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加减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 格式:docx
- 大小:3.64 KB
- 文档页数:1
归脾汤▲▲▲〖方源〗《济生方》卷四“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济生方》的作者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
咸淳三年(1267年),又撰《济生续方》八卷,亦行于世。
二书原本均佚,今有辑佚本存世。
〖组成〗白术9g 茯神去木[9g] 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各12g] 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各6g] 甘草炙,二钱半[3g] 当归9g 远志各一钱[6g](后两味从《内科摘要》补入)〔《内科摘要》作者薜己,号立斋,嘉靖间入北京太医院,久仕于两京太医院,故所阅珍秘医籍甚多,治病以脾胃为本,又重视培补肾阴肾阳,《内科摘要》是其代表作。
〕〖用法〗上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归脾丸方子出自宋代著名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是一种具有补益作用的常用中成药。
方中原有八味药,即: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
明代医家薛己为加强本方养血安神之效,补入当归、远志两味药,遂成现代归脾丸的定方格局。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病机分析〕〖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5top┌ 黄芪——补脾益气君┤└ 龙眼肉——既补脾气,又养心血┌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臣┤└ 当归——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佐┤└ 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使┤ 生姜┐│ ├ 调和脾胃,以资生化└ 大枣┘〔配伍特点〕〔适应范围〕〔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鉴别〕5top1.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常用方。
归脾汤【名方出处】南宋《济生方》。
【使用历史】约750年。
【主要成分】人参(或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酸枣仁,桂圆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典型征象】面黄肌瘦,失眠健忘。
【禁忌人群】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归脾汤为补血名方,具有补血养心、健脾益气的功效。
归脾汤出自南宋的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
当时,严用和的归脾汤的方子还不完整,到了明代时,太医院的院长薛立斋在这个方子里加上了当归和远志,至此归脾汤就变成了现在药店里的人参归脾丸了。
归脾汤适合经常操心、劳累的人,因为操心劳累而损伤了心血,所以方剂中的药物也重在补血。
在《济生方》中,对归脾汤的应用只有“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这短短的一句话,不过话虽少,但涵盖的范围却很广,凡是有肢倦乏力、失眠健忘、心慌心悸、崩漏或月经量少等心脾两虚症状的患者均可使用。
气血双补的经典方归脾汤这方子看似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这个方子里包含着补气的四君子汤,黄芪也是补气的,乍一看,大家似乎觉得归脾汤是补气的,但是,它在方剂学中确实归属补血类,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气和血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
中医讲血需要依靠脾气才能行使功能,所以中医在补血的时候很少只开补血剂,一般都要同时补气,就好像是赋予了血细胞干活的动力一样。
有人将气血的关系比作夫妻,气为阳,主动,扮演着丈夫的角色;血为阴,主静,扮演着妻子的角色。
一个美满的家庭,夫妻和睦是关键,同样,对于身体而言,如果想要保持健康,气血平衡是关键。
一旦气虚或者血虚,疾病就会随之而来,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那么,气虚是什么呢?我们刚才说了气扮演的是丈夫的角色,如果气虚,就好比一个家庭里,作为一家之主的丈夫懦弱无能。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家首先经济来源会出现问题,而没了钱的支援,各家庭成员的吃喝问题就得不到保证,可以说这家人只能处在低水平的生活状态;其次,因为丈夫太懦弱,家庭就很容易受到其他强势者的欺侮。
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子宫出血是指非月经期出血或月经量异常增多,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症状。
在中医中,子宫出血多与脾虚有关,因此归脾汤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方面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从归脾汤的配方、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归脾汤的配方归脾汤是《伤寒论》中的一方,由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当归补血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白术健脾止泻、固表止汗,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利湿,甘草和中和诸药,增加药性的协调性,共同作用起到治疗脾虚子宫出血的作用。
二、归脾汤的药理作用1. 补血养血当归是女性常用的补血药物,对于月经过多、月经不调等症状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帮助女性恢复身体的阴血。
2. 健脾固表白术、茯苓具有健脾固表、益气止泻的作用,可以调节中焦功能、改善脾虚的症状,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
