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弹性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2
肝纤检查报告怎么看肝纤检查是一种检查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方法,能够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
肝纤检查报告是医生依据检查结果所制作的报告,它包含了许多专业性很强的指标和术语,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可能会有些难以理解。
那么肝纤检查报告具体应该怎么看呢?本文将从检查指标、正常值范围和异常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检查指标肝纤检查常见的指标有:FibroScan、ElastPQ、Fibrosis-4指数(FIB-4指数)和AAR(AST/ALT比值)等。
这些指标都是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那么它们各自有何特点呢?1. FibroScanFibroScan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它通过使用特定的超声探头,对肝脏进行超声测量,直接测量肝脏纤维化程度。
FibroScan的结果用kPa作为单位,一般范围在0~25kPa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肝脏纤维化程度越高。
2. ElastPQElastPQ是一种比FibroScan更新的检查方法,它采用了多点弹性成像技术,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
ElastPQ结果也是用kPa作为单位,数值越大,说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越重。
3. Fibrosis-4指数(FIB-4指数)FIB-4指数是一种简便的检测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它可以简单地通过抽血检测后计算而得。
FIB-4指数的正常范围是0.5~1.3,如果FIB-4指数越高,说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越重。
4. AAR(AST/ALT比值)AST和ALT是常见的肝功能检查指标,虽然它们不能直接反映肝脏的纤维化程度,但是它们的比值(AAR)能够辅助肝纤维化的诊断。
一般来说,AAR的正常范围在0.7~1.5之间,如果AAR越高,说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越重。
二、正常值范围肝纤检查报告中,不同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是不同的。
在正常情况下,FibroScan和ElastPQ的结果一般都应该在0~7kPa之间;FIB-4指数的正常范围在0.5~1.3之间,AAR的正常范围在0.7~1.5之间。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估正常成年人肝脏的临床应用研究曾晓茹;薛行芳;刘芳【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正常成年人肝脏硬度差异的影响因素,拟定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估正常成年人肝脏弹性的参考值范围.方法使用Philips iU Elite超声诊断仪检测120名健康成年人的肝脏剪切波组织定量值(ElastPQ值),分析ElastPQ 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并计算正常成年人肝脏剪切波组织定量值的参考范围.结果 ElastPQ值与年龄、性别(男为1,女为0)均具有相关性(r=0.24、0.09,均P<0.05);ElastPQ 值与年龄、性别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ElastPQ=0.02x1+0.38x2+3.42(x1代表年龄,x2代表性别);正常成年男性的肝脏ElastPQ值参考范围是4.20~5.20 kPa;正常成年女性的肝脏ElastPQ值的参考范围是3.82~4.82 kPa.结论正常成年人肝脏剪切波组织定量值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3页(P480-482)【关键词】超声检查;剪切波组织定量;参考值【作者】曾晓茹;薛行芳;刘芳【作者单位】325200 浙江省温州,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325200 浙江省温州,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325200 浙江省温州,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剪切波组织定量(ElastPQ)技术是超声弹性成像的一种,是一种间接评估肝脏硬度的新方法[1]。
其应用一个低频率(波束辐射力)的间歇振动造成组织位移,在被测组织内产生剪切波来造成一个可逆、可测的小机械形变,然后用一个超声成像换能器记录不同时刻组织的超声回波信号,通过互相关算法计算出由剪切波传播所造成的组织偏移,再从应变图(对偏移进行微分求解)上得到剪切波传播速度,从而得到被测组织的弹性模量信息[2]。
本研究应用剪切波组织定量技术对12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肝脏硬度的检测,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肝脏硬度的影响,并拟合肝脏ElastPQ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而确立正常成年人肝脏ElastPQ值的参考范围。
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脂肪肝的初步探讨李银燕,王学梅,张义侠,欧国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诊断科,沈阳110001)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定量诊断脂肪肝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患者77例,设正常对照组30例,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并计算比值。
结果各组间超声弹性成像图像表现有不同特点。
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比值在各组脂肪肝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感兴趣区域内蓝色区域面积比值可作为定量分析脂肪肝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脂肪肝;定量分析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8-4646(2009)08-0632-03Preliminary Study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atty Liver by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脂肪肝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不少人不重视脂肪肝,但是中度脂肪肝就有明显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当达到重度脂肪肝的程度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有假小叶形成,肝的硬度发生了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早期控制与合理的治疗,就可以发展为肝硬化。
