兴陇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练习)第一部分一.默写1.,越中山色镜中看。
2. 兰溪三日桃花雨,。
3.,千山高复低。
4.好峰随处改,。
5.,林空鹿饮溪。
6.人家在何许,。
7.,独倚望江楼。
8.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9. 兰烬落,。
10.闲梦江南梅熟日,。
人语驿边桥。
11.,生长明妃尚有村。
12.一去紫台连朔漠,。
13.,环佩空归月夜魂。
14.千载琵琶作胡语,。
15.,包羞忍耻是男儿。
16.江东子弟多才俊,。
17.,人面桃花相映红。
18.人面不知何处去,。
19.花褪残红青杏小。
,绿水人家绕。
20.,天涯何处无芳草?21.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里佳人笑。
22.,多情却被无情恼。
23.伫倚危楼风细细,,黯黯生天际。
24.,无言谁会凭阑意。
25.拟把疏狂图一醉,,强乐还无味。
26.,为伊消得人憔悴。
27.老夫聊发少年狂。
,右擎苍。
28.,千骑卷平冈。
29.为报倾城随太守,,看孙郎。
30.酒酣胸胆尚开张。
,又何妨?31.,何日遣冯唐? 32.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
33. 簌簌衣巾落枣花,,牛衣古柳卖黄瓜。
34.酒困路长惟欲睡,,敲门试问野人家。
35. 一曲新词酒一杯,。
夕阳西下几时回?36.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37.,狼籍残红。
38.飞絮蒙蒙,。
39.,始觉春空。
40.垂下帘栊,。
41.,浓睡不消残酒。
42.试问卷帘人,。
43.知否?知否?。
44.,君住长江尾。
45.日日思君不见君,。
20.枝上柳绵吹又少,?46.,此恨何时已。
21.。
墙外行47.只愿君心似我心,。
人,。
48.既克,公问其故。
第七单元宋词集粹(上)
【单元学习目标】
一、在反复吟诵,感受词和诗的区别,初步体会宋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二、整体把握每首词的大意,感受课文表现的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体味其中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三、理解词中蕴涵的积极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情怀志向。
【基础知识学习】
一、词,是我国古代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
它始于梁代,成于唐代,极盛于宋代。
由于音乐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音乐拍节,填写长短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后来,词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
由于词的长短句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唐代,民间词大都反映爱情相思,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诗余”。
以浓辞艳句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的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南唐李后主被俘虏后的词作,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三、词大体分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词,典雅涪婉、曲尽情态,代表有柳永、晏殊、晏几道、李清照等。
豪放词,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广阔社会生活,代表有苏轼、辛弃疾等。
四、词大致分小令(58字以内,最短的仅14字《竹枝词》、16字《十六字令》)、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达240字《莺啼序》)。
一首词,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两段,称双调;有三、四段,称三叠、四叠。
词的段,称为片、阕。
五、词有词牌: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自名人诗文的语句,如《西江月》;依据历史典故,如《念奴娇》;名家自制。
每个词牌,有一定的词谱。
【教学安排】
41.《蝶恋花》二课时;
42.《浣溪沙》一课时;
43.《采桑子》一课时;
44.《苏轼词三首》二课时;
45.《卜算子》一课时;
46.《李清照词二首》二课时。
【每周一诗】
1.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 苏轼是宋朝大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