3. 调经止血当归具有调经止血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子宫内膜,减少子宫出血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改善月经量异常的症状。
4. 利水渗湿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对于脾虚湿停、月经过多的症状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减少子宫出血的发生。
四、归脾汤的使用注意事项1. 在使用归脾汤期间,患者需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2.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气虚引起的水肿患者不宜使用此方。
3. 在使用归脾汤期间,患者需遵医嘱进行调理,并定期复诊,以便观察疗效和调整用药方案。
归脾汤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补血调经、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子宫出血的发生,调节月经,改善脾虚症状,对于相关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然而在使用归脾汤期间,患者需遵医嘱进行调理,并定期复诊,以便观察疗效和调整用药方案,避免因个体差异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到归脾汤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获取正确的治疗方式,早日康复。
归脾汤中文名称:归脾汤英文名称:guipi decoction定义:同名方约有7首,现选《正体类要》卷下方。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木香五分,甘草(炙)各三分,人参一钱。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二级学科)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临床应用①心悸怔忡《南雅堂医案》:用心过度,阴血必受损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统血者脾,当握要以图之。
归脾汤。
《续名医类案》:马元仪治一人患心悸症,肢体倦怠,或以阴虚治之不效。
诊其脉浮虚无力,盖得之焦劳思虑伤心也。
心之下脾位,脾受心病,郁而生涎,精液不生,清阳不布,故四肢无气以动而倦怠也。
法宜大补心脾,乃与归脾汤20剂,即以此方作丸,服之痊愈。
归脾汤(5张)②心痛《南雅堂医案》:诊得脉细小,右寸涩,心下悸,痛甚喜按,得食少愈,大小便俱见清利,系虚痛之候,用归脾汤加石菖蒲治之。
《脉诀汇辨》:邑宰章生公,南都应试,时8月初5日,心脾痛甚,食饮皆废。
诊其两寸,涩而无力,与大剂归脾汤加人参3钱、官桂2钱,煎服之。
不逾时痛减,续进1剂,痛竟止。
③失眠《中医杂志》(1955;2:30):患者是41岁男子,曾患肺结核及肋膜炎。
现因工作繁重,思虑过度以致失眠,日益严重,有时夜间只能睡1-2小时,身体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经常头痛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论】本方是在严氏《济生方》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当归、远志而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方中以参、耆、术、甘草温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苓、远志宁心安神;更以木香理气醒脾,以防补益气血药腻滞碍胃。
组合成方,心脾兼顾,气血双补。
【方解】本方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
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
归脾汤同名方约有7首,现选《正体类要》卷下方。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各一钱,木香五分,甘草(炙)各三分,人参一钱。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1.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常用方。
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
2.用于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若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3.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不统血者。
药物组成: 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功效: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
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归脾丸[处方]党参80g白术(炒)160g炙黄芪80g炙甘草40g茯苓160g远志(制)160g酸枣仁(炒)80g龙眼肉160g当归160g木香40g大枣(去核)40g【制法】以上十一昧,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姗末用炼蜜25-40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9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昧甘而后微苦、辛.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A).【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用法与用量】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一ik6g,小蜜丸一改9g,大蜜丸一次l丸,一日3 ik.【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忌不易m化食物.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对归脾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归脾丸的陛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请将归脾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归脾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加味归脾汤的标准配方