可是,目前没有很好的定量分析脂肪肝的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来评价脂肪肝,欲找到能够定量分析脂肪肝程度的新的超声指标。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门诊及病房就诊的脂肪肝患者77例。
所有患者均有两位超声科医生共同检查并严格按照超声脂肪肝分度标准[1~4],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所有患者不同时患有其他肝脏疾病。
按以上标准分3组。
轻度脂肪肝组30例,平均年龄(41.69±11.86)岁;中度脂肪肝组26例,平均年龄(39.65±14.43)岁;重度脂肪肝组21例,平均年龄(49.36±16.43)岁,设正常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38.75±12.48)岁。
腹部超声影像学检测深度对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影响郑剑 曾婕 郑荣琴 黄泽萍 任杰 王丛知 郑海荣 【摘要】 目的 评价检测深度对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影响,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肝脏的合适检测深度。
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89名健康体检者。
在肝脏不同深度[贴近肝包膜(距肝包膜0cm),距肝包膜1、2、3、4、5、6、7cm]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每组重复检测3次。
比较不同检测深度的检测成功率及弹性模量,以及检测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体重指数、胸壁软组织厚度。
结果 距肝包膜0、1、2、3、4、5、6、7cm的检测成功率分别为0、98.9%(88/89)、98.9%(88/89)、98.9%(88/89)、71.9%(64/89)、24.7%(22/89)、3.4%(3/89)、0(0/89),距肝包膜1、2、3cm的检测成功率较高,距肝包膜4、5、6cm时,随着检测深度的增加,检测成功率逐渐下降,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cm vs4cm,χ2=25.94,P<0.001;4cm vs5cm,χ2=39.68,P<0.001;5cm vs6cm,χ2=16.79,P<0.001)。
距肝包膜1、2、3、4、5cm的弹性模量分别为(4.77±0.99)、(4.68±0.99)、(4.76±0.95)、(5.19±1.10)、(5.41±0.95)kPa。
距肝包膜4、5cm的弹性模量较距肝包膜1、2、3cm的弹性模量均明显增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cm vs1cm,t=-2.85,P=0.005;4cm v s2cm,t=-3.49,P=0.001;4cm vs3cm,t=-2.76,P=0.006;5cm v s1cm,t=-3.13,P=0.002;5cm v s2cm,t=-3.66,P<0.001;5cm vs3cm,t=-3.05,P=0.003)。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组织的弹性模量来评估组织硬度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组织的变形来计算出组织的弹性模量,即硬度。
相比于传
统的超声、CT和MRI等成像技术,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无放射线损伤、成本低廉等优点,能够有效地评估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和脂肪堆积情况,因此在脂肪肝临床
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能够对脂肪肝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估。
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对于
预防肝脏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超声、CT和MRI等成像技术对于轻度脂肪肝的定量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准确地反映出脂肪肝的程度。
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技术则能够通过测量肝脏组织的硬度来准确评估脂肪肝的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
断依据。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还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脂肪肝的治疗监测。
脂肪肝患者在
接受治疗后,肝脏的硬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能够通过监测肝
脏组织的硬度变化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从而指导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对脂肪肝
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估,帮助医生评估脂肪肝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并且能够帮助医生进
行脂肪肝的治疗监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脂肪
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更可靠的诊断信息,为脂
肪肝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肝脏硬度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肝纤维化是肝脏损伤修复时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一个病理发展过程,长期进展为肝硬化。
肝脏硬度检测对于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衡量、阻断及逆转病情发展、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肝脏硬度可以通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生化学检测、影像学检查来评估。
肝组织病理活检是明确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对肝脏损伤的炎症活动度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的唯一手段。
