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认识直角第二课时教案+实录+反思

1认识直角第二课时教案+实录+反思

附教学案结构图表:

《认识直角》教学案

《认识直角》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究

师:小朋友,(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上还藏着你们认识的朋友呢?老师折出来大家看看是什么呀?

师:这位朋友是谁呢?

生:角。

师: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角的世界,继续认识角。

二、动手实践、体验特征

1、找直角老师:你们的练习本上有这位朋友吗?把练习本封面上的任意一个角和你课桌上任意一个角比一比,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强调比的时候要顶点对顶点,一条边贴在一起,再看另一条边)

此时,所有的学生都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找要比的角。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数学书封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面上的角比,还有的学生跑去与墙纸图案上的角比……

师:同学们都比了吗?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用练习本上的角与墙纸图案上的角比,发现它们一样大。

生:我用练习本上的角与窗玻璃上的角比,发现它们也一样大。

……

最后小结得出:这些角的大小一样,都相等。这样大的角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直角。

2.学生一起摸桌面上的直角。

3.为了把直角与其它的角区分开来,我们可以用一种特殊的符号来表示直角[在直角上标出直角标记]小朋友你们想一想,

直角符号象什么呀?

4. 师:老师这儿有一块三角尺,直角在哪?(一学生来指)三角尺上最大的这个角就是直角,人们常把它作为判断直角的工具。比如这个角(指着大屏幕上的角)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就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和它比一比。如果大小相等,就说明这个角是直角,谁愿意来比一比?

生:(比一比)它们大小相等,说明屏幕上的这个角是直角。在三角板上找直角。5.师:我们教室里有很多直角,你能把它指出来吗出来吗?

(学生分别从桌面上、黑板面上、镜框上、三角尺上指出直角。)

师:还有谁也找到直角了?(举手很多)看来小朋友找到的直角还真不少呢?可那个到底是不是直角呢?这样吧,把你找到的直角介绍给旁边小朋友,然后让你的同桌帮你检验一下,看看你找的是不是直角。

5、做直角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从身边找到很多直角。可是老师觉得会找直角没什么稀奇。你们有没有本事创造出直角呢?如果需要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比比谁的办法与众不同。然后用工具互相检验一下,看看旁边小朋友做出来的是不是直角。生:(活动)做直角。

师:做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出来的?小组讨论讨论,你怎么知道自己做的这个角就是直角呢

(学生在一起商量,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把他做的角和桌面上的直角对比,还有的在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比。)

师:谁来介绍一下?

生1:我把圆片对折两次,这是一个直角。这是直角的顶点,这是直角的两条边。(边说边指)我折的角是直角,因为我折的角与三角板上的直角一样大

师:你的方法真不错!

生2: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沿着纸的这条边折,就折出一个直角。这是直角的顶点,这是直角的两条边。我折的角是直角,我比了的,它与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一样大

师:你真了不起,这么不起眼的纸也能创造出直角。

生3:我的方法和他们的不同。我用牛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直角。这是直角的顶点,这是直角的两条边。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我用两块三角尺拼出直角。这是直角的顶点,这是直角的两条边

师:你的方法太有创意了!大家看除了他指的是直角,哪里也有直角?

生5:这个也是直角。

师:对了,你们观察很仔细。

6、画直角

小朋友都认识了直角,现在我们要来画一个直角,你有什么好办法?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直角画得标准?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工具。

S:我可以沿着直角的边画直角

T:那你用什么画呢?你真聪明。很多工程师和你有同样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老师示范画直角:

先画一条直直的线。把三角板直角中的一边和它重合,倚着另一条边再画一条线,瞧,直角出来了。你也来试一试。

然后同桌检验一下,比一比,谁画的直角最标准。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展台展示个别作品,请学生判断。再说注意点。

延伸问题:老师在黑板上的直角比你画的直角要大,对嘛?

5、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刚才有同学利用活动角转出直角。(贴在黑板上)那么你们能利用活动角转一个比直角大或者比直角小的角吗?试试看。

生:(活动)

(老师选取1个比直角小的和比直角大的角以及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师:这些角都比直角小,它叫锐角?有谁知道“锐”是什么意思?

生:锐是尖锐、锋利的意思。

师:是的,在很早以前,人们为了方便交流,把这些尖尖的角取名为锐角。师:那么这些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师:这个“钝”又怎么理解呢?

生:钝是不尖、不锋利的意思。

师:对,这些角不锋利,人们把它们叫做钝角。

三、练习拓展、丰富感知

1、判断练习

(1)判断钟面上的角

师:小朋友,在生活中只要做个有心人你会随时随地发现它们。

瞧,钟面上,随着时针和分针不停的运转,它们之间就形成了许多大小不同的角。这些角各是什么角呢?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依次判断)

师:(最后一个角比直角略大些)这个角是什么角呢?

生1:大直角。

生2:钝角。

师:到底是什么角?谁又什么办法来检验?

生:我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比一比。(上黑板检验。)

其他学生按奈不住了:它比直角大,它应该是钝角!

师:请同学猜一猜,几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直角呢?

(2)师: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在这样的图形中找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吗?你能找到几个?

(提醒学生:在找角是不要遗漏“有两个角组成的新角”)

?拿出练习纸完成好了,再和旁边的小朋友轻声地讨论一下。

师:谁来介绍一下?

生:(上黑板指一指、说一说)

2、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朋友?如果你是它们其中一位,你会怎样介绍自己?任选一个和旁边小朋友说说。

生:(互相说一说。)

师:谁愿意来介绍?

生1: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锐角,直角和钝角都是我的哥哥。

师:小小年纪能说得这么精彩,你真厉害!

生2:我是直角,长得不胖不瘦。你们要找我一点也不难,用你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如果不差分毫,那就是我直角了。

生3:嗨,大家好,我是钝角,在角的家族里我有两个弟弟,锐角和直角。别看

我长得胖乎乎的,我可是最厉害的!

师:这个小朋友觉得钝角最厉害,你们认为呢?

生:我觉得锐角最厉害。

生:直角才是最厉害的呢!

师:到底谁最厉害呢?这样吧,让他们比一比,好吗?1号楼和地面成直角,2号楼和地面成锐角。你愿意住哪幢房子?为什么呢?如图:

生:我愿意住1号楼,因为它和地面成直角,很安全。

师:那这轮比赛是谁获胜了呢?进入第二轮比赛:图钉的钉尖分别是锐角和钝角。你愿意用哪一个?如图:

生:我会选第一个图钉。因为它的钉尖是锐角,非常锋利,使用起来很方便。师:这场比赛锐角又胜出了,第三场比赛开始了,这两把椅子,你会坐哪一把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愿意做第二把椅子,因为第一把坐上去感觉不舒服,时间一长会驼背。师:这回钝角赢了。比赛结束了,你们说说谁的本领大呢?

生1:它们各有各的本领,谁都不能缺少。

生2:它们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师:是啊,它们在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你看。

3、课堂延伸

[逐张欣赏图片]

[配乐画外音]

师:感觉怎么样?

生1:太美了,我们离不开角。

生2:美好的人间处处充满数学,更少不了我们的朋友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是啊,这些角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永恒主题,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畅想,动手动脑”,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全过程。

1、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在本课中,无论问题的引入,角的概念及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2、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知识结构。

本课从“直角的认识”、“生活中的角及比较”等一系列问题着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让学生站在数学科学的高度把握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意识。

3、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说一说”,“猜一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大胆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信息,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