归脾汤主要由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炒)、远志,以及龙眼肉、酸枣仁(炒)、人参、木香、甘草这几味中药材组成,还可加入生姜、大枣等一同煎服。
归脾汤中人参、黄芪、白术和甘草均为甘温之品,可以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血旺而血生。
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可以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可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
搭配生姜、大枣可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此类药物共同作用可益气补血、健脾养血,常可用于健忘失眠、盗汗、面色萎黄等心脾气血两虚之证。
此外,当患者出现便血、崩漏、脉细弱等脾不统血证时,也可以使用该汤剂进行调理。
但建议日常避免盲目服用归脾汤,以免药物剂量掌握不当,危害机体健康。
应用归脾汤时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辛辣、寒凉之物,如辣椒、冰淇淋等,以免影响药效。
归脾汤功效与作用归脾汤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草药方剂,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这个方剂主要由白术、茯苓、甘草和炙甘草等成分组成,具有调和脾胃、健脾益气的功效。
归脾汤的作用非常广泛,包括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疲劳乏力等症状。
它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于许多疾病的防治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详细介绍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一、调和脾胃脾胃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产生能量等功能。
如果脾胃功能紊乱或虚弱,就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调和脾胃功能,促进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
二、健脾益气归脾汤主要以白术为主药,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白术能够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加体力和能量。
它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各种疾病。
三、改善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导致腹胀、胃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归脾汤中的白术和茯苓都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茯苓还具有利尿作用,可以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保持身体的健康。
四、增加体力和能量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增加体力和能量。
体力和能量是维持身体健康和活力的重要因素,对于体力消耗较大的人群,如上班族、学生、运动员等,常常感到疲劳乏力,饮用归脾汤可以补充体力和能量,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五、抗炎作用归脾汤中的甘草和炙甘草具有抗炎作用。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风湿性关节炎、肠炎、胃炎等。
甘草和炙甘草可以减轻炎症的症状,缓解疼痛和不适感,促进炎症的愈合和恢复。
六、抗氧化作用归脾汤中的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是细胞和组织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归脾汤中的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产生,延缓细胞和组织的老化,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七、抗肿瘤作用归脾汤中的白术具有抗肿瘤作用。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加减归脾汤加减归脾汤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5种“加减归脾汤”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辨证录》卷九。
组成:人参3钱,当归3钱,茯苓3钱,白术3钱,白芍3钱,甘草5分,半夏5分,川芎2钱,白豆蔻1粒,柴胡1钱,远志1钱,枣仁1钱,麦冬5钱。
功效:劳倦伤脾,色白神怯,秋间发热头痛,吐泻食少,两目喜闭,喉哑昏昧,粥饮有碍,手常揾住阴囊。
用法:水煎服。
来源:《幼科直言》卷五。
组成:人参、黄耆、枣仁(炒)、归身少许、白茯苓、木香少许、白芍(炒)、百合。
功效:胎元不足,面白心慌,或泄泻盗汗。
用法:大枣1枚为引,水煎服。
来源:《医方简义》卷五。
组成:炙绵黄耆3钱,白术1钱5分,炙甘草5分,枣仁(炒)1钱,远志肉(炒)8分,广木香8分,归身3钱,茯神3钱,党参3钱,煅龙骨2钱,乌贼骨1钱。
功效:白淫、白淋、白带。
用法:水煎服。
来源:《疡科全书》。
组成:党参2钱,白术2钱,炒枣仁2钱,半夏2钱,煅龙骨2钱,煅牡蛎2钱,龙眼肉2钱,当归3钱,白芍3钱,远志钱半,广陈皮钱半,炙甘草1钱。
功效:妇人忧郁内伤,初则或经水不调,久而或致闭不通,阴火上炎,皆生疬,此名伤肝疬。
用法:水煎服。
来源:《性病》。
组成:人参2钱半,龙眼肉2钱半,黄耆2钱半,甘草5分,白术2钱半,茯苓2钱半,木香5分,当归1钱,吴萸1钱,姜艾1钱,远志1钱。
功效:经少色淡者。
用法:水煎,温服。
归脾汤药物组成:白术9g,当归9g,白茯苓9g,黄耆(炒)9g,龙眼肉9g,远志9g,酸枣仁(炒)9g,木香6g,甘草(炙)6g,人参12g。
功效: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