但是肝穿刺作为一种局麻下的创伤性检查,由于受到适应症、穿刺取样技术水平、费用及不良反应等条件限制,使得其适用对象比较局限,临床上一般进展为肝硬化的少部分患者会接受肝穿刺病理活检,对于慢性肝病的患者则会忽略肝纤维化的问题。
生化学检测主要通过肝纤四项、APRI评分、FIB-4指数来评估。
PCⅢ(Ⅲ型前胶原)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Ⅳ-C(Ⅳ型胶原)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HA(透明质酸酶)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肝纤四项可以反映体内任何组织的纤维化,肝纤四项的增高可能是由于其他组织纤维化引起,且肝脏炎症活跃时破坏肝细胞的同时降解细胞外基质也会引起肝纤四项的增高,因此,肝纤四项缺乏特异性,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另外,利用常规临床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小板(PLT)计算的比率指数APRI评分及FIB-4指数来评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只需将相应检查结果代入公式即可直接得出,简单易行,但不够直观,且由于肝病患者使用降酶药对转氨酶水平的影响较大,服药情况下并不能客观地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
影像学主要通过B超、CT、MRI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包膜增厚、肝脏表面不规则呈结节状、肝实质信号的改变、脾脏厚度增加、门静脉脾静脉增宽等改变,简单方便无危险性,但是只能在肝纤维化晚期可看到明显的影像学图像,不能明确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的程度,临床上影像学提示肝硬化患者通常到了肝硬化中晚期。
一般没有肝硬化硬度分几级这一说法。
肝硬化根据不同的分级标准,具有不同的等级。
肝穿刺活检术和瞬时弹性成像纤维化程度分级均可分5级。
采取肝穿刺活检术给慢性肝炎纤维化分级,总共分为0~4级。
0级表示没有纤维化;1级汇管区和小叶内都出现纤维化;2级是肝脏汇管区周围组织发生了纤维化,但是还保留有肝小叶结构;3级表示肝间隔和小叶结构发生紊乱,但是没有出现肝硬化;4级表示发生了肝硬化。
根据瞬时弹性成像纤维化程度分级,肝硬化也可以分为5级;硬度值小于6kpa 无进展性肝硬化;硬度值大于等于9kpa,说明肝脏存在进展性肝纤维化;硬度值小于9kpa,说明没有肝硬化;硬度值大于12.5kpa,可以判断有肝硬化;硬度值在6~9kpa之间,可以通过肝脏活检判断是否有纤维化。
肝纤检查报告怎么看当我们拿到一份肝纤检查报告时,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那些指标和数据到底意味着什么。
别担心,接下来我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为您解读肝纤检查报告。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要进行肝纤检查。
肝脏纤维化是肝脏在受到各种慢性损伤因素(如乙肝、丙肝、酒精、脂肪肝等)持续作用下,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进而导致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的一个病理过程。
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肝脏纤维化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肝纤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监测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肝纤检查方法包括肝纤四项(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 或 FibroTouch)等。
我们先来说说肝纤四项。
透明质酸(HA)是反映肝内间质细胞合成功能的一个指标。
如果透明质酸水平升高,通常提示肝脏纤维化的程度较重,而且其升高的幅度与肝脏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等,也可能导致透明质酸升高。
层粘连蛋白(LN)主要存在于基底膜结构中。
它的升高往往与肝窦毛细血管化和汇管区纤维化有关。
但它的特异性不是很高,其他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肾小球肾炎等也可能引起层粘连蛋白的升高。
Ⅲ型前胶原(PCⅢ)反映了肝内Ⅲ型胶原的合成情况。
在肝脏纤维化早期,Ⅲ型前胶原水平会明显升高。
随着纤维化的进展,其水平可能会逐渐下降。
Ⅳ型胶原(CⅣ)与基底膜的结构完整性密切相关。
它的升高提示基底膜胶原的更新率加快,通常反映肝脏纤维化的早期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肝纤四项的结果并不是孤立的,需要综合分析。
而且,这些指标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性别、炎症活动等,因此不能仅仅依靠这四项检查就确诊肝脏纤维化,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肝脏瞬时弹性成像。
这种检查方法是通过测量肝脏的硬度值来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肝脏硬度诊断检查报告怎么看当我们进行肝脏硬度诊断检查后,拿到那份报告时,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那些数字和指标到底意味着什么。
别担心,接下来我就给您详细讲讲如何看懂肝脏硬度诊断检查报告。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
肝脏硬度诊断检查主要是用来评估肝脏的纤维化程度,也就是肝脏组织因为各种原因(比如长期的肝炎、酒精滥用、脂肪肝等)变得硬化和失去弹性的程度。
这对于早期发现肝脏疾病、判断疾病的进展以及制定治疗方案都非常重要。
在报告中,通常会有一些关键的指标和数据。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肝脏硬度值(LSM)。
这个值一般会以一个具体的数字呈现,单位可能是千帕(kPa)。
不同的数值范围通常代表着不同的肝脏纤维化程度。
一般来说,如果肝脏硬度值在 28 70 kPa 之间,通常被认为是正常范围,说明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较轻,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相对正常。
但如果数值在 70 95 kPa 之间,可能提示有轻度的肝纤维化。
当数值在95 125 kPa 时,可能意味着中度肝纤维化。
而一旦数值超过 125 kPa ,就可能是比较严重的肝硬化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肝脏硬度值并不是绝对的,它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比如检查前是否空腹、是否有急性炎症、胆汁淤积,或者患者本身的肥胖程度、腹水情况等。
所以,医生在解读报告时,通常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结果(比如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肝脏超声等)以及患者的病史等因素。
除了肝脏硬度值,报告中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的信息。
比如检查的方法和设备。
常见的肝脏硬度检查方法有瞬时弹性成像(TE)、磁共振弹性成像(MRE)等。
不同的方法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医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另外,报告中可能还会提到肝脏的脂肪衰减值。
如果这个值偏高,可能提示有脂肪肝的存在。
同时,还可能会有关于肝脏大小、形态、回声等方面的描述,这些也都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肝脏的情况。
对于普通人来说,拿到报告后,如果发现肝脏硬度值超出了正常范围,先不要过于惊慌。
肝脏硬度诊断检查报告怎么看肝脏是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担负着调节体内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化、环境污染等原因,肝脏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肝硬化是肝脏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其严重性和危害性都不容小觑。
为了及时发现和诊治肝硬化,医生通常会通过肝脏硬度诊断来进行检查。
那么,肝脏硬度诊断检查报告怎么看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注意事项。
一、肝脏硬度诊断检查的原理和方法肝脏硬度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利用超声波等物理手段测量肝脏组织的硬度,从而判断肝脏病变的程度。
肝脏硬度与肝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有密切关系,硬度越高,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越严重。
因此,通过肝脏硬度诊断可以判断肝脏是否患有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疾病。
目前,肝脏硬度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TE)2. 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MRE)3. 肝脏声速波测量技术(LSM)上述三种检查方法,都能够通过不同的手段测量肝脏组织的硬度,并能够给出相应的指标,用于判断肝脏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患有疾病。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
二、肝脏硬度诊断检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对于一份肝脏硬度诊断检查报告,其基本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肝脏硬度指标肝脏硬度指标是肝脏硬度诊断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也是诊断肝脏病变的关键指标。
其数值越高,说明肝脏病变越严重,同时肝脏纤维化程度也越高。
因此,肝脏硬度指标通常被医生用于判断肝脏病变的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好坏。
2. 肝脏韧带厚度指标肝脏韧带厚度指标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也可以用于诊断肝脏病变。
其数值的增加通常表明肝脏病变率增大,肝脏纤维化程度加剧。
虽然肝脏韧带厚度指标相比肝脏硬度指标更容易受到干扰,但其对于那些已经发展到严重程度的肝病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还是很大的。
3. 肝脏脂肪指标肝脏脂肪指标虽然不是肝硬度检查的核心指标,但对于一些脂肪肝等肥胖症患者来说,其诊断价值也很大。
・腹部超声影像学・瞬时弹性测定评估甲胎蛋白阴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风险的价值徐斌 李锐 郭燕丽 华兴 唐春霖【摘要】 目的 探讨在甲胎蛋白阴性(AFP≤20 ng/ml)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瞬时弹性测定所测量的肝脏硬度值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1例患原发性HCC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纳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5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AFP测定均为阴性。
采用瞬时弹性成像检查仪Fibroscan®测量所有患者的肝硬度值。
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HCC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
计算分层特异性似然比(SSLR)。
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年龄、肝硬度值、血浆白蛋白中位数(25%,75%)分别为53岁(44,61)、12.00 kPa(7.50,20.75)、43.14 g/L(39.50,46.75);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肝脏硬度值、血浆白蛋白中位数(25%,75%)分别为45岁(38,56)、8.40 kPa(5.40,13.50)、46.40 g/L(43.75,48.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3、3.56、-4.48, P=0.00、0.00、0.00)。
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lg(肝硬度值)分别为肝癌发生的独立性预测因素(OR=1.053、2.432、6.803)。
肝硬度值<10 kPa,10.1~15 kPa,15.1~25 kPa,>25 kPa时,HCC发生的SSLR值分别为0.67、1.02、1.44、3.98。
结论 瞬时弹性成像测量的肝硬度值可在AFP阴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提示HCC发生的风险,临床医师可据此对患者进行重点随访和临床干预。