主治:思虑伤脾,发热体倦,失眠少食,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中风、厥逆、癫狂、眩晕等见有心脾血虚者。
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济生》药物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白术木瓜去瓢木香不见火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一两(各30g)甘草炙,半两(15g)。
用法:上呚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现代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病症分析:水湿内盛,泛溢肌肤,则手足不温;水气内阻,气机不畅,其性下趋,故身半以下肿甚;脾肾阳虚,失于温煦,则手足不温;水气内阻,气机不畅,则胸腹胀满;脾阳不足,腐熟无权则便溏;口中不渴,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为阳虚水饮内停之证。
各家论述:1.《医方考》:用白术、茯苓、甘草之甘温者补其虚,用干姜、附子之辛者温其寒,用木香、草果之辛温者行其滞,用厚朴、腹子之下气者攻其邪,用木瓜之酸温者抑其所不胜。
2.《金鉴》:脾胃虚,则土不能制水,水妄行肌表,故身重浮肿,用白术、甘草、生姜、大枣以实脾胃之虚也。
脾胃寒,则中寒不能化水,水停肠胃,故懒食不渴,二便不实,用姜、附、草果以温脾胃之寒。
更佐大腹、茯苓、厚朴、木香、木瓜者以导水利气。
盖气者水之母也,土者水之防也,气行则水行,土实则水治,故名曰实脾也。
3.《方剂学》:本方所治之证,是谓阴水,缘于脾肾阳虚,阳不化水,水气内停所致。
方中以附子、干姜为君,其中附子温脾肾,助气化,行阴水之停滞;干姜温脾阳,助运化,散寒水之沍凝;二者合用,温养脾肾,扶阳抑阴。
归脾汤的功能主治1. 功能归脾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补益脾胃•健脾消食•益气养血•疏肝理气2. 主治归脾汤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2.1 脾虚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肚子胀气2.2 乏力无力•慢性乏力•健忘•精神不振2.3 缺血性心脏病•心脏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塞2.4 血虚常见表现•气短乏力•心慌怔忡•面色苍白3. 归脾汤的组成和用法归脾汤由以下药材组成:•远志:补脾益气,安神定志。
•甘草:益脾和中,和小便,解毒功效。
•白术:健脾和胃,除湿利水。
•茯苓:渗湿健脾,利水渗湿。
•炙甘草:调和诸药,和中解毒。
•当归:补血养血,调经止痛。
具体的用法和用量如下:•每日一剂,分为两次服用。
•每次服用六吆。
•加入适量清水,放入药材,开始煎煮。
4. 注意事项•归脾汤具有温热补益的特性,不宜用于体内潮热、口渴、便溏、大便频繁的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孩不宜使用归脾汤。
•在使用归脾汤期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少食油腻食物。
•使用归脾汤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法,不得随意增减剂量。
归脾汤具有补益脾胃、健脾消食、益气养血和疏肝理气的功能,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它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消化不良、乏力无力、缺血性心脏病和血虚常见表现等疾病和症状。
归脾汤的主要药材包括远志、甘草、白术、茯苓、炙甘草和当归。
在使用归脾汤时,需要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法,并注意避免过量使用。
另外,在使用归脾汤期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少食油腻食物,以帮助药物的功效发挥。
归脾汤药方介绍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临床应用①心悸怔忡《南雅堂医案》:用心过度,阴血必受损耗,怔忡健忘,皆心血不足之故,生血者心,统血者脾,当握要以图之。
归脾汤。
《续名医类案》:马元仪治一人患心悸症,肢体倦怠,或以阴虚治之不效。
诊其脉浮虚无力,盖得之焦劳思虑伤心也。
心之下脾位,脾受心病,郁而生涎,精液不生,清阳不布,故四肢无气以动而倦怠也。
法宜大补心脾,乃与归脾汤20剂,即以此方作丸,服之痊愈。
②心痛《南雅堂医案》:诊得脉细小,右寸涩,心下悸,痛甚喜按,得食少愈,大小便俱见清利,系虚痛之候,用归脾汤加石菖蒲治之。
《脉诀汇辨》:邑宰章生公,南都应试,时8月初5日,心脾痛甚,食饮皆废。
诊其两寸,涩而无力,与大剂归脾汤加人参3钱、官桂2钱,煎服之。
不逾时痛减,续进1剂,痛竟止。
③失眠《中医杂志》(1955;2:30):患者是41岁男子,曾患肺结核及肋膜炎。
因工作繁重,思虑过度以致失眠,日益严重,有时夜间只能睡1-2小时,身体疲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经常头痛眩晕。
查体格中等,稍羸瘦,颜色苍白,脉搏稍弱。
投与归脾汤,重用酸枣仁4钱,连服3剂,诸症好转。
《内蒙古中1/ 3医药》(1984;1:44):刘某,女,51岁。
平素多忧多虑,起初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反复发作,遂致彻夜不能入睡,随之月经失调,淋漓不断已2年。
面浮,午后潮热,双下肢浮肿,面色白黄无华,舌体胖,苔白中厚,脉象双寸关大而无力,尺脉沉弱。
此证系劳伤心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虚血失统摄,治当健脾益气,养心宁神,归脾汤去当归,加真珠母15g,白芍12g,水煎,服6剂。
服药后自觉症状稍有减轻,继用上方加味,后服归脾丸调养而愈。
归脾汤来自宋代《济生方》,里面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等,具有健脾、益气、养血、养心功能,适合心慌失眠人服用。
中医论证认为,归脾丸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效,对于轻度失眠具有一定的疗效。
在临床上面,采用归脾丸结合进行失眠治疗,对于轻度或是重度失眠均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
助龙眼肉养心安神,同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均为佐药。
炙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本方主要以甘温益气,辅以养血、安神、理气之品。
诸药合用,心脾同治,重在补脾,气血并补,重在益气;脾气旺,则血有所摄,血脉充,则神有所舍、血有所归。