【关键词】 弹性成像技术; 肝炎,病毒性,人; 癌,肝细胞Relationship between liver stiffnes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esence in chronic heptatitis Bpatients with negative α-fetoprotein tests Xu Bin, Li Rui, Guo Yanli, Hua Xing, Tang Chunlin. Departmentof Ultrasound, South West Hospital,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Rui, Email: raylee7991@【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er stiffness and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 risk in chronic heptatitis B patients with negative α-fetoprotein (AFP) tests.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2 to August 2014, this study enrolled a total of 82 HBV-relative nativeHCC patients as the case gro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 total of 253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erealso include in this study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se 253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six months. All ofthe two groups were AFP-negative. Liver stiffness was measured in all patients by transient elastographydevice Fibroscan®.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risk of HCC incidence, and stratum-specifi c likelihood ratios (SSLR)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he age,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s and plasmaalbumin of patients in case group were 53 years old (44-61), 12.00 kPa (7.50-20.75), 43.14 g/L (39.50-46.75)respectively. The age,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s and plasma albumin of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45years old (38-56), 8.40 kPa (5.40-13.50), 46.40 g/L (43.75-48.50) respectively. The variables were comparedbetween two groups with unpaired student t test,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 (t=4.33, 3.56,DOI: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5.04.010作者单位: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超声科通讯作者:李锐,Email:raylee7991@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家族史、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等[1]。
肝脏好不好扫扫可知道陈高峰——肝脏硬度和脂肪定量的无创检测方法作者:暂无来源:《肝博士》 2018年第3期肝胆易伤,沉默之脏病毒感染、脂肪肝、自身免疫、肝胆结石、药物毒物多种原因均可损伤肝脏,导致肝脏的炎症与纤维化,柔软的肝脏逐渐变硬,最终导致肝硬化或肝癌。
但是,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虽然有明显的病变,患者却往往没有明显感觉,等到出现黄疸、腹水、呕血等症状,往往病情已重。
正因为大部分的肝病是没有症状的,这也就是医生称肝病为“最大的隐形杀手”的原因,所以不可不慎。
因此,及时检查、早期发现肝脏病变对于有效防治慢性肝病有重要意义。
病变有痕,检查无创慢性肝脏病变有明显的炎症和疤痕形成,检查有抽血化验、肝穿活检、B超、CT等多种方法。
FibroScan或者FibroTouch弹性超声扫描是超声基础上的瞬时弹性成像,评价肝脏硬度、脂肪程度等具有以下优点:1.无创无痛:无需采血、肝穿,利用探头经皮肤表面毫无痛苦地便能检测出肝脏纤维化程度。
2.可靠可信:作为目前国际先进的无创肝纤维化诊断仪器,一次测量的肝脏体积是肝穿检测肝组织的200倍,而且可以多次多点检查,提高可靠度。
3.简便安全:全过程只需要3分钟,检查结果立即显示,简单方便。
1.抽血化验、肝穿活检等方法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把血清学指标作为临床常用检测肝病的指标,能有效反映肝脏炎症、肝纤维化以及肝脂肪的形成,用于肝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但该指标没有特异性,不能准确反映肝组织病变的程度。
超声诊断作为影像学的测定方法,可有效发现晚期肝硬化的进展情况,但对早期肝硬化不能及时发现,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肝硬化诊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肝穿刺活检对肝脏检查来说是金指标,准确率在80%以上,但肝活检存在一定创伤,可发生潜在的并发症,费用比较昂贵,很多患者不易接受,在临床也不把肝活检作为常规检查。
2.瞬时弹性检测(TE)技术肝脏瞬时弹性检测(TE)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无创诊断技术,它不仅可以准确检测肝脏是否有纤维化,同时可以测量肝脏脂肪含量。
肝脏硬度检测正常值
一、肝脏硬度检测正常值二、造成肝硬化的原因三、中医治肝硬化偏方
肝脏硬度检测正常值1、肝脏硬度检测正常值
测定值在2.5~7.0 kPa多为正常,没有明显肝纤维化,7.0~9.5 kPa提示明显肝纤维化,9.5~12.5 kPa提示严重肝纤维化,12.5 kPa则有肝硬化。
目前临床上并没有特效药来治疗肝硬化,只能采取一些治疗措施来缓解病程的治疗,尽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不过临床上早期的肝硬化患者是能够逆转的,但是疾病发作早期并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很多时候会延误治疗。
为了避免肝硬化像肝癌发展,不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还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养成良好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2、早期肝硬化的症状
肝硬化早期患者门静脉高压明显,患者食管静脉曲张,还可消化道出血,能引起少量腹水,患者每日排尿量减少,可腹胀腹痛。
肝硬化早期患者谷丙转氨酶以及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可轻微上升,此时可以不表现出黄疸正常。
本病早期便可导致患者急性营养障碍,使得面色黯淡无光,形成蜘蛛痣或者色素斑,血清蛋白数量明显下降,患者有轻微的意识障碍。
3、肝硬化传染吗?