辨属心脾两虚、心失所养,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安神益智;龙眼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共为主药。
黄芪、白术助人参益气补脾,黄芪与当归相配而成当归补血汤,意在气旺生血,再配龙眼肉加强补血养心之力,同为辅药。
煅龙牡镇惊安神,使浮火下降,不扰心神则神安。
失眠日久,阴血易耗,故加百合、五味子以滋养心阴。
远志交通心肾,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枳壳、鸡内金行气导滞,使补而不滞。
炙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药。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大枣又可益气安神。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养心安神之功,则病愈。
辨属脾气虚弱,固摄失职,方中人参大补脾气;“经水出诸肾”,故用熟地补肾填精,使经血有源;共为主药。
黄芪、白术助人参益气补脾;肝肾同源,当归补肝血,助熟地滋养肝肾;同为辅药。
三七粉止血而不留瘀,为止血要药,配仙鹤草、艾叶炭加强止血之力。
失血日久,心失所养,加枣仁、远志、茯神、五味子以宁心安神,五味子既。
归脾汤文章目录*一、归脾汤概述*二、归脾汤功能主治*三、归脾汤服用方法*四、归脾汤副作用*五、归脾汤注意事项*六、归脾汤药典记载归脾汤概述1、定义归脾汤,中医方剂名。
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2、别名归脾汤。
3、组方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4、制法上哎咀。
5、性状水状,颜色微黑,味甘甜。
归脾汤功能主治1、功效作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治思虑过多,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方中的人参、黄芪、白术能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茯神、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理气行滞,生姜、大枣和胃健脾。
2、临床应用1、健忘失眠。
药方: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各30g,人参、木香各15g,炙甘草8g。
2、阳痿。
药方: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生姜、当归、茯神、枣仁、龙眼肉、远志、木香。
3、更年期综合征。
药方:用本方去龙眼肉,加白芍10克,煅龙牡各15克(打碎先煎)为基本方。
每日1剂,水煎服。
归脾汤服用方法1、适宜人群睡眠障碍人群,更年期妇女等。
2、用法用量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耆(炒)、龙眼肉、远志、酸枣仁(炒)、人参3g,木香1.5g,甘草(炙)1g。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归脾汤副作用吃多了容易导致上火、长期吃会增加肝脏负担。
归脾汤注意事项1、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敏感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服药两周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的情况,应停用。
归脾汤药典记载1、归脾汤来自宋代《济生方》。
2、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
归脾汤加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压波动的价值体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老年高血压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高血压患者有着独特的疗效和疗法,其中归脾汤加减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处方,在治疗高血压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对归脾汤加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血压波动的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
归脾汤加减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和血的功效。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归脾汤加减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补益气血,具有良好的镇静安神的效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伴有气虚、血瘀、情志不舒等症状,服用归脾汤加减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减轻高血压的症状,对治疗老年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疗效。
归脾汤加减能够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情志不舒的症状。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易怒、情绪不稳等症状,这些情绪波动会引发血压的波动,加重疾病的症状。
归脾汤加减具有安神止忧的功效,能够调节患者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从而稳定血压,降低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归脾汤加减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血压的波动。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出现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这些症状会导致血压的波动增加,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归脾汤加减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能够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血压的波动,降低心脏负荷,减缓疾病的发展。