肝硬化不具有传染性。
但是导致肝硬化的乙型肝炎病毒或者丙型肝炎病毒等能够传染,被传染的患者可长时间携带肝炎病毒,不表现出任何症状,也可以逐渐发展成肝炎肝硬化,最终出现肝硬化的各种症状。
虽然肝硬化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是肝硬化患者体内携带肝炎病毒,具有传染性,在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适当隔离,不与家人共同使用餐具和日常生。
·论著·瞬时弹性测定仪测定受控衰减参数在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郭春梅,吴静,王沧海,王亚丹,尹金淑基金项目: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11Z004-F )作者单位:100038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通信作者:吴静,100038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E-mail :wujing36@ 【摘要】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测定仪(FibroScan )测定受控衰减参数(CAP )在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脂肪性肝病(FLD )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超声检查测定肝脏硬度及脂肪变,并确诊为FLD 的患者524例,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组40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 )合并NAFLD 组69例,酒精性肝病(ALD )组49例。
另选择门诊就诊查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阳性患者48例为AMA-M2组。
患者均经腹部超声诊断为FLD 。
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肝功能、血脂等指标。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师测定CAP ,取右腋前线和腋中线第7、8肋间捕获10次回波,取中位数(M )作为CAP 。
结果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碱性磷酸酶(ALP )、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各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γ-谷酰转肽酶(GGT )、总胆固醇(TC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各组CA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CHB 合并NAFLD 组、ALD 组、AMA-M2组CAP 低于NAFLD 组,CHB 合并NAFLD 组CAP 低于ALD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简述肝脏触诊的内容
肝脏触诊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检测肝脏的大小、形状、质地及敏感度。
触诊通常是由医生通过手部进行进行的。
肝脏触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脏大小与形状:医生会用手掌的右侧以徐徐进入触及肝脏。
如果肝脏增大,医生可能会能够感到肝脏的下缘。
通过触诊可以初步判断肝脏的大小与形状是否正常。
2. 肝脏质地:医生会通过手部的触感来判断肝脏的质地。
正常肝脏应该是柔韧而有弹性的。
如果肝脏质地硬化,可能提示有肝脏病变,如肝硬化。
3. 肝脏敏感度:医生还会检测肝脏是否敏感。
正常情况下,对肝脏的轻微压痛不应该引起疼痛。
如果肝脏敏感,可能提示有肝脏炎症或其他病变。
肝脏触诊是一种简单、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
然而,它只能提供一些初步的信息,不能确定具体的疾病诊断。
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超声波、CT扫描等,来进一步确认肝脏的
病变。
肝脏弹性测定利用超声技术通过肝脏组织对低频超声震动波反射而来的弹性数值,来评估肝
脏的硬度,单位以千帕(kPa)来表示。弹性数值测量范围是2.4~75.4千帕,弹性数值越大,
表示肝组织质地越硬,纤维化程度越严重。肝纤维化程度按弹性数值分为F0、F1、F2、F3
和F4,5个等级:F0为无肝纤维化,≥F1为轻度肝纤维化,≥F2为中度肝纤维化,≥F3为重
度肝纤维化,F4为肝硬化。患者拿到检测结果时,大多数只能看到一个数值,不知道自己
属于纤维化的哪一级。我向大家介绍一个图,大家对着这张图来看,就知道自己属于肝纤维
化的哪一级了。
这张图是许多医生根据不同的病人的检测结果总结出来的。不同的肝病反映肝纤维化程
度的数值略有不同。图右边的图例标志出不同颜色所代表的肝纤维化程度。例如一例乙型肝
炎患者肝脏弹性测定结果是7千帕,那就看最下面数值的7对准最上面“乙型肝炎”的那条线
上的颜色是浅绿色——F0-F1级,他的肝纤维化程度是轻度;但如果这位病人不是乙型肝炎,
而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那就要看最下面“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那条线上的颜色,是浅绿色和黄
色之间——F1-F2级,他的肝纤维化程度就比刚才那个病人重一些了。
有了这张图,大家做完肝脏弹性测定就到我的博客上点击一下,对照着看一下,心里就
明白自己肝脏的情况了。但是,肝脏弹性测定的准确性受肥胖、脂肪肝、肋间隙大小等多种
因素影响,仍不完全准确,需要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确定