归脾汤加减还可以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减少血脂的堆积。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饮食不节,习惯性进食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导致血脂升高,加重高血压的症状。
归脾汤加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减少对身体的损害,从而减少血脂的堆积,降低血压的波动。
归脾汤加减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血压的波动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归脾汤配⽅归脾汤有哪些功效归脾汤,中医⽅剂名。
为补益剂,具有益⽓补⾎,健脾养⼼之功效。
主治⼼脾⽓⾎两虚证。
⼼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少,⾯⾊萎黄,⾆淡,苔薄⽩,脉细弱;脾不统⾎证。
便⾎,⽪下紫癜,妇⼥崩漏,⽉经超前,量多⾊淡,或淋漓不⽌,⾆淡,脉细弱。
那么归脾汤的配⽅有哪些呢?接下来就和⼩编⼀起去看看吧。
⽅解⽅中四君⼦汤补⽓健脾,使脾胃强健、则⽓⾎⾃出、⽓能统⾎为主药;当归补⾎汤补⽓⽣⾎、使⽓固⾎充,为辅药;龙眼⾁,酸枣仁,远志养⼼安神,⽊⾹理⽓醒脾,使补⽽不滞,均为佐药;⽣姜、⼤枣调和营卫,为使药。
诸药合⽤,共凑益⽓健脾、补⾎养⼼之效。
配⽅组成⽩术9克、茯神10克、黄芪12克、龙眼⾁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2克、炙⽢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10克。
使⽤⽅法加⽣姜6克⼤枣3枚⽔煎服。
功效和作⽤1.⼼脾两虚,⽓⾎不⾜所致的⼼悸、健忘、失眠、⾷少体倦、⾯⾊萎黄、⾆⾊淡⽩、脉弱。
2.脾虚不摄所致的⽉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下出⾎等证。
主治①⼼脾⽓⾎两虚证。
⼼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少,⾯⾊萎黄,⾆淡,苔薄⽩,脉细弱。
②脾不统⾎证。
便⾎,⽪下紫癜,妇⼥崩漏,⽉经超前,量多⾊淡,或淋漓不⽌,⾆淡,脉细弱。
配伍特点⼀是归脾汤⼼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化有源,⽅名归脾,意在于此;⼆是归脾汤⽓⾎并补,但重在补⽓,意即⽓为⾎之帅,⽓旺⾎⾃⽣,⾎⾜则⼼有所养;三是归脾汤补⽓养⾎药中佐以⽊⾹理⽓醒脾,补⽽不滞。
临床应⽤现代临床常⽤于⾎⼩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宫功能性出⾎等属于⼼脾⾎虚者。
1.归脾汤⽤于⼼脾两虚的⼼悸、失眠;对于脾虚⾎少的⾎证,可加⼊阿胶、⾸乌、⿅⾓霜等补⾎、⽌⾎药同⽤。
2.归脾汤⽉经后期,⾊淡量少,或停经再⽣,淋沥不断,以及⽉经过多,伴有头晕、⼼悸、体倦等⼼脾两虚见症,可⽤本⽅治疗。
3.归脾汤可⽤于久病体虚遗精、盗汗、⾃汗、脏躁等证。
现代研究本⽅具有激活⽼龄动物脑内功能低下的胆碱能神经作⽤,能改善学习和记忆能⼒,能增强免疫,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增进造⾎功能,有强壮作⽤。
归脾汤标准配方是什么关于《归脾汤标准配方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应当听过归脾汤吧,归脾汤是一个很普遍的中医药方名,很多人都是用归脾汤来补身体。
由于归脾汤有健脾胃养神,补气养血,及其调理月经,医治记忆减退失眠等作用,也因而,归脾汤变成了健脾益气的中药材妙方。
那麼,归脾汤的标准秘方是什么呢?各种各样中药材的量应当多少钱?归脾汤,中医方剂名。
为滋补剂,具备补气养血,健脾胃养神之作用。
主冶肺胃气血亏虚证。
心悸怔忡,记忆减退失眠,盗汗,体倦食滞,脸色腊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女性月经崩漏,经期超前的,量混色淡,或淋沥不止,舌淡,脉沉细。
功能:补气养血,健脾胃养神主冶:肺胃气血亏虚证归类:滋补剂-补血剂歌诀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桂圆肉,兼加姜枣益肺胃。
构成白术茯苓、山参、黄芩、川芎、甘草、薏苡仁、远志、酸枣仁、甘松、桂圆肉、姜片、红枣。
使用量白术茯苓、川芎、白茯苓、黄耆(炒)、桂圆肉、远志、酸枣仁(炒)、山参3g,甘松1.5g,甘草(炙)1g。
使用方法加姜片、红枣,水煎服。
功能补气养血,健脾胃养神。
主冶血压肺胃气血亏虚证。
心悸怔忡,记忆减退失眠,盗汗,体倦食滞,脸色腊黄,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血液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女性月经崩漏,经期超前的,量混色淡,或淋沥不止,舌淡,脉沉细。
归脾汤的标准秘方,便是白术茯苓,山参,黄芩,甘草,姜片,红枣等,这种中药材全是我们平常能够在药店里购到的。
归脾汤也有健脾胃养神,医治记忆减退失眠等作用,大伙儿何不能够自身去药店拿药回家自身配,可是各种各样中药材的量要掌握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归脾汤加减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导语:
对于归脾汤加减,有的人或许还不太熟悉,其实归脾汤加减是
一种中药方剂,对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关于归脾汤加减
的功效与作用将会
对于归脾汤加减,有的人或许还不太熟悉,其实归脾汤加减是一种
中药方剂,对很多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关于归脾汤加减的功
效与作用将会在下文中给您介绍。
【处方】白术10克,黄芪15克,党参12克,炙甘草10克,当归
15克,丹参15克,龙眼肉10克,木香6克,鸡血藤15克。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养血消斑。主脾虚不运,气血不和,肌肤
失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李元文方
通过以上介绍,对归脾汤加减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
因此在对归脾汤加减这样药物的选择上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吃的时
候,需要适量的进行,这样才不会对身体造成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